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留守 楚之巅
满200包车马,不满➕10
关注数: 1,098 粉丝数: 3,831 发帖数: 47,653 关注贴吧数: 163
宋钱七大特征 宋代钱币的7大特点:年号钱、多书体、对钱、铁钱、配料合理、数量巨大、钱监多。同时论述了宋代钱币版别的形成与划分的原理,即不同的钱监、不同的书体产生了版别。 版别划分主要是实践活动,每一种划分方法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同时,版别划分是一门科学,与研究者的身份、国籍没关系。最后指出单纯的宋钱图谱往往使初学者无法入门,需要对图谱进行必要的注解。 提起宋代,人们会用“积贫积弱”来形容。其实,在两宋320年的时间里,从军事上,最后没有打败辽、金、元,但在经济文化领域,是超过汉唐的。从钱币方面看,无论钱名数量、钱币艺术,还是钱币种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年号为文、书体多样、铜铁并用、纸币出现、银铤定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一、宋代钱币的特点: 1.年号钱: 从成汉李寿铸“汉兴”(338)开始,年号钱不时出现过。到了宋代,年号钱几乎成了定制。两宋建国共320年,历18帝,改元57次。48个年号铸有新钱,9个年号没有铸钱;48种新钱中,43种年号钱,5种非年号钱。 没有铸钱的9个年号是: 太祖的乾德、开宝, 太宗的雍熙、端拱, 真宗的乾兴, 仁宗的皇祐, 前幼帝的德祐, 端宗的景炎, 后幼帝的祥兴。 现在所见到的皇祐钱皆伪,祥兴钱为安南所铸。 五种非年号钱是: 太祖建隆年间的宋元通宝, 仁宗宝元年间的皇宋通宝, 徽宗建中靖国年间的圣宋元宝、通宝和建国通宝, 宁宗嘉定年间的圣宋重宝, 理宗宝庆年间的大宋元宝、通宝, 理宗宝祐年间的皇宋元宝。皇宋、圣宋南北宋相重,因此只有5种。 2.多书体:中国钱币只有文字,没有图案。所以中国钱币的艺术主要表现在钱文书法上。宋代钱币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书体有真、草、隶、篆、行,并且有瘦金体、宋体、九叠篆等新出现的书体。 宋钱书法艺术可分为三个时期: (1):从建隆元年到淳化四年(960—993)为仿古期。宋元通宝和太平通宝,直接仿周元通宝、汉元通宝,间接仿唐代开元通宝。钱文均为隶书体。 (2):从淳化五年到淳熙六年(994—1179)为鼎盛期。宋太宗御书三体“淳化元宝”首开宋钱书法多种书体之先河,继之各种书体均在钱币上进行了展示。苏轼“元丰”、司马光“元祐”、蔡京“崇宁”均为钱文书法增光,宋徽宗的瘦金体把钱文艺术推向了高潮。 (3):从淳熙七年到咸淳八年(1180—1272)为衰落期。钱文均为宋体字,只有极个别的例外。 3.对钱:对钱是宋钱的一大特色,也是宋钱书法艺术的集中体现。宋钱书体大部分是二体或更多,对钱就是在钱币大小、厚薄、缘廓、穿孔方面均相同,只有文字书体不同的两枚钱币。宋代对钱集中在天圣元年至淳熙六年(1023—1179)的157年之间。 主要对钱书体如下: 仁宗天圣至神宗熙宁:篆书、真书 神宗元丰至徽宗建中靖国:篆书、行书  徽宗崇宁、大观:无对钱  徽宗政和至钦宗靖康:篆书、隶书  高宗至孝宗:篆书、真书 4.铁钱:从汉代到清代都有铁钱,但作为常制,与政权相始终的只有宋代。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地方政权铸铅铁钱以敛财。宋代因循未改,并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宋代铁钱铸造时间长,行用广。有铁钱区,有铜铁并用区。 5.配料合理:宋钱合金比例合理,这已为当代金相化验所证明。宋代钱币铜铅锡的平均含量为铜64.75、铅25.40、锡8.70。戴志强、周卫荣先生通过对中国历代铜铸币合金成分分析后指出:“至北宋,对铸币的认识出现了飞跃,铸币技术的掌握亦臻成熟,所以铜含量下降到新的低谷,铅、锡含量上升到新的峰巅,形成了最合理、最科学的成分配伍。” 6.数量巨大:宋钱铸造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平均每年200多万贯,元丰时年达500多万贯。如今,宋钱出土最多,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动辙成百上千斤。1967年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宋代窖藏,共出土22万余斤。 7.钱监多:中国历史上,除了汉代上林三官垄断铸造钱币外,基本上都是分散铸造。清代铸局最多时有30多个,宋代铸钱监现在能列出名字的有90多个。 铸钱单位,在南宋前期有236个,后期有416个。各地铸造的钱币均有自己的特点。 宋代钱监有饶州永平监、池州永丰监、江州广宁监、建州丰国监、韶州永通监、舒州同安监、舒州宿松监、蕲州蕲春监、睦州神泉监、邛州惠民监、兴国军兴安监、抚州裕国监、光州定城监、汉阳军汉阳监等。
宋钱七大特征 宋代钱币的7大特点:年号钱、多书体、对钱、铁钱、配料合理、数量巨大、钱监多。同时论述了宋代钱币版别的形成与划分的原理,即不同的钱监、不同的书体产生了版别。 版别划分主要是实践活动,每一种划分方法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同时,版别划分是一门科学,与研究者的身份、国籍没关系。最后指出单纯的宋钱图谱往往使初学者无法入门,需要对图谱进行必要的注解。 提起宋代,人们会用“积贫积弱”来形容。其实,在两宋320年的时间里,从军事上,最后没有打败辽、金、元,但在经济文化领域,是超过汉唐的。从钱币方面看,无论钱名数量、钱币艺术,还是钱币种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年号为文、书体多样、铜铁并用、纸币出现、银铤定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一、宋代钱币的特点: 1.年号钱: 从成汉李寿铸“汉兴”(338)开始,年号钱不时出现过。到了宋代,年号钱几乎成了定制。两宋建国共320年,历18帝,改元57次。48个年号铸有新钱,9个年号没有铸钱;48种新钱中,43种年号钱,5种非年号钱。 没有铸钱的9个年号是: 太祖的乾德、开宝, 太宗的雍熙、端拱, 真宗的乾兴, 仁宗的皇祐, 前幼帝的德祐, 端宗的景炎, 后幼帝的祥兴。 现在所见到的皇祐钱皆伪,祥兴钱为安南所铸。 五种非年号钱是: 太祖建隆年间的宋元通宝, 仁宗宝元年间的皇宋通宝, 徽宗建中靖国年间的圣宋元宝、通宝和建国通宝, 宁宗嘉定年间的圣宋重宝, 理宗宝庆年间的大宋元宝、通宝, 理宗宝祐年间的皇宋元宝。皇宋、圣宋南北宋相重,因此只有5种。 2.多书体:中国钱币只有文字,没有图案。所以中国钱币的艺术主要表现在钱文书法上。宋代钱币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书体有真、草、隶、篆、行,并且有瘦金体、宋体、九叠篆等新出现的书体。 宋钱书法艺术可分为三个时期: (1):从建隆元年到淳化四年(960—993)为仿古期。宋元通宝和太平通宝,直接仿周元通宝、汉元通宝,间接仿唐代开元通宝。钱文均为隶书体。 (2):从淳化五年到淳熙六年(994—1179)为鼎盛期。宋太宗御书三体“淳化元宝”首开宋钱书法多种书体之先河,继之各种书体均在钱币上进行了展示。苏轼“元丰”、司马光“元祐”、蔡京“崇宁”均为钱文书法增光,宋徽宗的瘦金体把钱文艺术推向了高潮。 (3):从淳熙七年到咸淳八年(1180—1272)为衰落期。钱文均为宋体字,只有极个别的例外。 3.对钱:对钱是宋钱的一大特色,也是宋钱书法艺术的集中体现。宋钱书体大部分是二体或更多,对钱就是在钱币大小、厚薄、缘廓、穿孔方面均相同,只有文字书体不同的两枚钱币。宋代对钱集中在天圣元年至淳熙六年(1023—1179)的157年之间。 主要对钱书体如下: 仁宗天圣至神宗熙宁:篆书、真书 神宗元丰至徽宗建中靖国:篆书、行书  徽宗崇宁、大观:无对钱  徽宗政和至钦宗靖康:篆书、隶书  高宗至孝宗:篆书、真书 4.铁钱:从汉代到清代都有铁钱,但作为常制,与政权相始终的只有宋代。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地方政权铸铅铁钱以敛财。宋代因循未改,并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宋代铁钱铸造时间长,行用广。有铁钱区,有铜铁并用区。 5.配料合理:宋钱合金比例合理,这已为当代金相化验所证明。宋代钱币铜铅锡的平均含量为铜64.75、铅25.40、锡8.70。戴志强、周卫荣先生通过对中国历代铜铸币合金成分分析后指出:“至北宋,对铸币的认识出现了飞跃,铸币技术的掌握亦臻成熟,所以铜含量下降到新的低谷,铅、锡含量上升到新的峰巅,形成了最合理、最科学的成分配伍。” 6.数量巨大:宋钱铸造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平均每年200多万贯,元丰时年达500多万贯。如今,宋钱出土最多,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动辙成百上千斤。1967年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宋代窖藏,共出土22万余斤。 7.钱监多:中国历史上,除了汉代上林三官垄断铸造钱币外,基本上都是分散铸造。清代铸局最多时有30多个,宋代铸钱监现在能列出名字的有90多个。 铸钱单位,在南宋前期有236个,后期有416个。各地铸造的钱币均有自己的特点。 宋代钱监有饶州永平监、池州永丰监、江州广宁监、建州丰国监、韶州永通监、舒州同安监、舒州宿松监、蕲州蕲春监、睦州神泉监、邛州惠民监、兴国军兴安监、抚州裕国监、光州定城监、汉阳军汉阳监等。
宋钱七大特征 宋代钱币的7大特点:年号钱、多书体、对钱、铁钱、配料合理、数量巨大、钱监多。同时论述了宋代钱币版别的形成与划分的原理,即不同的钱监、不同的书体产生了版别。 版别划分主要是实践活动,每一种划分方法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同时,版别划分是一门科学,与研究者的身份、国籍没关系。最后指出单纯的宋钱图谱往往使初学者无法入门,需要对图谱进行必要的注解。 提起宋代,人们会用“积贫积弱”来形容。其实,在两宋320年的时间里,从军事上,最后没有打败辽、金、元,但在经济文化领域,是超过汉唐的。从钱币方面看,无论钱名数量、钱币艺术,还是钱币种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年号为文、书体多样、铜铁并用、纸币出现、银铤定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一、宋代钱币的特点: 1.年号钱: 从成汉李寿铸“汉兴”(338)开始,年号钱不时出现过。到了宋代,年号钱几乎成了定制。两宋建国共320年,历18帝,改元57次。48个年号铸有新钱,9个年号没有铸钱;48种新钱中,43种年号钱,5种非年号钱。 没有铸钱的9个年号是: 太祖的乾德、开宝, 太宗的雍熙、端拱, 真宗的乾兴, 仁宗的皇祐, 前幼帝的德祐, 端宗的景炎, 后幼帝的祥兴。 现在所见到的皇祐钱皆伪,祥兴钱为安南所铸。 五种非年号钱是: 太祖建隆年间的宋元通宝, 仁宗宝元年间的皇宋通宝, 徽宗建中靖国年间的圣宋元宝、通宝和建国通宝, 宁宗嘉定年间的圣宋重宝, 理宗宝庆年间的大宋元宝、通宝, 理宗宝祐年间的皇宋元宝。皇宋、圣宋南北宋相重,因此只有5种。 2.多书体:中国钱币只有文字,没有图案。所以中国钱币的艺术主要表现在钱文书法上。宋代钱币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书体有真、草、隶、篆、行,并且有瘦金体、宋体、九叠篆等新出现的书体。 宋钱书法艺术可分为三个时期: (1):从建隆元年到淳化四年(960—993)为仿古期。宋元通宝和太平通宝,直接仿周元通宝、汉元通宝,间接仿唐代开元通宝。钱文均为隶书体。 (2):从淳化五年到淳熙六年(994—1179)为鼎盛期。宋太宗御书三体“淳化元宝”首开宋钱书法多种书体之先河,继之各种书体均在钱币上进行了展示。苏轼“元丰”、司马光“元祐”、蔡京“崇宁”均为钱文书法增光,宋徽宗的瘦金体把钱文艺术推向了高潮。 (3):从淳熙七年到咸淳八年(1180—1272)为衰落期。钱文均为宋体字,只有极个别的例外。 3.对钱:对钱是宋钱的一大特色,也是宋钱书法艺术的集中体现。宋钱书体大部分是二体或更多,对钱就是在钱币大小、厚薄、缘廓、穿孔方面均相同,只有文字书体不同的两枚钱币。宋代对钱集中在天圣元年至淳熙六年(1023—1179)的157年之间。 主要对钱书体如下: 仁宗天圣至神宗熙宁:篆书、真书 神宗元丰至徽宗建中靖国:篆书、行书  徽宗崇宁、大观:无对钱  徽宗政和至钦宗靖康:篆书、隶书  高宗至孝宗:篆书、真书 4.铁钱:从汉代到清代都有铁钱,但作为常制,与政权相始终的只有宋代。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地方政权铸铅铁钱以敛财。宋代因循未改,并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宋代铁钱铸造时间长,行用广。有铁钱区,有铜铁并用区。 5.配料合理:宋钱合金比例合理,这已为当代金相化验所证明。宋代钱币铜铅锡的平均含量为铜64.75、铅25.40、锡8.70。戴志强、周卫荣先生通过对中国历代铜铸币合金成分分析后指出:“至北宋,对铸币的认识出现了飞跃,铸币技术的掌握亦臻成熟,所以铜含量下降到新的低谷,铅、锡含量上升到新的峰巅,形成了最合理、最科学的成分配伍。” 6.数量巨大:宋钱铸造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平均每年200多万贯,元丰时年达500多万贯。如今,宋钱出土最多,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动辙成百上千斤。1967年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宋代窖藏,共出土22万余斤。 7.钱监多:中国历史上,除了汉代上林三官垄断铸造钱币外,基本上都是分散铸造。清代铸局最多时有30多个,宋代铸钱监现在能列出名字的有90多个。 铸钱单位,在南宋前期有236个,后期有416个。各地铸造的钱币均有自己的特点。 宋代钱监有饶州永平监、池州永丰监、江州广宁监、建州丰国监、韶州永通监、舒州同安监、舒州宿松监、蕲州蕲春监、睦州神泉监、邛州惠民监、兴国军兴安监、抚州裕国监、光州定城监、汉阳军汉阳监等。
宋钱版别是如何诞生的? 宋钱的版别划分: 中国古代钱币的版别研究,是以宋代为代表的,尤其北宋。先秦钱币一钱一范,可以说无版别之分。秦汉至隋唐,虽有版别之分,但文字稀少,书体单一,形不成严密的版别体系。南宋淳熙以后,历元明清,书体呆板,铸有钱局,版别划分的难易度大减。因此,近二百年来,宋代钱币的版别研究和先秦钱币的文字释读往往代表着古钱研究的时代水平。 “版别”一词,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它不是现在人民币“1999年版”“2005年版”的定义,也不是翻砂法的此一版与彼一版的定义,而是以类相从的分门别类的意思。由于约定俗成,大家习以为常,我们不再推敲“版别”的其他含义了。钱币的差别,由设计、铸造、锉磨、流通四个环节决定。我们的版别认定,只取第一种,即设计。当然,铸造和锉磨偶而也会影响版别的划分,而流通的原因是概不采用的。 母钱是划分版别的根本因素,每一种版别钱币就是由同一枚母钱翻铸的钱币。由于宋代铸钱量巨大,需要的母钱非常多,所以钱币版别就非常多。宋钱是分监铸造的,各个钱监所铸钱币有一定差异。南宋钱币大部分背面铸有监名,我们可以按监划分,然后再区分版别。 北宋钱币大部分没有铸明钱监,我们只能按钱币本身的特征来划分版别。由于直径、外缘、内郭、穿孔等会因刻工、砂型、浇铸、温差、锉磨、流通等产生差别,无法反映母钱的真实面貌。而钱币文字,只要是一个人书写的,不管如何变化,其风格总是一致的。所以,钱币版别的划分主要是通过文字来进行的,然后再结合样、缘、穿、郭、背等因素确定。 三、版别划分是一种实践活动 钱币研究大体分为:单体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技术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是在前三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确定钱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使钱币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技术性研究是研究钱币的铸造和印刷,并研究合金的比例、纸币的质料和颜料等。方法是采用科学仪器和模拟试验。单体性研究、综合性研究采用的方法是经验。 戴志强先生一直强调经验在钱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说:传统的古钱学是一门“眼学”,人们凭经验、凭阅历对古钱进行鉴定,作出判断,来认定它的真伪,它的铸行时代、使用区域,以及它的性质、用途、到目前为止的存世量、保存至今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经验来自于实践。 钱币版别不仅是理论上如何划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如何划分。如果为划分而划分,纤毫必辨,那一定是千人千面,枚枚不同。有人曾随便找一堆元丰钱就划分了3000种版别。借用黑格尔的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认为版别划分没有意义。 当我们舍弃一些次要的因素,就会看到,宋钱还是有类聚的特点的。这就是黑格尔接着说的一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刘青园根据北宋钱币无字的背面,可以说出正面的钱文。南宋钱币研究者,根据面文,可以指出背面的钱监。可见宋钱版别是有规律可循的。 关于宋钱的版别划分,许多爱好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方案。都因无法在实践中确立,最后无疾而终。只有翁树培创立的以钱文书体为标准的划分方法,经受住了实践的验证,成为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方法。 四、版别划分是一门科学 钱币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虽然现在借助了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但主要部分的研究仍然靠经验。人文科学不象自然科学那样严密,但一样有内在规律在起作用。 版别划分同样如此,其目的是揭示当时的铸钱情况。通过版别研究,把钱币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而结合文献记载、出土地点等把某一类的特征与某一钱监联系起来。中国钱币学在乾嘉时期获得了重大突破,一是结束了对先秦钱币的穿凿附会,二是开始了钱币的版别研究。翁树培“是第一个致力于钱币版别的人”(彭信威语)。他提出了对钱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北宋钱有铜铁二种,天圣以后,每种或篆楷二体,或篆草二体。夫诸路铸钱,其钱文某种与某种,恒相配,为一地所铸。后人见之,亦可知某种篆体,与某种草楷体相配,为一地所铸。非可强为牵混者,而亦有难揣测者焉。培尝精选所藏宋钱,颇费苦心,良以诸钱字稍漫漶,轮郭稍夷坦,或为土花所隐,或质剥缺,极难决择,必合数十百千钱之模范形制,反复印证,然后可信。其稍介疑似者,宁阙之。故培之精选正本也,辨之于其字、于其形、于其色、于其质、于其声,兼此五者,而精审焉。” 宋代钱币是中国的,而研究宋钱并不局限于中国学者。日本的钱币学家在这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从《符合泉志》到《新订北宋符合泉志》,从山田孔章、今井贞吉、平尾賛平,到大川铁雄、小川浩,日本学者几代人,历时一二百年,硬是面对着4箱宋钱,锲而不舍,反复推敲,在北宋对钱的版式分类上,不断进取,不断更新认识,这样的治学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科学无国界。版别划分是一门科学,不会因为研究的国界不同,而影响收藏本身!
宋钱版别的由来 宋钱的版别划分: 中国古代钱币的版别研究,是以宋代为代表的,尤其北宋。先秦钱币一钱一范,可以说无版别之分。秦汉至隋唐,虽有版别之分,但文字稀少,书体单一,形不成严密的版别体系。南宋淳熙以后,历元明清,书体呆板,铸有钱局,版别划分的难易度大减。因此,近二百年来,宋代钱币的版别研究和先秦钱币的文字释读往往代表着古钱研究的时代水平。 “版别”一词,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它不是现在人民币“1999年版”“2005年版”的定义,也不是翻砂法的此一版与彼一版的定义,而是以类相从的分门别类的意思。由于约定俗成,大家习以为常,我们不再推敲“版别”的其他含义了。钱币的差别,由设计、铸造、锉磨、流通四个环节决定。我们的版别认定,只取第一种,即设计。当然,铸造和锉磨偶而也会影响版别的划分,而流通的原因是概不采用的。 母钱是划分版别的根本因素,每一种版别钱币就是由同一枚母钱翻铸的钱币。由于宋代铸钱量巨大,需要的母钱非常多,所以钱币版别就非常多。宋钱是分监铸造的,各个钱监所铸钱币有一定差异。南宋钱币大部分背面铸有监名,我们可以按监划分,然后再区分版别。 北宋钱币大部分没有铸明钱监,我们只能按钱币本身的特征来划分版别。由于直径、外缘、内郭、穿孔等会因刻工、砂型、浇铸、温差、锉磨、流通等产生差别,无法反映母钱的真实面貌。而钱币文字,只要是一个人书写的,不管如何变化,其风格总是一致的。所以,钱币版别的划分主要是通过文字来进行的,然后再结合样、缘、穿、郭、背等因素确定。 三、版别划分是一种实践活动 钱币研究大体分为:单体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技术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是在前三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确定钱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使钱币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技术性研究是研究钱币的铸造和印刷,并研究合金的比例、纸币的质料和颜料等。方法是采用科学仪器和模拟试验。单体性研究、综合性研究采用的方法是经验。 戴志强先生一直强调经验在钱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说:传统的古钱学是一门“眼学”,人们凭经验、凭阅历对古钱进行鉴定,作出判断,来认定它的真伪,它的铸行时代、使用区域,以及它的性质、用途、到目前为止的存世量、保存至今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经验来自于实践。 钱币版别不仅是理论上如何划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如何划分。如果为划分而划分,纤毫必辨,那一定是千人千面,枚枚不同。有人曾随便找一堆元丰钱就划分了3000种版别。借用黑格尔的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认为版别划分没有意义。 当我们舍弃一些次要的因素,就会看到,宋钱还是有类聚的特点的。这就是黑格尔接着说的一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刘青园根据北宋钱币无字的背面,可以说出正面的钱文。南宋钱币研究者,根据面文,可以指出背面的钱监。可见宋钱版别是有规律可循的。 关于宋钱的版别划分,许多爱好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的方案。都因无法在实践中确立,最后无疾而终。只有翁树培创立的以钱文书体为标准的划分方法,经受住了实践的验证,成为我们今天仍然使用的方法。 四、版别划分是一门科学 钱币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虽然现在借助了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但主要部分的研究仍然靠经验。人文科学不象自然科学那样严密,但一样有内在规律在起作用。 版别划分同样如此,其目的是揭示当时的铸钱情况。通过版别研究,把钱币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而结合文献记载、出土地点等把某一类的特征与某一钱监联系起来。中国钱币学在乾嘉时期获得了重大突破,一是结束了对先秦钱币的穿凿附会,二是开始了钱币的版别研究。翁树培“是第一个致力于钱币版别的人”(彭信威语)。他提出了对钱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北宋钱有铜铁二种,天圣以后,每种或篆楷二体,或篆草二体。夫诸路铸钱,其钱文某种与某种,恒相配,为一地所铸。后人见之,亦可知某种篆体,与某种草楷体相配,为一地所铸。非可强为牵混者,而亦有难揣测者焉。培尝精选所藏宋钱,颇费苦心,良以诸钱字稍漫漶,轮郭稍夷坦,或为土花所隐,或质剥缺,极难决择,必合数十百千钱之模范形制,反复印证,然后可信。其稍介疑似者,宁阙之。故培之精选正本也,辨之于其字、于其形、于其色、于其质、于其声,兼此五者,而精审焉。” 宋代钱币是中国的,而研究宋钱并不局限于中国学者。日本的钱币学家在这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从《符合泉志》到《新订北宋符合泉志》,从山田孔章、今井贞吉、平尾賛平,到大川铁雄、小川浩,日本学者几代人,历时一二百年,硬是面对着4箱宋钱,锲而不舍,反复推敲,在北宋对钱的版式分类上,不断进取,不断更新认识,这样的治学精神,确实令人敬佩。” 科学无国界。版别划分是一门科学,不会因为研究的国界不同,而影响收藏本身!
潮玩“盲盒”为什么让人,如此“上瘾”?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与代际消费观念的更迭,当代青年消费逻辑愈发趋向注重个性化设计、商品潮流属性以及精神需求附加值。在此背景下,以潮流玩具为代表的“潮经济”迎来了结构性的发展机遇,用户土壤逐渐成熟,新品牌、新渠道、新平台不断涌现,行业竞争格局已初现端倪。 在新经济赛道图谱中,我们认为潮流玩具介于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之间,且同时具备线上及线下消费场景,基本处于整个图谱的中心区域,由于其实物属性及线下渠道布局的重要性,稍偏物质消费及线下消费领域。 新经济赛道投资图谱(来源:明观投资、创业邦研究中心) 潮流玩具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为切入点,有机结合了“内容+消费”、“内容+品牌”、“内容+渠道”、“内容+创意/设计”等交叉细分领域,成为了年轻一代新消费群体的精神上瘾品之一。 另一方面,从消费品赛道的“规模化”与“个性化”属性两个维度来看,“规模化”属性决定了项目的成长性及资本市场所认可的“投资价值”,而“个性化”属性是未来年轻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表达形式,随着用户群体规模的持续增长及产业上游新IP的不断涌现,潮玩已实现了“规模化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一属性。 伴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和潮流文化理念的深入,潮流玩具行业或将迎来新一波发展红利,目前的行业格局已初具雏形,但尚未成定局,未来仍将有新的玩家不断涌入。 Part.1 潮流玩具行业概况 潮流玩具的定义 潮流玩具,简称潮玩,也称艺术玩具或设计师玩具。起源于中国香港和日本,是由设计师、艺术家设计制作,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玩具。潮玩通常是限量发行,价格相对高昂,且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属于小众产品。 现阶段,潮玩已经逐步由设计师产品演变为设计与IP共存的产品,受众范围不断扩大,也将玩具的受众由少年群体拓展至中青年群体,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潮流玩具的分类 潮流玩具目前主要可分为艺术玩具、盲盒公仔、手办模型、BJD玩具(Ball-jointedDoll,球型关节人偶)四大类别。 艺术玩具通常是由知名设计师或艺术家设计,整体艺术性较强,设计师风格明显,带有时尚属性,但售价较高且一般采用限量发售方式,受众主要是对潮流文化较为认同且消费能力较强的年轻群体,这类代表IP包括KAWS、BE@R BRICK等。 盲盒公仔更注重产品的整体设计感而非艺术性,受众更为广泛,产品价格也相对亲民很多。其产品IP大多来自品牌签约设计师的原创形象、动漫角色及表情包形象等,新品迭代速度较快,这类潮流玩具的代表IP包括Molly、Sonny Angel等。 手办模型的形象与IP主要来自于动漫、影视、游戏中的角色,用户主要为二次元群体,这类潮流玩具的代表IP包括高达、海贼王、火影忍者等。 BJD玩具的IP也主要来自动漫形象或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要特点在于娃娃的可塑性更高,玩家可以给娃娃设计造型、更换服饰等,这类潮流玩具的代表IP包括魏无羡、叶罗丽等。 潮流玩具主要类别(来源:明观投资、创业邦研究中心) 从细分品类来看,盲盒以其较低的价格和拆盒前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总体来看,消费者购买盲盒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理 一般一套盲盒中有12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隐藏款属于稀缺产品,抽中的概率较低,例如抽中MOLLY系列隐藏款的概率约为1/144。抽盲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激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抽中喜欢的款式或隐藏款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另一方面一些爆款和隐藏款也可以通过二手交易给消费者带来物质上的收益。 (2)收藏心理 类似早期小浣熊干脆面里的水浒英雄卡,部分消费者也有收集成套产品的爱好。潮流玩具成套发售的方式激发了部分消费者收集全套产品的欲望,集齐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 (3)陪伴心理 与手办不同,盲盒中的玩具多为无故事内容的IP形象,消费者可以对其赋予自己的情感和人物设定,成为心中情感的寄托,满足消费者尤其是空巢青年的陪伴需求。 (4)社交心理 盲盒的不确定性使得玩家们在获得隐藏款后乐于在社交平台和潮玩社区分享自己的“战果”和开箱体验,既能满足自己的炫耀心理,也能结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玩家,进而找到归属感。资深玩家分享的各类经验帖在获得其他玩家的转赞评后也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总体来看,盲盒的上瘾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确定性的刺激,隐藏款的存在不断推动消费者进行冲动消费和重复消费;二是收集欲的驱动,多系列成套发售的方式持续激发消费者集齐全套产品的欲望。 Part.2 潮流玩具发展历程 潮流玩具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沉寂期、发展期以及爆发期五个阶段。 潮流玩具发展历程(来源:TNBT、明观投资、创业邦研究中心) 萌芽阶段(1990年-1999年)
潮玩 潮玩其实玩的是一种“心理消费”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与代际消费观念的更迭,当代青年消费逻辑愈发趋向注重个性化设计、商品潮流属性以及精神需求附加值。在此背景下,以潮流玩具为代表的“潮经济”迎来了结构性的发展机遇,用户土壤逐渐成熟,新品牌、新渠道、新平台不断涌现,行业竞争格局已初现端倪。 在新经济赛道图谱中,我们认为潮流玩具介于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之间,且同时具备线上及线下消费场景,基本处于整个图谱的中心区域,由于其实物属性及线下渠道布局的重要性,稍偏物质消费及线下消费领域。 新经济赛道投资图谱(来源:明观投资、创业邦研究中心) 潮流玩具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为切入点,有机结合了“内容+消费”、“内容+品牌”、“内容+渠道”、“内容+创意/设计”等交叉细分领域,成为了年轻一代新消费群体的精神上瘾品之一。 另一方面,从消费品赛道的“规模化”与“个性化”属性两个维度来看,“规模化”属性决定了项目的成长性及资本市场所认可的“投资价值”,而“个性化”属性是未来年轻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表达形式,随着用户群体规模的持续增长及产业上游新IP的不断涌现,潮玩已实现了“规模化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一属性。 伴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和潮流文化理念的深入,潮流玩具行业或将迎来新一波发展红利,目前的行业格局已初具雏形,但尚未成定局,未来仍将有新的玩家不断涌入。 Part.1 潮流玩具行业概况 潮流玩具的定义 潮流玩具,简称潮玩,也称艺术玩具或设计师玩具。起源于中国香港和日本,是由设计师、艺术家设计制作,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玩具。潮玩通常是限量发行,价格相对高昂,且具备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属于小众产品。 现阶段,潮玩已经逐步由设计师产品演变为设计与IP共存的产品,受众范围不断扩大,也将玩具的受众由少年群体拓展至中青年群体,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潮流玩具的分类 潮流玩具目前主要可分为艺术玩具、盲盒公仔、手办模型、BJD玩具(Ball-jointedDoll,球型关节人偶)四大类别。 艺术玩具通常是由知名设计师或艺术家设计,整体艺术性较强,设计师风格明显,带有时尚属性,但售价较高且一般采用限量发售方式,受众主要是对潮流文化较为认同且消费能力较强的年轻群体,这类代表IP包括KAWS、BE@R BRICK等。 盲盒公仔更注重产品的整体设计感而非艺术性,受众更为广泛,产品价格也相对亲民很多。其产品IP大多来自品牌签约设计师的原创形象、动漫角色及表情包形象等,新品迭代速度较快,这类潮流玩具的代表IP包括Molly、Sonny Angel等。 手办模型的形象与IP主要来自于动漫、影视、游戏中的角色,用户主要为二次元群体,这类潮流玩具的代表IP包括高达、海贼王、火影忍者等。 BJD玩具的IP也主要来自动漫形象或网络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要特点在于娃娃的可塑性更高,玩家可以给娃娃设计造型、更换服饰等,这类潮流玩具的代表IP包括魏无羡、叶罗丽等。 潮流玩具主要类别(来源:明观投资、创业邦研究中心) 从细分品类来看,盲盒以其较低的价格和拆盒前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总体来看,消费者购买盲盒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奇心理 一般一套盲盒中有12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隐藏款属于稀缺产品,抽中的概率较低,例如抽中MOLLY系列隐藏款的概率约为1/144。抽盲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激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抽中喜欢的款式或隐藏款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另一方面一些爆款和隐藏款也可以通过二手交易给消费者带来物质上的收益。 (2)收藏心理 类似早期小浣熊干脆面里的水浒英雄卡,部分消费者也有收集成套产品的爱好。潮流玩具成套发售的方式激发了部分消费者收集全套产品的欲望,集齐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 (3)陪伴心理 与手办不同,盲盒中的玩具多为无故事内容的IP形象,消费者可以对其赋予自己的情感和人物设定,成为心中情感的寄托,满足消费者尤其是空巢青年的陪伴需求。 (4)社交心理 盲盒的不确定性使得玩家们在获得隐藏款后乐于在社交平台和潮玩社区分享自己的“战果”和开箱体验,既能满足自己的炫耀心理,也能结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玩家,进而找到归属感。资深玩家分享的各类经验帖在获得其他玩家的转赞评后也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总体来看,盲盒的上瘾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确定性的刺激,隐藏款的存在不断推动消费者进行冲动消费和重复消费;二是收集欲的驱动,多系列成套发售的方式持续激发消费者集齐全套产品的欲望。 Part.2 潮流玩具发展历程 潮流玩具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沉寂期、发展期以及爆发期五个阶段。 潮流玩具发展历程(来源:TNBT、明观投资、创业邦研究中心) 萌芽阶段(1990年-1999年) 潮流玩具的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