龅牙小土著11
龅牙小土著11
关注数: 0
粉丝数: 93
发帖数: 873
关注贴吧数: 22
萌新请教 刚玩一周多,想问问大家这次的鲜花活动,目前5W爱心换什么合适呢? 已经换了一只老鹰了,剩下的换狗子么?还是换铃音碎片呢?不太了解问问大家
侧垫调解指南(转自沙龙) 沙龙倒了目前来看应该是永久上不去了,手上侥幸有些以前保留下来个人认为很好的帖子在此发出,帖子作者已无法查询,所以如作者看到此贴烦请联系我进行署名与标注,如不方便转载也可与我联系撤销帖子,感谢。 这篇教程较短,主要聚焦于侧垫的调节。解释相对详细,所以特地单独摘一篇。 要求你经常调节侧垫簧力的调弓方法,可能有用,但历史证明不总是有用,而且无法让你精确设置箭的centershot。本文的方法让你固定侧垫簧力,然后不动它,靠弓的磅数调节来调弓。这方法也能让你精确设置centershot(设置好了后箭运动中心与弓的推力中心重合)。 首先装好弓。弦长度得对,使得弦高在建议范围内。如果磅数可调,那么使其调到中间位置,并使上下弦高差(tiller)为1/8英寸。安装弦搭箭点,使其方便上下移动(注意我另一个帖子里提到的那种搭箭点,可以转圈上下移动),搭箭点比垂直点高个1/8英寸(与tiller数值相同)。弦的alignment如果可调的话得调好(AT上有个帖子可以看看,有时两片弓片看着是直的,但相对弓把的正中心偏了一些,这时就得把俩弓片同时向另一方向调一点。具体测试方法是在弓把上找一个左右对称的平面,拿弓尺或俩箭比划)。必须用响片和瞄以便达到稳定结果,即使是光弓也应该如此。 量弓在你拉距的磅数,量自己拉距,仔细选箭。 分析撒放时箭的轨迹。箭每秒大约震荡50个周期,撒放到离弦大约需要千分之二十秒。选箭和调弓的目标是在箭第一个震荡结束时正好离开弓。(我个人认为,应该是“离开弦”更精确)这样不会造成箭尾打箭台的现象。(我个人认为,打箭台是次要的,主要问题应该是使弦对箭作用力的合力在瞄准线上)很多人以为调弓目的是使箭的这种震荡(archer’s paradox)消失,但这并不现实,另外这种震荡可以使箭尾避开箭台。见图1。 从上面的分析和图片可以看出,箭只在初始阶段2-3厘米与侧垫有接触,将其压进去0.5毫米(较差的射手可能多点,1毫米最多)。大家花很多钱买顺滑、长行程的侧垫,完全没必要。侧垫的唯一作用就是在这2-3厘米的行程中保证箭头处于弓的真正中心平面上。如果箭头不在真正中心平面上,那么不同距离的左右落点会没有规律。所以,设置侧垫位置时总是要求这样的状态:从背后看弦和箭,箭头从左边露出半个或一个(参见我另一篇调弓笔记),这样箭开始运动时把侧垫往里推动,箭头就挪到了弓的中心了。 侧垫簧力应设在中位。特别好的射手可能可以设得硬很多。 开始调弓。先看图2,侧垫解剖图。将其拆开,取出弹簧,用一根短火柴棍替代,然后把簧力调整螺丝装回去顶住火柴棍。将它装到弓上,调整位置,使箭在精确的中心平面上(从后面看弦和箭在同一平面)。 在15-20米射两三支羽箭和两三支光杆箭。根据两者高低,调整弦上的搭箭点。见图3。 两组箭很可能横向也有偏差,调整的建议见图4。注意这是针对右手射手,左手的反之。如果磅数没法再往上调了,可以考虑减轻弦重量。磅数没法再往下调的话,可以增加弦重量。 调完弓了,现在把瞄调正。 将侧垫恢复原状,簧力设置中位。不要调瞄。调整侧垫位置,使半个箭头露出来。见图5。 现在射箭测试。如果箭在靶子上偏左,那么调整侧垫位置,使其向右挪一点,直到箭在靶心。反之亦然。全过程不必调节侧垫簧力。(个人认为这有点死板,这一步上,调簧力和调侧垫位置的效果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怎么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可以用粉末测试箭是否顺利通过弓窗。
射箭沙龙精品存货搬运 沙龙倒了目前来看应该是永久上不去了,手上侥幸有些以前保留下来个人认为很好的帖子在此发出,帖子作者已无法查询,所以如作者看到此贴烦请联系我进行署名与标注,如不方便转载也可与我联系撤销帖子,感谢。 1、箭很重要,好箭是调好弓的前提。早期,射手经常要花上一个星期的工资来买一打好的雪松箭。购买时要尽量多看各种选箭表格,汇总决定,并注意各表格的说明。 2、即使是器材、磅数、箭长全一样,不同的射手用的箭挠度也不一定一样。直线力好的射手撒放时弦向侧面挪动少,所以可以用较软的箭。 3、调试前装上所有正确附件,戴上所有护具,包括正确的弦(后面会看到,弦对tuning的影响是很大的),杆,台,侧垫,护指,护胸,等等。任何附件的更换,甚至是调整,都很可能影响弓的和谐,导致新一轮调试。 4、安装好后先初始设置,然后精细调节。说白了就是粗调+精调。 5、注意调试中一次只能调一个变量。所有方法都用过后,还不行,就只能换箭。 6、箭在飞行中旋转、左右震荡,如果弦上搭箭点位置不对的话上下也可能震荡(图1)。正确的调节可以将这些震荡最小化。 7、撒放过程中箭受力的分析(据右手弓来说明,图2)。撒放时弦向左移动,将箭尾带向左。随后,弦向前、向右推箭,箭头想抗拒这一移动趋势,于是箭杆向右变弯。这一轮弹性形变中箭的前面一小段压在侧垫上。——这一弹性轮形变当然是要恢复的,箭弹直后箭杆又开始向左变弯,箭尾回中后又甩到右侧,这时除了弓弦外,箭已经与弓不接触。在比较理想的状况下,箭下一步在不接触弓身的情况下离弦,开始下一个甩动的循环。这叫做Archer’s Paradox. 8、Front of CentreBalance(FOC)概念。头重的箭飞得更好(很好理解,质心离箭羽这个稳定翼更远了),特别是在风中。FOC意思是箭平衡中心比箭长度中心靠前的程度,是个百分数,公式是:FOC=(L/2-B)/L*100。只有俩变量:L是箭长,B是平衡点和箭头的距离。(说白了这个公式是箭平衡中心和长度中心间距离占箭长的比例)室外射手经常把FOC设得很高,不过也要考虑到箭头重量影响实际挠度的问题,以及在远距离要有好瞄点的问题(箭头太重抛物线弯曲大,可能瞄调到头都不上靶,只能透空,不舒服)。 9、定义调弓tuning和安装弓bow setup。调弓的目的是最小化Archer’s Paradox的影响,带来最好密集度。它是一个全系统过程,带来弓、附件、箭及射手之间的和谐,调好后任何改变,小到换个护指,都可能(严重)影响和谐。它与安装弓不同,安装弓是纯器材的,调试是使器材能够适应、吸收射手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10、首先安装弓。装上所有附件,然后开始粗调。 10.1、箭尾与弦搭箭点的匹配。这个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据图3,箭能挂在弦上,但拿手指猛一叩可以掉下。需要调整的话,可以换箭尾,换不同直径的护弦材料。太松的话可能开弓时箭尾脱出弦,导致空放,要注意。 10.2、装箭台。第一个要求,支撑臂得稍稍往上,托住箭,不能没事就想掉。高速视频分析显示箭台起作用也就在开弓以及撒放后初始阶段,所以它必须在后期造成尽量少的干扰,支撑臂(钢丝或塑料)不能超出箭杆侧面(图4)。 10.3、设置弦搭箭点。位置方面,见图5,根据弓尺,往上5毫米,就是搭箭点的下半部分。箭搭上后,再绑搭箭点的上半部分。两者间空间要够(要考虑开弓后会形成夹角的)。形式方面,金属小圈装起来很方便,但对箭飞行有影响,且不好调节高低,所以建议还是用绑绳子。取30-50厘米的护弦绳料(得是与你弦上的护弦绳一样的),用图6的方法绑,很简单,上一圈、下一圈地打结,打个8-10个结后最后用平结结尾,留5毫米线,烧之,它会烧到打结处并把结固定下来。这种打结方式可以通过旋转,上下移动,所以务必用与护弦绳一样的线。(我试用了,实在太方便了)图7是国内常见的绑法,在这个情境下只能用作临时的,例如缺乏材料时用牙线绑。 10.4、寻找弓片中心。很多弓可以调整弓片左右,于是安装时得看弓片有没有安正。教材里建议制作个架子来放弓,如图8,以便查看时不碰到弓片(碰到了就形变,就不准了。不过我自己是没这个动手意愿的)。这个架子的基本原理是用弓把上的平衡杆座把弓固定在架子的孔上,可横可竖。 首先在每片弓片离插口15厘米处,横跨弓片宽度贴个纸胶带,然后在上面小心测量并标记出左右的中点。中点的小标记会被弦完全挡住,也可以考虑在其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标记,相隔3毫米。也可以在弓片插口接近弓把处多贴一个胶带多标一处。然后就是视觉检查了(我个人觉得,用相机是不是比眼睛舒服点?)。如果这些线不在同一点,请调节弓片的左右。不过即使调不好,也不一定代表成绩就会差(现在的碳素弓片很稳定,即使是扭了也可能一直保持扭在那个状态)。图9 10.5、调整侧垫位置。也就是调整箭搭在箭台上的位置,以便箭离弦时平均质心与弦推力的平均中心一致。简单说,从弦后面看过去,箭头应该刚刚好往左偏出来。图10。 10.6、调瞄。根据图11调,与弦在一条线上。调弓的目的就是选好箭、调好弓,使得瞄点就在这个地方(说明箭射出时质心与弦中心一致)。如果瞄点必须左右调整,说明要么侧垫位置不对,要么挠度不对。 10.7、关于响片的注意。首先,箭必须是由箭台支撑,不能是“因为响片压着才不掉”。测试方法:不上响片,搭箭开几次弓。其次,响片不能“硬”得把侧垫压进去。测试方法,站在靶子前面开弓过响片,注意看箭头在过完响片时会不会往外弹跳。 10.8、设置侧垫压力。使用最轻的一个弹簧,设置40%左右弹力。 10.9、设置初始弦高。先设置在厂商建议的范围的下限附近,或者用下表。图12。 10.10、设置弦高差。图13,一般是a不小于b,弦高差tiller=a-b。一些射手买来器材后不调tiller,这可能是不行的,弓片都有个体差异。老观点是Tiller必须大于零,因为开弓的压力点并不在弓的中心。另外一些教练和射手认为得调tiller,使得开弓过程中瞄针稳定,不上下移动。但很多射手和教练把它调到0,然后不管。一旦调了tiller,必须调搭箭点,调大tiller后搭箭点得往下调整。不过不能把调tiller当作调搭箭点的方法。 10.11、设置最终弦高。射几箭拧紧几圈地试验,直到感觉弓最顺畅和安静。如果弦比较短,使你无法在初始设置时设到建议值的较低弦高,那得换长的。太长也不行,拧到高弦高时会拧太多圈,会有弹性。弦要拧中等圈数,使其看着像干净的圆的缆。 11、折腾完上面那些,现在开始调弓了。可调的变量很多,合理的组合并不是唯一的,用不同挠度的箭也能调出一样的和谐结果来。为了提高容错度,很多人用稍硬的箭来调。调整的过程应该定量,每做一次试验应该多射几轮来消除误差。 11.1、调弓方法。有很多方法,不少不精确。大多都会用到光杆箭,因为它们容错度低,得调得很好才能飞好。方法1是过白纸,这对于手撒放弓来说不合理,还是给复合弓留着吧。方法2是走远法,从20米到40米,不调瞄,不换瞄点,向同一靶子射多组箭,看分布情况。这方法据说对碳铝箭不好用,铝箭还行。方法3是短距离测试,很多局限,不细谈。方法4是光杆箭法。方法5是用完整的箭测试,没名字,后期也可能要用到光杆箭。 11.2、关于动态挠度dynamic spine。静态挠度是静态测试的,厂商标识了,但只是参考的。动态挠度是撒放初期箭向右弯折的程度,是成品箭在射时软硬度的真正指标。会对它起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要增加动态挠度、使箭射起来更硬,可以减小箭头重(抱歉之前写错了,增减箭头和箭尾重量对动态挠度的影响是相反的),增加箭尾重,截短箭,减小弓磅数,减小弦高,增大弦重量(增股数,调整护弦料长度等),换箭杆号数。箭头重量在铝箭上不易调(一般没有那种可以掰断的箭头卖),可以在内侧加铅。 11.3、调弓目标:密集度最大。测试时,射出的光杆箭不一定与成品箭完全落到一起,挨着就行。 11.4、首先选合适的箭。根据自己的拉距和磅数,遍览各厂商的表格及附加信息,选合适的箭。很多人发现表格建议的箭比实际的硬至少一个级别,这点可以考虑进去。 11.5、基本调节,先用光杆在5米测试,根据图14调整搭箭点高低。如果箭出现图15这样的摆尾飞行,则开始使用光杆箭法来进一步调整。 11.6、光杆箭法。在能保证全部上靶的情况下,从20码射几支光杆和几支成品。如果光杆在成品的左侧,那么箭硬了。右侧则是箭软了。如果20码偏差超过5-8厘米,调整侧垫用处就不大了,要整体调节(gross adjustment)所有可用变量(但暂不调节侧垫)。考虑箭太硬的情况,首先调高一磅拉力(不要超过,否则可能动作变形且受伤),然后可考虑增加箭头重,减少弦股数、减短护弦料长度等,如果用了金属搭箭点,也可换成缠线的。如果实在没法把光杆和成品调到8厘米以内(20码),那可能只能换箭了。 不过考虑换箭前先要搞清是不是箭有clearance问题,也就是出箭不畅问题。如果出箭不畅打了箭台或弓窗,会造成Minnowing效应,比起普通的左右震荡(fishtailing)和上下震荡(porpoising),minnowing的频率更高、幅度更小。 用足部干爽粉之类粉末撒在箭末端四分之一,及箭羽,箭台和弓窗相关部位,向一个结实的靶子射去,检查箭是否有打弓痕迹。一般是箭羽打箭台或侧垫。解决办法:精细调整箭尾,1/32圈地旋转之(这个办法是考虑到粘羽和尾时有误差);注意箭台臂不支棱出来;换小点的羽;将侧垫向外稍稍挪一点。 11.7、调侧垫仅作为光杆箭法中最后最精细的调整。注意调侧垫弹簧压力可能影响搭箭点。 12、纠错。箭在不同距离的散布不一定是成比例的,有时近时准远时乱,有时远时密集近时一般。箭飞行得差却密集,是可能的,一般是因为箭比较硬。箭飞行得好却不密集,一般是精细调整没做好——此前说明的光杆法只能保证箭飞得好,不能保证密集。为此,必须做好精细调整,尽量达到“飞得好也密集”的效果,因为这样最稳定,特别是在有风时。 12.1、阻力过大问题。羽过大或者粘羽角度过大,可能导致过大的阻力,导致在大多数距离都没事但在最远距离上突然散开。很明显,解决办法是减小箭羽或者减小粘羽角度。 12.2、通过不好。箭通过箭台和弓窗不够利落,导致近距离成绩一般,远距离由于有箭羽的稳定,反而好一些。参见此前的“通过问题”部分。 12.3、弓的磅数调整永远是你调整过硬、过软的箭的第一选项。不过,不要一下子增加1、2磅。可以有个测试方法:开弓停时60秒,轻松的话,可以升2磅。。 12.4、调整弦重也是个好用的办法,更换弦可以导致换一个挠度的箭。 12.5、调整箭头箭尾重量也可以调整箭的动态挠度,注意FOC保持在10-18%。 12.6、对调好的弓要记录,以便以后出错时能归零。包括搭箭点位置、弦高、Tiller、弦股数和材料、护弦材料和弦圈材料、弦总重、磅数、平衡杆类型、长度、末端重量等。 12.7、给所有箭编号。另一个好办法是,每次远距离射中十环,就在当事箭箭羽上拿笔点个点,慢慢就能看出哪些箭稳定。 13、终于开始精细调整了。注意用新靶纸以便记录。在你最舒服的距离上用最舒服的靶子开射。先热身一两组,然后射6-10支成品箭。在靶纸上写下所有箭的号码。再射至少两组,然后开始进行调整。调整后记得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或者干脆环靶纸。检查散布是纵向还是横向更大。随后研究写满了字的靶纸,注意散布形状,注意微调如何影响散布,注意有没有不稳定的箭。 13.1、如果纵向散布比横向多,那么微调弦搭箭点,上或下均可,一次1毫米以内。记得做记录,并标记随后试射的靶纸。如果散布有提高,那么继续调1毫米。没有的话,往回调2毫米。以此类推。 13.2、如果横向散布相对大,那么只建议调整侧垫簧力。不要调侧垫位置。每次拧那个螺丝八分之一圈就好。记得进行记录,调整后射至少两轮来比对,有提高的话继续调,变差的话往回调,直到达到最佳点。 悍马的话:Easton的调箭教程(似乎国内已有翻译)表示侧垫可以用来调动态挠度,但很多教材和老鸟都认为,侧垫簧力只用于极小的微调,不能用来调整动态挠度。 13.3、注意弦搭箭点和侧垫压力之间互相影响,可能可以两者交替调,两个方向压缩散布。调整完之后在20米再试试,如果有问题,可能是箭通过箭台不佳,调整之。 13.4、调整弦高其实也会影响动态挠度!但最好把弦高留在弓最安静的位置。要调的话,每次调十六分之一英寸。 13.5、研究不稳定的箭。发现一支箭不合群时,研究看看原因。如果杆弯了或者裂了,马上扔。有些箭看着没事但内部有问题。应该注意的因素有:直度,应该在0.004”内,均匀弯比一头弯好;箭尾要安正;箭尾与箭羽的角度要对正,选择距离最远的俩羽当作通过羽(对着弓窗的两片羽);箭羽要完好;箭头要装牢(要选对安装的胶或树脂,否则有些情况下会晃悠);箭重量要一致,一组内应在3grain上下。
一些个人建议 沙龙倒了,上班没地方摸鱼,只能逛逛贴吧,奈何有些吧友戾气太重,难以交流,新人也难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故开此贴闲聊。以下所阐述的均为个人观点,求同存异。(想把自己知道、积累或总结的所有东西提供出来,当然难度也很大) 一、对新人的告知 1、竞技反曲是一项运动,不应该也不能出现威胁到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当然也不能打猎 2、有条件的请到正规的箭馆,由当地教练引入门,如果有老手带那更好,容易让你清楚这项运动需注意事项 3、希望你能谦虚、友善、平等、共进 二、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入坑 1、有条件的话多去馆里,前1到2个月别想着买弓,确定下来先 2、富裕的话买个1000以内的什么三某达套装玩2个月,反正这套你可以看做是入坑的消耗品 三、你现在已经入坑了,面临2个问题。1、希望有人教 2、我想买弓 1、希望有人教 (1)在馆里找一个话不多的,射的准的好好请教,大部分弓友都是很友好的(哪怕是长的凶悍的) (2)找馆里面的教练,但首先你钱包受得住,其次这教练技术得过关,如何分辨技术过关与否一个比较片面的就是看他拿的奖项,虽然片面,但有效 (3)没人教、没条件、现钱不富裕、自闭的弓友,B站上有很多视频,许多世界冠军的教学只要有耐心,总会找到。找到后照着学,不断向他的动作靠近,自己总结纠正 2、我想买弓(篇幅有限这部分如果有人希望知道详细得另外展开说) (1)非常富裕的弓友,照着韩国队或者美国队的整一套就完事了(实话) (2)一般的弓友,精打细算,最求最低价格配到最好的弓,多考虑去年或者前几年的顶级弓,不嫌弃二手可以咸鱼掏 (3)手头比较紧的,全套二手或者三某达之类的套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