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为 应无为
关注数: 6 粉丝数: 92 发帖数: 9,691 关注贴吧数: 23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转】 3年前,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一代人的真实写照。然而,3年过去,我恍然发觉,他言之过早。18年又如何?再丰盛的年华叠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额上的抬头纹分外明显,脚下却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早玩腻了!你野心勃勃地筹划着“创业创业”。当时李彦宏、陈天桥、周云帆,牛人们还没有横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时空更是遥远的名词,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园里建起配送网站,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大小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334寝室很快在全楼名噪一时,小姑娘们从天南地北寄来粉粉的信纸,仰慕地写道:“从报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楼顶吹吹风,你眉飞色舞地转向我,以照顾自己人的口气说,兄弟,一起发财如何? 百年奋斗史,奥运圆梦时。风霜雪雨,一言难尽;苦辣酸甜,品味悠长。… 中国,没有奥运金牌的日子 [慈禧与奥运擦肩而过][奥运呼唤天津起] [中国“看”奥运第一人][中国哑将泪洒伦敦] 彪悍奥运主题曲 [奥运主题歌的难题][老年版北京欢迎你精彩] 博客:[批评巴金,韩寒已经很客气了] 热点:[加入刘翔输了 奥运礼服大检阅] 好呀,可惜,我不能。创业于你,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启动资金有三姑六眷帮忙筹集,就算铩羽而归,父母那三室一厅、温暖的灶台也永不落空。失败于我,意味着覆水难收一败涂地,每年夏天,为了节省三五百块钱的机器钱,爹娘要扛着腰肌劳损在大日头下收割5亩农田。我穿着借来的西服完成了第一次面试,戴着借来的手表与心爱的女孩进行了第一次约会。当你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兴奋地报告全班时,我冷静地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做最后一份家教。没错,“这活儿技术含量忒低”,但在第一个月工资下发前,我租来的立锥之地与口粮全靠它维持。 不多久,互联网就遭遇了寒流,你也对创业意兴阑珊,进了家国有性质的通信公司,我被一家外企聘用。坐井观天的我,竟傻傻地以为扳回了一局。明面上的工资,我比你超出一截,税后8000,出差住5星级宾馆,一年带薪休假10天。玩命一样地投入工作,坚信几年后也有个童话般的结尾,“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长,很快,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说白领是句骂人的话。写字楼的套餐,标价35,几乎没人搭理它。午餐时间,最抢手的是各层拐角处的微波炉,“白领”们端着带来的便当,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后来,物业允许快餐公司入住,又出现了“千人排队等丽华”的盛况。这些月入近万的人士节约到抠门的程度。一位同事,10块钱的感冒药都找保险公司理赔;另一位,在脏乱差的火车站耗上3个小时,为的是18:00后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补助。 这幕幕喜剧未能令我发笑,我读得懂,每个数字后都凝结着加班加点与忍气吞声;俯首帖耳被老板盘剥,为的是一平米一平米构筑起自己的小窝。白手起家的过程艰辛而漫长,整整3年,我没休过一次长假没吃过一回鸭脖子;听到“华为25岁员工胡新宇过劳死”的新闻,也半点儿不觉得惊讶,以血汗、青春换银子的现象在这个行业太普遍了。下次,当你在上地看见一群人穿着西装革履拎着IBM笔记本奋力挤上4毛钱的公交车,千万别奇怪,我们就是一群IT民工。 惟一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离理想中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突如其来地,你的喜讯从天而降:邀请大家周末去新居暖暖房。怎么可能?你竟比我快?可豁亮的100多平方米、红苹果家具、37寸液晶大彩电无可质疑地摆在眼前。你轻描淡写地说,老头子给了10万,她家里也给了10万,老催着我们结婚……回家的路上,女朋友郁郁不说话,她和我一样,来自无名的山城。我揽过她的肩膀,鼓励她也是鼓励自己,没关系,我们拿时间换空间。
【乱弹诛仙】诛仙:人心那无以填充的欲望哦 (一) 书名《诛仙》,剑名“诛仙”,有意?无意? 全书以玄幻修真的奇幻大背景入手,构画出一个全民修真的世界,接着以三大正道之一的青云门入手,奇兵异术、各路人马纷然登场,让人眼花缭乱,一时间赞誉纷纷——好一部“后金庸武侠圣经”。 对于《诛仙》一书书名来历,萧鼎曾经直言不讳:“纯粹是因为好听”。 “好听”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在某些时候却足以作为一个问题的答案。萧鼎说这句话的时候处于怎么样一个情形,已不得而知,但可以猜测。其实想来也简单,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是在声名鹊起之时,诸路记者争而相访,然后萧鼎面对镜头,说了这样一句话,然后,通过传媒,一传再传。此时的萧鼎,不能单纯的只在自己心中刻画自己的江湖,连带着,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将自己的构思全部透露在记者面前。 那么,怎么办? 好办,只需要回答的摸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真假掺半,这都无所谓。方今记者更关心的是自己新闻的独家性,能够吸引多少点击率,至于所报道新闻的真实性,那是次日又次的事情。当然,若遇到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记者,那自当别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人愿意轻易的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全部轻易的暴露在别人的面前,尤其是一个人成为公众人物后。所以,即使碰到的记者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这类,其实也没什么重要,因为这种人,一般采访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除非旁敲侧击,乘被采访人不注意偶尔漏点口风。否则,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和和气气,你完成你的采访任务,我保留我的秘密,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而已。 (二) “纯粹是因为好听”,这话是萧鼎亲口所说,当然是真的。但是考虑到说这句话面对媒体的真实性成分,这话的真实性不免打个折扣。 姑且我们将“好听”列为一个原因,并且这个原因足以堵住媒体的嘴不再发问其他原因,这句话的价值也已经达到。 但是,以“诛仙”作为书名,会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么?若真的仅仅是这个原因,是不是稍嫌儿戏。毕竟,一本书的书名,多少与全书主旨要有联系,不说这么儿戏的说法不能过出版社那关,就连萧鼎自己那关也未必能过。“好听”这个原因,记者可以相信,而我们却不能信,准确来说,是不能全信。 何以见得? 《诛仙》全书,除了以第八本为代表的后三部饱受读者指责之外,其他五部几乎可以用“几无瑕疵”四字来形容,即使再挑剔的读者,也不能对前五部提出疑问。而饱受指责的后三部,毛病又以第八部为重,用桠枫·蒙蒙的话说就是“六七两部稍作修改就可,第八部,却需作大手术”(大意)。由此可见,萧鼎在创作《诛仙》前五本的时候,态度还是相当认真,他并没有将《诛仙》只当作一个“儿戏|”来看,否则,《诛仙》不会成为今日的半部经典,它会和“经典”二字不沾边。 《诛仙》自03年面世,到05年萧鼎方为更多的人所知,而恰恰,在他出名的05年10月,众人苦苦期待的《诛仙》五才出版,而在此之后,虽然每部出版时间间隔相差不大,但作品的质量却是每况欲下。也在这之后,萧鼎更多的出现在各大报纸的版块,更多的出现在网络等人们的视野里。甚至,《读者》杂志也用一篇篇幅相当长的文章来报道萧鼎本人。 萧鼎的高出镜率与文章的质量成反比,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要时时应付来自各方面的记者,这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萧鼎的精力,而《诛仙》的烂尾,也与萧鼎进入公众视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方面,其中因果,牵扯甚多,我不再深究。 综上,“纯粹是因为好听”这个原因,或许可以成为媒体的原因,却做不得《诛仙》书名由来的原因,这个原因,媒体信得,我们信不得。
shaolinpai论金文集——转载 (一新武侠小说之道(修改版)    新武侠总论   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化长河中渊源已久,《燕丹子》为其先声,自先秦至南北朝,不绝如缕,且有逐步发展壮大之势,到隋唐五代渐成流派,宋元则有专著出现,在文坛占一席之地,乃至《太平广记》专列"豪侠"一类,有明一代,更成长篇巨制,清则繁盛之至,武侠与公案合流。此乃广义武侠小说之大略。    狭义之武侠小说则从辛亥革命始而又有新旧之别。旧派武侠小说曾经异彩纷呈,盛极一时,郑证因《鹰爪王》的帮派技击、王度庐《鹤铁五部曲》的男女悲情、白羽《十二金钱镖》的社会综艺、朱贞木《七杀碑》的奇诡推理各领一时风骚,而还珠楼主更是集旧派武侠小说之大成,为旧派武侠小说的武林至尊,其作品打通儒道佛,糅合诸子百家之学,其境界之博大深邃与金庸相比亦毫不逊色,尤其扛鼎之作《蜀山剑侠传》代表了旧派武侠小说的颠峰境界,与《天龙八部》前后辉映,堪称近现代武侠小说史上的双子星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羽和还珠楼主对于旧派武侠小说的意义正如梁羽生和金庸对于新派武侠小说的意义,因为两人在旧武侠小说的高雅化,在旧武侠小说整体品位的提高上具有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是实际上的旧派武侠小说灵魂的塑造者。在旧派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情节模式、人性真情等武侠小说内在、特有的要素已经具备,这些都为新派武侠小说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究其正源,则就年代言之,新派武侠小说始于20世纪50年代;就地域言之,源于港台;就代表作家言之,梁羽生为其开山祖师。    梁羽生从旧体章回小说脱胎,故无论形式还是内涵犹有旧派之痕迹,然已奠定新派之基本理路,有开天辟地之功,开国之君也。    金庸承梁羽生之势而大之、致极之,终至于博大深邃、无所不包之境界,融文学、艺术、历史、道德、宗教、哲学为一炉,新派武侠小说至此而鼎盛。化用明人茅元仪评价孙子之言:前金庸者,金庸不遗;后金庸者,不能遗金庸。盛世之君也。    梁羽生为正之始,金庸为正之极,不变无以为继。古龙出奇制胜,变而续之,虽不能与金庸并立,亦卓然自成一家,中兴之君也。    金庸与古龙穷尽正奇而不失中道,温瑞安又自古龙而变之,奇中又出奇而至险怪、诡异,新武侠小说穷矣,然仍不失为末世之君。    四人之后,新武侠小说王朝倾覆,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有黄易从中出,收拾江山,开创玄幻王朝,于是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脱胎于新武侠而又自立门户的玄幻武侠,已经不属于狭义的新武侠小说,在创作手法上与旧武侠中的神魔化有相通之处,并且借鉴现代社会的科幻、奇幻手法,更直接反映现代人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展示了武侠小说多样发展之可能,并且和百花齐放的大陆新武侠逐步合流而在更高意义上开创出新的广义武侠之天地。总揽武侠小说从广义到狭义再到更高的广义之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广义的武侠小说根植于大陆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狭义的武侠小说其旧派渊源并发展于大陆,可谓一脉相承,后分流、变革为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最后又回归到大陆的新广义武侠小说。   直到清代之前的武侠小说属于武侠小说历史上漫长的史前和古代时期,旧派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历史上的近代化时期,新派武侠小说则是武侠小说历史上的现代化时期,经典时代,玄幻武侠和大陆新武侠是武侠小说历史上的后现代时期。
相忘于江湖 ---简浈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    彼处桃花盛开,绚烂满天凄艳的红霞,你笑得清浅从容,而我却仍在这里守望,落英如雨,印证我佛拈花一笑的了然。爱,如此繁华,如此寂寥。    起身,然后落座,知道,与你的缘份,也只有这一盏茶而已。结局早已先我抵达,蛰伏于五月的一场雨,十分钟,或许不够一生回忆,却足以老去所有年华。    五月的天空泼满青釉,你瓷青的衣襟在风里飘拂。阳光遍地,你信手拾起一枚,放进我手里,说:“我爱你!”三字成谶,我被你一语中的,从此,沉重的枷锁背负我每个梦境,明知无望,却固守着仅存的坚持,以为,终究可以将你守侯成最美的风景。    若青春可以作注,我已押上一切筹码,只待你开出一幅九天十地的牌久,示我以最终的输赢。谁知,你竟中途离开,衣袖随长风斜过,拂乱了赌局。无人坐庄,这一局牌宛然三月桃花,错落于五月的湖面,飘散了满湖的灰飞烟灭。    遂重新检视命运,看它如何写就这一段际遇。暮色四合,天边的浮云已渐暗。人走,茶亦凉,有明月,照你的背影涉水而过,十丈红尘饰你以锦绣,千朵芙蓉衣你以华裳,而你竟无半点回顾,就这样,轻易穿越我一生的沧桑。    摊开手掌,阳光菲薄,一如你的许诺。太爱你,所以希望你以许诺勾兑眼泪,以永恒明见柔情,却不曾料到,岁月将你的微笑做了伏笔,只待风沙四起,尘埃遍野,便折戟扬刀,杀一个回马枪,陷我于永无翻身之日的险境。  没有狂歌当哭的勇气,却在倒地时明心见性,瞥见万里风沙之上,有人沉腕拨镫,疾书一行字:“相忘于江湖”。朱砂如血,触目惊心。    忘,谈何容易?烟水亭边,你用青色丝绦挽就了我的心结,江南的水光潋滟了你的眼,你已是我一生的水源,润我干涸的视线,柔我冷硬的心痂,忘记你,不如忘记我自己。    而夜幕,却依旧如期降临,深冬的风替换曾经的烟花三月,举目四望,偌大的桌边只我一人,空对,一盏冰冷的茶。    竟是不能不忘。    也罢,且学你拂袖而去,菩提树下觅一方青石,静待,看沧海变桑田。   你已到达彼岸,水草丰美,桃花怒放,便是落雨,也有一番风细柳斜的心事。我只能做到起身离席,却仍无法与你同步。其实,又何曾与你同步过?一盏茶的爱,终我一生,也只有这一盏茶的温度,由暖而凉,片刻而已。    你抬手落笔,转折勾挑出青春的天书,我是你无法辩识的狂草,短短一行,被你飞快地写下,翻过。再提起,只怕也要在多年以后,由阔达圆和的魏体悄然重写,方可看清,当初的挥毫泼墨,竟是如此轻易,如此不堪。    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醒来时,天依旧清亮,风仍然分明,而光阴的两岸,终究无法以一苇渡杭,我知你心意。    无须更多言语,我必与你相忘于江湖,以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岁月做衣锦华服,于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然后,离去。
【乱弹诛仙】张小凡资质说 (一)我想我说应无为是个天才,大家都会笑笑,然后说句"自恋!",可我要是说张小凡是个天才,大家就都会骂我是疯子,那个木讷的张木木怎么是个天才,他要是个天才岂不是天下人都是天才?可不管别人怎么说,张小凡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天才!我不知道别人眼里的天才的标准是什么,但在我的眼里天才的标准是多思于适合!或许萧逸才齐昊李洵都很优秀,但是,他们只能是人才,在修道的路上,比起张小凡,他们也只能是伴太子读书的人,只能居于张小凡之下,这是萧鼎的天意,更是他们性格的必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天才,只有聪明人与不聪明的人,更不存在绝对的笨人.包括林惊羽在内的诛仙世界的那些翘楚,都是聪明人,可他们不能"得道"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的聪明,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张小凡是"不聪明"的那类,这世界上很多可口的大苹果都是被那些"不聪明"的人捡去了,而那些"聪明人"往往只能捡到一颗小的,这是一种"谬论".为什么那些"不聪明的人"能够捡到大苹果而聪明人能捡到小苹果呢?是因为"适合"的原因.<<诛仙>>里张小凡就是那个最适合捡到"成仙"这颗大苹果的人,而这"适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多思".多思,这是"成仙"的关键,相较于"修道"这个说法,我更喜欢另外一个词--悟道,道更多的是要去"悟",而非去"修","修"是体力劳动,而"悟"是脑力劳动,两者一字之差,重心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将脑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的后果是什么,这大家都清楚.萧逸才本人也是不错的,为人圆滑,八面玲珑,所以他适合做青云的掌门;林惊羽习武天分极高,所以他是青云几百年来最出色的弟子;法相慈悲之心,可惜受到佛门规条的束缚,一味想去度人,到最后连自己都度不了.这些人都是比较聪明的,与张小凡相比,他们都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自己的思考,他们接受东西的能力很强,但是学以致用,学习是拿来用的,会用的人才好.张小凡不是那个最会学的,却是那个最会用的,更是那个最会思的,君不见鬼王六尾灵狐一句小小的话都能在张小凡内心掀起滔天巨浪,可这话要搁林惊羽身上,林惊羽立马一句"龟儿子,邪魔外道想乱我心神,先吃我一剑!",要是萧逸才,恐怕不会说什么,但内心会想,这么点小把戏也想让我认同你,你也太小瞧我了,可我们的小凡同志怎么说?张小凡身子一抖,但神色凛然,道:“这烧火棍或许是邪魔之物,但我用来斩妖除魔,便是正道,我便问心无愧,便如你所说的我门中古剑‘诛仙’一般。”好一个张小凡,如此觉悟,遍翻<<诛仙>>,还有哪一个人能有如此见识?能有如此魄力?无怪乎连鬼王都对张小凡另眼相看,"将来必定不是池中之物",张小凡如何能成<<诛仙>>第一人,因为他"悟道"之旅起步的比较早,可相比之下,我们的另外一个天才林惊羽此时就逊色许多,在青云门大变,他目睹了青云权利中心的真相,从此一眼不发,继张小凡之后,也走上了"悟道"之路,这是外话,本文之中暂且不提.(二)我一直坚持的是张小凡的资质绝对不低,岂止是不低,比起林惊羽陆雪琪这些大家眼中天才人员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修道初期的进步缓慢,完全是因为青云和天音武学相背离,当萧鼎刻意的渲染张小凡的笨的时候,如果你还认为张小凡就是一个傻子,那么很不好意思,你已经被萧鼎无情的嘲弄,你已经被自己的记忆嘲弄,大家都忘了,就是这个"傻子",在不久之后夺得了青云年轻一辈的前四,也同样是这个"傻子",在陆雪琪苦练十年之后,让她发现原来,这个人的修为还是比她高那么一点!有人说张小凡进入前四是运气,更是凭借嗜魂的威力,后来的修为也是运气,因为他独得四本天书,可这真的仅仅是运气?我很怀疑!(三)嗜血珠是普智交给张小凡要他丢掉的东西,射魂棍是张小凡无意所得,更是在无意中以血炼之法融合成嗜魂,这一切都是在无意中进行,试想,张小凡当初对普智少那么一点点的怀念,遵照普智的遗愿扔掉嗜血珠,那么张小凡没有可能打进前四,因为他早在遇到射魂棍的时候被吸干了精血!
【添帖】陆雪琪吧最有影响力的150位吧友统计 ※※※※※※※※※※※※※※※※※※※※※※※※※※※※※※※※※                              ※※      陆雪琪吧最有影响力的150位吧友统计        ※※                              ※※※※※※※※※※※※※※※※※※※※※※※※※※※※※※※※※     用户ID 主题数 精品数 精品率 主题率 贡献分  排名-----------------------------------------------------------------    暗影浮香   82   15  18.29%  1.15%  4464    1     可乐鱼   83   16  19.28%  1.16%  2978    2    器之君子  214   12  5.61%   3%  2720    3  心动只为雪琪  113   17  15.04%  1.58%  2389    4     应无为   48   19  39.58%  0.67%  2353    5    准风月谈   38   17  44.74%  0.53%  2119    6    粉坠燕州   47   16  34.04%  0.66%  1920    7   烟火Dè绚丽  134   9  6.72%  1.88%  1748    8   小红莓猫猫   67   12  17.91%  0.94%  1644    9    冰霜雪翼   54   12  22.22%  0.76%  1499    10   不敢登主号   52   11  21.15%  0.73%  1359    11    lo雪琪ve   26   11  42.31%  0.36%  1356    12    倚剑听雪   94   6  6.38%  1.32%  1260    13   飞雪の如思   26   10  38.46%  0.36%  1204    14    耶律隆雪   83   6  7.23%  1.16%  1158    15 小凡雪琪的宝宝   68   7  10.29%  0.95%  1154    16    忆剑思琪   76   7  9.21%  1.07%  1150    17    水若漾然   7   7   100%  0.1%  1092    18     sail85   65   7  10.77%  0.91%  1076    19    雪月冰瑶   84   5  5.95%  1.18%  1063    20    把剑示君   94   4  4.26%  1.32%  1058    21     艾雪灵   35   7   20%  0.49%   894    22    一路随枫   43   6  13.95%  0.6%   845    23   兲琊↓葬爱   54   5  9.26%  0.76%   825    24    竹林茶轩   49   5  10.2%  0.69%   800    25    禁秋连愁   34   6  17.65%  0.48%   799    26     情痴雪   20   6   30%  0.28%   723    27    封尘镜轩   20   6   30%  0.28%   719    28    黄昏狮子   41   4  9.76%  0.57%   680    29    风殇之火   8   5  62.5%  0.11%   652    30    冷绝尘寰   13   5  38.46%  0.18%   624    31    瑶寞琐秋   4   4   100%  0.06%   611    32    雪影斑驳   63   0    -  0.88%   604    33    月舞云岚   14   5  35.71%  0.2%   603    34    初雪拂伤   4   4   100%  0.06%   599    35  天妒英才2006   44   2  4.55%  0.62%   559    36     夕ふ阳   12   4  33.33%  0.17%   517    37    天际媚蓝   8   4   50%  0.11%   515    38    拉拉蝴蝶   19   4  21.05%  0.27%   510    39 瑶儿姐姐的铃铛   18   4  22.22%  0.25%   490    40
【乱弹诛仙】一种生活,两种态度(修订版) (一)缘起昨天,仔细拜读醉爱醉看诛仙——诛仙终极探秘(节选)一帖,在为醉爱精彩的讨论叹服的同时,却又有部分看法不太一致,无为愚钝,不敢说看明白了《诛仙》的真正内涵,却也不愿意简单放弃自己思考的结果,恰好,《探秘》一帖中部分内容也是我曾经思考过的东西,就此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也就有了这篇似石非石,似砖非砖的不是什么东西的东西。 (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萧鼎身上的反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天地是否公平,其实是两种人生态度的外在体现,一体两面,很难说哪种更准确一点,那么这句话在《诛仙》里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众所周知,《诛仙》在未出名之前,萧鼎只是一个普通的布店伙计,大学毕业,人生不得意,是所谓萧鼎自我介绍中的“大学毕业,屡有重创,茫然无措”,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是一个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往往会让人茫然无措,“少年时特立独行,锋芒太露,屡有挫折”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人生不得意的时候,往往能够看到这个世界比较黑暗的东西,世俗的眼光,嘲笑等等一切,打破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愿望,“内心苦闷,寄情写作”,发发牢骚当然难免,也属于人之常情。但是,面对生活,牢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牢骚太甚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牢骚发完了,拍拍屁股,生活还在继续,一味的牢骚只能让生活越来越糟糕,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萧鼎终于"顿悟":夜深人静时有出世之心,但天一光亮,便觉得万丈红尘,竟是这般可爱,如此繁华,怎可舍却?"在发现红尘"可爱"之后的萧鼎在心态上积极的,如同很多人的心态从正常到偏激,再到正常一样,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心路过程.而这样的心路历程反映在《诛仙》里则是张小凡前期生活的种种转变:从青云到鬼王宗,从看重正邪之分到生活在正邪的夹缝之中,处于灰色空间中的鬼厉恰恰是萧鼎自己“内心苦闷”的写照.再说《诛仙》的创作起由。在萧鼎的一次访谈中,萧鼎说“创作诛仙,是为了感谢一直支持自己的女友”,换言之,《诛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封精彩绝伦,工程浩大,情真意切,情意绵绵的情书。萧鼎也曾经说过,张小凡的身上有他的影子,如果把贯穿《诛仙》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作指责天地不公,奋起抗天的总则,未免刀斧气太重,但是如果反过来理解:在我的人生中,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磨难,有这样那样的不公,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你,因为有你,以前的一切白眼,一切嘲笑,都不算什么。这样,似乎更适合一封情书的本质,也更适合“感谢”这一词的愿意。 02年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叫作《谢天》,文章起始是这样一段背景: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我们家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作者生平不详,或者说我并不理解,但是他以祖母的一种人生态度来告诉我们,不管面对什么,都要坏着一颗感恩的心,作为祖母,他应该经历过战乱,看到过苦难,所以,她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有的一切。这更是人的一种常情,在经历很多之后,往往分外懂得珍惜。埋怨只是一时,感恩,会成主题。就拿无为来说,相对平淡的一生,有过和死神的亲密接触,有过别人的伤害,这样那样的不如意,遭受过别人的冷眼,更是走过一段黑暗的人生,品尝过付出却不结果的枯涩,可如今,想起以前的一切,我总会感恩:谢天谢地,当初我还活着,或者这样想:别人利用用,是因为我还有被利用的价值,别人的冷眼是我坚持的动力。。。。。。因为我不愿意让黑色成为的生命的主题,因为我发现,我还拥有别人没有的很多东西。(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与《诛仙》---到底是"仁"还是"不仁"作为张小凡,他是书的主角,是一本书最内在的体现。他的人生充满着这样那样的考验,充满了这样那样的不公平。但是他的人生如果一味的逆天而行将会成为什么?兽神是张小凡的变种,大家都明白,如果张小凡继续下去,以他获得天书的修为,必将为害世间,生灵涂炭,这样的主角,这样的一部小说是不会拥有长久的活力。《诛仙》前期可以是逆天的,因为这是张小凡或者说是萧鼎寻路的一段过程,在这个过程,他可以对天有这样那样的指责,如同对观音大士所说的那样,你对我并不公平。但是到贯穿主题的时候,还是那样逆天,这就有点说不过去。逆天并不是简单的推翻天地,一味的和天地对着干。每个人都有一个叛逆期,但随着我们对社会和人生认识的深化,随着我们的成熟,我们最终会明白原来天地是正确的--不是指天地的作为(实际上天地本来就什么都没做),而是指他们所要让我们明白并且我们大家共同遵循的道理,我们这时将与我们的天地一样也回归到正统了。但这时候的回归是一种否定之否定,我们否定的是天地的某些特殊性和客观性,而不是天地本身。逆天--顺天,顺天--逆天,本来就是一体之两面,本来就是永恒流转的两仪,焉可分为两截,只取其一面而置另一面于不顾? 也就是说逆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顺才是我们要达到的,在我们顺天的的时候,天地当然是公平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