seesea0 seesea0
关注数: 0 粉丝数: 25 发帖数: 3,708 关注贴吧数: 3
我眼里的定西二中 就用这个名字吧,多少年了,习惯这么叫。在我们那个年代,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有距离的(至少我这个从乡下来的学生这样看),老师是受人尊敬的,老师也是威严的,虽然他所讲的话不是圣旨,但也足以让整个班级的所有同学受用。讲讲几个比较影像深的老师吧。 记得刚到二中时,班主任是语文老师秦老师,刚工作不久,人非常帅气,对班级管的比较严。白天总是一副表情严肃的样子,偶尔笑一笑,但要是犯了错误,他会笑着狠狠的打你的手板(现在当然肯定行不通了,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要是被老师教训了那还了得)。现在回想一下,偶尔遭受一些曲曲折折、磕磕碰碰还是很受用的,免得稍微遭受点不公就一定要找回或者干脆自暴自弃。我是走读生,有时候偶尔也蹭嶒晚自习,晚自习好啊,有非常明亮的“电棒”(日光灯)。那时候秦老师会在晚自习时悄悄查夜,他一般会从教室后窗先偷摸看一下动静,有时候就从后门的门缝往里瞧。班上有些个调皮的学生,后来发现了老师的行踪,就开始想坏主意,晚自习开始前往后门缝涂上脏东西( BB ),结果据说有次老师就中奖了。回头一通查,给那个学生用竹板教训的呲牙咧嘴。那时候就想不通,这帮小镇子上的学生,怎么就这么胆肥!当然我也受用过一次那个竹板,是有次语文考试考得实在太烂了,好像有段时间看金庸和梁羽生的书,估计光想着做大侠了。(待续)
昨日看《叶问》 呵呵,一票难求,昨天排队买票的人都赶上春运的火车站了,我是12:30到的,买票排队等了有30分钟,排到我时只有4;20的场次了,前面还有两场都满员,而且4:20的票也是最后靠角落的了。没关系,反正是能看到白天的场了,晚上孩子回去还得加班写作业呢。出外办了点事,走前就担心没有车位,大概花了1小时多,回来后发现到处都是车,连马路上都停满了车,绕着电影院足足兜了三圈(一圈大概三公里,都是单行道)才勉强在人行地砖道上看到一个车位,也管不了交警了,赶紧停稳。停车花了40多分钟。到第九放映厅,呵呵,座位上挤满了人,也好,大冬天的,这回倒是暖和了。电影开演了,场面是够大的,甄子丹的表演的确不错,动作和表情都表现出一个字:酷。樊少皇的粗大汉也是虎虎生风,熊黛林的表演看起来比赤壁中的小乔强多了,任达华的商人形象也是到位,难得他在这里做配角。开场就对观众有足够的吸引力了,孩子在看的过程中问过三回“还没有完吧”,呵呵,生怕结束了。最感人的场面是看到同胞被打死后,叶问冲出来一人独挑10个日本兵,动作节奏非常快,真功夫,场面给人感觉非常解恨,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非常久违了。个人感觉:难得能引起这样的共鸣,一部不错的制作。
豆油价格接连跳水 回落时间超过半年 天健网消息(王恭义 记者 孙雨竹)豆油降价啦!近一段时间,我市豆油价格普遍下调,新玛特、沃尔玛、家乐福、华联、乐购,几乎所有的大型超市都在粮油专区挂起了“特价牌”。宣传单上,每人限购两桶的宣传标语,似乎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油价已经降到“底”了。 据超市的销售人员表示,这些天,豆油价格已跌到去年涨价之前的状态。 几个月内,豆油跌幅将近40%。 记者调查:豆油价格接连跳水 如果说超市价格涨落得还不太明显的话,那农贸市场绝对是粮油价格的“前哨站”。 昨天,记者从北大农贸市场上了解到,近期,我市大豆油无论桶装、散装价格都明显回落:散装大豆油的价格从4月份的14-16元/公斤跌至现在的7.40—7.60元/公斤,跌幅超过40%;金龙鱼由85元/桶跌至49元/桶,非转基因金龙鱼由70元/桶跌至47元/桶,元宝由70元/桶跌至47元/桶,美食客由72元/桶跌至43元/桶……总体跌幅都在30-40%之间。 跌幅最大的当数数码街好又多超市的金满圆大豆油,促销前价格为68元/桶,现为36.9元/桶。 市场反映:回落时间超过半年 据金三角市场的—位粮油经销商反映,我市油价下调始于今年3月中旬。 以散装豆油为例,3月中旬后,豆油价格缓慢回落,到7月份大体回落到13-14元/公斤;7月下旬以后,豆油价格明显回落,到8月上旬已经回落到11元-12元/公斤之间;8月中旬后豆油价格又进一步回落到10-11元/公斤之间;到了9月,油价降至9-10元/公斤,10月,市场油价再次下调,目前的价格保持在7-8元/公斤之间。 虽然价格降了很多,但据经销商反映,销量没有太大起伏。 业内人士:花生油价首度下调 与豆油价格一起回落的还有花生油。据了解,国庆节期间,各大超市借节庆促销之机,就已经陆续调低了花生油的价格。那时候,因为促销概念迭出,老百姓对降价感触不深。可是,近来一个月,超市依旧“不依不饶”地鼓动着降价“热情”,接二连三地贴出“特价”标签,有些标签甚至加了上“特低”的字样吸引消费者,就不能不令人“动容”了。 经销商反映,销量没太大变化。 业内人士称,这算得上是近5年来只涨不跌的花生油市场的首度降价。 此次降价,主要是原料批发价格下调引起的。 百姓心声:油价再降也不多存 对于目前的油价,市民们比较认可。他们认为,相对之前一桶油要一百七八十块的市场价格,七八十块钱的豆油比较容易接受,何况还有四五十块的可供选择。但说到储存,多数市民表示,没必要。“买十桶油回家放着吃两年,太不现实了。”采访中,市民们已经能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物价的涨落。 不过,据物价部门分析,每年两节期间,油价都会上调,多买一两桶存在家里,还是可备不时之需的。
静宁的苹果--和现在的洋芋一样的境遇 金秋十月,因盛产“平凉金果”的静宁县喜获苹果大丰收。但记者在静宁县农村果园采访时看到,堆积如山的苹果无人问津,一个月以来,一斤苹果便宜到几分钱也盼不到一个果贩前来看货,行情连洋芋都不如。果农们个个心急如焚。 1斤苹果8分钱无人问津11月2日下午,静宁县甘沟乡马坡村52岁的果农李钓来坐在自家5亩果园里,对堆积如山的苹果进行挑选分类。李钓来无奈地对记者说,去年这个时候他家的苹果全卖光了,但今年不知是怎么回事,一个月了,没见一个果贩子到他家果园里来收购苹果。他着急了,便四处打听果品的价格,结果是苹果一天比一天便宜,他的心一天比一天慌。如果苹果卖不掉,他家的地窖里只能存下三分之一的苹果。而三分之二的苹果无处储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苹果随着天气渐冷被冻坏。 李钓来心痛地对记者说,这两天,有关苹果一斤8分钱的坏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起初他无法接受,后来看着堆积如山的苹果还没卖出一颗,他便痛下决心,打算将部分苹果1斤8分钱卖掉,谁知几天过去后,就这么低的价格也盼不到一个果贩前来收购。 提起去年苹果销售的情况,李钓来脸上有了笑容,他说,去年9月,他家的苹果还长在树上,果贩们已经上门订购苹果了,75(苹果的直径单位,毫米)的苹果1斤3元钱,70的苹果1斤2.5元,65的苹果1斤2元钱,即使再不好的次果1斤8角钱也被果汁厂抢购了。但今年,他家的次苹果别说有人前来“抢”购,就是70的苹果1斤1.5元也无人问津。 记者随后在静宁县城关乡、威戎乡的果园里采访时看到,由于今年自然灾害较多,冰雹给静宁苹果留下特殊的印记,被打的苹果虽然甜美可口、肉质紧密,但苹果的“脸面”有了疤痕,果贩们闻“疤”止步。但威戎乡果农扬志红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自然灾害造成疤痕苹果没人要可以理解,但没有疤痕的好苹果也没人要,他真是不知道苹果市场怎么了。 销售渠道中断苹果滞销 常年在静宁收购苹果的果贩子张忠认为,由于收购静宁苹果的外商多数是四川果贩子,自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今年很少有四川果贩前来静宁订购苹果,这条外销苹果之路突然被中断后,直接影响着静宁苹果的销售。 记者了解到,静宁近百万亩苹果园所产的苹果30%靠内销,70%靠出口外销,但今年的外销渠道也不容乐观。果品经纪人李玉林对记者说,美国的信贷危机也是影响静宁苹果销售的重要原因。现在,他们这些果贩“按兵不动”,每天盯着电视看经济新闻,生怕“低价”收购的苹果在还没出售时再突然掉价了,所以,他们不敢大量收购苹果。 对于今年苹果的收购价, 李玉林对记者说,苹果的收购价平均都比去年低一半多。其中,稍次的苹果掉价更严重,去年最差的苹果1斤8角钱全被果贩抢收,今年不是太差的苹果1斤8分钱也没有人要。 金融风暴带来影响 11月3日上午,记者就静宁苹果销售一事采访了静宁县果品局的局长王专娃。他告诉记者,静宁苹果销售不畅,是受了金融风暴影响。目前,国内苹果出口的口岸全部关停,而静宁苹果60%至70%靠出口。现在,出口企业没有一家愿意收购苹果,静宁23万吨苹果全部积压,直接造成静宁苹果损失上亿元。 王专娃局长告诉记者,为了将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果品局采取企业与果农捆绑销售的办法,也就是动员有储存苹果能力的大企业,暂时将果农的苹果储存起来,等农民将苹果销售后,企业收取一定的储存管理费,果农拿走销售价这一办法,来解决目前苹果大量积压的局面。 文/图 本报记者袁瑛 秦安:“榨汁苹果”跌至深渊 去年一斤能卖到7毛钱的榨汁用残次果今年跌至1毛多,这不禁让秦安县一些果农心急如焚。近日,随着果子收购接近尾声,面对越来越低的收购价,部分果农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们只有不问价钱见钱就卖。11月3日,记者在秦安县一些村庄采访时了解到,当天榨汁用的残次果的价钱已跌至每斤几分钱。
三聚鸡蛋从何而来?【文摘】 (2008-10-28 00:34:18) 感谢香港同胞,让我们知道了,原来鸡蛋里不仅可以有苏丹红,也还可以有三聚氰胺!当初三聚牛奶轰动世界的时候,我曾经怀疑过,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在饲料中添加的“蛋白精(三聚氰胺),通过奶牛的”生物富集“,出现在牛奶之中?关于奶农和奶霸直接在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的官方报道,冲淡了我关于”生物富集“的疑虑。而”专家“们则谆谆告诉我们:三聚氰胺会自动被排出,不会在人体内富集。现在,三聚鸡蛋来警告我们了——三聚氰胺,也可能被“生物富集”!道理很简单——可以往牛奶里面直接倒入大量的三聚氰胺,却不可能有人耐心地往每个鸡蛋里加进这种粉末,更何况怎么个加法?注射?今天,已经及时地有专家如上海市药监所所长顾振华称,为增加新鲜鸡蛋里的蛋白质含量,人为在饲料里添加三聚氰胺可能性不大。可是我们知道:不久前卖给美国的宠物饲料是已经被确认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然后农业部也专门发文,要求严查在饲料中添加的”蛋白精“。为什么这些人竟然良心发现,可怜生来就不会撒尿的小鸡,而没有在鸡的饲料里添加三聚氰胺?至于饲料中的三聚氰胺为什么会进入鸡蛋,我认为应该怀疑”生物富集“的可能。所谓”生物富集“,大致解释如下:生物富集作用又叫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大多数动物,它们主要靠吞食进行吸收。只要环境中这种污染物继续存在,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就会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有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例子:美国旧金山的休养胜地—— 明湖,曾因使用滴滴涕使鱼类、鸟类大批死亡。后来发现:滴滴涕通过食物链以惊人的速度在生物体内富集。如果将湖水中的滴滴涕浓度当作一倍,那么,湖水中浮游生物体内的滴滴涕浓度是265倍,吃浮游生物的小鱼体内的脂肪中是500倍,吃小鱼的大鱼脂肪中达到8.5万倍。如果鸟类吃了这种鱼,鸟类体内脂肪中的滴滴涕浓度可达到湖水中的几百万倍。如果人吃了这种鱼和鸟,滴滴涕将在人体脂肪中富集。而且,可能是出于“把好东西都留给后代,为后代创造良好生长条件”的动物本能,这种“生物富集”好像往往特别集中在与其“后代"有关的部位,比如卵生动物的卵如鸡蛋,或者哺乳动物的乳汁如牛奶。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曾经”拼死吃河豚“的人都知道,河豚鱼的卵巢和鱼籽(鱼的卵),是其通过吞食浮游生物而得来的毒素最为富集的地方。 其实那个臭名昭著的“苏丹红”,不也是添加在鸡饲料里,然后通过“生物富集”的过程到达鸡蛋蛋黄的吗? 我突然惊恐地想到:我们人类呢?我们糊里糊涂吃下去、喝下去的三聚氰胺会富集到哪里?真的如专家所说,只要多喝水,就能够随着尿液被全部排出体外吗?摘自---凡人的博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