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蛙嘴 老蛙嘴
机器人复仇记
关注数: 67 粉丝数: 283 发帖数: 15,508 关注贴吧数: 68
【简聊闷尖】不是所有的特仑苏都叫闷尖 闷尖这个词很多年前就能出去能常常看到,现在叫闷尖的更多,时代变迁,与时俱进无可厚非,叫着叫着就成自然了。 文玩核桃呢,也是还算传统的东西,有创新派,有保守派,我没那么长的核龄,我希望走保守派道路,不过没有谁带我玩,自己玩吧。闷尖时代我没有赶上,赶上了我应该现在也不会现在还混贴吧玩了吧。 现在闷尖呢用的越来越多,各品种都有闷尖的叫法,不能说对错,时代不同。保守派的闷尖理解如下:可以肯定的闷尖这词很早就出现了,最早是用来形容狮子头的,叫闷尖就是默指狮子头的一种。同一棵树下来的核桃,也只有一部分可以称为闷尖,参考以前的老闷尖,闷尖一是指尖部的效果,尖略埋,侧面水平看尖部不明显或者说齐平;二是参考老闷尖,叫闷尖的一定是矮桩狮子头(这个概念是为了区别高桩,有些核桃也是大肚 端肩 大底座 放射底 尖也闷,但也是高桩)这种是不是狮子头?一直[SQUARED CJK UNIFIED IDEOGRAPH-6709]争论),顶部相对平,有点平顶那种意思。 物以稀为贵,相信以前的树下来的能叫闷尖的比例小,而且四平八稳,坐的正,大气符合传统观念,所以也珍贵起来,珍贵所以更能传承至今,有眼福能看到这些老核桃。 经典传统闷尖如果较真,现在能叫闷尖的真心不多,看来也没必要死守,包括我翻老帖子看,叫闷尖的也达不到以上的标准,只要尖不太明显都叫闷尖,不过那时候,叫闷尖得至少还是狮子头! 个人理解,健康助攻,本吧也传承小众吧原来的精神
【转帖】论夹板 [图片]大家都知道,如今市场上夹板满天飞,可大家知道夹板技术也有改良吗?现在山里夹板有两种,一是平夹,一是环夹也叫微夹。这两种夹板的不同主要在于核桃尖部夹着的那块板(核桃蒂部的套孔板都一样)。早期的平夹是死板,就是两块竹板或木板用塑料绳绑起来夹在核桃上,这种板一旦夹上就不能轻易取下来,否则核桃夹不出效果,会走形,比较常见的就是夹鸡(山寨磨盘)和夹麦(狮虎兽),而崔凯和杨家坪公子帽由于是夹肚子所以基本还都在用平夹,因为这种夹出来效果更好;而现在的环夹则是一个金属制的可调性套板,上下两块圆板,两板之间靠4到6个长螺丝钉拉在一起,注意,螺丝是活的,可随着青果的成长适度调节松紧,而且核桃尖部那块板是有孔的套板,即孔直径不同,随青果长大更换大直径板,就像老相机的光圈通光板,孔由内侧(与核桃接触的一侧)垫一块质地相对软而薄的金属片,这样随着青果长大金属片会被青果拱起,这样就不会过于夹到核桃的尖端相应部位,主要功能是夹住核桃的两肩调整肩膀的高度,这样夹出来的核桃外形很自然,有的甚至根本看不出来上过夹,比较典型的就是磨盘(夹过后不歪了),南疆石(夹过后溜肩变端肩了),一些闷尖虎头麦虎除外(夹过后变成矮桩闷尖狮子了)。相对比,平夹是抑制核桃桩形生长,而环夹则是控制核桃桩形生长。我想将来也许会弄出叠夹的,就是核桃尖部的那块板改成像礼帽那种形状的,那夹出来的都是W形闷尖了。总之,利益的驱使,微夹后的核桃改头换面,身价倍增,还是奉劝大家别冲动,多聊多看慢出手
【份量和打手】聊聊核事,随便扯扯 不是科普贴,只是水贴,份量和打手是个基础的问题,有点经验的玩家都容易区别。 就是某天聊天说起这个话题,就想起我入门的时候混淆了核桃打手的这个概念,有感而发。 那时我买了一对小南将石,那时候南将石还是非常流行和昂贵的时候,刚入门没敢花很多钱,400元买了对小南将石,回来以后玩了几个月就左右不顺眼,配对不好 还有黄 要命的是南将石不是号称分量足的品种嘛?怎么我这对发飘呢?接下来就干了很多人同样会做的事情——想再找对更好的核桃。逛到雅园某店的时候,店主看到我的小南将,我自己挺不好意思的说不太好,轻飘飘的。店主拿过去垫了两下说,这个不轻啊,还不错的一对小南疆呢!我挺意外的,还以为店主安慰我呢。后来店主说常说的打手打手,不是指核桃得有多重才叫打手,而是手底下的一种感觉……后来我就常去他店里买核桃,这位店主就是皮蛋 现在这对小南将(已被毁容)兜兜转转的又回到我手里,偶尔玩玩,确实是对挺打手的小核桃。份量和打手是两个概念,很好理解。一个是指客观的数值,一个是主观的感觉。现在店家卖核桃,三围是必不可少的数值,但是极少商家会把重量标上,第一是没这时间,第二是核桃一直也没有说匹配一个克秤这种玩法。原来的核桃实体店挑选,是否打手容易判断。现在网络时代,很多人只能看图片,或许标注重量有利于玩家判断手感,打手的核桃自然手感会舒服很多(和皮质也没有直接关系)。这里还有新下树和干透核桃的区别,这个就不讨论了。 继续扯份量和打手,一对43的大官帽44克,一对35的小昌闷31克,昌闷要轻很多,但拿在手里,会觉得昌闷比大官帽打手。有些经验的玩家一上手就能判断此核桃偏轻、正常,或者打手,新手没有经验就容易混淆,会冤枉了核桃或者店家 那一对核桃怎样才可以称为打手?举个例子说明:给你一个密封的纸箱子,告诉这里头有两本书,然后让去把箱子拿起来。当拿起来后才知道这里头没有书,用的力气抱空的感觉,这就是发飘;当里头确实有两本书,和预期的一样,那这就是正常;当这两本书中其中一本是部大头工具书,比预期的要重一些,那就可以称之为打手;结果这两本都是大头工具书,可以称之为坠手 总结说了,当一对核桃和你预期的重量或说手感一致,那就是正常;比预期的要稍沉一些,就可以称之为打手。这个还是需要过手一定量的核桃才可以相对准确的判断。如小南将的例子,我预期的重量应该是比较重的,结果到手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就觉得它轻飘飘的,就冤枉它了。。。。。
分享小众名品1--马蹄狮子头(蓟县红)(原创) 马蹄狮子头,产地蓟县,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蓟县红。因为市场上叫马蹄的核桃有几种,为了区别一般叫马蹄狮子头(蓟县红)或者干脆叫蓟县红。因为马蹄的好皮质,所以很有名气,原树核桃产量有限,而且长期就是少数商家再卖,所以相对也就比较小众,已经有嫁接的啦,但是和原树相比很好辨认,原树核桃和嫁接的差别很大。 马蹄狮子头(蓟县红)的介绍我就不拷贝了,我就写些我自己的感觉吧。蓟县红是个好品种,皮质细腻,基本上手就红,上色很快(上色和变红是两个概念哈),但皮壳很硬,文盘武盘两相宜,我个人喜欢轻武,核桃没那么脆弱没那么容易磨坏,看个人爱好,舒服习惯就成!上色极快,号称比白狮子还快,颜色红的也很正,是玩起来容易有成就感的核桃。 下面转套图,先有个大体印象,这样的算精品了,这般有样的也不多见,下面接着说:马蹄普遍边尺寸偏小,但是大肚子,所以盘玩起来手感还可以,价格相对尺寸来说不便宜。都说判断核桃时候是好皮质,拿两核桃在手里搓一搓,蹭一蹭,听声音如蛙叫那就是好皮质(我也是听来的),马蹄的声音清脆刺耳,碰蹭如蛙叫。我时不时拿两核桃轻轻蹭听声音,马蹄是我手上的核桃里,叫声最像蛙叫的,想知道什么叫如蛙叫,找对马蹄搓一搓就了然了。宽边,矮桩、纹路很野,凹底(有的凹的很深,底纹很漂亮)、端肩、很多有个明显的尖,很扎手。长什么样的都有,有长的高桩大尖的,也有几乎闷尖的。不过核桃很有特点,容易辨认,看底或者看核桃尖部视角图都是马蹄比较稳定明显的特征。 下面这套转图,核桃据说是一位老哥揉的,人好手好,揉啥都好看,不服不行,一般人是比不了,看看就行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