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神僧 藏经阁神僧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1,396 关注贴吧数: 0
中国老祖宗说过,地球、太阳、月亮,都是“物也” 中国老祖宗说过,地球、太阳、月亮,都是“物也”——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人类把它害了。我们中国在汉代就发现了煤矿,可是不准挖,《易经》的道理,地球是挖不得的。现在自然科学进步,挖煤,挖铀,挖各种矿,到处挖,好像一个苹果,被小孩偷偷用小匙挖来吃了,天天挖下去,表面上看来是完整的,实际上只存了一个壳壳,里面空了,开始烂了,于是虫就生得越多。和地球上的人类一样,越来越多,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节制人口,也没有办法,这是中国道家的看法。中国人素来认为地球是一个活动生命,也这样来赞美它。美国人近十二年打洞到地心去探勘,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知道地下是通的。道家的《五岳真形》这部书,大家过去都看不懂,看起来古古怪怪,东一个洞,西一个洞,都是洞连起来,都是地下洞。道家说陕西的黄陵后面有一个封了的洞,据说这个洞可以通到南京。许多洞都是通的,而地球的呼吸在西北,在新疆。清朝有一本书指出的,该书的作者曾经实地看过,在塔里木有一个洞,每年清明一定的时间,如人叹气一样,发出声音,并由洞里吹出风来,无论人畜,如果遇上这股气,连影子都找不到,被化掉了。这股气吹出去,经西伯利亚等地,经过二十四小时又回来了,就像人吸气一样,吸进去,然后又安然无事了。在沙漠地带,人随水草而居,水是会搬动的,水搬移起来很怪,一个湖水,会像一方豆腐一样,在地上滚动,而所经过的途中,地上还会遗留一些鱼虾之类的水中生物。这些都是一位青海籍的蒙古族朋友告诉我,是他亲身所经历看见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人类的知识到底有限,有些事不能不信。我们古代说的“大块噫气”,所谓大块就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大块”,即是地球的意思,大块噫气,即地球叹气。所以我们中国道家的观念,始终认为地球是一个活的生命,它本身会呼吸,而人类之于地球,等于跳蚤之于人类,人类看见自己身上的跳蚤就抓了,地球对于我们人类,亦很讨厌,在它身上爬来爬去,还弄些十轮大卡车滚来滚去,好像人类生了疥疮一样,除也除不掉,很难受。所以用《易经》的道理来看地球,乃至这个宇宙、天体和我们人类的生命,是一个整体,而且生命的法则是一样,所以五月是夏至一阴生。一阴生的现象,从人类社会中也可以看见。现在都市中由于冷暖气的影响,较不显著;试到乡下去观察,就可看到土墙房屋的墙壁,在夏至以后便发霉了,表示潮湿来了,阴气来了。人的身体保养要注意,如果多吹电扇,加上吃冰淇淋,没有不生病的,那时生病的人特别多,就是一阴生的关系。
摘自南怀瑾大师《易经杂说》-----孔子研究《易经》的报告 这里孔子研究《易经》的报告所谓“刚柔相摩”,是说这个物理世界的刚柔相摩,用现代语勉强解释为坚硬的和柔软的互相磨擦。譬如物理世界最柔软的东西,老子常说是水。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没有不是从《易经》里出来的,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这一套观念,也都是从《易经》里面出来的。所以老子也说,“福者祸之所倚,祸者福之所伏。”都是来自《易经》的思想。我们研究了《易经》,再研究老子思想、孔子思想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天地间没有绝对的,老子提到世界上最柔的是水,刚强的,终归会软化,水一滴一滴。都是软的,没有骨头,风一吹就干了,可是不管是铁板、硬石,年深日久,都会被这一滴水滴穿了。老子是在这个观点上说水是最软的,实际上照《易经》的道理,水还不算最软,因为水还是有形态的,最软的是没有形态的,是空间,是这个虚空。那虚空有些什么呢?普通说来,虚空就是没有东西。而《易经》的道理,和现代科学观念一样,认为虚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原子,我们的手在虚空中挥舞一下,虚空中的原子便都动了,发生作用了,这样宇宙便已经受了很大的影响,好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到河里一样,开始时只见到一点小波纹,这个波纹照科学的道理,慢慢扩大开去,一万年以后还在扩充,所以任何一点的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空是柔的,刚的可以被空摩掉,由这个道理说明刚柔相摩,是互相摩擦,并不是刚不及柔,有时候柔的东西也会被刚克掉,这是刚的成分较重的关系。
关于五行---摘自南怀瑾大师《易经杂说》  什么是五行?   五行的文化,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现在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对错了。我们翻《易经》,乾卦的“天行健”这句话,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这个“动能”有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样,是种传统符号,不要看得太严重了。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对我们的关系很大,现在先解释这五个字。   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时不是现代的科学分类,当时对于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木,代表了树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木的功能,生长力特别大也特别快,木就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   水,代表了流动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火,代表了热能。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所以称它们为五行,是因为这五种东西,互相在变化,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五种物理,互相在影响,变化得很厉害,这种变化,名叫生、克。
【转帖】郭靖的人格分析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17&idArticle=9569&flag=1 有人说,郭靖太蠢了,也有人说,郭靖完美得离谱,简直像个假人。但是我要说的是,郭靖其实只是古圣先贤的综合体。他不是假人,只是稀有的人!      郭靖是范仲淹、岳飞、诸葛亮、史可法、文天祥这些伟人的缩影。      听听李萍临死前对郭靖怎么说:‘人生百年,转眼即过,生死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一生行事无愧于心,也就不枉了在这人世走一遭。若是别人负了我们,也不必念他过恶。你记着我的话罢!’这虽是李萍说的话,却不也像极了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然,文天祥是郭靖之后的人,但是小说中的郭靖,不正也是在文天祥死后千年才‘诞生’的?      死没什么大不了的,怎样活得有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这正是那些先圣先贤的想法!而李萍教导儿子的,正是这样的想法。   所以,洞亭湖畔,听到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郭靖,不禁拍案叫绝!郭靖心中崇敬的,正是像范仲淹这样为天下忧的真英雄,真豪杰!      当郭靖读到岳飞的‘题鄱阳龙居寺’时,不禁感叹地说:‘岳武穆王念念不忘百姓疾苦,这才是真英雄大豪杰啊!’因为郭靖对岳飞的崇敬,自然也就促使他效法岳飞的为国为民的精神。于是,精忠报国的想法,就成了郭靖的‘为国为民,侠者大者’的思想基础。      于是,郭靖将这样的想法付诸实现,就像史可法死守扬州一般,郭靖为了人民,为了百姓而死守襄阳。襄阳能不能守?无法逆料!最终只能得出诸葛亮的结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就是郭靖,也是先圣先贤的思想。这样的想法,让杨过也自惭形秽。让杨过也因此成为大侠。即使是蠢笨的郭芙,也从未做过叛国降敌之事。就连那不成器的大小武,也从未向敌人屈膝。一向只顾自己好恶的黄蓉,却也因为郭靖的一片赤忱,成为护国救民的女英雄。      射雕英雄传,谁才是真英雄?
《倚天屠龙记》—郭靖武功评价之补缺(作者:黄药师mlh ) 在《神雕侠侣》之前部分,关于郭靖武功的描述,如第三回《求师终南》之大战全真诸道、第十三回《武林盟主》中与金轮法王两次交掌及第二十一回《襄阳鏖兵》力敌金轮法王、潇湘子、尼摩星、尹克西等,均体现了郭靖武功之出神入化,已达当世一流高手之境界。 但从第三十三回《风陵夜话》,《神雕》中关于郭靖武功的描述就大为逊色,更多地体现了杨过在武学方面的超凡入圣。以敌方对手而言,以金轮法王武功为最高,在其练成龙象般若功后功力倍增,黄蓉在与金轮法王交手后的评价是“这恶僧当年已甚了得,岂知今日更是大胜昔时”,如郭靖与金轮法王能够以力相拼,当知双方武功之高下。但金庸巧妙地回避了两者交手的机会,一是因军务紧急郭靖未能赴绝情谷,二是襄阳大战时眼看郭靖将窜上高台,却因蒙古军回击襄阳而后撤。最终金轮法王败在了杨过手下。 因《神雕》后期对杨过、金轮法王武功的精彩描述,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是:郭靖的武功最终到底如何?为了弥补这一缺憾,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对郭靖的武功的评价进行了补缺,只不过是通过后人的描述来完成的,其中两次引自武林泰斗张三丰的评价。 如第二十七回中,灭绝师太所言“郭大侠当年名震天下,生平有两项绝艺,其一是行军打仗的兵法,其二便是武功”; 如第二十四回中,张三丰“定睛往张无忌脸上瞧去,只见他目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莹之意,显得内功已到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有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等(注:似乎没有包括他曾经见过的东邪、南帝、老顽童、杨过等人)廖廖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又如第三十一回中,张无忌转述张三丰的评价“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可是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太师傅说,他自己或者尚未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以百年修为而如此评价恐绝非谦逊而已)。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似乎可以认为郭靖武功在《神雕》中实为第一,但为了突出主角杨过,适当的牺牲了对郭靖武功的评价。金庸为何要在《倚天屠龙记》中补缺呢?主要原因恐怕来自于“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一江湖传言的无上地位,倚天剑中的武功,传自郭靖,岂能泛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