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月天神
御月天神
关注数: 207
粉丝数: 1,321
发帖数: 19,603
关注贴吧数: 77
千山一叶,203的7542 被度娘抽了
润元昌 1801 班章红印 刚出来没多久,价格从500炒到了540,经销商还动不动搞断货,听朋友说这茶非常好喝,搞的心里痒,从吧友那里蹭了茶样,试喝,感觉润元昌和合和昌走的营销套路都差不多,刚上市的茶,营造成一种如果你不买,马上卖断货,只能涨价买的样子 进入正题,就茶论茶:入口有苦,苦化得快,基本可以算是秒化,汤顺滑度方面是中等偏细,厚度也不错。生津好,回甘一般,整体喝下来,感觉料应该是小树,汤的香味,没有高端料那样的愉悦感。耐泡度不错 喝到后面,闷一下,有股特有的味道,和巅茶宣传的那个麦香,有点像,这个味道我在巅茶的很多茶里喝到过。
下午茶,喝舒坦了 下午喝了三泡,先喝的珍藏砖,最近两次喝,都没有第一次的惊艳,果然凭第一次的口感买茶不靠谱,巍峨中山,淘宝上没找到过这个茶,好像是中山四件套里的茶吧,喝着陈味明显,汤不够柔,挺甜的,没啥特色,喝了三泡就倒了。最后的重头戏是金七星,以前单位七星茶王。洗茶后,闻着味道就感觉这茶有点苦。开喝果然是,苦重,化的慢,苦化后回甘慢。茶气很足。刚开始喝有点陈升老班章的错觉,香味苦味都像。但是没有陈升老班章的柔,细。用完一壶水,再等第二壶水烧开泡,感觉和第一壶水的味道完全不同,甜味突然出现,个人的感觉是第一壶水的苦味主要来源于茶的叶片,第二壶水,甜味出来了,应该是茶梗泡开后的结果。看茶底,红梗很多,不知道是不是雨水茶,金七星耐泡度很好,是款好茶
出门在外,唯一挑剔的就是水 农夫还是千岛湖产的好喝
好茶万千,独好这口 金斗有人说好,有人说差,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这茶,拆的茶一大堆,唯独金斗消耗最大,隔一两个月就得拆一片。2015的茶,原来的骚香在消退,陈味开始显现。剩下的这两片,看来是撑不过今年了。
这茶好像挺火的,据说最近被炒到涨价了。一直非常迷恋麻黑,奈何之前买的纯料感觉价格都偏高,难得发现有款克价一块的麻黑,于是厚着脸皮向朋友要来茶样试,洗茶两道,开喝,汤色比较淡,入口没有记忆中麻黑的那么柔,只能说相对于拼配茶,汤稍微柔顺了点。回甘啥的基本可以忽略,三泡之后满嘴涩,而且苦在舌根不画。跟朋友反馈口感之后,朋友说要降低水温,快出,试了后,果然汤柔和了点,甜度也增加了。但是靠降低水温来提升口感的话,只能证明这茶底子不行。老同志的这款麻黑,大概是五环外的麻黑。
试喝广雅系列 最近一段时间,集中喝了广雅的茶,总体印象不错。
下关2016年8853 前几天在外办事,没带茶,白开水又喝不下,只好厚着脸皮问外单位同事蹭茶,他专喝下关,在他房间晃了一圈,基本都是数字茶为主,没啥兴趣,翻箱倒柜发现这货存了两件正山昔归,让他开不肯,于是只能随便喝点了,开的8853,之前也听人说这茶不错,正好试试,入口苦味不重,有茶味,回甘生津也挺一般,到了四五泡涩味明显。用盖碗喝着总感觉这茶没劲,于是夹了一半的茶叶,直接扔纸杯泡,感觉还能喝喝,喝完后真庆幸自己没有冲动集邮这茶
正好来个对比:大益生猪,陈升福元昌1879,斗记巅峰斗 年份:大益生猪18年,拼老料;巅峰斗17年,纯新茶;福元昌17年产,号称用的是存放五年的易武料。 价格:大猪在2.9左右,小猪在2左右;巅峰斗在3.6左右;1879大饼咸鱼价格在5左右,小盒搞活动价格在3.55左右。 汤柔顺度:1879好于巅峰斗,巅峰斗好于生猪。 汤厚度:巅峰斗厚,1879中等,生猪薄 汤甜度:1879甜的发腻,有点像糖水,生猪苦甜交织,巅峰前几泡苦重,越喝越甜 汤涩度:生猪从三泡开始,涩明显,1879涩出现在6泡,巅峰斗整体比较平均,涩不明显 苦味:巅峰斗大于生猪,生猪大于1879 汤的层次感:巅峰斗好于生猪,生猪好于1879 茶的青味:巅峰斗青味重,生猪几乎没有青味,1879已有陈味 耐泡度:三泡茶都泡到10泡左右结束 香味:巅峰斗浓郁,生猪香闻着比较舒服,1879香味不明显。
来个对比贴吧 一晚上喝了三泡:大益生猪,陈升福元昌1879,斗记巅峰斗 年份:大益生猪18年,拼老料;巅峰斗17年,纯新茶;福元昌17年产,号称用的是存放五年的易武料。 价格:大猪在2.9左右,小猪在2左右;巅峰斗在3.6左右;1879大饼咸鱼价格在5左右,小盒搞活动价格在3.55左右。 汤柔顺度:1879好于巅峰斗,巅峰斗好于生猪。 汤厚度:巅峰斗厚,1879中等,生猪薄 汤甜度:1879甜的发腻,有点像糖水,生猪苦甜交织,巅峰前几泡苦重,越喝越甜 汤涩度:生猪从三泡开始,涩明显,1879涩出现在6泡,巅峰斗整体比较平均,涩不明显 苦味:巅峰斗大于生猪,生猪大于1879 汤的层次感:巅峰斗好于生猪,生猪好于1879 茶的青味:巅峰斗青味重,生猪几乎没有青味,1879已有陈味 耐泡度:三泡茶都泡到10泡左右结束 香味:巅峰斗浓郁,生猪香闻着比较舒服,1879香味不明显。
下关归什么茶 这个茶好像是17年朋友寄来的,之前看着感觉是学费,就一直没喝,到了今年,突然听说这茶涨价了,正好晚上理茶的时候翻出来了,就试试,还是对这茶不太放心、就选择用盖碗了,洗茶两遍,湿醒五分钟开泡,第一道入口给人的感觉不错,挺甜,嘴里也有茶韵在,第二道开始,入口有点,但是甜没了之后留下苦,化得很慢。微涩,香气一般。第三道,出汤时间稍微久了点,苦味更加明显,这苦属于让人不太舒服的苦,难化。第四道喝完,就把茶倒了,对这茶印象一般,用料算不上,香味有点刺鼻。 今天把大益宝盒包着的膜全都撕了,然后生熟分开装袋保存不知不觉,竟然买了这么多的宝盒了。突然发现大益的包装为啥都是这种花花绿绿的,设计师的审美为啥这么独特
之前发帖忘打码了 这次出门带的龙珠,在楼下酒店喝茶的地方泡,不知道是不是水的原因,泡出来口感挺不错,独特的香味,汤够细,喉韵好,边上不懂茶的人喝了几杯,都夸这茶回味好,但是中间几泡,有油腻的感觉,没有冰岛那么清爽。两者之间,还是更偏向冰岛味,说起这个,估计很多大神会说健身的都是假昔归,假冰岛,不过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真正的纯料也没喝到过,能喝到这种标着冰岛,昔归的茶,也是美滋滋了
每次出差必带的茶 龙珠确实方便,一颗一泡,这次出门发现酒店楼下就有喝茶的地方,自己动手,不知是水的原因还是啥,这次跑的茶,觉得我特别不错,汤细腻,回甘好,香气也高扬。喝的时候边上正好有两个人在谈事情,就给他们也倒上了,喝了几杯之后就问我这是啥茶,回甘怎么这么好
生猪:优点:1:洗茶后第一道,花蜜香明显,入口甜,汤过舌面,回甘明显。2:第二道喉韵明显。喝完口腔比较舒服。3:整泡茶喝完,茶比较稳,不会像有些茶,滋味浓淡变化明显。4:茶到11泡开始出现水味,耐泡度不错。 缺点:1:汤有点薄;2:涩,喝到四五泡,基本上整个舌面都涩了。3:在9泡的时候出现了一点点烟味。但是不仔细喝,喝不出来。4:和大师的感觉又点像,但是比大师好。 熟猪:第一口,就感觉有特别的味道,格格鸡是荔香,熟猪是樟香,挺奇怪的,照理应该是10多年的老熟茶才会出现樟香,为啥这熟猪里有着味道。茶汤有点薄,甜口,喝到7泡就回家吃饭了。尾水没喝。 回到家,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昨晚喝茶用的杯和壶,全都被小魔王给终结了
生猪包装挺漂亮,入仓 周末在老家陪父母,没啥喝,找了下,忘记是哪一年的0081坨了,记得拆开来好像有两年了,当初喝着感觉汤薄,淡如水,就不想喝了,一直仍在老家,这次拿出来再试试,洗茶两道,开喝,澜沧的堆味:木头味,几乎已经没有了,汤感觉变厚了,入口有甜,但是喝着口腔感觉不舒服,喝了几口之后喉咙发干,俗称的锁喉吧,一泡没喝完就倒了。 接下来换泡13年的老技术的勐海之星,洗茶的时候,浓浓的姨妈味就出来了,入口微苦,汤润,回味甘甜,发现低端产品里,还是大益的熟茶比较稳
白天办公室时喝了一泡18年的六星,苦重,涩重,回甘弱,耐泡度高,口重的人估计很喜欢,个人喝着感觉和7542没啥区别,如果一点要有区别的话,估计就是7542升级版吧,料用的稍微好一些。晚上泡了2010的六星,好像是第一批六星,仓没问题,广东仓,洗茶两道,入口第一感觉就是苦,苦化的稍慢,汤厚,茶味浓。第二代,更苦,苦到舌根,这种苦非常不喜欢。和18的比,有转化,涩几乎感觉不到了。耐泡度好,连泡带闷可以到15泡,用料也不差。本来想着存点布朗料,整件六星的价格都谈了,但是喝完18和10的六星后就放弃了,实在不对自己的口,感觉自己还是喜欢易武料,喜欢易武转化后的韵味。这茶估计偏爱福今那类重口的人会比较喜欢。
人生中第一次买大益生茶的后果... 自己之前一直存的是大益熟茶,生茶还是存斗记的比较多,结果第一次买大益生茶,竟然被人认为是经销商...难道去大益店可以蹭得多了,就能变成经销商了么,按照这种理论,下次是不是我开汤三爬的茶,就变成三爬的经销商了,吓得我赶紧掏出朋友刚寄的三无麻黑来一泡...下午开喝的茶,喝了几泡后,要送人到杭州,晚上搞点火锅犒劳一下自己,吃完又马上赶回家,继续喝茶,这年头,滴滴司机不好当啊。不知道为啥那么多人喜欢看叶底,难道叶底碎的就是烂茶,完整的就是好茶?
2019年的第一撸、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
生茶是吧商的,很久之前喝过茶样,印象一般,所以就一直没去了解了,这次跟朋友交流,他给我寄了茶样,我试,因为没报太大希望,所以就选择用盖碗,果然被我猜中了,喝了两泡,就倒了,用两句话形容:快出淡如水,慢出苦如莲,还不化,还没回甘。 接下来是熟茶,这牌子,之前朋友圈有看到一个卖大益的在做,因为平时也在她那里买过茶,所以觉得总不会太差,弄了点茶样,一小块,洗茶两道,汤比较混,堆味很重,喝一口,还是非常薄,给人不舒服的味道。也是喝了两道就倒了,这口感,还不如7572 试了两样茶,都可以用烂来形容,瞬间就不想喝了,还是喝点冰阔落,弄点炸鸡,让自己快乐一下吧
到大益店蹭了传世,金针,金大益,回来路上顺了一瓶莲子烧,到家打开一闻,那香味,忍不住小酌一杯
自从入冬以来,好像出太阳的日子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南方有没有暖气,全靠身体硬抗,今天喝茶,终于发现这碗的一个好处了,拿来当暖手宝挺不错
之前喝过几次,印象不是很深,今晚再喝一次。干茶看着就是粗枝大叶,洗茶两道,开喝,看汤色,应该用的老料较多,没有青味,入口苦与柔交织,与描述的布朗拼易武相符。前半段,汤感以苦为主,回甘不错,后半段涩突显,停留舌面时间较长。最后闷泡,气味不是很喜欢,口感也一般。喝这个,口腔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茶汤说厚不厚,说薄也不薄,给人的感觉就是少了点韵味
大益1401易武正山,1701金大益 大早上7点半到学校考试,中午考完没事干,晃荡到大益店,也不知道喝啥,就在茶样柜哪里挨个找,感觉都喝了差不多了,然后看到了易武正山,之前听人说这是一款没有易武料的易武正山茶,正好没喝过大益易武类的茶,于是就让店里的小姑娘泡来试试,洗茶两道,问杯底,还有股淡淡的青味,汤入口,微苦,无烟味,水还算得上柔,第二泡,回甘出现,在舌根两侧,挺明显。第三泡开始舌面发涩,而且不化,停留时间久,泡到六泡,基本感觉整个整个舌头都大了,然后七泡,茶味突降,属于断崖式的衰弱。到了9泡就没法喝了。整体感觉易武正山挺一般,属于喝过就不想再喝的茶。 接着是1701金大益,这茶自己一直有在喝,给人的感觉,变化也比较明显,从刚开始的青涩,到现在的逐渐圆润成熟,烟香浓郁,汤感圆润,两道喝完就把之前易武正山留在嘴中不舒服的感觉冲没了。汤显甜,基本感觉不到苦味。回甘生津都不错,但不是很持久。耐泡度不错,可以泡到十多泡。
大益1801早春乔木VS柔侠 之前在店里喝了泡03的早春乔木,印象非常好,今晚得空,跑店里试试18的,因为柔侠和早春乔木算是这两年大益熟里的高端了,所以就拿来对比着喝了。先泡的早春乔木,入口感觉挺淡的,没啥茶味也没啥堆味。喝了两泡后,换柔侠,明显的姨妈味,茶汤有苦味,但是不会停留在口腔,滋味足,汤厚。接着就两款茶对比着喝,喝完一杯柔侠,再喝早春乔木,直接觉得无法入口,吐了。两款茶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对比着喝,真的感觉早春乔木淡而无味,被柔侠秒杀。早春乔木唯一的特点好像就是姨妈味淡。在大益店里蹭完茶后,随便再蹭点茶样回家喝
八角亭06早春银毫 前面发的帖不符合标准,删了重新发
下关日照金山 这茶已经好多人开汤了,而且好评占了大多数,基友喝完也说好喝,于是就蹭了点茶样,试试。洗茶是堆味还是挺明显的,但是正式开始喝,其实堆味不重。第一泡有明显的苦味,苦去得快,我第一反应是有点像润元昌的班章之春。第二泡开始甜味逐渐增加,四五泡的时候已经非常甜了,焦糖甜,这甜味一直持续到尾水。耐泡度也不错,可以泡到10泡以上。我觉得这茶适合三克,放大壶闷泡或者煮,如果按照正常的习惯泡茶,很容易腻。茶汤顺滑度方面差了些。不过考虑到是新茶,还是可以接受的。这茶撸几个当作集邮挺不错
这茶出来的时候名气很大,但是开汤的褒贬不一,最出名的外号好像叫金三泡。一直没机会试茶,这次拿到茶样,试喝,感觉非常好,甜味足,苦味低,涩感也不明显,没有烟味,给我的感觉味道比蓝印浓郁,耐泡度也不错,绝对不是“金三泡”。个人口感觉得金苍耳优于蓝印。不过这茶现在已经从原先的200涨到了300,喝到太迟,错过最佳入手时间,哎,现在这价格有点下不去手
这真的是2018年最后一次买茶了 昨天刚说2018年买茶结束,没想到脸打的这么快,今天又收到快递了 下关今年花样多,自己目前唯一存的下关的产品就是白菜砖,总感觉有点对不住这么个大品牌,奈何又没地方蹭茶样,所以只能自己买茶样了。收到茶样后马上开试,先蓝印,入口甜柔,小清新的口感,但是又没有白菜砖那种浓郁的香味,喝着比较顺口,茶叶树龄感觉比白菜砖的要高。回甘挺好。喝着确实有冰岛那边的味道,难怪价格从原来的两百多涨到现在的370了。接着试岩子头,这茶冲泡时香不显,汤入口茶味浓郁,属于香在汤里的那种,茶汤非常细腻,生津很好,但是连着喝,七泡后,涩开始化的慢。两泡茶都挺不错。另外下午还试了三款茶,本想今晚再日赵金姗的,怎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明年再日
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买茶 喝茶是自己喝的,千万别只相信一个人的开汤贴,看别人说好,就买买买,自己想法子找茶样试,试了觉得好喝,那就买一饼,喝完还想喝,再考虑存。做任何事情,最忌讳拿来主义,还是要相信实践出真知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2018年的最后一次买茶了,件是买不起的,只能买点茶样过过嘴瘾 元旦活动的奖品已收到,因对公主家的生茶比较感兴趣,所以让老板把活动的熟茶换成了生茶,感谢
庆祝2018年最后一天上班 不知不知觉,今天已经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上班了,时间过的是真快,还记得读书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过元旦了,因为元旦一过,意味着马上要放寒假了,而且过元旦,各大商场都开始促销打折,每年过年的新衣服基本上都是这时候买的,现在年味是越来越淡了...今天可能比较激动,稍用力一捏,蛋竟然被捏爆了,看着里面的散熟,还是挺干净的
对老同志这牌子一直没啥感觉,之前别人说他的帕沙熟好喝,试了茶样后,觉得很一般,汤感一点都不清爽、糊口的感觉。今晚喝了他的另一款产品,洗茶两道后开喝,第一泡有微微药香,入口茶汤感觉很燥,苦底;二三四道感觉差不多,苦难化,四道后药香基本没有,后半段汤水开始变顺滑,不耐泡。苦一直在,但是这个苦又不像澜沧大班章,润元昌的班章之春那种苦的舒服。喝完给我的感觉是喝这茶还不如小龙柱来得实在多了
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入吧两年多,三爬老班章如雷灌耳,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身。今天同事拿来一饼茶,问我这茶如何,别人送给他,他准备开喝了,我倒吸一口冷气,我在网上给他找到相同的茶,让他看了价格,他的脸直接黑了,不过我后来加了一句:这茶我很喜欢,你送我吧;我下次给你一饼能喝的茶。看着那霸气的签名,我觉得摆在家中一定非常有面子
生茶是从金斗入的坑,当初就是喜欢它的香甜,平时喝15金斗一般都是在办公室用瓷杯随便一泡,喜欢它那骚香四溢,一泡茶可以够我喝一天。今晚用壶泡,竟然还有点不习惯,觉得还是在办公室用大杯子泡的好喝
0085配喜之郎果冻 记得以前上学老爱吃这果冻,昨天陪娃逛超市,竟然发现这货还在卖,吃一口,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看来是时候和茶具说再见了 平时喝完茶后,都习惯把茶具摆在茶桌上,今天回家,老婆跟我说家中刚回走路的小魔王已经开始对我茶桌上的东西感兴趣了,本以为我起码还可以随意喝一年的茶,没想到提前这么多
元旦活动,我和普洱茶的2018 本人小白,从2017年初开始接触的普洱茶,刚开始啥也不懂,就上普洱吧看,看别人介绍各个品牌,最后确定先从大益开始了解熟茶,之后在大益店试了两个月,买了两件熟茶,接着看到贴吧里讨论生茶的多,于是开始试生茶,起初也是从大益开始,7742,大益传世,喝完觉得怎么会有这么难喝的茶,于是又找其他牌子试,那时候大家说金斗好的多,于是找机会从贴吧好友处要到茶样,然后就入生茶坑了。2017年是买买买的一年。 转眼就到了2018,我觉得2018年是进阶的一年。因为换了工作岗位的原因,需要经常出差,也给了我更多增长见识的机会。喝茶自然绕不开茶器,年初的时候去了趟景德镇,入了青花坑,刚开始啥也不懂,就挑了只九段的。后来随着对瓷器的了解,也入了些立明,春风,小雅的东西。 因为贴吧认识了天南地北的茶友,而我出差了,如果正好到了关系好的茶友那里,那自然免不了面个基,约个茶。没想到年纪大了还赶时髦见网友。跟我一起出差的同事就感觉很惊讶,为啥我到哪里都有人认识的人。其实这里我是真心想感谢普洱吧,给了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顺便也一下自己的心声,对于小白来说,普洱吧是了解普洱吧的一个重要渠道,我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因为当我对一款茶感兴趣的时候,我自己又没有茶样的时候,我首先就是想到来贴吧搜这款茶的开汤贴,看看喝过的人对这茶的评价,也许每个人口感会不一样,但是起码可以给我一个参照。如果一款茶,开汤的人多了,大概什么样的口感,其实还是能确定的。这样就可以让小白少走弯路。就像最近我一直在开汤巅茶的茶一样,其实刚开始我对这个品牌一点都不了解,贴吧里对于巅茶的茶的开汤贴也很少。要不是我上次出差广州在茶博会上认识做巅茶的人,我估计我也得靠买茶叶才能了解这品牌,问题就是如果买了一饼,发现不好喝,那就真的浪费了。 2019年,有机会我希望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最好可以去一趟云南 最后希望普洱吧能够越来越好,开汤贴越来越多,我觉得开汤贴一是记录一下自己喝一款茶的感受,也许等多年后,你在喝相同的一款茶,然后翻看自己当年的开汤贴,回想往事,应该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二是给其他人一个参考,让没喝过的茶友少走点弯路。
巅茶2018无界 这茶很多人都说好喝,一直没有机会试,最近终于蹭到茶样,而且今天是一个月来第一次出太阳,于是拿出来试茶,9克茶220的水,洗茶时香味很明显,坐边上的人都说茶好香,洗两道后开泡,第一道入口汤微苦,化的速度挺快,第二道,苦味增加,开始回甘,但是涩停留在舌面化不开,三四泡,越喝越涩,整个舌面,舌根两侧都涩,五泡闷了一下,苦重,依然化的挺快。整泡茶喝完,给人的感觉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茶的用料不错,没有台地那种刺鼻的味道,但是香飘,闻着香,喝着不香,苦味化的快,但是涩很难化开。看介绍说每饼茶有70克老班章,反正香味方面没闻出来,但是苦化的算快。
早上做完义工后,开始喝茶,先喝的金针白莲,接着2015年三无布朗大树,2012巅茶f6,两泡2010年金斗,2016陈升老班章 喝完的感觉就是到底一分价格一分货,还是年份对茶的影响真的挺重要的。也许是下雨天,所有的茶喝着都偏涩。单独喝布朗大树感觉还可以,但是对比着喝,就被秒成渣渣了,f6依旧是甜口为主,两泡金斗分别是广东茶商存的茶和广东茶友存的,一样的茶,不一样的仓储,茶的口味也是想差非常大的。陈升的老班章还是觉得第一次在店里喝的时候给我震撼最大,那种入口极苦又秒化的感觉,在后来自己冲泡的过程中就再也没有出现了,不过老班章回甘确实厉害,五泡后拿来闷,重口味来一道,只有喝一杯白开水,那才是最美妙的滋味,喝蜜一样,其实前前后后也喝了很多所谓的老班章,大厂,小厂,茶农,但是我觉得还是陈升的最好喝。
出完差,买点茶回去 这样包装,别人会不会以为我买的是9.9包邮的老班章
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难挡岁月催,还得往里加当归。当归难挡岁月刀,人参鹿茸泡小烧。人参鹿茸不管饱,还得腰子加肾宝。
2012年巅茶F6 之前喝过巅茶的易经,印象不好,所以对这茶也没有报太大希望,收到茶样也有半个多月了,应该算是适应了江浙地区的气候吧,用的是山里接的泉水,正常冲泡,第一口喝,觉得有点苦,之后就是回甜,茶汤厚度可以,第二泡开始,一口甜汤,四泡的时候,稍微闷了一下,甜度非常高,但是伴随着涩,听介绍说是纯布朗料,和自己之前对于布朗茶苦重的印象想差有点远。七泡开始掉水,九泡的时候重闷了,依然是甜茶,没有不舒服的味道。最近喝茶,感觉所有的茶涩度都偏高,不知道是不是和连续不断的下雨天有关系。
2010年的布朗大树 杭州老哥送的茶样,前几天在外面出差,试了15年的,当时感觉回甘还可以,今天正好得空,试试10年的,我觉得要想知道一款茶怎么样,光试新茶不行,还得试试它转化后的味道。 杭州仓,8年的时间,已经有老茶的味了,洗茶两道,开喝,第一道,入口后,苦轻,回甘快。闻杯底有梅子香,挺惊喜。第二道,涩感开始出现,化的稍慢。有年份的茶不像新茶那样,喝着心会发慌,老茶喝着会给人很舒服,很安稳的感觉。喝到七泡,惯例,拿来闷泡,三分钟,本以为会像以前喝的老茶一样,甜味突出,不想入口苦味很重,才反应过来自己喝的是布朗料,大概是以前易武料喝习惯了。对这茶整体感觉挺好,缺点是涩一直在,而且化的慢,另外是汤的厚度稍微欠缺了点。
试1801金斗 之前喝过一次茶样,印象挺好,今天晚上翻出来再试试,7.6克,150cc小壶 最近天气不好,一直在下雨,提前开了空调,让室内温度,湿度尽量不影响茶的口感。 洗茶两道后开喝,第一泡,入口汤的甜度挺高,青味重;第二泡,生津较明显;第三泡,涩感有点突出;接着就是每泡喝一杯,茶太新了,喝到第七泡,觉得吃不消喝了,需要茶点;18年金斗总体印象要比16,17的好很多,16偏淡,17太涩。这次试完,感觉再也不想试了,年纪大了,还是喝点年份久的茶稳一些
试18年金斗 之前喝过一次茶样,印象挺好,今天晚上翻出来再试试,7.6克,150cc小壶 最近天气不好,一直在下雨,提前开了空调,让室内温度,湿度尽量不影响茶的口感。 洗茶两道后开喝,第一泡,入口汤的甜度挺高,青味重;第二泡,生津较明显;第三泡,涩感有点突出;接着就是每泡喝一杯,茶太新了,喝到第七泡,觉得吃不消喝了,需要茶点;18年金斗总体印象要比16,17的好很多,16偏淡,17太涩。这次试完,感觉再也不想试了,年纪大了,还是喝点年份久的茶稳一些
守着电话机过一天
上海出差,晚上临时找了个酒店住下,发现酒店里有一个专门免费喝下午茶的地方,挺贴心的,带上自己的旅行套装,蹭茶点去
越想越不放心,这种临时赶制的产品,就怕心没干透,觉得还是拆散了放罐子里稳一点
今年年初从叫兽那里买的2010年的大益黄金岁月,刚买的时候就是很明显的仓味,我天真的以为撬散了,可以把仓味醒掉,醒了十个月,今天再拿出来喝,洗茶三道,然后闻了一下叶底,差点吐了,此刻不禁在内心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喝这种湿仓茶,我想大概是因为节约(穷),喝了两道,实在喝不下去了,倒了结束,奉劝各位吧友,茶还是买来自己存的稳,实在想喝老茶,尽量别买芳村产的,碰到好几次,跟商家反映茶有仓味的时候,商家都说老茶就是这个味,我想他们可能是从小喝湿仓茶长大的
出了趟门,感觉很久没有自己一个人好好喝茶了 这次出差,见了吧友,蹭了点茶样回来,就着花生米,小酌一杯
计划去的动物园,本来以为避开了周末高峰,结果迎来了一堆的小学生,长隆动物园还是挺大的,可以逛一天,之前去过很多动物园,长隆是把动物养的最好最有精神的,另外为里面的免费小火车和缆车点赞,去过这么多景点,这是唯一缆车不收钱的地方。
早上出门吃了碗云吞面,正好看到路边一个小茶叶店,在众多的普洱茶中,你是如此的耀眼,老板介绍此茶条索粗壮,耐泡,茶气足,只要八十蚊,非常合算
出差办完事,来广州逛逛,先到出名的白天鹅,没到之前,心中一直非常向往,米其林二星的餐厅,点了比较出名的几样茶点,自己带的茶泡,用自己的茶,收取每位25元的茶位费,沙琪玛和蛋挞挺好吃,沙琪玛不粘牙,蛋挞不太甜,其他的就是感觉比较精致,要说多好吃也没有;吃完到酒店把行李一扔,就跑去逛茶博会了
就着传奇88看个电影 整片看下来,就最后这个有意思,满满的回忆
与时俱进的澜沧 普洱版香飘飘吗
发现一篇文章,挺有意思 普洱茶是一种最简单也最容易骗人的茶 1、普洱茶生茶,第5年是个分水岭,也是一个小变化期,品质趋向融合与稳定,也换一句话说,好的会渐渐变完美,差的诸多的缺陷也基本表露出来。 2、普洱茶放多长时间能进入品饮阶段? 答:建议生茶6年,熟茶四年。 3、普洱茶是一种最简单也最容易骗人的茶,新的时候好喝,放下去不一定好喝,新的时候难喝,放下去不一定难喝,通常3-5年为一个稳定期。 4、茶太老了,当不适感尽退后,活性的营养成分也流失殆尽,离开品饮值去谈各种所谓文化价值,仿佛也是不太现实,那么最佳的品饮线应该是:涩与不涩之间,苦与不苦之间,太新与太老之间。香气:清正自然无浊染即好。香甘苦涩乃茶之真味,但基于普洱茶,毕竟还有一个陈的元素。两字:中正! 5、茶叶陈化的变化三部曲:多酚类降解,儿茶氨酸释解,分子裂解,到了一定老的第三步以后,所谓的陈味,也未必给很多人的接受,那么微分子的作用在于使身体做熵减产生的保健性作用,所以有钱还是要喝老茶。 6、真正的好茶,就是能用鲜爽本韵盖住茶汤的苦涩,再将苦涩不知不觉转化,在喉间酝酿片息,带来清新利爽的清甜。
以前也没喝过那什么古六山拼配,不知道味道咋样,据说这款茶和之前那款是同一个配方,第一道入口,汤有质感,比18金斗厚,整体显圆润,基本没有苦味。从五道后汤开始变甜,依然没有苦味,整泡喝完,从头涩到尾,而且难化,回甘生津啥的也挺弱,这茶我觉得喝的是入口的感觉,不像金斗喝的是回味。茶用料应该比金斗好,但是我个人还是更喜欢金斗,更别说拿十岁比了
2018年斗记玉斗 之前商家搞活动入的茶样,干茶看着条索不够粗壮,感觉像是小树料,入口汤苦底,水路不够细,喝着和18金斗差距太大,除了价格低,没有一样是比金斗好的,斗记看来还是要喝金斗以上啊
2018年斗记玉斗 之前淘宝一家店搞活动入的茶样,干茶看着条索不够粗壮,感觉像是小树料,入口汤苦底,水路不够细,喝着和同年份的金斗相差有点大
今天刚超市,无意间发现了好多小包的上好佳,记得小时候的时候卖五毛一包,现在还是这个价,也算是难得的良心企业了小时候吃一包都够我开心一天了。这两天没时间锻炼,一天到晚的就想着吃
对于我来说,茶样比饼对我的吸引力更大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