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l625 zjl625
关注数: 8 粉丝数: 91 发帖数: 4,351 关注贴吧数: 21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问答亮点 请问蔡旭哲,据报道,您在执行出舱活动中创造了两项纪录。一是在本次任务首次出舱活动中,创造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二是您在两次飞行任务中一共执行了5次出舱活动,成为当时出舱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两个纪录?另外,从神舟二十号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在首次出舱活动中,你们成功处置了前期货物出舱过程中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问题,能否分享下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蔡旭哲:在空间站飞行任务过程中,出舱活动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对我们航天员来说,这是一项重活,也是一项大活,它不仅考验了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考验了航天员的操作能力,还有应急情况的处置能力。大家看到我们每次出舱就几个小时,其实为了每次的出舱,我们要经过非常艰巨和复杂的训练。尽管地面也进行了反复的练习,但是到了太空以后也不会像地面那样变得很自如。所以说,在出舱前的一段时间,我们还要进行一些服装的准备,出舱产品以及工具的准备,还有气闸舱的配套设备准备以及空间站机械臂的调试等等。另外还要针对当次的出舱任务完成在轨训练和全流程演练。每次出舱任务的顺利完成,可以说是全体科研人员支持的结果,是乘组一心、天地一体密切配合的结果,充分验证了舱外服以及空间站机械臂工作的可靠性,展现了我们航天技术的成熟与自信。作为航天员,只是其中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荣誉属于我们的全体航天科技工作者,属于我们伟大的航天事业。关于处置舱外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的问题,因为临时接到出舱处置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当时没有专用工具,还涉及到舱内航天员要首次用手动操控机械臂姿态。大家知道以前舱内航天员操作机械臂操作的都是位置,这一次是航天员首次操作机械臂的姿态,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首次。所以接到任务以后,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也担心在舱外处置的过程中,一旦处置不好,造成舱外设备的进一步破坏。所以面对新的挑战,在准备过程中,地面团队也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天地的双向视频通话,给了我们详细的指导和沟通。在出舱当天,我们首先对舱外适配器的状态进行了初步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的状态与地面团队进行了沟通。通过天地密切协同,我们使用临时工具,对舱外载荷适配器进行了处置。处置成功以后,我听到耳机里面传来地面热烈的掌声,当时我也是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同时也感到非常的骄傲,为航天员这个职业所感到骄傲,对航天员在载人航天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和价值而感到骄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