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wang1223 raywang1223
关注数: 5 粉丝数: 78 发帖数: 1,327 关注贴吧数: 6
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开工仪式举行 (记者:克勤 志鹏)10月14日上午,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开工仪式举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李治辉,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英民等出席。 仪式上,赵建钊等为新校区开工仪式培土。 赵建钊详细了解了新校区整体建设情况,希望市第一中专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迸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内涵建设,努力把市第一中专办成全省知名的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为繁荣我市教育事业、建设地区性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是隶属于漯河市教育局的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河南省重点建设示范校职业学校,品牌示范性职业学校和漯河市职业教育双十工程重点支持学校。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位于召陵区职业教育园区内,庐山路东侧,日月潭路南侧,新校区第一期占地221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规划在校生9000人,总投资3.4亿元。主要建设综合楼、教学楼、实训楼、生活辅助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等。本次建设的项目为新校区教学楼建设项目,该项目是中央财政资金投资项目。共建设教学楼3栋,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工程概算2600万元。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列入漯河市2018年度漯河市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程、民生工程。
抢抓发展争朝夕 破茧腾飞正当时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点项目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日前,记者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看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处处都有建设者忙碌的身影。建设工地上,工程车、运料车来往穿梭,搅拌机、升降机运转不停;建设者们只争朝夕,连续奋战,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机器轰鸣不息……行走于示范区各个项目建设现场,一股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热潮扑面而来。 狠抓项目“牛鼻子”,积蓄发展新动力。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示范区全面推进开发建设的关键之年,区党工委、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一港三园一中心”发展定位,把项目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出实招、用真劲,持续攻坚、持续突破,全力构建结构优化、承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 紧盯目标任务 狠抓项目建设“牛鼻子” 3月9日,记者在沙河之畔的漯河港看到,各种崭新的起重装备、仓储设施气势宏伟,港区建设已基本完成,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京港澳高速以东、龙江路以北的北京万里伟业豫中南仓储物流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高耸的塔吊挥动着巨臂,翻斗车往来穿梭,库房主体已完工,正在硬化室内地面。该项目集仓储、办公、餐饮、住宿为一体,今年10月有望建成投用,预计年销售收入1.5亿元,转移当地就业人员300人。 靠什么发展?用什么赶超?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赶超的引擎。示范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意识,以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域高端服务区、文化教育科技示范园区、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大建设为总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紧紧抓住发展主动权,确立2017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纳入市定重点项目14个以上、新开工项目9个以上,“一园三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美好蓝图,振奋人心、满怀希望。围绕目标任务,示范区精心谋划论证,全力攻坚克难,全面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示范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激发了全区上下抓项目建设的热情和“项目建设比赶超”的竞争氛围。在此推动下,示范区项目建设马不停蹄,北京万里伟业豫中南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漯河市圆福仓储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建设项目等一批带动性强、贡献率高、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倒排工期,加速推进,积蓄起示范区破茧腾飞的强大动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发展之基 回望示范区2016年项目建设成绩单,用“震撼”二字形容应该最为贴切。在这个年轻的城区,先后开工建设了两批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0.1亿元。是什么催生了项目建设的“示范区气势”?是什么引来“群凤”齐舞? 思路催生动力。栽上梧桐树,引来凤凰栖。示范区对于项目建设的态度向来鲜明而坚决。正如漯河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卫所言:“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示范区立足‘一港三园一中心’发展定位,谋划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项目带动集聚发展,用产业促进产城融合。2017年,区投资公司就承担了其中16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涵盖了道路、景观、绿化、学校、安置房、整区域开发等项目,总投资68亿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之基。作为示范区2017年基础设施建设的龙头项目,区内淞江路以北、规划的沙河大道以南沙河段的沙河景观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建设内容包括滩内沿河景观工程、河道两岸堤外景观工程、滨河路工程、四湖水系工程。其中,东湖、西湖已经开工,天鹅湖、龙潭湖下半年开工,沙湾路、云翠山路年内竣工,3月底完成沿河绿化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全区全年计划开工道路8条,竣工道路4条。龙江路、牡丹江路将于食博会前通车;牡丹江路沙河大桥将于年底通车。计划开工千山路、燕山路、玉河路、牡丹江路地下综合管廊,开工建设西湖学校。总投资10亿元、16万平方米的昌建总部港、商墅、写字楼项目计划于5月份开工。开工建设董庄、庙陈安置房。 把握先机、主动作为,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喜看今日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招引新一批大项目、优项目积蓄动力,更为“以民为本谋发展”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阳春三月春意浓,项目建设热潮涌。大思路、大手笔、大项目、大建设,项目建设的亮点频现。示范区,一方神奇的热土,一块灵秀的宝地,正朝气蓬勃、活力迸发,在项目建设中扬帆起航、高歌猛进。
建设“四大载体” 突出“五个着力” “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园现代物流核心区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注重以城带乡、发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引领作用。这些重大利好政策和工作布局为示范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必将为示范区的开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加快示范区大开发、大建设、大收储、大发展的步伐。”近日,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国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近日召开了示范区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就全区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要建设“四大载体”,突出“五个着力”,出实招、用真劲、求实效,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成立四大指挥部,建设“四大载体”。示范区成立了临港产业园、高端服务区、文化教育科技园、都市生态农业园建设指挥部,建设“四大载体”。一是建设临港产业园。围绕争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河南省示范物流园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标,建设布局合理、产业高度集聚、园区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集储运中心、配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市场交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于一体,海关、商检、保税物流等配套服务功能健全,公路港、水运港、铁路港和信息港多式联运、对接航空港的豫中南对外开放平台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二是建设高端服务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区域产业服务中心,创建现代总部服务基地及研发、创新、培训、推广平台和高端、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三是建设文化教育科技园。坚持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和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双轮驱动,加强许慎文化园建设,加快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谋划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将姬石镇打造成为历史文明传承地,形成融文化、教育、科研、服务、居住、游憩为一体的文化特色城区。四是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园。建设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资源循环利用、田园风光优美的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园区,开工建设开源集团三河湾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加快推进河南乡土植物园项目建设,科学规划姬石休闲农业产业带。 实干创新,突出“五个着力”。一是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围绕“一港三园一中心”战略定位,谋划重大建设项目,力促早签约、快开工、早投产。2017年计划安排市定重点项目14个以上,总投资5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亿元。计划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二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2017年,谋划包装超10亿元总部型、基地型、概念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5个以上;在谈现代物流、智能仓储项目20个以上;签约超亿元项目6个以上,其中10亿元至30亿元项目1个、超30亿元项目1个,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百强企业投资超亿元项目1个以上、园区共建项目1个以上,落地超亿元项目2个以上。三是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实现和市区的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加快推进沙澧河复航漯河船闸工程建设,尽快具备通航条件。加快沿河滩内整治及东湖、道路支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优美的景观设计,打造城市新亮点。四是着力抓好开放平台建设。筹建漯河海关办事处,加快综合保税产业园区建设,完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漯河查验区二期建设,推动豫南陆路口岸搬迁,并及早谋划粮食口岸、电子口岸、汽车口岸、进口木材指定口岸等项目。五是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抓好脱贫攻坚。落实政府兜底政策,加快坡杨村整村脱贫推进速度,不断改善基本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期完成全区脱贫目标任务。完善就业创业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双创”示范园建设。完善教育服务体系。重点推进西湖学校建设,开工建设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市第一中专等项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