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迎春 明月照迎春
关注数: 274 粉丝数: 438 发帖数: 35,465 关注贴吧数: 56
养护,杀虫(转) 一、科学管理,提高花卉抗病虫害能力 首先,根据植物喜光、耐荫、喜湿或耐旱等生长特性进行分类摆放。将喜光的植物尽量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将耐荫的植物摆放在喜光花卉的下层或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喜湿的植物浇水的间隔时间要短;耐旱的花卉浇水的间隔时间要长。 其次,浇水应坚持“见干见湿”,即发现花盆中的土壤将要干透时,一次性将水浇透,切忌浇半截水,也就是花盆中的土壤上面湿下面干。 检查花盆中的土壤是否干透的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手指轻弹花盆壁的中部,听到比较清脆的响声,可判断土壤缺乏水分。同时,在生长季节,适当增施一些复合肥或浇泡透的芝麻肥水。及时修剪,除去病虫枝、重叠枝、弱枝及过密枝条。 二、虫害防治 诱杀害虫。蚜虫、粉虱等有趋黄性,在花卉旁边设置一块黄色板,在板上均匀涂抹一层粘性物质,或是使用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产的粘虫板,用手轻轻拨动花卉的枝条,蚜虫、粉虱受惊吓后会飞向黄色板被粘住致死。 人工摘除害虫。当发现植物有蚧壳虫后,可用竹签或毛刷等剔除;如叶子上有食叶害虫,可用镊子捏死;如有粉虱、蚜虫可用毛笔轻轻刷去即可;当发现花卉主干或枝条上有虫孔时,可用铁丝伸入虫孔中扎死害虫或将铁丝尖端弯成钩状,钩出虫体。 洗衣粉防治蚜虫、红蜘蛛、蚧壳虫。用清水将洗衣粉溶解成浓度为5%的溶液对花卉进行喷雾可防治蚜虫、红蜘蛛;用20%的溶液可防治蚧壳虫。 食醋防治蚧壳虫。将棉球放入50毫升的食醋中浸泡,用镊子将浸湿的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抹擦,即可将蚧壳虫杀死,同时还能使叶片光亮返绿。 橘子皮防治食叶害虫。将50个左右的橘子皮浸入500毫升的水中,装入容器内密封24小时后,取出橘子皮,用浸泡夜喷雾,可防治食叶害虫。 洋葱防治蚜虫、红蜘蛛。取20克洋葱鳞片浸入1000毫升水中浸泡24小时,用浸泡液每隔24小时对花卉喷雾一次,连续三次即可防治蚜虫、红蜘蛛等。 草木灰防治地下害虫。将300克草木灰浸入500克水中浸泡48小时,过滤后用浸泡液浇花,可防治地下害虫。 蚊香熏杀害虫。将一盘蚊香挂在花卉枝条上点燃,用塑料布将花卉罩起来,12小时可将害虫杀死。但不能时间过长,否则,将影响植物生长。 大蒜汁防治红蜘蛛、蚜虫、蚧壳虫。将30克大蒜粉碎提取汁液,加500克水稀释过滤后对植物喷雾,可防治红蜘蛛、蚜虫、蚧壳虫。 用白酒治蚧壳虫。将60度的白酒兑水,比例为1:20,用混合液浇花。时间最好在4月初,每隔10天浇水一次,连续4~5次。 风油精防治蚧壳虫、蚜虫、红蜘蛛。用风油精和水按1:400的比例配置成溶液,对花卉进行喷雾,此方法对蚧壳虫防治效果最佳。如防止蚜虫、红蜘蛛,可对虫体多喷雾。 花椒防治蚜虫。取花椒20克兑水250~300克,煮沸1—2分钟,冷却后对花卉喷雾。 纯酒精防治蛀干害虫。在蛀干害虫的蛀孔内注射纯酒精,使纯酒精浸入枝干,杀死害虫。 凡士林防治蛀干害虫。将凡士林涂塞蛀孔,造成空气不流通,致使害虫窒息死亡。 三、病害防治 高锰酸钾防治白粉病。将浓度为0.02--0.03%的高锰酸钾溶液喷花,几天后病斑会逐渐消失,病叶恢复正常生长。 食醋防治白粉病。将食醋加水配制成5%的溶液喷雾,2--3次后可防治白粉病。 小苏打防治白粉病。小苏打溶液为弱酸性,病原菌在弱酸性环境下难以生存,因此,用0.2%小苏打溶液对花卉喷雾,防治白粉病效果好。 大蒜汁防治腐烂病。用刀将花卉的腐烂部位刮掉,露出病部周围的健康组织,然后,均匀将大蒜汁涂抹在伤口处,每次间隔一周,2--3次即可治愈。 用碘酒防治腐烂病。将花卉腐烂部分全部刮除,深达木质部,涂抹碘酒,7--10天后再涂抹一次,彻底治愈。 草木灰防治根腐病。将花盆表层土壤露出根部,用适量草木灰(视花盆大小而定)覆盖根部上面,再用泥土覆盖在草木灰上,防治根腐病效果很好,尤其是水仙、仙人掌类。
关于杜鹃花的养护(转) 栽培技术   土壤   杜鹃是喜荫的植物,太阳的直射对它生长不利,所以杜鹃专类园最好选择在有树影遮荫的地方,或者在做绿化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一点,有意地在专类园中配置乔木。杜鹃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但由于各专类园和景观都要用水泥做道路和铺装,使得杜鹃栽植地土壤板结,碱性严重,所以必须把栽植地的土壤进行更换,并加一定量的泥炭土。长江以北均以盆栽观赏。盆土用腐叶土、沙土、同土(7:2:1),搀入饼肥、厩肥等,拌匀后进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换土。长江以南地区以地栽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点宜选在通风、半阴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含丰富的腐殖质,以酸性沙质壤土为宜,并且不宜积水,否则不利于杜鹃正常生长。栽后踏实,浇水。    栽种   杜鹃最适宜在初春或深秋时栽植,如在其它季节栽植,必须架设荫棚,定植时必须使根系和泥土匀实,但又不宜过于紧实,而且使根茎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状态,这样既可保护植株浅表性的根系不受严寒的冻害,又有利于排水。    温度   4月中、下旬搬出温室,先置于背风向阳处,夏季进行遮荫,或放在树下疏荫处,避免强阳光直射。生长适宜温度15-25℃,最高温度32℃。秋未10月中旬开始搬入室内,冬季置于阳光充足处,室温保持5-10℃,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否则停止生长。    浇水   杜鹃对土壤干湿度要求是润而不湿。一般春秋季节,对露地栽种的杜鹃可以隔2-3天浇一次透水,在炎热夏季,每天至少浇一次水。日常浇水,切忌用碱性水,浇水时还应注意水温不宜过冷,尤其在炎热夏天,用过冷水浇透,造成土温骤然降低,影响根系吸水,干扰植株生理平衡。栽植和换土后浇1次透水,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根部成活生长。生长期注意浇水,从3月开始,逐渐加大浇水量,特别是夏季不能缺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勿积水,9月以后减少浇水,冬季入室后则应盆土干透再浇。   湿度   杜鹃喜欢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但有些杜鹃专类园都建在广场、道路两旁,空气流动快,比较干燥,所以必须经常对杜鹃叶片进行喷水或对周围空气进行喷雾,使杜鹃园周围空气保持湿润。    施肥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对杜鹃园施一些有机肥料做基肥。4-5月份杜鹃开花后,由于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养分,随着叶芽萌发,新梢抽长,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入伏后,枝梢大多已停止生长,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生理活动减弱,可以不再追肥。秋后,气候渐趋凉爽,且时有秋雨绵绵,温湿度宜于杜鹃生长,此时可做最后一次追肥,入冬后一般不宜施肥。合理施肥是养好杜鹃的关键,喜肥又忌浓肥,在春秋生长旺季每10天施1次稀薄的饼肥液水,可用淘米水、果皮、菜叶等沤制发酵而成。在秋季还可增加一些磷、钾肥,可用鱼、鸡的内脏和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沤制而成。除上述自制家用肥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家用肥料配合使用,但切记要“薄”肥适施。入冬前施1次干肥(少量),换盆时不要施盆底肥。另外,无论浇水或施肥时用水均不要直接使用自来水,应酸化处理(加硫酸亚铁或食醋),在pH值达到6左右时再使用。   修剪   修剪整枝是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调节生长发育,从而使长势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数病枝、纤弱老枝,结合树冠形态删除一些过密枝条,增加通风透光,有利于植株生长。对于杜鹃园须经常检查,发现有枯枝、病枝,应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害在杜鹃中蔓延。蕾期应及时摘蕾,使养分集中供应,促花大色艳。修剪枝条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剪去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病弱枝,及时摘除残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树形略加人工修饰,随心所欲,因树造型。    花期   若想春节见花,可于1月或春节前20天将盆花移至20℃的温室内向阳处,其他管理正常,春节期间可观花。若想“五一”见花,可于早春萌动前将盆移至5℃以下室内冷藏,4月10日移至20℃温室向阳处,4月20日移出室外,“五一”可见花。因此,温度可调节花期,随心所愿,四时开放,另外,花后即剪的植株,10月下旬可开花;若生长旺季修剪,花期可延迟40天左右;若结合扦插时修剪,花期可延迟至翌年-2月。因此,不同时期的修剪,也影响花期的早晚。
映山红的养护(转) 栽培技术   土壤   杜鹃是喜荫的植物,太阳的直射对它生长不利,所以杜鹃专类园最好选择在有树影遮荫的地方,或者在做绿化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一点,有意地在专类园中配置乔木。杜鹃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但由于各专类园和景观都要用水泥做道路和铺装,使得杜鹃栽植地土壤板结,碱性严重,所以必须把栽植地的土壤进行更换,并加一定量的泥炭土。长江以北均以盆栽观赏。盆土用腐叶土、沙土、同土(7:2:1),搀入饼肥、厩肥等,拌匀后进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换土。长江以南地区以地栽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点宜选在通风、半阴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含丰富的腐殖质,以酸性沙质壤土为宜,并且不宜积水,否则不利于杜鹃正常生长。栽后踏实,浇水。    栽种   杜鹃最适宜在初春或深秋时栽植,如在其它季节栽植,必须架设荫棚,定植时必须使根系和泥土匀实,但又不宜过于紧实,而且使根茎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状态,这样既可保护植株浅表性的根系不受严寒的冻害,又有利于排水。    温度   4月中、下旬搬出温室,先置于背风向阳处,夏季进行遮荫,或放在树下疏荫处,避免强阳光直射。生长适宜温度15-25℃,最高温度32℃。秋未10月中旬开始搬入室内,冬季置于阳光充足处,室温保持5-10℃,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否则停止生长。    浇水   杜鹃对土壤干湿度要求是润而不湿。一般春秋季节,对露地栽种的杜鹃可以隔2-3天浇一次透水,在炎热夏季,每天至少浇一次水。日常浇水,切忌用碱性水,浇水时还应注意水温不宜过冷,尤其在炎热夏天,用过冷水浇透,造成土温骤然降低,影响根系吸水,干扰植株生理平衡。栽植和换土后浇1次透水,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根部成活生长。生长期注意浇水,从3月开始,逐渐加大浇水量,特别是夏季不能缺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勿积水,9月以后减少浇水,冬季入室后则应盆土干透再浇。   湿度   杜鹃喜欢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但有些杜鹃专类园都建在广场、道路两旁,空气流动快,比较干燥,所以必须经常对杜鹃叶片进行喷水或对周围空气进行喷雾,使杜鹃园周围空气保持湿润。    施肥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对杜鹃园施一些有机肥料做基肥。4-5月份杜鹃开花后,由于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养分,随着叶芽萌发,新梢抽长,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入伏后,枝梢大多已停止生长,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生理活动减弱,可以不再追肥。秋后,气候渐趋凉爽,且时有秋雨绵绵,温湿度宜于杜鹃生长,此时可做最后一次追肥,入冬后一般不宜施肥。合理施肥是养好杜鹃的关键,喜肥又忌浓肥,在春秋生长旺季每10天施1次稀薄的饼肥液水,可用淘米水、果皮、菜叶等沤制发酵而成。在秋季还可增加一些磷、钾肥,可用鱼、鸡的内脏和洗肉水加淘米水和一些果皮沤制而成。除上述自制家用肥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家用肥料配合使用,但切记要“薄”肥适施。入冬前施1次干肥(少量),换盆时不要施盆底肥。另外,无论浇水或施肥时用水均不要直接使用自来水,应酸化处理(加硫酸亚铁或食醋),在pH值达到6左右时再使用。   修剪   修剪整枝是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调节生长发育,从而使长势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数病枝、纤弱老枝,结合树冠形态删除一些过密枝条,增加通风透光,有利于植株生长。对于杜鹃园须经常检查,发现有枯枝、病枝,应及时清除,以减少病虫害在杜鹃中蔓延。蕾期应及时摘蕾,使养分集中供应,促花大色艳。修剪枝条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剪去交叉枝、过密枝、重叠枝、病弱枝,及时摘除残花。整形一般以自然树形略加人工修饰,随心所欲,因树造型。    花期   若想春节见花,可于1月或春节前20天将盆花移至20℃的温室内向阳处,其他管理正常,春节期间可观花。若想“五一”见花,可于早春萌动前将盆移至5℃以下室内冷藏,4月10日移至20℃温室向阳处,4月20日移出室外,“五一”可见花。因此,温度可调节花期,随心所愿,四时开放,另外,花后即剪的植株,10月下旬可开花;若生长旺季修剪,花期可延迟40天左右;若结合扦插时修剪,花期可延迟至翌年-2月。因此,不同时期的修剪,也影响花期的早晚。
盆景制作……转 盆景制作程序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程序问题,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然是做不好的。譬如建一座房子,先是设计,然后是预算,再是进入与施工阶段。施工时,先是做基础,然后是一层、二层、三层一次往上建,直至结顶,再往下粉刷,然后完工。制作盆景,也是有个程序问题。这个程序不能颠倒,更不能乱了次序。 盆景制作的次序是这样的: 第一是构思。当一株盆景素材拿到手时,先是审视分析这棵素材适宜做什么样的风格。是文人还是豪放大气的,万不能弄错。这一步弄错了,那就一错到底,想做出好作品来,基本是不可能了。其次是考虑它的表现形式。是做直干的还是曲干的?是临水的还是悬崖的?是一本多干的,还是单干的,等等。这些都有入情入理地加以分析,要因材施型,万不能弄巧成拙,牵强附会。不然佳作将和你无缘。构思正确是成功的一大半。 第二就是布局。绘画布局是在立面的平面上经营的,而盆景的布局,具体是在盆面上经营的,但最后表现却和绘画一样,也是在立面上得以体现。文人风格的盆景一般都比较风雅、洒脱、飘逸、空灵,因此选盆要选择轻巧、雅致的风格,盆相对要小点,以衬托文人树木的灵动感。文人风格的素材,在盆面的位置上,一般不宜种在正中,应偏左边或偏右,观赏面的盆面要比背面的位置相对大点,不然会给人呆板、沉闷的感觉,和文人盆景的风格格格不入。豪放大气风格的素材在盆景的位子比文人风格的变化要多点。它既可以是正中的,也可以是偏移的黄金分割线上。正中的给人以大气、端庄、凝重、肃穆的美感,如等腰三角形的造型,宜栽在盆的正中,但在盆面的前后位置,素材的前面要比背面宽些,给人以开阔、舒展的感觉。素材如果是倾斜型的,如山边、山崖的植物,向空阔一边倾斜的造型的,在盆面的经营上,应极力避免靠中位置,不然适得其反,做出来的盆景会给人死板、沉闷、拥塞的压抑感,素材的造型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表现。盆面前后,都是前稍宽,后面稍小。 第三是制作。盆景的造型是减法去枝制作,而绘画是加法添笔。盆景的制作是从杂乱无章的枝干中,一步一步剪掉、减掉,逐步清晰起来,最后成型的。而书画是在一张白纸上一笔一笔添加上的,最后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的。两者思维、制作方法正好相反。盆景制作是从下到上,一枝一枝往上做的,最后制作顶部,结顶完工,如果反了,那就乱套了,并且是不可能做好的。而绘画是从主干开始,再画主要的枝条,然后再慢慢细化,没有固定的上下左右次序的,甚至有的画家从主要枝条开始画,然后画主干。绘画的这些次序是比较自由的,而盆景是比较固定的,不能倒着来的,更不能东来做一枝,西弄一条,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第四是修饰。这点和绘画是一致的。无论是盆景还是绘画,当一幅作品完成后,作者都必须经过反复欣赏、观察,反复琢磨,然后一次一次地加以修改,以达到相对完美的境界。这点,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老师,都是必须经过的。省略了这一步骤,作品就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的。这既是最后的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作者切不能粗心大意。 以上四点,基本上构成了制作盆景的程序。这程序不能乱,乱了就做不好。不信,你们可以自己琢磨。 以上经验,只是个人的经验总结。正确与否,还得经过老师、盆友们的检验。说得不对、不够完善,还请老师们,盆友们纠正。敬请见谅!
盆景制作………转 盆景制作程序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程序问题,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然是做不好的。譬如建一座房子,先是设计,然后是预算,再是进入与施工阶段。施工时,先是做基础,然后是一层、二层、三层一次往上建,直至结顶,再往下粉刷,然后完工。制作盆景,也是有个程序问题。这个程序不能颠倒,更不能乱了次序。 盆景制作的次序是这样的: 第一是构思。当一株盆景素材拿到手时,先是审视分析这棵素材适宜做什么样的风格。是文人还是豪放大气的,万不能弄错。这一步弄错了,那就一错到底,想做出好作品来,基本是不可能了。其次是考虑它的表现形式。是做直干的还是曲干的?是临水的还是悬崖的?是一本多干的,还是单干的,等等。这些都有入情入理地加以分析,要因材施型,万不能弄巧成拙,牵强附会。不然佳作将和你无缘。构思正确是成功的一大半。 第二就是布局。绘画布局是在立面的平面上经营的,而盆景的布局,具体是在盆面上经营的,但最后表现却和绘画一样,也是在立面上得以体现。文人风格的盆景一般都比较风雅、洒脱、飘逸、空灵,因此选盆要选择轻巧、雅致的风格,盆相对要小点,以衬托文人树木的灵动感。文人风格的素材,在盆面的位置上,一般不宜种在正中,应偏左边或偏右,观赏面的盆面要比背面的位置相对大点,不然会给人呆板、沉闷的感觉,和文人盆景的风格格格不入。豪放大气风格的素材在盆景的位子比文人风格的变化要多点。它既可以是正中的,也可以是偏移的黄金分割线上。正中的给人以大气、端庄、凝重、肃穆的美感,如等腰三角形的造型,宜栽在盆的正中,但在盆面的前后位置,素材的前面要比背面宽些,给人以开阔、舒展的感觉。素材如果是倾斜型的,如山边、山崖的植物,向空阔一边倾斜的造型的,在盆面的经营上,应极力避免靠中位置,不然适得其反,做出来的盆景会给人死板、沉闷、拥塞的压抑感,素材的造型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表现。盆面前后,都是前稍宽,后面稍小。 第三是制作。盆景的造型是减法去枝制作,而绘画是加法添笔。盆景的制作是从杂乱无章的枝干中,一步一步剪掉、减掉,逐步清晰起来,最后成型的。而书画是在一张白纸上一笔一笔添加上的,最后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的。两者思维、制作方法正好相反。盆景制作是从下到上,一枝一枝往上做的,最后制作顶部,结顶完工,如果反了,那就乱套了,并且是不可能做好的。而绘画是从主干开始,再画主要的枝条,然后再慢慢细化,没有固定的上下左右次序的,甚至有的画家从主要枝条开始画,然后画主干。绘画的这些次序是比较自由的,而盆景是比较固定的,不能倒着来的,更不能东来做一枝,西弄一条,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第四是修饰。这点和绘画是一致的。无论是盆景还是绘画,当一幅作品完成后,作者都必须经过反复欣赏、观察,反复琢磨,然后一次一次地加以修改,以达到相对完美的境界。这点,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老师,都是必须经过的。省略了这一步骤,作品就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的。这既是最后的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作者切不能粗心大意。 以上四点,基本上构成了制作盆景的程序。这程序不能乱,乱了就做不好。不信,你们可以自己琢磨。 以上经验,只是个人的经验总结。正确与否,还得经过老师、盆友们的检验。说得不对、不够完善,还请老师们,盆友们纠正。敬请见谅!【图片】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