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橙🌚
绛心堂
寄情茶事,可得清愿
关注数: 375
粉丝数: 468
发帖数: 9,368
关注贴吧数: 9
窝在家里看书、练字、玩玩茶则~
昨下午去朋友家里喝了老生普,晚上又吃火锅。 都没有去健身
昨下午去朋友家里喝了老生普,晚上又吃火锅。 都没有去健身
老茶 喝杯88年老生普
老茶 喝杯88年老生普
这几天就是天天外面喝茶的节奏。 回家后健身完就饿,饿了也还是喝茶。
昨天忙成狗,今日无事,昨日没写,今日补上。 师父说,多大的笔,写多大的字,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如此才游刃有余。
多加衣服,喝一点暖胃的老生茶。
【本文转发】为什么茶经上没有普洱茶? 回答茶友关于【茶圣陆羽《茶经》为何没有普洱茶】之问? 一,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梳理一下茶圣的生平和成书时间: 1,茶圣陆羽生平为公元733年~804年。 2,成书大概在公元760年~780年。 3,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二,云南在这个年代是什么情况: 1,陆羽《茶经》成书时云南叫南诏国。 2,南诏国为公元649年~902年。中心为现在的大理。 3,南诏辖地南到现在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的一部分,东边管了现在贵州的二分之一,西边连着缅甸和印度,北边到大渡河附近。 三,历史北景: 1,两国存在时间大体相近。 2,历史上两国关系时好时坏。 3,公元752年唐朝李密带兵20万攻打南诏国,历时三年。史称“天宝战争”。 4,公元755年大唐“安史之乱”。 四,综上所述: 1,陆羽出生于公元733年,“天宝战争”时茶圣19岁,“安史之乱”时茶圣22岁。 2,茶经成书历经20年,即茶圣27岁的公元760年开始。 3,“天宝战争”导致两国42年不来往,时间为公元752~794年。 五,总结: 1,陆羽“茶经”成书14年之后即公元794年南诏国与大唐修好。时年陆羽66岁。 2,公元804年南诏与大唐互派学子时,陆羽病逝。 3,两国交恶时,大唐的流行名著上怎能出现敌对国家的主要作物。 4,陆羽可能知道云南有茶,但对于一位亲赴产地历时20年成书的人来说,著书极其严谨,不考察不下笔的人来说,不写胜于误写。 在陆羽考察成书的年代正好是南诏与大唐互不来往,陆羽不可能通关到云南时地考察,两国合好时陆羽66岁,按古人“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标准来说,陆羽先生到云南也登不了高山实地考查了,就这样,一代茶圣陆羽从未到过云南,“茶经”上也就没有了云南普洱茶。
喝熟普 这天气就得喝熟普
周末早起 阳光好好~喝点中期茶
早起 一个人可以去爱世上之物,但一个人不能去爱词句。所以教义于我毫无用处。那些教义没有软硬的感觉,没有颜色,没有尖角,没有气息和味道,它们只是一些词句而已,可能就是这一点阻碍你得到内心的宁静。《悉达多》 喝茶
成都这几天好热 每天都喝白茶下火
喝藏茶 下雨啦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花香飘来时 傍晚回家,推开书房。
大半夜不睡觉 边喝茶边抽风
从早上忙到下午,发现自己也是瞎忙。 羡慕终日无事可做。 生活的目的是要有温度,不是忙。 好吃~~~
第一,从此不能耽误喝茶,练字,读书,健身。生活的美需要经营。 第二,认真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第三,戒烟。 看看这小子,烟抽的。。。
单身的日常 如图
在我20岁时,我说要健身,要读很多书,要有腹肌,要去很多地方旅行。如今也完成的差不多了。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依然有很多东西要去挖掘。比如茶,茶是值得一生去学习的。
昨天在外面喝茶,喝了一下午,晚上又喝酒。今天还是在外面喝茶。
久饮不发酵茶,难免伤胃。有时候还是适当喝一些发酵茶,养胃也消食。那什么是发酵茶? 发酵茶,应该分为三类。 前发酵茶,在茶叶制作时发酵,比如说红茶,发酵在制作时开始,茶叶制成后不在发酵。 后发酵茶,比如普洱生茶,茶叶制作时不发酵,制成后,自然发酵。 前发酵和后发酵均参与的,比如普洱熟茶、雅安藏茶、安化黑茶等,茶叶制作时人工发酵,制成后自然发酵。 还有半发酵的乌龙茶,轻发酵的黄茶等。 茶叶发酵,是维持香气与口感的平衡和茶性的转化。不发酵的茶偏寒凉但茶汤香气高,口感不会太醇厚,发酵重的茶偏温热但茶汤更醇厚饱满。这和不同发酵程度相关的。所以发酵茶主要喝的也是口感的饱满醇厚。 据说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是轻发酵?哈哈~有机会去学习学习~
今天在外面谈事情,热的懵了。 晚上吃完火锅回家喝茶。 2012年易武,开一饼~
无力面对越写越丑的字。。。 健身去。。。
曾经只喝生普和白茶,现在对其他茶类也渐能欣赏。黑茶的醇厚,青茶的高香,绿茶的鲜爽,白茶的清甜,黄茶的柔和,红茶的甜醇。不同茶类,在口腔中有不同的丰富的表现,这正是我所着迷的。而茶叶,玩儿法也不仅限于冲泡,除此之外还有,煎、煮、萃取、抹茶、奶茶等等。茶的魅力在于,不管接触了多久,发现始终还是不完全懂她。哈哈~
天太热了, 这天还是喜欢喝白茶~ 有种水都水不动的感觉
今晚有这个。
昨夜,喝云南料做的清心乌龙,晚上竟罕见的出现失眠,翻来覆去熬到今晨5:10起床。也只能喝点熟普养胃。
老茶馆 今天去了老茶馆。
今年的明前甘露,好好喝! 干茶玫瑰的香气呀!
因为平时做普洱的缘故,大都喝的是普洱茶。家在成都,离四川雅安的茶区很近,朋友在雅安做川茶,就去看看。 主要看的是「万亩茶园」,开车从成都到雅安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茶园很大,是试验、种植、加工、旅游一起打造的。(图片只是很小一部分) 园区内环境可以,全国各个品种的茶树基本都有种植。但是都是台地。 然后喝到了一款特别惊艳的绿茶。 附带一句,农家的菜好好吃~~~
台地 一大早喝台地。。。
老普洱,肉桂,藏茶,老普洱。。。。 我还想喝~~~
今天和在艺术学院一起学习的同学那里喝茶。她自己手绘的加手绣的茶系~还是美女啊哈哈~
我生活周围都是怎样的世界啊! 我想静静,也别问我静静是谁!
关于冲泡器「壶」 在茶事过程中,冲泡这个过程,无疑是茶事的核心,所以冲泡器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现代茶事中,一般常见的冲泡器有三种:壶,盖碗,茶碗(碗泡法)。 因为用壶泡茶无疑是最复杂,最难把控的。那么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大致从材质还有实用性这两个方面来讲。 从材质来划分的话,一般分为四种: 1、陶 2、瓷 3、玻璃 4、金属 陶也包括了紫砂,建水紫陶等等。陶密度不大,透气性好,这是它的优点,但是会吸附茶味,一般而言都是一种茶配一种壶,久用之后会变得更温润。然而瓷壶就没有这些,瓷的密度相对陶的密度更高,什么茶都可以泡,缺点是一把瓷壶久用之后茶垢特别难清洗,特别是出水口。玻璃和瓷差不多,但是玻璃透明,所以视觉感更好。最后是金属,就我个人而言一般煮水用铁壶和银壶比较多。但是泡茶真用的少,有一次去朋友那里喝茶见过用小银壶泡的,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 如果讲实用性,最主要的还是好用顺手,什么才是好用?选壶首选的应该是出水流畅。这是必要的条件。其次,在选择壶的时候,特别是陶壶,要看以后用什么茶来养。比方说黑茶,可以选择密度高的陶壶,紫砂中的紫泥,建水紫陶,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密度高,锁温更好,泡出的茶汤更醇厚。还有就是看壶盖和壶身盖的严不严,如果做的不严实,在出汤的时候,茶汤很容易从壶盖那里漏出。这都是需要注意的。 关于壶,我自己体会的以及能说的,就这么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 下午回家时,在印象莫奈的展厅旁,有一个茶摊,包装做的很精美,是画展的衍生品,茶很干净。和老板聊了一会儿,谈到早期的一些茶,老板对早期茶持否定态度,认为不干净。我倒是认为,茶做的不干净,不代表茶本身口感不好。比如一些早期的茶,当时的做茶观念、标准和现在不同,又加上存放时不太注意,没有现在那么讲究,有的老茶就有一些尘土味,也难免。
论茶的重要性 健身完回家喝藏茶。 年轻,就去追求自己喜欢的,走些弯路,犯些错误。不要每天活的诚惶诚恐,年轻,是生命力,是活力,是未来。不是资本的奴隶。去看看自由,去看看生命的丰盛。 茶对我而言,是诗,更是自由。
下午没啥事,喝茶。 2006年龙马瑞茗。
你看不见的城市 在淡蓝色的晨曦 和月下的琉璃瓦 任凭爱与恨 默默生长
离开川大了,回家画作业。 结果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喝茶。
窗外春色清幽 晚上出门的时候,竟下起小雨来。喝了一点酒的缘故,穿短袖也不觉得冷。有的教室灯依旧亮着,就像大海中雨夜下的孤舟。匆匆去超市买了零食,又回寝室。时间是生命的资源,尽我们所能去利用,去消遣,最后变成各自的回忆和人生。
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喝。 最近在川大艺术学院进修。 明天定毕业画稿。 整个人都不好了。
太阳好好,吃过早饭,喝茶。
好久不见 许久未来,冒个泡。
十年时间,火气已褪,变为入口即化的甘甜。
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有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有爱的人,还能拼搏,能愤怒,有善,有清澈的笑。最重要的是还年轻。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光吗? 早,喝茶!
总得喝一道再出门罢!不然总觉得不舒服。 2013布朗。 隐山堂的盖碗还是很好用。
冬夜真冷。喝壶暖茶,吃些点心。
冬夜真冷。喝壶暖茶,吃些点心。
我认为普洱的后发酵,应该是有两个方向走的。 一个是有氧的转化,一个是无氧的转化。 大家怎么看?
我认为普洱的后发酵,应该是有两个方向走的。 一个是有氧的转化,一个是无氧的转化。 大家怎么看?
昨晚和画唐卡的师父喝茶,讨论佛学和画画技法。 背过头又去和朋友吃羊肉。
昨晚和画唐卡的师父喝茶,讨论佛学和画画技法。 背过头又去和朋友吃羊肉。
阳光透过头顶的花叶 碎落在一面墙 嗅着泥土的味道 穿过这条小巷 陌上繁华 我回首 什么也不见
普洱比去年少一些,白茶和黑茶比去年多一些。看不到多少普洱大厂。
早上好~
时光轻拂,茶水把生活泡成了诗。日子还很漫长。
时光轻拂,茶水把生活泡成了诗,日子还很漫长。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