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附近
人民公园附近
关注数: 113
粉丝数: 2,023
发帖数: 2,281
关注贴吧数: 30
大集训
今晚时间变更了
瑞士赛的时间
瑞士赛的时间
终于恢复了 终于恢复了
世青赛举办地点确定了
世青赛举办地点确定了
世俱杯最新消息
今天是小宇拿到全运会冠军一周年的日子
今天是江苏女排全运会夺冠一周年的日子 今天是江苏女排全运会夺冠一周年的日子
小宇昨天吃法路上
今天中午吃午饭路上的刁宇
吃午饭路上的宇
男排要回家了
国少女排已到达韩国釜山
最新消息国少女排已经到达韩国釜山我手机不管发视频只能截图了
省运会沙排最新战报
省运会沙排战报
恭喜小许进入世锦赛大名单
最新战报
加油江苏队的菇凉们全锦赛加油
全锦赛分组
下赛季竞赛章程
中国代表团团部已经抵达雅加达
黄没有去雅加达刚刚解说完男篮男队的比赛
到北京了
中国女排第十五任队长为世锦赛的解说嘉宾和随队记者
不一样的惠女排队长惠若琪退役做慈善了 U30评委原创: 福布 不一样的惠 女排队长惠若琪退役做慈善了 U30评委 原创: 福布斯中国 福布斯 今天 惠若琪16 岁入选国家队,是郎平指定的12号球衣拥有者,曾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冠。这朵铿锵玫瑰退役后已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惠若琪成立了“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资助对象是偏远地区缺乏体育资源的孩子们。 她16岁入选国家队,是郎平指定的12号球衣拥有者,曾带领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夺冠——她就是惠若琪,原中国女排的队长。如今,这朵排球场上的铿锵玫瑰在2018年年初宣布退役,和她的丈夫杨先生一同携手开启了新的生活。 退役生活对惠若琪而言,确实有一些不习惯。为了更好地适应退役生涯,惠若琪会把生活安排的比较满。“不忙碌的时候回想起来以前打球的日子,但忙起来的时候,就没有时间想这些了,” 惠若琪笑道。 如今的她,投身于公益事业,成立了“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有了新的生活,新的身份。对于惠若琪而言,一切都是崭新的。 惠若琪之所以选择公益,与此前的职业运动生涯经历密不可分。惠若琪表示,她在打排球期间,接受过许多人的帮助,才能得以一路成长。因此,深谙职业运动员艰辛的她,在退役后也希望能竭尽自己所能,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同时,惠若琪也希望,能进一步在中国推广体育运动,这不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的竞技体育,而是让更多的人们接触到排球,参与到体育,从运动中得到收获。 因此,惠若琪成立了“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刚成立时,惠基金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运动员,但经过不断地发展之后,现在的目标则是通过体育更好的服务社会。为此,惠基金开展了包括体育支教在内的项目,通过这些活动,让体育覆盖到更多的人群,让他们从体育中发现更多的奥妙,让体育与社会更好的融合。惠若琪衷心希望,通过惠基金更好地与群众相融合,人们提起体育赛事,不仅局限在电视机前或者赛场里的观看比赛,而是能切身参与到体育中,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惠基金挑选的资助对象主要是针对偏远地区缺乏体育资源的孩子们,包括缺乏体育器材或是体育教育人才。惠若琪与团队一同,实地调研走访了偏远地区的学校,发现他们的体育教育并不是很专业,而学校的孩子们需要专业的体育教学,帮助他们心理和身体的成长。另外,惠基金挑选的资助对象也包括一些患有或是曾换过重大疾病的或是有其他困难的运动员,通过资助帮助他们度过燃眉之急。 目前惠基金发起了很多公益活动,包括体育支教、体育器材捐助、亲子排球、运动员伤病治疗资助等。惠若琪的丈夫杨先生很支持她的公益活动,平时也经常会给她提出相关的建议。此前在云南的支教活动中,杨先生也一同参与,深入了解孩子们的需要,以及自己能为那些孩子们做些什么。 在公益事业中,让惠若琪感触最深的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一次支教中,惠若琪看到有一个小女孩用肢体和语言去鼓励另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帮助她完成任务。而在此后,她们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虽然旁人看起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这却深深地打动了惠若琪,因为,这正是体育自身的魅力。 退役对于运动员而言,相当于一次重生。告别了熟悉的排球领域,投身于公益事业,惠若琪深感自己还有众多新的东西需要不断学习。下一步,她和团队一同,会通过整合惠基金的资源,让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有更清晰的未来,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让体育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 END -
国家体育总局刚刚最新发布参赛人员名单
小宇买葡萄啦
今天活动照片
最新活动照片
祈福啦
祈福啦
小视频
全国U16比赛结果
全国U16比赛结果
李主任说的话
中国坐排比赛结果
坐排的昨天比赛结果
今天的宇
韩国参加亚运会名单
韩国参加亚运会名单
美丽宇
国青二期集训通知
不管国青队成绩咋样,安全回来就好
杨琳写的文章关于小宇部分
国少数据昨天的比赛
国少数据昨天的比赛
中国女排队长提前结束假期,今天下午到北京了。
恭喜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
恭喜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
今天的宝
今天的宝
排球教练丁叶:此生只做一件事 此生做好一件事 他是龚翔宇、王辰玥的授业恩师,向全国高校输送了近400名优秀排球运动员。 本文刊载于5月2日出版的《中国体育报》。 丁叶与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结缘始于1980年。这份缘分一结就是整整38年。38年来,丁叶一直坚守教学训练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初心不改,初衷不移。 在这38年里,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丁叶从一个普通的业余教练员做到连云港市排球队总教练,并多次作为江苏省少年队教练和领队,带队参加全国少年U16、U17、U19等比赛,并获得全国冠军5次、亚军3次。在2017年又获得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营冠军、全国U17体育运动学校男子排球锦标赛冠军。为国家队培养输送了龚翔宇(里约奥运会冠军)、王辰玥(2017年世界女排大冠军杯冠军)、李立业(国家男排二队)、王晓巍、左婷(国家少年队)等一批国手,为江苏省队、八一队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向国内各大高校输送了近400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其中清华大学4名,南京大学30多名等。 在这38年里,视事业如家业,上好每一节训练课,丁叶用执著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全体师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他注重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这38年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丁叶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一流的业绩。业余训练工作靠的就是抢时间、挤时间,只要学生不上课就可以挤出训练时间。科学训练是教练员实施训练计划实现训练目标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需要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技巧,还需要敬业精神、持之以恒。敬业精神意味着一年365天,不分严寒酷暑的坚持,意味着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 在这38年里,对于其他人来说盼望着节假日休息与亲朋好友团聚,而丁叶则盼着节假日与队员全天拼搏在训练场上。一年到头来休息的时间只有春节期间两三天而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追求着完美,在平时的默默奉献中收获着喜悦和快乐。 从当初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两鬓斑白的老教师,38年的工作经历使丁叶对训练工作,尤其是排球少年训练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那就是:训练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丁叶常对他的队员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要想成功必须努力。” 作为一名老体育工作者,丁叶将排球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训练当中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正如周围人对丁叶的评价——“此生只做一件事,此生做好一件事”。一个人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生专注于做好一件事。而丁叶做到了。
客观看比赛 理性对输赢(体坛观澜)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2日 15 版) 情绪化的表达、非理性的评价、哗众取宠式的论调,只会暴露肤浅,不会收获点赞 日前结束的土耳其女排联赛决赛,朱婷效力的瓦基弗银行队夺得冠军,但比赛打得是一波三折,围绕球队和朱婷的声音也大起大落。 瓦基弗银行队首战轻松取胜,朱婷一人独得25分。赛后,网上一片狂赞:“厉害了,我的婷”“朱婷是名副其实世界女排第一人”……谁料,之后瓦基弗银行队连输两场,消息传来,瓦基弗银行队主帅古德蒂的临场指挥、二传纳兹的传球选择颇受诟病;朱婷也因为第三战成功率不高,被认为输给了对手伊萨奇巴希队阵中的博斯科维奇,“水平越来越低”。甚至还有人翻“旧账”佐证:瓦基弗银行队本赛季联赛首场失利,对手正是伊萨奇巴希队,而那场比赛,朱婷和博斯科维奇的得分比是5∶23。 好在瓦基弗银行队此后直落三场夺得冠军,朱婷也凭借稳定表现获评赛季最有价值球员,实现了留洋后联赛、杯赛、超级杯、世俱杯、欧冠的“全满贯”。 “变脸式”评论时下太多了。中超、中职篮场上场下莫不如此,“赢球夸成花,输球踩成渣”。不由得让人感叹:客观看比赛,理性对输赢,难! 这是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既多且杂。有些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因为信息失准,报道评论难免失之偏颇,但若罔顾事实、肆意揣测,那就有些突破底线了。 其实,竞技体育竞争激烈,运动员状态有起伏再正常不过,观众更是全情投入,难免会有“怒其不争”的瞬间。若是有不成熟、不负责的报道评论,引来“键盘侠”,挑起“口水战”,则既消费运动员,也误导旁观者,既额外增加了球员、队伍的压力,也不利于球迷情绪的正常纾解。 当然,在风云激荡、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中,更多的是理智的媒体和球迷,在运动员表现低迷时给予宽容理解,而高歌猛进时则不吝善意提醒,“赢了未必一起狂,输了一定一起扛”,令人钦佩。相比之下,情绪化的表达、非理性的评价、哗众取宠式的论调,只会暴露肤浅,而不会收获点赞。
客观看比赛 理性对输赢(体坛观澜)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2日 15 版) 情绪化的表达、非理性的评价、哗众取宠式的论调,只会暴露肤浅,不会收获点赞 日前结束的土耳其女排联赛决赛,朱婷效力的瓦基弗银行队夺得冠军,但比赛打得是一波三折,围绕球队和朱婷的声音也大起大落。 瓦基弗银行队首战轻松取胜,朱婷一人独得25分。赛后,网上一片狂赞:“厉害了,我的婷”“朱婷是名副其实世界女排第一人”……谁料,之后瓦基弗银行队连输两场,消息传来,瓦基弗银行队主帅古德蒂的临场指挥、二传纳兹的传球选择颇受诟病;朱婷也因为第三战成功率不高,被认为输给了对手伊萨奇巴希队阵中的博斯科维奇,“水平越来越低”。甚至还有人翻“旧账”佐证:瓦基弗银行队本赛季联赛首场失利,对手正是伊萨奇巴希队,而那场比赛,朱婷和博斯科维奇的得分比是5∶23。 好在瓦基弗银行队此后直落三场夺得冠军,朱婷也凭借稳定表现获评赛季最有价值球员,实现了留洋后联赛、杯赛、超级杯、世俱杯、欧冠的“全满贯”。 “变脸式”评论时下太多了。中超、中职篮场上场下莫不如此,“赢球夸成花,输球踩成渣”。不由得让人感叹:客观看比赛,理性对输赢,难! 这是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既多且杂。有些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因为信息失准,报道评论难免失之偏颇,但若罔顾事实、肆意揣测,那就有些突破底线了。 其实,竞技体育竞争激烈,运动员状态有起伏再正常不过,观众更是全情投入,难免会有“怒其不争”的瞬间。若是有不成熟、不负责的报道评论,引来“键盘侠”,挑起“口水战”,则既消费运动员,也误导旁观者,既额外增加了球员、队伍的压力,也不利于球迷情绪的正常纾解。 当然,在风云激荡、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中,更多的是理智的媒体和球迷,在运动员表现低迷时给予宽容理解,而高歌猛进时则不吝善意提醒,“赢了未必一起狂,输了一定一起扛”,令人钦佩。相比之下,情绪化的表达、非理性的评价、哗众取宠式的论调,只会暴露肤浅,而不会收获点赞。
致敬体坛劳模
人民日报海外版,致敬体坛劳模
参加婚礼喽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