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o1014 lyo1014
個人是博愛主義者,只要有演技、有實力、有魅力...都有可能被我迷戀上。中國演員最愛張國榮、甄子丹、曹駿;西方演員最愛Al
关注数: 47 粉丝数: 118 发帖数: 3,036 关注贴吧数: 17
【翻译】美丽星期天(Beautiful Sunday)中几幕错翻的字幕校正 大家好,我是新人潜水员一名... 昨天刚看完这部2000年2月的舞台剧, 主要是因为吧友们讨论的内容太引人好奇了。 特别是有人看完推我入坑的”半泽”和”LH”后都没入坑, 却是看了这部早期的舞台剧而成为堺饭, 让我实在很想知道这部剧中的堺桑究竟魅力何在, 而在剩下还没看的众多电影、戏剧和舞台剧中,选了它先看。 结果...我果真是深陷浩树魅力不可自拔了啊! 私以为堺桑真的很擅长演这种萌系角色, 无论是笃姬中的将军、古美门,还是浩树, 都有那种说不出的讨人怜爱、激起人母性本能的特质。 而这部舞台剧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也非常的优, 尽管只有三人,却演得张力十足,丝毫不让人感觉冷场或冗长, 将近两小时的戏,感觉一眨眼就结束了,还教人意犹未尽。 只可惜,字幕翻译上有许多错误, 以我有限的能力,只能听出部分,也因为时间有限,无法校正全部, 只能选出我最爱的几幕秋彦和浩树的关键场景作补充, 给各位吧友作个参考。 若还有那位日文达人发现那边还有错,还请帮忙指正, 而若先前已有人发过类似文章,那就请吧主帮忙删了吧。 因为我也还没时间把吧上的文章一一爬完... 呵,就因为这部舞台剧我实在太喜欢, 在此吧的第一帖就献给它了。 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120303※【闲话】大家觉得准吗?~属猪双子座分析 属猪双子座性格双子座属猪者以多才多艺与谨慎小心自豪,属猪者总是寻求财富并知如何培育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但是他也会显得有些懒散又有其独特的顽固心态,机敏的双子属性为之加入率性而为的轻快与即起而行的动力。 常常你会发现双子属猪者正忙得有若工蜂不在时的蜂后般,一下子在这儿,一会又到那处,在花丛中飞舞个不停,用尽气力使每件事即刻办妥。然后,你又会发现他们躺卧在长沙发上口嚼着糖果,肆意地置身于慵懒中。 双子座有着双重面貌,即使属猪者为其注入稳实性,他仍无法摆脱在任何情况中以至少两种方向自由进出的需要。而这种习惯使双子属猪者具有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绪敏捷的双子头脑将身边的整个清况考虑辨定,他们会压下猪属性而在短时间内想出解决之道。 双子属猪者通常是“大人物”,他们白手起家创立事业,无需他人的协助获致成功;如果此门不通,双于属猪者就会敲另一扇门,他总是找得到法子。 双子属猪者如每个人一样,也有其缺点。身为属猪者,他很难对别人说“不 ”——尤其是在有着情感气氛的情况下。但是另一方面,因为他不轻易地否定,别人也很少对他们说不。 他在各种生活的外在层面上皆表以肯定,他是带有开朗笑容,随时准备点头赞成的前进者,双子属猪者在生意与金钱方面甚为多谋,但是他们极具魅力,你几乎无法察觉他们在合约中暗自动了手脚——待你发现时,已太迟了。 属猪双子座爱情: 双子属猪者总是与不适宜的人坠入爱河,他们所能给与的乃极为丰富而完整,因此他们常错误地认为其所选择的伴侣只要容貌身材颇有可观能带得出去,那么资质愚钝亦无不可。双子属猪者在两人的关系中是远较强壮的那方,所以他觉得何必要费事与智力和他相等的对象结婚或共处。 双子属猪者的这种态度带给他难言的痛苦,在这种注重美好外观的关系所带来的初次兴奋感消失之后,他会感到无聊。他们通常对其爱情生活时时不满。
※120206※【心得】飞特族买个家——社会新鲜人都该一看的好戏 飞特族(Freeter),这个由日本人创造出来的词汇,指的是大学毕业后不从事正职工作,专靠兼职打工维生的人。 查了一下网路资料,飞特族目前在日本年年增加,俨然已成为一项新的社会趋势。除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边打工边寻找未来方向,以及为了实现梦想(比如在演艺圈闯荡、继续升学)而以打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人之外,也有许多找不到工作,只好先打工赚钱,或者追求轻松自由的年轻人。 也是这社会太进步富裕了吧。当「工作」从达到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到个人实现的层次;当未来的选项增加,充满无限的可能性,人们反而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容易迷失了。以前是一个工作从学徒做起便是一辈子,现在则是将工作当成踏板,一待时机成熟便转换跑道;以前思考的是「该如何调适自己去适应工作」,现在则是「该选什麼工作才适合自己」。老一辈的人会斥责这类年轻人没定性、毅力,但在欧美观念中,将人生奉献给一间公司并非什麼美德,有能力的人反而会不断换公司,以提升自己的价值。袭卷世界的西方个人主义,在国际化的今天,日趋强烈地冲击持「集体主义」的日本社会。人们开始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试图追寻自我存在的价值(漫画小说的鼓吹,间接促成了这一点)。工作不再是单纯养家糊口的手段,也代表了某一程度的自我实现。 因此,与其说现代年轻人「堕落」了,不如说每个时代都有它各自的问题要面对。眼前的课题,便是该如何因应瞬息万变的潮流,找出一条生存之道。至於该依循前人的脚步,还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谁是,谁非,就见仁见智了。 我想正是每个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品尝过矛盾不安、旁徨无措的滋味,有川浩以飞特族为主角的小说『飞特族,买个家』,以及这部同名翻拍连续剧,才会大受欢迎、引起广大共鸣吧。〔快乐的工作〕 「那有人是开开心心工作的?大家对工作都是抱著各自的不满与牢骚!即使如此,也要拚命去做!」 故事主角武诚治的父亲这麼对他说。这句话让我陷入沉思。究竟「快乐」与「工作」,能不能并存?在人际关系上,有句话说「合则来,不合则分」。遇到不合拍的人,与其勉强来往,不如另外寻找合适的朋友。感情上也有句名言:「天下何处无芳草」。既然如此,为何唯独工作,就得像苦行僧修行一样,非得在痛苦中进行呢? 人生只有一次,如果安於现状那也罢了,若只是为了合乎社会观感,为了不变成异类,为了避免被人指指点点,或者只是懒得改变而磨耗一生,留下无穷悔恨,岂不是得不偿失?愿意跌跌撞撞地尝试,就某个角度而言,其实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 诚治没有自己的梦想,没有特别要追求的目标,确定的只是他不适合戴著面具、勾心斗角的职场,而倾向人与人间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於是在摸索的过程中,他发现对他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在一个真正需要他的地方努力,让爱他,或他所爱的人们得到幸福。要说他绕了远路,或许吧。但这段付出绝非白费,因为它最终为诚治带来的收获更大。 诚治起初在求职路上屡屡受挫,我认为不是「草莓族」三个字就能概括的,正如他母亲的忧郁症也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的一样。首先,他履历表写得太敷衍,光是这样就足以让他在书面审查阶段碰壁。 其次,他面试应对也不得体。剧中顺道提供求职小诀窍,让我们这些观众也跟著学了一课。像是被退回的履历表不可一用再用,免得纸上的摺痕自动曝露「可观的战迹」;字体要端正好看,因为字写得随便,代表做事态度也不会认真到那去;求职原因要用心构思,太过八股笼统的内容,一看就是照抄,不可能引起对方的兴趣;面试时被问到前一份工作的离职原因,千万不可数落前公司的不是,而要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但别忘了表明虚心改进、积极学习的态度。 对很多公司来说,做事负责、诚恳认真的特质,比高学历或特殊才能更加可贵。因此后来诚治脱胎换骨,工作机会自然便找上门来。
【10.12.21 心得】血玺金刀(下)——谈谈剧中几段爱情 〔天生vs.婉容〕 这部戏有四集多的篇幅在描写上一代的恩怨,这种类似小说「序言」的故事,一般来说,找来的演员不会比主角更帅更美,且因为故事主线不在他们身上,许多情节只是点到为止,很难像后面的重点戏一样,让观众全心投入。我每次重温『绝代双骄』,就总会跳过前面小鱼儿与花无缺的父母逃亡惨死那一大段,直接从小鱼儿出场开始看。 因此,我本来已作好心理准备,要把『血玺金刀』这段前情提要「熬」过去,想不到看完全剧,最让我动容的爱情,却正出现在这一段。 穷小子和富家千金凑成对的故事屡见不鲜,但天生与柳婉容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的相识,起因於一场攸关女方名节的误会,因此,他们不但经历一番波折才在一起,恋情见光后,也招来种种不堪的唾骂与非议。一般人茶余饭后聊八卦,总是人云亦云,毫不仔细思虑或查证便肆意批评,三言两语便定人生死。婉容和天生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了罪大恶极的奸夫**,婉容因此被好面子的父亲拒於门外,天生也变成婉容的前未婚夫妒恨的对象,使这段情缘终以悲剧收场。 我想我会这麼喜欢这一对,主要是因为喜欢天生。他人如其名,天生天养,自小无父无母,一贫如洗,但他生就一付好心肠,乐天知命,像阳光般散播热情与暖意。就算别人受恩不领情,他也愿意在下一次对方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手来。很少看一个人做好事做得像他这麼卑微,明明帮助了人,却被误会成不安好心,受尽冷言冷语,仍心甘情愿为对方做事。我不喜欢笨蛋,更讨厌没有原则的滥好人,但天生这份近乎纯洁的善良,连我都被感动,深深庆幸人世间还有像他这样的人,使丑恶也变得像是美与善的衬托。 婉容同样是温柔体贴的好女孩。当天生把本来打算给她买珠钗的钱,拿去买鸡给受伤体弱的朋友进补,只能退而求其次,买支木钗送她时,她不是说些听起来安慰成份比较大的话,比如:「没关系,下次有钱再买珠钗就好,张大哥的确需要进补,你这麼做是对的。而且戴木钗也没什麼不好。」 婉容的反应远比我预期中更窝心,她没露出半点可惜的表情,更没打算安慰天生,只是开心地、灿烂地笑著说: 「金钗、银钗、珠钗我都戴过,没什麼特别的,木钗我就从没戴过,好漂亮呀,谢谢你!」 听了她的话,天生脸上的阴霾尽消,也跟著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两口子马上又恩恩爱爱。就是这份随时随地为他人、为对方著想的心,使他们的爱情显得那麼美丽又珍贵,处处打动人心。 饰演婉容的刘美娟,严格来说不算美女,外型朴实,却十分耐看,甜美的笑容尤其迷人,很有少女那种纯真无邪的味道。而饰演天生的刘锡明不羁的嘴角和略带调皮的眼睛,乍看之下有点像张家辉,同属於可爱的阳光大男孩,与刘美娟无论外型还是气质,都很相配。 最初我曾巴不得直接跳过这段戏的,到后来,反而希望这份单纯的幸福能一直持续下去。
【10.12.13 心得】血玺金刀(上)——谈谈Thief of Honour 『血玺金刀』是1992年TVB制作的连续剧,由郑伊健、梁小冰、张卫健等主演,故事围绕国仇家恨、儿女情长展开,里面有人性的脆弱和坚强,有温暖动人的爱情和亲情,也有造化弄人的感伤。情节环环相扣,节奏舒缓有致,没有太大的矛盾或漏洞,让人一看便欲罢不能。加上选角合适,配乐出色,称得上是一部结构完整、前后呼应的佳作。 然而,或许因为单论剧情,(对常看连续剧的观众而言)并没有太引人入胜的地方,导演也没采用倒叙或跳接等特殊的叙事手法,而是顺畅地把两代间的恩怨情仇交代完毕,包括主角的身世在内。因此,尽管悲剧最能撩拨观众心弦,它却没能在我心中掀起太大涟漪。 最令我感兴趣、在心里不断琢磨的,反倒是它的英文剧名:Thief of Honour。 Thief of Honour,直译成中文就是「荣誉的小偷」。综观全剧,最当之无愧此头衔的,莫过於张卫健饰演的柳彦龙。 柳彦龙出身武林世家,爷爷以一把龙象金刀打遍天下无敌手,声威远播,连蒙古人都忌惮他的影响力,年年上门挑战;而他父亲练功时走火入魔,武功全废,又只生他一个儿子,因此对他宠溺有加,造成他轻佻自大、不可一世的性格。加上天资聪颖却好逸恶劳、在政治上主张臣服元朝统治,处处让爷爷看不过眼,因此祖孙俩屡有争执,关系十分疏离,总是闹得不欢而散。 在外呼风唤雨的柳家大少爷,在家竟得不到爷爷的关心和注意,自尊甚高的柳彦龙怎能忍受。因此,后来发现爷爷信任喜爱凌岸枫甚於自己时,他心里特别不平衡,对阿枫妒恨交加,处处为难,想证明自己高他一等。可后来爷爷开始对他改观,想将柳家事业传给他,不再能依靠爷爷的庇护悠闲度日时,他却又开始犹豫胆怯起来。显然,柳彦龙只是个被惯坏的任性少爷,想让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在自己身上而已。
【10.12.10 心得】江湖小子——很有爱的搞笑武侠剧 我一直觉得奇怪,2000年以前的张卫健,无论外型、气质还是演技,都是诠释小鱼儿和韦小宝的不二人选,偏偏就是没人找他,只给他一堆类似的角色;到他已经没那麼适合演了,才给他机会。因此,我只能看著他当年类似的演出,自己想像由当时的他来演这两个角色,会是什麼样子。 1997年,张卫健与陈德容、焦恩俊、陈孝萱合演的『江湖小子』(别名『武林春秋圣武令』),就是如此。 剧中,张卫健饰演武林鸿儒之孙布成龙,聪明绝顶,爱好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但他个性吊儿郎当、轻佻率性,彷佛姓名谐音一般,不成龙:毫无武功,只靠一张嘴走天下,和焦恩俊饰演的武功高强酷到爆表的武当侠客萧逸龙,正好是性情迥异的绝代双「龙」。而陈德容饰演的上官红,与两人各有一段情,有趣的是,几年后,她在林志颖版『绝代双骄』又演出夹在小鱼儿与花无缺之间的铁心兰。 我想编剧应该向不少武侠小说借镜过,许多桥段都似曾相识。比如扶桑剑客单挑中原各大门派追求武道,又因为敬重对手,虽然赢了,仍允诺五年后再来,以及聪明少年收了个比自己年纪大的傻汉子当义弟,就与古龙的『浣花洗剑录』如出一辙。虽然创意有点东拼西凑,倒也把各角色突显得形象鲜明,富有特色。只可惜编剧没把这些设定善加利用,就像买了一匹好马,却选择徒步一样,只把它们当成发展某几场戏的工具而已,实在浪费。 比如上官红的弟弟上官杰,按设定是聪明机智不亚於布成龙的神童,一双巧手能制作有机关的轮椅及流马,但他出场时大多只晓得吃和玩,而不是研发东西;萧逸龙号称「七绝剑」,背著七把外型功能各不相同的宝剑(灵感来自梁老的『七剑下天山』?),但他打斗时很少针对剑的特性、对手和状况来使用;布成龙号称学识渊博、足智多谋,面对霸占家产的恶管家计昆及各路邪魔歪道,却经常无计可施,只能任人宰割,东躲西逃;他爷爷留下的那本纪录武林各派武功绝学与江湖高手的札记,也只在最后派上用场。事件的进展往往有如儿戏,可见剧本并不严谨,顶多博君一笑罢了。
【10.11.27 心得】方谬神探/败家仔 刚加入这个吧,请多多指教哦~再来贡献旧心得... ============================ 这部戏别名『败家仔』,顾名思义,剧情跟「败家」、「侦探」密切相关。不过,它的推理色彩其实不浓,每个案件的凶手都不难猜,不是金田一那种纯粹意义上的侦探故事。破案在戏中只属插花性质,偶尔出现作为增加刺激的点缀,不如「败家」来得契合主旨。因为故事中的主角方天谬,就是一个普遍认知里不折不扣的「败家子」。 这位方大少爷,结合了张卫健戏剧角色共有的特质:嘴巴坏、孝顺母亲、小心眼、心地善良、有正义感、讲义气。这些特质大都十分正面、讨人喜欢,但由於方天谬天生犯傻,行事作风无不令人啼笑皆非,因此除了溺爱他的母亲(前马贼首领之女,手腕威震十三省的方十三娘)及从小一块长大的死党天大,周遭的人都在背地里嘲笑他、看不起他,甚至找机会欺负他。 这种有钱傻少爷的成长记固然有戏写,戏剧冲突却不够强烈。於是编剧想出一个更强烈的冲突,让傻谬谬发烧后,迸出身手不凡、聪明绝顶的另一人格。当众人理所当然地期待这个聪明谬谬永远留下时,情节又一转,让大家发现这个看似完美的人,原来是扮猪吃老虎。 戏剧、漫画、小说爱用的模式之一,就是主角具有双面性,会在紧急时刻「变脸」。常见的是主角本身性格温和善良,一旦身边的人受到伤害或胁迫,走投无路,就会转而强势,挺身而出打退坏人,比如『神剑闯江湖』;也有『鬼眼狂刀』或『药师』这种,安排两个不同灵魂因缘际会待在同一个身体的故事。但无论剧情怎麼写,都正中一般人崇拜英雄、渴望扬眉吐气的心理,因此就算换汤不换药,也历久不衰,广受欢迎。
【10.11.24 心得】聊斋怪谈之打鬼救夫——嘻笑怒骂的人性剧 为了加入贴吧,免得回文很麻烦,来把之前的心得转贴一下~ 写得不好请多包涵... (因为百度一直挡文,说是有广告文字,不得已只好删了大段,快疯啦~) ================================== 写过『鬼啊!师父』、『龙虎山水寨』等破格作品的武侠小说家郭筝,改行做编剧后,所写的剧本依旧不改嘲讽本色,酸味十足,但又酸得够劲、够呛、够意思。在这部1997(另说1999)年的七集单元剧『聊斋怪谈之打鬼救夫』中,他设定了一个封闭舞台——偏僻的乡间小村,在此,似乎所有迷信和传统,都有了存在的空间。他用舞台剧般的夸张情境,在嘻笑怒骂中,呈现出人性丑陋与美好的一面,让人看了笑中带泪、回味无穷。 不知是不是年代久远、预算不足之故,剧中鬼怪的特效不怎麼逼真,吓不了人;鬼王的外型也不够凶恶可怕,少了点鬼怪横行的阴森气氛。不过,后来想想,这可能是编导故意安排的结果,旨在放大一切的不合理。毕竟每个选角,都嗅得到郭筝小说里的味道,很有舞台剧那种夸张的感觉。 这故事中,最傻的莫过於刚冤死了丈夫的宁儿(况明洁饰)。我平时最讨厌看的,就是好人被坏人吃得死死的、毫无翻身机会的戏,过程中简直是如坐针毡,一边恨得牙痒痒,又气宁儿太笨,搞不清楚身边谁在害她、谁又是真心对她好。每次邻居大娘向宁儿讲述出殃、回殃的过程,她总会投入到在脑海中跟著演练,如临其境似的,拖慢了整个故事节奏,又显得她更笨,看得我很难受。 但是,到最后我又觉得,所有看得出斧凿痕迹的诡谲气氛、缓慢沉窒的步调,都只是为了烘托结尾的荒诞不经。如同姚七的「堂弟」姚雨声(张卫健饰)对宁儿所说,世上只有人咬人,没有鬼咬人,人比鬼还要可怕。几路人马各怀鬼胎,在姚七的「回殃」夜齐聚一堂,热闹滚滚,这场闹剧看似可笑,想起来却令人欷歔不已。 正因人人自私自利,姚雨声和宁儿只因为姚七对他们好,便一辈子放在心里,为了守护对方和姚七,不惜牺牲一切,这份情操,便显得格外珍贵。
【青国青城】戲終人散後(下) 舞台是個充滿魅力的地方。 V6的坂本(昌行)說過,比起拍電視電影,他更愛演舞台劇,因為觀眾的掌聲太令人難忘了。經過這次演出,對他這番話,我更有體會。在舞台上,雖然觀眾席是一片黑,看不清楚他們的表情(尤其我為了減輕緊張,又沒戴隱形眼鏡上場),但還是感覺得到他們的情緒。那是一種即時的回應,觀眾喜不喜歡你的表演,當場就能立即知道。如果他們喜歡你,他們會私下議論:「這個小生/小旦不錯喔!」如果他們被你戳中笑點,得到娛樂,他們會用掌聲和笑聲傳達給你知道。就連他們的靜默,也能讓你查覺,他們是看得太專心而屏息靜氣,還是無聊得坐在位子打起盹來。 演出結束後,其實我有很多遺憾。好幾個練習時沒問題的音,因為太緊張,氣不夠,沒飆上去;幾個水袖動作,因為不熟悉戲服(演出當天才第一次穿戲服做動作),沒能收好袖,而且也因手會抖,沒能做到前一天學長給我的建議:盡量別把手藏在袖內,要伸出來,挺在身前。最大的遺憾,則是演出時情緒太嗨,下意識想逗樂觀眾,演得太超過,把理應「很斯文、很老實」的許仙演得有點色咪咪的(根據老姐和老弟的說辭),讓我每一回想,就恨不得找機會重演一遍! 我想有這種遺憾的,絕對不只我一個。前一齣折子戲『戲鳳』的彩鳳和金龍都因為各種原因,聲音出不來;下一齣折子『棋盤山』則在演出時發生各種小出槌,比如掉(演員頭上的)翎子、掉槍、忘了把地上的道具拿起就進幕等。但現場觀眾照樣笑得開心,這些意外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缺陷,反而是驚喜,是娛樂。中場休息時,幾乎沒有觀眾趁機離去,包括只是來幫演員捧場打氣的親友團;散場後的募款,觀眾也給得很踴躍。 反正是學生社團,不是專業劇團,這樣的插曲,只讓他們覺得很新鮮、很可愛吧? 換個角度想,演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觀眾。只要觀眾看得開心,其他不完美,好像也就沒有那麼在意的理由了。 有時會想,到底怎樣才叫一部好歌仔戲?歌仔戲有身段,有唱腔,有演戲,最重要的到底是那個元素?(問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怎樣叫一部武俠小說一樣。是武,還是俠,或者兩者兼是?) 就我所知,傳統外台歌仔戲,是不重身段的,演員演得很隨興,反正觀眾不是<遥部床怀鰝€所以然來。現在舞台歌仔戲的種種身段,都是請京劇老師來指導、精緻化的成果。第一次去看外台時,沒有心理準備的我,就被他們隨性的身段給嚇到,看得好不習慣。朋友告訴我,傳統外台更重演技和唱腔,我們這種學生社團和舞台歌仔戲,才會去講究身段。 但是,觀察外台戲的唱腔,卻也會發現一個問題:因為過度使用(每天早晚演出),加上舊時沒有麥克風,又是唱真嗓,演員都得使勁全力嘶吼,資深一點的演員,除非嗓子得天獨厚,到現在幾乎都已唱啞了,聽他們唱歌,我很難產生什麼欣賞美的感覺,反而吃力得很,聽年輕戲專演員唱戲,儘管他們經驗不足演技生澀,至少還聽得舒服一點。 因此,推想起來,歌仔戲最必要的,還是演技吧。如果演員不夠投入角色,身段和唱腔再優美,也很難打動觀眾的心。不只歌仔戲,任何戲劇都是如此。有時看身邊的朋友苦練身段,卻沒有花同樣的時間琢磨角色,演出來的眼神表情、肢體語言不夠生動,就覺得很可惜。那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一個華美的殼子,卻少了靈魂,乍看令人心動,多看幾遍,卻開始感到無趣了。
【青国青城】戲終人散後(上) 阿阿~~剛才忘了加開頭了~麻煩竹子或曇花幫忙刪一下!!!感恩~ ============ 前天晚上,一年一度的社團公演,在大稻埕的戲院舞台劃上令人難忘的句點。 直到現在,想起演出時台下給予的熱烈掌聲與互動,內心的澎湃依舊,恨不得再多演出幾場。我這才明白,為什麼這個舞台令那麼多人難以割捨,即使出了社會,仍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以兼職演員的身份不斷演下去。 說到加入歌仔戲社的經過,我靠的完全是一個緣字。旁聽時認識的朋友剛好是社團成員(上屆幹部),在她引薦下,我很快入了社,與大家一起學戲、唱戲,甚至成了年度公演的一員。當初原只冀望演個小龍套或配角,過過戲癮,但其中一齣折子戲的演員中途人間蒸發,我便臨危受命,從可能的渡船伯或黃員外,晉升為『白蛇傳』中「遊湖借傘」一折的許仙。 剛開始,我不了解整件事的「嚴重性」,還以為僅有半小時長度、不到幾頁劇本的戲份,只消寒訓,外加一兩個月的排練,就能搞定。接下來,就能學其他角色的唱腔與身段,比如小旦、彩旦、老生等。想不到,人算不如天算,每個人對於演出的認知不同、對於社團定位的看法不一,造就中途的數段波折與風雨;加上當初分配角色時,並沒考量太多角色與演員在形象、氣質、個性上的吻合度,對我們這些從沒接觸過歌仔戲表演,只會演舞台劇的新人來說,要適應它唱作兼顧的形態,本就需要一段時間,何況還得想辦法詮釋與自己全然不同的角色,這實在令人一個頭兩個大。因此到最後,我們足足花了半年,才逐漸進入狀況。 這麼長的排練時間,對大多數還在學的新社員而言,都是一場惡夢。除了排練欠缺規劃和效率,以致士氣低迷外,大家平時要忙課業又要忙其他社團,同時還得兼顧家人朋友,無法把所有重心擺在演出上;兩位幹部有行政方面的事務要操煩,上面的學姐不只練自己的角色,也得撥時間指導學弟妹。雙方一旦溝通不良,或者溝通時不夠委婉、體諒,就會對彼此產生誤會,導致摩擦和不愉快。 不可諱言,我也是從開頭的滿懷熱情,到後來變得有些意興闌珊。同一齣戲排練了這麼久,本來就很容易讓人生膩,何況當演員們沒取得共識,努力的程度不一時,感覺就像是在原地打轉,一點意義也沒有。 有社員說,要不是排練時間拖太長,或許大家就不會這樣怨聲載道的。或許她說得不錯,但換個角度想,卻也是這段痛苦的經歷成就了我們。它其實是一種必經的磨合期,把我們從完全不懂身段作表,也不會做舞台表情、拋給觀眾情緒的悶石頭,慢慢磨成舉止有個模樣、表情能讓搭檔入戲的明玉。 若換作幾個月前的我,肯定是有心無力,上不了檯面、見不了人。就算想演出某種情緒,表情眼神和肢體動作也無法跟上腦袋裡的想像,表達不出角色的內心感受。不是太鎮定,就是太挑逗,不符合許仙給人的傳統印象。身段更是慘不忍睹,毫無小生的架勢。老師或學姐看我演戲,總嘆著氣說我身體太軟(她們沒見過比我更軟的人)、動作太娘。勉強上台,只會被人嗤之以鼻。 不過,當時的我不知自我反省與檢討,只顧著一味傷心挫折,覺得自己用心、努力地演,還是演不出大家要的感覺;前輩們那種威武的姿態和手勢,我根本學不來。一心想著演完這次就轉戰舞台劇,反正我壓根兒就不是演歌仔戲的材料。 直到有一天,也不知是不是身體和腦子持續接收眾人的指導,潛移默化出了一套方法,我慢慢開始抓到訣竅,懂得讓觀看的人入戲、得到樂趣。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先前所有批評,都是其來有自,不是雞蛋裡挑骨頭;我也才體會到,曾讓自己深受挫折、咒罵再三的,不見得沒有能力辦到,也不見得如想像中困難。一旦跨過障礙的那一步,就是海闊天空,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像我曾覺得架山膀(手臂不靠著身體)、夾臀收小腹兼打直身體站立、走路時壓低重心(跑圓場)、出場時亮相、講話和動作抓緊鑼鼓點(有節奏和韻律感)、甩水袖、唱高音,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突然開竅之後,卻覺得一切不是那麼難以辦到,只是當時身在雲中,不知雲外世界的開闊,還以為自己永遠處於低潮,沒有跨越的那一天。 我想對戲的學妹應該也是如此。起先,她無法演出嬌羞深情的眼神,說話語調也沒有戲感,不管我們怎麼給她建議都沒用。每次我跟她對戲,都要靠想像來補足戀愛的感覺。也是到這個月的某一天,她一夜間娧變,突然抓到了感覺,才一下子成了美麗溫柔、令我眼前一亮的白蛇。 所以說,成長,真的需要時間。沒人知道它需時多久,只能耐心等待與準備。 於是我恍然大悟,過去一遍又一遍的沙盤操演,都是我成長的機會和踏板。沒有那些時刻的挫折和困惑,就沒有現在的滿足和快樂。 可惜,我是到站上舞台的一兩個星期前,才終於體會到這一點。這時表演已迫在眉睫,轉眼間便成了過去,所有輝煌和失誤,都在那一晚鑄成,再無挽回或重來餘地了。
【青国青城】叶青幕后剪影(整理) 嗜好:看书、旅游 〔叶青之最〕 最喜欢的搜集:观世音佛像、弥勒佛像、猪猪物品 最喜欢的服饰:轻便裤装 最喜欢的颜色:米色 最喜欢的零食:花生糖 最喜欢的水果:莲雾、土芒果 最讨厌的水果:木瓜 最喜欢的饮料:茶 最拿手的料理:猪脚、蒸蛋 最喜欢的角色:三国演义「关公」、西汉演义「项羽」、七侠五义「白玉堂」 〔叶青的第一次〕 萤幕处女作:船过水无痕(电影)              花田错(歌仔戏) 首度由女性扮演的角色:台视1971年播出的关公 歌仔戏史上最多集的剧:西汉演义(共108集,每集30分钟) 首度同时演出忠、奸臣:华视1983年播出的『岳飞』,饰岳飞和秦桧 首度使用神仙特效剧码:华视1984年播出的『蛇郎君』 首度饰演小旦:华视1984年播出的『孟丽君』 首度在公视播出歌仔戏:2001年的『秦淮烟雨』 引入电视歌仔戏的第一个男小生:杨怀民 首次演出歌仔戏搭档的小旦:林美照 [叶青的曾经] 到私塾就读:三字经、汉文、幼学琼林 进入演艺圈:侄女江青霞引荐 在台视演出电视剧:『大江英豪』(国语电视剧)、『丹桂飘香』、『嘉庆君游台湾』 在国家戏剧院演出:『冉冉红尘』 饰演过的小旦:孟丽君、甄宓、祝英台、魏妃 得过金钟奖的剧:『春江花月夜』、『孔明三气周瑜』、『秋江烟云』 亲赴美国领奖: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做过的生意:房地产、建筑业、花店、旅行社、餐饮业,目前经营叶青女娲石股份有限公司
【丹→分享】丹哥微博更新6/17 (翻译) 早上六点37分发的(还是一样早~不知道丹哥没拍戏的时候是不是也这麼早):                                                                                  早晨!寻日太太来探我,已经两个礼拜多无见她,做我地哩一行就系甘嘎拉,常常两地 相隔。不过还好,终於可以同好友吕良伟夫妇、关之琳等人吃饭,终於可以唔使一个人 系房叫餐啦!寻晚无上微博,你地好吗?有无睇世界杯阿?今日北京天气睇来会落雨同 埋温度转凉,唔好著T恤短裤,出门著多件衫,最紧要记得带雨伞!                                                                                  -->译:早安!(昨天)太太一整天都来探班,已经两个多礼拜没见到她,做我们这行的 就是这样啦,常常两地相隔。不过还好,终於可以跟好友吕良伟夫妇、关之琳等人吃饭, 终於可以不必一个人待在房里叫餐来吃啦!整晚都没上微博,你们好吗?有没有看世界 杯啊?今天北京的天气看起来会下雨,温度也会下降,不要穿T恤短裤,出门多加件衣服 ,最重要的是记得带雨伞!                                                                                                                                                                   (喔喔~吕良伟夫妇和关之琳是跟丹嫂一起去探班的吗?听丹哥讲平时叫餐来吃的事, 感觉好孤单喔,基本上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吃饭,感觉特别容易想家,所以我已经养成 边吃饭边看书的习惯,这样不知不觉就吃完了。话说丹哥真的很在意雨伞哩!已经提到 好几次了~呵呵) 6点40分又发一则:                                                                                 
【丹→分享】丹哥微博6/11~6/16(翻译) 这几天翻的,包含一些个人心得,希望能帮助到看不懂英文跟粤语书写的人~ 6/11: "didn't sleep well, got to go to work now!" 译:昨晚没睡好,现在得上工了! (是英文,应该是丹哥自己发的吧!可怜的丹哥~希望失眠恶梦赶紧过去。失眠很容易让人忧郁的...) =========================== 6/12: "Just finished another long day shoot, the weather is getting really hot in Beijing! BTW, will not go to Shanghai Film Fest, too busy" -->译:刚结束一天漫长的拍摄,北京的天气越来越热了。顺道一提,我不会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太忙了。 ========================= 6/13(回覆留言): 甄子丹 回复@?水: U can just watch world soccer! -->译:你可以只看世界杯足球赛就好!                                                                                  甄子丹 回复@甄lsx: You are writing fine! -->译:你写得还OK!(对方是对自己的英文留言没自信吗?)                                                                                  甄子丹 回复@阿唐唐lovemikeho: You r right, my wardrobes are too thick in these hot weather! -->你说得对,我的衣橱在这些炎热的日子里,嫌太厚了点。(丹哥是指戏服太厚吗?)                                                              甄子丹 回复@kisaij: thank you, i'll try to drink more water! -->谢谢你,我会试著多喝水!                                                                                  甄子丹 回复@hyde_hishi: I don't drink milk! -->我不喝牛奶!                                                                                 
【青国青城】上海世博会台湾馆主题曲~台湾心跳声 我的电脑没办法插入视频,直接贴优酷网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Y4NTM1MTA0.html&urlrefer=40b09f27c7bee115cc95e409ee4c4360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ku6.com%2Fshow%2FHz6F8gAhoxqkZVQd.html&urlrefer=ba3c8c2dff0d5d77da79d8ec42902967 (酷6也有) 不知大家听过这首歌了吗?我很后知后觉,昨天才听到~当下就爱上了! 从这首歌可以认识到台湾的一些面相喔~ 真的是很棒的歌 蔡依林——台湾心跳声 作词:方文山(Rap:寇家瑞)    作曲:林迈可 那长春藤攀上   生绣的消防栓 像蝴蝶离不开   有花香的地方 宁静的小巷    一杯永和豆浆 我在细细品尝   恬淡的家乡 霓虹灯点亮    关於夜市的想像 孩子们捉迷藏 在找爱吃的糖 昏黄的夕阳    龙山寺的老墙 我虔诚点著香 手拿一柱希望 少一点伤痕    多一点的掌声 少一点战争    多一点的单纯 认真用棒球魂   挥汗去体会青春 用心听著    那台湾的心跳声 (Rap) 嘉南平原等待收割   是一整遍幸福的颜色 屏东黑鲔鱼直接等於快乐 一路蜿蜒的是淡水河 那陡峭的是太鲁阁   一派乐天的性格 美浓纸伞怎麼折   三义木雕怎麼刻 这块土地上有很多很多的选择 仔细看著八家将的妆独特 我说亲爱亲爱的 我们故事说到这        少一点仇恨    多一点的我们 少一点寒冷    多一点的温存 用狂草写云门 用蜂炮筑一座城 妈祖永恒    世世代代的虔诚 天灯冉冉上升 可以许下愿望就别等
【青国青城】彩云天涯——如果信任能与爱成比例 叶青七零年代在台视的『豪杰传』,有一幕是这样的:叶青所饰演的罗成被流言所害,成了武林同道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连结拜兄弟也怀疑他,萍水相逢的窦线娘无意间出手相救,问他:「(传言)是真的吗?」他不答反问:「依姑娘看呢?」窦线娘打量了他一会,说:「若换作以前,我是半信半疑,但现在见了你,觉得你看起来并不像个坏人,我想,那绝不是真的。」 那一刻,罗成看窦线娘的眼神很微妙,似乎讶异这个天真无邪、不解世事的小姑娘,竟比一众老江湖更能辨别善恶。似乎也是从这时开始,他不再把窦线娘看作一个小孩,而是一个女人。 为什麼明明在评『彩云天涯』,却要先扯到『豪杰传』呢?因为看『彩云天涯』时,我一直很愤慨,苦命男主角敖子都爱上的女人,并不是窦线娘,没有她那种明睿的眼光与不凡的见解。终其一生,他一直被对父亲和梅青虹的爱、黑蝴蝶对他的扭曲之爱等感情所绊,始终无法活得自由,就连不顾性命守护的人,也不断误会他,伤害他。好不容易到手的幸福,就如昙花一现,仅留下一个只余冷冷花香的梦。 我不喜欢这部戏,若由客观评戏的角度,我会说剧情漏洞太多,不合理和前后矛盾俯拾皆是,连带地影响我的入戏程度及对角色的认同感。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闷。角色所处的环境闷,几近把他们逼进无法呼吸的绝境;角色面对问题的反应更闷,使这本就悲到极点的情境令人难捱。因此,我对主角们的悲没有同情,只有冷冷的愤怒,或许也是一种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的气急败坏吧。也因此,虽然去年底就看完这部戏,却一直没胆子写评论,就怕写了,也只是一面倒地批评而已。 喜欢这部戏的朋友听我大骂梅青虹,反问我,如果现实中,我遇到和梅青虹一样的状况,深爱的人在社会舆论里,是个大奸大恶的坏蛋,所有最信任的亲友都不断在耳边提醒我,那人是非不分、人面兽心,压根儿不值得我放感情,就连那人都当面承认接近我另有目的,我还能毫无动摇,全心地信任他吗? 朋友又说,檀郎问梅青虹是不是勉强答应婚事(其实看到这里觉得檀郎很欠揍,都先斩后奏要师父促成婚事了,木已成舟,才来问人家愿不愿意),梅青虹明明不爱檀郎,却说了大篇违心之论,是因为她对敖子都投入太多感情,爱得深,却换来一身伤痕与疲累,已经不想再做无谓的坚持。这麼做,是想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顺便逼自己死心,忘了过去那段恋情的痛。 朋友的话让我委实思考了一阵。她说的没错,这点我也很清楚,放在现实上来看,梅青虹的反应合情合理,我身边很多朋友也用类似的态度来处理事情(失恋就找新感情疗伤,对象往往是自己不爱但爱自己,能依靠的人),而我,更没把握能信任到什麼程度,即使是日夜相处,曾经情同姐妹,或者根本就一同长大的亲人也一样。一个我曾经很有好感的人,可能会因为别人不断说他的不是,让我越看越觉面目可憎;一样我曾经很喜欢的东西,可能会因为别人一面倒的批评,就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信任信任,说来容易,实际上做得到的,又有几人呢? 信任似乎就像泡沫一样,看起来那麼亮丽那麼晶莹,却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轻轻一碰,就幻灭了。
【青国青城】目前学唱歌仔戏的一些小心得 看到吧里蛮多人对此感兴趣,就把上个月写的,学戏两个多月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察和体悟,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不要见怪,帮忙纠正一下哦~ ============= 加入歌仔戏社两个多月,加上这两天开始排折子戏的感想,总归起来就是这一句:过去我把歌仔戏看得太简单了! 大概也是因为电视歌仔戏和舞台的确不同吧。电视歌仔戏场景写实,镜头切换细腻,比较注重表情演技,不像舞台那麼讲究身段做表,得下工夫去练习(文戏要练水袖,武戏要练功夫)。而电视歌仔戏的唱歌部分是在录音室解决,就算演员没找对唱歌部位(不是用丹田发声、没找对共鸣点),也不致於影响演出效果。加上一部戏动辄三四十集,不可能一一琢磨每一首歌,大都是很平顺地唱过去,不像舞台歌仔戏得随时注意轻重音、咬字精确度、花俏的转音等,因此,刚入社时我非常不习惯,而且老是被纠正:「key太低了!再唱高一点!」、「转音再多一点!」、「咬字再清楚一点!」 是的,唱舞台得把声音传到所有观众耳里,非把key唱高一点不可,根本不可能用电视歌仔戏那种「low key」来唱歌,丹田也得很有力才行。因此,每次我向社员和老师抗议说我唱不上去,希望他们能通融让我降key唱,他们都会这样驳回:「唱歌是练出来的!唱著唱著自然就能唱上去了。」 说到这就想顺道吐一下苦水。没错,肚子用力的话,真的能把key抬高个几度(所以说,边蹲厕所边唱歌挺利便的XDD),越练习,唱得越熟,也越懂得利用一些技巧来弥补声音的不足,问题是音高到某个程度时,上不去就是上不去,没找对发声部位,再怎麼努力唱也是枉然,只会把喉咙唱坏而已。 从许多老艺人的例子来看,嗓子唱哑是早晚的事,重点只是在於,若能找对发声部位,就算讲话的声音是沙哑的,依然能唱出好听的声音,而且高音无飙不利。不过,朋友说就连歌仔戏大老们,真正找对发声部位的人也不多,因此除非他们像杨丽花般有付天生的金嗓,否则唱到一定年龄,声线就差了。这种事要看缘份,有人找了一辈子也没找到。 或许歌仔戏是唯一有这问题的戏曲吧?其他戏曲,就连和歌仔戏一样是坤生(女小生)的越剧,都有用假音唱歌,只有这个台湾的传统戏曲始终独树一帜地坚持以本嗓演唱。唐美云上节目时说:「以前是羡慕人家扮小生声音有磁性,恨不得自己跟她们一样,还特地跑到海边,想把嗓子喊哑,结果现在唱著唱著,声音自己就哑了。」另一批女小生,则是为了让声音听起来低沉男性化,刻意压低声音,久而久之再也无法恢复原本高尖的嗓音。 至於咬字和转音,以前我没注意到这些会影响歌曲的韵味,都是凭歌者有没有投入感情、音质好不好听、整体感觉如何,来判断一个歌者会不会唱歌。入了社,才知道转音要像跳方格子,每个音都准确地压在格子上才会好听,若一下子滑过所有音,韵味就差了。这部分唐美云就做得比叶青成功,从她们在『伍子胥过昭关』合唱的「看花灯」可以听出来。 从这首歌也能听出舞台演员和电视演员唱法的差异。电视演员唱歌比较朴实,只是投入感情把曲调唱出来而已,舞台演员就会一个字一个字鼓足了气唱,比较重视技巧(有时有点炫技意味),咬字也很清晰。所谓咬字清晰,就是慢慢地念那个字,比如「缘」这个字,不直接讲yien,而是y-i-en,一段一段轮流发音,听起来就很饱满。
【青国青城】和爸妈一起看叶姐的戏 话说原本先前强迫自己维持在一周看一部的进度,免得荒废正事, 手边没有DVD的只能自己看土豆网,有DVD的就拉对歌仔戏也很有兴趣的爸妈看(他们小时候都有接触,老妈还说以前想去演戏), 结果看完”玉楼春”时太郁卒,当晚忍不住提议来看”周公与桃花女”, 想用喜剧转换一下心情。 令我开心的是,爸妈看”玉楼春”时算是可有可无的态度, 到了这部就变得欲罢不能,看完之后主动问我还有没有别部可以看, 於是我们一起看了”陈三五娘”(那天跨年网聚为了放片子给他们看,电脑电视两边跑,忙得很哩),这部他们超喜欢,看那堆台语四句联的台词一直啧啧称奇, 很多已经失传的谚语则让老妈超级怀念,直说”我小时候就是这麼说的!” 之后我们又看了”伍子胥”,这下问题来了,我手边有DVD的片差不多放完了, 接下来该放那部好呢? 几经挣扎,最终我还是决定放”秋江烟云”, 对这部我的感觉很复杂,又爱又恨,爱的是叶姐的演技,恨的是不严谨的剧情。 因为戏本身没有很好看,本来我不怎麼想推荐, 但叶姐在这部戏的演技是目前看的戏中,我觉得最棒最出色的,实在很想让爸妈看看, 加上爸妈看戏时经常少根筋,我觉得无聊或难看的戏,通常他们还是看得很开心, 是属於容易被取悦的类型(”周公与桃花女”及”陈三五娘”若只有我自己看,绝不会看得这麼欢乐),就决定给它赌上一把了! 结果... 剧情方面,我想得太美了,对这种历史剧爸妈可是精得很,尤其是热爱历史的老爸, 两个人到后来简直是热中於找bug,找得比我还彻底, 有些我没发现的bug听他们说了才发现, 比如孟中霄等人看见克威都觉得他像陆敬文,贺画侠看到他时却毫无反应等等。 所以要他们看得很开心那是没法度的啦。 不过他们依旧不改乱开(无聊)玩笑的本性, 比如这部戏经常可以看见凡亲王和方振偷听的场面,他们就会说... "怎麼那麼抠啊,连眼线费都懒得出,这麼辛苦~” 但他们也常说出令我喷饭的话,实在是他们认人的功力太差了, 像有一场杨怀民黑衣蒙面(但脸大半都露出来了)潜进西夏王宫的戏... 妈:”是那个贺画侠啦!” 爸:”不是吧,是XXX吧!” 妈:”是啦,是贺画侠啦。” 爸(更仔细地看了一会):”真的耶,他到西夏王宫去干嘛?” 最后听不下去的我只好告诉他们:”是陆天逸...” 这种蒙面的情形也就算了,有时演员只是换套衣服他们就认错... 这时我也只好认了,连人都认不得,想要他们注意演技那是mission impossible啊~ (老爸还会说”唐宝云”如何如何...) 令我惊讶的是,老爸竟觉得叶姐调情戏最会演,这跟叶姐本人的认知正好相反哪! (叶姐说杨怀民才擅长那一套)
【青国青城】 秋江烟云——谈谈角色、演员及一些有的没的 第一眼看到叶青的『秋江烟云』剧照,我就被照片中双目炯炯有神,忒有气势,散发刚劲冷峻之气的青年将军给彻底吸引。当时,我以为那会是个果敢豪侠的英雄人物,对他怎麼会走上悲剧之路十分好奇,才忍不住先找了这部戏来看,结果看了戏才知道,这角色并不如想像中完美,他勇猛有余,却魄力不足;不够果断,甚至可说是优柔寡断。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悲剧除了命运捉弄,有一半也是自己造成的。因此,实在很难概括地说同情,还是讨厌他。 看过几篇『秋江烟云』剧评,里面对克威的批评,多半是批他为了权位接受政治婚姻,却又对结发妻不理不睬,害她大著肚子还得大老远追去中原;对画中美人表现得一往情深,却又把白牡丹的肚子搞大,逢场作戏得很彻底;跟弟弟的关系怎麼也搞不定,终於答应回国,给妻子的条件却是得娶画中美人,还不管人家愿不愿意;知道这美人原来是弟弟的未婚妻,他碍著亲情不敢碰人家一根手指,虽然是有情有义,但反过来说,若跟弟弟没关系,他就会无视自己拆散人家姻缘的事实,安安心心将她留在宫中做爱妃了。 更糟糕的是,白牡丹去行刺他时,挺著那麼个大肚子,瞎子也看得出她怀孕,就算把她打成重伤是无心之举,好歹也该上前探视一下,送她去给大夫医治,他老兄却只是道个歉,丢包银子就了事,也不管人家伤得就快死了。若说无心犯下的大错(打伤盛金龙、白牡丹)不能完全怪他,那麼只会逃避现实,将错就错,就不能说他没有责任了。 这些批评说得都很对,除去这些,克威还有一个地方让我看不惯。表面上他态度强硬,实际上,每到关键时刻,他却都会「软掉」,不懂得坚持立场。比如他决定成全五罗门,让他们用自己去换盛金龙的命,方振却冒出来「救驾」,虽说是出乎意料之外,若他能在事情变得无法收拾之前,命方振不准轻举妄动,或者在方振动手之后倾全力阻止,天逸和五罗门对他的误会应不致於那麼深。然而,克威的表现却是软弱无力、跌足长叹,事后才想到去找天逸解释,那时伤害已经铸成,要让天逸相信他的话,就不那麼容易了。 被方振逼回会稽山那次也是,就算打不过方振的雪花剑,是男子汉大丈夫就该搏命一战,让方振看看他不是好欺负的。方振算是他的属下,还要靠银冰公主升官,也不敢真的用雪花剑对他怎麼样。所以,不管基於冲动还是冷静,克威都该先打再说。被打成重伤才被抓,也好过束手就擒,做只虚张声势的软脚虾。偏偏克威呈现出来的态度就是这麼暧昧不清,虽然他还没消极到完全听从命运安排,却三番两次自打嘴巴,明明说自己已经无心当大王,却又听公主的话即位;明明才铿锵有声地说不做大王也行,被燕山双老用王位一逼,却又无言反驳出兵攻宋的提议。如果是因为燕山双老说「你若不肯,就退位给握凡悟,他自会带兵」,克威不得已只好先答应,还比较说得过去。 总而言之,就是因为克威太容易妥协,缺乏原则,才会一次又一次被银冰公主牵著鼻子走,一次又一次陷入方振设的局。
【青国青城】 孔明三气周瑜——谈谈其他角色们 再来谈谈周瑜。杨怀民曾感叹自己像在演白面张飞,原本我对他的说法不以为然,觉得这部戏既然选「孔明三气周瑜」的桥段来演,周瑜既然注定会被孔明气死,那他当然就要具备被气死的条件,比如易怒、好胜、爱面子、能力不及孔明等。若是一个气度雍容,和正史相去无几的完美周瑜,要说他会被气死,打死我也不相信。所以要怪只能怪罗贯中,谁教他要在『三国演义』中扭曲了周瑜的本来面目! 但和最近通信的网友聊,她的意见带给我不同的想法。她说,若能无损周瑜被气死的前提、无损周瑜和孔明在小说中的形象,却能增加一些人性化的层面,才是最上乘的改编。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因为这种写法不是不可能,在情感层面也更为饱和。比如说,周瑜没小说写的那麼无能妒才,他会气死是因为连环失利,自觉愧对主公与吴国;孔明依旧儒雅,他和周瑜因为立场不同,在战场上对彼此毫不留情,私下却惺惺相惜,因此得知周瑜被自己的计策气死时,打从心底感到悲痛和惋惜。 这样的人物设定,想来会让整出戏更成功,日剧『白色巨塔』便是最鲜明的验证。它把小说中交情普普的财前和里见写成立场相反、意见相左的知己,虽然不能认同彼此的做法,各有各的信念,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直到财前病死那一刻。这种冲突性的角色安排,让日剧的可看性暴增数倍,造就许多令人伤感的情节、冲击心肺的情感。 想到这一层,我才了解为什麼看完『孔』剧,我一方面觉得满足,一方面又感到失落。满足的是剧情紧凑完整,失落的,现在想来,应是剧中缺乏真正能触动心弦的人物羁绊,除了周瑜和小乔的夫妻情还有些可观外,其余都显得贫乏无力。 不过,周瑜这角色会显得这麼冲,我觉得一方面也是杨怀民的演技特质造成的。和朋友聊天时,她曾打趣说杨怀民就像歌仔戏界的马景涛,这话真是一点也不错。杨怀民的演技虽然不错,很多时候却太over了一点,比较有舞台味,在电视上也许还好,若去演电影就不太合适。 其实冲动的角色也没什麼不好,叶青演白玉堂,那个冲味儿和小心眼可不是普通的强,剧中大概有一半时间在生气,但也无损这人物的可爱啊。所以说,只要演技出众,自然能赋予角色吸引人的魅力。当然,演员本身的气质也会有影响,这是天生的,不太能靠后天努力来弥补,因此无论演技再好再多变,还是会有最适合、令人印象最深的戏路。比如张国荣最适合醉生梦死、梁朝伟最适合忧郁稳重等。叶青虽说角色丰富多元,要演出杨丽花的雍容大度,黄香莲的甜美风流,也无法演得像她们那麼极致,最深植人心的始终是白玉堂这类高傲冷峻的角色。 同理,杨怀民最适合的不是内敛,无论外型、气质还是演技形式,在在说明他适合周瑜这种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外放角色。所以要演周瑜,他的确是不二人选。之前电影『赤壁』开拍前,电影版曾讨论过大家心目中适合的演员,就有好几个人提到他,可见杨怀民的确把周瑜演活了。
【青国青城】 孔明三气周瑜——谈谈孔明 看完『孔』剧,我跟一起看的爸打趣说,目前为止看了叶青六、七部戏,第一次没看到她在剧中吐血,爸听了大笑。不只如此,这还是她第一次没在剧中被打成重伤、被陷害、被暗算,也没在戏中失恋,因种种原因露出悲伤痛苦的表情。就连唯一一场哭戏,都不是出自真心,而是孔明演给吴国看的。由此可见,孔明是叶青演过最特殊的角色之一。 没能看叶青在戏中展现高超的悲情才华,是有点可惜啦,毕竟她唱『初一十五』、『柳燕娘』、『秋夜曲』、『思情二调』等悲伤的调子时,唱腔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每个音符都像在胸腑间回荡一般,令人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几乎要跟著落下泪来;那时她的表情也最有感染力,眼神像是会自己说话似的,带著种说不出的韵味,是我看她的戏最期待的部分。即便如此,能看叶青挑战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新角色、新戏路,看她发挥变色龙般细腻又丰富的演技,也是乐事一件。 只是,孔明这角色在陈永明的编排下,深藏不露、笑里藏刀、莫测高深,如风般捉摸不定,和印象中超凡脱俗的飘逸形象大相迳庭。有网友评他「阴森森」,老爸则说他「有点奸诈」,可见这角色只差临门一脚,就会变成反派了^^;;; 在回刘备阵营前,这种感觉还不明显。那时孔明眼中闪动的光芒,基本上温和内敛,令人联想到「智慧」而不是「阴险」,但在他回到蜀国,性命无忧后,眼神就越发凌厉森冷深沉起来,令人不敢逼视,虽然还是很帅,但这样的孔明有时会令我感到害怕不安。 不知道这是剧本的要求,还是叶青把他诠释成如此。或许前者的可能性大一点,因为叶青掌控眼神的功力一向令我佩服,只要眼神一转变,角色的气质个性便随之改变,因此就算她在剧中分饰两角,也能演出分别性,不会造成混淆。不过叶青瞪起人来,威力同样有目共睹,因为她不怒而威的凛然气质,让共戏的演员也「皮皮锉」,林中林、连明月都这麼说过。因此,照这麼说起来,我会害怕,会不会正是叶青眼睛一瞪,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这股慑人威严的关系? 总之,眼神有这种杀伤力(锐利)的,目前为止我只看过三个,一个是林青霞,一个是十几二十岁的堂本刚,还有一个就是叶青。而某些角度、眼神、气质,叶青和林青霞还挺相似的呢。 孔明深谙谈判技巧,经常与刘备串通好,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一搭一唱达到目的。若只有他一个人谈条件,就由他分饰黑白脸,软硬兼施。先是笑容满面、礼数周到,一旦对方不肯接受条件,就马上变脸。但他很少像周瑜那样发脾气,无论笑还是怒,说到底都是演给别人看的,这就是孔明的过人/ 可怕之处。 其实,我真希望这版本的孔明和『三国演义』所描述的一样,宛如闲云野鹤、风流儒雅,令人心生仰慕。之前在『康熙来了』看到片段,就是周瑜要求孔明造十万只箭那里,孔明的反应和我的想像如出一辙;网友po出的剧照,无论造型还是神情,也都是我心目中的孔明形象(舌战群雄那幕尤其帅),因此看戏前万分期待,想不到孔明的个性竟会被更动得这麼多,让我的心情很复杂。 但也正因为孔明在剧中大多时候给人冷眼旁观的漠然印象,偶尔的真情流露,就格外扣人心弦。比如求东风前,大乔冒著名节败坏的风险赶来警告孔明,要他在周瑜下令杀他前快走,孔明一瞬间露出感动的表情,听大乔流著泪说「莫忘今宵在水津」,终於情不自禁地和大乔拥抱,那一刻孔明,喔不,是叶青的眼神真的好美、好深邃,那种无声的激情就像一粒石子投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人心中的涟漪,一圈又一圈,一回又一回,缓缓荡漾开来,在心中酝酿著淡淡的愁思。 这一幕已成为我心中的经典,主要原因就是叶青出彩的演技。她让这一幕显得好美。少了她,我不会对这幕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更不会被深深震撼。之所以敢这麼说,是因为这里还有一个狄莺,她的演技正给我这种感觉:稀松平常。 其实刚开始重温叶青的歌仔戏时,我曾对狄莺很惊艳,觉得她无论那种角色都能诠释得很好,活泼的、贤慧的、娇弱的、哀怨的、心狠手辣的,种种跟她本性(不良少女、大姐大)差了十万八千里的气质,都能透过眼神举止表现出来,演技很到位。但后来戏看多了,发现她的演技也就只是到位而已,演的是人物在那场戏该有的表情动作,却不够投入,做戏的痕迹还在,少了真情流露的感觉,因此看她演戏很少会被真正感动。 反之,叶青就算没有露出哀怨的表情,就算只是静静地凝视对方,眼中却像是有千言万语、无限情思,很轻易地就能把我的心揪紧。我觉得要看一个演员的功力,就要看这种内敛的戏,外放的戏只要演技不差,通常能演得不错,靠眼神传达感情的戏,却不是人人能演,也不是人人都能演得好。叶青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在这种戏中,把一个原本平凡无奇,甚至令人反感的角色,演得让人认同、引人同情、产生共鸣。 也因为叶青和狄莺的演技有落差,镜头在两人间转换时,我的感觉总是一起一落的,没有看演员尬戏时兴奋刺激的感觉。精彩的演技果然还是得和精彩的演技互相烘托,才能激发出光芒万丈的剧力啊~(不过两人的年纪和经验值都差很多,或许狄莺磨到现在,演技也到这火侯了也说不定) 话说孔明求东风的造型是全剧最让我发花痴的,配上他冷静的表情,实在帅到爆表~(洒花)而孔明在七星坛做法(那场景搭建得真用心)、赤壁之战爆发、周瑜命人上山杀孔明这整段,在气势磅礴的主题曲烘托下,显得高潮迭起,拍得好有感觉! 剧中孔明「假仙」的桥段很多,尤其是还在吴国做人质时,不是装无辜就是装无知,把个鲁肃耍得团团转。我特别爱看叶青演这种装模作样的表情,看上去虽然很欠揍,但是又说不出的可爱(殴飞)!! 据说这出戏最初的设定是让叶青演周瑜,好加在,最后她演了孔明。虽说她演周瑜一样很有看头,而且俊美易怒、恃才傲物的角色本来就是她擅演的戏路(白玉堂是其中翘楚),但我实在无法想像杨怀民演孔明的样子,太恐怖了!杨怀民的外型比较「大只」,而且气质外放、张扬,也缺乏灵秀之气,因此怎麼说都是目前的选角最恰当。
【青国青城】蛇郎君——迷死人不偿命的罗浮 看完这部戏,应该没有人会否认「罗浮很痴情」这句话吧。但罗浮的痴情,跟段誉迷恋王语嫣那种缺乏自尊的痴情不同,他痴情得很骄傲,很有原则,从而使他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想罗浮之所以能迷倒众生,原因就在这里。 怎麼说呢?罗浮虽然痴,却不傻,他对珊瑚并非百依百顺。当他猜到珊瑚是为了试探叶俊英的心意才答应与璧文成亲时,责备她说「(唱词)你为赌气允婚姻,赌气的结果害自身,此举愚昧又可恨,连累璧文无辜人」;他想磨一磨珊瑚任性的大小姐脾气,因此珊瑚自知理亏,态度软化下来时,他抢先说「你不必跟我道歉,只要以后别再惹这种不必要的麻烦就行了」;珊瑚激他不会射雁,他不但射,还一次射下两只,带著得意洋洋的表情从珊瑚面前晃过;就连听珊瑚说「现在雨下那麼大,你要是出去会淋湿呀」,明明心里开心得要命,嘴上却说「想不到你也会关心我罗浮啊?」就因为这样,明明好几次有机会能跟珊瑚和平相处,最后却都搞得不欢而散,关系更僵。说来说去,都是理性惹的祸。 但要说罗浮全然是理性的,那也不对。珊瑚在气头上甩掉他送的金钗,指著他骂「我讨厌你,我根本就瞧不起你!」就让他伤心得大醉,面对前来请求自己护送的珊瑚,先是狠狠嘲讽一番,再不留情面地拒绝;为了叶俊英的医药费,珊瑚低声下气向他恳求,他忍不住说「为了叶俊英,你竟然连自尊都不顾了」。再看珊瑚只是在他抓住歹徒时帮忙递条绳子,或者他煎药给璧珠时过来接个碗,就开心成那个样子,理性在这些时候八成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可见哪,咱们这位罗公子也很矛盾。有时他的确是想挫挫珊瑚的锐气,逼她悔改,有时那些捉弄的举动似乎又纯粹是感情作祟,或者出自好玩。比如用肩膀撞一下珊瑚,或用扇子撩一下珊瑚的下巴,让珊瑚怒气冲冲地拨开。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几句话把珊瑚说得哑口无言(这种场面我最爱看,因为珊瑚那时的表情都好无辜XD)。加上他每次气头过了,理智恢复,该做的事还是会做,比如护送和借银子,珊瑚不了解他的心事,自然会以为他是故意给她难堪。 另一方面,其实罗浮和珊瑚是半斤八两,两人一样痴心,一样骄傲。珊瑚相信叶俊英爱著自己,罗浮则相信总有一天珊瑚会爱上他。他对珊瑚的感情基本上是自信的,认为自己比谁都了解珊瑚,而珊瑚对叶俊英的感情,在他看来只是出自不服输的心理,因此他虽然一遍又一遍地被珊瑚伤害,仍选择一遍又一遍地原谅。他不会抓住珊瑚的肩膀摇醒她,告诉她叶俊英爱的根本不是她,也不愿利用珊瑚对朱仙客的好感,让她爱上自己。相反地,他要等珊瑚爱上自己之后,才告诉珊瑚朱仙客就是他。 有时会想,如果罗浮不是这麼骄傲,或者不是这麼矛盾,能够像对璧珠那样和颜悦色地对珊瑚,或许珊瑚会更快接受他,两人甜蜜的时光就能更长了。好在编剧用心良苦,至少安排了鬼母假扮王母撮合两人,否则到后来彻底失去信心的罗浮,在太乙真人、夏玉虹、秦儿的联合苦劝下,已经不打算对珊瑚表白情意,那还有可能老实供出暗中护送、吃醋、把珊瑚的玉佩带在身边的事呢?而若不是银裳带珊瑚去玉屋洞找罗浮,想害罗浮死得快一点,两人也不会有那段充满闪光的重逢。这又是这部戏的优点,好人坏人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笑)。 至於罗浮爱的到底是琼花仙子,还是李珊瑚呢?我认为是后者。没错,他对琼花仙子一见钟情,刚和珊瑚相遇时,连名字都会叫错,可见这时的罗浮把珊瑚看作琼花仙子,不过是琼花的替身罢了。 但随著和珊瑚相处的时间拉长,真正认识了珊瑚的内在,他对琼花仙子的感情,就慢慢转化为对珊瑚的感情了。他自己后来也说「(唱词)我在天是爱她美娇娘,在地爱她性倔强」,可见罗浮爱琼花,爱的是她的美貌,或者说是一瞬间的感觉;爱珊瑚则是爱她这个人,是日久生的情。 如果罗浮最爱琼花,在琼花被贬凡间的二十年间,应该会设法四处寻找她才对,但他没有;同样地,在叶家庄巧遇珊瑚的刹那,虽然一下子回想起二十多年前的情缘,对她格外关心,但这时的罗浮还能用理性来做决定,比如为珊瑚试探叶俊英、劝珊瑚另觅如意郎君等。换作后来的罗浮,就绝对做不到。 无论如何,罗浮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他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珊瑚。编剧把这点处理得很细腻,好几幕都让我眼冒爱心。比如秦儿劝罗浮放弃珊瑚,要是因此让千年修行毁於一旦,未免太不值得时,罗浮回答「(唱词)若非苦修怎会在天庭,怎会与琼花一见钟情,苦修并未成泡影,换得琼花一段情」;用灵蛇剑杀了仙吏南云书生,则是为了避免原形曝光,要「留一个好印象在她(珊瑚)心中」,即使因此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就连大难临头了,他挂心担忧的还是只有珊瑚一个。当珊瑚找到玉屋洞,坚持跟他同患难时,他一听见雷曹来索命,第一反应就是用身体护住珊瑚(那幕「扑倒在床」真经典XD)。 综合上述也可得知,罗浮是个很看得开的人。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很清楚选了A就得牺牲B。如果A对他来说很重要,就算放弃B很可惜,他也不会后悔。这种洒脱、乾脆的个性在其他地方也能看见,比如狐精花姑为了替哥哥报仇,用鬼母的法宝对付罗浮,罗浮从鬼门关绕了一圈,却只轻描淡写地对太乙真人说「(唱词)我为历劫下凡来,受尽磨难也应该」;为了接近用名歌妓作身份掩饰的花姑,以得到流匪的名单,罗浮被人误会为败类,受尽唾弃辱骂,璧珠问他为什麼不辩解,他回答「(唱词)如果我是败类没志气,向人解释也多余,如果我不是醉生梦死,误会自有澄清时」。 我喜欢罗浮,就喜欢他这种凡事怡然自得,不轻易被外界所惑,能够把持原则而不动摇的特质。每次看他脸上那抹淡定自若的笑,就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我想,应该和这笑容所蕴含的意义有关吧。 话说罗浮刚出场时,发型和化妆本来都不怎麼吸引人,从进入叶家庄开始,就越来越精致「可口」,让人舍不得移开视线了,可见造型真的很重要啊(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