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克蓝色氧气 23克蓝色氧气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关注数: 2 粉丝数: 260 发帖数: 24,770 关注贴吧数: 10
【TNABO】张艺谋新片定档春节档 #TNABO# 张艺谋接受Deadline采访,谈后疫情时代观影与拍片方式的变化,表示目前国内寻找好剧本不容易,确认下部作品《第二十条》刚刚完成 “疫情终于过去了,电影院恢复正常了,但是观众的思考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导演张艺谋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接受DL采访时说道,“就这样,大家现在更注重平稳健康的生活。” 被问到观众的思考有了变化,是否会影响到电影人的创作时,张艺谋表示:“不会有太大变化。要是剧本一直够用的话,我可以保持一年一部电影的节奏。但是,这个节奏很容易被破坏。好的剧本太少了,于是我必须得自己写剧本,可这样一来就得花上个至少三年时间,来准备好的剧本。” 他补充道:“在中国,有句话大概是说,‘朝前看,生活有度’。我的理想情况是,在拍摄一部电影的同时,还有一份好的剧本在等着我。这是我的理想情况。” 张艺谋曾两次荣获威尼斯金狮奖,除了拍摄众多电影佳作外,还导演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与闭幕式,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与闭幕。谈到其电影生涯时,张艺谋说:“对于一个电影人来说,每部电影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当然,电影有好坏之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取决于运气了。还有很多困难是一个人没有办法去克服的。于是我会说,我的下一部电影会是最好的一部。” 张艺谋透露,自己最近刚刚完成了他的新片《第二十条》:“它将会在2024年2月上映。要是我现在必须思考自己下部电影之后怎么办,那可能就没法再讲究‘朝前看,生活有度’。眼下,我们没有一份理想的剧本,于是我想我要给自己写一份了。”
【TNABO】论电影 SHEN 查三两事! 【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几日,《涉过愤怒的海》《刀尖》这些一度未能过审的电影都相继定档,再加上国庆档公映、张艺谋的《坚如磐石》也属于此类,而陈凯歌的《少年时代》定档之后又撤档算是个特殊案例。 这些昔日“老大难”电影,相继过审定档,释放了一个什么信号? 并不是说审查放宽,而是审查程序被大力推动了,就这么简单。我一解释您就明白。 我国电影审查,是人工在审。一方面要严格遵循《电影管理条例》(不知道的可以网上搜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内容),但条例相对比较宽泛;另一方面则是要依照上级单位的指示,要符合时代旋律,要正确反映当下价值观,影视剧里该出现什么不该出现什么,都有上宣精神下达的。 这就决定了,我国审查,是一个既“宽松”(遵循《条例》)又“严格”(听上级指示)的存在,而这种量子纠缠式的标准,都是由审查人员来完成。 所以可想而知,“审查”是一种相当熬人的事情。如果诸位有过校对发言稿、批改作文等相关工作经历的朋友,一定对此深有体会。 然而审查影视剧,比批改作文还要费神,(工作人员)不仅要逐字逐句的看台词,还要深入了解该作品,是否符合上级精神。这里面,甭管多烂多糟糕的作品,都得这么看……看完之后,还要出书面的修改/审核意见,这谁受得了…… 所以时间一长,也就出现个规律,对于那些无伤大雅的片子,比如爱情片、喜剧片这些的,审得比较快且流水,大差不差就过了,对于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作品,审得相对细致一些。 然而,对于某些电影,比如曹保平《涉过愤怒的海》、张艺谋《坚如磐石》、陈凯歌《少年时代》……这些在审查人员眼中,属于“问题学生”的作业,交上来的东西,全是雷。这些作品原则上是不能通过的,但架不住很多导演上面“有人”,所以审查意见还得出,过程那就太难了。 所以田壮壮说,自己的《鸟鸣嘤嘤》 递上去(审查),两年都没消息,原因就在这里。本来不过审,但还要照顾老艺术家的地位和面子,导致电影的审查意见太难出了,干脆搁置了。 如今为什么很多“老大难”电影相继过审?实际上就是推动了审查流程。局里新领导上任,尽量不要有不过审的片子,所以无论多么难的审查意见还得出,反馈到下面,该删减就删,该补拍就补拍,该改台词就重新配音…… 《涉过愤怒的海》《坚如磐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修修补补后过审的。至于二者各自改了哪些地方,这咱就不作考虑了,反正这个版本是过了,而且其他“老大难”作品,也在陆续推进中。 PS,还有个小道消息。 众所周知,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审查可以由省级部门完成(图3),据说某地方部门审查相对宽松,《涉过愤怒的海》就是在该地过审的,该地方部门也被业内称为“风水宝地”,但只是道听途说。
【TNABO】苹果公司收购迪士尼的可能性达到空前!! #TNABO# 《好莱坞报道者》:苹果公司收购迪士尼的可能性达到空前 数周前,鲍勃·艾格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道,「迪士尼」旗下诸如ABC、FX这样的有线电视网络在公司的业务中“可能不算是核心部分”,引起了传媒界的注意和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猜测,这家自1923年成立以来始终未被收购过的百年大厂,可能开始考虑要出售了。而其潜在多少人看来只有一个:「苹果」。 多年来,行业中一些观察人士就期待「迪士尼」有朝一日会跟「苹果」并购。甚至艾格在他自己的传记书中也写道,若是乔布斯还活着,他相信两家公司会合并的。不过这个交易在很多高管们看来是完全不可行的。一方面,「苹果」多次明确表示自己没有买下任何制片厂的意向;另一方面,联邦政府不可能批准这么庞大的交易。 不过鲍勃·艾格近期的发言,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是在暗示「迪士尼」正在寻求出售的可能。一位好莱坞资深高管同THR表示:“我不认为(苹果)会买下现有的这家公司。但是如果你观察鲍勃开始做的精简化工作...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在为出售做准备。而苹果显然是唯一的买家。” 精简化后的「迪士尼」可能会成为一个被收购的对象。而拥有620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市值达2.8万亿美元的「苹果」是其唯一的买家。问题在于,「苹果」是否认为「迪士尼」价值连城的IP库值得自己揽入怀中,为之冒险应对各种挑战? 「迪士尼」与「苹果」之间长期以来便保持着一段“特别的关系”:史蒂夫·乔布斯自2006年出售「皮克斯」以后,到2011年逝世前都一直担任着「迪士尼」董事会董事长的职务。艾格在乔布斯走后也很快加入了「苹果」的董事会,直到2019年9月10日Apple TV+进军内容业务时退出。 一些好莱坞高管们一直相信,这个行业里的玩家们会在未来继续减少。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最后会只剩下三到四个平台,其余平台都会被吞并和收购。到头来就剩下苹果、亚马逊、网飞以及最后一个玩家。要是能把NBC环球、华纳、派拉蒙合起来,你就有活下去的可能。”(联邦政府可能会否认这种设想)若是艾格也有相同的看法,为「迪士尼」找一个东家便是吸引人的选择。 多位知情者表示,艾格自去年11月回归CEO职位后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不仅是因为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他原来团队中的大部分人现在都已经不在这家公司了:法律顾问艾伦·布雷弗曼、影业负责人艾伦·霍恩都已卸任;首席财务官克里斯汀·M·麦卡锡也已经离职。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艾格最近重新聘用凯文·梅耶与汤姆·斯塔格斯这两位前迪士尼高管回来担任公司的顾问。他们曾被提名为「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继承人,在离开后创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Candle Media」。两人非常了解米老鼠的情况,不仅懂得如何削减Disney+服务的成本,也知道怎样出售线性电视资产。 圣约翰大学律师兼教授安东尼·萨比诺表示,身为迪士尼狂热粉丝的他不看好这笔交易。他指出,艾格近期续约合同以及暗示出售有线电视资产,表明董事会期望他能引导而不是出售公司。此外,拜登政府也会积极审查和阻扰各种重大交易。
【TNABO】奥本海默需收获四亿美刀才能实现盈利! 据《综艺》报道,《奥本海默》需要收获4亿美元票房才能实现盈利。原因是环球影业达成了一项协议,影片在美国首映周末票房的20%将归诺兰所有。 《奥本海默》投资高达1亿美元,在历史题材的影片中这是相当少见。如今,传统制片公司很少能在一部非流行游戏、小说、漫画改编的电影中投入九位数。早在新冠疫情颠覆电影业之前,观众就已经被超级英雄和科幻电影所吸引,这一现实使得好莱坞越来越难以证明对非现有知识产权的电影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经济合理性。这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不仅在收回成本方面,而且还包括创造利润、制作续集和相关周边盈利方面。 除了1亿美元的制作预算外,工作室还需要花费1亿美元用于宣传。由于诺兰的合同保证他能获得的收入——这是一项不常见的约定,可以让电影制作人获得一定比例的票房收入——因此,要实现盈利,需要比同等规模的电影多获得5000万至6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因此,业内人士预测《奥本海默》需要在全球创造至少4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才能盈利。 诺兰近年来的主要作品票房收入分别是:《信条》3.63亿美元,《盗梦空间》8.36亿美元,《星际穿越》7.01亿美元,《敦刻尔克》5.26亿美元。 专业人士指出,《奥本海默》不会像《盗梦空间》或《记忆碎片》那样,是观众期待那种扣人心弦的悬疑片,而是一部基于事实的历史片,但又与《敦刻尔克》不同,《奥本海默》讲述了一个更黑暗的故事,一个存在于过去道德阴影中的故事,这可能会限制海外票房,诺兰以往的电影往往在海外获得大部分票房收入。 截至目前,电影首映日获得33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收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