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h1919 qxh1919
关注数: 28 粉丝数: 39 发帖数: 12,733 关注贴吧数: 27
我国战机挂实弹驱离外国军机 军报记者01-31 23:05 摘要1月日上午9时许,一架外国军机闯入我国近海,东海舰队航空兵紧急出动两架苏30战机带实弹升空,成功将其驱离。 【大年初一,东海舰队航空兵驱离外国军机】“某空域出现不明目标,命你们紧急起飞前往查证。”今天上午9时35分,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战机编队紧急升空,飞赴某空域驱离外国军机。12时23分,战机编队完成任务,胜利返航! 中国海军网1月31日电 金第伟 张 恒 韩 俊 报道:大年初一,东南沿海某机场,不闻鞭炮鸣响的欢畅声,唯闻箭在弦上的硝烟味。 上午9时35分,“丁零零……”东海某飞行团作战值班室电话骤然响起:某空域出现不明目标,命你们紧急起飞前往查证。” “一等转进!”急促的警报声让机场的空气陡然紧张起来,外场值班人员如猛虎下山冲出塔台,担负值班任务的副大队长任全胜、严军和耿艳飞、杨楠,披挂整齐冲向战机。 “起飞!”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松刹车、开加力、拉驾驶杆,双机拖着蓝色的尾焰呼啸着腾空而去。 战机编队似一对矫健的“雄鹰”,穿过浮动的、轻纱似的薄云,以最快速度飞向目标空域。 “方位××,距离××,航向××!”这时,耳机里及时传来目标信息。“明白!”任全胜和耿艳飞调整飞行姿态向目标飞去。 他们用那双审云察雾的鹰眼,注视着擦翼而过的朵朵白云,洞察着任何一个疑点。 突然,任全胜眼前一亮,发现前方出现一个芝麻粒大小的金属亮点。“发现目标!”任全胜顿时热血沸腾,不禁高兴得大喊出来。 任全胜和严军豹眼眦裂,拉杆蹬舵,战机像一道闪电,切半径直追过去。长空中,双方斗智斗勇,上升、俯冲、左转、右甩,外国军机使尽浑身解数,始终甩不掉带有八一军旗的“鹰”,只好掉头悻悻离去。 12时23分,战机编队顺利返航。此时,机场附近驻地群众欢庆马年春节的舞狮队、锣鼓队正翩翩起舞,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欢笑声像在欢迎他们的凯旋。
日本丢失价值5亿水下机器人 国际在线01-29 国际在线专稿:据日本《朝日新闻》1月29日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用于调查海底状况的水下机器人(ROV)去年11月在青森县的津轻海峡丢失。由于该设备可用来探测他国潜艇,因此分析认为,其丢失将对日本侦察中国的潜艇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海上自卫队介绍称,去年11月30日下午2时许,“日南号”海洋观测舰在执行海底调查时,由于电缆断裂,导致一个价值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00万元)的“水下机器人”沉入海底。该设备长3米,宽高分别为1.7米,重约4吨,备有摄像头和声纳探测仪。海上自卫队动用数艘舰艇搜索了9天仍未找到。海上自卫队认为,该ROV收集的数据由“日南号”保管,因此,即使丢失也不会造成数据外泄。 报道介绍称,“日南号”1999年开始服役,隶属神奈川县横须贺基地。其所属的海洋业务群从事收集与他国潜艇的性能及音响数据等相关的情报,被外界认为是机密性最高的部队之一。该部队拥有4艘海洋观测舰,但搭载水下机器人的只有“日南号”。 分析称,近年来,中国潜艇实力增强,螺旋桨的声音变小,因此加大了探测难度。由于海洋数据是对潜水艇作战的基本情报,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提高了对海洋数据的重视程度。 日本海上自卫队丢失的水下机器人的同型机
日本现巨型乌贼或为地震前兆 中国新闻网01-23 20:032195评论 据RecordJapan网站1月23日报道,近段期间,日本全国多地相继捕获到存活的巨型乌贼,该现象引发了许多海洋学者的关注,更有专家指出,这很可能是天地异变,尤其是一种与地震有关的前兆,那么到底是不是因为海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堵塞地壳变动呢? 据了解,21日,日本鸟取县岩美町的纲代新港利用设置在海底的渔网捕获到一条全长3.4米的巨型乌贼,初步判定该乌贼为雌性,体重为100kg,如果其最长的触须还存留的话,体长可达8米,捕捞该巨型乌贼的渔船员表示:“该乌贼存活的时候给人一种非常恐怖的震慑力。” 另外在19日,日本新泻县柏崎市荒浜海岸打捞出一条3至4米长的巨型乌贼的死骸,根据确认,该巨型乌贼为8日在新泻县佐渡市沿海岸被捕获的巨型乌贼,重约150kg。 不仅是巨型乌贼,本月2日,日本石川县羽咋市海岸发现了一条长达2.5米,漂浮在海面的皇带鱼死骸,刚过新年,日本全国多地就出现各种奇怪的现象,到底是何前兆呢? 对此,有日本专家指出:“巨型乌贼原本是栖息于南海深海地域的一种生物,漂浮到日本海地域实属罕见现象,这很可能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存在关联。” 该专家还表示:“实际上,此前已经出现过关于海流流向发生变化的学说,许多专家更是认为这与地球温暖化存在关联,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与引发地震的地壳变动是否存在必然关联,但是地球全体发生了某种环境变化的可能性非常高,另外,尽管目前还不能判断深海的异常现象是否是大地震出现的前兆,但是应该提前做好预防警戒。”(记者 关超)
美化学物质外泄30万人断水 中国新闻网01-11 05:44 中新社休斯敦1月10日电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首府查尔斯顿发生化学物质外泄,导致公共水源受到污染,9个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约30多万人无自来水可用。总统奥巴马10日宣布该州为联邦灾区,下令提供援助。 当地时间9日,该州首府查尔斯顿一家工厂在洗煤过程中使用的4-甲基环己烷甲醇发生泄漏,污染附近的埃尔克河,外泄地点位于西弗吉尼亚州最大净水厂的上游区域。 州长汤布林(Earl Ray Tomblin)宣布9个郡进入紧急状态,学校、餐馆、日间护理中心必须关闭。州水务局称,泄漏物质有害但不致命。卫生官员建议居民不要饮用自来水,或用自来水煮食、洗澡以及洗衣服,受污染的水只能用来冲马桶和消防用途,超过30万人受到影响。 地方政府10日发表声明称,“奥巴马总统今天宣布西弗吉尼亚州进入紧急状态,命令联邦援助作为州和地方应对工作的补充。”州国民警卫队10日正从邻近的马里兰州运送饮用水,分配给受影响9个郡的紧急服务机构。 在查尔斯顿经营意大利面的餐馆老板乔(Joe Leonoro)向媒体表示,9日晚6点左右,他注意到一股类似甘草的气味,随后看新闻得知有化学物质泄漏,奇怪的气味弥漫在市中心的几个街区,“我的餐厅今天关门,你不知道有多少洗衣店、美发店、餐馆等小企业将因此遭受相当数量的经济损失”。 居民9日开始纷纷前往超市抢购瓶装水、纸杯和碗,州议会大厦附近一间便利店有多达50人排队买水,收银员卡德维尔(Danny Cardwell)说,“这真是非常混乱。”距离首府约50英里、未受污染的亨廷顿市一家酒店,为受灾居民提供免费淋浴。 西弗吉尼亚州环境保护部门发言人艾路易斯(Tom Aluise)表示,发生泄露的存储装置内至少有40000加仑化学品,“我们相信,外泄量不超过5000加仑,有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河中,还有一些被遏制。”当局尚不确定化学品泄漏了多长时间,但表示存储区外围有混凝土墙可起到抑制外泄的作用。 “在做更多测试以前,我不知道水是否安全,也不确定这种状况会持续多久。”自来水公司总裁麦金太尔(Jeff McIntyre)表示,化学物质并不是致命的最强形态。 州长强调,将一直维持紧急状态,直至水可安全饮用为止。 当地民众领取饮用水
黑龙江决定除夕高速路免费 京华时报01-09 03:292836评论 【摘要】黑龙江拟定了省内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细则,预计除夕中午起即可实行。一位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的人士证实此消息:“何苦大过年的还让人交钱呢?” 据新华社电 就在近来多个省份宣布除夕当天高速公路“不免费”之际,黑龙江省传出消息,称该省“拟定了省内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细则,预计除夕中午起即可实行”。一位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的人士证实此消息:“何苦大过年的还让人交钱呢?” 多地除夕高速不免费 据悉,半个月前,黑龙江省举行有关《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一位部门负责人在会后非正式交流中提出除夕拟免费通行。 据国发〔2012〕37号《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免费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零点到最后一天24点。而今年除夕不放假,上海、天津、吉林、辽宁、安徽等多个省市宣布除夕当日高速公路不免费。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国家规定了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但并没有明确规定不是假日就不能免费。“除夕虽然不是假日,但是所有中国人的节日,免费通行也在情理之中。”还有网友认为,除夕高速不免费将使很多人放弃开车改乘火车探亲,同时今年春节比以往提前,学生流、务工流和探亲流叠加,将加剧铁路客运一票难求的现象。 黑龙江免费成惯例 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拟实施除夕免费通行的消息尤为引人注目。一位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的人士表示,按照往年的情况,交通运输部会在节前发布全国收费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具体时间,而一般的做法是在交通运输部的相关文件下发后,由省交通运输部门拟出该省的具体实施方案上报给省政府,待批复后正式发布。“如果全国不统一免的话,我省拟从(除夕)中午开始免。” 据了解,在以前尚未有重大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时,黑龙江省收费公路近年来也都在除夕和正月初一放弃了收费。“像惯例似的都放了。”上述人士说。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角,地处公路交通网的末端。除夕免费通行会否造成拥堵?2013年国庆假日初期,黑龙江向南的公路也曾一度塞车严重。上述人士说,按往年经验,春节时与其他省份相比,“我们车流量不大,比较平稳,不像外省车都挤在一起。但其实如果把杆都抬起来,那就更好一些。
英国9米巨浪将巨石削去一半 中国新闻网01-08 12:30 据悉该巨型岩石已在当地屹立多个世纪,此前(左)是当地的标志性景观,但经过风浪之后,却被硬生生削去一半(右)。 岩石被削去一半,后又被海浪卷走。 狂风暴雨近日袭击英国多数地区。 中新网1月8日电 据外媒报道,英国连日来受到风暴袭击,日前英国一海滩海边巨大礁石被狂风海浪一夕之间削走一半,让人不得不敬畏自然的力量。 据悉,英国目前正经历20年来最严重的风暴袭击,全国大量地区受到洪灾影响。近日,英国康沃尔一处海湾上,已经屹立多个世纪,堪称当地标志性景观的巨型岩石,被狂风和咆哮的海浪生生削去一半。 据报道,上周周末普斯考特汉湾(Porthcothan Bay)附近的浪高达30英尺(约9.1米),风速达到了70英里(约112公里)每小时。这也直接导致这处巨大的岩石不堪侵袭,一半被卷入大海。 当地的居民称对巨石的被破坏感到非常难过,一名居民称此前人们非常喜欢在夏天时在岩石上攀爬,并且还给这处景观取了个名字叫“锚”。虽然人们也知道岩石终将被慢慢侵蚀,但却未预料到海浪和狂风一夕之间就将其摧毁。 “现在它看起来就像一堆岩石废墟一样,像是被拆毁的遗址。海滩也不再和以往一样了,所有的都彻底改变了”,一位当地居民不无悲伤地这样说道。
我国“雪龙号”已驶出乱冰区 中国新闻网01-07 14:05726评论 “雪龙”船正在拓展突围的水道。图片来源:国家海洋局 “雪龙”船游舷一侧的浮冰有所松动。图片来源:国家海洋局 【新华社快讯】截至北京时间7日下午18时,“雪龙”号已驶出乱冰区,目前进入清水区航行。 中新网1月7日电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目前,“雪龙”船已拓展出一条最宽为80米、最窄为60米的水道,船正保持特级战备状态,等待时机突围,考察队员生活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船上部分科学考察项目正在照常进行。 1月6日上午,“雪龙”船所在浮冰区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非常低,仅为500米左右,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因此取消了出动“雪鹰12”号直升机进行空中探冰的计划。目前,“雪龙”船正保持特级战备状态,等待时机突围,考察队员生活正常、精神状态良好。 6日凌晨,“雪龙”船利用该冰区海水大潮、风力降低的时机,为下一步突围开展了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对航道的疏通和转向尝试。经过几个小时的机动操作,“雪龙”船拓展出一条最宽为80米、最窄为60米的水道,这为“雪龙”船以后的突围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船舶设备良好,运行正常,做好了随时突围的准备。”“雪龙”船船长王建忠说。考察队领队刘顺林称目前为“特级战备”状态,“全体考察队员现在身体、精神状况良好,船舶设备运行正常。” 据最新气象预报显示,“雪龙”船所在海域风力正在减弱,东部冰区由14.8公里扩散到16公里,边缘冰也出现融化状态。“6日至8日是一个天气转换期,也是‘雪龙’船进行突破的有力时机,届时我们将根据冰山、洋流、海冰等综合情况择机突围。”刘顺林说。 刚刚完成中国第29次南极中山站越冬任务的张北辰称:“现在,我们越冬队员已经完全适应了‘雪龙’船的生活,因为此前在中山站度过了很长时间,所以此次冰区被困大家还是很平静的,没有产生焦虑情绪。” 在“雪龙”船积极设法摆脱困境的同时,船上部分科学考察项目正在照常进行。 由于这一海域是中国船舶第一次航行,各类数据都是空白,科考队员们利用各类仪器,抓紧时间采集这一海域的海洋物理、化学、浮冰等各类数据。“目前,‘雪龙’船被困的情况不影响科考工作的开展。我负责的大气方面的观测仪器正常运行,现在每天都可以正常收集和记录数据。”队员孙晨说。
埃及开罗降下112年来首场雪 厚厚白雪。 据国外媒体12月14日报道,埃及等中东国家当地时间13日出现反常天气,降下厚厚白雪。据信,这是埃及首都开罗112年来首次降雪。 对于开罗市民来说,这场大雪称得上是一场“惊喜”,当他们睡了一宿睁开眼看见地面铺了一层白雪时,均感到十分新奇。除了开罗降下大雪,埃及多个主要港口亦因风雪天气而关闭。 在以色列,当局在耶路撒冷通宵疏散了1500名因积雪被困车内的人。陷入内战困境的叙利亚也出现降雪,在阿勒颇的街道堆满厚厚积雪,反对派和政府军因此暂时休战。 寒潮袭击中东地区,12日,大部分地方下起了大雪,包括埃及北部一些地方。埃及距离上一次下雪已有112年!查了一下埃及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平均气温为9-19度。网友:埃及都下雪了,还有什么不可能! 一场60年来最大的暴风雪近日卷席中东地区,致多国交通瘫痪。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这场暴风雪给叙利亚、土耳其、约旦、黎巴嫩、埃及等国带来大量雨雪。预计这场暴风雪将一直持续到本周六。 英国《每日邮报》称,这场暴风雪是中东地区6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它使叙利亚、埃及、以色列、黎巴嫩等国家的气温低于冰点。在巴勒斯坦,警察不得不封锁了大部分道路,而埃及在地中海的主要港口也因这场暴风雪无法运转。 路透社消息称,这场暴风雪袭击了耶路撒冷地区和约旦河西岸,使该地区交通大面积瘫痪,数百人被困在耶路撒冷附近的高速公路上。
中国等附近海底发现巨量淡水 腾讯科技 12月10日报道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5日说,他们在澳大利亚、中国、北美和南非附近大陆架的海底发现了约50万立方千米的低盐度水。由于现有水资源逐渐变少,这些淡水可供后代使用。 该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研究报告第一作者、澳大利亚佛林德斯大学的文森特-波斯特(Vincent Post)说:“最新发现的海底淡水资源是二十世纪全球从地下抽出淡水数量的100倍,这意味着后代水资源危机或将缓和,将减少干旱和大陆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我们地球上的淡水正日益减少,因此在海岸附近发现大量淡水储备令人激动”。 由于农业灌溉和肉类生产,二十世纪全球用水量增幅是人口增幅的两倍,全球四成以上人口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联合国水资源组织评估称,到2030年,全球将有47%人口严重缺水。 波斯特指出,他是在研究海底天然气和石油勘探时意外地发现海底蕴藏着巨大的淡水层,但是未来开采这些海底淡水资源的成本较高,需要先进的技术避免水资源遭受污染。 报道指出,这些淡水储备是在过去数十万年间形成的,那时海平面要比现在低得多,如今位于大洋下面的区域仍暴露在降雨中,雨水被底层地下水吸收。当极地冰盖在约2万年前开始融化时,这些海岸线消失在水下,但它们的地下蓄水层仍完好无损——受到一层层泥土和沉淀物的保护。 波斯特说,这些淡水储备可与目前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饮用水的水井相提并论,这将比淡化海水的成本低得多。“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地利用这些淡水储备:一旦用完,就无法再补充了,除非海平面再次下降,这种情况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太可能发生。”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