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初
叶永初
休息一千三百四十五分钟
关注数: 2
粉丝数: 0
发帖数: 9,298
关注贴吧数: 3
【PCF】未来——我们拥抱在一起
【Examination】2018年春季虚拟国社会统一联合考试报名区 这里是2018虚拟国社会联合统一考试(统考卷)官方报名区
【Infrastructure】基督城国际机场 基督城国际机场(Christchurch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位于新西兰基督城市中心西北约12公里处的一个民用国际机场,归基督城市政府和新西兰政府所有,其中基督城市政府占75%,而新西兰政府占25%,机场由基督城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为基督城市提供航空服务。
【Infrastructure】奥拉纳野生动物园 奥拉纳野生动物园位于基督城国际机场西侧,占地80万平方米。园区尽量减少使用栅栏,创造如同真正的大自然环境,让动物生活其间。面积虽不大,但这里是新西兰唯一的开放式动物园,还原了自然广袤的野生环境。1. 园内的动物园内生动有趣的动物互动吸引着来此的游人,游客可以喂食长颈鹿、苏门答腊虎,站在坚固的铁笼里体验狮子们的“围攻”,走进昏暗的kiwi小屋与珍贵的新西兰国鸟见面。园区安排固定喂食时间,游客可一睹动物大快朵颐的有趣模样。其中狮子的喂养时间只在周末公开亮相,相当精彩可期。2. 苏门答腊虎喂食时间:周二、周四、周六、周日 12:50。仅限15岁以上人员参加,需另付费40新元/人,在入口处购买。3. 长颈鹿喂食时间:每天12:00、15:004.狮子喂食时间:每天14:30,需另收费40新元/人,在入口处购买。5. 几维鸟喂食/解说Kiwi House于每天11:00开放,13:30会有喂食解说。
【Infrastructure】维多利亚广场 维多利亚广场位于大教堂广场向北2个街区的地方,过去原为市场,在拆除后,呈现另一番绿意盎然的风貌。广场周遭有市政厅、花钟、高等法院与美丽喷泉,可说是基督城的大门。
【Infrastructure】亚瑟隘口国家公园 亚瑟隘口国家公园 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位于新西兰的亚瑟隘口国家公园(114,500公顷)是新西兰第3座国家公园,在南阿尔卑斯山的中心地带,是新西兰海拔最高处。
【Infrastructure】库克山国家公园 库克山国家公园建于1953年,与新西兰西区国家公园,亚斯派灵山国家公园,及峡湾国家公园相邻。公园位于新西兰南岛中西部,从450公里长的西海岸向内陆延伸40-90公里。 库克山国家公园是一个狭长的公园,公园长达64千米,最窄处只有20千米,占地70,696公顷,冰河面积占40%,。它南起阿瑟隘口,西接迈因岭,正处于南阿尔卑斯山景色最壮观秀丽的中段。
【Infrastructure】柳岸野生动物保护区 柳岸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坎特伯雷地区基督城的一个美丽且历史悠久的自然保护区,自1974年开放至今,一直致力于保护新西兰的濒危动物,是新西兰重要的几维鸟繁育基地之一。
【Infrastructure】基督城植物园 基督城最大的植物园,公园,位于基督城市中心。
【Infrastructure】哈格雷公园 哈格雷公园位于基督城市区西侧,占地约182万平方米,横亘园区的里卡顿大道将公园一分为南北两区。雅芳河流经北哈格雷公园,这里有高尔夫球场、植物园和湖泊,并设置完善的自行车车道。
【Infrastructure】大教堂广场 基督城大教堂广场,是二十一世纪的古建筑,被称为"最像英国之城"。每逢周末,广场上便有各式的音乐会热闹举行,还有随兴演出的街头表演。
【Infrastructure】基督城国际南极中心 基督城国际南极中心 (Christchurch International Antarctic Center)位于基督城国际机场附近,提供有关南极日常生活与历史的多媒体视听经历,中心内有南极海洋鱼类馆、南极风暴仿真馆,还可感受到仿真南极风雪逼人的寒气。
【Infrastructure】坎特伯雷博物馆 坎特伯雷博物馆位于基督城市中心,有着典雅的欧式建筑外观,主要展示坎特伯雷地区的历史和欧亚地区的珍贵文物,你不仅可以在此了解毛利文化和艺术,还能看到很多与南极相关的展览。
【Infrastructure】伊甸山 伊甸山位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山顶设有瞭望台,视野开阔,是眺望市景的好地方。此外,还可参观到12世纪时毛利人要塞的遗迹。
【Infrastructure】瓦纳卡湖 新西兰南岛中西部湖泊。位于南阿尔卑斯山东麓,海拔280公尺(915呎)。 面积192平方公里(74平方哩)。流域面积2,543平方公里(982平方哩)。为冰川堰塞湖。最深点可能超过300公尺(1,000呎),有马卡罗拉(Makarora)等河注入,为克卢萨(Clutha)河河源,出口处有水闸以调节水位并发电。湖南端的瓦纳卡镇为游览区中心。
【Infrastructure】箭镇 新西兰最具风景如画的居住区之一,箭镇坐落在箭河畔,这里曾经是热闹的淘金地。 时至今日,箭镇则是新西兰著名的旅游小镇,除了淘金文化,早期华人淘金者故居以外,还因为金秋大面积的绚烂五彩林而闻名遐迩。每年的4月中都会举办金秋文化节来庆祝一年的丰收。
【Infrastructure】瓦卡蒂普湖 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位于高山之中,游客可以选择乘气垫船或是快艇游览。皇后镇最受游客喜爱的活动之一,是搭乘蒸汽船(TSS Earnslaw)悠游在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上。 二十世纪初,恩斯洛号是为了方便居住在湖边的居民,如今这艘船都还依原样维护得很好,载游客到华特山(Walter Peak)山村里一览绵羊牧场风光,船上设有餐厅、咖啡厅和酒吧。瓦卡蒂普湖是新西兰的第三大湖泊,除了景色优美,这里也是新西兰户外活动的集中地。上山滑雪,下水冲浪,拖行降伞,喷气飞船,激流划艇在这里应有尽有,风靡世界的"蹦极跳"就是从这里最先兴起的。
【Infrastructure】好牧羊人教堂 好牧羊人教堂,英文名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这座漂亮的石教堂位于新西兰的特卡波湖岸边,背景是辽阔的山水风景,许多新人选择在这里办婚礼。
【Infrastructure】天空塔 天空塔位于奥克兰市中心的维多尼亚街及联邦街的交界。天空塔是观光及电台广播塔;塔高328米,成为南半球最高结构的建筑物。它是全球独立式观光塔第十三位的观光塔,是世界高塔联盟的成员之一。天空塔可以抵御200km/h的风速以及40公里外的芮氏7级的地震。即使在20公里外的芮氏8级地震也不会倒下来。
【New Zealand】新西兰历史沿革 公元10世纪,来自库克群岛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乘坐独 木舟来到新西兰。到公元12世纪,全国受青睐的地区已分布了许多定居点;1350年起,毛利人在新西兰定居。 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在远洋冒险中发现新西兰的西海岸区,但在企图登陆时遭到毛利人的攻击而迅速离去,但他以荷兰一个地区的名字命名这块土地为(NieuwZealand),他绘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区的地图,但并未在此登陆;1769年至1777年,英国库克船长先后5次到新西兰。 1769年,英国海军舰长詹姆斯·库克及其船员成为首先踏足新西兰土地的欧洲人,随后,捕捞海豹和鲸鱼的人们也来到这里,传教士也很快接踵而来,定居点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后英国向新西兰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领。 1840年2月6日,英国迫使毛利人族长签订《威坦哲条约》,1856年,新西兰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 到1840年,新西兰估计毛利人口为10万人,大约2000名欧洲定居者(毛利人称其为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区,新西兰那时没有全国政府或全国领导人,毛利人和白人团体请求英国提供某些保护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国王室在岛屿湾的怀唐伊镇签署了《怀唐伊条约》,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王室属的一个殖民地,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新西兰的建国文件,该条约使早期开拓者有权在新西兰定居并允诺毛利人按其意愿继续拥有他们的土地、森林和渔业,该条约说明毛利人将对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决定,并答应建立一个政府,使全体人民过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该条约亦确立了新西兰人享有英国公民的权利,该条约仍然是“现行文”,且是新西兰涉及民族关系方面很具争议的话题。此条约签署后,更多的人开始来到这里定居,多数人去南部岛定居,那里的土地适合耕作,在奥塔哥和西海岸地区还发现了金矿。 19世纪,来北岛居住的人多于南部,到19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到20万,并开始建设铁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农场已经成为新西兰经济的支柱,1893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赋予妇女选举权的国家,当时,英国仍然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常被喻为“家乡”。 1907年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政治、经济、外交受英国控制。 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8年,有一半的参战者死于战争或在战争中负伤。 1935年,选出新西兰工党政府,该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时工作制以及国家拨款的卫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新西兰再次派出军队,大约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出国作战,战争结束后,对新西兰的农产品的需求增加。
【城市】惠灵顿 惠灵顿,新西兰首都、港口和主要商业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新西兰全国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为奥克兰),是大洋洲国家中人口最多的首都。惠灵顿区(包括卡皮蒂、波利鲁瓦、哈特谷和怀拉拉帕)是新西兰第三大人口居住区,占新西兰总人口的11.3%。位于北岛最南端,扼库克海峡,适居一国中心。市区三面依山,一面临海,怀抱着尼科尔逊天然良港。轮廊犹如古罗马圆形剧场。 惠灵顿附近群山连绵,满目苍翠,碧海青天,景色季丽。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惠灵顿气候温和湿润,是南太平洋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人口约45万,与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墨尔本同为大洋洲的文化中心。 惠灵顿是往来南北二岛的交通枢纽。惠灵顿也是世界最佳深水港之一。在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下,天气和暖,阳光充沛。惠灵顿地处断层地带,除临海有一片平地外,整个城市依山建筑。1855年一次大地震曾使港口受到严重破坏,如今的惠灵顿是1948年后重建的。由于惠灵顿濒临海湾,加之地势较高,时常受到海风的侵袭,一年之中大部分日子都刮风,因而有"风城"之称。
【基建】皇家海鲜城 吃吃吃,开业大酬宾,来就送哈啤!地址:红拜联某市某处某路11号
【RBU】红叶拜伦联邦帝国内政部总部 此处为红叶拜伦联邦帝国内政部总部。分管国家内部政治事务及内部政策制度制定改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