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嗳ひ 靜靜嗳ひ
我不哭不闹
关注数: 121 粉丝数: 208 发帖数: 14,829 关注贴吧数: 14
了更好的指导以水头为中心的西部城镇群的城乡建设,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平阳县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重要思想,促进西部20个乡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特编制《平阳县水头片分区规划》。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特对此规划进行批前公示。 规划编制单位: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协编单位: 平阳县规划建筑勘察设计院 规划概述: 一、规划范围 本分区规划核心区范围包括水头镇、腾蛟镇、鹤溪镇、凤卧镇、凤巢乡、南湖乡,总面积约179.7平方公里;协调区除了核心区的4镇2乡,还包括麻步镇、山门镇、顺溪镇、南雁镇、梅溪乡、梅源乡、龙尾乡、朝阳乡、闹村乡、晓坑乡、怀溪乡、青街乡、维新乡、吴垟乡等14个乡镇行政区以及一个县农林场,合计20个乡镇,总面积约629.9平方公里。 二、规划主要内容 (1)规划目标 将水头副中心城市建成平阳县的副中心,鳌江流域的重要增长点,以工贸、旅游、居住为主要功能的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小城市。 (2)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8~2012年,远期为2013~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3)功能定位(3)规划布局 以“中心带动、环形发展”,重点强化片区中心功能,辐射带动城镇共同发展。 1、水头组团 近期:以构建现代化宜居城镇为目标,重点建设水头新区、不断完善水头旧区、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重点建设区域主要为沿57省道复线水头支线(环城北路)沿线地段、水头新区寺前组团等。 远期:以构筑区域级的城镇功能区为标准,高起点建设,进一步强化在西部地区的中心功能,完善新区建设、实现旧区更新。重点建设区域有建安工业区、溪心组团等。 远景:以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小城市为目标,城镇空间拓展实施东拓、西优战略。充分利用水头东部区域自然条件好、发展余地大等优势条件,打造平阳西部新城,实现平阳西部城镇一体化发展。 2、腾蛟组团 城镇空间拓展向东、向南为主。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腾蛟镇主要文化资源位于镇区东部。要进一步加快该地区的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条件成熟时,可跨越该区域继续向东、向南拓展。 3、鹤溪组团 规划平泰线将从鹤溪镇穿山连通昆阳,对于鹤溪镇的未来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鹤溪镇现状地形决定了城镇应重点向西沿规划平泰线发展,且西部发展空间较大。 (4)发展规模 四镇两乡2012年城镇人口为10.7万人左右,2020年为12.4万人左右。近、远期城镇用地控制分别为9平方公里和11.6平方公里。
苍南、平阳两县或重新合并升格为副地级市 32年前,温州南部鳌江流域,原来的平阳县被拆分为二,以鳌江为界分为平阳和苍南两县。本刊记者近日在平、苍两县调查了解到,两岸各自发展进入新的平台期后,分治的格局日渐成为鳌江流域发展的制约和羁绊。为此,鳌江两岸呼唤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早日走向共赢。   “20年难架400米一座桥”   鳌江流域地处浙南闽北之间。据了解,原平阳在分县之前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大县,有180多万人。当时由于“地大人多,行政领导力所不及”“经济落后,山海之利不能得到发挥”等原因,1981年6月,国家批准从原平阳县分出苍南县,两县划江而治。   从“一家人”变“邻居”,不同的行政归属,使得两县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地把对方视为竞争对手,难以合作。发生在鳌江港口“20年难架400米一座桥”的故事,凸显了流域分治的矛盾。   1986年,在平阳县鳌江镇对岸,苍南县新建龙港镇。当时,苍南提出在两镇城区之间联合架设一座市政桥,以结束两岸群众往来长期依靠渡船之苦。但是,平阳怕建桥后“肥水流入外人田”,任凭苍南苦苦相求就是不同意。无奈之下,苍南只好舍近求远,在距龙港建城区7公里以外的上游建造了龙港大桥。   不想几年之后,原先让平阳看不上眼的龙港镇后来居上,经济实力反超古镇鳌江,成为海内外闻名的“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这回平阳县主动提出要建桥,而苍南方面却由当年的“积极派”转为了“消极派”。   就这样,两县考量眼前利益互不相让,使得这座大桥直到2007年才建成通车,让两岸百姓盼了整整20年。苍南县干部郑钢锋说,20年的架桥之痛,付出的是等不起的时间代价,两岸不仅多次错失“互补共兴”的发展良机,还暴露出区域冲突、重复建设等诸多弊端。   建市呼声一波接一波   记者采访了解到,分治后的平、苍两县,在各自发展进入新的平台期后,大量的民间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像样的城市作为聚集的平台,要求建市的呼声一波接一波。   今年70岁的苍南县企业家协会荣誉会长、中国金田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崇钿说,从1995年起,苍南龙港镇就提出“撤镇建市”。当时龙港综合实力跃居温州全市乡镇第一,经济总量、城镇规模等综合指标达到和超过一个县级市标准。但呼吁多年得不到支持。   龙港镇对岸的鳌江镇也同样撩动着建市的梦想。2000年,鳌江镇干部群众要求与龙港“合并建市”,认为两镇共同依托港口,已显现出作为整个流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希望通过合并行政区划,形成具有足够凝聚力和带动力的中心城市。然而,尽管两镇的认识高度统一,但鳌江镇想单独建市的设想,同样遭到平阳县的反对。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有关干部说,鳌江流域民众建市的呼声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行政区划提出变革的要求,但行政区划调整涉及资源整合配置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平衡。如何调?怎么布局?各方面需统筹予以考虑,充分论证。   原苍南县龙港镇委书记、现任温州港集团公司董事长汤宝林说,建立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是两岸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从温州到福州,浙南闽北400多公里沿海经济带没有一座中等以上城市。在此建立鳌江流域中心城市,能为整个浙南闽北地区发展提供一个极好的支撑。   再合并渐成共识   如何能够顺利构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实现区域共赢发展?记者调查了解到,经历多年的纷争,目前,平、苍两县的干部群众对“两县重新合并,组建副地级市,继续归属温州市管辖”的建市构想比较认同,并逐渐形成共识。   据平、苍两县政府介绍,目前,鳌江与龙港两镇的GDP和财政总收入,分别占各县同比总量的一半左右。鳌江和龙港两镇辖区的常住人口规模已超过了60万人,无论是人口规模或经济实力在整个鳌江流域都具有中心地位。   两县的一些干部说,过去龙、鳌两镇民众希望独立“建市”,遭到两县政府的反对,原因就是两县政府都不愿意割舍自己的利益,如果两县能重新合并再成为“一家人”,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合并方案的具体构想是:合并平阳、苍南两县,组建为副地级市,以沿用了数百年的“鳌江”作为市的名称。鳌江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分别由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就像探索改革的浙江义乌市一样。   同时,合并龙港、鳌江两镇成为城市的中心市区,政治中心设在龙港区域。原苍南县城的灵溪镇与平阳县城的昆阳镇分别集纳周边的城镇,升格设区,以此构成鳌江流域新的行政框架。   浙江省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林骏说,在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当传统行政区划阻碍发展时,应该打破藩篱,增强区域活力。平、苍两县重新合并升格为副地级市的方案,可能是解决多年困扰鳌江流域发展且推进阻力最小的良策之一。(
网曝温州平阳鳌江滩涂出现多头死猪( “位于平阳墨城办事处西山村一带的滩涂上发现六头死猪”,4月28日上午,平阳网友周先生给温州网新闻热线打来电话报料,报料称他母亲前一天去滩涂赶海的时候发现有六头死猪被扔在滩涂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处理一下。记者联系了平阳县畜牧兽医局,县畜牧兽医局监督管理科的支秉舜表示,他们马上去现场查访,如果属实会立即处置。 五一假期三天过后,死猪是否确实存在?如果属实,当地部门有没有现场处置?5月2日上午,记者联系了报料网友周先生,他说,当天打完报料电话后没多久,县畜牧兽医局和村里就有电话打给他问死猪的具体位置和数量。 记者接着联系了平阳县畜牧兽医局监督管理科,据管理科的孙亮说,接到举报后,监督管理科马上联系鳌江镇政府、墨城街道办事处一起赶到现场。经过巡查,发现在西山村附近两三公里的滩涂上总共有十五头死猪,而不是网友说的六头。他们立即组织了人员对死猪进行撒消毒药和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于当天下午4点半左右处理完毕。 为什么滩涂上会有这么多头死猪?死猪又是从何而来?平阳县畜牧兽医局监督管理科的孙亮推测,死猪从海外面漂过来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鳌江上游漂下来的,时间也很长了,起码有一两个月了,因为猪已经很腐烂了。鳌江上游是有几个养猪场,但是不是他们扔的,目前还没有证据。 目前,平阳县畜物兽医局已经将这个事件通报给了上游的几个乡镇,让他们针对当地的养殖户进行走访,并再次进行宣传,以防止死猪入鳌江的事件再次发生。
7120工程:温州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蓝图 如何把温州打造成区域性高等教育基地和全国高职教育基地? 最近,温州市政府提出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建成7所本科院校、再建10所中高职一体高职院校、全力打造20所独立中职学校,简称“7120工程”。 1. 建成7所本科院校 在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广播电视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等4所大学的基础上,温州要再建3所本科院校,分别为: (1)温州商学院(永嘉县与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000亩 (2)温州华侨大学(瑞安市与温州医学院),1000亩 (3)台湾中原大学温州学院(乐清市与台湾中原大学),1000亩 2. 再建10所中高职一体高职院校 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温州要再建10所中高职一体高职院校,分别为: (1)温州滨海职业技术学院(温州(龙湾)滨海新区,温州三中、机械学校、技工学校、卫生学校) (2)温州体育与艺术学院(龙湾区永中镇,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温州市艺术学校,温州市体育局) (3)温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温州瓯海区三垟湿地五福源,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原乐清师范学校) (4)温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市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5)温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永嘉县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6)温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苍南县龙港、金乡之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7)温州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平阳县鳌江) (8)温州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瓯江口新区) (9)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乐清市柳市镇,柳市职业技术学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临海浙江吉利汽车技师学院搬迁) (10)浙江安保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瓯江口新区) 3. 全力打造20所独立中职学校 (1)市本级3所(温州市教育局直属) ①温州市职业中专学校(七都街道) ②温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新桥街道) ③温州市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瓯江口新区) (2)瓯海区1所 ①瓯海区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瞿溪街道) (3)瑞安市2+1所 ①瑞安市职业中专集团学校(锦湖街道) ②瑞安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塘下镇) ③瑞安民办职业教育集团(瓯飞滩滨海新区) (4)乐清市3所 ①乐清市职业中专学校(城东街道) ②乐清市虹桥职业学校(虹桥镇) ③乐清市雁荡山旅游学校(雁荡镇) (5)永嘉县2所 ①永嘉县职业中学教育集团(南城街道) ②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教育集团(南城街道) (6)平阳县2+1所 ①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昆阳镇) ②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鳌江镇) ③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水头镇) (7)苍南县2所 ①苍南县第一职业学校(灵溪镇) ②苍南县第二职业学校(龙港镇) (8)文成县1所 ①文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大峃xué镇) (9)泰顺县1所 ①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罗阳镇) (10)洞头县1所 ①洞头县职业教育中心(北岙街道)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