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的蚂蚁0313
伤心的蚂蚁0313
关注数: 7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169
关注贴吧数: 7
《长城》:1、文化缺失;2、故事单薄如片段! 当初听说张艺谋要拍《长城》,我就很期待。这种期待一直延续到电影上映的这一天。 不出意外,电影呈现给我们的是张艺谋一向的视觉效果,画面精美,场面壮观,在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融合上有所突破,画面和特效看得令人激情澎湃。然后……就是对剧情的失落——这显然就是一个奥特曼打怪兽的故事嘛,而且故事简单如片段! 我们的印象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有华夏民族说不出的情怀在里面。可是这个冠以“长城”之名的电影,看起来跟“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故事里,长城仅仅是场景的名称,它跟“长城”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联性,你可以把这个“打怪物“的故事放在别的任何一个场景,都没有违和感。放在昆仑山拍,就叫《昆仑山》,放在西湖拍就叫《西湖》,放在上海就叫《上海》,都没有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长城》这个电影里,“长城”的文化符号放在哪里?没看到。当然,这种缺失,张艺谋团队不会不懂,他们懂,并且一定是经过了反复权衡、有所取舍之后,做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简单而粗暴,虚浮而肤浅! 让好莱坞的人来做编剧,编出来一个“西方”(主要是美国人)看得懂的“西化”(更准确地说是“好莱坞化”)的故事;让好莱坞的当红明星来主演(这个值得点赞)。这种东西方融合,是电影的一个发展趋势,这倒无可厚非。但是具体到《长城》本身,我们会看到刻意地砍掉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你把这个剧本拿到印度去拍、拿到日本去拍、拿到泰国去拍,出来的效果跟这个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样好吗?当然,有人叫好,有人觉得不好,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毋需争论。我想说的是,这样一个处理方式,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很显然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失利后,对于商业大片如何平衡商业元素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陷入了无所适从。为谨慎起见,拍《长城》的时候刻意淡化或者干脆舍弃了“中华文明”或“中国文化”的标签,从而达到强化商业元素的目的——毕竟这么一大笔钱砸下来,赚钱才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文化?先放一放再说。 看得出来老张很在乎西方的对他的看法,他需要那样一种认同,但是,这个片子能得到认同吗?这个很难说。首先让我们来解剖一下这个故事:故事简单粗暴,没有铺垫,没有渲染,一上来就是打怪,打啊打,从头打到尾,像游戏一样,打到最后,通关收工,关机睡觉,没有留下什么回味的余地。对,就这么多,再多没有了。横向对比一下同样是打怪的题材:《魔戒》和《霍比特人》,气势恢宏,剧情波澜壮阔,兼顾呈现了鲜明的文化符号,打造了一个奇幻而真实(这里所谓的真实不是历史或者现实真实,而是编故事看起来真实,能自圆其说的一种真实)的中土世界;还有近期上映的《魔兽》,剧情也是有血有肉,至少它还花了一点时间,给我们讲一些有生活气息的细节……《长城》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一帮中国面孔的人,站在那里打,打完了就完了。有人说这个电影特效好啊。这个不否认,但是,电影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特效再不好那还怎么玩?怪物满山遍野,很难打……这个嘛,看一下《星河战队》是不是有过呢?而且《星河战队》是不是更惊险更让人揪心呢? 不由得联想到前几天看的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影片里呈现的爱情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以及大无畏的美国精神,如此深入人心,让人动容……再远一点,同样是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除了讲精彩的故事,还游刃有余地兼顾他们的文化,你能从电影里看到,散发着牛粪与草香的当地人的生活,看到战场上穿草裙的苏格兰人向敌人露出白白的屁股的那种黑色的幽默以及坚强……从这一点上讲,梅尔·吉布森是自信的!而张艺谋对东方文化元素的这种大刀阔斧的削减和舍弃,我们可以视为对平衡“商业”与“文化”的能力的不自信。 好莱坞的文化精髓没学到,中华文化又搞丢了。“长城”两个字的价值无法估量,可惜糟蹋了这个题材! 祝《长城》好运! 祝张艺谋好运!
《长城》:有激情澎湃的一面,也有深深的失落…… 当初听说张艺谋要拍《长城》,我就很期待。这种期待一直延续到电影上映的这一天。 不出意外,电影呈现给我们的是张艺谋一向的视觉效果,画面精美,场面壮观,在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融合上有所突破,画面和特效看得令人激情澎湃。然后……就是对剧情的失落——这显然就是一个奥特曼打怪兽的故事嘛! 我们的印象里,长城是中华文明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有华夏民族说不出的情怀在里面。可是这个冠以“长城”之名的电影,看起来跟“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没有什么关系,这个故事里,长城仅仅是场景的名称,它跟“长城”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关联性,你可以把这个“打怪物“的故事放在别的任何一个场景,都没有违和感。放在昆仑山拍,就叫《昆仑山》,放在西湖拍就叫《西湖》,放在上海就叫《上海》,都没有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长城》这个电影里,“长城”的文化符号放在哪里?没看到。当然,这种缺失,张艺谋团队不会不懂,他们懂,并且一定是经过了反复权衡、有所取舍之后,做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简单而粗暴,虚浮而肤浅! 让好莱坞的人来做编剧,编出来一个“西方”(主要是美国人)看得懂的“西化”(更准确地说是“好莱坞化”)的故事;让好莱坞的当红明星来主演(这个值得点赞)。这种东西方融合,是电影的一个发展趋势,这倒无可厚非。但是具体到《长城》本身,我们会看到刻意地砍掉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你把这个剧本拿到印度去拍、拿到日本去拍、拿到泰国去拍,出来的效果跟这个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样好吗?当然,有人叫好,有人觉得不好,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毋需争论。我想说的是,这样一个处理方式,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很显然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失利后,对于商业大片如何平衡商业元素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陷入了无所适从。为谨慎起见,拍《长城》的时候刻意淡化或者干脆舍弃了“中华文明”或“中国文化”的标签,从而达到强化商业元素的目的——毕竟这么一大笔钱砸下来,赚钱才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文化?先放一放再说。 看得出来老张很在乎西方的对他的看法,他需要那样一种认同,但是,这个片子能得到认同吗?这个很难说。首先让我们来解剖一下这个故事:故事简单粗暴,没有铺垫,没有渲染,一上来就是打怪,打啊打,从头打到尾,像游戏一样,打到最后,通关收工,关机睡觉,没有留下什么回味的余地。对,就这么多,再多没有了。横向对比一下同样是打怪的题材:《魔戒》和《霍比特人》,气势恢宏,剧情波澜壮阔,兼顾呈现了鲜明的文化符号,打造了一个奇幻而真实(这里所谓的真实不是历史或者现实真实,而是编故事看起来真实,能自圆其说的一种真实)的中土世界;还有近期上映的《魔兽》,剧情也是有血有肉,至少它还花了一点时间,给我们讲一些有生活气息的细节……《长城》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一帮中国面孔的人,站在那里打,打完了就完了。有人说这个电影特效好啊。这个不否认,但是,电影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特效再不好那还怎么玩?怪物满山遍野,很难打……这个嘛,看一下《星河战队》是不是有过呢?而且《星河战队》是不是更惊险更让人揪心呢? 不由得联想到前几天看的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影片里呈现的爱情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以及大无畏的美国精神,如此深入人心,让人动容……再远一点,同样是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除了讲精彩的故事,还游刃有余地兼顾他们的文化,你能从电影里看到,散发着牛粪与草香的当地人的生活,看到战场上穿草裙的苏格兰人向敌人露出白白的屁股的那种黑色的幽默以及坚强……从这一点上讲,梅尔·吉布森是自信的!而张艺谋对东方文化元素的这种大刀阔斧的削减和舍弃,我们可以视为对平衡“商业”与“文化”的能力的不自信。 好莱坞的文化精髓没学到,中华文化又搞丢了。“长城”两个字的价值无法估量,可惜糟蹋了这个题材! 祝《长城》好运! 祝张艺谋好运!
请支持讲述都高莫校长的微电影《光明使者》 以老莫为原型的微电影《光明使者》在广西微电影大赛中,得票名列前茅,成为具有夺取大奖的热门影片!让我们一起来支持《光明使者》,传递爱、传递正能量、传递老莫伟大的助学精神! 投票办法:点击以下网址进入主页——点“入围作品”——点《光明使者》影片按提示完成投票即可。 老莫精神永存!!! 投票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x.sina.com.cn%2Fzt%2F2016%2Fwap%2Fminvideo1023%2Findex.html%3Ffrom%3Dwap&urlrefer=618658301e9d1d9b4f2432ab23290647
年度最催泪微电影纪念伟大的老莫! 泪奔!感人至深的赤子情怀,爱心照亮学子追梦之路……根据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莫振高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超感人的微电影——《光明使者》。 [图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qq.com%2Fx%2Fpage%2Ft0330zp93bg.html&urlrefer=b1b6284ac29c1aff4363d5be72e31238
新谈了一对象,就是有点黑,大家帮忙出个主意(图在二楼)。 图在二楼
表妹家里催得急,到大都安来走一遭,看看有没有惊喜
微电影剪辑完成,有兴趣的朋友耐心等等,届时欢迎拍砖! 电影片头
剧组合影(看看你认识谁?猜猜楼主是哪位?) 转场之余,剧组部分人员来了个小合影。看看你认识哪位?猜猜楼主是哪位?猜中有螺蛳粉!
微电影《五色鸟》剧照之二 相信很多都安人都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帅帅的警察叔叔都安小学生生死拯救
微电影杀青啦 感谢热情的都安人民!微电影今天早上顺利杀青。
微电影拍摄第五天 时间:今天 地点:龙湾铁索桥 说明:围观有盒饭
微电影拍摄进入第四天 都安的小演员不错,都安的群众不错,大家很支持,我们没理由不努力!今天拍摄进入第四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微电影《五色鸟》今日开拍 地点:龙湾中旧 欢迎探班指导顺便做路人甲,保证有盒饭
马山人与都安人的情缘(第一篇) 奶奶的弄黄 小时候,经常有大人去“街才”或者高岭买猪仔,早上骑单车出发,晚上回到家,已经掌灯的时候了。因此,“都安”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 我奶奶是都安阳安人氏。第一次去“都安”,是童年时去奶奶娘家喝喜酒。坐在大人的单车后座,大人吃力地蹬着单车,那路一直走不到头的样子。第一次看到雄伟的红渡大桥,很激动,大人告诉我,桥那边就是都安了。心里又是一阵激动。 过了桥,又是一段长长的路,来到一个名为“104”的地方,记得路口有一个代销店,兼修理单车,我们前前后后的几辆单车在这里会合,然后左拐进代销店旁边一条尘土飞扬的村路,七拐八弯地来到一个屯子,直到现在我只知道这里是阳安,不知道这个屯名。奶奶娘家在一个名叫“弄黄”的山弄里,我们在亲戚家放好了单车,然后徒步进山。翻越好多山坳,穿越六个山弄,第七个山弄就是弄黄,单门独户的一家人。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我们小孩子倒不觉得怎样,大人却要中途休息两三次。 初次进山,感觉什么都新鲜。一座房子,一半盖瓦,一半盖茅草,房子分上下层,用木板隔着,上面住人,下面是猪牛羊和鸡,屋角留有一个板凳般大的洞,可以把青草从洞里扔下去喂牛。我第一次见这样的房子,觉得好玩,掀开木板往下面看,还往下面撒尿,把几只正在抢吃玉米的鸡吓得飞了起来。 屋前屋后到处都是果树,有枇杷、柚子、橙子,还有一大片的芭蕉林,好几棵芭蕉成熟了还没收割,被什么动物啃得乱七八糟。表叔说那是果子狸干的好事。当然,更多的是山葡萄,满山都是葡萄藤,据说因为人手不够,每年葡萄都摘不完。我们去吃酒的时候季节不对,要不然可以吃个痛快了。山谷底部有一大片庄稼地,玉米长得又粗又壮,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红薯地里也是一片醉人的绿色。菜园子里,一垄垄的蔬菜长得正旺盛,鲜嫩的南瓜藤占了几乎一半的菜园,开出一片黄灿灿的花。菜园的篱笆墙上,挂满了白生生的豆角。表叔说,他们会把这些豆角收了晒干,和猪肉炖着吃,送粥送饭都很好。 山里人办酒,也很热闹。附近山弄的亲友都来帮忙,大家来带着板凳和碗筷,从山道上迤逦而来,来得晚的还点着火把,在黑夜里排成一道长龙。大家一起动手,杀猪宰羊,做扣肉的做扣肉,炸丸子的炸丸子,跟外边办酒的没什么两样。只有一样让我印象深刻,就是睡觉。大人们忙起来可以通宵不睡,他们安排我上床睡觉,刚开始床上只有我一个人,可是后来加进来的小孩越来越多,现在记不清有七个还是八个甚至更多,有人横着睡,有人竖着睡,床上到处都是手和脚,你的脚搁在我肚皮上,我的脚伸到你的嘴巴边,碍手碍脚的感觉很难受,但是又太困了,迷迷糊糊之间不停地把别人的脚从身上挪开。我的一位叔叔,本来想去山谷底的石头缝里睡觉,去了不到十分钟急忙跑回来,说是蚊子太多了,要是真的睡一个晚上,非得让蚊子吸干不可。 山里人热情、淳朴、礼节周到。我在青年时期又回一次弄黄,当年来吃表叔的结婚喜酒,现在他的两个小孩在门口玩石子,寂静的山谷里,悦耳的鸟鸣一声一声地传来,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悠远意境。我来到的时候,两个孩子热情地向我招呼,然后冲着屋里喊:“奶奶,奶奶,来客人了!”我吃完饭,他们主动用口盅打水来给你漱口。不得不承认,瑶山的孩子真的很懂礼貌! 看着两个旁若无人玩耍的孩子,我心底又是欣慰,又是伤感——屋子还是那座老屋,青山还是不变的青山,而奶奶已经不在人世……没错,这就是奶奶成长的地方!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奶奶天真烂漫的童年——一个小姑娘,在这与世隔绝般的山谷里出生,伴随着满山醉人的绿色和悠远的鸟鸣声,曾经如此这般旁若无人地开心玩耍过,她也一定像我们所有人一样,小心珍藏着少女的小秘密,怀揣着瑰丽的梦,度过童年和少女时光,长成美丽的大姑娘,然后循着不可解释的奇妙缘份,嫁给我爷爷,生儿育女,勤俭执家,平淡无奇地终老一生。 如今,表叔一家已经从山里搬迁到外面居住,住上了现代化的楼房,而弄黄已经荒废好多年了。这意味着,属于他们这样的山里人家的贫穷、封闭的时代宣告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而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和对故土的特殊情感,也终将随着时代的潮流,无声无息地淹没于岁月长河里。然而,对于我这个家族来说,这份情缘永远不可磨灭,毕竟,血亲情是每一个人固有的生命密码,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只要生命还在延续,它就会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大龄表妹(如图)想到都安找对象,不知道能不能如愿??? 表妹家里催得厉害,看来不嫁不行了,现在到处征婚,现在来到都安吧亮一亮相。有没有看上眼的?喜欢她的帅哥,回贴必可抱得美人归!!!!
曾经吃过的都安最好吃的螺蛳粉现在搬哪里了? 我记得应该是大概是2000年吧,在都安吃过味道很OK的螺蛳粉,当时粉店在都安人民医院大门口出来直走大约一百多米,第一个十字路口附近,右手边,有两家螺蛳粉店。记得汤里面有螺蛳,每碗粉还放一朵香菇,去吃粉的人排成长队。当时跟女朋友(现在已经是老婆了呵呵)一起去吃,回味无穷。后来不知道哪一年,这两家粉店不见了,有人说搬走了,不知道搬到哪里去,有谁知道告诉一声。下次去都安必定有请一起粉,以致谢意!
向经典致敬 更有恣意狂洋的江湖梦 ——我看《智取威虎山》 2014年12月25日,夜,在南宁友爱路万福电影城看《智取威虎山》。 电影散场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仍然有莫名的激动,一些沉淀在心底的久违的感觉,倏地涌上心头。 我想,也许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 我们这一代人,还很年轻的时候,很多男孩子手里捧着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小说,看得如痴如醉;当然,只要有武侠电影上映,孩子们也会不遗余力地捧场。 江湖在孩子们的心中,有很崇高的地位。想象自己跃马扬鞭,驰骋江湖,要铁骨有铁骨,要柔情有柔情,我们可以恣意挥洒狂放的青春,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沧海一笑江湖远,我们不再那么年轻。而关于江湖的梦,悄悄蜇伏心底,期待在某一个时刻被唤醒,重新燃烧我们生命的激情。 一直有个感觉,在影像的江湖里,徐克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 这么多年过去,他仍然带着孩子般的童真,给我们打造一个又一个瑰奇而神秘的江湖之梦。 看《新龙门客栈》的时候,感觉很好看;看《黄飞鸿》系列的时候,也感觉很好看……那时候没有条件进电影院,有的影片是在录像厅里看,有的影片是在朋友家里看影碟。 这些电影,让我知道了徐克,让我开始关注徐克的作品并有意识地找他的电影来看。 在我心里,如果说金庸是武侠小说的江湖大佬,徐克则是武侠电影的江湖大佬。 徐克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当中国的电影陷入了“武侠电影还能折腾出个什么”的困惑的时候,《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来了! 《通天帝国》应该说是徐克的转型之作,当初跟老婆去南宁万达影城看的时候,她很震惊——震惊于影片的特效,她问我:“这是怎么拍出来的?!”事实上,这位普通观众说的这一句话,反映了徐克在推陈出新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他玩得很嗨,观众也看得很嗨。 接下来,是《龙门飞甲》;再接下来,是《神都龙王》,徐克不断推陈出新,每一部都玩得酣畅淋漓,一次次唤醒我沉睡的少年江湖梦。 我在想,如果没有少年般顽皮的心性,他怎能做到? 《智取威虎山》档期确定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徐克在拍这个电影,去影城看别的电影,偶然间看到宣传海报,印着“徐克”两个字。 我便有些好奇,徐克拍《智取威武山》?一个玩武侠电影的老顽童,拍红色经典? 回到家我上网看了一下预告片,感觉仍然是——玩得很嗨。 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电影,搞得又是飞机又是坦克又是火箭筒……玩这么多花样,会不会玩过了头? 带着这样一个疑惑,我走进了影院。 徐克就是徐克,他没有让我失望。 这个经典,徐克没有做太大的改变,玩得很嗨的同时,他的细节做得很真实。如果你没看过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和电影,他的这个电影会让你觉得,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如此;如果你看过了红色经典,你也会觉得,这些改动,毫不影响你对杨子荣这个故事和人物固有的认识。 这也说明了,徐克很会讨巧,让年轻的观众看得懂、看得好看,几乎可以让人毫不费力地去理解故事原有的时代背景和特定时代的文化味道;同时也让老一辈的红色经典影迷看到了全新的杨子荣形象,看到这个曾经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的英雄人物,如何在徐氏风格的枪林弹雨中,诠释着大家熟悉的孤胆英雄光辉形象。 看到电影里帅气逼人的少剑波,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的父亲,此刻,60多岁的他在乡下,也许喝了点小酒,正在打打小麻将什么的。曾经,在那村村都演样板戏的年代,在我们村的样板戏演出队里,父亲演的是少剑波。人们都说:“那时候,你爸演少剑波,很英俊的!”英俊的父亲因为演了少剑波,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角儿”,当父亲托媒人向还是姑娘的母亲提亲的时候,母亲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红色经典版的电影《智取威虎山》,想必父亲也看了不少遍,我想,那电影一定曾经让他热血沸腾过。我不知道假如父亲坐在这充满了时代气息的电影院里,看着徐克用现代科技打造的全新视觉效果的电影,父亲会有何感想?他会像我一样,被唤醒某个沉睡已久的梦吗?毕竟,在那热血沸腾的年月里,“智取威虎山”五个字,给年少的父亲带来无数掌声,那是来自乡亲们朴实的赞美,更重要的是,父亲因此找到了终生厮守的爱人……于是我决定,把父亲母亲接到城里,看一看这个电影。 最后,奉上《智取威虎山》的观影感受:用时尚元素打造音画效果,容易被年轻观众理解和接受/影片技术含量高,感觉不输好莱坞大片,看起来酣畅淋漓;老故事新讲,有致敬经典的诚意,估计老一辈的红色经典影迷也不会觉得太突兀。 然后我就期待,徐克下次会给我们打造一个怎样的电影呢?是一以贯之的恣意狂洋的江湖之梦呢?还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全新领域的惊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