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筠子😄
僊筠子
淡极始知诗更雅
关注数: 12
粉丝数: 32
发帖数: 998
关注贴吧数: 11
这句有什么问题吗? She enjoys dressing up even though she only is a pupil to be 11 years old.
这句为什么谓语要用happen? Do you happen to spend to a lot of time online. 这句谓语为什么要用happen而不直接用spend?
请哪大神把这文字译成英文一下吧,谢谢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界的定律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类把别的动物当作食物没什么残忍不残忍的,数十甚至数百万年以前人类也是别的动物的食物。
这段文字有错吗? Han Mei, a chinese girl , she is sixteen years old. She studys in a highschool in Beijing. She lives there alone because her families live in Hangzhou. She has a lot of friends there, so she doesn't feel alone.
【雪】
【五律·月】
日 谁在忙驱走?行踪不暂休。 升沉分昼夜,寒暑变春秋。 世事朝朝改,年华岁岁流。 西山轮又没,天际晚霞收。
日 谁在忙驱走?行踪不暂休。 升沉分昼夜,寒暑变春秋。 世事朝朝改,年华岁岁流。 西山轮又没,天际晚霞收。
花 吐蕊因寒尽,生香值气暄。 缤纷开野地,秾艳满春园。 雨既经宵打,风犹到晓掀。 莫愁零落尽,岁岁缀枝繁。
花 吐蕊因寒退,生香值气暄。 缤纷开野地,秾艳满春园。 雨既经宵打,风犹到晓掀。 莫愁零落尽,岁岁缀枝繁。
咏花 吐蕊因寒去,生香值气暄。 缤纷开野地,秾艳满春园。 雨既经宵打,风犹到晓掀。 莫愁零落尽,岁岁缀枝繁。
咏风 咏风 真容无所见,行处遍天涯。 唤绿江南岸,催红塞北花。 沧溟掀猛浪,浩漠起狂沙。 顷刻即千里,匆匆过万家。
咏风 真形无所见,行处遍天涯。 唤绿江南岸,催红塞北花。 沧溟掀巨浪,大漠卷飞沙。 顷刻即千里,匆匆过万家。
秋思
秋思 秋思 乱草风中悴,异乡人未归。 愿能生羽翼,随雁共南飞。
秋思 秋思 乱草风中悴,异乡人未归。 愿能生羽翼,随雁共南飞。
燕地深秋 木叶飘飞草色黄,不知雁阵可南翔? 堪嗟大气遭人坏,燕地秋深未有霜。
【五绝 霜降无霜】 燕地北来久,秋深草木黄。 人将环境坏,霜降不凝霜。
Can you answer me the question? Why the earth always turn the sun?
发个旧作【如梦令】
咏史诗一首
咏史 秦皇降诏求灵药,男女三千驾巨船。 蜃气腾空楼远现,海风惊水浪高悬。 渊深不测应藏怪,岛远难寻可有仙? 一去无踪人事改,金棺空自葬幽泉。
来看吧,证明你们实力的机会来了。
【灯】
作诗的炼句与点眼,你会了吗?大家来和我一起来学习共勉吧! 此贴也不算是我本人的原创吧,我只是把在书上和网上看到的删繁扼要并略加修改,特辑为一篇。现发在这里以供各位观阅,文字并不多。希望各位能和我一起学习、一起提高与共勉。废话少说,请看正文。 【一】合律的就是诗吗? 冯友兰先生曾言:有些人写的东西既是符合格律的,又都是分行列出,然而根本就不是诗。 为什么呢?一件文字作品要成为诗,并不是只要分句排列,每句凑够字数,又合律就可 行了。首先,作诗者需要具有诗心,需要向其中注入生命力和精神力,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营造,这些在句法上都不容忽视。诗的句法和散文有很大不同,结构特殊,语序错综,所以学作诗当先学炼句。 格律诗最基础句式是五言,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由此看来,学五律是最容易入手的,下面的内容便都以五言为例。 【二】炼句 [1]语序错综 诗例如下;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杜甫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杜甫 语序错综就是作诗者 自己想要强调东西的放在最前面,通常用作颈联和颔联。颈联和颔联如果有一联用了语序错综,另一联就不要用了。这种句式在王维诗中不太多见,但杜甫诗中就比比皆是了。 [2]省略 诗例如下;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王维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王维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青春。——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春。——杜甫 五言诗每句字数太少,把其中一些不太重要的成份省略掉,可以使句子更紧凑,能容纳更多内容,也能引起读者更多的联想。 【三】诗的眼 [1]诗眼的含义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诗句的字眼,是诗句里起关健作用、最能表达意旨的字。龙无睛无神采,诗无眼不精神。一般来说,诗句的字眼不用虚词,而是用表示动词词性或形容词词性的实字。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活泛。但是,在一句诗里字眼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字,过多容易引起人产生审美疲劳。 [2]诗眼的位置 诗的字眼主要是在第三个字上,也有放在第二字上或第五字上,也有第二、第五字同时是字眼的。 第二字为字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王维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杜甫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岑参 第三字为字眼;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杜甫 第五字为字眼;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唐玄宗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王维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杜甫 第二第五字为字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 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杜甫 在一首诗中,每句诗的字眼不要都在同一个位置,这样会显得死板,例如; 隋堤曾折柳,倦容又登临。 去驿看迢递,轻舟过峻岑。 津堠悭旧梦,别浦怨重吟。 斜阳方冉冉,往事忽沾巾。 这首诗的字眼每句都是第三字,死滞呆板,所以在句法上算是败笔。 好了,就是这么多,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下面再发几联诗句,你能够指出诗眼是哪些字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来首古绝【咏竹】,合律的古绝哟 【咏竹】
初到贵吧,献诗一首【枕头】 【枕头】
初到贵吧,献上【如梦令】一首 【如梦令】
初到贵吧,发旧作一首【水调歌头·抗战】 【水调歌头·抗战】 上下阕各分一图
原创词【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本人不太会填词,今日晴和,试填一首【如梦令】
两首代作诗
【春草】
【春燕】
把两首【春晴】合在一块吧
介绍一本初学者看的书
风筝
修改后的《早春》,请各位指教 早春 草萌新绿柳芽黄,拂面东风不甚凉。 若待百花繁似锦,今年已少半春光。
自诩为大师的人们,拿出证明你们实力的东西吧 我的诗虽然不是很好,在诗词中国也没得过奖,但也通过了初审。那些眼高于顶的人们,拿出证明你们的实力的东西吧。你千万别跟我说你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我会鄙视你的。实力可不是拿数量来证明的。
早春
庙旁古树 古树不知何岁种,也无秀色也无奇。 故枝残断多生蘖,巨干空虚只有皮。 今作神明新庙立,昔为薪木旧民欺。 彼身已是难长保,能佑他人却可疑。
【春晴】 旧岁才除却,春来多日晴。 烟开山色好,波静水光明。 草露尖添绿,禽穿树弄声。 凭窗闲望远,心惬体还轻。
又一个上联来了,发挥你们的水平吧 上联:[淑气催条绿] 请对下联。 要求:和春天有关,和晴天有关,下联要押平水五歌韵。
今天是初一,恭祝大家新年快乐!新春大吉! 元日 春至千家万户中,人间草木迓东风。 年年此日满新意,地不相同乐却同。
守岁 守岁 花炮声中旧岁除,夜寒未减四更初。 拥衾伏枕人难寐,直到新春来入庐。
我也胡诌一首过年的小诗 除夕除旧 我也胡诌一首过年的小诗 除夕 除旧辞今岁,东风替北风。 门联生喜气,花炮震高空。 故里归游子,红包乐稚童。 不才无所赠,恭祝运添红。 ··· ··· ··· 对的是宽对,不是很工整,献丑
由孟浩然的“春晓”介绍作诗的章法 由孟浩然的“春晓”介绍作诗的章法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诗无非是起承转合。“起”指诗的开头:诗的篇幅小,起句最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还须先声夺人方妙,古人称之为“凤头”。诗的第一句先已说明了这是在春天,但作者不觉“晓”却是怎么知道天已经放晓了呢?这就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便会继续读下去。 “承”指承接开头的表述:承句既然是承接开头,内容就不要与起句的内容太远了或者与起句无关。诗的第一句作者既然给读者卖了个关子,要引起读者一探究竟,那么这第二句便把作者为什么知道天已放晓的问题解释清楚了。原来作者是被鸟叫声惊醒,在听到处处都有鸟在叫才知道天已经亮了。 “转”指将前面表述的内容引申或转化:转句是一首诗中最重要的一句,如果转折得妙,便全篇精彩。诗的前两句已经写明了春已至、晓已至,第三句便荡开一笔写作者的追忆。作者写“晓”,却在追忆“夜”里的事,这样写出了新意。作者在追忆什么呢?他在昨夜听到了风雨交加的声音。他听到风雨声后要干什么呢?这便要靠尾句来为此句生彩了。 “合”指的是在诗的末尾总合全篇:结尾也是谋篇布局重要的一环,要发人深省,要画龙点睛,往往是作者出文采和对情感的体现。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既暗中照应第一句且扣合了诗题,又叙明了作者闻风雨之声要干什么了。他夜里听到风雨之声,自然会想到春花会被打落,不由地起了怜花惜春之情? 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听觉表示了春晓已至是实写,后两句又通过虚写从追忆中的听觉来抒发了作者惜春的感情。这样虚实结合,全诗浑然一体,不露任何雕琢痕迹。 这首诗虽然只是一首五绝,但律诗、古体的章法一样是起、承、转、合。古体诗虽然篇幅较长,却也只是多了些句子作铺陈而已。
求吧内擅长对对子的大神帮我对一个所符合上联相同意境的下联 上联:梦入云深处
夏日 炎炎长昼天多变,一霎阴阴一霎晴。 午后欲眠难入睡,只缘满耳尽蝉声。
春日 当晓露重嫌寒气, 近午云轻爱暖阳。 无数蜂儿成队闹, 只缘遍地菜花黄。
二鼠 一日,一家鼠外出,遇一田鼠于野。家鼠曰:“子何故而致如此之羸邪?”曰:“今田地尽获,吾无所觅以为食,以饥故也。”曰:“吾之所居,主人甚富,谷粟盈仓,食之不尽。子何不与我往乎?”遂共往。 他日,二鼠入于主人仓中窃粮,食之正欢。倏而见一庞然之物疾蹿而来,扬爪欲攫之,乃一猫也。二鼠大骇,奋力疾走,幸而得免。遁于穴,田鼠曰:“甚矣,吾之骇也。昔吾居于田,或贫,而无性命之忧;此地虽富,非吾侪存身之所也。子何不与我往乎?”家鼠思而久之,遂共往。 居数日,家鼠终恋主人之富而不甘田居之贫,乃返。遂为猫所攫食。
梅花 每到祁寒香始烈,待逢岁晚朵方开。 孤高不是缘心傲,无意随流逞艳才。
好久没来,用小号发两首绝句给大家 冬日 畢竟西南天府地,縱寒水亦不成冰。 清晨瓦上無霜蹟,髙樹枝頭有鳥鳴。 憶雪 漫天輕絮舞隨風,落地無聲頓已融。 早是兒時曾幾遇,即今不見下寒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