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漫歌 天涯漫歌
让我再看你一遍,从南到北。
关注数: 90 粉丝数: 351 发帖数: 13,519 关注贴吧数: 430
咏陶潜附文 咏陶潜 志士欲成名,达人知守命。 顺化得天和,违心失本性。 春风梅柳新,秋水云烟净。 东篱一壶酒,千载思陶令。 秦相李斯被腰斩咸阳市上,父子一同受戮,临刑前他对儿子叹道:“吾欲与汝复出上蔡(李斯老家)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我现在就算想和你再去上蔡城外打猎,也没有机会了!多么痛的领悟!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不能重来。简单平淡的生活才是真,权势再大也换不来心灵的安稳与满足,反而会在患得患失中失去原本的幸福。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功成身退,隐居山中修道,“从赤松子游”,以保天年,后得道成仙。而韩信放不下世间的功名利禄,一心想封王拜爵,招刘邦忌恨,最终惨死长乐宫中,被夷灭全族。那些醉心权力的人,还是要多看看古书,政治这东西一点也不好玩,最后怎么玩死的都不知道。 陶潜诗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其一》)陶潜是个真性情的隐者,他的“乐”是由心底发出的真乐,毫无矫情造作,与天地相通,与万物相融。这种闲适自然的书斋生活所蕴含的乐趣,哪里是污浊烦杂的官场世界可以企及的呢?繁华落尽见真淳。这就是为什么魏晋时代那么多名将高官,建功立业,后人却愿意记住一个毫不起眼的清贫布衣陶渊明——因为他的诗写出了人生真谛,千载之下读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几个貌似没被用过的 天熙: 天下熙平。 隆正: 崇高的准则。出处:《荀子·王霸》:“君臣上下、贵贱长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为隆正。”《荀子·正论》:“凡议,必将立隆正然后可也。无隆正,则是非不分而辨讼不决。” 正化: 正统的教化。出处:汉· 锺离意《答府记》:“明正化之本,由近及远。”《宋书·谢灵运传》:“[先帝]哀济羣生,将欲荡定赵魏 ,大同文轨,使久凋反於正化,偏俗归於华 风。”《北史·甄琛传》:“ 李凭朋附赵修 ,是亲是仗,缁点皇风,尘鄙正化,此而不纠,将何以肃整阿谀,奖厉忠概?” 应化: 1.顺应变化。出处: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道法》:“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胃(谓)失道。” 三国 魏 曹植《七启》:“应化则变,感气而成。” 晋 陆机《辨亡论上》:“历命应化而微,王师蹑运而发。” 2.佛教语。谓佛、菩萨随宜化身,教化众生。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 天帝释 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老父。” 许地山《命命鸟》:“壁上挂的都是 释迦 应化的事迹……一进门就知那是佛教底经堂。” 顺化: 1.顺应自然,顺从自然的变化。 晋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知生生由於禀化,不顺化以求宗。求宗不由於顺化,则不重运通之资。” 明 唐顺之《吴氏墓记》:“颇似能视死为归,而知生之不可贪,死之不足患,庶几委命而顺化。” 2.顺应圣王之教化。 圣治: 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出处:《庄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史记·秦始皇本纪》:“常职既定,后嗣循业,长承圣治。” 清·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圣治今无外,王师古有征。” 圣庆: 圣主在上,天下同庆。 皇极: 1.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即所谓大中至正之道。《书·洪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 孔颖达 疏:“皇,大也;极,中也。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无有邪僻。” 汉 荀悦《汉纪·高祖纪一》:“昔在上圣,唯建皇极,经纬天地。” 隋 王通《中说·魏相》:“夫子六经,皇极之能事毕矣。” 清 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先王建皇极以莅万方,化功侔於天地。” 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五’以皇极居中,而‘五’之本身复具有中数。” 2.指皇位。 晋 干宝《晋纪总论》:“至於 世祖 ,遂享皇极。”《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於是宣太后令,废帝为 东海王 ,以丞相录尚书事 会稽王 昱 统承皇极。”《旧唐书·外戚传·武承嗣》:“皇极者,域中之大寳,必顺乎天命。” 3.指皇帝。《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司马贞 述赞:“姊配皇极,身尚 平阳 。”《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向若 林父 诛, 陈平 死, 百里 不用, 晏婴 见逐,是 晋 无 赤狄 之土, 汉 无皇极之尊, 秦 不并 西戎 , 齐 不霸 东海 矣。” 清 屈大均《洗象行》:“晓披璎珞朝皇极,秋驾銮舆出喜峰。” 4.指皇室。《晋书·桓玄传》:“先臣蒙国家殊遇,姻娅皇极。” 南朝 宋 谢灵运《宋庐陵王诔》:“托体皇极,衔怨至尽。”《宋书·谢晦传》:“ 羡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姻娅皇极。” 绍光: 永绍光明。
《隆中十景诗》原文 隆中风景,古人多有吟咏; 本人从书中找到了《隆中十景诗》,觉得不错,现发给大家: (注:历史上隆中十景为三顾堂,六角井,古柏亭,躬耕田,梁甫岩,抱膝石,老龙洞,小虹桥,半月溪和野云庵。) 一.<明>吴绶 隆中十景诗(五律) 三顾堂 贤人隐幽岩,帝子再三寻。 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 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 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六角井 庵前存古井,云是汉时穿。 周洁厨中物,灵通地底泉。 流香来一脉,遗泽永千年。 良夜涵明月,光澄六角天。 古柏亭 古柏阴深处,先生结草亭。 千嶂云外绿,百尺雨中青。 地底龙蛇蛰(zhé),祠前翠葆灵。 恍如三顾日,雄论诉谁听? 躬耕田 食力安生业,山前数亩田。 雨晴耕白水,春暖放乌犍(jiān)。 东作思无逸,西成望有年。 后来持此术,伯业富西川。 梁甫岩 半山岩石好,梁甫昔时吟。 出处关成败,兴亡自古今。 云埋万丈地,德著百年心。 今日登临者,唯闻野鸟音。 抱膝石 躬耕田上石,一片绿生苔。 长得风云护,曾延将相来。 用非高卧榻,名重读书台。 李广休轻射,长留曲涧隈(wēi)。 老龙洞 泉深岩穴古,时有老龙眠。 门掩云中石,功成涧下田。 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萝悬。 欲觅英雄迹,高风尚宛然。 小虹桥 溪水流祠下,桥横一丈余。 曲通樵子径,荣过帝王车。 水涨蟾蜍没,云闲蜉蝣舒。 骚人风雪里,漫策觅诗驴。 半月溪 山弯溪亦绕,一曲湛寒流。 月照玻璃缺,水涵玉珏(jué)浮。 淮阳空把钓,尚父漫垂钩。 灵物此中有,难将香饵投。 野云庵     英雄千古宅,僧舍静相依。 野色堆红叶,溪云锁翠微。 断碑书往事,残磬响斜晖。 行客祠前过,如瞻羽扇挥。 二.<明>王越 隆中十景诗(七绝) 三顾堂 蜀主虚劳枉顾心,中原未复大星沉。 考天记得少陵句,长使英雄泪满襟。 六角井 一脉深沉起卧龙,风云未遂济时功。 古今多少英雄泪,尽在先生此井中。 古柏亭 锦官城外柏森森,几度曾歌梁甫吟。 今日亭前见颜色,风霜不改岁寒心。 躬耕田 春色离离锁暮烟,英雄人去几千年。 自从伊尹耕莘(shēn)后,只有隆中一片田。 梁甫岩 寂寂云岩草木深,不求闻达自长吟。 先生此去无遗响,更有谁知晏子心? 抱膝石 慨想先生抱膝时,满怀幽意有谁知? 于今一片苍苔石,胜似襄阳堕泪碑。 老龙洞 洞门风雨水深寒,天巧泉通石眼宽。 说与世人浑不信,卧龙犹在此中蟠(pán)。 小虹桥 碧水溪流若掌平,一泓放出水云清。 昔时跃马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 半月溪 一曲溪流几许深,三分事业已消沉。 水光依旧清如镜,照见武侯忠义心。 野云庵 万叠云深扫不开,半星无处着尘埃。 就中结个茅庵子,只许清风明月来。 哎,总算打完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