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拿铁 凉茶拿铁
关注数: 2 粉丝数: 93 发帖数: 11,958 关注贴吧数: 32
发改委“动刀”,三星等被罚 3.53 亿元人民币 国家发改委近日已对三星、LG、奇美等六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开出价格垄断罚单,包括责令退还、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总金额达 3.53 亿元人民币。其中,三星 1.01 亿元,LG 1.18 亿元,奇美 9441 万元,友达 2189 万元,中华映管 1620 万元,瀚宇彩晶 24 万元。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金额最高的一张价格违法罚单。国家发改委官员许昆林表示,涉案企业已提出整改措施,包括承诺今后将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尽最大努力向中国彩电企业公平供货并对中国彩电企业内销电视提供的面板无偿保修服务期限由 18 个月延长到 36 个月。 根据腾讯科技报道 ,国家发改委曾多次收到举报材料,反映上述六家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2001 年至 2006 年期间,六家涉案企业在台湾地区、韩国共召开 53 次“晶体会议”,针对全球市场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涉案企业依据“晶体会议”协商价格或互相交换的信息,操纵价格,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是首起境外企业价格垄断案,因此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自 2006 年发改委收到举报材料开始,至今已有六年时间,调查耗时之长也让人疑惑。而根据凤凰网的报道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称, 因为相关证据的提取难度很大,需要精心准备,利用持续的反垄断调查压力和宽大政策,迫使企业前来自首。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用于搜集线索、外围摸底、调查取证、数据对比、经济分析、固定证据、接受自认、案件审理、实施处罚等工作。 针对这些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同一违法事实,欧盟曾于 2010 年 12 月进行处罚,调查历时四年多,而最早开始此项调查的美国 2012 年 9 月才完成对全部六家企业的审理与处罚,历时六年以上。
Ubuntu 手机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 Ubuntu 背后的公司,Canonical 的心很大。去年 1 月,Ubuntu 发布了对应智能电视的衍生版 Ubuntu TV,2 月份又发布了为 Android 手机设计的,类似摩托罗拉 WebTop 的 Ubuntu for Android。 这一次,Ubuntu 还发布了独立的移动操作系统 Ubuntu for Phones。 由于 Linux 开放的本性,只要进行一定的改造,Linux 很容易跑在 ARM 设备上。不过,用户体验则不是一次技术改造可以完成的事情。毕竟手指和鼠标键盘的操作体验大有不同。 三年前 Ubuntu 开发新的用户界面 Unity,当初的目的是希望为上网本的小屏幕作出优化。一年后,在发布 Ubuntu 11.04 的时候,Unity 成为系统的标配。从诞生到现在,Unity 就面对许多许多批评,比如说运行缓慢、容易崩溃、应用不够兼容等等。 无论如何,Unity 已经成为 Ubuntu 的“设计语言”——Ubuntu TV、Ubuntu for Android 以及现在发布的 Ubuntu for Phones,都有浓浓的 Unity 风格。 在手机上,Unity 会有怎样的表现?The Verge 在 Canonical 发布 Ubuntu for Phones 之后,拿到一部 Ubuntu for Phone 的手机进行上手评测,发现它的设计十分依赖手势,但与 Windows Phone、webOS 的又有所不同。 1. 在锁屏界面上,用手指向左滑动即为解锁。2. 在主界面上,手指向右滑动,会唤出应用列表。3. 在系统通知栏上,手指往下一拉,就能拖出通知栏。和 Android 不同的是,如果你的手指放在电源图标上,向下拉会拖出电源的设置,显示具体的电量等等,在音量图标上也如此。4. 在主界面上,手指往左滑,就会唤出上一次运行的应用,如果继续往左滑,会按顺序打开之前打开过的应用。5. 主界面的设计与 kindle Fire 有相似的地方。可以看到,Canonical 一直在竭力横向拓展 Ubuntu 的外延,令它的角色不再固定在桌面电脑操作系统上。不过,外界评论并不看好 Ubuntu for Phones 的前景。TechCrunch 的观点是,如今移动市场已成定局,可以预见不会有多少手机厂商采用 Ubuntu for Phones。而缺少了他们作为后盾,一个操作系统还能有活路吗?而 PCWorld 的表达赤裸,“没有硬件,Ubuntu 的手机操作系统什么都不是。” Ubuntu for Phones 不会运行其它平台的应用,若无足够的应用作为支持,Ubuntu 作为手机操作系统的意义也不大——正如我们之前所说,“你来是因为产品,你留下是因为生态系统。” 有时候,你想不明白,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已定,为何依然会有人奋不顾身地跳下去。但既然有人跳下去,必然就有跳下去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苹果的强势,运营商为引进 iPhone 时,往往要经历艰难的谈判,不但要对消费者进行高额补贴,还不能在 iPhone 上安装定制应用,推广自己以及合作伙伴的服务。而 Google 一直处心积虑要甩开运营商渠道,自行销售 Nexus 手机。手机厂商与运营商之间既有利益合作,又有利益冲突,AT&T 之前嫌 iPhone 的利润少,为了让顾客购买其它型号的手机,不惜让销售人员当着顾客的面说,“iPhone 是一堆狗屎。” 从苹果、从 Google、从腾讯身上,运营商已经吸取了教训,不想成为单纯的管道,就要自己掌握终端,重掌话语权。中移动总裁李跃在去年 12 月 5 日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已经明确表示要生产自有品牌的手机。但让运营商重头开发一个操作系统,这并不现实。从 Firefox 与西班牙电信合作、三星的 Tizen 与日本 Docomo 合作的例子来看,而这便是除了 iOS、Android 以外移动操作系统开发商的机会。 以下是 Ubuntu for Phones 的上手视频:
苹果为何害怕三星? 三星的市值今天突破 2000 亿美元大关。Galaxy S3、Galaxy Note 2 等手机也持续热卖,“销量破千万”的新闻不绝于耳。作为一家手机、平板制造商,三星对苹果已经构成威胁。 James Allworth 是哈佛商学院的一名成员,他向 Asymco 投稿一篇,讲述苹果害怕三星的理由。 John Gruber 去年所写的 The New Apple Advantage 表达了一个观点:“抄袭”苹果的设计,对苹果影响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Gruber 将苹果公司一分为二:乔布斯所负责的设计部分和 Tim Cook 所负责的生产销售部分。对于苹果而言,乔布斯所负责设计部分是“可复制”的,而 Cook 所负责的生产销售部分,却难以被其它公司复制——不管苹果设计有多棒,他们最强大的地方,实际上是业务和运营上的竞争优势。 Allworth 并不赞同 Gruber 的观点,他认为除非代工厂不发生转型,去制造自有品牌的产品,否则该结论并不成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解答》以戴尔与华硕为例,说明了将“低附加值”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从某种程度来说,相当于培育了竞争对手: 当时华硕对戴尔说,“我们可以很好的制造出电脑主板,你们何不把整台电脑都交给我们生产?这样你们的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就变得更漂亮了。”戴尔对这样的条件动心,并逐步将生产乃至设计交由华硕完成。 然而,当华硕将所有的东西都学到手之后,它的野心就不止于代工厂了。2005 年,华硕开始创立自己的个人电脑品牌,成为戴尔的竞争者。 苹果与戴尔的做法不同,它的设计都是内部完成,而且对供应链进行巨额投资,为工厂提供生产设备。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苹果已然依赖“亚洲制造”。而众多代工厂之中,三星是最好的学生。 三星的真正实力不在于设计,实际上 HTC 在设计方面做得甚至比三星更好。HTC One X 获得众多赞誉,其中甚至被人称为“自己用过的最棒的移动设备。”但是,在移动市场上,HTC 在与三星的竞争中却处处落于下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三星也有相当恐怖的运营能力——而这,是苹果所面对的。 如果 Android 以后收费,而且很贵,三星可以转换到其它的平台,比如 Windows Phone,或者别的平台。因为对于如今的移动设备而言,设计已经成为常见的“家庭用品”,足够好了。不仅如此,如今移动智能设备的性能,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也已经“足够好了”。当设计和性能都达到或者超过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厂商的竞争力更多由“运营”能力所决定。 苹果以后要如何应对代工厂的转型?当这些工厂成为了苹果的竞争者,苹果有两个选择:一是和其它代工厂合作,然而这同样可能培育出未来的竞争对手,二是为了保证零部件以及服务上的竞争优势,苹果必须自行制造。苹果现在已经有所动作,不但大笔投资,建设工厂。还将部分厂房搬回美国。 Allworth 最后发问:只不过,苹果是否晚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