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LABOR PATLABOR
关注数: 4 粉丝数: 72 发帖数: 5,765 关注贴吧数: 14
网名“舍己从人拳无形”先生的理论 明暗化 我所理解的明暗化,说来话长了练内家拳不是使蛮力气,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强化训练,戕害肌体,而是寻求体内原本就存在的本能,并不断的强化,形成下意识的反应。这就先得让本心静下来,只有让心静下来才能领悟道东西,杂念重生,心猿意马生最大的敌人,拳无止境,心不静,一切都是枉然。就像这早晨的太阳无声的普照着大地,看似平静实则却蕴藏着生机。人体也一样,静极中才能发现有一点生机活活泼泼的,无意而动。这一切一有杂念便体会不到了。古老的拳术是修身养命的,不靠后天之勇,不已损伤身体为代价,那一点生机是自然而然的。一点生机发动万物才能生长,才能受益。形意拳前辈宋世荣曾说过,‘一阳初发动,万物未生时。’这一点生机运化全身,人才能成长,这一点生机就是气,‘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也。此虚无中含此一气,不有不无,非有非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的,又曰真空。真空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虚无中,既有一点生机在内,是太极含一气,一自虚无兆质矣。此太极含一气,是丹书所说的静极而动,是虚极静笃时,海底中有一点生机发动也。’‘一气既兆质,不能无动静”,动为阳,静为阴,是动静既生于一气,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劈崩钻炮,起钻落翻,精气神,即于此而寓之矣。故此三体式内之一点生候发动,而能至于无穷。’气能运化全身,身体受益无穷。人一有杂念气便散乱了,所以练拳人不能事先存着心思,练拳不是往身上加东西而是减东西,要把身体练空了返璞归真,身空了,心也要空了,这样才能感受到外围的一切,这样当有外力加到你身上时,你才能清晰的感受到,身体自然就会做出抵抗。不是用心思去抵抗而是身体自然的反应。练拳就是强大这股生机让身体受益,生机越强身体就越受益,外物就无法伤害到你。所谓触之即应,随感而发,形意拳前辈讲的化境也是指这个。人一入化,脑中就澄明清澈了,脑一空灵,身体就会变得非常敏感就能对外界的刺激下意识自做出反应,而不需要思考。这就生拳术的 最高境界无意而发。体会到这个境界,练拳就有了方向,那才是真正入了拳术的大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形意拳明暗化的层次,这个时候你才能明白什么是明劲儿,所以此时再练明劲就有了另一重感受。明劲就是强化体内那股生机让身体受益,而不是透支肌肉骨骼,追求表面的强大,这种强大生由内而外的,是人身体整体的强大不是局部肌骨的强壮。之所以叫明劲首先就是要人明白劲之出处。如果一味的使刚单休外不修内身体就会受损,或许那样也能一时提升身体的实力,但却为内家拳所不取。所以明暗化即是三个层次但又不是独立存在的,明中含有化的轨迹,化中含有明的力量,此间的转化就是暗,三者互相融汇互相包含。因此不明白明劲谈不上暗化,不清楚三者的关系明劲也终难大成。你能体会到这点说明你才刚刚入了门。你应该有所领悟了吧。尚云翔一辈子打明劲就是这个道理。化劲的化是指身体无意而发触之有应的本能,其劲儿仍是明劲。所以也可以说劲儿只有一种就是明劲儿,但境界却是明暗化三重。
孙禄堂形意横拳 孙禄堂形意横拳 横拳者,属土,是一气在人体中的团聚。万物土中生,脾为人体中之后天之本,营运五谷滋养身体,所以腹内之土是脾,在拳中即为横,指身体中先天之意一动即为横,横是拳中万法之始,是太极一气,是拳中之土。横拳属土,为浑圆一气,其形圆,所以其性实,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脾气和顺,则脾胃健康,脾气不顺,则脾虚胃弱,肠胃失调。脾为五脏之府,脾胃不和,则五脏失后天之气滋养,必然也会失其调而虚弱。 在本书总纲虚无含一气一节中曾说过,一气即为太极,那是说的有名无形之横拳,为形意拳一气之初,其横拳衍生劈崩钻炮即一气之起落、伸缩、曲曲流行、开合的演练之后,其气生长,由弱至强。现在所说五行的横拳是有名有形的横拳,是将前面所炼的流行身体内四种形态的气重新锻炼,凝聚于丹田。所以五行之横拳演练的和顺,则内五行运作有规律而身体各个部位健康生长,所谓五行顺布,万物滋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横拳练习的不对,则腹不实,内气不足,内气不足则用力必有怒气,即心中努劲,内气努劲则拳失其不偏不倚之中和元气,劈崩钻炮横之未发谓之形意拳之中,中即浑圆一气,浑圆一气未发已有努气之偏,则发而皆有中节必失其节即四肢百骸必然失其规律,所演之拳式必然也就失其形。形意拳诚其中,形其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横拳的气要浑圆一气,其劲要恰到好处而不过。万物土中生,所以横拳似弹属土,即横拳之气浑圆似弹而圆,其气似土滋生万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先哲说,在理则为信,在人则为脾,在拳则为横,说的是诚实真实是人认识事物规律的基础,脾为人的基础,横为拳的基础。人而无信,百事不成。人伤其脾,则五脏失调。横拳不和,百式无形。此言说的事情不同,道理却是相同。横拳者,乃是形意拳之重中之重,学习者一定要认真仔细研究揣摩。 第一节 横拳起点式 起点三体式。两手一齐握拳,左拳扭成手心朝上,右拳手心朝下。出手时,将右手背往左肘下面向左手背出去,此时左手停住劲,不可移动,等待出左足时,右手与左足相错综着即右手在前,左足在前斜出,与炮拳相同,右足随后跟步在后,两足相离远近,如炮拳跟步相同。进步时两手拧住劲,待两手背将近相对时右手腕向里翻,翻至手心朝上,连翻带拧,直往前钻到极处为度,手不可有曲劲,即劲不可有分散和有断劲,如脚发力至于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如一整体。左手腕向外拧劲,至手心朝下,手背向上,同时向后拉至右肘里侧停住。两手分开时,如同两手撕丝绵不开之意(劈拳有撕绵撕开之意,横拳有不开之意、有相合团聚之意,两者略有不同,学者须揣摩体会。)两肩均合住,向后抽劲,如同扣胸之状,暗含着抽而不要显露出来,心中不可以努力,要自然为妙。此时,两眼看右手心,两胳膊如同太极图中阴阳鱼半面的形状,前手高低与前胸平。 第二节横拳换手式 换式时,先将左足向前垫步。右足贴着左踝骨再往右边斜着进步,仍与炮拳步相同,惟两手如左式将右手停住劲,左手再从右肘下边,手背朝上往前奔右手背出去,左手腕朝里拧劲,直往前钻,连钻带拧劲,直钻到极处,手心朝上停住。右手腕朝外扭劲,两拧带往后拉,拉至左肘处手背朝上停住。两手分开时,亦如同撕绵不开之意,两胳膊仍如太极图阴阳鱼半面之形,手足仍错综者,两肩两腿里根抽劲仍如前。眼看左手心,然后再换右式,手数多少自便,但无论远近,总要出去左手右足再回身。 第三节横拳回身式 回身时,先将右足极力往里勾回,与左足形成内八字,足后跟极力往外扭劲。左手停住劲,回身向左转,右手背朝上,仍从左肘下往前向左手背处出手,左足与右手同时进步斜着出去,两手分开之劲,两足两手错综,仍如前式,勿改变。 第四节横拳收式 收式时,演练走到原起点处,左手右足在前,回身仍与前回身式相同,回过身时,出去右手左足在前,进步跟步仍如前,惟进步不斜出而向正面出去,停住,收式。
孙禄堂形意钻拳 孙禄堂形意钻拳 钻拳者,属水,是一气在人体中曲曲流行,如水一般无微不至,无处不到。其气钻上如水在地中忽然突出(如水从地中喷出之意),又如泉水翻涌般地闪动不息。在腹内则属肾(肾主水),在拳中即是钻。这就是钻拳似闪即似水一样地在体内流动,所以属水的原因。其拳演练的和顺,则气和肾足,其拳不顺,则肾虚。肾主人体之元气,肾虚则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因真劲即内劲,是人身中先天之气,所以,其拳不顺,真劲不能增长,拙劲也不能消除,学习形意拳的人应当明知。 第一节 钻拳起点式 起点为三体式。左手如劈拳一样钻出,左足亦如劈拳一样往前同时垫步,远近亦和劈拳步伐一样。出手时,两手皆握拳,前手心翻至手心向下,后手心向上,左手往回拉,拉到心口下肚脐上,大指指根紧靠腹,右手向前出,从左手背上出去,钻出之拳高不过眉,手心朝里对着自己的眼睛,手离眼一尺有余停住。右足进步与右手同时齐出,极力前进。两足相离远近,仍和劈拳步伐相同。手足起落仍要整齐,两肩两胯往回缩劲仍和三体式相同,腰塌劲也和三体式一样,只是眼要上翻看食指中节。 第二节 钻拳换手式 再起换手,右拳手腕往外扭劲,手心朝下;左拳手腕往里裹劲,手心朝上;右足同时垫步。进左手左足,两手两足起落进步仍与左式相同,不要有分豪差别。手数多少,仍要根据地形远近而定。但无论远近,应总是出去左手即左手左足在前时再回身。 第三节 钻拳回身式 回身时,左足勾回(逢足往里勾时,足抬起,足后跟要极力往外扭劲)。左手同时将拳扣回至心口,手心朝下,手腕往外扭劲停住,右拳手腕往里扭劲,扭至手心朝上,如劈拳钻出,再出去左手左足。两手仍如前面一样起落,右足同时与右手齐起齐落,仍然是左右阴阳相摩交错之形式。 第四节 钻拳收式 收式时,走到原起点处,左手左足在前停住,回身手足起落与钻拳回身式相同,头顶劲腰塌劲仍和以前相同。收时,左足极力进步,与前一样,唯有右足紧跟其后,如劈拳收式跟步相同,稳住一会儿,然后休息。
孙禄堂形意崩拳 孙禄堂形意崩拳 崩拳者,属木,是人身中一气在人体中之伸缩,两手往来的道理,其拳式伸缩如连珠箭。在腹内则属肝,在拳中即为崩,所谓崩拳似箭属木(拳似箭出直而快,属木指中医肝属木)。其拳练的和顺则肝气舒,其拳练习的乖谬则肝气伤,肝气伤则脾胃必然不和。肝气不舒畅,脾胃失其和,横拳(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也必然不和,横拳不和则众形皆不和。崩拳善能平气舒肝,长精神,强筋骨,壮脑力,所以学习崩拳的人,应当仔细研究此拳理 。 第一节崩拳起点式 起点为三点式。左右手同时将拳紧紧握好如螺丝形,左胳膊伸直,左肘暗含着往下垂劲。后右肘往后拉劲,也要往下垂劲。 两肩松开,两眼往前看左手食指中节。右手拳心向上,出右手时,左足极力向前进步,右手同时往前靠着肋从前拳上边相离一寸出手,如箭一样直去;左手同时拉回 ,紧紧靠住左肋心口边,拳心向上;右足同时随后紧跟,跟至到前足后边距离四五寸为合适。起落时左右手一定要整齐,左右手在前高低,总要与心口相齐为 第二节崩拳换手式 再起时,左足仍极力进步,左足仍在前,右足仍在后紧跟,相距四五寸为准,与左式相同。左手与左足同时往前,从右拳上一寸左右直去,右手仍往后拉至右肋心口边。此形有对峙错综交互之意,操练多少手要看地形的远近自己决定,但是不论地之远近,总要打出右手停住,再回身。 第三节崩拳回身式 回身时,将左足勾回与右足形成九十度内八字之式,身向后转,再将右手落下手心朝里 ,顺着身体由脐往上钻到口,亦如托下颏一样,回身时右腿与右手同时往上起,高矮膝与肘相离二寸左右,左足尖朝外,斜着极力往上仰,不要伸脚面。此时右手仍如劈拳式钻出停住,右足极力往前进,落下如四十五度之形式,左手同时与右足齐起齐落如劈拳一样从右手上面劈去,右手同时拉回至心口脐处,此时两手五指张开仍如劈拳相撕之意,左足同时跟随在后边,足尖对准右足外踝骨,足后跟欠起一寸左右,两腿如剪子股式,两眼仍看食指尖。此形名称“狸猫倒上树”。 第四节崩拳。 再往回走时,右足先往前垫步,与劈拳垫步相同脚成四十五度,两手仍然攥拳如前,右手与左足同时前进仍如以前,再回身也和前面所讲一样,来回趟数不限。 第五节崩拳收式 收式时,回到原起点处,仍用狸猫倒上树之式,如前出去右手与左足,停住。收时,先将右足往后撤回,相离远近以再撤左足时不费力为佳,足落仍是四十五度之形式。左足再往后撤,仍如剪刀股式,左手与左足往回撤时往前直着崩出,右手亦同时往后拉至心口旁靠住,拳心向上。两手皆拳。每逢剪子股式时,左膝紧靠右腿膝里曲弯处,裆内不可有缝,仅仅靠住,用力不可过亦不可不及,此时两眼仍看前手食指中节。食指中节仍与心口相平直,两肩窝和两胯根向回抽劲,头顶、舌顶、手顶和谷道内提仍如三体式内中形式一样,沉沉稳住片时,然后随便休息。
网名“bieartvicky”先生的学武记 什么是劲? 我初初学武的时候,一直都不得要领,一直都以为劲力是从身体的“气”演变来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劲力居然是肌体的力,只是需要用更加深厚的“气”去刺激释放出来的。 如此,我就明白,所谓的劲力,就是通过“气”刺激之后而出来的、更加巨大的力。 明白了这一层,我就开始注重肌肉的锻炼了。 然而,老师在得知这事情之后,也没有说什么。我事情,也知道内家拳不注重肌肉的锻炼,但是我个人当时觉得,肌肉锻炼得当之后,肌肉爆发出来的劲力不就比普通人大了吗? 于是,锲而不舍的锻炼肌肉将近3个月。 然而,3个月后,我的想法被老师证明是错的。 那时候,我刚刚锻炼完,在地上坐着擦汗。老师走了过来,伸手给了我一个橡皮带和一个木棍。 他说的话,我记得很深: 人的肌肉,是一种类似于管子的纤维管,密密麻麻的合在一起,才变成了肌肉。为什么肌肉能爆发“力”?因为它有足够大的韧性。 你觉得,橡皮带的延伸性比较好,还是木棍子的延伸性比较好? 我当时还想不清楚,下意识就说道:木棍子比较厉害(当时我回答的牛头不答马嘴,呵呵) 老师深笑。他只是把橡皮带、木棍了捡了起来,走到树旁,说:看好。 他用木棍子打了树干一棍,很干脆的一棍,木棍子发出“啪”的响声之后,断成两截。 之后,又用橡皮带,抽了一下树干。 …… 橡皮带的一头,重重地拍在树干上,又弹了回来。树干出现了一块凹陷性的缺口。 老师说:明白了吗?劲力的运走,需要经络的良好疏通。经络疏通性不好,劲力不顺,你就从内家变成了外家——这是下乘的做法。 所以,修习内家拳的人,不需要锻炼肌肉。因为,内家拳的劲力要运走,必须保证经络的疏通——而锻炼肌肉,只会把经络锁死,经络不畅通,气不到位,劲力不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