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芝士 消失的芝士
关注数: 0 粉丝数: 13 发帖数: 1,346 关注贴吧数: 3
示范区兑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抵深,创业板扭转中股颓势,领涨3% 深圳创业板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中国股市颓势,在创业板暴涨近3%带领下,上证上涨0.78%,深成指大涨1.38%! 创业板缘何突然暴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正一一兑现! 10月10日,据深圳特区报消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来深圳调研,同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会面。 会面时,王伟中提出,希望加快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制度,推动注册制改革。 易会满则回应道: 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先行示范区建设需求,整体谋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抓住节点,全力推进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10月10日晚间最新消息,据有关人士透露,深交所上市审核中心的组织架构已基本搭建完毕,高层管理人员已任命完成。 政治高度,聚焦需求,抓住节点,全力推进,尽快取得,五个核心词汇,创业板注册制呼之欲出! 8月18日,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第五条明确: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 此前,叶檀财经曾经分析过,尽管今年6月20日,证监会提出: 拟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但,在上海科创板横空出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决策层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深圳长期翘首以盼的注册制落户创业板诉求。 直到,香港事发,深圳天降先行示范区大礼,决策层才正式用文件的形式给深圳答复。 示范区送大礼之后,明显感受到,决策层对深圳注册制态度大有改观。 9月16日,四大报之一的中证报,特别报道说,注册制推广第一站将是创业板,落地时间或超市场预期。 深圳,到底何时能够拥有注册制呢? 2015年12月27日,因为股灾,人大授权将注册制改革,延期至2020年2月29日。 时光飞逝,一晃4年过去了,现在实际上,离注册制改革到期只剩下4个月。 注册制利好之外,先行示范区之后,1个多月深圳还有其他重磅利好。 第一,9月11日,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23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官方认定的物流枢纽! 深圳作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位列其中。 第二,9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核心城市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勤等重要交通建设远景。 楼市反弹 深圳表现抢眼! 中指研究院数据,深圳黄金周成交面积同比大增85%,远远跑赢北上广。 黄金周期间,北京成交面积同比大跌75%,上海大跌95%,广州略好,也下跌11%。 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的国庆假期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幅超过40%,价格稳中有升。 深圳楼市复苏,不少檀香担心,会不会出现,香港金融地产化,产业空心化窘境? 现在来看,并不会。 2019年,经济整体下滑之际,深圳工业表现,比北京、上海好上很多。 据深圳统计局数据,前7个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而北京前7个月,仅增长3.2%。 上海没有7月数据,但201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降低3.9%,表现在三个一线城市里最差。 除了在实体、在制造业发力以外,深圳对房地产的态度其实在彻底扭转。 2019年8月18日,在先行示范区文件里,再次明确要求深圳: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 2019年前9个月,深圳卖地收入为341亿,而同期北京和上海卖地收入都超过千亿。 不靠房地产,不靠卖地,深圳用数据说话。 实体鼎立,不靠地产,深圳有示范!
揭秘经济真相:广州VS深圳,不同的道路,不同结局 广州与深圳之间的恩怨情仇,算是珠三角人民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两天深圳经过修正之后的GDP超越广州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而本文要讲述的,就是2010年之后,广州与深圳选择的不同的城市发展之路,以及这两条道路,导向的不同的结局。 先来看广州这边,GDP的前五项分类行业如下:上表给出的广州GDP占比前五名的产业。广州的支柱性产业,除了传统的工业之外,主要是两项: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中介顾问类企业),其实就是贸易行业。广州传统上就是南中国的商品集散地,各路商家云集于此,买进卖出,大宗交易,进出口报关,这就算是广州的核心城市竞争力了。批发零售+商务服务业的增加值,2010年占GDP的比值达到20.6%,2016年为21.9%。在2010年代初期的时候,广州的整个工业体系其实都建立在自己商贸之都的基础之上。日用品是广州商贸的大头,所以广州发展出了系统的纸品、日化洗涤用品和家电产业链,比如广州造纸厂、宝洁和立白雅倩;再加上万宝冰箱与LG电视。此外,汽车贸易在广州也发展得不错,沿着广州大道和白云大道,各种整车和汽配店林立。于是广州借势引入日资汽车品牌,丰田和本田在广州发展得如火如荼。商贸+日用品制造+汽车,这就构成了广州的主产业链。 2010年之后,广州不满足于自己的这种建立在商贸基础上的产业状态,很想干点金融出来,于是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干金融。在规划上搞了个金融城(当然至今处于半烂尾状态),引入了一些金融企业的区域总部,并且大力培育一些自己的金融企业,效果不能说没有,金融业占广州GDP的比值,从2010年的6.2%,到2016年提升到了9.1%,几乎算是有了5成的增幅。 然而引入金融业的同时,广州整体抛弃了自己的日用品制造业,造成的后果是:广州的整个工业体系几乎可以算是崩塌掉了。广纸挂了,万宝冰箱挂了,电视已经算是夕阳行业,日化行业被江浙整体超越,宝洁将产能大规模的迁往了江浙一带。最后就剩下了日资汽车厂来撑门面。到2016年的时候,广州的整个工业体系,已经没啥值得一说的东西了。在数据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从2010年的33.9%一直下降到了26.3%,一直以实业型城市出现的广州,眼看着就没有实业了。 此外,值得强调一下的是,广州经济对房地产业倒是一直没有什么依赖,2016年地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也只有7.1%而已。 再来看深圳这边,GDP的前五大分类行业如下表:2010年深圳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44.2%,到2016年依然有35.8%。对比广州2016年只剩26.3%的工业占比,深圳经济更有实业的味道。 金融业方面,深圳比广州强很多,2016年深圳金融业占GDP的比值14.3%,远远超过广州的9.1%。与此同时,深圳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也比广州高。2010年深圳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只有6.6%,到2016年提升到9.3%,高于广州2016年8.2%的比值。这背后对应着的,是深圳在这6年里的房价飙升速度远远超过广州,到今时今日深圳的房价已经超过广州50%。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过来说深圳的工业了。事实上,深圳的整个工业体系,恰恰就是建立在它的信息软件行业的基础之上,是为信息软件业进行硬件上的生产。2016年深圳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达到4052亿,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值达到56%。软件研发+硬件制造,这就是深圳的产业经济特征,与广州的商贸+日用品制造,形成鲜明对比。 到今时今日,广州已经算是抛弃了日用品制造业,除了日资汽车外,广州的实体企业已经没有全国性的知名本土品牌可言了。而深圳这边,软件+硬件,确实是干出了不少东西,腾讯,华为,中兴,都是巨无霸型的信息科技型企业。当然,深圳经济现在也有很多硬伤,在高房价的驱赶之下,这些企业都有很多迁离深圳的动作,东莞经济就因此受益良多。然而与广州彻底抛弃日用品制造业的愚蠢行径相比,深圳对实业的重视程度,倒是真的要强几万倍。 好吧,以上,就是对广州与深圳这6年来的经济发展之路的总结。我大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城市独立竞争模式。城市与城市之间,在经济上高度独立,城市主官在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上,几乎拥有予取予求的权力。在2010-2016年这六年里,深圳跑赢了广州。那么,接下来,这两个城市的主官,会将这两个城市各自带向何方,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