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本微尘
吾本微尘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2,449
关注贴吧数: 5
酒的好处(小笑话一则) 某医学院上课,老师将一只虫子放入装满酒精的杯子里,虫子一下就死了,老师想借此证明酒精对生物的危害,提问一学生,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说明人多喝酒,就不会长虫子。”
贤兄考试快要完了吗?跑哪去了,吧都不要了。
人到中年须防“过劳症”(养身杂谈) 有劳有逸,劳逸结合这是中年人的生理需要,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证。 张弛有致,是我国养生之道的重要方面。中年人切不可只张不驰,操劳过度。 据古书《礼记、杂记》记载,孔子对弟子子贡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几句话形象生动地概括了有劳有逸的道理。人总是保持紧张状态而不注意松弛一下,或者总是处于松弛状态而不能适时紧张地投入劳动、学习、工作,都是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旧社会,我国劳动人民积劳成疾,不幸夭折者很多,有的累得吐血,身染重病;有的累弯了腰,累鸵了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过劳死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劳逸结合,就是张弛有节,张弛适度。战国时期哲学家子华子即提出:“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不蠹,以其运故也!”宋代蒲处贯在《保生要录》一书中也说“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致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 说明了平日之劳逸要有度,“过劳”有害,“过逸”也有害。故既防劳病,又防逸病,凡此不可不慎。 尤其是中年人生活和工作负担比较重,上有老,下有小,事业家务一身担,精神体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不注意生活节奏,合理安排家事与工作,劳逸结合,就可能罹患“疲劳综合症”。经常感觉头晕、头痛,头胀,记忆力减退,身体无力等。如不及时纠正和治疗,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一系列功能紊乱,人体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胰腺、甲状腺及肿瘤等。 患上疲劳综合症对健康和寿命造成严重威胁。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工作导致的精神紧张每年要使美国付出2000亿美元的代价,每个工作日都要导致100万人缺勤。工伤事故使这一情况更加严重,仅1991年就有9900人因此而死亡,170万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在英国、加拿大和法国,除经济损失外,精神紧张还造成了工人的其他疾病和死亡。 工作紧张造成的其他后果是酗酒、经常变换工作单位、不满和悲观情绪。受神经性疾病影响最大的职业是警察、护士、邮政工人、教师、服务员、公共汽车司机和电脑操作人员。 据报载,日本厚生省一项最新统计表明,日本中年人的“过劳死”——猝死的比例已占日本中年人死亡率的13%左右,人到中年“过劳死”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性卫生保健课题。日本中年人“过芳死”的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脏病、脑溢血、急性吸呼系统疾病和急性肝炎等,其中急病发作一周内死亡为“暴死”,24小时为“猝死”。日本厚生省的调查显示,70%的死者生前曾诉述有头痛等症状。在为期10年的一项跟踪调查中还发现,在10名蛛网膜下出血的患者,105名突发性脑溢血患者和86名脑血栓患者中,在急发作前一个月普遍存在的症状是:①头痛、眼痛和面部神经痛;②头晕眼花,耳鸣;③肩部酸痛;④胸痛。从死者生前健康状况来看,该省调查表明,40.7%的人是常生病和体弱者,其余59.3%的人为健康者,死于脑血管疾病的为65.9%,他们在死之前一周均为身体健康者。从死因的具体情况来看,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中,自述头痛的人数为24.3%,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人,29.5%的人有疲劳感和倦怠以及疼痛等症状。因供血不足而出现发冷、出汗、气闷和胸痛的36.7%。突然发病的时间一般集中在上午7点前后和下午18点前后,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多数为这种情况。但供血不足的心脏病患者死亡多发生在黎明。睡觉时发病的最多,人数占25.3%。其次是休养和休息时发病比率为13.4%,上班和正在工作时发病比率为10.3%。特别是,男性死亡人数是女性死亡人数的3倍多。而在35—65岁年富力强时期死亡的人中,1/8是在发病后不足一周的时间内“突然死亡”的。 由此可见,人到中年是多事之秋,更应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太拼命,很可能患上述疾病或出现“过劳死”的痛事。在今日繁忙和快节奏的社会,中年人因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过重而患上忧郁症为数较多。优郁症是现代紧张病的代表性疾病,症状包括失眠,感到疲倦,身体不适,头痛,食欲不振。 症状轻微的只要自我放松,舒解压力,还不致妨害工作,但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头痛,肚痛,恶心或晕倒。对此,专家们提出8种预防办法,主要内容有:①早晨早点起床,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装扮整洁出门。②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 ③不要将工作上的问题和烦恼放在心里,最好提出来与上司或同事商量。④责任心强的人不要坚持完美主义,免得身心负荷太重。⑤每日检讨工作,小结成功与不足。⑥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因为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忧郁症。⑦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⑧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这可扩大见闻,促进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这都是中年人松驰一下自己的良方。
巨鹿之战新解:论所谓长城兵团与秦军主力 在有关秦末战争的讨论中,经常听到“秦主力军王离的长城兵团30万在钜鹿之战中全军覆没”,但是细想之下,却发现这是一则误读。个人以为这是 《复活的兵团》的一处瑕疵,结果却以讹传讹,成为了公论。个人以为,要讨论这则问题,必须要从史料入手,而目前最具权威和几乎唯一的资料就是《史记》,《汉书》。所以我就从《史记》,《汉书》原文出发,提出我的看法。以后所说个章,均是出自这2书,因为汉初以前双方几乎一致,所以大多数材料均来自《史记》。 首先,我们看看《史记》中对王离军的失败的具体记述。 1.《卷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很明显,这则记叙有夸大楚军之处。“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这只可能是战场形势明了之前的表现;当楚军盛势明显时,诸侯军不可能继续作壁上观。楚军起的是催化剂作用,所以首功属楚。但是由于司马迁亲楚的态度,文中给人映像是:楚军孤军破秦,而且是全歼秦军。 2.《史记》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颇多前后不一之处。其实,这是因为作者司马迁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决定的。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需要,不惜歪曲具体情节。这就使《史记》成为了24史中最为好看但是颇多矛盾之处的一本。其实《史记》是私修史,而且先秦从横之风尤存,因而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过司马迁处于自己的历史道德感,在另外的篇章中改正了以往的错误,这也导致《史记》有大量的前后不一之处。 下面我们引用另外2位钜鹿之战经历人的传记,来说明这种不一之处。《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与上则记录相呼应,我们可以知道了。在钜鹿大战之前,项羽先“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这支部队起到了“绝章邯甬道”的作用,而后才有“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此时切断了章邯军和王离军的联系“章邯引兵解”,终于“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以上便是复原后的钜鹿大战的过程。我们的讨论便由此而发。 1.先讨论战果。《项羽本纪第七》“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其中,真正描述战果的便是“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都是这一“大破之”的结果。“大破之”到底是指什么呢?是指歼灭吗? 同样在《项羽本纪第七》中,有这样2段:“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王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这两次都叫“大破之”,但是很明显,诸军只是被击溃而已,并没有全歼,甚至没有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否则项羽不可能迅速反击;赵军不可能坚守钜鹿,而且同在文中有“陈馀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这当然只能做击溃讲,否则全歼之敌不仅能逃入坚城,还可以互为犄角、并在短时间内马上再战,这是讲不通的。 ——至此,我们得出第一个结论,《史记》中的“大破之”是击溃的意思。
力挽狂澜的南宋名将——“铁面黑马”毕再遇(ZT) 八百年前的五月(公元1206年),两淮大地阴雨连绵,在望不到边的泥泞中,十万宋帝国正规军在金军铁骑的追击中,如潮水般狼狈而逃、丢盔弃甲。在这漫山遍野的仓皇大溃散中,独有一支军队,军容严整,气势如虎,于惊涛骇浪中溯游而上,一杆大旗在血雨腥风中烈烈作响,旌麾所指,十荡十决。这杆大旗上书“毕将军”三个大字,旗下将领短小精悍,披头散发,带铁兜鍪,鬼面具,胯下黑色宝马神骏异常,麾下勇士无不以一挡百,在战场上挥洒“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这位勇冠三军的将领就是南宋名将毕再遇。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父毕进为岳飞部将。再遇“姿貌雄杰”,“武艺绝人,挽弓至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他以父荫入侍卫马军司,“以拳力闻”,曾经收到孝宗召见,被赐战袍、金钱。然而,当时南北议和,英雄无用武之地,再遇性格慷慨激烈,在官场上吃不开,到开禧北伐的时候已经年近六十,论官阶不过小小武节郎(宋武将官阶自上而下有横行正使14阶,诸司正使八阶,横行副使12阶,诸司副使八阶。武节郎是诸司副使第四阶,总第38阶),论官职不过下级军官 。 南宋开禧二年,在权倾一时的主战派韩侂胄的努力下,南宋帝国对当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金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北伐之战。此时的金国已经丧失了昔日的强大。在短短八十年的时间里,当年骁勇善战的女真战士已经被中原的繁华腐蚀,远在四十多年前完颜亮南侵时就变得胆小怕死。而内部的农民起义和蒙古的崛起更让这个雄霸北方的帝国雪上加霜。 在起初的北伐攻势下,缺乏名将统帅的金国军队措不及手,被攻势如潮的宋军重兵连克数城,形势一片大好。开禧二年四五月份,宋军在东线中线相续告捷。在东线,镇江都统制陈孝庆和部将毕再遇攻克泗州,陈孝庆再攻克虹县;在中线,江州都统制许进攻克新息县,光州忠义人孙成收复褒信县。捷报传到临安,韩侂胄大受鼓舞,于是请求宋宁宗下诏伐金。 然而韩侂胄高兴得太早了,金朝是衰落了,但是宋朝何尝不是如此?西湖歌舞暖风里,隆兴时期有所起色的南宋军队都已经糜烂不堪,当时的将领多靠谄媚权臣爬上高位,在任只知克扣军饷、役使士卒,打起仗来自然是勇往直‘后’。这些将领的丑态在北伐中暴露无遗,而真正的将才,则沉沦下僚,如此次北伐中力挽狂澜的毕再遇、李好义,这时候只不过是些低级军官,那位千秋壮士杨巨源则在委屈得看着仓库。 就在诏书下达的前一天,江州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河南境内)失败,军队溃散。半个月后,皇甫斌率步骑数万攻唐州(河南境内),被据于城下,又被金兵偷营,死伤数千。皇甫斌重整其鼓再来交战,又中伏,军队被分割为二,大溃,死伤万余。建康都统制李爽攻寿州(安徽境内),逾月不下,结果被金守军和援军里应外合而击溃。宋将田琳虽然攻克寿春,皇甫斌部将曹姓统制却又被败于溱水(河南境内)。西线兴元都统制秦世辅更是无能,行军途中,军队居然溃散。宋军对江苏山东沿海的进攻也不顺利。七月份宋将商荣再攻东海县(连云港附近),失败。不久,统制戚春、夏兴国以舟师万人进攻邳州(江苏境内),被守将击败,戚春投水自杀,夏兴国被杀。 北伐重点的东线形势更加不妙。东线宋军的第一战略目标是攻克重镇宿州。当时宋军已经攻克宿州外围的灵壁、虹县,马军司统制田俊迈又攻占了离宿州不过几十里路的蕲县。金将仆散揆意识到了宋军的战略意图,抢先派精骑三千增援宿州。因为宿州是打通齐鲁的战略要地,宋东线最高军事长官郭倪派遣其弟池州副都统制郭倬、主管军马行司公事李汝翼率众五万增援田部。当时宋军势大,攻势激烈,忠义民兵奋勇当先,已经肉搏登城,金兵失去守志,宿州陷落在即。这时候令人扼腕的一幕发生了。城下的正规军嫉妒忠义民兵之功,竟然从下射杀民兵。这种恶劣举动毫无疑问瓦解了忠义民兵的斗志,而本来准备投降的金兵见此情况,兔死狐悲,於是重整斗志,做困兽斗,趁着忠义民兵被杀的混乱重新巩固了城防。而郭倬、李汝翼均为庸将,对军粮防范不严,竟然被金兵偷袭,烧掉了粮草,全军很快乏食。当时淫雨连绵,宋军久暴野外,疲惫不堪。而李汝翼不懂兵法,竟然屯所部军队于低洼之处,这时候被大水所淹,金兵趁机以骑兵冲击,宋军全面大溃败,为逃命李郭二人将宋将田俊迈出卖给金军。
[转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十大经典语言 1 俄国最然大,但是没有地方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面对20多辆德国坦克的冲击,苏军一个战斗小组的指挥官发出了这样的呼喊,他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在德军听来,这千百万红军将士发自肺腑的呐喊,比严冬的寒风更另他们战栗。 2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阵地共存亡!――七七事变中,二十九军军部发给前线的电报。随后,不可一世的日军第一次遭到了中国军队全面的顽强的抵抗!如果中国军队都能如此视死如归,那么抗战也许就不必打8年了! 3 让他们多送几个日本鬼子来受死吧!――当珍珠港硝烟弥漫的时候,当南太平洋的盟军被打得丢盔弃甲的时候,日军却在小小的威克岛吃了亏。据说这是一个排长在战斗中发出的电文。虽然战后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 但是这个最后的电文在当时却极大的鼓舞了美国人的士气! 4 进攻,进攻,再进攻!――面对两倍于己的日本海军,美国海军中将(后晋升上将)哈尔西发出了这样的咆哮!最终,损失惨重的美军终于顶住了日军的进攻,从而赢得瓜岛战役的胜利。 5我们能打败那些德国混蛋和意大利杂种!我们不但要枪崩了那些狗娘养的,我们还要掏出他们的内脏润滑我们的履带!――在诺曼底登陆前巴顿发出了这样的动员令,几乎每个官兵都记住了这位上将司令的信条:“战争就是杀人的买卖,你不放他的血,他就宰了你!”在随后的战争中,美军所向披靡。 6 “你是投降还是毁灭?”――劝降德军 “Nuts!”――美国101空降师师长麦考立夫(McAuliffe)简单、粗鲁的语言,表现出一个美国硬汉的鲜明形象。正是由于他们的坚强。德军在二战中的最后一次进攻――阿登战役,以美国的胜利告终。 7 “请问哈尔西将军,我们将用什么战争方案,打赢瓜岛战役?”――记者 “杀日本鬼子!杀日本鬼子!不停的杀日本鬼子!”――美国海军的“公牛” 的确威猛。 8 “死伤:无数!” “伤亡比例:不知道!” “战况:我军必胜!” 吉尔伯特战役:美海军陆战队第一次攻击日军坚固的堡垒。透过这短短的三行字,我们几乎可以感受那令人窒息的战场气氛。 9 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到这里也就无须赘述了。 10 把少佐以上的全宰了,要救海军只此一路!――“大和”号士兵的最后遗言。用毫无空中掩护的战列舰和几千架美军飞机对抗,感觉很有“义和团”的味道。
今天怎么回事啊?门庭若市?
还有人这么无聊的!! [公告2]喜刷刷2.0将带有自动申请ID功能,随封随申请 敬请期待,最吧历史吧将成为第一批用户 作者: 文汗天下 2006-7-19 21:20 回复此发言 什么东西啊!!!
【提问】为什么老人一般起的都比较早 为什么老人一般起的都比较早呐?以前也感觉外公一直比我起的早。节选自老人与海----------------------“你是我的闹钟,”孩子说。“年纪是我的闹钟,”老人说。“为什么老头儿醒得特别早?难道是要让白天长些吗?”“我说不上来,”孩子说。“我只知道少年睡得沉,起得晚。”“我记在心上,”老人说。“到时候会去叫醒你的。”----------------------------少年为什么睡得沉,起的晚,而老人相反呐,是不是身理原因?
心净国土净(禅话) 心净国土净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信徒非常欢喜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的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那里不可宁静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
一个都不能少 来最吧不是很久,但是有些话不能不说。以前都是在历史吧发言,我已经受够了那里的血雨腥风,来最吧也有2个月了吧,这里与历史吧相比,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哪怕是静静的看帖,也是一种享受。可是不曾想到,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虽然我来得并不是很久,可是是真的喜欢这个大集体的,曾几多时,多么想融于最吧,在一起是缘分,是一种梦,但我希望这个梦不会醒,或许这是个现实生活当中真实的梦。因为缘分,没有什么可以不能原谅的,难道不是吗?况且破镜都能重圆。最没有分量的我说出最没有分量的话,只是希望你们都不要走。一个都不能少。
阿哲,半山来看下: http://post.baidu.com/f?kw=%B8%DA%B8%DA%B0%C9%D3%D1%C7%E9%C1%AC%BD%D3晕倒这里才是妙凝儿的帖吧,呵呵。大家去瞧瞧吧,尤其是半山,凝儿帮你这么多,你还不去?
齐达内:我是铁头功(新浪这游戏也太恶搞了吧) http://games.sina.com.cn/downgames/littlegame/flash2006-07-141961.shtml
恶补中国文学基本常识(ZT) 1、 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学。2、 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3、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4、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5、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6、 《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7、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9、 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10、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11、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13、 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14、 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15、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16、 《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17、 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19、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20、 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建安风骨”。21、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2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23、 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24、 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25、 陶渊明,东晋(公元317-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26、 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27、 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28、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29、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30、 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黄健翔解说”诸多恶搞版本 健翔发疯版>>>疯了!疯了!疯了!黄健翔发疯了!不要给其他解说员任何的机会!伟大的中央电视台解说员,他继承了中央电视台的光荣的传统!韩乔生,刘建宏,段暄,在这一刻灵魂附体!黄健翔一个人,他代表了央视悠久的光荣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解说!他不是一个人!……他疯了!一切结束啦!央视获得了好评!淘汰了黄健翔!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社会舆论的面前!伟大的央视!伟大的央视的解说员!张靓颖今天生日快乐!央视万岁!黄健翔下课是一个绝对理论上的绝杀!绝对的绝杀,央视进入了新时期!这个胜利属于跟中国足球一样丑陋的意大利足球,属于跟假A一样黑暗的意甲,属于被意甲愚弄了10多年的所有中国球迷,属于因韩国队打入世界杯四强而记恨希丁克的所有中国球迷,属于害怕澳大利亚把中国足球挤到亚洲第11的所有中国球迷!黄健翔也许会后悔的,黄健翔在大家深夜做着美梦的情况下吼得太大声、太忘我了,他失去了自己在以往解说时的那种冷静,面对突发状况,他失去了他在以往解说中那种热烈而不乏沉稳的作风,他终于自食其果!黄健翔该回家了,也许他不用回遥远的北京某胡同,因为他已经离婚了,他大多数时候都在外面生活,再见!
半山,天天灌水不是方法啊,明天开始我们一起做点事吧...
马特拉齐激怒齐祖原话:你是条忘恩负义的狗 http://2006.163.com/06/0710/07/2LLEQNSU00321UPF.html唉,老齐“顶一下”这种方法不可取,应该先把意大利“灭”了再顶也不迟,他下场了,法国队就没了中流砥柱,而点球靠的就是意志...
朋友们揉揉眼,决赛就要开始啦!! 倒计时:35分钟。
友情提示:决赛 法国VS意大利 7月10日凌晨两点
古代名人以“狗”自诩的趣事 “丧家犬”也好,“走狗”也好,似乎都是含有贬义的骂人之语。然而在古时候,人们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认识。有几位古代名人,甚至以“丧家狗”、“走狗”自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调侃中不乏幽默。 先说孔子。《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段话译成白话文,就是: 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郑国,却和弟子们彼此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口。郑国有人看见就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着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失去主人家的狗。”子贡见面把这些话据实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一个人的相貌如何,那是不重要的;倒是他说我像只失去主人家的狗,那可真是说得对!真是说得对啊!” 奇怪的是,孔子对于旁人说他像唐尧、像皋陶、像子产等贤人圣人那一类的恭维话一概不感兴趣,而对于说他像“丧家之狗”却很感兴趣,不怒反喜,且欣然笑曰:“然哉!然哉!”连连称赞别人说得对。细想起来,原因可能是:孔子认为前面的三个“像”都是指外貌,“一个人相貌如何,那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于心境和情绪。而“丧家之犬”的比喻,却一语中的地说“中”了他当时“适郑”(来到郑国)时惶惶然、凄凄然的内心世界。当时他四处碰壁,满腹经纶却不为各国国君所用,确有“丧家犬”的怅然若失之感。孔子只赞扬这比喻的准确性,却不计较此语涉“狗”的贬抑性,一方面由此可见出他的胸怀宽广,二方面也可见他的“实事求是”而无虚荣虚假之心。凡比喻都是“跛足”的,取其“像”的一点而不计其余,又何必“较真”呢?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作《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一首,内中四句云: “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 诗中杜甫自比为“丧家狗”,那是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不能北返长安,惟有南适(到)吴、楚,离开蜀都时惶惶然有丧家之感的真实写照。杜甫亦避贬义之嫌,而只抒写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感,只考虑“丧家狗”一词的准确与生动。看来诗人真乃性情中人,率真得煞是可爱也。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燮(1693—1760年),号板桥,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堪称三绝,不仅名气很大,而且性格豪爽,狂放不羁。然而他却独独折服一人,那就是明代才子、也是诗书画三绝的徐渭(1521—1593年)。徐渭字文长,号清藤道士,现绍兴还有他的故居“青藤书屋”。万历年间,徐渭以诗文书画戏曲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名动京师,并因鄙视权贵而得“狂生”之名。他身世悲惨,甚至一度精神失常,杀妻坐牢。然而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却被后人赞誉为“明代第一人”。郑板桥对这位多才多艺、冠绝一时的天才艺术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最使常人不解的举动,是郑板桥居然刻了一枚图章,叫做“青藤门下走狗”,用来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以表达自己对这位艺术大师的尊崇和仰慕。才子服才子,狂士敬狂士,郑板桥不仅师法徐渭,潜心学习,而且居然甘当他的“走狗”。此处的“走狗”一词,已不再是“供人役使、助人作恶”的惯常贬义,而只剩下郑板桥对徐渭甘拜下风、追随其后的虚怀若谷与虔诚景仰之意了。 上面列举的三位人物,都是古代的大名人,自诩为“丧家犬”的大圣人孔夫子、大诗人杜工部,自称为“走狗”的大画家郑板桥,他们都率真可爱得很有点惊世骇俗。而我们现代人若是谁被人诟骂为“走狗”或“丧家之狗”,必然视为奇耻大辱而无法忍受,轻则暴跳如雷,重则拳脚相向。比之古人,我们是否过于狭隘了一点,刻板了一点,或者说是否过于“较真”了些呢?
大家玩玩这个,好像很久以前就有了诶,蛮好玩的..... http://www.xunyu.net/ry/sh.htm
克林斯曼十条军规 每一名德国球员、包括整个德国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有一个神秘的笔记本。除了狂热的球迷和主场的气氛之外,这个笔记本对德国队的一路高歌猛进也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因为这是克林斯曼的“我们的规则”,是这个笔记本里记录的规则在德国队中建立起了“我们”的感觉。因为是“我们”,所以德国队作为一支球队变得越来越强大。 笔记本的封面是黑皮包装,每个笔记本上都有拥有者的姓名。最初克林斯曼是在执教国家队以来的第二场比赛、2004年9月8日同巴西的热身赛(1比1)之前把本子发给大家的,接下来每一个入选国家队的球员也都获得这样一个本子。本子上有球员该如何同媒体以及赞助商打交道的规则,最核心的规则在第一页,这是克林斯曼与领队比尔霍夫精心打造的“教义”。 “我们的目标: 1:我们相信能够夺得世界杯冠军。 2:我们相信自己的优势。 3:我们永远是作为一个团队而存在的,球队的利益至上。 4:我们随时准备为别人效力。 5:我们是国家的代言人。 6:我们随时准备好面对批评,笑着面对所有的激怒。 7:我们一起解决麻烦和争端。 8:我们永远用积极的态度思考。 9:我们尊重任何人,我们激励自己也激励周围的所有人。 10:对足球的兴趣和快乐永远存在。” 在这一页的最后,克林斯曼引用了歌德的一句名言: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把它应用起来;愿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 足球吧看到的,说的是满腔肺腑之言,德国确实做到了,这样的信念,我可以坚信,德国夺冠只是时间问题.
睡觉了咯,养精蓄略看球赛...
1:0,意大利猛
东北地区日本遗孤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演变 它是日本对华侵略的一个孽果,同时又是一个完整表现中国人民的那种能跨越国籍的至亲至爱情怀的历史见证。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的今天,挖掘和回顾这段历史,从中国方面来说,将有助于广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对中日友好往来史的了解,进一步珍视中日人民的友谊;从日本方面来说,从中可以深刻反省其对华战争所带来的历史罪恶,端正其战争历史观,进一步坚定其继续走和平友好之路的决心。
一个被忽略的历史细节(转贴) 中国人老于世故,故爱看谋略之书,就连平生只爱阿睹物的现代商人,也有古为今用的商战谋略系列书供其细品。从《三十六计》的兵家书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文学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开篇开门见山,道出一句话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书人言者无心,后来者听者有意。这句谶语正道破一个历史游戏:建立----破坏----再建立。纵观史册,从秦到清,不知有多少英雄你方唱罢我上台,多少人物一把黄土草没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轮回啊?在朝代的分分合合间,一个极小的生活细节却被资治通鉴家们与史学研究家们忽略了!他们一贯聚焦前台的风流人物,而忽视了这个极为重要的生活细节。 这个细节就是一个社会的保障制度。中国历史其实是一种这样的过程:建立--坠落生存底线--破坏---再建立这样一个新瓶旧酒的模式,许多朝代同样者坠入这一可怕的悲欣交集的轮回中。建设者与破坏者既不属于哪个文学家的,也不属于哪个史学家的,而属于位于历史劣势的后台主体者----平民(农民)。绝大多数的朝代更替是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潮下完成的,作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地之子,他们起事也并非是觎觑皇权,相反,他们平时是很忠君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另一部名著〈水浒传〉中被我们看到,即使落草与官家为敌,但他们多数内心仍愿意被有条件的招安),再加上法的严酷(比如连坐、户籍制度),质朴的农民向来是极尽本分之色的,铤而走险是逼不得已。只有一个原因可以令他们铤而走险:那就是他们已经处在贫困线下,超过了社会保障的底线,好比一粒巧克力,已经过了保质期的最后一天。保质期最后一天的意义在于:过了这天,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这是一种底线,也是一根导火线的燃点。接下来要么饿死,要么放弃传统的道德与现时的酷法,铤而走险。小如偷鸡摸狗,大如以暴力颠覆另一个暴力。这些都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而不安定因素的本质原因仍在于社会制度自身。那就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合适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大历史缺失的正是这种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社会保障制度,统治者们或取法家或尊儒术,实行人治。中国传统的法律是皇帝的第三只眼睛,历来是用来监视与提防人民、惩戒“刁民”的。而非西方的保障人民权利的制度。那么,统治者讲“仁”而不讲“人”,个人的德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伪善的道德也不过如此,无非灌输一些忠君爱国的荤汤而已,实际上是无法填饱肚子的。
豪门西班牙1:0啊,哈哈~~
多哥加油,听朋友说进球了,开心.
“文化遗产日”话题:地方文献数字化(06.6.10 光明日报) 初夏的北京,天气略显燥热。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许多地方都在施工建设。据悉,到2008年,北京市将新建和改建道路318公里,市区将新建8条地铁线路,总长超过150公里。有人戏称:“半年不在北京,回来时你可能就找不到家了。” 坐落于北京东南的首都图书馆,周围也在施工。一位中年读者在馆内的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幅北京的旧地图。他告诉记者,他看的是清乾隆时期的《京城全图》。这幅地图上虽没有任何文字标注,但细微之处连房子的间数都可辨认。那些房子今天大多已没有了,但这位读者依然指着地图上的一些街道说出了它们今天的所在。一座城市,因为它的历史让人尊重;而当这些历史就活生生地在你身边时,这座城市又让人感到亲切。 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起,首都图书馆就尝试着将馆藏的北京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这既能更好地保护地方文献遗产,也能让更多的读者方便利用这些资料。2003年初,首都图书馆“北京记忆”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数据库正式启动建设。“你可别小看这些乡土资料。”首都图书馆副馆长韩朴介绍说:“当我们谈到自己的国家时,内心深处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家窗前的一棵树、屋后的一口井。” 文献数字化无疑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有效途径。6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光大?除了保护,又怎样能让文化遗产的内容被大众了解、喜爱,重新获得生命力?
“文化遗产日”话题:地方文献数字化(06.6.10) 初夏的北京,天气略显燥热。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许多地方都在施工建设。据悉,到2008年,北京市将新建和改建道路318公里,市区将新建8条地铁线路,总长超过150公里。有人戏称:“半年不在北京,回来时你可能就找不到家了。” 坐落于北京东南的首都图书馆,周围也在施工。一位中年读者在馆内的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幅北京的旧地图。他告诉记者,他看的是清乾隆时期的《京城全图》。这幅地图上虽没有任何文字标注,但细微之处连房子的间数都可辨认。那些房子今天大多已没有了,但这位读者依然指着地图上的一些街道说出了它们今天的所在。一座城市,因为它的历史让人尊重;而当这些历史就活生生地在你身边时,这座城市又让人感到亲切。 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起,首都图书馆就尝试着将馆藏的北京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这既能更好地保护地方文献遗产,也能让更多的读者方便利用这些资料。2003年初,首都图书馆“北京记忆”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数据库正式启动建设。“你可别小看这些乡土资料。”首都图书馆副馆长韩朴介绍说:“当我们谈到自己的国家时,内心深处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自家窗前的一棵树、屋后的一口井。” 文献数字化无疑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有效途径。6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光大?除了保护,又怎样能让文化遗产的内容被大众了解、喜爱,重新获得生命力?
有没有一种爱叫永远?
魔兽魔兽~~足球篮球~~~今天开心
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比较 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形相近而神迥异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中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是王权强盛的反映。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⑧。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臣民的最高所有者,是天下“共主”。而西欧的封建制度却不是这样,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都效仿国王实行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越低,人数越多,组成一座以国王为首的金字塔式的统治结构。在这个统治结构内部,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土(封君)和附庸(封臣)的关系,彼此负有义务。但是,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条常规。实际上,每个封建主都是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第二、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相联系。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以宗子为中心,依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所以,西周初期,“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而一般平民与贵族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纷争不已,所以盛行尚武之风,当骑士是莫大的光荣。从一份公元1002-1023年的有关诺曼底征服前的英国社会史料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一个平民发展顺利,拥有属于自己的足足五海得土地,一座钟楼和一座城堡,在国王会堂里有他的席位和专职,那么,他以后就有资格获得一个武士的各种权利。……如果一个武士发展顺利,成为伯爵,那么,此后他就有资格得到伯爵的各种权利。这就是说,在当时,财产和武艺是进入贵族行列的主要依据,跟血统关系不大,很多国王的侍卫,最后发展成为贵族。因此,在西欧贵族和平民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另外,西欧封建社会没有中国封建社会那严格的宗法制度。查理曼帝国在查理死后,帝位由儿子路易(814-840)继承。路易的儿子们彼此争权夺地,甚至对父亲发动战争。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把国家瓜分了。长子罗退耳虽然继承帝号,但没有得到整个国家。第三,西欧封建制度的领主与附庸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土地和兵役之间的交换,双方都受到封建契约的约束。臣下从领主那里得到一块采邑,成为领主的附庸,同时必须为领主服兵役和履行其他一些附庸应当履行的义务。附庸不能履行义务或者附庸死掉,领主有权收回采邑。另外,领主对其附庸需要奉行公平原则,并且尽力“维护”、“保护”附庸。否则,附庸可以废止契约,离开采邑,另择领主,或上诉国王。中国西周封建制度上下级之间没有相互义务的封建契约。下级只对上级有义务,而上级对下级没有什么约定的义务。上级对下级有绝对的支配和决定权力。所以,“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能不亡”。第四,西欧各国的封建国王,他的经济来源要靠他自己的庄园。所以当时有“国王靠自己生活”的说法。中国西周天子靠全国臣民养活,“聚敛贡城阙”,各诸侯国都要给他纳税、贡献、服役。第五,西欧封建制度的初期,采邑是不世袭的,后来才出现世袭制度。中国西周封建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世袭的,由嫡长子继承。第六,西欧各封建国王想控制,但不能控制伯爵,于是,它们利用宗教,在每个伯爵领地内建立能与伯爵竞争的权威。任命主教或修道院长,建立具有特权的宗教特区,主教和修道院长受国王保护。伯爵及其附庸禁止进入这些拥有豁免权的宗教特区,不能在宗教特区征收税金、施行法律。后来,随着教会势力的膨胀,在欧洲出现教皇的权力凌驾于国王权力之上的现象。在中国,从周秦到明清,宗教只能依附于政权,绝对没有出现宗教权力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的现象。综上所述,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根本不是一码事。用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去比附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或许有概念错位之嫌,但由于现在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封建主义、封建意识等等,有关封建的概念用的非常之多。所以,封建的这层涵义,我们也必须了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