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ぁ傻睿 56ぁ傻睿
http://img2008.titan24.com/imgwater2/621000/621915.jpg
关注数: 409 粉丝数: 148 发帖数: 1,354 关注贴吧数: 4
金牌战略让运动员身心俱疲 退役后基本成了废人! 年龄大、没文化、就业难、伤病缠身、缺少社会关爱是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项目退役运动员的现状。有关专家指出,出现这种情况,与我国目前实行的专业化训练体制和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有直接关系,竞技体育是一个金字塔,最后能站在塔尖上的毕竟是少数人,而大部分人在搭建塔基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代价。 我国目前实行专业体校训练体制,运动员从小进入当地的业余体校训练,这期间一般是边学习边训练,也有的是全天候训练。在家长、教练的眼里,只要刻苦训练,将来拿世界冠军,一生就会有个依靠。在业余体校训练一段时间后,一部分运动员就被挑到省级专业队进行全封闭训练,完全为了夺得金牌。而文化课学习虽然还有,但基本上等于形同虚设。运动员在专业体校里,目标只有拿金牌。但实际上往往是几百人才能出一两个世界冠军。记者在辽宁柔道队训练场看到百十号人在训练,男女柔道队加一起200多人,而在世界级比赛中能够拿到冠军的不过是几个。据柔道队总教练刘永福介绍,20年来,辽宁柔道运动员数百名,而奥运会冠军只有4个。到2005年,辽宁柔道队退役几十人,包括2个奥运会冠军,还有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前途能够较好一点的也就是2个奥运会冠军。其他的都不包分配,也没有什么名气,就业是很难的。当教练毕竟是少数,而且现在也饱和了。 专业化的训练体制使一些运动员除了精通自己的专业项目外,退役后基本上成了“废人”——没有文化知识,不了解社会,四处碰壁。原辽宁击剑运动员孟兆华退役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当过化妆品推销员、饭店服务员,她的丈夫虽然是辽宁击剑队的教练,但前一段也下了岗,只好到饭店当保安看大门。孟兆华说:“从小就没怎么好好学习,到了专业队,文化课更是丢在一边,一门心思想着拿金牌。队里设的文化课,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各个项目的运动员,各个年龄段的、各种文化程度的运动员都挤在一起学习。早晨起大早训练,上午上课就是睡大觉,根本听不进课。我也偶尔回队里看看,看现在小孩训练、学习同我们那时候差不多,我都替他们发愁,他们的明天在哪里,难道还像我这样退役十年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吗?我肯定不会再让儿子再干体育了。”奥运会柔道冠军庄晓岩退役后,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照顾她,留到学院训练科工作。她说:“我现在真是后悔自己当初不好好学习,当冠军是暂时的,可一辈子没文化,这个代价付出太大了。我要不是奥运会冠军,我不知道我的命运会是什么样!” 金牌战略使一些教练员在训练时往往不顾科学规律,超强度训练,使很多运动员伤病缠身。在成了“文化知识废人”的同时也成了“身体的废人”。自行车亚洲冠军李冬梅告诉记者:“为了出成绩,训练时,常常不计后果,超负荷训练。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得了足以影响终身的疾病。”今年5月突然死亡的亚洲举重重量级冠军才力,一家三口都患肥胖症,才力本来分配到沈阳市交通局,当看到疾病缠身的才力后,沈阳市交通局断然将才力退回到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没有办法,学院只好安排才力做保卫干部,实际是看大门,最后终于抵不住疾病不幸英年早逝。奥运会奖牌获得者、自行车运动员王艳早在1999年就患有重症肌无力,这种病无法根治,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王艳还在坚持训练甚至比赛。柔道亚洲冠军潘松身高1.90米,看起来很强壮,20多岁的他已患有糖尿病,并还在坚持训练。他说:“幸亏院里已决定留我做教练,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疾病缠身的运动员退役后,没有生活来源,更没有治疗疾病的钱。击剑运动员孟兆华因经常大强度训练,长期带着沉重的面罩,压迫颈部神经,现在已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平时睡觉不敢枕任何东西,只能平躺,一天到晚迷迷糊糊,曾两次摔倒在卫生间。“就是这样,我也不能好好治疗,我退役后没有工作,我丈夫在辽宁击剑队当教练。一个月1000多元养活一家3口。我们住的房子还是3家共用一个三室房,一共住了6年。我没办法只好带着孩子回老家大连住到母亲家。父母身体都不好,看病也需要花钱,我的病就只好往后拖了。” 有关人士指出,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对运动员进行妥善安置,也是造成体育项目退役运动员生活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辽宁省体育局人事处的一位干部说,目前,运动员退役后国家没有统一政策,原则上将运动员的关系直接送到当地人事局,关系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成绩名次较好的就由当地人事部门联系工作,但目前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加上运动员本身素质问题,尤其是一些冷门体育项目知道的人很少,运动员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政府机关进不去,企事业单位没人要,只好在家待业。为了生存,化妆品推销、卖服装、卖豆腐、当保安看大门、给大公司打杂的工作都有人在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