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雅父
宁波雅父
关注数: 111
粉丝数: 183
发帖数: 5,004
关注贴吧数: 6
又一部关于阳明先生的电视剧要开拍了 由宁波吴越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众先知时代传媒国际广告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摄制的30集电视连续剧《王阳明传奇》,将以史诗般的视觉画卷展现明代杰出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的传奇而辽阔深远的一生。
浙江余姚:王阳明故居遭遇水灾后重新开放 新华网杭州11月1日电(记者冯源) 浙江省余姚市是明代大儒王阳明的故乡,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在10月给当地带来了严重水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阳明故居受灾严重。记者从余姚市王阳明故居纪念馆获悉,故居已于1日重新开放。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公元1472年10月31日出生在浙江余姚。他的余姚故居于2007年经全面整修后开放。故居由于地势较低,因此水淹严重。10月6日起就开始进水,水淹面积达5千多平方米,所有展厅全部进水,积水最深处有140厘米,积水时间长达130多小时。 记者从王阳明故居纪念馆获悉,因长时间的浸泡,中控室、办公室等设备设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或损坏,部分陈列厅的展板污损、底板毁坏,估计损失近200万元。所幸的是文物展品因抢救及时无一损坏,建筑本体及复原家具陈列经清洗或稍作整修后都还完好。 王阳明故居遭遇水灾一事引起社会公众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10月13日早上,积水退去后,余姚市文化局组织纪念馆职工立即开展冲洗馆区地面、清洗浸水陈列品、消毒杀菌、排查电线电路、清运垃圾、整修展厅等一系列工作。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除了《仰心学宗师,研良知大义》《王阳明弟子事迹陈列》2个展厅还要进一步调整外,故居纪念馆的其他展厅都于11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
曲阜孔庙回来,瞎说几点。 昨日在曲阜孔庙,没有丝毫的兴奋,总感觉孔庙尚在,儒教无存。庙内商业气息不该如此浓厚,庙外社会秩序不该如此混乱。这般孔庙,这般曲阜,真让孔子泉下蒙羞。 还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网上的资料有误,大多说王阳明从祀孔庙,位列东庑58位。其实,先生的牌位位于西庑快到尽头的地方,应该不是58,可惜我没数,但从孔庙从祀的人数来看,应当在58之后,毕竟先生进孔庙的年代比较晚。还有,方孝孺也位列孔庙,在东庑,这一点,绝大多数孔庙从祀人员名单中没有提到。网上的看来不是正统的曲阜孔庙的牌位,而是北京的文庙。
青岛的吃货朋友,请进来 普通的青岛市民,最经常上市区哪里吃海鲜?周末来青岛,想去价格厚道、味道也不错的餐馆用餐。谢谢了!
2013年上半年各地GDP汇总贴(请各地吧友补充) 中国宁波网7月23日讯(记者 殷聪)今天上午,记者从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宁波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4%。 注:宁波市2012年末常住人口为763.9万人。 本人估计,宁波GDP位列全国前20名内应该没问题。
看看后人对王阳明的评价 有个吧友在心学吧和阳明吧发了一样的帖子《看看诸大儒是怎么批评王阳明的》。阳明先生不是神,不可能让所有人理解他的学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他膜拜他。何况那些批评他的人大多也肯定了他的人品和事功。何必非要贴出这样的帖子?何况,大多数学者、名流给了阳明学说很高的评价。
转(浙大传统)竺可桢: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 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 作者: 竺可桢(1890-1974),著名教育家。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多年。本文是他在浙大西迁时的演讲词,原载于《浙江大学西迁纪实》,录自《浙大教育文选》。 本校以时局之影响,奉令西迁,自赣来桂,今日得在宜山正式开课,旧学生皆已到齐,新生人数骤增。当此抗战形势日紧、前方牺牲惨重的今日,国家犹费巨款而维持若干大学,一般社会已有责备非难之声。此虽由一般人不明高等教育作育培本之重,然我们反躬自省,正应借此种批评,以增进其责任的自觉,共作加倍的自策。必如何而后能培植真正之学问技术,将来贡献国家,无负国家作育之至意,与社会期望之深厚,正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应深省力行者。而在今日艰苦流离之中,将欲增进自觉自奋,尤觉应回溯古来先哲志士之嘉言懿行、丰功伟绩,以资吾人之矜式。因地思人,我觉得王阳明先生正是今日国难中大学生最好的典范。 阳明先生生于余姚(生明宪宗成化八年,卒世宗嘉靖七年,即西元1472~1528),在浙江本省讲学之外,其一生事业在江西、广西两省为最大,又谪居贵州两年,也去广西不远。今日广西省的境域,多是先生遗惠所在之邦。今浙大以时局影响三迁而入广西,正是蹑着先生的遗踪而来;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我们正不应随便放过,而宜景慕前贤,接受他那艰危中立身报国的伟大精神。 以理学知名的学者,往往有他的应世的学识和彪炳的事功;他所讲的学问,又很多为无论科学专家或事业家所都应体验实行的。真正的理学不但不迂阔,并且有许多话是切合人生实用的。专家专其所学,果能再来诵习体会古人立身处世之微言大义,最是有益于为学与做人之道。而阳明先生才高学博,无论在学问、道德、事业,与其负责报国的精神,都有崇高的造就;在此国家蒙难学府播迁之中,他那一段艰苦卓绝穷而益奋的精神,更是我们最好的典范。我们在迁校以后,起居生活当然不能如平时的舒适,又因家人离散与经济的困难,心理上不免生一种不安的现象。然这次民族战争是一个艰苦的长征,来日也许更要艰苦,我们不能不作更耐苦的准备。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阳明先生平桂乱与谪贵州,正是赖非常的艰苦来成全他,结果果然动心忍性,增长他的学问,造成他的伟大。诸君都受高等教育,是国家优秀的分子,也是国民中幸运的人;当然都要抱定以艰苦的环境“增益其所不能”为目标,而准备来担当国家许多“大任”。这就不能苟且因循,而应以阳明先生的精神为精神了。 先从做学问方面来说,我们要注意他那致知力学的精神。阳明先生学说的精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在哲学上他是宋儒传统的说法之修正者,所以有人称他集心学之大成,这层姑置不说。所谓知行合一,他的意思是“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若行而不能明觉精察,便是冥行;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所以必须说个知。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便是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必须说个行。原来只是一个功夫”。故“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把知行打成一片,不容学者稍存苟且偷惰之心。其鞭辟近里,极有功于后学。先生五十岁在江西以后,始明白揭出“致良知”之教,正是前说之扩大。其所谓“致”,要义是“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我们做学问,理论上重在求真功夫,实用上则求在能行;正合先生之教。目前一般知识分子往往只顾利害,不顾是非,这完全与阳明先生的“致知”的精神相背谬。 次说内省力行的功夫。阳明“心即理”之说,本于陆象山之教而光大之。他尝说:“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又以为不能“外吾心而求物理”,亦不能“遗物理而求吾心”。这可看做他的知识论,也就可见他的重视返己内省的功夫。他以为知行所以有不能合一之时,就因为有私欲隔了;所以“克制私欲”是“致良知”的前提,也是“知行合一”的第一步。其吃重处尤在一“致”字。良知即天理,致即行,知此理即行此理,故曰知行合一。若使私欲梗住,使不能致良知,更何能知行合一。至若行之不力,便是知之不澈,此尤先生吃紧为人处。先生又常说到“立诚”、“诚意”,视为格物致知之本,其极则即以内心之“诚”,为一切学行事业之基始。现在大学教育,注重各种专门知识之传授,而忽略品性德行之陶冶,积重难返,流弊甚深。社会道德与政治风气之败坏,此为要因。大学生理性已很发达,不久出而应世,尤必须及时注意内心的修养。而先生所示的教训,和其受害不愠、遇险不畏的精神(此种精神之根本全在修养功夫),都是我们最好的规范。
最近我们这边的新华书店里关于先生的书籍一大堆 前几年爆炒曾国藩,如今看来要爆炒阳明先生了?不过曾国藩好写,都是官场的事,战场的事,要把先生写好写生动,可就难多了。周月亮新出了一本,相信以他的文学功底还有对哲学的理解,应该很有可看性。雾满拦江写得那本,通篇口吻与当年明月的很相像,不知道是刻意模仿,还是风格相近,反正我审美疲劳了,感觉很一般,甚至有点反感;还有一本,忘了作者,是想借先生赚点小钱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书店逛逛,翻看一下。
那么多民变,各地父母官应该多学学阳明先生。 看一看先生是如何对待百姓的诉求,如何处理那些闹事的人。和谐社会,需要人人致良知,要求父母官比百姓更有良知。
来评论一下在贵阳修文建有“阳明精舍”的儒学家蒋庆的某个观点 从下面蒋庆教授的观点来评判,蒋庆是否真的懂阳明先生。 他在构建中国的立,法机构时,有一个设想,就是创建三,院制的立,法机关,议,会中的每一院代表了一种合法性。先看蒋庆的设想: 通儒院--代表神圣超越的合法性,议,员可仿效“荐举制”与“科举制”产生; 国,体院--代表历史文化的合法性,议,员由孔子后裔、历代圣贤后裔、宗,教界人士担任; 庶民院--代表人心民,意的合法性,议员由普,选与功能团体选,举产生。 这个设想,好与坏,是不是符合中国实情,暂且不论。 我们只就中间这个国,体院的组成,来谈谈,是否和阳明先生提倡的精神相符。
诺贝尔奖华裔得主,看看有没有值得你骄傲或者抱大腿的
通报心学爱好者,我今天撞大运了 从图书馆借来的两本书,已经过期了很多天,今天,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去还书。习惯性地往大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瞄了眼,真是奇了怪了,上面提及的书名和我手里的书名一模一样--《心学之思......》,定睛一看,原来是董平教授周末要来图书馆做关于阳明心学与快乐生活的报告。赶紧冲进去,领了两张票。感觉真是幸运、兴奋。原来冥冥之中,一切已有定数。我和先生就是有缘。
黍离手在阳明吧的跟帖(在家打扫旧物,无意中发现的) 话说楼主,不是我薄你的兴,家谱里的名人,应该会有事迹记录之类的,以光耀后世。在中国,王也是一个大姓,况且阳明是世称,王守仁或者王伯安才是比较正规的称法。楼主核实清再激动也不迟。 ==================================================================================我也觉得不大真实。说是永乐年间从余姚迁出去的,却又尊成化年间的王华(阳明先生的父亲大人)为太始祖,实在令人费解。这修年谱的可能是想认个大名人为祖宗。 哈哈,因为退出了阳明吧,平日里只看帖,不发帖,只能在这里说说。
说说你心目中,中国最有故事的城市? 杭州:许仙白娘子
崇义有王阳明先生的遗迹吗? 请告知,谢谢!
做了件小小的好事,很欣慰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在学院概况中有一个小栏目是“王阳明简介”,我发现里面的画像竟然是黄宗羲而不是先生本人的,赶紧写了邮件到院长信箱。院方反应很快,不但回了信,并且在核对之后,马上换上了先生的经典画像。内心甚是欣慰。
推荐一本好书,梁启超的《儒家哲学》 虽是一家之言,但感觉相当有价值。 因水平有限,我只挑了简单易懂和自己感兴趣的看了些,有所收获。
有点儿意思,前几天,还有人说宁波舟山港永远都超不过上海港 年终盘点:2011中国十大港口吞吐量排名 第一名:宁波—舟山港,6.91亿吨 宁波舟山港位于浙江省东北海岸,港区涉及宁波市和舟山市。2006年1月1日原宁波港和舟山港正式合并。港口条件非常优越,星罗棋布的舟山群岛诸岛屿,是港口的天然屏障。目前港区主要分布在宁波镇海、北仑海岸,以及舟山岛南海岸。大型国际远洋船舶经虾峙门深水航道进出。港口目前已成为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国内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国内最大的原油转运基地、国内沿海最大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运输基地。 第二名:上海港,6.2亿吨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 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 上海港依江临海,以上海市为依托、长江流域为后盾,经济腹地广阔,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换装转口。上海港的主要经济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庆市。 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利,集疏运渠道畅通,通过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干线及沿海运输网可辐射到长江流域甚至全国,对外接近世界环球航线,处在世界海上航线边缘。
各位吧友,说说你们家乡最值得一游的景点吧!(仅限两个) 不一定是知名度最高的,可以是风景最美的、可以是最有文化内涵的。等放假了,俺可以去看看。 我自己先来一个。 宁波:奉化溪口蒋介石老家
祝各位吧友新春愉快,万事如意。 祝你们在2012年,身体更健康,学业更进步,事业更兴旺,爱情更甜蜜。
阳明先生在甘肃也有后人(正文是从网上复制过来的) 讲述人:王坤升,62岁,安宁区真乐村村民。 家住安宁的王坤升老人是清末兰州名医王三祝的第五代后人。尽管王三祝是自己爷爷的爷爷,但是具体应该怎样称呼,王坤升老人自己也不知道,反正一直以来他们这一辈人都直接将王三祝称呼为“三祝爷”,因为这也是他们所能知道的表示最高崇敬之意的一种称呼。 在王坤升老先生所居住的真乐村里,绝大多数都姓王,“我们祖籍是浙江余姚,我们都是历史上那个名人王阳明的后裔,三祝爷就是王阳明的第十代后人。”王老先生说他这样说不是口说无凭,而是有实证的。他所指的这个所谓实证就是在他们王氏家族中珍藏了百年之久的一本家谱———《王氏族谱》。 (在一本收录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220余位各类兰州人物的史料书———《兰州人物选编》中,王三祝名列其中。而关于王三祝,也有简单的记录。王三祝,生于1798年,卒于1882年,字道馨,清代兰州孔家崖村人,祖籍浙江余姚。 王三祝走上从医之道,则是源于其几次科举失意。) 三祝爷从小就非常聪颖,熟读《四书五经》的他可以张口吟诗下笔写文,13岁的时候就一举考中,成了秀才。所以,小小年纪的他就是远村近邻闻名的“小秀才”。但是,三祝爷参加乡试却不怎么顺畅———他曾三次参加乡试,可是三次都不中。也就是在最后一次“名落孙山”后,三祝爷远走浙江,一来是去散心,二来也是为了寻根。听我爷爷和我父亲讲过,正是那次远行改变了三祝爷一生的命运。从甘肃到浙江,长途奔波数千里路,三祝爷可是饱尝辛酸,据说,等他赶到余姚的时候,身上的盘缠早已用光了,为此他还乞讨过。后来,三祝爷遇到一个人,那人在了解了三祝爷的景况后,遂劝导他不如行医,因为行医既可悬壶济世,也可解决温饱问题。 也可能是几次科举失意给三祝爷的打击太深了,让他对追求功名有点心灰意冷了,在得到如此“点拨”之后,他突然就醒悟了———决定废举业而潜心致力于医道。 左宗棠试医王三祝 (王三祝能成为清末兰州的一代名医,不仅仅是因为其医道造诣高深,更主要的是他高尚的医德。 王三祝对待来其处求医的,不论贫富,一概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尽心诊治,而对一些贫困患者,他从来就是不收费的。如此一来,王三祝的大名可谓远播百里———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这个医道高明、扶困济危的王大夫,每天跑来找王三祝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三祝爷的大名是越传越响,他的事迹也是越传越“神乎”,后来,连当时的陕甘总督左宗棠也听说了王三祝这个名字。 据说,陕甘总督左宗棠听到不少传闻,说王三祝这个人医道非常了得,于是,左总督就想亲自试试我们三祝爷的医术,看看到底是不是像传闻的那样“厉害”,于是,他便遣人将三祝爷请到其总署来。当三祝爷来到总署府衙门前时,左宗棠已在门前迎迓。在远远观望左宗棠面色后,三祝爷在进门的一瞬,故意装作失足马上就要跌倒了,这时,左宗棠总督见状,急忙趋步上前予以搀扶。至此,三祝爷心里就更有谱了,随后,在为左宗棠总督进行切脉之后,他便对左宗棠直言:“大人无病,您这是假病试医!”而左宗棠听后大笑着说:“我请先生来的用意正是如此,先生医术果然名不虚传。”随后,左宗棠还拿出银两赠送三祝爷,但是,被三祝爷婉言谢绝了。 相关链接:关于王阳明 日前,西北惟一的“王阳明纪念馆”在位于安宁区交通大学北麓毓山下落成,这座耗资40余万元的纪念馆是由在兰的王氏家族后裔自发出资修建的。
来过浙江宁波的,请留下你们的客观评价。 可褒可贬,但请措辞文明,立场公正。谢谢!若能与您的家乡进行比较后评价,更好!谢谢!
寒假去广西追寻阳明先生足迹 寒假,北海有个培训会议。正好可以顺路去南宁看看,初步决定逛三个地方:青秀山的阳明先生过化处,人民公园(内有王阳明全身坐像碑),上石牌坊王阳明讲学处。广西关于先生的遗迹很多,可惜实在太分散,况且很多遗迹荡然无存,只能忍痛割爱,否则还真想上思、田看看。 这次,真是幸运,学校派我去广西培训。哦也!
今天,是王阳明先生逝世480周年祭日 愿先生在天之灵,保佑我中华大地良知永存!
今天,是王阳明先生逝世480周年祭日 向一代圣贤表示敬意!
可以上土豆网看看历史纵横-明史演绎-《文武全才王守仁》 分上下两集!我刚找到,明天再看!
今儿个很开心 知行合一,是贵州省委、贵阳市委提炼出来的“贵阳精神”的核心。原以为大概只有阳明先生悟道之地的D委才会提倡知行合一。未曾想,今天,在学校的“教育部评估整改回访动员大会”上,我们的书记也提到了“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之知之成。”,让我很是欣喜! 知行合一,本应是行动的最高指引。
梦到了阳明洞 暑假特意跑了趟贵阳,去了两次修文阳明洞。第二次去的时候,带了几罐啤酒,坐在幽静的阳明洞口,惬意地享受着我的幸福人生。然后,我就围着那座小山头,上上下下转了几圈,直到三步一回头地与先生道别。 今天凌晨,梦到阳明洞了,很清晰,是不是先生在召唤我了。等不久的将来,贵阳的高铁建成了,我一定再去!
谈谈《一生伏首拜阳明》吧 昨晚在长沙机场候机时,以虔诚的心掏了近40元钱买了这本大红封面的书。有关先生的书,我向来是很舍得掏钱,不计较品质的。但是这本书,我认为实在是太一般了。有以下三大缺点: 1,文笔差:龙场悟道、平定匪乱等,原本可以写得很精彩,却平淡无奇。想模仿当年明月的风格,却缺少智慧和幽默,让人觉得俗不可耐。 2,心学修养差:缺少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心学的能力。对于普通读者,根本无法明白作者在说什么?估计作者自己也不很懂,因此,只能七拼八凑。个人认为,作者的水平还不如吧里的几位高手。 3,治学不严谨:金山寺竟然成了浙江的了。类似的错误书中还有不少。 看了一半,觉得很是索然无味。
上长沙岳麓书院看看 明天开始学校举行运动会,我开溜了,去湖南。只可惜湖南地域相比浙江大了点,没办法上沅陵看看先生去过的龙兴讲寺(虎溪书院)、去常德看看先生呆过的潮音阁(二圣寺)、去辰溪丹山寺钟鼓洞看看刻有先生诗句的摩崖石刻。只能选择在长沙逛逛岳麓书院。 等寒暑假时,再好好规划一下线路。
金庸小说中,酒量最好的是? 萧峰?
你相信这会是史实吗? 最近,囫囵吞枣似地看了钱明(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写的《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内容很详尽,有所收获,但有一处,看了很不舒服。此人以民间流传的“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为由,臆测阳明先生封爵归越后所建的伯府第,所用的资金除了朝廷赏赐,还可能来自于堆积如山的宁王府财宝。说什么“而作为胜方的最高指挥官,截留点战败者的财宝以作今后归隐之用,亦并非大逆不道。”。 个人认为,这一猜测很不负责任。
寒假想去贵阳、修文追寻先生足迹。 暑假,去了南昌、赣州,很辛苦,但感觉很快乐。寒假想去贵阳、修文。路途更为遥远,火车要近30个小时。由于正逢春运返乡高峰,不知到时候能否搞到票子?实在不行,只能拖到暑假。 万事俱备,只欠票子!
对董平教授有点小不满 以先生的丰富人生,本可以讲得更精彩,总感觉董教授叙述的太平淡了点,或许是研究哲学的缘故吧,语言和表情本可以再生动些。 也或许会渐入佳境,拭目以待吧。
今天下午,又去先生故居转了转。 先生故居,百去不厌! 故居之行,本不在今天的日程安排内,因为是陪小舅子去慈溪定亲的。下午三点多从慈溪回宁波,由于路过余姚(慈溪余姚相邻,我们去的周巷离余姚只有十几公里),突然有去先生故居走走看看的念头,于是,紧急动员,两车整十个人,齐刷刷进了先生故居。余姚,虽然不甚熟悉,但主要道路也就那么几条,看着路标,顺利地抵达了故居。离关门还有一个小时。 故居内的桂花开了,满园飘香。一个热心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起探讨着心学的过去和现在。小舅子的几个朋友,常年混迹于“江湖”,先生的大名都未曾听说过,今天好歹让他们知道了“真三不朽”,知道了“吾心光明”,也算是受了些教育。 两年内三次造访先生故居,灵魂深处又早已服膺先生,我,显得那么的熟门熟路,就像是走在自己从小长大的老宅。等到退休了,我一定申请去做先生故居的免费讲解员,或者去先生墓地清扫墓园。
跟随阳明先生的足迹 有生之年,先生所到之处,尤其是留有遗迹或痕迹之处,我会尽量去走走看看。 下面是我的行程,由于时间紧迫,只能走马观花,不知是否有遗漏之处,还望懂行的朋友支招,谢谢。 9月2日 宁波——南昌(07:30——17:22)衔接上南昌——赣州(18:55——23:11) 夜宿赣州 9月3日上午 赣州早班车——大余青龙(逛先生落星处和灵岩古寺) 下午 大余青龙——赣州(逛赣州一中阳明书院、通天岩、阳明路) 晚上 赣州——南昌(18:14——23:24)住南昌 9月4日上午 逛万寿宫、阳明公园、阳明路 下午 南昌——宁波(13:55——23:07)回家 如果体力上出现问题,或者南昌很好玩,就多呆一天。
明天去余姚阳明先生故居朝拜 这一次,没有女儿拖累,可以看个够。可惜近来气温太高,龙泉山先生讲学处就不去看了。待明年春天再去。 以后,一年一次,尽量不中断。
有兴趣可以去下载视频看看,杜维明、范曾儒学对话,是关于儒学和阳 如题。可能有两集。
虽是阳明吧,也不妨谈谈方孝孺 偶尔过去瞧了瞧方孝孺吧,虽人气不旺,但骂他迂腐的人很多。这里的朋友想必也都了解方孝孺的事情,不妨谈谈你们的看法。 我以前也有类似的看法,觉得为了保持个人的气节,害死那么多亲人朋友学生,很不值得。但现在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我认为这不是要证明和保持他个人的气节,而是体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气节,整个中华民族的气节。以873人生命的代价,告诉千秋万代做人的节气,我认为死得其所,值得肯定,值得敬仰,值得赞颂。 没有方孝孺,我们会丢失更多的国土,枉死更多的国民。
王夫之VS王阳明 我从其他网页上复制过来的。 从其他网页中复制过来的。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这个故事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夫之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提出了与王阳明针锋相对的观点。 述文字引自人教版必修3第4课的“历史纵横”。需要搞清楚的是,王夫之这段话是否直接针对王阳明。如果是,那是王夫之错;如果不是,那就是教科书编写者错。因为王阳明在这里并不想探讨外界事物是否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他要说的是认识对象离开了认识者就没有意义。二王的命题不同,是不能进行有效论战的。教科书如此编写,似乎不太合适。
这一回看来要真的拍电视连续剧《王阳明》了 8月2日下午2点,贵阳市重点影视作品――大型电视连续剧《王阳明》创作签约仪式在贵阳市政府常务会议室举行。 可怜我们宁波绍兴,经济比贵阳发达,却没想到拍一部《王阳明》,简直无知无耻! 希望贵阳能拍出一部精品!谢谢了!
让阳明先生告诉你什么是格物的“格” 摘自《传习录》陆澄录的部分 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后人翻译为:格是纠正的意思,纠正不正确的使它正确。 我个人认为,这肯定只是阳明先生关于格物的众多语录里的某一解释,并不全面,大家可以参考着看。
若拍电影《王阳明》,谁来主演最合适? 我总幻想着自己某天能中N个双色球一等奖,然后拿点钱出来拍电影《王阳明》。
调查(长期有效):欣赏王阳明(人或学说)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请留下你的简短资料,比如我: 已婚男性/37岁/浙江人/硕士学历/高校教师/无党派/不甚了解心学
欢迎来余姚参观阳明先生故居,今年起免费了! 故居对面就是龙泉山,有先生讲过学的中天阁,有纪念因谴责宁王反叛而被害的孙燧纪念馆。这些都很值得一看。 欢迎所有热爱阳明先生的朋友,来宁波余姚。余姚河姆渡遗址更是因改写了中国历史和文化而天下闻名。
谁有阳明先生的年谱,或许暑假可以顺着先生的足迹去走走看看。 若有,请告知。谢谢!
《大明帝国》,整一部烂片! 前几集,看着还有点味道,到后来,感觉越来越差劲,非要安排几个女人在先生身边。师妹倒也罢了,挺清纯的样子,后来来了个富家女琥珀,琥珀死后,又来了个侠女塞上雪,模样和举止太恶俗了!尤其是那个塞上雪,怎配得上阳明先生? 至于情节,不提也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