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迎春
明月照迎春
关注数: 274
粉丝数: 438
发帖数: 35,465
关注贴吧数: 56
邻居家养的重瓣的,挺漂亮,这个叫学名什么?
无聊 这个点还有没有人?
柏 几棵小柏树
小桩 看看咋整好看点!
春 差不多百年了!
春
盆景的修剪造型(转) 摘心:摘心是摘去嫩梢的顶端部分,其目的是抑制枝条伸氏,促使嫩梢下部腋芽萌发,增加分枝,缩小枝间距离,使枝片 丰满,树冠浓密,这对刚刚造好型的年青的树木盆景尤为重要。构骨、青枫、瓜子黄杨、金钱松、栀子等发芽后留1~2节摘心, 即新梢长到2~4片叶时留1—2叶摘心,再发再摘,可使枝密而短,且能保持原来的形态。真柏、黄金柏,在初夏时(5至6月)要摘去生长过长的嫩梢,摘时只能用手,不能用刀或剪,如用刀剪,则在伤口处会发生锈色痕迹,对盆景的形态不利。
春 大集随拍
养护,杀虫(转) 一、科学管理,提高花卉抗病虫害能力 首先,根据植物喜光、耐荫、喜湿或耐旱等生长特性进行分类摆放。将喜光的植物尽量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将耐荫的植物摆放在喜光花卉的下层或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喜湿的植物浇水的间隔时间要短;耐旱的花卉浇水的间隔时间要长。 其次,浇水应坚持“见干见湿”,即发现花盆中的土壤将要干透时,一次性将水浇透,切忌浇半截水,也就是花盆中的土壤上面湿下面干。 检查花盆中的土壤是否干透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手指轻弹花盆壁的中部,听到比较清脆的响声,可判断土壤缺乏水分。同时,在生长季节,适当增施一些复合肥或浇泡透的芝麻肥水。及时修剪,除去病虫枝、重叠枝、弱枝及过密枝条。 二、虫害防治 诱杀害虫。蚜虫、粉虱等有趋黄性,在花卉旁边设置一块黄色板,在板上均匀涂抹一层粘性物质,或是使用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产的粘虫板,用手轻轻拨动花卉的枝条,蚜虫、粉虱受惊吓后会飞向黄色板被粘住致死。 人工摘除害虫。当发现植物有蚧壳虫后,可用竹签或毛刷等剔除;如叶子上有食叶害虫,可用镊子捏死;如有粉虱、蚜虫可用毛笔轻轻刷去即可;当发现花卉主干或枝条上有虫孔时,可用铁丝伸入虫孔中扎死害虫或将铁丝尖端弯成钩状,钩出虫体。 洗衣粉防治蚜虫、红蜘蛛、蚧壳虫。用清水将洗衣粉溶解成浓度为5%的溶液对花卉进行喷雾可防治蚜虫、红蜘蛛;用20%的溶液可防治蚧壳虫。 食醋防治蚧壳虫。将棉球放入50毫升的食醋中浸泡,用镊子将浸湿的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抹擦,即可将蚧壳虫杀死,同时还能使叶片光亮返绿。 橘子皮防治食叶害虫。将50个左右的橘子皮浸入500毫升的水中,装入容器内密封24小时后,取出橘子皮,用浸泡夜喷雾,可防治食叶害虫。 洋葱防治蚜虫、红蜘蛛。取20克洋葱鳞片浸入1000毫升水中浸泡24小时,用浸泡液每隔24小时对花卉喷雾一次,连续三次即可防治蚜虫、红蜘蛛等。 草木灰防治地下害虫。将300克草木灰浸入500克水中浸泡48小时,过滤后用浸泡液浇花,可防治地下害虫。 蚊香熏杀害虫。将一盘蚊香挂在花卉枝条上点燃,用塑料布将花卉罩起来,12小时可将害虫杀死。但不能时间过长,否则,将影响植物生长。 大蒜汁防治红蜘蛛、蚜虫、蚧壳虫。将30克大蒜粉碎提取汁液,加500克水稀释过滤后对植物喷雾,可防治红蜘蛛、蚜虫、蚧壳虫。 用白酒治蚧壳虫。将60度的白酒兑水,比例为1:20,用混合液浇花。时间最好在4月初,每隔10天浇水一次,连续4~5次。 风油精防治蚧壳虫、蚜虫、红蜘蛛。用风油精和水按1:400的比例配置成溶液,对花卉进行喷雾,此方法对蚧壳虫防治效果最佳。如防止蚜虫、红蜘蛛,可对虫体多喷雾。 花椒防治蚜虫。取花椒20克兑水250~300克,煮沸1—2分钟,冷却后对花卉喷雾。 纯酒精防治蛀干害虫。在蛀干害虫的蛀孔内注射纯酒精,使纯酒精浸入枝干,杀死害虫。 凡士林防治蛀干害虫。将凡士林涂塞蛀孔,造成空气不流通,致使害虫窒息死亡。 三、病害防治 高锰酸钾防治白粉病。将浓度为0.02--0.03%的高锰酸钾溶液喷花,几天后病斑会逐渐消失,病叶恢复正常生长。 食醋防治白粉病。将食醋加水配制成5%的溶液喷雾,2--3次后可防治白粉病。 小苏打防治白粉病。小苏打溶液为弱酸性,病原菌在弱酸性环境下难以生存,因此,用0.2%小苏打溶液对花卉喷雾,防治白粉病效果好。 大蒜汁防治腐烂病。用刀将花卉的腐烂部位刮掉,露出病部周围的健康组织,然后,均匀将大蒜汁涂抹在伤口处,每次间隔一周,2--3次即可治愈。 用碘酒防治腐烂病。将花卉腐烂部分全部刮除,深达木质部,涂抹碘酒,7--10天后再涂抹一次,彻底治愈。 草木灰防治根腐病。将花盆表层土壤露出根部,用适量草木灰(视花盆大小而定)覆盖根部上面,再用泥土覆盖在草木灰上,防治根腐病效果很好,尤其是水仙、仙人掌类。
盆景的露根技巧(转) 盆景交流 1.浅栽。采用浅盆栽培,将根基部侧根有条理地露出盆土。此法适用于主根发达且易造型的半成品树桩。 2.提根。用深盆栽培,通过换盆将成型的根逐年提起,使其高出盆土,增加观赏价值。 3.挑根。对于根基部侧根不宜直接露出的,可用挑根的方法,将一定长的根挑出盆面,结合树桩的形式,合理布置露根。 4.吊根。选用能萌发气生根的榕树作为桩景材料,定植于一个长方形盆钵中,至形成枝冠后,再用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罩,连盆罩住,以增加罩内湿度,促使盆景的横向骨干枝萌发下吊的气生根,入土后形成新的根系,这时气生根便会成为新的树干,数年后便可培养出一盆多干共冠的丛林盆景。 5.扒土露根。先将基部侧根部分露出盆面,再培土,待生长一段时间后,扒去培土即成。 6.压条插枝。对于不宜直接露根的树桩,如有桩基部长出枝条,待半木质化后,可用压条法将枝条环剥后压入盆土内,待生根后及时剪去压条成活的枝条,以达到露根的目的。
关于杜鹃花的养护(转) 栽培技术 土壤 杜鹃是喜荫的植物,太阳的直射对它生长不利,所以杜鹃专类园最好选择在有树影遮荫的地方,或者在做绿化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一点,有意地在专类园中配置乔木。杜鹃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但由于各专类园和景观都要用水泥做道路和铺装,使得杜鹃栽植地土壤板结,碱性严重,所以必须把栽植地的土壤进行更换,并加一定量的泥炭土。长江以北均以盆栽观赏。盆土用腐叶土、沙土、同土(7:2:1),搀入饼肥、厩肥等,拌匀后进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换土。长江以南地区以地栽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点宜选在通风、半阴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含丰富的腐殖质,以酸性沙质壤土为宜,并且不宜积水,否则不利于杜鹃正常生长。栽后踏实,浇水。 栽种 杜鹃最适宜在初春或深秋时栽植,如在其它季节栽植,必须架设荫棚,定植时必须使根系和泥土匀实,但又不宜过于紧实,而且使根茎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状态,这样既可保护植株浅表性的根系不受严寒的冻害,又有利于排水。 温度 4月中、下旬搬出温室,先置于背风向阳处,夏季进行遮荫,或放在树下疏荫处,避免强阳光直射。生长适宜温度15-25℃,最高温度32℃。秋未10月中旬开始搬入室内,冬季置于阳光充足处,室温保持5-10℃,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否则停止生长。 浇水 杜鹃对土壤干湿度要求是润而不湿。一般春秋季节,对露地栽种的杜鹃可以隔2-3天浇一次透水,在炎热夏季,每天至少浇一次水。日常浇水,切忌用碱性水,浇水时还应注意水温不宜过冷,尤其在炎热夏天,用过冷水浇透,造成土温骤然降低,影响根系吸水,干扰植株生理平衡。栽植和换土后浇1次透水,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根部成活生长。生长期注意浇水,从3月开始,逐渐加大浇水量,特别是夏季不能缺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勿积水,9月以后减少浇水,冬季入室后则应盆土干透再浇。 湿度 杜鹃喜欢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但有些杜鹃专类园都建在广场、道路两旁,空气流动快,比较干燥,所以必须经常对杜鹃叶片进行喷水或对周围空气进行喷雾,使杜鹃园周围空气保持湿润。 施肥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对杜鹃园施一些有机肥料做基肥。4-5月份杜鹃开花后,由于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养分,随着叶芽萌发,新梢抽长,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入伏后,枝梢大多已停止生长,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生理活动减弱,可以不再追肥。秋后,气候渐趋凉爽,且时有秋雨绵绵,温湿度宜于杜鹃生长,此时可做最后一次追肥,入冬后一般不宜施肥。合理施肥是养好杜鹃的关键,喜肥又忌浓肥,在春秋生长旺季每10天施1次稀薄的饼肥液水,可用淘米水、果皮、菜叶等沤制发酵而成。在秋季还可增加一些磷、钾肥,可用鱼、鸡的内脏和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沤制而成。除上述自制家用肥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家用肥料配合使用,但切记要“薄”肥适施。入冬前施1次干肥(少量),换盆时不要施盆底肥。另外,无论浇水或施肥时用水均不要直接使用自来水,应酸化处理(加硫酸亚铁或食醋),在pH值达到6左右时再使用。 修剪 修剪整枝是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调节生长发育,从而使长势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数病枝、纤弱老枝,结合树冠形态删除一些过密枝条,增加通风透光,有利于植株生长。对于杜鹃园须经常检查,发现有枯枝、病枝,应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害在杜鹃中蔓延。蕾期应及时摘蕾,使养分集中供应,促花大色艳。修剪枝条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剪去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病弱枝,及时摘除残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树形略加人工修饰,随心所欲,因树造型。 花期 若想春节见花,可于1月或春节前20天将盆花移至20℃的温室内向阳处,其他管理正常,春节期间可观花。若想“五一”见花,可于早春萌动前将盆移至5℃以下室内冷藏,4月10日移至20℃温室向阳处,4月20日移出室外,“五一”可见花。因此,温度可调节花期,随心所愿,四时开放,另外,花后即剪的植株,10月下旬可开花;若生长旺季修剪,花期可延迟40天左右;若结合扦插时修剪,花期可延迟至翌年-2月。因此,不同时期的修剪,也影响花期的早晚。
映山红的养护(转) 栽培技术 土壤 杜鹃是喜荫的植物,太阳的直射对它生长不利,所以杜鹃专类园最好选择在有树影遮荫的地方,或者在做绿化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一点,有意地在专类园中配置乔木。杜鹃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但由于各专类园和景观都要用水泥做道路和铺装,使得杜鹃栽植地土壤板结,碱性严重,所以必须把栽植地的土壤进行更换,并加一定量的泥炭土。长江以北均以盆栽观赏。盆土用腐叶土、沙土、同土(7:2:1),搀入饼肥、厩肥等,拌匀后进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换土。长江以南地区以地栽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点宜选在通风、半阴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含丰富的腐殖质,以酸性沙质壤土为宜,并且不宜积水,否则不利于杜鹃正常生长。栽后踏实,浇水。 栽种 杜鹃最适宜在初春或深秋时栽植,如在其它季节栽植,必须架设荫棚,定植时必须使根系和泥土匀实,但又不宜过于紧实,而且使根茎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状态,这样既可保护植株浅表性的根系不受严寒的冻害,又有利于排水。 温度 4月中、下旬搬出温室,先置于背风向阳处,夏季进行遮荫,或放在树下疏荫处,避免强阳光直射。生长适宜温度15-25℃,最高温度32℃。秋未10月中旬开始搬入室内,冬季置于阳光充足处,室温保持5-10℃,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否则停止生长。 浇水 杜鹃对土壤干湿度要求是润而不湿。一般春秋季节,对露地栽种的杜鹃可以隔2-3天浇一次透水,在炎热夏季,每天至少浇一次水。日常浇水,切忌用碱性水,浇水时还应注意水温不宜过冷,尤其在炎热夏天,用过冷水浇透,造成土温骤然降低,影响根系吸水,干扰植株生理平衡。栽植和换土后浇1次透水,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根部成活生长。生长期注意浇水,从3月开始,逐渐加大浇水量,特别是夏季不能缺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勿积水,9月以后减少浇水,冬季入室后则应盆土干透再浇。 湿度 杜鹃喜欢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但有些杜鹃专类园都建在广场、道路两旁,空气流动快,比较干燥,所以必须经常对杜鹃叶片进行喷水或对周围空气进行喷雾,使杜鹃园周围空气保持湿润。 施肥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对杜鹃园施一些有机肥料做基肥。4-5月份杜鹃开花后,由于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养分,随着叶芽萌发,新梢抽长,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入伏后,枝梢大多已停止生长,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生理活动减弱,可以不再追肥。秋后,气候渐趋凉爽,且时有秋雨绵绵,温湿度宜于杜鹃生长,此时可做最后一次追肥,入冬后一般不宜施肥。合理施肥是养好杜鹃的关键,喜肥又忌浓肥,在春秋生长旺季每10天施1次稀薄的饼肥液水,可用淘米水、果皮、菜叶等沤制发酵而成。在秋季还可增加一些磷、钾肥,可用鱼、鸡的内脏和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沤制而成。除上述自制家用肥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家用肥料配合使用,但切记要“薄”肥适施。入冬前施1次干肥(少量),换盆时不要施盆底肥。另外,无论浇水或施肥时用水均不要直接使用自来水,应酸化处理(加硫酸亚铁或食醋),在pH值达到6左右时再使用。 修剪 修剪整枝是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调节生长发育,从而使长势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数病枝、纤弱老枝,结合树冠形态删除一些过密枝条,增加通风透光,有利于植株生长。对于杜鹃园须经常检查,发现有枯枝、病枝,应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害在杜鹃中蔓延。蕾期应及时摘蕾,使养分集中供应,促花大色艳。修剪枝条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剪去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病弱枝,及时摘除残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树形略加人工修饰,随心所欲,因树造型。 花期 若想春节见花,可于1月或春节前20天将盆花移至20℃的温室内向阳处,其他管理正常,春节期间可观花。若想“五一”见花,可于早春萌动前将盆移至5℃以下室内冷藏,4月10日移至20℃温室向阳处,4月20日移出室外,“五一”可见花。因此,温度可调节花期,随心所愿,四时开放,另外,花后即剪的植株,10月下旬可开花;若生长旺季修剪,花期可延迟40天左右;若结合扦插时修剪,花期可延迟至翌年-2月。因此,不同时期的修剪,也影响花期的早晚。
春 再上俩春,集上淘的便宜货
盆景高压 高压时快速获得素材的好办法 相对于扦插繁殖 高压可以缩短时间 是普通爱好者不二的选择 高压的原理是利用植物形成层在受到损伤或刺激的情况下产生愈伤组织 而这种组织具有再生能力 能够补缺植物缺少的东西 如木质部 韧皮部 根 茎等组织 通过在枝干上环剥 形成层会被破坏 从而形成愈合组织 对于上部的植物 没有根 所以愈合组织就会 被触发来生根 由于植物的水分是通过木质部运输 所以只要环剥下部的母株生长正常 就能正常地为上面高压株供给水份 不会出现死亡 所以成功率较高 但是 还是有些问题要注意 第一 环剥的长度一定不能太小 对于那些生长快的品种 很容易又上下愈合 达不到生根 的母的 第二 上部高压株生长越旺盛 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向下运输到愈合组织处 就会积累得越多能量用来生根 会加快出根的速度 所以 上部通常要放牺牲枝 高压时间也通常在春夏季植物快速生长的时候进行 第三 下部的母株因为韧皮部被切断 得不到有机物 如果时间过长就会消耗殆尽 导致“饿死”烂根 这样不仅母株会死亡 高压株也会得不到水分 也会死亡 从而前功尽弃所以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 要么在母株上用独立的小苗进行补枝提供有机物 要么在高压株上先用独立的小苗补根提供水分 这样就能做到万无一失
夏季盆景禁忌(转) 忌施肥 盛夏高温,叶面失水较快,此时施肥可使桩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环境浓度,导致植物细胞水分反向土壤流动,桩体因肥害失水而死。忌干旱 想起来浇水,想不起来不浇水,有时一连几天不管,一旦发现叶片萎蔫,才迅速补水,叶面便恢复正常。这是桩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反应,但长期如此,过强的蒸腾作用终于会使桩体大病难愈,脱水而死。忌水渍 误以为高温期勤浇水对桩体生长有利,殊不知一天几次,盆土湿度过大,根系长时间处于无氧呼吸状态,产生酒精积累过多,桩体根系吸收水、无机盐、矿物质功能衰竭,最终被水淹死。忌日灼 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应对盆景进行遮荫处理。否则,桩体从土壤中获取的水量远远低于因蒸腾作用而失去的水分,轻者叶缘灼伤、焦枯,重者桩体被灼,重创而死。忌骤荫 通常情况下,为避免高温伤害,在环境温度超过桩体忍受最高温度限时,应将盆景移向光照较弱的低温区,约低2℃,以利桩体生长,但如骤然将其移至室内或较低温区,过不了几天,叶片就会脱落,树桩萎缩而死。
盆景制作……转 盆景制作程序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程序问题,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然是做不好的。譬如建一座房子,先是设计,然后是预算,再是进入与施工阶段。施工时,先是做基础,然后是一层、二层、三层一次往上建,直至结顶,再往下粉刷,然后完工。制作盆景,也是有个程序问题。这个程序不能颠倒,更不能乱了次序。 盆景制作的次序是这样的: 第一是构思。当一株盆景素材拿到手时,先是审视分析这棵素材适宜做什么样的风格。是文人还是豪放大气的,万不能弄错。这一步弄错了,那就一错到底,想做出好作品来,基本是不可能了。其次是考虑它的表现形式。是做直干的还是曲干的?是临水的还是悬崖的?是一本多干的,还是单干的,等等。这些都有入情入理地加以分析,要因材施型,万不能弄巧成拙,牵强附会。不然佳作将和你无缘。构思正确是成功的一大半。 第二就是布局。绘画布局是在立面的平面上经营的,而盆景的布局,具体是在盆面上经营的,但最后表现却和绘画一样,也是在立面上得以体现。文人风格的盆景一般都比较风雅、洒脱、飘逸、空灵,因此选盆要选择轻巧、雅致的风格,盆相对要小点,以衬托文人树木的灵动感。文人风格的素材,在盆面的位置上,一般不宜种在正中,应偏左边或偏右,观赏面的盆面要比背面的位置相对大点,不然会给人呆板、沉闷的感觉,和文人盆景的风格格格不入。豪放大气风格的素材在盆景的位子比文人风格的变化要多点。它既可以是正中的,也可以是偏移的黄金分割线上。正中的给人以大气、端庄、凝重、肃穆的美感,如等腰三角形的造型,宜栽在盆的正中,但在盆面的前后位置,素材的前面要比背面宽些,给人以开阔、舒展的感觉。素材如果是倾斜型的,如山边、山崖的植物,向空阔一边倾斜的造型的,在盆面的经营上,应极力避免靠中位置,不然适得其反,做出来的盆景会给人死板、沉闷、拥塞的压抑感,素材的造型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表现。盆面前后,都是前稍宽,后面稍小。 第三是制作。盆景的造型是减法去枝制作,而绘画是加法添笔。盆景的制作是从杂乱无章的枝干中,一步一步剪掉、减掉,逐步清晰起来,最后成型的。而书画是在一张白纸上一笔一笔添加上的,最后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的。两者思维、制作方法正好相反。盆景制作是从下到上,一枝一枝往上做的,最后制作顶部,结顶完工,如果反了,那就乱套了,并且是不可能做好的。而绘画是从主干开始,再画主要的枝条,然后再慢慢细化,没有固定的上下左右次序的,甚至有的画家从主要枝条开始画,然后画主干。绘画的这些次序是比较自由的,而盆景是比较固定的,不能倒着来的,更不能东来做一枝,西弄一条,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第四是修饰。这点和绘画是一致的。无论是盆景还是绘画,当一幅作品完成后,作者都必须经过反复欣赏、观察,反复琢磨,然后一次一次地加以修改,以达到相对完美的境界。这点,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老师,都是必须经过的。省略了这一步骤,作品就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的。这既是最后的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作者切不能粗心大意。 以上四点,基本上构成了制作盆景的程序。这程序不能乱,乱了就做不好。不信,你们可以自己琢磨。 以上经验,只是个人的经验总结。正确与否,还得经过老师、盆友们的检验。说得不对、不够完善,还请老师们,盆友们纠正。敬请见谅!
鼠李 全冠,看着还不错
盆景制作………转 盆景制作程序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程序问题,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然是做不好的。譬如建一座房子,先是设计,然后是预算,再是进入与施工阶段。施工时,先是做基础,然后是一层、二层、三层一次往上建,直至结顶,再往下粉刷,然后完工。制作盆景,也是有个程序问题。这个程序不能颠倒,更不能乱了次序。 盆景制作的次序是这样的: 第一是构思。当一株盆景素材拿到手时,先是审视分析这棵素材适宜做什么样的风格。是文人还是豪放大气的,万不能弄错。这一步弄错了,那就一错到底,想做出好作品来,基本是不可能了。其次是考虑它的表现形式。是做直干的还是曲干的?是临水的还是悬崖的?是一本多干的,还是单干的,等等。这些都有入情入理地加以分析,要因材施型,万不能弄巧成拙,牵强附会。不然佳作将和你无缘。构思正确是成功的一大半。 第二就是布局。绘画布局是在立面的平面上经营的,而盆景的布局,具体是在盆面上经营的,但最后表现却和绘画一样,也是在立面上得以体现。文人风格的盆景一般都比较风雅、洒脱、飘逸、空灵,因此选盆要选择轻巧、雅致的风格,盆相对要小点,以衬托文人树木的灵动感。文人风格的素材,在盆面的位置上,一般不宜种在正中,应偏左边或偏右,观赏面的盆面要比背面的位置相对大点,不然会给人呆板、沉闷的感觉,和文人盆景的风格格格不入。豪放大气风格的素材在盆景的位子比文人风格的变化要多点。它既可以是正中的,也可以是偏移的黄金分割线上。正中的给人以大气、端庄、凝重、肃穆的美感,如等腰三角形的造型,宜栽在盆的正中,但在盆面的前后位置,素材的前面要比背面宽些,给人以开阔、舒展的感觉。素材如果是倾斜型的,如山边、山崖的植物,向空阔一边倾斜的造型的,在盆面的经营上,应极力避免靠中位置,不然适得其反,做出来的盆景会给人死板、沉闷、拥塞的压抑感,素材的造型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表现。盆面前后,都是前稍宽,后面稍小。 第三是制作。盆景的造型是减法去枝制作,而绘画是加法添笔。盆景的制作是从杂乱无章的枝干中,一步一步剪掉、减掉,逐步清晰起来,最后成型的。而书画是在一张白纸上一笔一笔添加上的,最后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的。两者思维、制作方法正好相反。盆景制作是从下到上,一枝一枝往上做的,最后制作顶部,结顶完工,如果反了,那就乱套了,并且是不可能做好的。而绘画是从主干开始,再画主要的枝条,然后再慢慢细化,没有固定的上下左右次序的,甚至有的画家从主要枝条开始画,然后画主干。绘画的这些次序是比较自由的,而盆景是比较固定的,不能倒着来的,更不能东来做一枝,西弄一条,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第四是修饰。这点和绘画是一致的。无论是盆景还是绘画,当一幅作品完成后,作者都必须经过反复欣赏、观察,反复琢磨,然后一次一次地加以修改,以达到相对完美的境界。这点,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老师,都是必须经过的。省略了这一步骤,作品就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的。这既是最后的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作者切不能粗心大意。 以上四点,基本上构成了制作盆景的程序。这程序不能乱,乱了就做不好。不信,你们可以自己琢磨。 以上经验,只是个人的经验总结。正确与否,还得经过老师、盆友们的检验。说得不对、不够完善,还请老师们,盆友们纠正。敬请见谅!【图片】
两棵小春 都是入盆才一两年的
小春,看着根盘不错才入的,大家看看咋样?
小春 刚入的,大师们看看咋样
双杆变三杆,老师们给个发展方向,谢谢了!
长势不错,就是发枝少了点!看明年吧!
大冶源的晚会 不多说,上几个模糊图,将就看看吧
春 感觉还是初春时候好看点
雪 大是够大!就是型没整好
刚看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一楼一图,大家点评,我学习一下(转帖)
风了 这风也太大了,有木有?
百态图 求补充
过节了 祝各位吧友节日快乐,事事如意,顺便爆个照,
过节了 祝所有吧友节日快乐!
随拍
鼠李,松
冬红果
爬山
九龙域
水水 文石一枚,各位看官欣赏
把玩不动的 一块文石,大家瞧瞧
看看 随便说,随便看,踊跃发言
大神科普,考验我眼力的时候到了!
这是什么?看看我的答案对不对!,印证一下!
现在芽子挺长了,是不是截的有点少啊,大神给点建议,谢过!
差不多俩月前朋友给挖的,开花了
朋友给挖的绣线菊开花了,桩子虽小,但挺好玩的!
一个多月前挖的四月雪开花了,还不错
开花了 朋友给挖的绣线菊开花了
鸭掌木 这是花还是果?没见过!
太强悍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jM5MjAwOTMxMA%3D%3D%26mid%3D832480296%26idx%3D5%26sn%3Da7ebc2ccf7311b2a655a0069899a9093%26scene%3D2%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3rd&urlrefer=3ed66cc988e2e0052c1af969729e1a90
发芽 老哥送的雀梅也来芽了!
田村路口经过的朋友,今天要带好本,记好安全带了,你们 懂的………
鹤望兰 花开
随拍 大集上拍的
春 选桩到现在的变化
当地的一个小型盆景展,随手拍了几张,大家点评欣赏!
求科普,@猪哥哥00000 年前给挖的,大神们谁认识,给个学名,在此谢过!
科普 求学名
长势不怎么样的几棵,贵在不小!
兄弟买了寄养在我这的,请教老师们如何修剪好看点,实在是太乱了!先谢谢了!
春 一棵小春的变化
石头 中国地图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