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P7ZM -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2,493 关注贴吧数: 0
估计这应该是咱们丁哥的姐姐 残疾女成“全国技术能手” 文章类型:焦点访谈 --------------------------------------------------------------------------------   23日下午,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京闭幕,北京赛区共有5名选手参赛,其中3名女选手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3名获奖者都患有小儿麻痹症,都因不能参加高考而选择了服装。她们说,正是因为对生活的尊重、对社会和家人的感恩以及作为女性对美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才使她们获得今天的成绩。  把衣服当成艺术品  获得此次竞赛裁剪一等奖的丁宝明,是北京3名获奖者当中头衔最多、荣誉最多的一位:市青联委员、北京市小博士服装公司董事长、市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赛前,她也最被外界看好。  昨天,丁宝明喜悦的笑容后露出一份不易被人察觉的焦虑。“我父亲现在还在人民医院的抢救室里,我真想马上见到她。”  在丁宝明参加比赛的前几天,她的父亲因病危被送到医院抢救。“我当时曾经想放弃比赛,但是市残联的许多领导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病房里,我握着父亲的手,告诉他一定要等我回来,我一定要拿第一名,作为对父亲的补偿。”丁宝明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满是对父亲的歉疚。  从今天开始,她就可以日夜守候在父亲的身旁了。丁宝明说,自己能拿到这个第一名,应该感谢很多人。为了不让她父亲的病情影响到她的比赛,孙安民副市长亲自让秘书给人民医院的院长打电话,告诉他们要尽全力稳定丁宝明父亲的病情。如今比赛结束了,丁宝明父亲的病情也稳定下来了。  和其他两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女选手相比,丁宝明的获奖可能更加没有什么悬念,因为她的裁剪技术早已经被社会上许多人认可。  给知名人士、演员、出国人员做服装都要提前预约,有时最长可能要等一年,最快也要三个月,这样的裁剪技术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丁宝明认为自己和别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把每一件衣服都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看待”。  熟悉丁宝明的人都觉得让她做衣服很放心,但不熟悉她的人都觉得她很奇怪,送上门的买卖都不做。  “我不是谁拿来一块衣服料子就给做的。如果我觉得这件衣服不适合她,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接这个买卖,谁说都没用,我把我做的每一件衣服都看成是一件艺术品。必须我自己看着满意了,我才会让顾客拿走。”  丁宝明告诉记者,她给舟舟、孙言、李琛等人都做过上台演出的服装。之所以提起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名人,而是因为他们和自己一样也是残疾人。  “每次他们穿着我做的衣服在台上演出,我都会看电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很骄傲。残疾人只有具有一技之长才能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经历告诉我的。”  从1985年开始学习裁剪到现在,丁宝明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作为一个残疾人,每天坐公共汽车去学裁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为了让自己在服装领域做好,丁宝明从没有间断对知识的追求。  1992年,她考上北京联合大学的服装设计系。3年专业的学习使她的眼界又拓宽了许多。  毕业后,丁宝明创办了现在的小博士服装公司,主要是做学生制服。目前,她的公司已经被北京市教委定为生产学生制服的指定公司。  丁宝明说,自己改行做学生服是因为她觉得目前中国的学生制服样式太古板,穿着特别不好看,男孩、女孩一点区别都没有。她认为做学生制服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这个事情我一定要做好。”丁宝明语气坚定地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