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张大夫 小小张大夫
关注数: 7 粉丝数: 55 发帖数: 2,050 关注贴吧数: 8
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哪些呢 白血病的治疗包括两个重要环节:①改善患者一般状况,防治并发症,为抗白血病治疗创造条件;②大量杀灭白血病细胞,促进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复,后者就是传统意义上说的化疗了。然而多数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并发真菌感染。很多患者就会疑问了,为什么真菌感染总是盯着白血病患者呢?   下面为血液病患者介绍一下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1、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白血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化疗药物的影响,处于长期粒细胞缺乏状态时,极易合并感染。而人类口腔、皮肤、肠道等多部位存在真菌定植,在此情况下易引起发病,尤其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白血病患者更易发生真菌感染。   2、免疫机能缺陷   强烈化疗可加重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缺陷。表现为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巨噬细胞、NK细胞活性下降,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平均降低,引起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这些均可导致对丝裂原及抗原反应减弱。若接受肾上腺素激素的治疗,则可进一步加重细胞免疫缺陷,而以发生真菌感染。   3、菌群失调   正常人体在不同菌种相互依存和制约,组成恒定的菌群。严重疾病时体内菌群自然改变。大剂量青霉素可抑制肠道链球菌、葡萄球菌及乳酸杆菌,而使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繁殖。广谱抗生素抑制革兰阳性及一般革兰阴性菌,而使绿脓杆菌、耐药菌及真菌繁殖。   4、化疗药物造成屏障受损   细胞毒药物易导致口腔、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的生理屏障受损,引起口腔炎、舌炎、咽炎、食管炎、肠炎以及呼吸道粘膜纤毛功能受损,原有的致病菌通过上述创面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中医是如何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经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由于体内残留少量白血病细胞增殖,最终会导致复发,因此,我们将此状态称之为微小残留病。怎样用中医理论来认识微小残留病,是否有必要继续进行中药治疗,如何制定中药治疗策略,采用怎样的思路来指导用药,已引起众多临床作者的广泛关注,也是白血病患者最想了解的。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呢?   一、微小残留病中药治疗的意义   急性白血病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其复发率很高。采用放、化疗尽量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办法仍然是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其使剂量及效用基本上达到了极限。即使给白血病患者超致死量的放化疗、骨髓移植(BMF),虽然患者长期无病存活得到了改善,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白血病复发问题。目前所用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放、化疗虽然能杀伤大量白血病细胞,但也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重创,使用量受到限制。虽然化疗方案不断改进,仍不能把白血病细胞杀灭殆尽。因此白血病复发仍是当前白血病治疗的主要障碍,对白血病复发的根源的微小残留病中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临床治疗着重于应用中药修复,受到重创机体免疫功能,最终消灭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彻底治愈白血病。   二、 中医对微小残留病的认识和治疗   1、中医对微小残留病的认识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贫血、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其特点,当属中医"虚劳"、"血证"、"温病"、"症积"等范畴。《内经》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白血病的内因是正气不足,或先天已有胎毒内伏,复感瘟毒,邪毒侵袭,内表入里,直中骨髓,伤精耗血而发病。白血病一般初期以邪毒及血瘀之实证为主,临床症状主要为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经治疗取得完全缓解后临床症状可以完全消失,但由于放、化疗毒副作用大伤元气,使机体处于"邪退正衰"、"气阴两伤,邪毒内伏"的病理生理状态,在这个阶段由于正衰,可有头昏、眼花、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动则气短、食欲不振、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气血亏损症状,有的还有咽干、失音、盗汗不眠、耳鸣舌淡、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肾虚之象,此时的治疗重要是消除余毒,恢复正气。   2、中药对微小残留病的治疗   《素向》调经论强调"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根据前人的经验,扶正培本,调整阴阳气血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是治疗肿瘤的根本,尤其是微小残留病处于"邪退正衰"状态,扶正培本重建及恢复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也是治疗微小残留病的根本。然而,邪退而不是邪祛,邪毒内伏仍是白血病复发的主要病机,故祛除余毒仍是治疗微小残留病不可忽视的问题。
膳食对于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很重要 化学治疗是白血病治疗中的三大手段之一,约有10%的白血病病人单用化疗可以治愈,30%的白血病病人接受过化疗可以长期缓解。白血病病人在化疗时常常出现比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如消化道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临床上除必要的药物预防外,饮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化学治疗“敌我不分”,即不仅杀伤癌细胞,也严重损坏正常细胞,特别对增殖旺盛的正常细胞,如上皮细胞、消化区黏膜细胞、骨髓造血细胞、生殖细胞等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人体重要脏器的杀伤作用,对人体重要脏器,如肝、肾功能亦有较大影响。  因此,白血病病人在化疗时常常出现比较严重的毒性反应,如消化道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临床上除必要的药物预防外,饮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下面分类列举化疗毒性反应的饮食调理和方法。  (一)血象下降的膳食调理   化学治疗可造成骨髓再生不良,尤以白血球下降最为明显。为有效预防血象下降,在化学治疗时病人应补充高蛋白质饮食,如牛奶、大豆、瘦肉、猪蹄、海参、鱼、动物肝脏及红枣、花生、核桃、黑木耳、胡萝卜、赤小豆等。河蟹、黑鱼、牛肉、动物熬制的胶胨如驴皮胶(阿胶)、猪皮胶(肉皮胨)等也有助于提升白血球。中医最重视以脏补脏,因此在化疗期间也可适量增加动物骨髓,如牛、样、猪的骨髓炖烫,或用鸡血、鸭血、鹅血、猪血制作的饮食。同时也可多吃一些五黑食品,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枣等。中医认为“黑可入肾”,五黑食品可以补肾填髓,有助于血象的提高的。  (二)消化道毒性反应的膳食调理 化学治疗可引起口腔黏膜炎,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疼痛等。此时要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刷牙,补充高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莲子羹、雪耳羹、牛奶、豆浆、鲫鱼汤等。进食时避免过热、过酸及刺激性饮食,急性炎症可口含冰块以减少炎性渗出,出现溃疡可用蜂蜜20毫升加入研碎的维生素C0.1克,口含,每日2~4次。   化学治疗损伤胃肠道黏膜,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纳差等。此时可进食开胃食品,如山楂、扁豆、山药、白萝卜、香菇等,同时要少食多餐,避免饱食感。进食要细嚼慢咽,饭后1小时不要平卧,可以散布,化疗前1小时不要进食水,进食时如恶心呕吐可口服鲜姜汁3~5毫升。  (三)肝肾损伤的膳食调理和预防   一些化疗药物可以引起肝损伤,出现转氨酶升高。此时应多吃苦瓜、绿豆芽、茶、香菇、木耳、猴头蘑等菌类食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蜜桃、苹果、葡萄等,多喝绿茶、乌龙茶、蜂蜜水。如肝功损伤严重,可以用五味子20克,枸杞子20克炖鲫鱼汤。   一些化疗药物还可以引起肾损伤。临床上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碱性食品)。一旦出现肾功损伤要限制蛋白质摄入,合并水肿要少吃盐,多吃动物肾脏、乌鱼、菠菜和红苋菜,也可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又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西瓜、黄瓜、冬瓜、丝瓜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