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橙🌚 绛心堂
寄情茶事,可得清愿
关注数: 375 粉丝数: 468 发帖数: 9,368 关注贴吧数: 9
【本文转发】为什么茶经上没有普洱茶? 回答茶友关于【茶圣陆羽《茶经》为何没有普洱茶】之问? 一,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梳理一下茶圣的生平和成书时间: 1,茶圣陆羽生平为公元733年~804年。 2,成书大概在公元760年~780年。 3,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二,云南在这个年代是什么情况: 1,陆羽《茶经》成书时云南叫南诏国。 2,南诏国为公元649年~902年。中心为现在的大理。 3,南诏辖地南到现在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的一部分,东边管了现在贵州的二分之一,西边连着缅甸和印度,北边到大渡河附近。 三,历史北景: 1,两国存在时间大体相近。 2,历史上两国关系时好时坏。 3,公元752年唐朝李密带兵20万攻打南诏国,历时三年。史称“天宝战争”。 4,公元755年大唐“安史之乱”。 四,综上所述: 1,陆羽出生于公元733年,“天宝战争”时茶圣19岁,“安史之乱”时茶圣22岁。 2,茶经成书历经20年,即茶圣27岁的公元760年开始。 3,“天宝战争”导致两国42年不来往,时间为公元752~794年。 五,总结: 1,陆羽“茶经”成书14年之后即公元794年南诏国与大唐修好。时年陆羽66岁。 2,公元804年南诏与大唐互派学子时,陆羽病逝。 3,两国交恶时,大唐的流行名著上怎能出现敌对国家的主要作物。 4,陆羽可能知道云南有茶,但对于一位亲赴产地历时20年成书的人来说,著书极其严谨,不考察不下笔的人来说,不写胜于误写。 在陆羽考察成书的年代正好是南诏与大唐互不来往,陆羽不可能通关到云南时地考察,两国合好时陆羽66岁,按古人“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标准来说,陆羽先生到云南也登不了高山实地考查了,就这样,一代茶圣陆羽从未到过云南,“茶经”上也就没有了云南普洱茶。
关于冲泡器「壶」 在茶事过程中,冲泡这个过程,无疑是茶事的核心,所以冲泡器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现代茶事中,一般常见的冲泡器有三种:壶,盖碗,茶碗(碗泡法)。 因为用壶泡茶无疑是最复杂,最难把控的。那么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大致从材质还有实用性这两个方面来讲。 从材质来划分的话,一般分为四种: 1、陶 2、瓷 3、玻璃 4、金属 陶也包括了紫砂,建水紫陶等等。陶密度不大,透气性好,这是它的优点,但是会吸附茶味,一般而言都是一种茶配一种壶,久用之后会变得更温润。然而瓷壶就没有这些,瓷的密度相对陶的密度更高,什么茶都可以泡,缺点是一把瓷壶久用之后茶垢特别难清洗,特别是出水口。玻璃和瓷差不多,但是玻璃透明,所以视觉感更好。最后是金属,就我个人而言一般煮水用铁壶和银壶比较多。但是泡茶真用的少,有一次去朋友那里喝茶见过用小银壶泡的,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 如果讲实用性,最主要的还是好用顺手,什么才是好用?选壶首选的应该是出水流畅。这是必要的条件。其次,在选择壶的时候,特别是陶壶,要看以后用什么茶来养。比方说黑茶,可以选择密度高的陶壶,紫砂中的紫泥,建水紫陶,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密度高,锁温更好,泡出的茶汤更醇厚。还有就是看壶盖和壶身盖的严不严,如果做的不严实,在出汤的时候,茶汤很容易从壶盖那里漏出。这都是需要注意的。 关于壶,我自己体会的以及能说的,就这么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