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挹西江
尽挹西江
关注数: 1
粉丝数: 455
发帖数: 2,223
关注贴吧数: 13
中场休息发生什么事 PPTV中场休息是现场的主席台固定机位画面。 听到很强的起哄声,还有人吹口哨 很多人站着盯着一个方向看
昨天申花替补席上的小个子老外是WHO 德华上场时,跑过去和德华握个手,一脸HIGH状 比赛中一直很HIGH,穿深色长袖衣服的
航海体育场谁设计的 看台离场地足有几百米,看球得带个望远镜,球员通道跟得蛇似的 电视党表示从没见过这种设计
简短点评本场比赛 1、当然要祝贺,非常开心。 2、后防改造基本成功,今天小日本90%以上是远射,禁区内实际就一次机会(卢卡斯那个头球),感觉小鬼子打进三十米容易,但进禁区很难,很有体系的防守,缺点是孤顶的前顶不够多,远射机会给得太多。 3、里皮手下孔卡的位置越来越淡化了,速度和身体劣势过明显。 4、边后卫的助攻有风无浪,传球质量太差,要苦练,该换人还得换,荣昊快点复出吧。 5、祝福赵16
在广州的朋友进来回答一个现实的问题 现在天体下雨不? 晚上预报说会雨不?
哥震精中~龟吧无敌神贴 http://tieba.baidu.com/p/1603118048?pn=1 自己去看看吧
广州的兄弟在不?天气如何 别首秀又变成水球啊
中场休息被人拉去洗脚,错过飞机的进球,求视频地址或GIF 杯具啊,车开到洗脚城门口,球友发来微信说,飞机进球了,杯具~
周五比赛到底几点…………………………标题要长 周五晚上老婆闺密的老公过生日,请吃饭 看新浪上是18:00 于是偶拒绝吃饭了,让她一个人去,老婆为这事不太开心,又看到其它版本是20:00 到底什么时间
从缺宅男女看香港草根阶层的生活水平 这部片子明显描述了普通人的生活,从一些细节上来看,在香港混日子还是很艰难的。 大哥安属于那种装修师傅,带队的那种,有一次说到租房存钱的事,说一个月租房七千,家用多少,排下来要三万,老婆说了句那岂不是用光没得存,可见大哥安一个月的收入在三万左右。这种带队的装修老师傅,现在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是300块一天,算上汇率,大哥安的工资水平是国内的两倍左右。 乐乐这种普通公司小文员,白领的最低阶层,加薪前工资是1W,这也是香港比较有代表性的工资水平。乐乐的同事在收购后得到10%的加薪,也就是一千块左右,都很开心。可见如果职位和行业没有大变化,这个工资水平是较为固定的。学警狙击里也提到过,普通**的薪水在1.3万左右,略高于一般的工作人员,所以这个收入水平基本是比较主流的。 佳荣会所里的服务业,国内这种行业收入在2000-4000,考虑到有小费,实际上他的工资并不低。 大哥安的老婆结婚前在银行做事,是普通柜员的感觉,薪水一万,后来重新去找工作,过了七年没工作,银行按新人标准算,说要差30%的薪水才肯录用。也就是七千块。这至少说明这么些年,香港人的工薪水平没怎么涨。 再说支出 佳荣在会所上班后,那个女的要帮他管钱,一个月两千块。否则他不够用。可见,在香港生活,享受高收入的同时,支出水平也高。因为香港没有农业和制造业,尤其是吃的方面,成本很高,这一点我自己去也有感触。茶餐厅的价格基本和国内的中档餐饮店(有品牌,场面不是很小,布置有点讲究的那种店)差不多,但定位在香港属于类似快餐店,很低端。经常看到一般的出去吃饭是在夜宵摊之类的地方。因此,收入虽然比国内高,但一个月的刚性支出(衣食住行)费用也同比例甚至以更高比例提高,结余难度很大。我个人觉得香港普通人的恩格尔系数并不低。 但是有一种东西便宜,大哥安搬出去租房子住和买了新房(没住成)两次,装修买家电家具都很“大方”,似乎不费力,考虑到他们家手头并不宽裕,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那种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东西,因为关税的因素,在香港很便宜。他们的家具家电,价格和国内没区别甚至更低,由于收入绝对值高这一块反而不是负担。 国内许多城市,房价和装修成本经常会到4:1甚至1:1,而在香港因为房价高,装修成了小钱。只要买到了房,马上就可以搬进去住,大丁买的那套房也马上住进去了。 说大头,房价了,我觉得用一个比例比较恰当。香港的房价基本相当于国内二线城市的价格。但单位是尺不是平方。里面马鞍山5000多,也和二线城市郊区的价格差不多,中心地带上万甚至几万。尺和平方的换算大约是10左右,基本可以说房价是二线城市的十倍,一线城市的3-5倍。由于收入的倍数远远小于房价的倍数,所以香港人的住房压力极大。以大姨打算买那个客户房子为例,270万,首付他们只有30,贷240万,如果20年,不算利息也要12万一年。也就是一个两个人各月入一万的小白领家庭,至少一半的钱要去还贷,算上利息,可能要75%的钱去还贷,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所以他们的房间都极小,大哥安租的那个房子,让我想起老上海住的公房,真的是蜗居,氛围感觉都一模一样,估计不到十个平方。 总而言之,感觉在香港普通人生活质量其实很糟糕,这种生活我现在是无法接受的。至少国内和香港的生活差距,我觉得真的不大,深圳和香港同行业收入差异,可能只有40%左右。部分行业的收入水平甚至持平。象**,一年15万,广东 浙江几个发达地区的**也可以合法的拿到这个水平,但生活成本大相径庭。香港人的收入高总体上还是体现在下限上,哪怕是再差的工作,五千几乎是保低线,国内东部地区这个底线是两千左右,中西部一千也行。 由此引发到城市档次和生活成本的问题,其实北上广 省会城市 小城市乃至县城,对普通人来说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差异。区别往往只在于两个,一个是最低收入和生活成本的高低,象上海,全职就业人员,很难找出两千以下的,多数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在2500-5000。而小城市的下限要低得多。当然,更高的房价也使他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但如果剥离房价,单就日常生活来说,北京上海不见得比小县城贵到哪去,甚至便宜(物流集散,大市场效应);第二个就是消费的档次。就是说有什么地方让你花钱,一线城市只怕你没钱,有钱不怕你找不到花的地方;而小城市,当你钱多,想搞一些高消费的话,就会感觉没地方花。这一点香港是一个典型,无论多有钱,你也能找到你需求的消费场所和对象。这就是城市的档次。反观鄂尔多斯的煤老板周末坐飞机去北京HAPPY两天的现象,就是城市定位跟不上财富积累的表现。
新版看法,说下新旧亮剑的比较 首先,开题说两个前提性的问题. 其一,我这个人没有经典依赖症,不会因为旧版先入为先就一定强调新版怎么怎么样,现在网上类似的"经典"不可复制或不可超越的观点很多,,其实里在夹杂了很多东西,并不理性. 其二,亮剑的小说我很早看过,两倍电视剧的题材其实只取选了原作的一小部分.原作20%左右就解放战争打完了,所以电视剧亮剑其中只是小说的一小部分,最多不过三分之一,不要通过小说来评价电视剧,因为这样评价,两个全很烂. 下面说新老版的一些感想 从人物上来看,各有得失. 黄版李云龙,个人以为拿捏得比李版要好.认为李幼斌好的,其实就是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如果你真的读透了小说原型,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新老李云龙,李云龙不是一个很正气的人,老版偏匪气,而新版是带痞气,我认为痞和匪相比,黄版的李更真实一些.李幼斌在表演中,可能是导演要求,有些矫枉地正,叫嚣\粗野得有些类型化,换身衣服就是一胡子老大,黄版则留有余地,这一点和演员的风格也有关系 任版的赵刚我觉得挺失败,完败老版, 太奶油,所谓的硬气 正气是装出来的. 和尚的选才和老版各有秋千,都不满意. 和尚其实是一个木纳而真接的人,老版的演员长得过于机灵,而新版则变成了鲁智深,脾气是对了,形象有些过了 秀芹这种角色属于酱油,新版和老版我没觉得哪个好,都差不多. 潘金莲版的田雨和冯楠不太好看是真的 张大彪这些颜色,个人感觉区别不大. 我认为改变最成功的是楚云飞,有人说这个演员一点霸气也没有.我认为将军未必要动不动大噪门MLGB的,老版的楚云飞其实是一贯以来国军中业务能力较强的军官的表现,说穿了是一个类型化人物,其实没什么特点.新版在人物选择\演员表演\情节演化上,把楚云飞丰富了很多,外表冷竣内心刚毅,即使加了一个刘记者的情节,也没有花瓶之感,非常好. 从情节安排上来看:基本雷同 前面西路军一节是凭空加上去的,个人感觉,可有可无,和后面没有延续性,没什么必要.中间的环节也基本雷同,去掉了一些无关紧要甚至有些影响剧情的小桥段.但是新版最大的问题是,不止情节,台词都和老版很大的雷同性,我认为太过于机械.重拍新版,不仅仅是换了屁演员再演一场一模一样的戏,过于雷同降低了新牌的创造力. 从整体格调上来看,老版亮剑其实有一个硬伤,很大的硬伤,就是流水账.情节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和烘托,原因就是在重点情节上,很依赖原作.但是,原作是小说,不是剧本,如果按上面的文字语言和画面感来拍,这片子其实就会有流水账的感觉.因为新版没有在这方面创新,所以新老亮剑都有这个问题,编剧是一个匠技,谈不上师.亮剑不管新老,在靠情节(对没看过的人)和场面来吸引人,而不是靠内容,深层次的内容是需要一些比较软的过度桥段和大量的人物对话甚至神态来表现的. 如果有人对这个有意见,可以自己去想,亮剑这剧,看过N遍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我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看第二遍 最多从第三遍起,是挑着看的,看那些场面大的,好看的,而不会从头到尾不快进的看.这是快餐剧的特征之一. 此外,我觉得新版在龙套演员的选择上,比老版有进步.老版就是抓了几个主角和主力酱油,龙套的水平相当的差,举一个例子,老版钱伯均造反的时候,让手下的炮兵打楚云飞,当时的炮兵说了一句"长官,那是团长",这个炮兵说这句话的水平,相当之臭,随便找个二百五也比他说得好,不止僵硬,象背书,感觉语言表达的感觉象白痴,不信可以去看下,新版中虽然龙套的表现也就那样,但没有这种明显烂的情况出现,至少还都合格.
猩球崛起观后感 从后半段这种感觉就越来越强烈 猩猩代表着受压迫被奴役的群体,被人当成实验品,想抓就抓,想杀就杀 他们的苦难的始作俑者--药企BOSS,就是一个不在乎科学,无所谓生命的商人,利益是他唯一看重的,不就是华尔街、共济会那帮东西吗? 112,更象是一种改良主义的思想,它一厢情愿地以为高福利、高消费的生活可以让人类和谐,但它没有想法人脑的抗体有这么强(人的贪欲,私欲),最终会让这种和谐成为一种虚拟的假象,直至崩溃。主角父亲的病可以视作六七十年代盛行的现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充满了盲目甚至幻觉。而112更象西方进入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一段虚假繁荣期,病情消失了(社会矛盾不激烈,苏东格局大变,政治军事压力消失)似乎从此平安无事了,直到112被人的抗体所吞噬,证明了这种完美或者说和谐,只是一种假象,甚至梦境。 113是什么,我觉得是学悟 ,猩猩受到113的影响,变聪明也变团结了,让我想起一个标语“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大闹旧金山,哪怕是没什么政治和文化基础的观众,也会联想到一场“**”。**的无能,则好象印证了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但113为什么惺惺服了会有这种改变,而人服了会死?我开始觉得对人性中黑暗私欲的批判,后来觉得不是,是一种末世观。也许不是原作者想传达的意思,但在我的接受过程中,我觉得“人性的丑陋 自私是无法逆转的,113是一种真正的追求和境界,但如果你无法克服自身的这些‘抗体’,113和‘抗体’的斗争是自我毁灭的过程,因为113所破坏的正是‘抗体’所依以生存的,一旦秩序被破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自然也趋于崩溃。 113对没有人性的丑恶点的猩猩来说,就是一剂良药,其结果就是觉悟和抗争。猩猩的自我解放,就是人的自我解放,最后凯萨说,这就是我的家,其实这就是梦想之家,不止是猩猩的,也是全人类的。 金融危机、世界动荡、华尔街**,这些近期政治经济主题不得不让我对编剧和导演的心思产生一种关联式的猜想。最后那段(差点看不到,因为字幕一出大家以为OVER了就退场了),那个飞行员及航线(地理好的人看得出地图的大致轮廓,是全球的航线),我觉得是两点传送点。首先,飞行员是无意中染上的,这可能象征是这种心中的‘抗体’无形中影响了所有人,也觉你自己都不知道从何而来,也许是后天的环境,也有可能是荣格式的集体无意识;第二个点就是,这种‘抗体’随着人的交往(航线)传染到全世界各个角落,这似乎表面着作者对人类前途的悲观局面。而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使人臆想,猩猩式的觉悟和**是否也会象这种病毒一样,遍布全球? 随手写写,交流一下
中国球迷的球场逻辑 主队犯规裁判吹了,黑哨 主队对方禁区里倒了或是神马了,一定是点球,不判是黑哨 客队在主队禁区里有了什么状况,马上起哄,如果判点球,全场黑哨 除非远射直接破门,否则总有一帮人马上跑出来喊“越位!” …… 只要是点球都是争议的,吃红黄牌总要冤枉的。反正你是真理,你是火眼,其它人全是**。 总之不管怎么吹,裁判总是黑哨。这是一帮神马东西?还有人号称天朝没有一流足球,却有一流球迷?我看中国球迷的在国际上的排名比国家队还低得多。 要想搞好联赛,球迷的素质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上面说的那类球迷绝对不是少数,你也不能说他们就是不懂球,但有些人根本就不来看球的。比如全场几万人把生殖器挂嘴上的那些主场。
辽宁广州战技术性分析 今天辽宁给广州上了一课,什么叫马桶阵。 第一部分,先说比赛。以我对马林的了解,我在赛前也猜到了他的战术是偷鸡+马桶阵,但那个新外援的边路的发挥,没想到,也根本没关心过。 辽宁的进球是运气,是所谓的混战球,就是乱中军有人捡到机会,没什么技术性可言,只是恒大的队员在那个地方失去了保护,留了一点小空当。其实今天辽宁两个机会全是恩朗浪费掉的,上半场一个传中冲顶顶歪,那球顶正了基本无解,第二球是下半场一个边路一对一,射门是还行,但打的是角度更小的近角,被杨君直接拿住(注意,这种球守门员拿住了,说明射门只有角度,力量和速度不行)。恒大今天平的有些幸亏,飞机郜的进球不是绝对机会,只是蒙着了,但飞机郜的作用也在这种地方体制,强行抢拉闭着眼瞎射,换一个人恒大队中未必找得到一个这么有射门欲望的人。虽是瞎射,但距离近,发力猛,加上人家总是打中锋出身的职业球员,进了也不是意外的事。 从过程上来看,辽宁上来是三板斧,就打你的边,然后起球找点,争取定位球找机会,还真是找到了,但是问题出在哪?出在进球太早。进球太早后,一个点球没罚进,又起到了长士气的效果。主帅马林的龟缩战术欲望会更加竖决。踢过球或者看球看得多的同志们都知道,没有球权的情况下,体力消耗是数倍于对方,守60分钟,任何队都吃不消。恒大以前破密防的招数就是这个,压你空间,耗你体能,最后十五分钟结束战斗,这次仍然是。 第二部分说下争议判罚。 比赛的第一个争议是那起冲突,PPTV转播时回放没有放全。全部过程是,肇骏哲比较大的犯规放倒了赵源熙(战术性),赵起身后便大声吼着表示不满,肇并没有软化,在言语上应该有对应(因为赵吼完似乎情绪更加激动,一般这种情况下,理亏的一方如果软化一些,只要不作声,不顶,骂完也就长了,和路上开车的心态一样,你违章,人家骂你,你就别还嘴),然后两个人开始胸贴胸,我看到赵有一个明显的后仰,但没倒,推人的应该是肇,赵马上跟上去,还以颜色,这时人已经围了上来,赵把肇推倒是事实。至于穆里奇抓头发,我没注意看到。裁判这个裁判,我觉得思路是对的,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两个人的错误是相同的。至于给红还是红黄,是裁判控制比赛的手段。裁判也明显作了考虑,在掏牌前,和当时位置很近的助理裁判说了半天,明显是在确认发生了什么情况,最终各给一张黄牌,应该是基于助理裁判看到了肇推第一把的认定。 第二个争议是那个点球,这个不是争议,辽宁球迷自己说说罢了,话说在中超,哪队被罚点球都会被骂黑哨,地球人都知道。禁区内背后拉人,不解释。 第三个争议是恒大被吹掉的那个进球,高志林套边时的慢动作看不出明显越位,那个慢镜头是有些左斜的,客观上会有把人往前推的效果,所以我认为这不是越位,是好球,这是一个误判,助理裁判误判。 第四个争议是于汉超禁区内的那个被放倒,我认为是一个误判,应该是点球。谁也没有铲到球,李建华和暴龙都有接触于汉超两腿的动作,球往外去不是暴龙铲出去的,可能是球的旋转和草皮造成的,但问题并不是主裁是黑哨,而是裁判的一个直觉。这个球,是突然发动的长传,镜头都没跟上,之前比赛的核心区域是中场辽宁半场一侧,突然球就在广州队禁区里了,主裁不可能跟得上,离得很远,造成主载误判的原因是裁判的一种经验性判断,就是当时这球在于汉超倒地前有明显变向,离开了于汉超的控制范围,而暴龙和李建华都有铲球动作,这种情况下,裁判会第一时间反应判还是不判,在没看清的情况下,不判的机率大一些,是误判,但我觉得也不怪裁判。 第五个争议,郜林的挑衅。这个判罚,我觉得裁判非常明智。首先,闭着眼也知道郜林说了什么,“越拉没有?这个球不越位吧?”,这就是挑衅,针对那个误判的挑衅,是一种出气的行为。助理裁判没计较,摸了一下郜林的头,让他回去。主裁上去一张黄牌。然后郜林后来抽空找裁判理论,还指着助理裁判,明显是说“你去问他我说了什么”。郜林耍了滑头。他问的话,没漏洞。场上有规则不许球员和裁判说话吗?一没脏字,二没质疑,三没人身攻击,我去问了一下助理裁判判断结果不行吗?主裁明显也想到这点,给红牌是过份的,但这种行为(护着耳朵装着听不见,明知故问)不给牌影响裁判的权威,必须给,一张黄的。不给和红牌全是不当判罚。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