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Livio DiLivio
关注数: 40 粉丝数: 3,277 发帖数: 39,786 关注贴吧数: 84
前两天看了看录像,有点想法 对波兰的看了全场,对荷兰看了半场,估计下半场也差不多。反正两场球场上主体阵容差不多,主力阵容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了,边边角角的人员变化不影响主体。 ———————— 先说打法。 我想曼奇尼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他的这个中场安排。现有的这三个中场有这么两个问题: 一是两个中场——若日尼奥和巴雷拉——实际上并没有没有帮衬好维拉蒂。对付波兰时问题还不是很严重,维拉蒂在人从中的个人突破和摆脱看上去还很亮眼,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意味着他帮手没有帮上什么忙。巴雷拉还好一点,若日尼奥的存在感很低,进攻时看不见人,防守时也没看出什么特点来。这个人我觉得是个短板。 二是三人中场的覆盖能力不够,特别是战术重心右倾之后,左中场这个位置几近荒废。踢波兰时对手能力有限,还不明显,踢荷兰时曼奇尼改打四中场,应该是看到了上述问题,但是其实中路+肋部这块地方,中间仨人覆盖得也不好,实战中往往是两个方案:一个是边后卫前压,另一个是前锋回接。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中场职责交代得不很清楚,但在我看来和个人能力也有关系。 实际上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踢荷兰时阵型实质上变成了343,但是斯皮纳佐拉压到中场之后他这一侧没怎么打,三前锋从两边一中变成了一中锋两影锋,结果战术重心右倾之后上一场的右边锋基耶萨经常在中路呆着(左边那个前锋也一样),中场又没有配套的边路进攻方案,结果基耶萨需要频繁地从中间往边路拉出来,效率非常低。 上面说的是进攻。防守呢中场围抢和延阻之后的回退落位做得不错,但落位之后该干啥这个好像还不是很清楚。这是一个需要加强的地方。 总体来说,我个人的看法是433可能不太适合这支球队,不如试试平行442这种,一来增加中场宽度,二来给中锋配个帮手。 ————————— 说说人员。 后卫线没啥好说的。国家队现阶段非常依赖博努奇的长传,阿切尔比喜欢压上进攻,但效果一般般,基耶利尼确实老了。其他的,丹布罗西奥在压力之下还是些吃力,埃默森这传中着实**。 中场,若日尼奥的问题上面说了;巴雷拉压力非常大,这么踢有点透支天赋的意思,上限想赶上孔蒂有点难,估计马尔基西奥;维拉蒂拿球的价值比他以前吹上天的组织要高——不过反正是主打边路和肋部,组织这块确实也没那么重要。 前锋。首先,基耶萨,先说优点:无球冲刺快,敢做动作,传中偶尔灵光……然后,他的踢法……这不就是超低配版夸德拉多么?他还没夸德拉多那两下子,对后者来说就波兰这后卫的能力他是真的能一对一吃掉对手。这是这是这套打法的一个大问题。然后,左边锋佩莱格里尼,我知道他进球了,但除此之外呢?一对一同样晃不开空当,传中随缘,角球**……相比较而言,贝洛蒂和因莫比莱的表现算不错了,说实在的中锋这个位置上莱万多夫斯基的表现也就那么回事。 ———————————— 总结一下。 1、中场还需要调整,三人的职责还需要明确,如果做不到,不妨改阵型; 2、前锋线打法需要考虑,中锋到底是抢点还是站桩?基耶萨和佩莱格里尼到底是作游击手还是边锋?中场插上这件事怎样考虑?如何利用凯昂的突破能力? 3、阵地战防守如何安排? 4、体能分配需要加强。三天前踢波兰还算活跃,三天后踢荷兰都快跑不动了……大赛淘汰赛差不多三天一场,就这体能状况怎么踢? 5、全队需要苦练传中……现在这传中不忍直视。 最后,那个叫吴桐的解说有两下子。但她的那位搭档好像着实一般。
关于所谓意大利黄金一代的前锋们,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嗯,这个所谓的黄金一代前锋们,特指维埃里、托蒂、皮耶罗、因扎吉、德尔维奇奥、蒙特拉这一代前锋,加上后来的托尼,这个年龄段的前锋们。这些人基本上垄断了1998-2008这十年的国家队锋线位置。 按道理说,这些人可谓星光熠熠,按俱乐部表现,也算是欧洲一二线巨星——其中蒙特拉和德尔维奇奥相对低调一些,但也没人会拿他们俩当主力——但是在国家队,尤其世界杯,却总是遇上破门乏术的窘境。 这些人里,维埃里的进球率是优秀的,但能保证发挥的也只有他了。2002世界杯时对克罗地亚和墨西哥的窘境还只是个序曲;到2004欧洲杯时,维埃里状态不好,全队开始破门乏术,对丹麦全场按着对方揍却就是不进球,直接导致小组出局;2006世界杯,托尼替代了维埃里,全队踢满了七场,进球最多的前锋进了俩,所有前锋一共进了七个,其中一个还有越位嫌疑。之后,2010和2014两届世界杯虽然锋线整个换了一套人马,但两届世界杯的失败,和攻击不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之,这些球星们攒在一起,就是个破门乏术。可你要说这些人徒有其名吧,从俱乐部表现来看又不是这样,俱乐部这些人完全对得起自己的鼎鼎大名和身价,可就是一到国家队踢大赛,尤其是世界杯,攻击火力和名气完全不对等。 还真是令人费解的现象。
伪·标新立异水帖:条塚香别是冲着达也来的吧! 偶然在B站上怀旧了一下动画第6集。我发现假如我们预设一个条塚香是冲着达也来的前提,剧情依然讲得通! =========================== 剧情梗概(按正常理解角度): ①早上南与和也要拉着达也去看展览,达也出于为另外二人创造单独约会机会的考虑拒绝了。 ②达也遛狗时碰上条塚香被小流氓骚扰,在胖狗的带领下教训了小流氓,然后拉着稥去约会(好奇怪的作为)。 ③路上稥一脸花痴地问了一大串关于和也的私人情况,达也很郁闷。 ④这两对儿在商业区撞上了…… ⑤转天,稥去找南探口风,得到“我跟和也只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的保证。 ⑥稥去向和也提约会,并得到肯定的答复。 大致如此…… =========================== 要是按一般正常的理解呢,这个剧情其实倒也没啥,单拿出来可以当一个小剧场看。 但我此贴是想要论证条塚香喜欢达也!!! 所以,咱们一点一点来—— =========================== 按上述剧情梗概: ①是没什么戏唱的,小香没出场。 ②达也英雄救美,这可以算作是一个由头。从表现来看,小香一下子躲到达也背后,这说明她对达也的印象相当不错,事实上,在第3集中,小香和达也已经有过一定的接触,透露出她对于三人组关系的了解程度相当之深,并且也承认了达也的才能。 ③这里,剧情安排成小香问了一串和也的信息,达也一直拿自己的信息来对,然后加一句“我们是双胞胎”。然后小香很高兴的样子。 注意:如果我们认为小香是打着问和也信息的旗号来问达也的信息,能不能成立? 答案是:能! 因为这个时候和也是校园偶像——谁都知道和也有一串优点,而达也逊色不少——女生问个校园偶像的信息再正常不过,而直接问达也的个人信息,这个……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剧情继续,④尴尬的碰面。按一般的理解,小香对南和和也的关系感到不安,但反过来,也许她认为南和达也的关系或许不那么稳固呢!这也可以是探口风的原因啊! ⑤剧情高潮,我把对话的大意敲在下面: 南和达也拌嘴内容略…… 南:你是为和也的事来的吧? 稥:是的。你和和也到底什么关系啊? 南:从小玩到大的朋友。 稥:真的?听说你们俩是情侣耶…… 南:假的! 稥:可是你们俩昨天还单独出去约会…… 南:我们拽着达也去,他死活不去,嗯…… 稥:我听他说你们明知道他不愿意去,所以假装跟他客气一下…… 南:!!!这死鬼居然这么编排我!!!那么,你愿意约和也就去约吧,反正跟我没关系!(达也,看老娘回去怎么收拾你!) 稥:OK! 以下略…… 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对话。假如小香真的是来打探达也的消息的话,显然她得到了不太妙的结果。 一开始,南可能真的是认为这个妹子是来问和也的情况的,否则用不着专门来堵她。但是我们知道小香之前是认定南姐姐喜欢达也的,这个时候达也这边变得有机可乘,但实际情况还很不牢靠,有必要一探究竟。直接问不合适,但可以打着问和也的旗号来问,理由同以上③所述。 然后,小香问了一圈和也和南的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南如果承认跟和也的关系比较亲密,那么达也那边就有机会,而如果南姐姐仍然喜欢达也,那么她在达也这边就没什么戏了,毕竟达也目前是什么心思她一清二楚。既然打着问和也的旗号过来,那也只好从和也那边入手,旁敲侧击。 结果,小香得到的信息是:南对达也的说法很生气,这意味着南非常在乎达也的看法。既然如此,那么攻略达也的目标已经失败。 ⑥最后还是得去约一下和也,毕竟自己明面上问的是和也,回头自己要是不去,那边三人组之间可没有什么秘密,这样放和也鸽子也太不合适了,最主要的是这样就暴露了!而且暴露得毫无意义! =========================== 以上,本集结束。我重申一下我的观点:就本集而言,小香只怕真的是冲着达也来的!
看吧内攻略有感 看了一下精品区,那位ip哥 @3rd视角 十年前提供的攻略非常有启发性,再此感谢一波。 仔细看了一下,其实如果不那么功利,其实完全可以按全特殊事件来安排的。 我参考那篇攻略来尝试的时间大约是2013年左右,现在写这些基本上是靠回忆,算是纸上谈兵吧。 1、生日安排需要仔细斟酌。为了控制其他人物的出场,必须把主角和诗织安排在同一个社团,而文艺社团对于学习数值的提升很明显。为了二人的生日会,可以考虑安排在3月,这个应该研究一下日历,我当初玩的时候是参考的心跳回忆百科全书上面的列表,安排在3月底的某个第三年能赶上周日的时候,社团安排在表演社。管乐队应该也行。 2、血型这玩意我实在记不清有啥作用了…… 3、参考精品区攻略,一上来要跟诗织约一两次来把印象提到好歹出个笑脸,平时不学习,不锻炼,不打扮,睡觉,通过社团来控制学习方面的数值别太差,免得期末需要强制补习。周末用来打扮、游玩和锻炼。春假和寒暑假用来学习,圣诞晚会进不去,新年自己去,许愿随便许什么都差不多。 4、第二年认识优美,优美很容易打发,认识第一周就要打电话约会,然后放她鸽子,然后很长时间内不用管她了。其他策略同第一年,可以把容姿升到80~90,开始和诗织约会。学习数值通过社团来搞定,社团搞不定的项目就找周末和假期。这个时候是提升诗织好感度的关键时期,开始涉及各个特殊剧情,并开始凑约会次数。 5、注意控制学习点数,期末考试排名不能太高,可参见精品区攻略,12月左右把容姿降下去,圣诞晚会进不去就好。 6、第三年开始拼命学习。这个时候约会次数应该已经凑得差不多了,注意排雷即可。 其他参见精品区攻略。
关于《启程之诗》馆林线剧情的一些看法 《启程之诗》这部作品,在我看来多少有些K社偷懒赶工赶出来的感觉。实际上,藤崎诗织和馆林见晴完全可以认为是两条完全不交叉的剧情线,更适合拆成两部剧场版。当然了,“三部曲”这种结构在1999年发布游戏时已经基本上成为了一种定式,拆成四部曲的话,稍显啰嗦。然而在我看来,之所以把馆林和藤崎做在一部作品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以K社编剧的能力,可能已经不足以编出两部剧场版了。 只要我们抛去粉丝滤镜来看待作品的话就会发现,事实上这部作品的第一女主就是藤崎诗织,别无他选。理由有二:①戏份贯穿始终(藤崎线),故事结构完整;②人物刻画更深刻,或者说:更用心。 网上对于作品剧情的解析,基本上就是百度百科上那一版,实话实说,那篇文案(以下简称“文案”)看看就得了,从游戏内容来看那篇东西不能说完全是瞎掰,但重点实际上没抓到,最要命的是它容易把别人的观点带偏。 详细说明一下: 一,关于藤崎诗织。 文案把这个角色的定位定在”青梅竹马“上面,然而游戏果真是这么呈现的吗?我认为不是。 藤崎线的剧情线索在于男主(假定就叫做”高见公人“好了)的成长,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插入他和女主的感情关系的发展过程,这个实话说是个很俗套的讲故事手法,但不可否认确实好用。 单纯讨论藤崎诗织的话,在游戏本体当中,藤崎对高见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以滑雪为质变的标杆;如果我们再考虑so long的内容,so long实际上还包含了一个,就是藤崎在完美偶像的外衣下的小女人心态。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把这个女孩子的立体形象确立起来了。我想这个东西,加上高见的成长,就是这部作品最催泪也是最能卖钱的地方了。实际上玩家们对这部剧场版的好评,主要也是因为这些地方。 二,关于馆林见晴。 文案对她的定位是“暗恋”,但老实说我实在搞不清楚“暗恋”这个点是怎么撑起她这么一个主角的定位的,明明男主也可以用这个定位。在我看来,馆林的定位应该是“勇气”才对,一开始不敢表白到后来敢于表白,这个倒是勉强可以算作是一个成长过程,能够写一个独立的小线索,但是她这条线其他的东西太苍白了。 高见暗恋藤崎,馆林暗恋高见,俩人处于类似的境况,从角色塑造的方面来看,他们俩的形象很重叠,重叠就罢了,然而又无法形成映射,这就非常尴尬,写出来多少有些diao丝抱团取暖的感觉。感人吗?可能有些人觉得蛮感人的,但在我看来,感情这个东西的体现,应该是那种:“我蹦蹦高试图抓住你,你凑合凑合拉一把我,咱俩最后能在一起”,这种感觉,而不是“我发现我的目标够不到,回头一看原来你那么喜欢我却不敢说,那我觉得你还挺可爱的所以退而求其次来找你了”。 高见的转变过程,在游戏前期没有铺垫,过程本身又体现得非常干瘪,只有三次电话,一次约会而已,这次约会过程中又没有什么足以促成转变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以高见爽约好基友(优美要求高见毕业以前一起滑雪一次,这也可算作是好雄的要求,高见答应之后又爽约)的渣男形象为代价,后期更是出了什么练习表白这种馊主意。这个转变过程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单纯讨论馆林。从剧情角度来说,馆林线前面缺少铺垫,馆林直到剧情过去1/3左右,藤崎线都已经展开得差不多之后才出场,出场之后把已经逐渐成型的藤崎线硬生生地掐断,强行续上馆林剧情,显得过于生硬。从角色塑造角度来说,其人资料不全,这个人擅长什么,兴趣是什么,毕业出路这些东西全是空白,标志性的撞人也不见了,魅力嘛,除了还算可爱之外好像也没啥真正的魅力。如上所述,她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把藤崎线里高见的成长过程,拿来砍掉主线剧情之后抄的,等于是把藤崎线里的高见公人拆成两个角色,凑了半部剧情,后面更是以高见智商欠费,彻底化身渣男为代价强行催泪,相当尴尬。即便是考虑so long,讲道理so long馆林篇完全起不到补充人物形象的作用,贴吧网盘里我记得有电子书,大家看看文字版就知道了。 看完馆林线的剧情,我发现高见能不能练好马拉松一点都不重要了,等于高见的成长实际上对剧情一点帮助也没有。最后还剩下啥呢?除了可爱之外一无可取的女diao丝找了个渣男?…… 馆林线做成这个样子,怪谁?我想K社根本就没认真塑造这个角色,也没认真考虑她的剧情,反正不想做第四个剧场版了,考虑到馆林人气还不低,就把她凑合凑合塞进去得了……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样子。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