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红提二枚 日啖红提二枚
关注数: 0 粉丝数: 124 发帖数: 3,398 关注贴吧数: 2
君武最大的敌人不是旧势力,是时间 接纳大族势力固然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但这是有代价的,就是分权。不是说朝堂上封个官,你还得听我皇帝的,封了官就把一部分权力让渡了出去,况且越大的势力封的官权力也越大,位置也越重要,这是交换。 有人以为皇帝一言九鼎,生杀予夺,对朝堂有绝对的控制,这是个误解。官员可以抗命,可以阳奉阴违,可以合纵连横,可以假公济私。多分出一份权力,就多一处掣肘。除非把权力集中在一小部分核心圈里,劲往一处使,才能使上意下达。 沿用书中的比喻,接纳大族势力,就是让武朝这条破船修修补补能继续航行下去,但依然漏水,风浪一来树倒猢狲散,必然沉没。君武做的是换一条新船,虽然小些,载不下许多人,好在坚固,并有拓展的空间,而且舵手就他一个。 君武拒绝大族分享权力,导致的最坏结果无非是政令不出福州。分崩离析的是破船,是本来就飘摇不定的墙头草,福州这个核心区是稳固的。军事上,手下有岳飞韩世忠两员大将,兵士是从江南连场大战中存活下来的,战力非临安可比。哪个势力想另奉新主,道义上首先就落了下风,军事上对垒也无胜算。政治上,民心和舆论上的争夺会有一番较量,但民变的可能性很小,刚经历了惨烈的战争,民心思定。 以福州为基本盘,逐步打开海上贸易通道,接纳能接受新思想的势力,给他三五十年,未必不能恢复武朝荣光。可惜蒙古人不会给他那么多时间。 书里新章节一出来,蒙古没攻下云中,不少人就嗨起来,说看吧早说了蒙古人不过如此。。。书中的时间是五月,距蒙古人四月初七破雁门关才一个多月,下结论也太早了点吧。历史上蒙古灭金用了二十三年,如果书中用了三五年,你觉得是快了还是慢了呢?
推演一下宁毅接下来的举措和戴要面临的问题 宁毅摆明了不会以武力征服的态度,等着戴自身统治出问题,那么他会有哪些举措,戴的问题又会出在哪儿呢? 首先华夏军要休养生息,恢复农业和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成都平原、汉中平原都是鱼米之乡,适合农业种植,因战乱而抛荒的土地必然不少。战事告一段落,一部分幸存者归乡,还有大批中原来的逃难者和被强征的汉军士兵没有土地。 如果我是宁毅,首先要掌握原先官府存档的土地归属情况,如果灭失,那么凭据所有者的地契和乡邻、里长等知情者的证明。作奸犯科和为金人作马前卒者,没收其土地。无主土地,分给无土地者,每年只要缴纳一定比例收成,剩余自己支配。开荒者免一两年税收。 工业生产宜集中不宜分散,和登三县交通不便,保留部分生产力作后备,大部分迁往成都附近,一部分用于贸易的生产可放在汉中。 几年内不会有大规模战事,招收兵员宁缺毋滥,如大量汉军归顺,可在汉中一带屯田养兵,一方面方便管理,免得他们入蜀作奸犯科。 ~~~~~~~~ 同样的戴梦微也可以采用类似举措,但他没有足够的武力作后盾。百万汉军,大部分解体,剩下的肯定也有不受他约束的,何况还有被他骗了的义军等着拿他人头。刘光世视他为政治上的竞争对手,能给多少支持难说的很。至于民心,他自己也看的很清楚,只有得了好处的时候才在他这边。 治国不是靠人格感化就能成功的,没有严峻的法令,没有与之匹配的强权,任何理念都无法推行。戴可以是理想主义者,但他的追随者不可能都是理想主义者,靠一个虚无的民心,他约束不了任何人。 与之相仿的是王狮童,他靠慈悲和感召力集合起了百万“饿鬼”,然而手下早已暗潮汹涌。 较之刘豫,他的声望远远过之,但相应的,他从金国得到的支持也要少的多,不管从地域位置还是金国前后实力对比来说。希尹说,对华夏军来说,戴会是比刘豫更难对付的对手,这是因为戴拥有民心,不能简单以军力碾压。但从对内的掌控开说,戴还不如刘豫,后者拥有的,正是前者缺乏的。
乱侃赘婿的感情线 一部长篇网络连载小说,除了构思时做的大致框架,很多人物和细节都是在后期不断调整思路后形成的。单论书中的女角,根据阅读感受和香蕉自己的披露,有一些是开始就构思好的,有一些是后来加入的。 宁毅的后宫最后大概会收九人,其中苏家主仆三人、青楼名妓三人、江湖女杰二人、前朝公主一人。 明确一开始就构思好的女主我认为有:檀儿、小婵、云竹、红提、周佩。苏檀儿自不必多说,小婵是附赠品,是开篇与男主互动最多,收房自然而然。云竹第五章就出现了,红提36章,但习武的念头更早就有了。周佩现身在58章,开始笔墨并不多,我原先也不确定她是否当女主来培养,但香蕉说杀皇帝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那回头看思路就清楚了,君武周佩,一个亡国之君,一个亡国公主,加上从隐杀开始香蕉就有萝莉养成的嗜好。 再说其他几个人。李师师露面是175章,比较靠后了,处于家线往国线转移的阶段,所以我不确定她是否是一开始就设定的角色。元锦儿虽然出场较早,但一直单单与云竹互动,也没有针对性的描写,感觉是用来反衬云竹命运的角色,但后来加入了性格描写,一下子鲜活起来。她的性子与云竹互补,而且蕾丝情节迎合了香蕉的恶趣味。但与收云竹不同,收元锦儿那几章处理的不尴不尬,不管锦儿还是宁毅都没有结合的强烈意愿,像是顺水推舟似的,这就是这个角色硬插入的后果。 刘西瓜是确定不是一开始设定的角色,开始香蕉想的是扈三娘,但西瓜这个角色出彩,三娘的戏份就删了。 有人说还有楼舒婉,但一来香蕉没有拣破鞋的习惯,二来她对宁毅的复杂情感让入后宫这事很难处理,搞不好就是血溅床头,我认为不太可能实现。
三月二十二日晨,宗翰接到了设也马的死讯 传讯的斥候跪在地上描述完战况,帐篷里一片死寂,半晌没人说话,他也不敢抬头或起身。又过了一会儿才听到韩企先叫他出去,他起身偷瞄了一眼,见宗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形容憔悴,像老了很多岁。他不敢多看,转身出去了。 又过了许久,宗翰长叹了一口气。韩企先小心翼翼的问道:“大帅,这接下来。。。” “按计划从黄明县出关,雨水溪。。。不要再打了,徒伤人命。企先啊,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是。” 韩企先离开帐篷的一瞬,宗翰老泪纵横。 昨日的雨水溪之战,设也马原本分寸把握的很好,仗虽然打的激烈,他始终指挥着大军缓缓推进,没有孤军深入。但打到傍晚时分,宁毅在前线一处阵地出现,周围似乎没有多少人,离他只有数百米的距离。设也马只犹豫了片刻便决定全力进攻那处。不成功便成仁!只要拿下此人。。。 等到他率数百金兵冲到那处阵地时,后路已被渠正言切断,只见宁毅站在不远处一排火箭弹后面挥了下手,接下来便是火焰和黑暗。 四月初,关内金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剑阁。 完颜希尹把大营设在了昭化,但在剑阁他留了一万屠山卫,加上宗翰留在关上的部队,共有三万精兵守在这处咽喉要害,为宗翰留住退路。秦绍谦的部队试探性的攻了一下,这边司忠显备下的弹药礌石充足,华夏军没有强攻退了回去。 四月中,希尹接到了襄樊渡口船只被烧的消息。
仆散氏 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布萨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仆散部,在金国时期称仆散氏,以姓为氏;满语为Busa Hala,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仆散部族人世居中都蒲裕路挟懑河(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乌裕尔河支流)、上京拔卢古河(今黑龙江阿城白城子)、瓦尔喀(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在明朝时期改称布萨氏。在清朝中叶以后,满族布萨氏多冠汉姓为林氏、布氏、萨氏、卜氏等。 名人: 仆散氏。金太祖宣献皇后,金世宗完颜雍的祖母。约在辽大安十一年(公元1095年),完颜阿骨打纳布萨氏为妾,翌年生子金睿宗完颜宗辅,又生子金豳王讹鲁朵。金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金太宗完颜晟追封布萨氏为德妃。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完颜宗辅的儿子完颜雍在东京称帝,是为金世宗,追谥布萨氏为宣献皇后。 仆散浑坦(公元1101~1173年),金国将领。十六岁即从军,参加了完颜阿骨打领导的反辽斗争,以“勇健有力,善骑射”在军中著称,并屡建功勋,初被“授修武校尉”(从八品上)。后加入完颜宗弼军中,参加对南宋的战争,曾与“宋岳飞拒”。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被任命为兹州刺史(正五品),不久又升迁为利涉军节度使(从三品),授世袭济州和术空鸾猛里斡设谋克。金海陵王贞元(公元1153年)初,以家事去官居丧,后起复为旧职,历泰宁军和永定军节度使,治得体,升迁为咸平尹(正三品)。金世宗执政时期,被任命为临湟地区的临湟尹(正二品),后又改“懒路兵马都总管”。晚年,又起用他“为利涉军节度使,复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
从书中出场人物和伏笔看小说的构思和布局 照香蕉本人的说法,赘婿这部小说是按家、国、天下的脉络写的。这三条线既有先后顺序,也有相互交叉。家线主要围绕宁毅与苏家内外的人和事,国线是开始作为幕僚追随秦嗣源参与政治,天下线则是创立独立的武装势力华夏军争霸天下。 家线从本书一开始到苏家分家宁毅上京收尾,但国线的主要人物秦嗣源在第二章就现身了,显然是早就构思好的。 陆红提的出现打开了武功和江湖的大门,不仅如此,小佩和君武这两个后期重要角色也在同一章内登台亮相,证明这是天下线布局的开始。 商战剧情的结尾,席君煜引入了梁山支线剧本的伏笔。方腊和梁山剧情虽然分别发生在宁毅上京前和后,但应都属于国线,是宁毅被动和主动参与政治的事件。 竹记刺杀事件是家线向国线转折的开端,秦嗣源的身份亮明,秦大少和二少登台,宁毅往京城的路铺平。李师师的插曲之后,宁毅与檀儿前往杭州,正式进入国线,但直到杭州归来之后,才是家线的收尾和梁山副本的打开。 国线的第一个剧本是方腊,其间插了梁山副本,直到救方七佛失败告终,然后展开金人剧本。偶然间得到的铁木真的情报,促使宁毅下定决心开始培养自身独立的武装力量。当然了,青木寨这一支力量的伏笔在救陆红提那时候已经埋下了。 周喆之死是国线的结束和天下线的开始。曾有书友跟我争论说弑 君的决心是在秦嗣源死后下的,这是书没看仔细,宁毅的决心在收到苏檀儿跳河消息的那一夜就已经下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