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hai103 huanhai103
关注数: 89 粉丝数: 60 发帖数: 2,599 关注贴吧数: 15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是西北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2012年5月在有着百年历史和深厚人文传统的历史系和敦煌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历史学是西北师范大学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创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陆懋德、杨向奎、徐炳昶、丁易、何乐夫、张舜徽、王树民等先生曾先后在本系任教或讲学。50年代以来,金宝祥、金少英、许重远、萨师炯等专家学者先后在本系任教。 目前学院内设2系、3所、7中心,即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简牍学研究所、西北民族与宗教研究所、甘肃省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陇商研究中心、西北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美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资料中心。 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2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45岁以下教师全部为博士或在读博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人。 学院现有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民族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历史学为国家特色专业,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为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与西北史地研究基地为省部共建创新基地和平台。 在精品课建设中,学院成绩突出,“敦煌学”为国家级精品课,“敦煌学”、“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为甘肃省精品课。2011年,“中国通史与西北史相结合,推动历史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敦煌学本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获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田澍教授先后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奖与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称号;李并成研究员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教学名师称号。 在团学工作方面,学院团委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将教育管理内容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呈届次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大学生读书节”和“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载体,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先后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和“甘肃省优秀学生分会”等称号。
西北师范大学庆阳校友会正事成立了 西北师范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学校现设26个二级学院、49个系、2个教学部、101个教学科研中心(所)、36个实验西北师范大学室(部),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电脑捐赠中心”、“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机构。甘肃省在学校设有“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甘肃省教育行政干部政策法规培训中心”、“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甘肃汉语国际推广中心”、“甘肃省教育发展研究院”、“西部资源应用研究院”、“西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等机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