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坏狼 坏坏狼
关注数: 104 粉丝数: 643 发帖数: 56,546 关注贴吧数: 121
浅聊一下为啥不同社区对梦华录的态度不同 (转) 态度差异的原因 最开始是偶尔看到一个b站的一个看似很专业的up主在那评价本剧从根本上存在很多问题,后来就风向完全跟着大变。b站,微博,知乎开始全面贬低,仅剩小,专组和抖音等正常追剧。这些贬低的里面肯定有拿钱办事的,但也有不少真觉得自己一套一套的。 我思考了一下,将他归为知识的诅咒的一种。这几个平台中,知乎b站鄙视微博饭圈,鄙视抖音土,豆瓣装,小红薯假,微博鄙视后面的。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觉得自己优于这些平台上的人,自己有知识,与众不同。所以在看到一些大v在用一些看似宏大的命题比如女权,原著,演技等来批评录时,立马就会被吸引过去。假如没看过剧,会坚信不疑。假如先看了评论再看剧,会有先入之见,假如先看剧再看评论,会相信评论,相信意见领袖,这是一种偏狭的表现。从而容易让很多人忽略了本质的不同而用一直非常肤浅的观点来鄙视抖音,鄙视梦华录等。像不像清流一派,脑中只有清流/风骨二字,行事却卑鄙无耻,也忘了事情的本质在于为国为民办实事。 而抖音这些平台的人,你说土有些地方是真土。但从追剧的角度来说,他们是真聪明,他们没有前面那些人的知识偏狭,明白追剧最主要的是快乐,休闲,找个乐子。你说里面有价值观的“争议“,争议就争议呗,人还能被一部电视剧给带坏了? 借用郭老师的话,能被带坏是因为你本来就是个坏人。像小梦氏已经开始分析女主赞成资本主义,赞成大宋之前的和谈了,这剧已经开始戳中华民族的脊梁了,我觉得是其他黑子看了都要震撼***程度了。 回到问题本身,这次的剧的评论给大家提了个醒,互联网发展到如今,所有看似在知识上有优越感的平台其实都是在植入知识的诅咒,因为那些平台本身不产生知识,他只是知识的二道贩子,经过咀嚼,加工,伪装,利益牵扯喂到了一些人口中,充满了他们的大脑,让他们自得意满。而少上网,减少信息过载,多读书,多实践才是正道。因为真正的知识在后者里面。而像电视剧电影这些东西,当你拥有真正的知识之后,你就更容易将它摆正在一个正确的角度。
光明日报评梦华录爆火:尊重观众才是流量密码 近日,电视剧#梦华录#热播,成为兼具播放量与讨论度的现象级古装偶像剧。《梦华录》的迅速火爆,看似意外,实则有其必然性。这便是对观众审美和认知的尊重。   近年来,许多古装偶像剧都遵循“流量演员+大IP”的生产模式,以一种看似快捷、稳妥的方式,将流量密码牢牢掌控手中。古装偶像剧是一种对扮相要求较高的类型剧,而以流量为标准的选角,使一些男女主角连令人满意的外貌条件都不具备,遑论演技。在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下,一些古装偶像剧偏离了对品质的追求,而以制造话题和会员拉新为目标,艺术上粗制滥造,滤镜运用失真、角色造型单一、剧情套路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加剧了观众的厌倦和不满。   在这种“丑偶”当道的背景中,观众对古装偶像剧的要求,首先是对自己审美的尊重。不可否认,主角的高颜值和画面的赏心悦目,是观众追剧的重要动力。《东宫》《锦衣之下》《香蜜沉沉烬如霜》等剧较高的口碑,无不与此相关。《梦华录》则更上一层楼。角色利落的发髻和雅致的妆容,既与角色有较高的匹配度,又显得清新脱俗。就画面而言,无论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还是喧闹繁华的北宋东京市井,都不失自然而灵动的美。   对观众审美的尊重,也意味着艺术形式与内容表达上的创新。同质化引起的审美疲劳,是古装偶像剧被诟病的一大原因。一些口碑不错的剧集也难以避免,如《宸汐缘》的服装造型、环境场景、人物设定、剧情发展,被认为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高度相似。《梦华录》能够获得观众认可,在于另辟蹊径,从扎堆的玄幻剧和清宫剧中跳出来,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并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带给观众堪称惊喜的收获。剧情立足于天禧党争、乐籍制度等历史背景中,并巧妙地融入茶百戏、蹴鞠等市井风情,以服饰、器具、食物等细节还原了富有烟火气息的宋人生活图景。由此引发的对历史文化的考证和讨论,又反过来增加了《梦华录》的热度。   对观众认知的尊重,主要体现为扎实的剧情、丰满的人物和符合观众期待的价值观。这是影视作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恰是许多古装偶像剧的短板。2022年IP改编剧作《镜·双城》,内涵缺失,成为一则单薄的“经典”爱情故事。相比之下,《梦华录》则用心得多。该剧在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剧情之外,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在一次次的偶遇和相互扶助中情愫渐生的过程,同时叙述三个身份低微的女子在各自经历婚恋挫败后,携手将小茶坊一步步经营成大酒楼的故事。这样的情节设定,既符合观众对古装偶像剧的类型期待,也契合当代女性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满足了她们渴望经济和精神独立的普遍心理,体现出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和对社会情绪的精准把握。   不论是好评还是批评,背后都是对好作品的期待。《梦华录》的火爆,不过是再次验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尊重观众、尊重规律、尊重常识,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也是包括古装偶像剧在内的国产剧亟须重新捡拾的初心。期待有诚意、高质量的剧集再多一些,从而提高国产剧的整体水准。 作者:吕珍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