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正时 芳香正时
关注数: 0 粉丝数: 41 发帖数: 3,993 关注贴吧数: 1
探访朱令 — 2011年10月15日 这是我唯一一次不知道该怎么写的后记。 我坐了大半个下午,说了很多话,朱令做了很多手臂,上身,双腿等 的康复锻炼。 刚从医院回家不久的朱令,由于父母的精心照顾,气色很好。只是上 半身因为322天的住院而有些发胖,腿脚却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朱令的情绪很好,扬着嘴角微笑。问她最喜欢吃什么,因为气管被切 开,说话很是费力,但也挤出“红烧肉”三个大字;她还记得,我上次 来时的“明眸皓齿”玩笑话;我们聊马拉松,说她以前在学校跑三千米 下来身体没有问题,也被清华的足球队看上过... 每次我去,朱令的情绪都很好,没有烦躁,只有微笑。但是,爸爸告 诉我,朱令其实偶尔想起某些事来还是会嚎啕大哭。 我了解了这大半年来家人的生活情况,住院的医疗费用,家里保姆/钟 点工问题,行政诉讼回复等等,但这些细节我都无从分享。 我们也聊了关注朱令朋友的最新情况,谈我们在上海的小聚会,看了 杭州朋友寄的大红毛衣;后来,我给Z打了电话,看样子生活因为多了 个小生命很是轻快;看见日本的小猫也刚生了个小公主,还有各种小 喜讯... 生活应该是这样彼此流动而分享的。 这次我有些小失败,情绪有些酸楚,在朱妈妈抱着我的时候,在我看 见她头上白发的时候,在我看见她依然穿着丝袜凉鞋的时候,在我得 知如何省着从小贩哪里买水果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涌了上来。 但我不该这样,他们是如此用心的生活,精心照顾着病人,昂扬的生 活姿态足以任何苟且偷生的人惭愧。 天气凉了,朱令的身体不稳定需要有人随时在身边,朱令父母的生活 节奏又得调整。所以很感谢有心探访朱令的人们,多给他们一些宁静 的关注。 现在朱令吃饭喝水容易呛着,咳痰很气结,如果有这方面的资料帮助 ,多谢了。 如果有行政诉讼方面的法律知识,也麻烦私下和我联系。 朱令一直都在很努力地做康复锻炼。 照片没有拍,但愿文字比图片更有力更生动。 关心朱令的人们,有名的,无名的,匿名的, 都多谢了。
相守 —— 朱令生日快乐 (2010)! 朱令,只是几句话,甚至不能是给你的第二封信。已经5年了,5年后的这个深秋之夜,我再次大敞门户坐在一楼的凉台,听着草丛里虫子清唱的歌,梳理哗哗流淌时光。5年算不算遥远的路程?5年可以结束一段青春,一个人可以从稚气到凛冽,饱满的神思可以枯若止水。一个生命从结胚啼哭到少年。而这5年间,你已从青春女子人到中年。5年前,也是坐在这个凉台,Z君买了生日蛋糕,你抱着熊熊戴着生日红帽,天涯海角疼惜你的网友坐在电脑前,给你过生日。一切恍然如昨。 也是那一年,因为认识了你,认识了朱妈妈,认识了一个叫SW的人。认识了曾经在我心里清澈洁白的世界,解析了秘藏人间的悲伤罪恶,我嘎然终止了风花雪夜无病呻吟的文字形式,开始内心的审视以树的姿态面对人世无常苦难悲悯,世态冷暖苍天爱意。朱令,是你改变了我人生的信念,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是朱妈妈的坚韧从容,让我由此对生命坚持一颗平和之心。是你苦难顽强的生命,使我第一次遵从内心秩序,持续数年默默的关注一个从不曾谋面的家庭,收集任何与铊有关的信息,陪着你慢慢的走,陪着你慢慢的变老;陪着你慢慢的走 ,慢慢的知道结果。 5年也许不算漫长。但是这5年在浑然不觉生命的旅程里,却是最灿烂的、青春、逝去的5年,当年为你过生日的那些可爱的人,有的已经步入家庭,有的已经做了父亲母亲,而更多的人已经韶华逝去青春不再,当年那些沸腾的悲悯的愤怒,逐日的变的冷静而更有清晰明媚的条理。每一颗心在岁月的沉淀里,更懂得什么是默默的等待和仇恨的消亡。懂得苍天给罪恶的惩处,不仅仅只是对一个生命个体自由的桎梏,而是让她在岁月里腐烂,在扭曲里煎熬。让她永生永世伏在阴冷的角落做自己一个人的魔鬼。这是对她的惩罚。 而你,却拥有世间那么多柔软无声的爱。今天,再次为生日的你写字,我的手在微微抖动。我已经没有了炽烈的一颗心。我的心在5年后的今天变得平静。5年前镜头里你失神忧伤的脸庞,岁月是否拂去了几许明镜映照下的忧伤?苍老的朱妈妈吴爸爸,您们还好吗?如今我不会提那些做不到的事,只想告诉你,令令,每个女人都是天宇的星辰,而今天的你,是天穹上最璀璨的那一颗。令令,你要无忧无虑简单快乐的活着,我们陪着你慢慢的走 ,慢慢的知道结果,慢慢的陪着你走,这样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虽然有时候可能无声无息,可是我们并未散去,5年前那些爱你的人,如今依旧因为你而纤悉密接,短暂的曲终人散后总将有新的温暖的人汇聚。这是一种人间正义下无法阻挡的洪流。 生日是你的,祝福也是你的。惦念是我们的,悲伤和沉重我们一起承受,把岁月都交付给木棉树吧,把罪恶交给苍天,交给浮云。朱令,你在遗失的记忆里其实很快乐。我希望你永远如此。你要坚信,那座城池,绝非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十几年像浮云一般掠过去,天际逐日清朗,政义逐日清明,曾经救助过你的互联网在永远的牢牢的钳制那双罪恶的手,她将永生永世再无宁日。事实上,与其像她那样颠簸流离东躲西藏一辈子不能铺展在阳光下,情愿选择像你这样拥有百般怜爱懵懂快乐的活着青春的记忆里一生。 朱令祝你生日快乐。也祝SW在沧海颤倏的岁月里又苟且了一年。 (作者:匿名) 附 2006年朱令生日文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ianya.cn%2FNew%2FPublicForum%2FContent.asp%3FidWriter%3D0%26Key%3D0%26strItem%3Dfree%26idArticle%3D825803%26flag%3D1&urlrefer=ecc4c0991e2b25a412c12045f1050d35 ====================================== 年年今日,祝福不断: 2006年:http://tieba.baidu.com/f?kz=148496486   2007年:http://tieba.baidu.com/f?kz=286429691 2008年:http://tieba.baidu.com/f?kz=503420618 2009年:http://tieba.baidu.com/f?kz=663983725
3月3日 探望朱令 虽然是路痴,和司机永远说不清方向,但是看到小区门口的水果摊,果断地和司机说就这里下车。 等我坐上电梯到楼道里的时候,朱妈妈早就把门开着,等着我。 朱令,吴爸爸和阿姨正在客厅里坐着,刚吃完晚饭。 看进我进来,吴爸爸起身要阿姨给我下饺子,让我尝尝北京地道手工的饺子。因为吃了饭过去,实在吃不下了。到厨房看见一排排饺子,感受到一股暖暖的心意。 朱令坐在轮椅上,很有精神,气色也越来越好了。 梳了个小辫子,带个红色的头箍,我打趣道你现在看起来像八零后了嘛。 她抿着嘴,笑着。 过了一会儿她要回屋子里做康复锻炼。我和朱妈妈在客厅说了一会儿话,到她屋子里的时候,她已经快做好腿部的康复锻炼。不一会儿,朱令又要吃中药了。每天喝三杯,每杯大约300ml的量。吴爸爸说,每次朱令都要讨价还价和他逗嘴皮子才能慢慢喝完。 我们在聊着我的云南之旅的时候,我们都没注意到,她已经很安静地把药喝完了。反而是她提醒我们,啊我药喝完了。真是可爱的令令。 喝完药,吴叔叔过来给朱令刷牙。朱令的牙齿很白很干净,只有中间一颗是当年住院的时候落下后遗症变黑了。朱妈妈经常打趣她:“把你的明眸皓齿合起来。” 做完这些,劳累的吴叔叔才有点空做些其他事情。 每天康复、照顾朱令已经耗了老人家很多精力和心思。 第二天他们一家还得折腾去医院做康复检查。 朱妈妈说,康复医生2009年希望朱令能够下来走路。 因为行程紧,就告退出来了。 朱妈妈执意要送我到楼下。我说,我年轻力壮走南闯北,怎么好意思让一个快七十的老人家送我。 寒风中我回到酒店。躺下后翻来覆去地想朱令案件。 从1994到2005,从2005到2009,等经历多少等待呢?辛普森案件已经有了不是令人满意却又是应该的结果,朱令案件呢?
通向公正的路 年过花甲的周泽桂是重庆一位地道的农民。九年前,他的妻子走山路时不慎摔倒,造成左腿骨折。她随即被送往县城的医院,医院当天就对她动了手术。   手术后医生嘱咐一定要多加锻炼,对于毫无医学常识的老周来说,医生的话理当遵守。于是,一有时间,老周就帮妻子锻炼。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甚至一年过去了,妻子的腿始终没有好起来,而且越来越疼。   结果,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老周妻子断裂的腿骨不但没有长在一起,反倒有八厘米的骨头没有了。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为“骨不连”,也就是骨折部分的骨头由于感染,烂掉了一部分。此后,老周的妻子转院治疗,虽然接上了骨头,但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对此,医生解释说,人的体质不同,愈合能力也不同,造成老周妻子残疾的原因是手术后的后遗症。尽管自己并不懂医学,但对于这种解释,老周根本无法接受。他凭直觉认定,无论怎么治,也不该把骨头治没了。于是,他向当地的卫生局提出了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   然而,专家却认定是疾病本身导致了老周妻子的残疾,与医院的治疗没有任何关系。对此鉴定结果老周不能接受,他又向更上一级的重庆市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可结果仍然认定不构成医疗事故。   倔强的老周开始到法院起诉医院,可法院一审却驳回了老周的诉讼请求。不服的老周向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法院维持了原判。依然不服的老周想要申诉,希望法院能再审这个案子。而这一次,为他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劝他放弃医疗事故的诉讼请求,而改为打医疗过错官司。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劝老周干脆放弃,因为这场官司他胜诉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但老周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仔细琢磨后认定,自己输就输在不懂医学不懂法律上,他觉得要搞清楚妻子残疾的真正原因,就应该从手术的每一步来研究。于是,他一趟趟地往书店跑。   负债累累的老周根本买不起那些厚厚的医学书籍,他便采取抄医书的方式来学习,凡是和妻子病情有关的段落他都一字一句地抄下来。八年来,老周跑遍了重庆市郊及县城的大书店,看遍了所有能够找到的骨科方面的医书,抄了几万字的笔记。
生活的勇气 (孔庆东) 《普拉东诺夫》观后  “哈姆雷特害怕做梦,我害怕生活!”  走出天桥剧场,我耳边再次响起主人公普拉东诺夫的这句台词。走在身旁的钱理群先生说:“十九岁,真不可思议啊,十九岁!”师弟叶彤也对契诃夫19岁就写出这部沉重的《普拉东诺夫》表示赞叹。在我们今天消费主义的时代看来,一个不到20岁的青年能够创作出内容如此繁复,底蕴如此深厚的哲理性剧本,确实令人惊奇而又敬佩。我们会下意识地思索契诃夫到底经历过什么样的生活,遭受过什么样的打击,窒息过什么样的梦想,才“嫩蚌生珠”,给后人留下这样一部早慧的天才精品。对于作家的生平考证,历来都是深化文本研究的极为有效的途径。  然而,我随后又想,难道真的是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决定了作品的超前卓异吗?如果说对于剧本原作尚可这般推想,那么在舞台上准确塑造了或者说再创造了《普拉东诺夫》剧中人物的演员们,也必须经历特殊的生活才能把握作品的深邃和震撼吗?年龄和经历,不应该成为思想深度的决定性条件。尤其在艺术领域,“天才”,是我们不应该过分吝啬的一个词儿。面对《普拉东诺夫》这样的作品,也许钱理群先生像吟咏日本俳句似的“十九岁,真不可思议啊,十九岁!”已经就是最好的评价。  不过“天才”也并非一句空话,天才是有类别和程度的差异的。契诃夫不论是否经历了剧中人那样怪诞的生活,他肯定构想和思考过自己也是那群人里的一个。或者是外表洒脱而内心痛苦的普拉东诺夫,或者是普拉东诺夫善良温顺的妻子,或者是普拉东诺夫刻骨爱恋的知心情侣,或者是普拉东诺夫逢场作戏的天真姑娘,甚或可能是他们所有人的总和。俄罗斯作家对笔下人物命运的感同身受的杰出能力,就是基督本人也要钦佩,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笔,就是基督的眼睛。而基督是不需要年龄的,一个艺术家也好,一个学者也好,随便一个人,只要他能够感同身受别人的苦难,能够在别人的心灵遭受煎熬鞭打时,自己的身体本能地颤抖,那么他就是基督。所以,尽管我读过有关契诃夫生活中不够检点的若干材料,我仍然坚信,契诃夫这样的作家,其精神世界的核心,是纯洁而高贵的。  生活是可怕的,但我们不敢说出这个真理。闻一多诗曰:“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其实大凡真理,说出来都是祸。卓别林的影片《凡尔杜先生》中有一段对白:  “活着有什么好?”  “太多了,春天的早晨,夏天的夜晚,音乐,艺术,爱情……”  “爱情?就是说,有人被你的肉体所吸引……”  “不完全是这样。”“活着的乐趣还真不少。”……  “我看婴儿如果知道他们会出世,一定也会害怕的”……  用萨特式的存在主义的观点看,活着本身是荒谬的,是没有人跟我们商量过就胡乱将我们抛洒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冷酷的事实。于是我们编造了许多生活如何美好的童话,欺骗自己喝下一杯又一杯浓黑的苦酒。《普拉东诺夫》中的每一个人物,不论卖掉家园的还是谋得财产的,不论失去妻子还是获得爱情的,在契诃夫的眼睛里,都是“苦人儿”。普拉东诺夫之所以把自己打扮成“顽主”,恰恰是为了掩盖自己“苦主”的真实处境。而“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普拉东诺夫越是玩世不恭,就越是从内部看清自己的纯洁,看清自己其实没有勇气做一个坏人。好人是做不成的,坏人又做不到,结局便只能是“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我们不能把《普拉东诺夫》这样的戏剧,仅仅理解为是某种“时代的悲剧”、“时代的痛苦”或者“时代的黑暗”、“时代的罪恶”。成年的作家往往更会关注时代风云,写出“准风月谈”,而年青的作家,往往更容易思考永恒性的问题,穿透性的问题。《普拉东诺夫》虽然故事性很强,但正如曹禺的《雷雨》同样故事性很强一样,时空交待得很清楚的故事探讨的却是一个普遍意义的天问。曹禺说宇宙是一口残酷的井,人在里面无论怎样挣扎都没有出路。《普拉东诺夫》不同样如此吗?我在剧场里看到一半时,脑海里就涌出了“挣扎”一词。19岁的契诃夫,直觉地感受到了生活本质上的痛苦与荒谬。怎样活,都是没有意义的,或许唯有游戏,然而游戏也会弄假成真——轻薄调戏竟会招来真挚的爱恋。鲁迅在《死火》里说,要么冻灭,要么烧完。可普拉东诺夫既不甘心冻灭,又无勇气烧完,于是只能“自食其心,欲知本味”,但本味又何能知?生活,太残酷了。
信念 — 《天妒红颜》二周年征文 作者:Amomio 在度过一段昏天黑地的日子后,终于看见一丝曙光了,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有望了。没赶上给令令庆祝生日的活动,有点遗憾,不过我想没关系,以后会一直一起过生日的。两年多来,不管发生什么事,心里从来没有放低对令令的关心。累,很累。我从不怀疑坚持的目的,但真的有时候掌握不住坚持的方法,猜疑和争吵,无奈和沮丧。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渐渐平息的热情。 有时候看着我沉默的对着朱令吧,妻子说,蚂蚁的力量也是力量,既然你认准了方向,自己也可以做些事的,比如捐款。 于是,我就有这样一个念头:或者定期捐些钱吧,或者组织一个小小的基金会什么的。。。晴吧曾说过:令令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听到这句话,我无言以对。我发现我走进了一个误区,我记得我提过朱令事件有两个目标:法律解决和生活帮助,这两个方面其实是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放弃的。我想,之所以坚持到现在,今后还要坚持下去,动力之源是来自对法律解决的渴望,对公平公义社会的渴望,对人心本善的验证的渴望,生活帮助是对这种渴望的一种必要的,可行的表达方式。再度重返朱令吧,回望两年的路程,已如沧海桑田。有人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经历。是的,今天,在经历过以后,回到这里,看到大家,我知道我可以找到一种坚持,一种坚持的信念。我们的坚持,不仅仅是因为对内心承诺的恪守,也是我们相信,这个社会,这个法律制度,可以也应该给这个无辜的女孩一个答案。作为一个或一群普通人,我们希望这个国家的法律能审视自己曾经的错误,我们希望我们的希望不会成为绝望。我们也希望,在经历过这些宝贵的经历后,人们可以审视自己内心曾经的麻木和偏见,因为坚持,可以打开心头的天窗,让阳光直达心底。两年来,令令教会了我很多,在祝福令令生日快乐后,我还想感谢大家,是你们给了我信念,给了我方向。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必渡玉门关。(文章有所删节或编辑,望原作者谅解)
状态和心态/选择和自由 状态和心态/选择和自由 2004年07月12日 19:47 网友:onlywinsome 提供 表达是什么?!真实是什么?!设定是什么?!验证又是这么?! 是一种状态的退隐吗?!另外一种状态的覆盖吗?!或者是几者重合?!是自我的主动设定还是事实的无意偶合?!而自己怎么才能表达真实的自己,或者真实的表达事实呢?! 或者这样的问话你可以用舒缓的语调在深夜读出,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不象自己通常认为的那样了解自己,也不象通常那样的懂得自己。然后就不会对自己的某些看法坚信不疑,而对他人的观点就嗤之以鼻。 他人其实也是自我的某个映射。 因此,或者某时你和某人的某些对话会电光火石般照亮自己的视野,或者某时你会颠覆我的价值观,或者它仅仅是个让你倾吐的对象,藉由它,你理顺了某个方面的相关认识重新认识了自己。 而我对此的认识是:其实我们不是不具备辨别的慧眼,也并不是语言表达错落或混乱造成认识的偏差,或者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们拒绝清晰。害怕真实的清冷和苍茫,害怕尘埃落定之后的荒凉和虚空。 应该是这样吧:每个人其实都具备必要的辨析能力,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人性的粗陋,或者是没有足够的决心修正自己的错误。 于是很多时候我们其实能够清晰的看到事件的真相,但我们拒绝。 这样我们就可以以各种名义观望。有时是爱有时是恨有时是愁或者是演绎所谓的情绪或者什么。 这样的观望热闹而不负责任,好象很好吧。 其实状态和心态是相互观照映射的。 选择一个朋友或者一种观点甚至一个伴侣其实都是选择一种状态或者表达一种心态。选择了生活状态之后就会有相应的心态,然后就有了对应的观点和看法。 我不知道我是否表达清楚他们的互为因果或者互动的关系,但我知道聪明的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所以我希望我不会因为某个层面的缺失而误读别人,或者是努力避免这样的缺漏。 我一直也信奉“人予我以爪牙,我报之以拳脚”“人与我以芝兰,我回之以芳草”的态度,不轻易伤害也不轻易否定别人,但对否定之后的人通常也不予以无原则的忍让和原谅。虽然很多人都提倡宽容,但我觉得生命有限,对某些人的放任和宽容就是对真正朋友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的亵渎。 生命就是这样,总是某些,某些,选择或者放弃或者逃避或者控制或者顺应或者适应,总是尽早决定的好,虽然早期的朦胧会给生命带来必要的美感,但这样的区域和阶段都不应该无限制扩大和加深。否则不可知的因素和环节就会在可能的不可知的时候任意渗透到你的生命中来。这样就会让你感到人生的不自由。 其实追根究底是自己束缚了自己。 是的,自由,舒展,这是天性的要求。 这样我们就必须有所鄙弃有所欣赏。有所失有所得,这样的生命才不至于轻忽飘渺也不至于沉重呆滞。 好象在讨论什么,但其实只是对自己的审视,或者根本就是自己的辩白。 如果生命是个必须求证的命题,逻辑的严密视点的敏锐语言的精妙都必须尊重前提,否则永远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但也许生命本没有对错,行走即是风景,俯仰之间千山万水,一切均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 谁知道呢?! 也许只要能够在自己选择的状态里体验到相应的心态,就能够体验到自由了吧。
[揭揭素描的皮]说说一些孙维支持者的奇谈怪论 MITbbs版主发帖:说说一些孙维支持者的奇谈怪论 发信人: lengyan (冷眼), 信区: Overseas 标 题: 说说一些孙维支持者的奇谈怪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2 10:56:13 2007) 其实,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对孙维口诛笔伐中,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为孙维辩护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这个辩护者完全是从客观的立场出发,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我个人的辩护者是很钦佩的。然而,最近买买提一些为孙维辩护者的言论着实奇怪,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些辩护者中有不少枪手。试列举一些奇异(如果不是诡异的话)观点如下: 其一,攻击受害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朱令都是投毒事件的受害人,我想,但凡是还有点良心的人,看到一个花样的少女被人迫害致斯,都会感到于心不忍,衷心盼望着能将凶手绳之于法。即便相信孙维不是凶手,又怎会攻击受害者?由此衍生出的"朱令之所以受攻击,是因为朱令支持者的言论",就更不知所谓了,冤有头,债有主,谁说了过头话,你声讨谁去,与朱令何干? 奇异程度:***** 其二,说贝至诚是凶手。对贝至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你可以认为他勇敢正直,你也可以认为他谎话连篇,每个人看法不同很正常,但往他身上泼脏水,说他是凶手,绝对不止没脑子这么简单了。 奇异程度:**** 其三,把此事搬上网是为了捐款。典型的"移花接木",试图冲淡主题。至于由此衍生出的"你没捐款,就不是真的想帮朱令",更是顾左右而言他的行为。 奇异程度:**** 下面一些话,针对某些人,说谁谁自己知道:举头有青天,俯首对大地,你敢对这天地誓言:"我为孙维辩护,纯为公义,绝无私情!"么?当然了,你要是以为你就是这天和地,事实终会叫你知道:人间正义,总有得到伸张的一天! 又:没读到这些奇异言论的人,请你翻翻前面的帖子。 又又:本文不针对纯从公义出发的为孙维辩护的人,我佩服你,但也提醒你小心,不要轻易为别人背书。
铊毒 作者:zenyup 铊毒进入人体后,铊离子会侵害整个神经系统。在神经系统中承担传导各种感受的钾离子会被铊离子置换出去,直至铊离子完全侵占神经系统,承担传导作用。而铊离子只传导一个感觉,那就是疼痛。这是一种深深的由内至外的疼痛,人所不能忍受的疼痛。当这种疼痛超越了人的大脑所能忍受的极限,大脑的自我保护系统会发生作用,于是大脑会自动关闭,人就会陷入深度昏迷,长时期的深度昏迷,也许是永远不能醒来的深度昏迷。 这就是朱令当年所承受的疼痛。最后铊离子彻底摧毁了她的全部神经系统,没有疼痛,没有触觉,没有,什么也没有。 我很希望凶手能变个好人,能变成跟我们一样有感知的人,让她看到这段话,感知这种非人的折磨和疼痛。 无论是检测者还是医生,当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都惊呼出了“他杀”“他杀”这个字眼。因为,这种折磨太令人痛苦了,即使是自杀,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令令忍受了很久很久,即使到了以后,她的神经系统全部崩溃融化,再也没有感觉的时候,那记忆中枢最深处停留的有关疼痛的记忆还会时时跳出来折磨她。即使11年后的今天,她已经彻底没有神经系统的感知,她还能含糊地喊出“疼!”其实,她已经不再能感知疼了,但是,疼痛的记忆将伴随着她此后一生。 人对人的折磨和摧残,为什么要如此残酷?人的尊严,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敬畏,在施暴者那里,荡然无存。野兽还能比她更残酷吗?魔鬼还能比她更疯狂吗? 11年,她没有从当初的非人进化为一个正常人,所以,所有这些疼,这些痛,她都感知不到。我们听到的,是她飘荡在黑夜里肆无忌惮的狂笑,得意的狂笑。
悲 – 1月22日《朱令的十二年》后记 看到朱妈妈削瘦单薄的背影,总是很心酸;做为一个母亲的痛苦,这已经超越了极限。 看到令令的痛苦,想起zenyup的《铊毒》这篇文章;那份痛苦,常人没法理解;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提到这点时,也很动容。 看到吴今的照片了,如想象中的美好;所谓悲剧,就是将美的毁灭给你看,有人这样说过;令令的家中是没有摆放她们姐妹俩的照片的。 看到贝志城了,如想象般的老成,虽然他还是很年轻。 看到陈震阳了,如想象般般的清瘦,精神却是那么矍铄。 贝志城说朱令的事件完全就是悲剧。引用童宇峰签名档的话语,我看见一场悲剧正上演,剧中没有喜悦,铊仍躲在梦里面。在我们关注节目的时候 ,有些人又把脏水泼给了贝志城。 当初在天涯杂谈或朱令吧里看到这些话,总是会情不自禁的回几句。 但其实,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搅浑这水,让当局者看到所谓网民的盲目疯狂。我相信有人会收集相关ID的言论,呈现给孙孚凌老人家及正派人士查阅,这些ID后面的人到底是谁,自然会有人查清禀明。今天这里不是审判台,这只是一个舆论平台。 那些白纸黑字的邮件与翻译,那些确凿的证据,终于会有一天宣告真相,以及这些无耻分子的谣言。 清水自然会呈现,浊水自然会沉淀。请继续锁定频道,关注朱令,帮助朱令。
[新年祝福] 写给令令和她的父母 原本有个祝福楼的,也许太千篇一律,也许看起来很空洞,就沉了下去。 还有半个月就要新年了,再开个楼送新年祝福吧。 对令令的话,不敢太感性,怕煽情而难为情。也不敢太简单,怕单调而不能传达至心。 一张小卡片,上面有花香,应该已经飘飘摇摇地到北京了吧。 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依然能够心存花香,寒冬心暖。 我常常向上天诉愿,希望它剥夺人身上某些东西的时候,能赐予她另外的福分。 在令令的世界里,她对着自己说话。我希望这个世界美丽幸福温暖。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士,能帮助的很少。 千里之外,送的只是一片鹅毛,一颗炭。这远远不足以慰籍寒冷与痛苦。 一切都太难了。 我是知道的。但我没有体验过这滋味。 我一直都没有提去令令家的时候,出了电梯,看见朱妈妈在门口等我们,我有那么一刻是怔住了。感觉朱妈妈和门的一圈闪着光圈,那不是一个简陋的家,好像是朝圣的神­-殿。 令令的父母是淡定而坚强的。 Russell的文章 提到了人类生活的三种激情:"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对令令和朱妈妈吴爸爸的怜爱,已超越了对他们个人的怜爱,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罪恶得到严惩。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令令能够康复起来。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幸福欢乐围绕在他们一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