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鲁鲁 蜀中鲁鲁
关注数: 1 粉丝数: 9 发帖数: 2,216 关注贴吧数: 11
起承转合之21集 永远充满未知是我爱这部剧的有力理由之一。在调动情绪上,兰编显然是高手。我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的被忽悠着,时笑时悲。21集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集,也是情绪和内容都特别丰富而且转换极快的一集。我总结为起承转合。以有趣起,以悲怆承,以激扬转,以深刻合。 起 让人贴破眼镜,何书光,这个愣头愣脑的精锐,抱着一把手风琴和一只巨大的扬声器,站在一处光秃秃的高地上,大声的用一串顺口溜似的粗话笑骂,不是充满着暴戾之气的怒骂,不是听者恨观者愤的臭骂,而是像一个淘气的坏小子恶作剧似的过嘴瘾。他骂的起因是那帮小鬼子恶心的骂了他敬爱的师座,他要以同样的方式恶心之。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人哭笑不得,精锐与炮灰们开始了第一次联合抗敌——骂人!因为炮灰们正无聊之苦无处宣泄,大概也因为他们发现精锐们也有着与他们的爱好一样的解闷方式,欣然接受。于是东西两岸在枪口与壕沟前上演了一出热闹非凡的骂战。但很快,骂战随着内容的改变成了文艺汇演。荒唐与滑稽,娱乐着所有人。 承 欢乐的气氛随着日军曲风大转戛然而止,主力与炮灰的旗正飘飘更是将悲壮传遍了山谷。仍然是那个满身生气的何书光,已然赤膊上阵,光照在身上熠熠生辉的像个有生命力的指挥棒,指挥着这场奇怪的拉歌比赛,指挥着所有歌者的信心和情绪。气壮山河,让为山河而战的人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不过,很快,滑稽因阿译用尖厉如鬼叫般的声音领唱了一首谁都不知是什么玩意的歌再度登场。 转 就在联欢的酣畅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妖孽气急败坏的样子。在这个气急败坏的人身后,闪出了一个天真的小蚂蚁。小蚂蚁被满山遍野的武器和士兵震撼了,他用满腔的赤诚,慷慨激昂的进行着诗歌一样的演说。这一段我不知是该感动还是该笑,这是一个绝妙的秀才遇上兵的注解,他的演说之于大兵们无疑与刚才日军那莫名其妙的歌一样难懂,眼前的这个怪人让大兵们目瞪口呆。但这样的演说词,似乎从是这样的胸膛中喷薄 而出的。联想到那个要奋发要独立要抗争的时代,联想到虽然单纯却勇往直前的报国青年,你没法不感到他是在吼出时代的号角,声如惊雷,直震到人的灵魂中去。同样,也不能不为他那份真诚和勇气所感染。 如果说要为本集找一个主角,那我认为就是这个无名无姓的小蚂蚁,他穷追不舍的粘着龙文章,他要留在这里,留在可以为他一直在希望着一直高喊着的理想作出实际作用的地方。而且,这块战场有着一个清醒的长官。因为这个长官告诉了他一个他会牢记的道理:贪图安逸要亡国!遗憾的是,他口口声声的苏维埃,把他推出了这支队伍。 合 送走小蚂蚁,他们开始研究那门炮。那个倒霉的团长,再次用倒霉的伎俩,在没跟任何一个倒霉的士兵打个招呼的情况下,发射了一颗倒霉的炮弹,于是乎,战地再次有了它硝烟弥漫的样子。壕沟里,龙文章痛心疾首的对着还未能从安逸中吸取教训的士兵们,痛说着那个让小蚂蚁激动的问题。战场重归战场。
【2007-01-24观后感】因为理解,所以接受 当我看到第30集时,关于大结局的讨论就已经开始了。最初听到如此让人难受的结局,我很是愤怒和失望。甚至还没看完,已经要发泄我对结局的不满了。但当我真正看完之后,却发现一切原本不是那样的意外。 许文强的死,其实都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有想到会这样的死去。也许他是死得不够壮烈,却符合他的本性。他从来都是委曲自己成全别人,他不忍伤害任何人(除了该杀的),何况他的爱人,他的兄弟。不管他重返上海怀着怎样决绝的心情,当他真正要亲手毁掉爱人的幸福时,他还是心软了。我想他是想到了让死去的人安息,让活着的人幸福。他打垮了冯氏商会,留下了程程要的幸福,他自己是多余的人了。他是一个温情的英雄,这是他最后并不壮烈的根本原因。 关于丁力,我不想说他是背信弃义的流氓,不想说他是贪图富贵的小人,他也是一个重义气的汉子。他不是许文强,懂得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日本人所谓的大东亚共同繁荣,就像他一次次问许文强,日本人贩卖烟土到底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始终是以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和衡量标准来判断是非。在他眼里,强哥是他的兄弟,冯敬尧是他的偶像和恩人。他对兄弟讲义,对领导讲忠,不仅他如此,他认为强哥也应如此,对恩同再造的冯敬尧尽忠。强哥为了一个说不清的理由背叛了冯先生,他从心理上就是站在冯敬尧这一方的,而不是什么为了权势和富贵。他从没意识到自己是在助纣为虐,相反当他一次次放过许文强,心里满是对冯敬尧的歉疚。他看到自己最亲近和最尊敬的人反目,他何尝不痛苦。他为了给两边都有一个交待,他可以牺牲自己,放走许文强,命他来赔。可是后来背叛了冯先生的强哥回来了,而且步步紧逼,要将冯氏赶尽杀绝。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冯氏还能苦苦支撑时,他还是放过了这个已经决裂的大哥。他最后的那一枪,是他长时间心头压抑的爆发。 还有一点,我想冯敬尧不死的原因是,阿娣一家是日本人杀死的,虽然冯敬尧死有余辜,但这笔血债让他来偿是不合适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