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198914 jay198914
关注数: 19 粉丝数: 24 发帖数: 722 关注贴吧数: 15
ASCO2014:肺癌外周血检测可指导个体化治疗 对原发肿瘤反复进行组织活检有时候并不方便,无论在伦理还是实际操作上均有一定难度,并且可能延误治疗和导致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利用外周血(游离DNA、循环肿瘤细胞等)建立实时、动态、无创、定量的分子检测体系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多个研究小组更多的探寻利用外周血游离DNA或循环肿瘤细胞行全基因组/外显子组分析以指导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 肿瘤是基因组疾病,故单一基因检测难以满足指导个体化治疗的需要。近期多项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了血浆游离DNA基因组、外显子组改变与治疗疗效的关系。循环肿瘤细胞是有关外周血分子标志物研究的另一焦点。其作为完整的、无损伤的肿瘤细胞,能反映肿瘤的转移、耐药、进展等过程。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循环肿瘤细胞中基于血液KRAS突变分析和循环血浆DNA用于预测肺癌原发性肿瘤突变这两种方法来替代组织活检的可行性。 研究人员通过利用cobas4800(罗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KRAS突变状态,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基因组的某些非编码区,一些短的序列 ( 十几至一百多个碱基 ) 可重复多次,并按照孟德尔遗传法则呈共显性遗传。这种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常达十个以上,因此这种遗传标记带有很大的信息量。除了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外,还应用于点突变的检测。 通常只需采集病人9ml血标本就可以检测,利用ScreenCell MB装置捕获循环肿瘤细胞,DNA通过人类组织和细胞DNA提取试剂盒(QIAGEN试剂盒)从循环肿瘤细胞中提取出。通过自定义设计的高分辨率溶解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并通过QIAGEN试剂盒进行焦磷酸测序。 91例接受肺癌切除手术患者中,通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进行组织活检的18例,通过外周血游离DNA检测的17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47例。研究发现,以血液为基础检测KRAS突变试验中,外周血游离DNA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7%;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8%。 该研究结果表明,以血液为基础的突变试验用于预测肺癌原发性肿瘤基因突变是可行的。就肿瘤异质性而言,与循环肿瘤细胞相比,循环肿瘤DNA(ctDNA)对肿瘤负荷的影响更大,并且更密切说明了肿瘤的突变。
肿瘤患者的饮食指导(第一部分) 肿瘤病人,一日三餐可与正常人相似,但要适当增加营养,以改善病人的体质。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可见肿瘤病人的食谱要广,饮食摄取多样化,不可偏食,也不必过分忌食,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部分科学的饮食与营养对肿瘤病人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营养需求 要坚持少食多餐,少烫多温,少硬多软,少盐多淡、少糖多蜜、少酒多茶(忌浓茶)、少陈多鲜、少炸多炖、少熏多炒和忌烟酒,忌食霉变食物,忌偏食、忌狼吞虎咽,忌暴食、忌食不洁瓜果等原则 (一)现代营养的要求 1、蛋白质食品:如奶、蛋、鱼、瘦肉、豆制品等。要略高与正常量。摄入不足可使机体抵抗能力降低,促使肿瘤发生。但如果蛋白质的量提高到正常人需要量的2-3倍时,又有诱发肿瘤病人的可能。所以,肿瘤病人的蛋白质的摄入是以正常量的1.5倍为宜。即每日食入250-300克动物性蛋白质,50-100克豆制品,再加上米、面、蔬菜中的蛋白质,基本足够了,不要过量。 2、脂肪的摄入是应与正常人相似,不宜增加,应以植物油为主,烹调中少用油炸、煎、熏等方法,以蒸、炒、炖汤为好,使食物保持清淡可口。 3、淀粉类食品的摄入量应量出为入,达到平衡即可,避免摄入过多,造成肥胖,加重机体负担。 4、食物中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的排泄功能,同时可使肠内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减少毒性代谢产物与肠壁接触的时间。因此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而应粗细混吃,多吃蔬菜。 5、某些无机盐如铁、碘、硒、钼等,以及维生素A、C、E,有的能阻止细胞癌变的启动;有的能阻断癌因素的作用;有的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有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对抑制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均有积极作用。 (1)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胡萝卜、杏子、芦笋、花菜、芥菜、香菜、莴苣、菠菜、青萝卜、甜菜叶、红辣椒、红薯、西红柿等。 (2)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山楂、香茄、橘子、橙、柠檬、猕猴桃等。 (3)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植物油、发芽的种子、麦胚等。 (4)富含钼的食物:卷心菜、花菜等。 (5)富含硒的食物:洋葱、大蒜、蘑菇等。 (6)富含碘的食物:海带、紫菜、海蛰等。 (7)富含铁的食物:绿色蔬菜、豆类、葡萄、猪肝、牛肉、枣、红糖等。
The Lancet:NSCLC术前化疗可改善生存 研究要点 术前化疗与患者总生存改善13%相关; 术前化疗与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提高15%,远端复发时间改善31%相关。术前化疗对生存造成的影响 日前发表于Lancet杂志在线版的一项由非小细胞肺癌荟萃分析合作组完成的系统回顾和个体患者荟萃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可以使死亡率降低13%,且无复发生存期和远端复发时间也有显著获益。 对个体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化疗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研究者旨在进行一项系统回顾和个体受试者数据荟萃分析,以探讨术前化疗对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研究者系统检索了1965年1月以来更新的所有相关试验,并集中收集、检验、并分析了个体受试者数据。研究者利用两阶段固定效应模型对所有入选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和和未发表的)结果进行整理合并。 试验的主要结局为总生存,定义为从随机化到患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数据截止至最后一次随访。次要结局为无复发生存、局部或远端复发出现的时间、特异原因生存、完全切除和总切除率、术后死亡率等。试验预定分析还对试验和患者特征等任何变量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所有分析均为意向治疗分析。 研究者共分析了15项随机对照试验(2385例患者),结果显示,术前化疗对患者生存有明显益处,死亡相对风险减少13%。研究者还发现5年绝对生存率改善了5%,从40%提高到45%。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化疗方案或时序、药物数量、铂类的使用或是否给予术后化疗等因素可对患者生存产生影响。 没有明显证据显示患者特征如年龄、性别、体力状态、组织学特征、临床分期等因素对术前化疗获益产生影响。术前化疗组的无复发生存、远端转移的发生时间均有明显优势,该组的大部分患者为 IB—IIIA期。术前化疗组局部复发时间虽然也有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总结认为,基于所有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的92%的患者(分期主要是IB–IIIA期)数据的分析发现,对于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化疗可以明显延长其总生存期、远端复发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期。这些发现提示,对大多数上述患者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毒性效应暂时无法评估。 研究细节 研究者检索了1965年1月以来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的所有试验,并收集分析了受试者的个人数据。研究人员应用二阶段固定效应模型对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个人数据(包括发表的和未发表的)进行整合。主要结局指标是总生存期。 研究共检索到19个符合条件的试验,其中包括2个未发表和17个发表的试验。3个试验不能提供具体数据,1个试验只纳入2位患者。因此分析总共包含了15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385位患者,占所有合格的随机试验的受试者人群的92%。 化疗加手术治疗组和只进行手术治疗组患者的特征如下:年龄小于60岁的分别占42%和38%,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分别占19%和20%,男性比例分别为79%和81%,腺癌分别占28%和29%,鳞癌分别占49%和52%,分期为IB的分别占43%和46%,分期为IIB的分别占24%和26%,分期为IIIA的分别占24%和21%,体力状态评分为0的分别占43%和43%,体力状态评分为1的分别占45%和46%。 总生存期获得改善 荟萃分析显示,应用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总生存明显提高,没有证据证实各个试验间存在风险差异。该分析发现,接受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患者和只进行手术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和40%。 没有明显证据显示术前化疗或术前/术后都进行化疗或术前化疗的疗程数等会对术前化疗的效果产生影响。研究者对所有的试验以及应用铂类化疗方案的试验分析后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化疗的效果会受到化疗方案的类型、每种方案包含的化疗药物数或受到化疗方案的类型以及每种方案包含的化疗药物数量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卡铂和顺铂化疗方案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异,术后是否进行放疗对疗效也无明显影响。也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年龄、性别、体力状态、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无复发生存期和远端转移发生时间得到改善 术前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远处转移发生时间。研究中未观察到局部复发时间的延长。数据表明,术前化疗和单纯手术两组治疗方案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6%和30%。 研究者总结认为,基于所有合格的随机对照试验的92%的患者(分期主要是IB–IIIA期)数据的分析发现,对于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化疗可以明显延长其总生存期、远端复发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期。这些发现提示,对大多数上述患者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毒性效应暂时无法评估。
个体化治疗可延长肺癌患者生命 研究要点 来自墨西哥的研究显示,通过个体化治疗,转移期肺癌患者(肿瘤已扩散至身体各部)的生存期可由以前的9个月延长至30个月; 该研究利用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提取DNA并分析肿瘤(异常组织)的突变状况,基于突变为研究对象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墨西哥国家癌症研究所(INCan)的研究人员通过个体化治疗使转移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从9个月延长到了30个月,治疗时受试者肿瘤已扩散至全身各部。 如果肺癌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表现出基因突变,那么就有可能为他们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手段如针对生物标志物的靶向药物和口服药物。INCan所试验肿瘤学和转化医学实验室的主任Gerardo Arrieta Oscar Rodriguez医生认为,在以前,所有的患者都可能接受化疗,而现在,医生不会为所有的上述患者提供统一的治疗手段,个体化治疗手段方兴未艾。 根据INCan专家的介绍,从患者肿瘤组织样品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对异常组织的基因突变状况进行分析。 研究者称,重要的是对基因突变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哪些患者具有易感性,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治疗,举个例子,肿瘤细胞的一个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如果出现了特定突变,那么患者即可接受针对这种生物标志物的靶向治疗,后者的毒性反应比传统治疗和化疗少得多。 为了明确墨西哥和拉丁美洲人群的肿瘤基因突变频率,INCan所先后收集了5000例患者数据(来自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研究者发现,墨西哥肺癌患者基因突变的频率是35%—40%,这种突变会对个体化治疗产生更好的缓解,并且能够区分哪些患者可产生缓解。 研究者称,转移期肺癌受试者中有80%转归有改善,生存期延长三倍,患者可获得30个月的良好生活质量,而若接受化疗,患者的缓解率可能仅为30%。此外,研究者还进一步探讨了肿瘤细胞表面分子以及免疫系统调节因子等的表达状况。 专家指出,在未来的10年间,研究者将利用下一代测序仪对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的数十个相关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并对患者展开个体化治疗。
JCO:肺癌患者戒烟应考虑二手烟因素 二手烟曝露对戒断时间的影响 研究要点 本研究旨在评价二手烟与肺癌幸存者的戒烟率间是否存在关联; 研究发现,家庭吸烟曝露、配偶吸烟、同事吸烟均分别与戒烟率降低有关;为一类与各期肺癌幸存者戒烟有关的重要因素; 研究建议应根据二手烟曝露情况对肺癌幸存者展开戒烟计划。 二手烟(SHS;如在家庭中受到朋友及配偶的吸烟曝露)可降低非肿瘤患者群体的戒烟可能。对此,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医院的Wei Xu博士等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价SHS与肺癌幸存者的戒烟率间是否存在关联。该研究所招募的肺癌患者来自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的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研究人员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社会人口、临床病理变量及SHS与戒烟或戒断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这项研究发表于2014年1月13日在线出版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共有721例患者完成了基线期及随访期问卷调查,评价随访时间为54个月。在242例确诊时仍处吸烟阶段的患者中,有136例(56%)患者在确诊1年后戒烟。家庭吸烟曝露、配偶吸烟、同事吸烟均分别与戒烟率降低有关。有上述三种环境曝露患者的戒烟可能最低。 戒断时间分析结果类似,其中68%的患者最终于癌症确诊后6个月内成功戒断。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早期与晚期患者、不同性别患者间也存在类似关联。据此,该研究认为,SHS为一类与各期肺癌幸存者戒烟有关的重要因素,因此作者建议,在针对肺癌患者进行戒烟计划时,应将其视为一个关键因素。 研究背景 超过90%的肺癌患者均报告存在吸烟史;大于64%的患者在确诊前1年存在吸烟,在确诊时,40%的患者为主动吸烟者。肺癌患者确诊后的吸烟率仍高达50%。在肿瘤(如肺癌)确诊后吸烟可造成不良诊断结果,降低治疗缓解率,增加复发可能,增加第二原发肿瘤及治疗并发症的风险。而戒烟的社会心理获益则包括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行为状态,降低疲劳现象。 肺癌确诊后,有诸多因素与个体的戒烟能力有关。尽管新确诊的肺癌患者存在主动戒烟愿望,但该意愿与其他因素存在竞争关系。此前研究发现,尼古丁依赖性较高的肿瘤与非肿瘤患者均存在戒烟困难。此外,社会支持较少患者也可能依赖于旧习以缓解压力。具体引起戒烟障碍的社会支持因素包括导致其自身处境的内疚及压抑感、家庭成员的愤怒以及对癌症确诊的恐惧感。 另一项重要因素即为患者的社会环境,比如被动吸烟曝露,亦即二手烟(SHS)。SHS在多个领域可视作被动吸烟的同义词:家庭、配偶及同事。针对非肿瘤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SHS可降低戒烟率,但甚少有研究就SHS对肺癌患者戒烟的作用进行过正式考察。因此,现行指南仅对医学控制进行关注,对该行为的心理社会方面关注较少。 影响戒烟的因素可能与影响复吸的因素不同。首先,由于患者复吸前首先需要戒烟,因此强调戒烟存在有益性。此外,戒烟与出现肺癌症状、肿瘤诊断、肺癌的诊断或治疗间的时间关联愈近,与肿瘤确诊间相关的后者因素则愈可能影响戒烟行为。因此在本研究中,通过一份针对基线期及随访至少1年时的自订问卷调查,对SHS与早期戒烟(本研究中定义为肺癌确诊后1年)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价。本研究目的为,确定肺癌患者群体的戒烟及复吸率,鉴定SHS是否与戒烟行为有关。
Ann Thorac Surg:右中肺癌全肺切除率较其他肺叶高 由于支气管和淋巴管解剖的特殊性,右中叶(RML)相比其他部位的右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全肺切除率较高,这一观点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但RML-NSCLC是否会妨碍微创手术方法的选用,目前尚未明确。针对这种情况,来自美国梅奥诊所普胸外科的Marc Riquet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12月21日的《胸外科年鉴》(Ann Thorac Surg)杂志上。 该研究对2个法国外科中心接受右侧手术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纳入和回顾性分析。比较RML-NSCLC与其他部位的右侧NSCLC的人口和病理学特征。共3,234例右侧NSCL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11例位于RML。排除14例接受剖胸探查患者后,其平均年龄为61.5岁,且大部分为男性。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楔形切除,n=4;肺叶切除,n=102;双肺叶切除,n=22;全肺切除,n=56)。病理分析显示,腺癌88例和鳞状细胞癌80例。术后病理分期Ⅰ期86例,II期42例,Ⅲ期47例,和Ⅳ期9例。上,下纵隔N2淋巴结至少1站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45.4%和54.6%。相比其他右侧NSCLC,RML的T分期更高,且双侧肺叶切除率和全肺切除率更高,但5年存活率相似。 该研究发现,虽然RML-NSCLC较为罕见,但相比其他右侧NSCLC,位于RML与较高的全肺切除率相关。
【漂移】漂移感言 记得那是个渐入夏的五月,我面对的还是那多的不得了的课本和资料,和一群和我一样平凡的大学生~困顿在东楼一个空空的教室里~寂静的上着自习~外面还是静悄悄的只偶尔听的到那初夏时的虫子无聊的几声低鸣~这时我的电话响了~习惯性的小跑出了教室~“来不来滑滑板”电话里说道“难道是游龙板?小孩子耍的?我才不耍呢~”我心里想,“来看看嘛,绝对没见过,绝对潮”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漂移板~我其实是个很笨的人~学了一晚上~反复的站上去~又倒下来~连一米都没有滑到~但是我没有放弃~第二天就订了一副板子~然后天天晚上跟着剑哥还有彭总,才哥,肖老,他们一起9点练到11点~不断的摸索技巧~剑哥他们也是没有保留的教我技术要领,大概第3天的时候我终于可以顺着坡度往下滑了,这时我开始冒进了~不断的想加速,加速再加速~在我第一天会加速的那天晚上我摔了历史上最惨这还不算~而且是在主干道上~翻了几个滚~还好没把关键地方摔着~虽然后来我也摔过不少~但都是很轻的了~所以记住“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别冒进” 我被漂移板强大的魅力吸引住了~不只是应为这个很好玩很健身很潮~其实最为主要的是他锻炼了我们的毅力与耐力,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失败,也许100次尝试,也许1000次,只要我们不要放弃,我相信成功总是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为了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目标再怎么努力也值得,除非你的爱好就是考试,那么当你学会了一个新动作的时候的感觉,真的比考试考了90几分都还爽啊~~~~ 这次能在报纸上亮相~我真的是没有想到啊~当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里无比的感动~21年第一次上报啊~这个是漂移运动带给我的是荣誉,却牺牲了那么多板友露脸的机会特别是剑哥~作为泸州漂移板运动的领军人物~居然沦落到了认领自己的腿的地步~其实每个人都有实力来做这个封面的,而大家给我的都是喝彩声欢呼声,没有一句怨言~他们把机会无私的给了我~哎~我真的被感动了~ 不说了~朋友们~~ 希望我们漂移板联盟越来越高的人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这个~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激情的团体~ 记住一句话“不漂移没道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