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7😈
【开到荼蘼】
关注数: 197
粉丝数: 284
发帖数: 27,492
关注贴吧数: 86
这位要吓死我的投影仪大佬在吧里吗? 首先纠正一下笔误,投影仪是有HDR无杜比,是我打错了。另外一部非主打特效的电影烂不烂,和观影媒介的尺寸大小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果按照这个结论,所有走院线在大银幕放映过的电影,应该都是高分了呗? 看得出来哥们对拥有120寸投影非常骄傲,骄傲到觉得尺寸提升也可以达到提升影片质量的程度。 这位大佬在xhs把我拉黑前,说他“打开收藏原版碟的柜子怕吓不死我”,但是也没发图,既然收碟应该也是混贴吧的吧,希望大佬看到贴子来吓吓我
是兄弟再买我一次,6碟499
今年NOVA从买到手上的过程还是挺坎坷的
公铁很素,要好设计得等独家了
NOVA半价已提前开始 今年买了17张 总费用2274元,其中运费占了50刀,也就是363元,匀下来一张的单价在134元左右。 因为我买的里面有3张UHD,半价也要21刀一张,如果都买的BD,均价15刀的话,买的多单价可以匀到120出头。 今年的片单也没有太多变化,加入了一些销量不太理想的新片,比如《回应我》《自由之声》《五月十二月》,值得提一下的是《阿黛尔的生活》4K双碟,发售两个月就进半价促销,首发买的人直接血亏150(不过我的《枯叶》也亏了100)。 关于NOVA的促销品类,之前贴吧也有老哥说过了,如果你是只喜欢看爆米花和特效大片的,除了《终结者2 4+3》《1917》基本没几张可以买,一般也就是莫妮卡三部曲,再凑几张老港结束,所以如果你只想买两三张碟,还是鱼市吃现吧。 如果喜欢看剧情艺术类电影的,半价日就很划算,鱼市平时最低150-160这种好价的碟,现在120左右就能拿下。但是不要大批量囤半价日冷门的剧情片碟搞倒卖的念头,想知道什么叫压货的可以试试。 有些人觉得NOVA很多碟只有首版限量有价值,再版不值钱,玩得早及时买了固然好,但我们这种入坑晚的,半价日买买再版价廉物美也没毛病。
买港版cn华娱的BD要注意了,已遇到三张废碟 BD至今遇到无法读取(2台设备测试)的三张碟,全部为华娱cn发行,盘面无明显划痕、无氧化迹象,其中有一张甚至碟面光洁如新,也无明显发黄迹象,但两台设备均无法读取,基本可以排除是兼容性问题。 共同特征,是此三张碟均为生产已有一定年数的二手,询问卖家,都说当初观看时无问题,推测如部分台版碟一样,因为片基和生产线问题,废碟率较高。 手上有华娱cn碟的朋友,不放心还是测试一下比较稳妥。
各位都等饿了吧 《康斯坦丁》20周年 UHD+BD 收藏铁盒小礼盒 发售日期待定 设计待定
迅动海王2UHD 即将上架
manta 守望者 4K+2BD 4K无中字 UHD是公版碟,全球无中字。 BD正片和花絮带中字。 看这配置,两张BD应该就是沿用之前港版胶盒双碟,即BD正片为162分钟的剧场版,外带一张中字花絮碟。而UHD时长未公布,但基本是215分钟的终极剪辑版,即公版碟。 manta的这个配置和之前美版英版发行过的4K版本区别就是: 1.花絮带中字 2.BD正片为带中字的剧场版、外版BD为无中字的186分钟导演剪辑版(无黑货船动画部分) 3.独家包装 所以如果不谈包装只谈内容,你有港版的双碟胶盒,加任意一张4K版本的本片,就完全一样。
箭影的这套有人开车吗,现在只要60刀 之前黄鱼只看到一个链接,要价700,太高了。 有拼车的可以算我一套
今天到货三个日影 两旧一新 碟影MLIFE 滨口龙介《驾驶我的车》 碟影MLIFE 冲田修一《横道世之介》 角川映画 荻上直子《河畔须臾》
Art Crafts《地球最后的夜晚》
实惨,整理碟时摔了张铁盒 碟盒外面套自粘袋的缺点就是会变的很滑,整理时临时摆在一边时竖放,摩擦力太小很容易倒 外纸套摔的比较严重,正面和侧脊连接处2个凹陷,一大一小;正侧脊处有几条凹痕; 里面铁盒倒还好,只有侧脊处有一个小凹; 不幸中的万幸是外纸套还保持八角尖尖,因为着地接触面是侧脊。 主要摔的高度比较高,离地有1.2米左右,加上好死不死是张铁盒。 本来这张是难得的里外完美品,这下直接变废品
黑泽清《回路》
碟影这次的2个节目包装设计的都差点意思
清理几张便宜碟 价格都在图上,均为单张包邮价。 每多买一张减10元。 例如买二减10,买三减20,以此类推。
滨口龙介《驾驶我的车》港版安乐和CC 2022年第94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日本剧情片,个人排名要高于他的《偶然与想象》与《欢乐时光》。 《驾驶我的车》对滨口龙介的意义就如同《小偷家族》于是枝裕和,虽然滨口去年交出的《邪恶不存在》评价不太高,但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个人认为要优于“国际化”后的是枝裕和交出的《真相》与《掮客》。 豆瓣有不少评论说这部电影是用影像包装的文字,但其实看过原作(村上春树短篇集《没有男人的女人们》的第一篇故事)就会发现,滨口的节奏调度和调性把控是发挥的非常出色的,将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台本与剧中角色的心声与处境非常巧妙的结合起来,却察觉不到生硬和炫技。 当然电影本身也非全无缺点,几乎所有现实题材的丧片都逃不过探讨“与自己和解”这个命题,而结尾部分能令对此类剧情敏感的观众满意的作品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代入个人经历与审美的主观感受,仅我个人而言,即使是《海边的曼彻斯特》与《大象席地而坐》这种高分丧片,结尾依然有虎头蛇尾的成分,但是我喜欢这种到最后问题还是那些问题、消极的人也不会睡一觉起来就变成阳光大使的调性,这才更贴近现实。这类影片最忌讳的就是结尾强行升级成励志鸡汤。《驾驶我的车》长达3小时,前2个半小时的剧情我是非常满意的,但最后半小时两人的“双向和解”就觉得有些造作的意味了,就如同命题作文考试快要到点了,为了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不得不匆匆升华主题结束。 这部电影如果结束在两人点烟的手伸向夜空那个镜头,个人认为是最合适的。 说回碟本身,这部电影港台均有中字版发行,港版从去年12月份开始打对折,华宇的售价一直在95左右,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版本,因为港版的字幕完全没有粤式俚语,也没有明显的语法和错译问题(因为这部电影我看过3遍)。台版目前二手市场价格维持在350上下,首版带一张明信片,比港版多一张纸套,基本就是普通版本碟的配置(同理还有台版的《偶然与想象》),唯一多出的内容应该是花絮,但接近独家的价格对一般藏家来说性价比极低。至于无中字的外版,除去日版目前应该就CC版有收藏价值,价格都差不多。
垃圾快递,说丢件了,我把钱退给买家了,他又显示派送了 物流3天没动,打给客服投诉后,派了个派件员和我联系,说件丢了,让我把物品和交易金额等截图发给他。 因为是闲鱼上的交易,我就把钱退给买家了。 然后又过了一天,这个件又开始派送了,韵达电话也打不通了,客服、网点、处理事情的派件员,一个都打不通,全部装死。 买家后来收到东西了,我让他给我钱,他让我找韵达要钱。 最后我卖了东西一分钱没赚着,买家白嫖,我还倒贴运费,垃圾韵达自己搞的乌龙,什么责任也不负。
最近收的一些碟,还是BD和老片为主 入坑晚,还是得慢慢来
最近收的一些韩日老片子 《密阳》CC初版李沧东印签蓝标 《局内人》韩版SB初版画册明信片 《国际市场》韩版CJ初版纸套托盘 《恋途未卜》日版胶套画册托盘 《30岁魔法师》日版TV纸套画册三碟 《哭声》日版胶盒BD 《分手的决心》英版MUBI纸套胶盒BD
《海街日记》4K+hdr+杜比 韩版PA 7月预售
BFI《血与肉》是枝裕和电影选集 2019年发行的套装,前几天以中规中矩的价格在鱼市收了一套全新的。一直没见过这个合集里面的四张封面具体是啥样的,blu-ray页面“此套装包含的电影”封面也不准确,区别最大的是《下一站,天国》,和BFI的零售版本选图不同。 这个套装里的4个碟盒应该是特制尺寸,4碟盒+册子+外纸套的厚度,才和常规2个英版厚盒差不多,非常节省物料成本。 册子因为收录了四部电影的相关内容,稍有厚度。但这套整体无论是纸套、还是四部电影封面的选图都乏善可陈,非常老派,不像是19年的设计,更像是09年的产物。 我试着看了其中的《幻之光》和《步履不停》两部,都是静态菜单+英文字幕+套装预告片+单部电影预告片+导演演员访谈。 片源上和日版/CC版BD应是同源,至少《步履不停》我和CC版看不出区别。 从外观收藏的角度来说,这套《血与肉》完全比不上Arrow的《家族三部曲》,封面设计不尽人意,不要说韩版PA和日版了,箭影和人造眼的英版都能吊打BFI。
捡到的哥们一定笑开了花
港版的逆权系列BD应该齐了吧 豆瓣唯一有收录的《辩护人》(逆权大状)港版只发行过DVD。这三部为何没有词条我就不多说了。陆陆续续收了3个月,全部都是鱼市看运气。 收集难度从低到高是:购物车<1987 <出租车司机
镭射封面打印堪比盗版的一张碟 第一张:手机直出原图。 第二张:PS后期调整图。 不知道《亲切的金子》是不是港版所有胶盒封面都是这个批次,非常明显的油墨问题,整体黑的已经连细节都没了,李英爱的眼白都没了,恐怖片滴干活?为什么说不是图源而是油墨问题呢,因为我查看了一下鱼市在卖的带纸套版本,纸套的色彩打印是正常的,封纸和纸套是两个地方或者两条线分开做的,所以出现这种差异。
英版箭影:《恶女》. 港版美亚娱乐:《赌博默示录》.
百元之恋 日版限定 日本国内向,无字幕+锁字幕. 此片最佳版本应该还是碟影那版,日版发行的年份比较早(2015),配置上比通贩多一张花絮DVD,一本和碟盒等大的场刊,一个纸套。 年前港版在鱼市还有一些,《热辣滚烫》上映后都给抢没了.
两个小白盒 箭影的双封面真不错
收碟时顺便收的女团裸专,还挺好看 感概市场大小影响下的产品用心程度和质量差异。棒子的专辑CD配置,普通版都是碟圈豪华版起步的配置,包装尺寸巨大,影集画册厚,全铜版纸印刷,额外印刷品上A2/A3大海报、小卡、大卡、拍立得、书签、贴纸等一应俱全,到手后一改我对追星圈“无脑圈钱”的印象. 另外因为市场庞大,又催生出“小卡党”和“裸专党”,例如一本全新专辑售价100,小卡党在取出小卡后剩下的所有东西打包仅售十几二十元,造福裸专党,我图上的这些加起来甚至不到80元
美版现代启示录终剪版,以前的白菜
三张镭射老片子 冷山、我只是个出租车司机、极恶非道三部套装. 都是偶然逛鱼市买的,现在应该都不太好买了
日元贬值,鱼市日版碟价格好像动静不大啊 任天堂那边点卡囤的飞起
海上钢琴师 纸套好看 虽然现在有德版5碟装4K版本了,但这个2014年发行的韩版纸套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 我收的这张是再版,封面没有幻彩,里面的胶盒也是普通蓝色,首版是白色的。 不过好在我也不喜欢幻彩,因为幻彩正面拍照画面会糊,出现大量竖条纹,适合做视频不适合拍平面照
老片新收 奇怪的医生2
3月港版镭射的特价碟到了 比这次4月台版特价感兴趣的多一点,买了9张 镭射这批特价基本都是本土港片,不过价格确实给力,有些片子虽然冷门,平时卖的也不便宜。
玩几张弟威弟
台版《苏州河》
最近收到的几张老片 英版《釜山行》三部曲套装 日版租赁版全新未拆《狼狈》 美版初版纸套《帕特森》 美版CC《婚姻故事》 最近收的其实还挺多,但没那么多时间修图
不愧是杰科,g5300会卡死的BD,ps3可以流畅播放 众所周知,BD的卡碟率是很低的,我买g5300前一直是用的PS3看BD,只有一张有较深划痕的BD会卡住几秒,其他100多张都没卡过。 现在换了g5300,有2张bd都出现卡碟。 一张有2个地方会卡住5-10秒,后用ps3测试,流畅播放。 一张有1个固定点直接整段卡死,要往后2个章节跳掉20分钟才能正常播放,后用ps3测试,流畅播放。 至于UHD,那毛病更多了,大多出在BD100的碟上。有些碟进菜单困难,有些换层点会卡一下。 当然也不排除是我这台g5300中奖,光头有问题,包装上出厂日期是23年10月,购于24年2月,越狱增强版。 但是看之前关于g5300的帖子,我更倾向于这机子就是质量差,品控垃圾。 什么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预算足够还是别买g5300这玩意了
美版午夜凶铃 20周年铁盒 之前在B站别人拍的视频里看过这块铁盒,前几天在海鲜市场偶然发现了,立即入手。 和箭影的日版第一部铁盒比,派拉蒙的美版第一部铁盒优点是仿VHS外观的纸套,缺点是没有小册子;箭影的相反,优点是有小册子,缺点是只有背纸没有纸套。 查了下blu-ray,上个月尖叫工厂美版ring也出了4K+BD三部曲合集,所以这块铁现在和箭影的处境应该差不多了。
台版得利 地球脉动第一季
昨天到的3张BD,都是老片
台版地球脉动1合集,这套罕见吗? 对BBC的纪录片不太了解。
是枝裕和《怪物》豪华版 第一次买刚出的新片
给近期收的一些碟拍照美容 玩碟真好,让我下了班还在主动修图做后期
出点便宜货回回血 闲鱼ID:十里坡肝帝 图上价格与鱼挂着的个别有出入,以此图标价为准。 没标注“包”字的,2张起包邮非偏远。 买多张标注“包”字的,在标价基础上减运费。 标注“全新”的,指连塑封都没拆。没标注的,默认二手品相。
买了两张法版4K金刚05都卡碟 这是g5300的兼容性问题吗? 还是这张法版4K的问题?这张4K碟看膏药是英法澳德共版的? 两张碟卡的位置稍有区别,不过都在骷髅岛的前半部分,只要一卡,第一张碟直接卡死定格,并且后面几章节都放不了,要跳掉大概10分钟后的章节才可以播放,尝试再退回去,没用,一样卡,这张碟卡死的地方是相对固定的。 第二张碟比第一张稍好一点,没有固定的卡死点,但是也集中在同一个章节,正常放的话,它卡一会儿会自动继续,但要是快进,一样无法选择后面的章节顺序播放,得跳掉一大段才行。 固件是tnt4.06,有没有g5300和这张碟的碟友可以帮忙测试下?
CC步履不停 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家庭温情题材电影,此乃是枝裕和的巅峰之作。 通过稀松平常的一天纪念日,就把日本社会常见的世代隔阂、次子情绪、中年失业、半路家庭、妻子的隐忍、子欲孝而亲不待等话题通过克制而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 不过电影比起小说,也精简了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因为是枝裕和的小说一般都发表于电影上映后,不排除有一些类似“加长版”的额外彩蛋来吸引看过电影的人再次购买。
好快,封神已经有现货了
午夜凶铃 箭影英版 关于这部电影的经典程度不用多说。 虽然在看过了无数恐怖片后,回头再看这部会觉得恐怖程度并不高(私认为仅官能刺激来说,ring远不如咒怨),但胜在氛围营造(原作者铃木光司的强项,在《暗水幽灵》及《眼睛》两本小说中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结尾反转的悬念、贞子病毒扩散的方式、以及第一主角浅川由原作中的男性转为松岛菜菜子扮演的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后面的日恐发展提供了范本。 中田秀夫对本片的执导只能说中规中矩,全篇都按部就班地照原作流程发展,当年真田广之和松岛菜菜子的演技严格来说也相当稚嫩,尤其是高山龙司这个原作中心思缜密又大胆狂野的角色,电影中其身份浅川的好友改为前夫,戏份缩减了许多。 铃木光司的小说以极大量的描写角色心理活动、神经质般的敏感为长,让你代入角色后才能察觉那些不经意间的恐怖。而电影的镜头叙事显然与小说不同,这也是铃木光司的作品改编成电影总是让人觉得差口气的原因之一,包括后面的《铃木光司·真实的恐怖》系列。 照片进行了镜头畸变校准、校色、光影等处理。 册子展示部分使用了样机后期,实际只有一本。
侠盗石川 千勣港版 虽然称不上什么好电影,甚至被称为日本版《无极》,但十几年前时我还挺喜欢的。 那会儿沉迷KOEI的《战国无双》系列,2M和3Z两作加起来我玩了有五六百小时。 这部电影抛开浮夸的全CG场景(当年看还行,现在再看表现力已经落后时代太多)和蹩脚的动作戏(一跳十米高,动作镜头不连贯),本质上是日子津津乐道的“本能寺阴谋论”。前半段的服化道和主角塑造颇有卡婊《战国basara》前田庆次的风格;后半段又变为具有一定史诗感(注意是“一定”)的复仇剧。 石川在此片中的身份有“大盗”、“忍者”、“武士”,甚至“真田幸村”(从该片的上映年代来说,最后一幕魔改的关原合战,石川直冲家康东军本阵的剧情和战国无双3真田幸村传终章的最后一段CG高度重合),如果对日子的战国史有一定了解,或者对战无战B系列游戏感兴趣的朋友,相信对此片的评价尚不至于太低。 最后要提一下的是片尾曲《ROSA - Movie mix》为X-JAPAN的YOSHIKI(林佳树)作曲,这首歌女声与和声、弦乐搭配出的史诗感,让我在十几年内都印象极其深刻,我录制的游戏视频(非商用)中曾多次将此曲作为BGM。 封面封底的照片我做了一些校色、型准、光影处理,虽然是普通的胶盒,还是希望可以用稍微专业一些的手法呈现。
芭比 闪电侠 星际穿越 上架了 jin
已出31,还剩12张未出,有兴趣的可以黄鱼聊
1080P显示器放4K碟会出现什么问题? 就是不支持hdr的老式显示器,是不是颜色和亮度会失真?分辨率也会有影响吗?
出一些碟,走闲鱼 那些年是全新未拆带塑封。 哥斯拉2014是铁盒,但无3D碟。 BVS是港版幻彩纸套3碟,3D碟有2条划痕。 正义联盟是意版4碟,纸套有压痕。 银翼杀手2049有非卖标。 🐟:十里坡肝帝
23年最后一天,也是入坑四个月,记录一下收过的碟 大多数是胶盒BD,有部分是刚入坑时打包和贪便宜收的,那时还没玩明白,留着等明年洗4K吧。 碟本身没啥好说的,都是大路货。 但照片里的这些都是自己喜欢的电影(不喜欢的已经卖掉一部分了,还在途的和没卖掉的没拍进去)。 祝碟友们2024年快乐!
手机拍摄与后期 从模玩坑出来后几年没为爱发电了
历时11天,我的nova也到了 这还是我的第一次直邮捏以前买书最多也只找过代购。
有没有大佬试过自己DIY排版打印纸套的? 排版设计我可以自己做,但不知道上哪打印,毕竟碟盒纸套这种规格的打印件不常见。 做D版的都是有固定制作包装的供应商吗?但是那个纸和打印清晰度太次了,想自己DIY一下和正版差不多水平的纸套,但不知道上哪印。
危情十日BD是否只有港版有中字且绝版了? 🐟只看到一张,标价450,看了看美版以及4K都不带中字。 还有个致命身份港版也很难买到,不过好歹还有德版能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