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一步 千里一步
关注数: 17 粉丝数: 81 发帖数: 2,167 关注贴吧数: 2
一起去看她的演唱会 2011年11月11日,一起去看陈慧娴的演唱会。如果你身在重庆,必须去欣赏。如果你不在重庆,也请你加入。 如果你喜欢陈慧娴这个人,喜欢陈慧娴这些歌,那理所当然应该-----在现场。 如果你的某些记忆曾经由慧娴的歌曲着色,例如毕业时候唱着《千千阙歌》、暗恋的痛苦伴着《红茶馆》,分别的伤感乘着《夜机》,青春的躁动洋溢着《反叛》,追忆的惆怅看着《飘雪》,豁达的心境感叹着《人生何处不相逢》......,那么,去看她的演唱会,既是对慧娴的肯定,更是对自己经历的尊重! 看陈慧娴演唱会,其实是正在经历某种历史时刻。遍览整个华语乐坛,目前的陈慧娴是独树一帜的,以她的资历和地位,仍然在歌唱。经受了前一段经历的困难,仍然在歌唱。这种对歌唱的执着和坚韧的斗志,华语乐坛还找不出第二个女歌手。 陈慧娴正在成为华语音乐史的一个特别的符号,能够参与去烘托和巩固这个符号,是我们的幸运。现在不参与,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1993年之前没看过beyond演唱会一样,会后悔的。其实,1993年的beyond,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这个方面,黄家驹的因素是次要的)。文化现象是有着某种延后性的。 这次的陈慧娴演唱会是一个特别的演唱会,你不看,以后可能就碰不上了。第一,场馆小,气氛自然热烈。第二,主题新,以2011.11.11为主题,以后慧娴不是单身,就不可能是这个主题了。
我的情意结(5)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好坏的时代。有人宛在天堂,有人如入地狱! 大学当然是最好的时代,十年寒窗苦读,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夹击下,为了生存,可谓忍辱负重!更重要的是,大学我恋爱啦!大学,真如一镜初晴的天空:)大学当然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我恋爱啦!一颗鲜花插在牛粪上,而我这块养分和感情一样丰富的有机牛粪,只能给那朵花儿输送营养了。 那些卿卿我我、风花雪月、树林边,明月下,厕所旁的风流破事不提也罢。因为有更破的事要详细表述。 花开两朵,只能暂时摘一朵,所以,先说说裸泳的事情。在我那个年代,人还是比较矜持的。所以,我们裸泳一般都挑那些月黑风高而有不会打雷下雨的夜晚。月黑风高,是为了防止那神秘的三角区走光。不挑打雷下雨的夜晚,是为了安全。 为什么要防止走光,当然是因为有人偷看,而且还是女同学。别看那些女同学平时斯斯文文,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眼睛,但她们有着新式武器-----望远镜,德国产的,不排除带红外线功能。而且根据最新情报,生物系的花姑娘小雨,搬来了40×100的显微镜! 难道90年代末期的大学女生个个是色魔吗?难道那些或肥或瘦、或丑或美的女生们经历了苦闷的中学后在大学情欲崩堤了吗?非也非也。主要还是我们男生的原因。因为我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不对称,我们的身体肌肉凸现,犹如魔鬼筋肉人;我们的心智幼稚无比,才刚刚不用穿开裆裤。我们空虚寂寞,所以,我们需要裸泳,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唱歌。 唱谁的歌?当然不是唱慧娴的歌。我们唱的是大学男生共同的偶像----BEYOND的歌!那时候,我们真的是一个个愤青,一个个刺头。半夜三更的,鬼哭狼嚎,女生怎能不看看,提防色狼呢? 上到大学,你会发现,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你有耳朵,都喜欢beyond!黄家驹死了,他的精神散布在所有的华语领域里。 当然,beyond是一个大众情人,另外,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特殊的位置留在那个特殊的人。例如,隔壁阿黄留给了王菲;下床小猫留给了张学友;对面9仔汉留给了英文系的阿花!而英文系的阿花则留给了数学系的肌肉强!我,这个VIP位置当然留给了那个叫PRISCILLA CHAN的香港人。 97、98年,陈慧娴依然努力,开了一个管弦乐的演唱会,出了《爱恋二千小时》,不过,在那个浮躁的时代,她似乎慢慢淹没在泡沫里了。
蓦然回首,此情岂在朝朝暮暮? 时间总是过得虚无飘渺,就好像浮云一样。用了一柱香又一柱香的功夫,我依然搜索不出到底是如何迷上那个叫陈慧娴的女子。是瞬间的惊艳一瞥还是细水长流般的逐渐恋上,回忆是经过过滤的,回忆慧娴,竟如回忆初恋一般,苦涩、模糊、想着想着,甚至会脸红耳赤地摇摇头,以前自己真傻!唉,慧娴,原来是那么深爱你。 回忆有时又像精灵,遥远得让你摸不着,但不经意时会在你身边讲悄悄话,那么远,原是这么近。89年的演唱会,那个青涩的慧娴竟是那么活灵活现,离现在17年了。92年的《归来吧》,给了我们多大的惊喜啊!和现在已相隔14个春秋了吧。93年的《你身边永是我》,让我们是多么的期待,那种等待的痛苦如今还隐隐作祟。95年,《welcomeback》,一张使我们狂呼的唱片,狮子座的慧娴以王者的气势归来,那一年,我很幸福。........另外,后来的《爱恋二千小时》、《为你好》等等,我以为自己已忘却,但,今天,重听时,呵呵,我还会唱。我忘记了所有的英文单词,但依然记得“地老天荒星空转移,转不去我对你的真挚。”慧娴,其实就装在我们的口袋里,平时浑然不觉,但是需要时,一寻找就能拿出来。 前途总是茫茫,工作总是忙忙;生活总是匆匆,心事总是重重;虚度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也经历了许多事,许多情。有快乐,有悲伤,有苦闷,有无奈。许多人、事、情,都恰似一江春水,去而不返了。那些在某个喝高了的晚上称兄道弟的人,两个月后可能已形同陌人。那份在某段时期以为浓得像酒,热得像火的感情,一年后可能再也引发不出冲动。听着慧娴的歌,看着慧娴的照片,才知道,有些情不在朝朝暮暮,原来是那么深爱你!慧娴,生日快乐!
沉淀.娴情 很久没有进书店了。上个星期、还有前天,去书店为班里的学生买参考书,但,那不算是去书店。逛书店是要“漫漫而游,施施而行”的,需要一种云淡风轻的心态,而买参考书,是备考,不算逛书店。 今天,在中考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消除了尘嚣,脱离了浮躁,我忽然想起,自己很久没有看过书了,除了《中考满分作文》。 于是,我出了门,向书店走去。正式华灯初上的时候,街上有很多出来纳凉散布的行人。明天是儿童节,很多小孩在家长的“护送”下出来玩耍,为闷热的也平添了几分活泼。原来P城的夜是如此温馨,怎么我以前不觉得。 走进书店,我不再直奔主题,冲向那堆“中考备考热点群书”,而是先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墨香扑鼻,那才是书的味道。我仔细的浏览着,惊喜、精喜、还是惊喜;惋惜、惋惜,还是惋惜。哎呀,想不到03年的《中国年度中篇小说选》还有;看,那不是王跃文的《国风》吗?出了很久了,我竟然没看。想当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刚解禁的时候,我可是看手抄打印版的。现在,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咦,《受戒》、《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被选入了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经典。看见这两篇小说,我好象与两位老朋友重逢一般,激动得有点想流马尿:) 其实,这些书平时都摆在那儿,但是我现在才看见。有些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等待,慢慢欣赏的。 回到家,我很自然地把慧娴的《反叛》放进了电脑,随着“差一分钟,天就黑晒”的节奏,脑海浮现出一句诗“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当微雨沉淀了心灵的灰尘,你才会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唉,我也挺久没有听过娴曲了,太忙了,忙得快认不清自己了。注:本故事不是一个故事
资料:慧娴《gloomy sunday》英文版背景资料 五十多年前,音乐史上曾发生过一宗著名的「国际音乐奇案」:人们因听这首乐曲而自杀的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当时某天,在比利时的某酒吧,人们正在一边品著美酒,一边听音乐。当乐队刚刚演奏完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创作的《黑色的星期天》这首管弦乐曲时,就听到一声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实在受不了啦!」只见一名匈牙利青年一仰脖子喝光了杯中酒,掏出手枪朝自己太阳穴扣动扳机「砰」的一声就倒在血泊里。一名女警察对此案进行调查,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查不出这青年为什麼要自杀。最後,她抱著侥幸心理买来一张那天乐队演奏过的《黑色的星期天》这唱片,心想,也许从这里可以找到一点破案的蛛丝马迹。她把唱片放了一遍後,结果也自杀了。人们在她的办公桌上发现她留给警察局长的信「局长阁下,我受理的案件不用继续侦查了,其凶手就是乐曲-黑色的星期天。我在听这首曲子时,也忍受不了它那悲伤旋律的刺激,只好谢绝人世了。」无独有偶。美国纽约市一位开朗活泼的女打字员与人闲聊时,听说《黑色的星期天》如何使人伤感,便好奇地借了这首乐曲的唱片回家听。第二天她没有去上班,人们在她房间发现她已自杀身亡,唱机上正放著那张《黑色的星期天》的唱片。她在遗书中说:「我无法忍受它的旋律,这首歌就是我的葬礼曲目。」在华盛顿,有位刚成名的钢琴演奏家应邀参加一个沙龙聚会,并为来宾演奏。席间一位来宾突然接到她母亲车祸身亡的长途电话,因那天正好是星期天,便请钢琴家为其母演奏《黑色的星期天》以示哀悼。钢琴家极不情愿地弹了这首曲子,刚演奏完毕,便由於过度悲伤,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扑倒在钢琴上,再也没有起来。在义大利米兰,一个音乐家听说了这些奇闻之後感到困惑不解,不相信《黑色的星期天》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後果,便试著在自己客厅用钢琴弹奏了一遍,竟也死在钢琴旁,并在《黑色的星期天》的乐谱上写下这样的遗言:「这乐曲的旋律太残酷了,这不是人类所能忍受的曲子,毁掉它吧,不然会有更多的人因受刺激而丧命。」《黑色的星期天》当时被人们称为「魔鬼的邀请书」,至少有100人因听了它而自杀,因而被查禁长达13年之久。关於作曲家本人创作曲子的动机,连精神分析家和心理学家也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由於自杀的人越来越多,美、英、法、西班子等诸多国家的电台便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号召欧美各国联合抵制《黑色的星期天》。这首杀人的乐曲终於被销毁了,作者也因为内疚而在临终前忏悔道:「没想到,这首乐曲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多的灾难,让上帝在另一个世界来惩罚我的灵魂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