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幽魂 半月秋风
睿智聪明,守之以愚
关注数: 99 粉丝数: 427 发帖数: 35,868 关注贴吧数: 131
对上古历史的一些梳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1.商人和周人并不是前后关系,而是平行关系,商汤灭夏 夏的主要力量分成三股逃窜: 夏的后人之一周人往西跑回到老家。 还有两股一股往北面跑被胡化,这也就是司马迁怀疑匈奴是华夏后裔的原因。 一股是夏桀一脉往南跑,极大概率也就是后来的楚。 2.那夏又是从哪里来的?《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 大禹是西羌人入主中原,这点基本所有史书都没有异议,西羌就是华夏人的血缘始祖。大禹是外来人,不是原生夏人,原生夏人起源于山西南部,所以准确的说,周不是夏人血缘后代,而是大禹的血缘后代。 为什么不说人文?因为夏朝有没有文字还不确定,目前还没挖出来夏朝有文字的证据,甚至不一定叫夏。 3.所以周是从西来入主中原的西羌人、商是从中国东北部来的(不是今东北三省,差不多河北附近)。 所以这完全是两拨人,商文明后来居上,文明水平远远超过夏(如果二里头遗址就是夏的话),汉字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体系只能追溯到商、青铜器之精美,更不是夏可以比的。 但为什么我们说华夏文明文明真正的人文始祖是周?因为商根本就不像华夏文明,商是神权国家、酷爱人祭、甚至吃人肉、断发文身、残忍血腥、爱酗酒、淫乱放荡,很多人调侃比起华夏文明商更像玛雅。 商人的发型和形象,可以看出商人打扮很像游牧民族和西方人,还弄个卷发文身。 而周人教我们克己、修礼、不酗酒、注重德行、著《诗经》、《尚书》教我们写诗书礼乐、定华夏衣冠以别蛮夷,所以唐人曰:“有服章之美,曰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当然商人的贡献虽远不如周但也很大,因为夏朝目前为止还没有挖掘出文字,假设夏真的没有文字的话,那商就是汉字体系的发明者,商朝文化地位会上一个大台阶。(这也就是很多韩国有的人吹汉字是他们发明的理论依据,他们认为商是东夷,而东夷是他们祖先,同理蚩尤、孔子也东夷后代,所以他们就说他们也是韩国人) 4.最后说个有意思的,孔子不仅是东夷后代,也是商人后代,而秦国也是商人后代。他们两波势力都是被华夏化,或者说周化的商人,一个是保护周的最强力量,一个是灭周的最强力量。物理上秦短暂的赢了,但文化上儒家反败为胜,但秦的体制和律法留了下来,最后两者在汉武帝的整合之下秦为骨,儒为皮,源远流长的影响着华夏文明2000年后的每一个人,甚至日本人在国际上为什么被国际上认为有重礼仪,其实就是周文化影响力的直接体现。
李世民不仅是军人,而且文采斐然 李世民给昭陵六骏题词: 特勒骠: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青骓: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什伐赤: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飒露紫: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拳毛騧: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白蹄乌: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从文采来看就很有文学素养,豪情又不失优雅。 李世民还写过一篇类似自传的威凤赋: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 晨游紫雾,夕饮玄霜。 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 西翥则烟氛閟色,东飞则日月腾光。 化垂鹏于北裔,训群鸟于南荒。 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俯翼云路,归功本树。 仰乔枝而见猜,俯修条而抱蠹。 同林之侣俱嫉,共干之俦并忤。 无恒山之义情,有炎州之凶度。 若巢苇而居安,独怀危而履惧。 鸱鸮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 惭己陋之至鄙,害他贤之独奇。 或聚咮而交击,乍分罗而见羁。 戢凌云之逸羽,韬伟世之清仪。 遂乃蓄情宵影,结志晨晖。 霜残绮翼,露点红衣。 嗟忧患之易结,欢矰缴之难违。 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 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披蒙翳于叶下,发光华于枝里,仙翰屈而还舒,灵音摧而复起。 眄八极以遐翥,临九天而高峙。 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己。 是以徘徊感德,顾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讬英才而福延。 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 非知难而行易,思令后以终前。 俾贤德之流庆。毕万叶而芳传。 大意:有一只凤凰,向着朝阳敛翅而息,早上在淡紫的山间晨雾中徘徊,晚上则饮玄霜以疗渴。凭借凛冽的风盘旋而起,到达高空之通途而远飞。其向西飞则使山河失色,向东则使日月生辉。变化成一只大鹏曲居在北方,却能教化群鸟于南方。为了消除乱世才应时而降,为了创建盛世而显露才华。 因为功劳太大受到猜忌,而且猜忌自己的还是自己的亲人。小人说自己坏话,这些人本身十分鄙陋,还去诋毁贤者,甚至还设了陷阱来陷害。自己因为被陷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几乎连性命都丢了,更别说实现远大的志向了。 有幸得遇君子,相互支持信赖。故风驰电掣而来,扫除败类渣滓。虽然自己隐藏在繁茂的枝叶下,但其自身的光华却透过枝叶间的间隙四射闪光。其姿势由委屈既而舒展,叫声一波三折。舒展翅膀高高飞起,在九天之上俯瞰。为百禽谋福利,从不为一己私欲。 你的功劳我不会忘记,全都是因为你才有了我的今天。我会好好报答你,我们君臣会善始善终,你的贤德也会万古流芳。 这篇威凤赋是给长孙无忌写的,根本没瞎写的可能,毕竟大家谁不了解谁?由此来看李世民改史说和李建成吹有多扯淡。 里面明确说李世民平定四方功高盖主,以至于被李建成忌惮和陷害,命悬一线。 当了皇帝后一心为百姓谋福利从不是为了一己私欲。 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之后就写诗:“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说明李世民的思想是一贯的,而不是突然自我贴金。 可惜李世民为了奠定大唐千秋万代而打的战争被不知道什么成份的人说成“好大喜功”。悲哉! 李世民还做过一首诗非常有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短短两句透露出李世民的哲学境界,比什么“大风起兮云飞扬”这种言而无物的废话和“杀尽江南百万兵”这种暴发户一样的炫耀心态高不知道多少倍。
破除两个最大营销谎言,宋朝开始一天三顿饭、唐朝以胖为美 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谣言,说宋朝开始一日三餐,之前都是两餐。并被部分人拿来当宋朝科技经济繁荣的重要证据。 早期古人确实一日两餐,分别是早上十点和下午四点。 但至少从唐朝开始就已经一日三餐了: “犹得备晨炊。”—杜甫描写早饭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杜甫描写午饭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描写晚饭 唐诗里都已经描写出唐朝已经三餐具备,而且太阳下山了才升起炊烟,明显远远过了两餐制的点,无情戳破这个谣言。 第二个谣言:唐朝以胖为美 唐朝人描写美女: “愿作轻罗著细腰” “腰细偏能舞柘枝” “小腰丽女夺人奇” “珠压腰衱稳称身”—杜甫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李白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 很明显不管是初唐、盛唐、晚唐在唐人看来美女的标准都是“小蛮腰”、“杨柳腰”。甚至小蛮腰这个词就是唐朝出来的。 甚至唐玄宗,也是喜欢苗条的。他赐给太子女人,要求:“细长洁白者五人”。 标准三元素:瘦、高、白——和今天一样嘛。 而他后宫的女子,则是:“掖庭美女,和欢丽人,【身轻】体弱,绝代殊伦”。 可见只是杨贵妃比较特殊而已,而且杨贵妃真的很胖吗?要知道杨贵妃可是以舞姿优美出名的,舞蹈大家有真正意义上的胖子吗? 当然,有人会说那为什么有的唐代壁画和俑,女人脸盘很大而且胖?艺术品加工懂不懂?彰显富贵懂不懂?未来人考古挖出七龙珠漫画,就说现代人都留着夸张的螃蟹头吗?就说现代人眼睛硕大如铜铃吗?就说现代人没有鼻孔和唇瓣吗? 唐朝“以胖为美”的真相是审美多元化,只是唐朝人不喜欢范逃税那种瘦的跟竿一样而已。 只是追求: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健康美,而不是是病态瘦、白幼瘦而已。 比如图上这种女人。顺便来看看画圣吴道子笔下的唐朝女人。
古人也明白汉朝对民众的治理方式是【霸道】 古人认为,秦汉对民众的治理方式是【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理而不能】 我之前就分析过汉朝是完全承袭秦制秦律,一样都是军x主义。但很多人不信,非要黑秦无道,汉爱民,汉无非是披了一层道皮和儒皮,但本质仍然是法骨。 清朝为了拉拢汉人曾夸明朝武功【远迈汉唐】、文治【治隆唐宋】。 可见在古人眼里,汉朝并不是文治卓越的朝代,不如唐宋明。 班固也专门算过一笔账,民众把粮食卖了不仅不赚钱还亏空着。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 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 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 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 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 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 也就是说,农民五口之家的全部粮食收入大约值4500钱,扣除十一之税、口粮、祭祀、衣服之后,不仅没有盈余,还亏空450钱。 这还是按百亩算的,事实上不管根据考古发现还是汉朝自己统计的田地加人口数,都远远不到100亩。 按算数算,汉鼎盛时期人均是70亩。 按考古发现,文景时期汉朝一个村里户均只有25亩、最低的一户仅仅只有8亩,最高也只有50亩。
7年扫清四海,被低估的唐高祖和平阳昭公主 在历史上,唐高祖李渊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甚至主流都认为唐朝实际开国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渊确实远不如李世民,身为开国的高祖却被夺权在历史上确实是比较丢人的一件事。 但实际上,李渊之能绝不输汉高祖刘邦,甚至犹有过之,来深度还原一下历史真相,事先说明,我描述的都是经过考证且找到最符合逻辑的脉络,信不信由你。 先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然由五岳含气,三光戢曜,豺狼尚梗,风尘未宁。朕以弱冠之年,怀慷慨之志,思靖大难,以济苍生。-帝范 隋末天下大乱,太原留守李渊起兵。 而关于主谋是谁,这里有个争议,我认为第一个想到造反的是李渊,李渊其实早就看出即将天下大乱,有谋反之心。 因为他在做太原留守之前,就因为广纳贤才、结交豪杰被猜忌。 而李世民、刘文静、裴寂也是主谋之一。 在行事之前,翻宗建成被李渊派出去结交英豪,所以晋阳起兵和谋划的时候,李建成是压根儿不在的。(顺带一提,李建成招募的豪杰很水,庶弟李智云被李建成直接坑死,被李建成抛下自己跑了) 但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简称三娘。 起兵之时,三娘还在关中。 被柴绍抛下之后,三娘男扮女装,自称李公子,变卖房子,赈济灾民。暗中拉拢反隋势力,竟然足足聚集了7万人,号称娘子军,威震关中,连续攻克多个城池。 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唐会要 而得知女儿已在关中攻占大量地盘的李渊的大喜过往,直接决定率军入主关中。 霍邑之战:这里有一个流言,说这场仗是李建成打的。 然而,这场仗主帅是李渊,首功是李世民。 在打这场仗之前,传来突厥要攻打太原的消息,李渊犹豫不决,准备撤兵回守。 李世民急忙劝诫:“现在军队凭借仁义起事,进战则必胜,退还则军队必溃散。众军在前面溃散,敌军在后面乘虚进攻,死亡马上就到面前。” 李渊知道已无退路,进攻霍邑,李渊率领李建成一军,李世民独自领一军。 李渊率军挑衅叫骂,宋老生迎战,李渊佯败示弱,李世民趁机攻占城池,并前后夹击宋老生。 为什么说这仗基本可以肯定是李世民首功?这仗明显是韩信井陉之战的翻版。李世民很喜欢效仿韩信打仗,往后你会看到很多模仿韩信的战役。而且李建成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入关中后,三娘率领上万精兵和李世民会师,并归属李世民麾下(和柴绍平级),一起攻下长安。 由此可知,入主关中和攻下长安,主帅仍然是李渊,但主力在李世民这里。首功可能是平阳昭公主或李世民,但绝对不是李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这之后平阳昭公主自死之前史书再也没有记载,但按逻辑推理,很大可能是继续在李世民麾下带兵。(因为是历史唯一一个用军礼下葬的女性) 按死亡年龄来看,很大可能是战死。 (民间传说三娘打下长安去镇守山西,死于刘黑闼。我认为不可信,因为镇守山西的主帅是李元吉,而且还失守了,而且柴绍还一直跟着李世民,三娘应该也是跟着李世民) 拿下山西和关中后,李渊派李世民去攻打薛举,第一次唐军吃了败仗。 这里说一下,有人认为是李世民甩锅,但受罚和降职的是刘文静。第二次伐西秦,李世民仍然是主帅,认为李渊是傻子的可以觉得是李世民甩锅。而且李世民大病的时候,薛举正好也病死了,会是巧合吗? 李世民灭了薛仁杲后,李渊开始发挥他纵横捭阖的才能,先用外交手段灭了李轨,派李孝恭打下巴蜀,向突厥和李密示弱,顺便开始雪藏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铺路,协天子以表示自己是大大的忠臣。 但李元吉是在太不争气了,在老家欺男霸女、且胆小如鼠,直接被宋金刚吓的弃了整个山西就跑。李渊还不想用李世民,怕李世民功高震主,派裴寂去,裴寂也去送人头。李唐危在旦夕,李世民急在心里,主动请缨,李世民灭了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山西后,又被派去打王世充,窦建德。(这里吐槽一下李渊一个昏招,非要杀窦建德) 窦建德死后旧部刘黑闼造反,并且势不可挡,唐初名将李勣也被打的仅以身免。 李渊终于慌了,只能又派王牌李世民去打刘黑闼,李世民灭了刘黑闼后,刘黑闼跑去突厥借兵。但这时候李渊已经极为忌惮李世民了,把李世民赶快招回来。 这时候刘黑闼率领残部卷土重来,但已经是强弩之末,太子幕僚魏征赶快说:“你能成为太子仅仅是因为你是嫡长子,而秦王威震天下,我们也要争取一些功劳,否则你太子的地位就危险了。” 李建成灭了刘黑闼残部,李靖也平定了南方的萧铣、辅公祏。 李唐起兵仅仅一个太原,势力并不算强,还经常被突厥威胁侵扰,但却只历经7年,天下一统。 而后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李渊李建成终究没按住李世民。 李世民的官职:秦王、太尉(三公)、司徒(三公)、尚书令(宰相)、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上柱国、蒲州总管,十二卫大将军、天策上将,拥有三个铸钱炉。
将近10年骑砍老玩家mod推荐榜 为什么做这个榜,因为很多骑砍2玩家没玩过骑砍1,其实现在2的游戏性远远不如1,而且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冷门mod,所以做个1的mod推荐榜安利一下:(这个榜都是制作非常精良,有代入感的大型mod) 星球大战(原版1.011mod) 虽然是原版mod,但制作非常精良,可以秒杀百分之90的战团mod,看名字就知道是星球大战的背景,这个题材非常少,又是制作精良的mod,都可以去试一下 推荐评分:8.6 1860 背景是阿梅南北战争时期,制作很精良。氛围感的塑造完全没问题,很优秀的mod。热武器爱好者、牛仔爱好者必玩儿。 优点:优秀的背景氛围、制作精良、优秀的建模、优秀的bgm、优秀的代入感 缺点:游戏性没有太多创新、有些地方还没有制作完成,有点儿半成品。 推荐度:9.1(热武器或者近现代文化爱好者9.5) 冰与火的世界 以维京征服为蓝本的mod,精良程度非常之高,个人认为是骑砍制作最精良的mod前3 但难度非常之高,想无双几乎不可能。 游玩建议: 1.关掉城市菜单的建模场景,否则会爆内存卡顿闪退 2.把难度调低 推荐度:9.4 12TH东方版 为什么只推荐东方版,因为原版会大地图卡顿,我对此完全没有忍受度,南宋岳飞mod 推荐度:8.7 日暮西山 明末mod,难度比较高、制作比较精良。喜欢古风必玩儿mod 推荐度:8.9 前戏说完了,下面开始重头戏
很多人说汉武帝穷兵黩武,却不知道汉的历史存在感是汉武给的 汉武帝确实穷兵黩武,让整个汉朝户口减半、经济、治安大幅倒退,甚至出现人民相食这种情况。 文景之治在后世儒生眼里那是好了又好的时代,就快追上尧舜了。 汉族是刘彻打出来的。 中央集权是刘彻巩固的。 大一统是刘彻完成的 藩王是刘彻解决的 国土是在刘彻手里翻倍的。 白登之耻是刘彻洗刷的。 汉地十八省是刘彻巩固的。 丝绸之路是刘彻建立的 汉的历史存在感是刘彻打出来的 文景时代和汉高祖时代,汉只是匈奴眼里一个可以随时劫掠的提款机,一个会送来公主和亲的南方弱小政权。 甚至还不如大送,因为大送好歹经济、文化、科技极为发达,汉是军事化管理还很弱小。 汉武帝之后,汉才从类似大送那样窝囊的政权变成所谓的“虽远必诛”的强汉 有人说没有文景之治的基础,哪里的刘彻可以挥霍的家底? 首先根据考古,文景时期老百姓依然是入不敷出,连填饱肚子都难,户均只有25亩地 所以文景时期并不是所谓多厚的底子(贞观时期户均100亩) 宋比文景之治有钱的多,也没见宋可以崛起。 当然,汉朝打匈奴,理论上是全方位的碾压,打成这样,确实不应该。 但其他人都可以黑刘彻,唯独汉粉没有这个资格,因为没有刘彻,汉不过是一个类似赵宋的窝囊政权罢了,甚至是弱化版的赵宋。 汉几乎不会有任何历史存在感。
有品位和思想思维的都会选赵敏 吹黄蓉双儿小昭的无数 然而不过是庸人之选而已,逻辑用脚趾头也能预料。尤其双儿、小昭这种毫无特色和个性、思想的侍女性人格,不知道你们是娶老婆还是找一个保姆兼生殖工具。 喜欢黄蓉的可就多了,黄蓉看似什么都好,但又什么都差些意思,仿佛隔靴搔痒。 比如,有人说黄蓉古灵精怪,但实际缺一份洒脱和骄傲,多一分软弱、天真和撒娇,只能称得上调皮捣蛋而已。 赵敏才是真正的古灵精怪,狡诈如狐却又豪情天纵,不让须眉 然后还有喜欢让两人比才华智商的,我说有可比性吗? 赵敏学的那是屠龙术、有经天纬地之才、腹有良谋、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兵法家、权谋家也。 黄蓉学的就是什么奇门遁甲、五行八卦、耍耍小聪明、抖抖机灵,捉弄捉弄三教九流之辈、上限就是当个乞丐头子。 赵敏的特质:大智大勇,敢爱敢恨 有人不服了,黄蓉怎么就不是大智大勇,敢爱敢恨了? 首先黄蓉和大智扯不上关系,甚至可能不如郭靖。 再来说大勇,赵敏是什么身份?蒙古郡主、张无忌是反元头头,天生死敌,还有未婚妻。 但赵敏固执的一句“我偏要勉强。”这就是大勇,为了达成自己的心愿,甚至冒着社会性死亡的风险、冒着背千古骂名的风险、冒着抛弃女人矜持、被拒绝的风险、有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是为大勇。然后还把敌方头目抓过来天天给自己画眉,这是大智。 反观黄蓉呢?连续两次认命,一次是面对杨过、一次是面对郭靖、动不动就表现的自己不怕死、愿意牺牲性命实在是一种很low的表现,选择主动去死也是一种逃避和懦弱,认清生活真相并微笑面对,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所以黄蓉和大智大勇没有关系。 再来说下一件事:赵敏心胸豁达,黄蓉心胸狭隘 赵敏不管面对诬陷自己的情敌,还是无缘无故误会自己的张无忌,赵敏都可以冷静的面对,豁达的体谅,继续统筹全局达到自己的目的 黄蓉一看见杨过、郭芙、小心眼就来了,屡屡针对戒备,酿成悲剧 这就是赵敏成功、黄蓉失败的重要原因了 用历史人物类比的话 赵敏类似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豁达洒脱、抚媚豪情 黄蓉类似杨修,甚有才气,却只喜欢抖机灵、小心眼、一子落错满盘皆输也是必然的结局。
历代对李世民的评价和总结 因为彩虹屁太多,我调了一些比较有含金量的: 印度戒日王:“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 大史学家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杜甫:“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白居易:“圣人有作垂无极!” 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柴荣:“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成吉思汗:“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 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朱棣:“若唐文皇帝,倡义靖难,定天下于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极。其思患也,不可谓不周,其虑后也,不可谓不远,作《帝范》十二篇以训其子,曰饬躬阐政之道在其中。” “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爱新觉罗·玄烨:“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李世民包容的民族政策是唐朝繁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见深:“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勒内·格鲁塞:“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并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 成本俊:“汉与唐为吾国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灿烂之时期。太宗乘天下鼎沸,叱咤风云,荡平群寇,修齐庶政,然后南征北讨,收服四裔,威令所行,东综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亚,西被底格里斯河,南极印度及海洋洲,国势之盛,且超汉代而上之。太宗诚自古未有之民族英雄也!” 柳克述:“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样一位卓越的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夏民族究竟会演变到怎样的境地?综数百年华夷乱离黑暗之局,成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其版图西至葱岭以东,南至中南半岛,东临大海,北被大漠。而国计民生之康裕,学术艺事之发达,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至使倭人贩其余绪以立国,欧西各国向往而慕化。其气魄之大、业绩之伟,无可媲美。推崇功业,数典不忘,我们岂能忘掉李世民!” 柏杨:“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李敖:“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争中,当然他有和人一样的霹雳手段,但在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辟谣,论改史,真正大改的是汉朝而不是李世民 后汉书杨终传: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 50万字删改到10万字没人说改史 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平王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太史公书》也遭到拒绝。 班固父子看到的都已经是被删改的史记 这么严重的改史没人说 而李世民就因为史官写玄武门之变用春秋笔法含糊其词糊弄过去 李世民让史官不要避讳“削去浮词,直书其事”就被扣上个改史的帽子,而且宣扬的越来越夸张 有人可能说,如果李世民没改史,那为什么唐书和大唐创业起居注有些内容不一样? 首先要说,每本史书内容细节有出入是很正常的,这并非是只有唐朝史书才会出现的情况,而是普遍规律,就比如汉书和史记大部分内容都是互“抄”,但内容仍然有出入和不同,更别说其他史书了。 如果我告诉你大唐创业起居注才是私货满满你信吗? 我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李渊是对突厥、李密服软和称臣的,这是无可争议的史实吧? 然而大唐创业起居注里,李渊给突厥、李密写信时还是充满谦卑 李渊甚至还给大臣解释说:“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 但此书后面竟然说:从此以后,帝每见,鞘利等愈加敬畏,不失藩臣之礼。 竟然说突厥可汗给李渊行藩臣之礼?岂不荒谬? 再来看第二个例子: 雁门之围后,突厥数次寇边 大唐创业起居注里写: 自尔厥后,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哇,李渊好大的威风,好强的用兵手段,一来马邑就把突厥吓的丧胆,不敢南下,孙吴韩白岂能及也? 然而奇怪的是,高祖如此神威,第二年五月 竟然发生“突厥数万骑抄逼太原” 此刻高祖正在镇守太原,这就尴尬了😅牛皮吹破了,怎么如此自相矛盾呢? 由此可知,大唐创业起居注还真不如两唐书可信。 汉朝把史记50万字删改到10万字没人说 李世民让史官“削去浮词,直书其事”就成了天下知的“改史”,这是不是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而且想拿大唐创业起居注黑李世民吹,也只能拿李渊黑,对于李建成,该书反而直接扒了李建成的老底。
现代文明的灯塔:古希腊哲学史简单梳理系列一 公元前624年,人类第一位哲学家诞生了,他的名字叫:泰勒斯 但其实,这位哲学之祖虽然在数学、天文方面虽然也颇有建树,但他的哲学思想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万物有灵” 想必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其实这时候、西方哲学与我们还并未拉开差距,我们似乎也有类似的思想体系。 所以重头戏在他的学生: “数学之父”毕达哥拉斯 从毕达哥拉斯开始,西方哲学体系和东方思想体系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词汇'Φιλοσοφiα',翻译过来就是“爱智慧”,而这一词汇,正是由毕达哥拉斯开始的。 毕达哥拉斯开创性的提出“数乃万物本源”“万物皆数”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完全颠覆了传统思想体系,从这一刻起,希腊哲学开始和世界分道扬镳,在另一条未知的道路上狂奔而去。(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神对凡间事物的传导,事物背后都有它的数,做过游戏的程序员朋友应该明白他在说什么) 乃至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很多成果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 千年后的中世纪,地心说大行其道,然而毕达哥拉斯早就提出类似日心说的观点;地球是围绕着“中央火”旋转的。 所以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莱布尼茨都说:“我们是毕达哥拉斯主义者” 甚至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灵感,也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理念论是哲学重要理论,下次我会专门开贴分析柏拉图的理念论,简单来说,每个事物的本质不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而是“理念原型”,外形只是对“理念原型”的拙劣模仿,人需要不断的修改事物外形接近“理念原型”。 比如我要使用锤子,身边又没有类似锤子外形的事物,那手机、板砖对我来说就是锤子,那反推过来,我是不是可以给锤子改造任何外形,以接近锤子的“理念原型?”所以锤子的外形现在变成了蒸汽锤和水压机,这就是所谓“哲学是用来改变世界的”源头和颠覆性思想。
真正人类文明的灯塔,古希腊哲学史系列一 公元前624年,人类第一位哲学家诞生了,他的名字叫:泰勒斯 但其实,这位哲学之祖虽然在数学、天文方面虽然也颇有建树,但他的哲学思想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万物有灵” 想必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其实这时候、西方哲学与我们还并未拉开差距,我们似乎也有类似的思想体系。 所以重头戏在他的学生: “数学之父”毕达哥拉斯 从毕达哥拉斯开始,西方哲学体系和东方思想体系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词汇'Φιλοσοφiα',翻译过来就是“爱智慧”,而这一词汇,正是由毕达哥拉斯开始的。 毕达哥拉斯开创性的提出“数乃万物本源”“万物皆数”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完全颠覆了传统思想体系,从这一刻起,希腊哲学开始和世界分道扬镳,在另一条未知的道路上狂奔而去。(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神对凡间事物的传导,事物背后都有它的数,做过游戏的程序员朋友应该明白他在说什么) 乃至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很多成果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 千年后的中世纪,地心说大行其道,然而毕达哥拉斯早就提出类似日心说的观点;地球是围绕着“中央火”旋转的。 所以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莱布尼茨都说:“我们是毕达哥拉斯主义者” 甚至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灵感,也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理念论是哲学重要理论,下次我会专门开贴分析柏拉图的理念论,简单来说,每个事物的本质不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而是“理念原型”,外形只是对“理念原型”的拙劣模仿,人需要不断的修改事物外形接近“理念原型”。 比如我要使用锤子,身边又没有类似锤子外形的事物,那手机、板砖对我来说就是锤子,那反推过来,我是不是可以给锤子改造任何外形,以接近锤子的“理念原型?”所以锤子的外形现在变成了蒸汽锤和水压机,这就是所谓“哲学是用来改变世界的”源头和颠覆性思想。
辟谣,李世民贬低曹操佩服刘邦 一般喜欢黑曹操的总喜欢拿那一句“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来给曹操定性 然而,李世民真的说过这句话吗? 李世民曾祭拜曹操,并写下了 《唐太宗皇帝祭魏武帝文》曰: 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狥国之情,有无君之迹。既而三分,肇庆黄星之应,久彰五十启期,真人之运斯属,其天意也,岂人事乎?” 提取精华就是说“曹操以雄武之姿,开天辟地,身成栋梁、以匡天下,但却不拯救沉落的国家,后天下三分,成就帝业,这是天意啊。”这段话分明是赞扬曹操能力明明有匡扶天下、力挽狂澜和扭转乾坤的能力,但不效仿周公而感到遗憾,和资治通鉴里的那句“一将有余,万乘不足”岂不是极为矛盾?再想想正是宋文人开始把曹操塑造成为白脸,尊刘贬操,就可以理解了、李世民如果真看不起曹操,何必又是祭拜,又是写祭文? 而且要知道,李世民认为自己远超前朝所有君主,除了刘秀,其他皇帝都不太看得起的,真正让李世民极为赞扬的,就一个圣僧玄奘,对曹操已经很特殊了,除了价值观方面,反而对曹操颇多赞扬,比如刘邦,李世民直接就拿来当反面教材: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守其事。汉高祖,沤上一亭长耳,初能拯危诛暴,以成帝业,然更延十数年,纵逸之败,亦不可保。何以知之?孝惠为嫡嗣之重,温恭仁孝,而高帝惑于爱姬之子,欲行废立,萧何、韩信功业既高,萧既妄系,韩亦滥黜,自余功臣黥布之辈惧而不安,至于反逆。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明验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用保其终。” 而在李世民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帝范里也明确说:汉以六合为家,是赖淮阴之策。
辟谣,李世民信道厌佛 李家确实自称老子后裔、也确实在政治上推行先道后佛,然而这都是政治需要 李世民一家子都是信佛学佛的,李世民最重要的两个人是晋阳公主和长孙皇后, 晋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李世民亲自抚养长大,也是历史唯一一个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公主 晋阳公主字明达,明达是典型的佛学用语 晋阳公主死后,李世民悲痛欲绝,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进食,每日要哭上几十回,哀伤无法抑制,身体急速消瘦,文武大臣见状非常担忧,纷纷进谏劝慰皇帝节哀。唐太宗对来劝勉的人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再怎样的悲伤都与事无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眼泪啊。” 辛卯五年,帝为穆太后于庆善宫造慈德寺。 及于昭陵立瑶台寺,敕法师玄琬,于苑内德业寺为皇后写佛藏经,又于延兴寺更造藏经,并委琬监护 “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新唐书公主传 是年帝诏入宫,为妃嫔及皇太子诸王等授菩萨戒。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为长孙皇后建立瑶台寺,写佛藏经、晋阳公主死后,再次修缮瑶台寺,把晋阳公主葬在佛祠旁。 而李世民见到玄奘后,还专门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宣扬佛教圣业,非聪慧者不能广其经典;崇阐微言大义,非品识兼优者,不能申明宗旨。真如圣教是诸经论的本源,其内容博大宏远,教旨玄奥幽深,空有之论阐发精微,生灭要旨,体识精深。词章华茂法理恢弘,探求者难以究其源;经文浅显,义理深邃,研习者不能测其际。
兵家四势,附个人评论 兵权谋家: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代表人物:韩信、孙武、吴起、李靖、李世民(个人评价:5星,兵家王道,包罗万象,谋定而后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事未起,胜负已分) 作品: 《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 《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 《公孙鞅》二十七篇。 《吴起》四十八篇。有《列传》。 《范蠡》二篇。越王句践臣也。 《大夫种》二篇。与范蠡俱事句践。 《李子》十篇。 《娷》一篇。 《兵春秋》一篇。 《庞煖》三篇。 《儿良》一篇。 《广武君》一篇。李左车。 《韩信》三篇。 兵形势家: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代表人物:项羽、慕容垂、蚩尤、冉闵 (个人评价:2星 兵贵神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但重战术轻战略,更像特效药,泛用性不强,剑走偏锋) 作品: 《楚兵法》七篇。图四卷。 《蚩尤》二篇。见《吕刑》。 《孙轸》五篇。图二卷。 《繇叙》二篇。 《王孙》十六篇。图五卷。 《尉缭》三十一篇。 《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名无忌,有《列传》。 《景子》十三篇。 《李良》三篇。 《丁子》一篇。 《项王》一篇。名籍。 兵阴阳家: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 代表人物:周瑜、陆逊、韩信 (个人评价:4星 阴阳五行、天时地利、天威大势也,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作品: 《太壹兵法》一篇。 《天一兵法》三十五篇。 《神农兵法》一篇。 《黄帝》十六篇。图三卷。 《封胡》五篇。 黄帝臣,依托也。 《风后》十三篇。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 《力牧》十五篇。黄帝臣,依托也。 《鵊冶子》一篇。图一卷。 《鬼容区》三篇。图一卷。黄帝臣,依托。 《地典》六篇。 《孟子》一篇。 《东父》三十一篇。 《师旷》八篇。晋平公臣。 《苌弘》十五篇。周史。 《别成子望军气》六篇。图三卷。 《辟兵威胜方》七十篇。 兵技巧家: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代表人物:诸葛亮 (3星 我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作品: 《鲍子兵法》十篇。图一卷。 《五子胥》十篇。图一卷。 《公胜子》五篇。《苗子》五篇。图一卷。 《逢门射法》二篇。 《阴通成射法》十一篇。 《李将军射法》三篇。 《魏氏射法》六篇。 《强弩将军王围射法》五卷。 《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 《护军射师王贺射书》五篇。 《蒲苴子弋法》四篇。 《剑道》三十八篇。 《手博》六篇。 《杂家兵法》五十七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