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背的焰火 月背的焰火
当流星划过那无人的角落,正是我在月背独舞的焰火。
关注数: 28 粉丝数: 65 发帖数: 1,905 关注贴吧数: 7
聊一聊关羽斩颜良算不算有效战绩, 看那一刺的风采 首先说这一战客观条件没什么可说的,双方无明显伤,无明显消耗,面对面不存在背后或者乱军的问题。 唯一的分歧点其实就是两个词。刺和措手不及。 如果说是因为颜良以为关羽是来投降的,导致他措手不及,那么这形同一次刺杀,至少颜良是这么认为的。那么显然这是一次,无效战绩。 反之,如果因为关羽当面捅了颜良一刀,而颜良没反应过来,被一下秒杀,那显然这是一次有效战绩。 首先聊聊第一种,不管什么版本怎么写的,颜良是否认为关羽是来投降的。也不管什么版本写或者没写,关羽知道刘备在袁绍哪里,而颜良会误以为自己投降,而借机使诈,刺杀颜良。就算退一万步讲,这些都成立。既,颜良认为关羽是来投降的,关羽诈降骗颜良不备,行刺杀之实。那颜良的亲兵会不会放一个盔甲齐备,手持大刀的骑马武将直接冲到没有防备的主将面前?事实是冲到了,而且没发生战斗。因为如果发生战斗了,那就不存在诈降的问题了,总不能一路杀着别人的亲兵去投降吧?也不存在阻挡不住,原因同上。别和我说赤兔马跑的太快,亲兵没反应过来,从曹营跑到颜良中路,1000米用是有的吧,就算是飞的,也不可能来不及挡在颜良前面吧?因此只可能没发生阻挡,关羽直接冲到了颜良面前。那只可能是颜良挥退亲兵放关羽到自己面前。因此,此时颜良的心态只可能是,如果你来投降那最好,如果你居心叵测我就一刀砍死你。也就是说,他即使表面上毫无防备,也是做好准备战斗的,至于为什么,我以前有帖子说过。原因只有一个,骄傲自大。当然如果你一定认为,颜良就是这么真诚,相信一个从未见过面,骑马拖刀冲过来的的魏营武将,就是来投降的,颜良就是没做任何准备被刺杀了。那好吧,以上你都当我在放屁,你赢了。后面咱们也就别聊了。 综上所述,显然这个措手不及不是因为误信诈降而导致的,那究竟是什么导致颜良会措手不及呢?很显然,看故事颜良并不是一个一招秒的废柴,不但不是而且相当的厉害。 这就要聊第二种情况了,在聊这个话题前,先说说刀,大刀。这种武器势大力沉,主要攻击方式是劈砍,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劈砍。自上而下的劈砍威力≈马的冲击力+人的臂力+刀的重力带来的冲击力。反之如果其他的攻击方式则发挥不出它的最大威力,比如自下而上的撩,平行的挥砍,或者由后到前的突刺,这些攻击肯定没有劈砍的威力大。然后大家在想一想关羽的形象,一手拉马缰,一手持刀,刀把在前,刀头在后。如果正常的攻击方式,为了发挥最大威力,应该是把刀举过头顶,然后用力砍下去,正常人都会这样想吧?何况是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大的颜良。但是关羽选择了一次出乎意料的攻击,刺,是的,就是刺,别和我说大刀怎么刺,只要有尖的就能刺,甚至没尖的一样可以刺,只是相对威力大小的问题,而不管是刺到了还是砍到了,加上马的冲击力,绝对都是过量伤害,所以这时候关羽追求的不是威力,而是攻速,隐蔽性,和命中率。因此关羽选择了刺,刀头自后向前,在马的侧面划了一个半圆,对,关羽并没有举刀劈砍,而是自下而上端平了刀身,借助马的冲击力,用了一个突刺。而这一刺,就是颜良措手不及的主要原因。首先,关羽放弃了威力巨大的劈砍,在颜良的意料之外。其次,刺的动作在马的侧下方完成,比较隐蔽。最后这个动作单手就可以完成,前置动作幅度小,且速度快。所以,颜良一刀没接住就被刺死了。显然这个措手不及是因为颜良骄傲大意+判断失误+关羽沉着冷静+不按套路打。最终成就小说中,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高潮。因此,我觉得这是一次公平的战斗,也是一次有效的战绩。关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点,而颜良骄傲大意害死了自己。武将的武艺并不仅仅体现在力量,速度,招式的精妙上。如何扬长避短,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同样是实力的一部分。
性格决定命运,颜良之死有感! 初读三国,关公斩颜良,万军之中取敌首级,杀进杀出好不霸气,威武雄壮。 细读之后发现,关羽倒提青龙,冲阵而入,袁军波分浪裂,显然并不是杀进去的,倒像是故意放关羽进去的。有人说是因为,袁兵怀疑关羽来投降,所以放他进去的,我说,纯扯淡。出阵斗将曹操家肯定是要击鼓助威的,就算没有击鼓,对面一员大将,拖着大刀,骑马冲过来,**才会以为是投降吧?还是一群人一起**?那为什么袁兵会给敌将让路呢?仔细看过几遍,似乎发现了原因。 沮授谏曰,颜良性狭,虽骁勇,不可独任。坏就坏在这个性狭上了,我理解大概就是说他性格上有缺陷,格局小,容易膨胀。 我们看,初战曹军,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看站位,门旗之下,也就是在军阵之前,魏将来了直接开打,这应该是正常流程。三战三胜,魏将两死一逃,此时颜良威风八面,一时无两。 再看关羽出战的时候,忽报颜良搦战。曹操又指,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此时搦战的颜良并不是在门旗下准备接战,而是在中军之内,麾盖之下。这就有点不对了,你挑战,又不在阵前等着接战,何解? 膨胀了,这时候颜良耍大牌了,不在阵前等着了,什么阿猫阿狗来了我都杀?等他到了阵前,我问问是谁值不值得我出手再说吧。 小兵让路也就说得通了,老大在挑战,对面出来个光杆将,那就让他过去被,让老大砍了他就是了,还省得再给跑了呢。 关羽那傲气劲儿上来,还管什么阵前通名报姓?你不是在中军耍大牌吗?我不怕,我就去你中军跟你打。 于是乎,关羽冲进颜良中军,小兵让路看老大发威,颜良不敌怒送人头。 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骄兵必败,宋宪,魏续的人头也就相当于变相的骄兵之计了。若非颜良过分的骄傲轻敌,纵使不敌关羽,恐怕也不至于一个照面就被斩于马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