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晞之翼 PhoenixAnivia
关注数: 15 粉丝数: 299 发帖数: 30,039 关注贴吧数: 66
和通信类专业沾边的人说下今天为何会这样吧 和官方有关,但也并不是完全和官方有关。 首先很明显,匹配和进门是两套排队系统。 今天这种情况是服务器自我保护机制。官方有关主要是三点,1,服务器太烂了(开服挤爆正常)2,代码官方写的,卡门和代码有关(但是是有益相关,不然服务器真宕机只能回档)3,管理初始号不力。 众所周知,炉石的进门排队不是通过“进一个出一个”这样排的。多次版本更新通宵玩/排队应该都清楚了吧。而是,到了服务器负荷60%,之后拍1分钟,70%,2分钟这样弹性的。然后在让你等的时候直接在手机运行等待进程,不需要占用服务器。论证这样的好处从营销,心理学,程序方面的好处能写一篇论文,不展开。 同理对局也是类似的,但是暴雪好像把游戏模式运行分区了,所以能明显感到不同模式的时间不同。 正常玩的人多但不算特别多。我不太清楚你们的情况。我这里大概是15/60好友在线,甚至不如平常的版本大更。但明显比以前版本大更更难匹配,那么就很明显了,是“新人”太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的纯新人又有多少呢?很明显不多啊。大部份的“新人”其实是工作室批量生产的为了领补偿的初始号。毕竟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在入坑的人就没有2023年全卡这一说法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看看之前疯狂的金币号。 这对于大部份服务器来说接近于ddos攻击了,大量新建的新号,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环境推荐你们个卡组 德英伪断水,你叫他德英控之类的也行(但卡兹牌友好像不喜欢这样叫),思路是防御型中速。 花了一天算上卡组研发时间,从3000名开外高胜率冲上了前两百,如果有时间或者想玩的话,冲上前100甚至前50我都信心满满,体感胜率在70%-80%,而且是我喜欢的思路,打起来非常开心。 卡组贴2楼,防吞。 核心思路其实就是英国在这次更新以后得到了一张巨超模的牌,3费反制出个大墙。现在环境偏快和生物交换。只要对面有个生物这卡就已经不亏了(不过326墙也只是符合模型),对面出3个以上更是血赚。而且主流环境过墙手段基本都不吃(3-4费),想一下对面4费跳出来一个5-9的墙还带闪击还余了4费时候快攻的绝望。 为了配合墙带了很多小炮,可以在4费左右拍,墙能很好的保护炮,小炮和小飞机一样对快攻克制是极其严重的,很适合现在满地日快的环境。炮是最优质的生物交换,打传统生物交换优势也很大(主要是巨墙) 剩下卡位就是拉资源差和解牌了。一般中速(金卡苏之类的)也能拖死。 消灭坦克这两卡卡非常重要,3费打2小亏也还好。不然解不掉很多卡,卡组解大生物能力感人基本靠撞。同样很怕大飞机。 如果环境慢下来,卡组可以加入大粪炮之类的体系,现在伤害能力挺缺的,基本是靠打光对面资源,然后磨死。输出很差,防御拉满。 这就导致了这卡组打推进otk之类的很弱基本没法赢,打没几个生物的跳费体系也巨劣(虽然赢过),但是,在满地新发田动不动就4费5费砂仁的环境,玩这两个也是挺勇的。 嘛这思路打otk本身就没法玩的,祈祷剁手和潜艇扔key吧。 无法判断优劣是打苏自残,每次都觉得压力巨大快要死了,但赢的居多。
分享个是,顺便问问大家的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一个网友之前就说过她很确定她妈是istj,然后聊到她母亲经常会说“就事论事行不行”,而且经常主观的会站在中立。then有一次因为孩子问题去和老师沟通,她妈妈觉得在客观反映情况,老师觉得他妈妈在指责。 问题来着,就这么短短几句话,我瞬间觉得老师是estj,毫无预兆的,不符合逻辑的,当然,在之后我解释给她听为什么老师是te人解释的头头是道(说也有可能是entj但是人数比例摆在那),但明显的我自己知道我是在有结论后补逻辑。 从精神分析上用大白话的讲,这里我出判断是源自于无意识浮现出的结论。因为在集体无意识中,很多人刻板印象就是老师会是一个estj,这里潜移默化了我一部分个人无意识。然后她讲述的时候触动了“开关”,把我引导向了这样的结果。同时,作为我也是一个老师,我脑海里无意识的同时模拟了如果有家长和我这样反应情况和如果一个标准的老师“原型”遇到这种情况,是否符合,在短时间内从潜意识海里面浮现出了答案(经典荣格的ti,现代八维的pi)。 在更早之前我和一个entp up聊过我的这个过程。(因为他经常会发生)entp说我想多了,八维理论不管这个,这只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一个很正常的行为。就是立刻在脑海里面出现答案然后再去补完逻辑,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答案。至少会在推理前会建立一个大致的方向。所以我想问一下大家的情况。
八维理论讨论。 ti。和很多人海量的聊天交流以后,觉得经典荣格体系的ti很可能和现代理论不是一个东西,进而不能用定义代入毕比模型中。 (最初我怀疑毕比模型出了问题) 会不会荣格认为的ti其实内倾人的高位t,而不是单纯的ti。(比如itj的te) 现代八维理论基本把无意识部份去掉了。(原文背不了) 荣格:ti是从无意识中浮现的理论,用内在逻辑将他完善并且呈现于现实。 现代理论:ti是追求逻辑自洽的内在推理。包括总结归纳。 比较明显的,荣格描述的ti是取材并且根值于个人无意识的,然后在个人意识部份加工。用现代理论来讲,有明显的pi(内向取材)部份,而按毕比模型,pi是+je的。而且目的是理论在现实的实现,是定向于外界价值的。 而现代八维用经典荣格解释,虽然是在主体内推逻辑,自洽,但是在内推的时候,思路或者说逻辑路径,是明显依附于客体之上的,是对客体的一种加工,一种理智程式的构建,就非常te。(我也很长时间觉得mbti派的ti定义融合了很大部份te) 这两个的共识是都会产生个人化理解结论倒没毛病。(但因为人是独立的,te也可能产生很有个人化特征的结论) 在实践中我和别人聊的时候通过他的逻辑是否依附于客体来判断ti/te的时候,发现会和毕比模型位置,作用等起了非常大的冲突。 想听听你们的解释。
聊一下区分4种感知心理过程。(含例子) 开篇叠甲,这完全是我个人见解,但是会尽量还原荣格和约翰BB等人的观点。和挺多不同的人讨论后的一个结论集合,但是因为是我个人总结得出的结论,所以难免会带有主观因素。 样本数据而言,如果2个功能你都经常在用,就容易2个功能分不清。 se: se应该是8维最容易理解的功能,简单而言就是“全身心的和外界同调,融入外界环境”。强调的是调整自身,被动的去和外界进行融合。所以也容易和外界进行一个联动。比如开车“人车合一”。接收到的东西1就是1,2就是2. si是内倾的,换而言之外界只是触动内倾感觉的一个“扳机”,强调的是讲外界同调到自身。所以如果外界某个信息太弱了会加强,某个太强了会削弱,是一种“蒙了一层纱的内在真实”。客体是处于次要重要位置的。比较经典的si比如“躺在床上就像回到了家一样”。si是非常强调自身甚至偶尔会有虚拟的感觉,甚至带动情感。 ne简单地说就是“无明确目的发散的直觉”。不知道什么是直觉这个词可以百度一下。不过注意,si也部分符合中文语境里的“直觉”。(所以很多人可能分不清si和ni,之后聊)毫无疑问,除了se,3个感知都是根植于无意识内容的。ne看似毫无规律的发散,其实会有一个在无意识中的“锚点”,但是自身是并不会在意这个锚点的,所以ne内容显得毫无关联可言。比如从拜占庭灭亡忽然想到太阳风暴。可能是因为拜占庭灭亡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有强大的火药,火药是容易“爆”的,太阳风暴也在“爆”。但是这都是一瞬间直觉出来的,主观意识上是很难察觉到之间的联系的。 ni是“收束的直觉”。强调的是无意识海里面所递给意识的经过强调的内容(意象)。经常会有“灵光一闪”。因为和si一样,本质是对自己无意识内容的探索,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会漠视真实的外在世界。这也是为什么ni会有一种“偏执”的感觉。除了se,3感知基本都是把外界视为“扳机”。对事情的预测上,ni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不过会习惯性的喜欢预测。准确率单纯看个人的能力。2pi都是非常重视“数据库”(自身个人的经历和经验)。ni更注重是事物间的联系,甚至有点和稀泥。 举些不恰当的例子,(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看到1+1=, se看到的是1+1=;si看到的是小学一年级时候自己在上数学课;ne看到的是1+1=3并且感觉挺好玩;ni看到的是1+1=一个很小的数,这个数是正方形的。 说下ni和ne区别。 区别就是是否是收束的,ne是得到一些东西以后就不管了,就去挖掘新的东西了,ni会从一个大方向一直深挖,最后得到自认为越来越精确的东西。 ni和si区别。 ni是和ti一样是抽离自身的,在感觉中没有“我”的存在,都是规律的洪流。si是极度强调自身的,甚至会有虚拟的实感,有一种“我即世界的感觉”(一个si主发言) se和其他的区别,看是否是无意识内容,还是意识中的判断功能起作用。
和朋友玩的太兴奋了睡不着,发下我眼中的自己(长文) 我自判是长歪了的intp,ti—ni,我觉得我人生经历也足够符合“特殊情况”。 吐槽一句被一个吧友说了好几天entj,我觉得te不了一点。 因为眼中的自己是眼中的,是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和个人的思维的,所以不要把这部分当成100%的现实。 先说想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方式。在客体收集到一定信息以后,把信息给无意识处理,然后通过“感受”,可以得知带预测性的结论。 这个过程并没有逻辑推理过程,但这个是直接“感受”到答案的。但并不是“看到”,在视觉信息层面是很缺乏的。 举3个例子,比如给路边一栋房子估价。是看着房子,然后过十几到几十秒,然后“感知”到价格,从而报价。 比如有一个up想退八维圈,问了一句“你觉得我还会回来吗?”,在短暂的感知以后,得出答案3个月或者2年。既不是永远不回来也不是一年多之类的其他时间,就确定的2个可能的时间。 比如在打“日本麻将”的时候,如果一张牌出铳机会比较高,会明显有“这张牌很危险”的感觉,并非分析得知。 在熟悉的领域准确率会明显上升,反之就很不准确。 在学习新东西上,我有很明显的“只有真的理解了才能用”,比如数学套公式之类的会头皮发麻,这也导致高数等数学在大量代数运算以后对我成了天书。但是比如做物理题即使再复杂的系统也能很轻松的解出来。同理还有化学题(后两者仅限高考和初级大学程度),因为我脑中能很好地模拟运行,比如两个物质是否会反应是能“感受”出来的(我的高中化学老师在听到我的解题思路后表示很淦)。思考问题的时候也经常容易陷入纯粹的思维运转(自己还挺享受这个过程)而忽视了现实,甚至很可能在结论和现实结果有出入的时候怀疑现实(是不是调查问卷抽样有问题之类的)社会经验会在这个时候告诉自己想想有什么用。 有纯粹追求知识的倾向,即使知识在现实层面毫无卵用。整个学生时代对我来说并不痛苦(好像很多人觉得很痛苦),高考也自认为满意。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除非学不喜欢的东西比如英语。导致如果不是生物只有90分上限,英语是我高考分数最低的一科。 人际关系过敏。很容易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开始自省自责。比如明明指责对象不是我但是会“感觉”是我。内耗类型是自我攻击,是否内耗和状态心境有关,很内耗但不经常内耗。会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举手之劳,但是比较损害自己利益也会拒绝。总体现实社交偏少,在熟人面前和陌生人面前非常外向开朗,半生不熟比如同事就很自闭(甚至被上司说过)。情绪很稳定但是有明显的压制情绪情感的行为。 觉得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很“蠢”(这个发言有点危险233)蠢主要不是智商之类的,而是不愿意思考。不是不能思考,而且不去想如何去改变不能思考的情况(如果是不能)很多人人云亦云,无脑跟风。就像苏格拉底都因此而死。 虚无,有点机械唯物主义。实感很低,基本对所有东西欲望都很低(佛)。手笨。比如游戏里面很多人喜欢的fps,黑神话之类是绝对玩不来的。至今觉得老爸说的开车要“人车合一”非常牛,我开车了一个月出了3单小交通事故。 喜欢的游戏类型是ccg,4X,资源管理,合作。 最讨厌的是特朗普那种外向,随时要创人,还极具煽动性的人。 喜欢estj,虽然这个人格好多人讨厌。
因为被质疑了所以道个歉顺便吹吹水 起因是在我发了上一个简易判型帖子以后,有部分人说了些话然后问我我觉得的类型,然后我给出了可能的答案,和他们心目中的不一样,所以被反对了。 先道个歉,从几句话判型本来就是极其不靠谱的,后面也解释了,因为能得到的信息太少了。我是社群5,喜欢的被簇拥的感觉有点让我昏了头脑。 我判型只看功能,准确说是用了什么功能。所以其实做的是我去解读一句话里面作者是怎么想的。 但毕竟不是同一个主体,所以解读肯定会有大量的个人理解甚至是错误的偏差存在的,也有可能只是当事人当时用了非主导辅助功能,因为八维人是全部都有的,类型只是功能好恶问题。 换而言之,我是在交流中揣测对方说话用了什么功能和思路。 之前发帖的原因是我在好几个不同的群里找了好几个人单独聊,然后觉得因为刻板印象和鄙视链等问题错的离谱,于是觉得贴吧也是重灾区,就来这里说一下。原因完全是个人喜好问题,我喜欢输出。内倾的社群型挺少见的,刻板印象我肯定变exxxx了。 挖个坑,有机会的话可能会在这里聊一下我理解的集体无意识?很多人觉得八维不科学主要来源于集体无意识。限制于年代看起来就很唯心主义有点像神学。但是我觉得这玩意完全可以用唯物科学解释得通的。 但是否真的符合荣格老爷子原意,就不得而知了。 顺带一提,鄙视链,刻板印象误判之类的很大部分原因在集体无意识。
比测试题靠谱且更简单的判刑法。 最近在理论转实践环节。帮了些人免费判型,他们因为刻板印象错得离谱让我崩不住了,简单说下。 首先最重要的,确定你已满16最好已满20,不然不准。 1,你在日常思考问题的时候,压制个人情感,抽离自身情况多不多。 举个例子。有个游戏文案rh了。整个社群都在声讨,你自己的选择和思考。 t高位最大特点就是会压制情感,t主特别是ti主会因为过度压制被人说成有种机器人感。反之f高位。f在t人眼中会有种用屁股(立场)思考的“蠢”感。 2,你的情绪稳定程度。 和很多刻板印象不同,infp是情绪最稳定的,之一。另一个是isfp。 f主和t主一样基本不听劝,而且情感波动极小(包括fe主)从稳定程度而言, f主~t主~f辅~t辅。 整天情绪波动很大考虑下是压又压不住,3位又菜又爱玩的t辅比如istj。 另一面是内耗,t主~f主~t辅~f辅。isfj是内耗王这段刻板印象没错。 3,分si se。只要是阳面都会有感觉经历。如果都有就看哪个出现在不好的情况多容易是6位。 就是,下面两种情况,哪种你发生的多。 1,在经历了现在一段事以后,勾起了即视感。比如吃到一碟豆腐脑,就想起了之前吃到的一样味道的。有人说了一句话,你就想起了一个相关的梗。(si) 2,和外界完全融入。比如开车的时候“人车合一”,比如看电视的时候仿佛你就是电视里面的主人公。和外界同调。(se) 最后一提。很多人觉得ie是九型的sp so,压根不对。 把自己内外倾分出来,就是精神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被动e主动i)就可以判型。比做睿智题准多了。
所以是我太不敏感了吗。。 之前别的地方也发生过有点像的事,我当时觉得奇怪,像是个失误,有点矫枉过正了。吧友给的回答是,无论是否无心,一律强烈态度打死,给出态度不要让真的有心的有机可乘。 看了一下才发现一个台湾主播有td言论把帐号注销了。他注销前我还在看他的直播甚至没意识到,还奇怪他怎么瞬间下播了。(他当时在播ecl,讨论没有解说主播,然后说了下两岸主播工资)然后我去卡罗尔直播间问了下,卡罗尔说没解说是因为第一界大家都说解说很菜官方就不搞了。最近出了事才知道呢台湾主播帐号已经注销了。之前还纳闷怎么没光黑皮实战。 包括这件事我也是认为工作人员搞错了,改过来道个歉是挺小的事。然后直到紫龙发这么多补偿(多是相对的)和群友说紫龙不给这么多补偿这件事情发酵起来会更严重,我才觉得有点不对劲。然后一查发现这件事好像有点严重。而我基本对这不敏感甚至没太觉得很大。。。 就。。很怪。我觉得我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然后找原因,找到多个因素。而很多人思考问题是这样的表象,意味着什么,会导致什么,从情感接受/抵制。 我个人觉得我说的话比较中立,因为我只是单纯觉得我不敏感而大家很敏感而觉得很奇怪,是一种不带立场的无我抽离状态(虽然讨论的是我但我是第三方视角),单纯好奇觉得我思路是不是有点怪。(叠甲) 从我2个好朋友话看来,这件事好像很大?
随便聊一下可能搞错的行为对应功能 首先测试的结果是“你自己对某项功能的“清晰度”“感觉程度”,如果题目不好或者自己不明确,结果是误差非常大的。比如dom 反而分数很低(一直在用不察觉)批判位和魔鬼位高(跳出来都是不好的时候,印象强烈) 首先根据已知的东西进行逻辑推理是te,很多人以为这个是ti,ti也推理,但不是用已知客体进行线性的推理。 想象力丰富不代表你是n,想象力丰富更可能是si高位。ni是对一件事情的想象,想像出来的东西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就像一棵树,虽然他的树干很多,但是都是围绕一个主题的,比如一个人黑眼睛,黑头发,高鼻子,都是围绕(这一个人的外貌)而ne是黑头发-黑猩猩-原始人-石器时代-猛犸象这样的,会根据一件东西的特质然后遍地开花的进行联想。 ne,ni高位基本se,si就不高,(同轴),所以甚至会有对想象的东西比实际接触到的东西更清晰的情况。(和别人讨论的结果,不保真)也容易完全沉浸入想象的东西导致“神游”。很容易看起来“有点呆”。 si其实对比于喜欢经验主义,其实更准确的描述是诗意,当然他们也会对于新的东西持保留态度而更倾向于已知的东西(轴另一边ne)si人眼中的世界是各种各样不同的“感觉”,因为东西都是“感觉”所以复述出来会失真,而且因为是感觉,所以描述出来的东西会“通感”,重视“意境”,所以infp诗意主要是因为fi+si而不是因为ne的想象(当然也有原因) fi和ti都容易出坚定的价值观,但ti是可以被ti说服的,fi是非常难改变的。这两个dom都会有犟的感觉。不只是fi。ti dom也可能ti并不是出结果最快的方式(即使最强),也很可能是fi出结果然后ti分析。 fe着眼点是群体。而不是“别人”。如果一个人经常说xxxx的话我们就xxxx(如果他不是虚伪,fe也经常被说成虚伪),那他很可能fe高位。如果是一个人的话很可能是他的fi投射到一个人身上,而不是de,当然fe也可能是单人,但fi的单人会更加的清晰,假设,是依然不一定是对的。
小白问一下自己的结果 测了3个网站的,全是infp。 听说测出infp很容易不准。第二第三个网站问的问问题我用亲身经历而不是预测自己会怎样来选的。没经历过同一选中间选项。 有2个infp笑话,说有一个5岁小孩被3岁小孩一个大逼兜,第一反应是告诉3岁“打人是不对的哦”。我做过。 第二个笑话,外婆家杀鸡了,小孩看到以后同情鸡哭唧唧,但是鸡汤喝的比谁都香。。我也是。 虽然没有确诊,但是我应该曾经有过玉玉症,但是我自己走出来了,从3年级开始就想紫砂还操作过了,直到大学快结束。(童年被80了,可能太和善) 在ei部分感觉自己很模糊,我渴望和朋友一起玩,甚至其实还挺主动约人出去玩的(仅限挚友),也会主动尝试去融入集体(从初中开始知道这样会对我好),不过也不反感一个人也觉得挺好。现在当了电脑老师以后整天泡在电脑室不想去办公室,又被很多亲友等说内向了。而且总感觉自己如果太放肆的话很容易影响别人很不好,我自己又不太会把握尺度。 sn部分就很明显了,喜欢幻想、喜欢创作、想象的东西,喜欢玄学的东西(有段时间喜欢佛教经典和冥想花了很多时间),因为想的东西很多初高中时期会随身带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喜欢写作(高考前都还在写),硬性记忆力很差,比如记星期五上哪个班的课在我这里会变成星期的末尾(的感觉),上长得很大的年级让人厌烦的班级(603)的课,这样。 tf的话,喜欢类型是社科、哲学、自然科学、游戏、因果,但是逻辑不太行(以前狼人杀面杀发现的,但直觉很准) 别人记忆化学这一科目内容是靠背公式,而我是觉得比如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酸,那东西不稳定(比如硫酸和钠),他们扔一起会爆炸的这样。一个东西很酸像可乐一样,另一个东西像泡腾片,扔一起肯定会反应。因为我高中选的理科而且靠这样奇怪的方法理综很不错(广东省单科前1000应该有),引起了班主任化学老师的注意,让我写了一篇文章介绍给他,然后他表示无法理解。 然后我是拖延症癌症患者,从小喜欢迟到直到读完大学。拖延症严重到把自己毕业论文拖延毕了的程度,拖延症拖到教师资格证临考试前5天才开始看书还要上班。很多事基本都是拖到极限才会去做。当然我拖延很可能是因为我父母风风火火而且管的严。 不喜欢一成不变(所以选了老师),不过不喜欢冒险。虽然拖延症经常会导致我只能随机应变,总感觉遇到大事自己运气都还不错(改变世界线的程度)。很多事情都是想起来才做的,也会突发奇想(很可能是因为拖延症导致的)过度规划会很烦(主要是记不住)比如说上一节课,准备了大方向就让自己自由发挥,导致教案一直写的很烂。 感觉老是在精神内耗。拖延其实我是知道不好的,也知道要去做的,但是就会觉得很烦不想做,就嗯拖到ddl甚至ddl往后。然后又开始自责,觉得不好,然后反省。 比较喜欢负能量,比如悲剧、反乌托邦、悲伤的音乐之类的东西,而且明知道会让自己难收,真的难受,但是又忍不住去接触,又真的难收,像锡镀一样,就很矛盾。 感觉对外人和挚友有点过分暴露自己,想法,心理之类的,被朋友批评过有暴露癖,估计是认同感渴望。 大概就是这些。所以测准了吗?不太想当infp听说不适合社会而且夭折率很高。 电脑好打字所以没图,抱歉。
为何大家都觉得拜拜是个直城民族啊 单纯是因为野兽的一句话吗。。 除了防弓系rush,拜拜直城收益很差吧。 拜拜直城收益:比一般稍好的金马,劣势很一般的金步,金角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是拜拜直城抢圣物泡酒太难了。 拜拜直城因为水渠缘故,甚至2-3水渠,还要下佣兵学校,天生慢不少。不是说水渠弱,就像2tc你还直城就会非常危险,因为慢。 所以因为大家都直城,直城老被打死,胜率很低,这已经是问题了。 我认为拜拜应该卷2本。 那么拜拜卷2本有什么优势? 经济、产能、强力特色兵甚至不止一种。基本卷2本常见民族有的他都有。比如德里、英格兰(英格兰经济没优势但有城网) 特色兵作为铁三角之一xx,有着不逊色于2本武士的抗射能力,还血克马。保护这游戏最强2本弓长弓。看情况也能出2本金马或者投矛。远程兵不容易战损也容易规模。甚至冲车也是特色兵,虽然我觉得和原版55开。冲车更远的交战距离但是更贵。 卷到2本中期有15-20个长弓很正常,一面包车诸葛弩也就16个。 对面如果2本内卷失利,控图上三圣物就能泡酒,金角塔继续给优势兵,长弓射3本无科技武士也是伤害不错的。 遇到需要多线骚扰他的民族还可以选竞技场跑马。 反正我是想不懂在现在这个版本(地图)动不动一波的版本,为何玩拜拜要先花一大堆资源为后续铺路(水渠、雇佣兵、还见过开tc的),还直城,你不死谁死。除非对手也在偷或者菜。 但是论偷,朱熹16分钟就能120农无限跑卫队白马拜拜又怎么比的了。(多见于44)
圣诞以后(国服)船齐霸业了,聊聊。 现在缺一些低级银币船就500章了,还缺点船位,圣诞单缺一条风神l。 上头了,但是游戏玩了8年了,氪点就氪点吧,以前是学生没钱,太穷酸了。 可能很多稀有船因为稀有,大家都没有,人云亦云的。 先说说武藏,武藏强吗?强。但他的强主要体现在ap抗性、血池,导致很怕he,应该也没人傻傻的对你正面打ap。强的另一个原因是9级战列特别是银币太烂了,对比拔高个。至于9进7,7级绝大部分战列船壳381+就能碾,多几管406比460霰弹枪好。22+km抛大和每轮能中1-2发,武藏散的我以为在玩法战经常一发不中。 我真觉得强的是佐治亚,457对比406提升真的太大了,类似于俄亥俄对比大拿。但是这玩意特别是满地460+的环境会变得不友好,而且很怕潜艇,自身有需要前压,导致我大部份时间都在贴山推进。追击能力也一般(起码不是特别强),队友怂了把你卖了其实很尴尬,强但体验很一般。 斯模棱也非常强,但是我玩的时候北上刚出,导致满地雷达巡针对,很难受。这船主要缺点有2,第一是弹道过于平直,不好翻山,导致就要接受盲烟和奇怪的鱼雷之类的,第二就是射程偏短,加上不好翻山导致洗人经常就得交烟,烟不够用,射程短别人调个头就跑了,太近了盲烟危险,就很难受。 但极高投射量还是很快乐的,溶化dd。 先说3艘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