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ABC模 超级ABC模
蛋疼中
关注数: 147 粉丝数: 342 发帖数: 9,944 关注贴吧数: 60
看完负G了,谈一谈。 你可能看过我之前批判GXK的帖子了,不过还是先亮身份:哥吉拉全系列都看过,怪兽片阅历应该算是比较丰富的,职业是商业编剧,但是笔者对电影的口味比较邪门。 挺好,但不够好。 ——纠结的哥吉拉-1与二战题材日本电影。 前日与朋友一同观毕了《哥吉拉-1》,写一写感想。 电影的前两幕,准确来说是在银座核爆之前,我认为是极高水准的,从演绎的节奏到战后初期日本的环境展现都做得很到位,刨去哥吉拉的段落,前两幕算是一部合格的战后日本风情片——虽然触及不深就是了,毕竟男女主在战后看着还挺光鲜亮丽的,当时几乎被摧毁掉的东京,其景象要比电影里展现得还要严重,日本平民的生存状况也远比电影里的更悲惨。 战时日本的GDP将近一半投入到了战争中,穷兵黩武之下,日本国的惨状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员才会说军国主义是日本民众以及中国人共同的敌人。可惜的是,电影并没有去深入描写这一切。 *因为笔者对战后日本史有一些了解(如果你看过笔者写的故事,你会发现笔者对这段历史是有偏爱的),所以前两幕的演绎是比较戳中笔者的喜好的,这可能令笔者的观感、关注点和大部分普通CN观众不同。* 银座核爆的段落,笔者认为是做得尤其好,虽然笔者对着一版哥吉拉的造型和建模都颇有微词,但是特效组很擅长遮丑,演出也十分到位,极其具有破坏力! 我时常说日本人很会花小钱办大事,无论是八年前的新G还是现在的负G都是用低预算呈现出了绝强的表现力,这点真的比荷里活强多了,荷里活是花着十几倍的预算,结果拍出来的表现力还不如周日早上的东映特摄儿童剧。 但是在银座核爆后,本片就开始不对劲了,我不是说反战败什么的,是剧本的问题。 第三幕集中于歼灭哥吉拉上,这其实带来了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哥吉拉并不是一个写实的东西,而他天然和写实基调的本片是冲突的。这确实是写实系怪兽电影非常难以处理的问题,而比较常见的处理手法是削减对怪兽的描写,像是14G和16G都是如此,电影在十分刻意地回避对哥吉拉做角色化的塑造,祂无血无泪,没有感情,而镜头总是疏远的,使观众无法去理解祂。 这种实际上是将“怪兽”处理成了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麻烦”,他可以是天灾,可以是核弹,但总归不能是某个具体的角色,是符号化的,抽离的。 但负G并不是,负G在片中实际上是处理成了男主角的心魔的具象化,它跟人类角色有了太过紧密的联系,它成了一个非常具象化的、实在的东西。而这种实在性令负G的严肃性下降了,荒诞性在第三幕中爆增,于是我们能看到在第三幕中人们围绕在一起讨论着用非现实的方法歼灭哥吉拉、男主角成为了影响电影的关键。 前两幕中一直贯彻着写实派手法的本片突然间就变得奇诡起来了,整个第三幕都像是浮在天上,没有落地。 这也是笔者认为这篇挺好,但不够好的地方。 至于反战和反战败的问题,现实战争背景的电影是有着“反战”的必要性的,这无论是哪个国家拍的都一样。批判加害者,慰藉受害者,这是一种天然的正确,我认为在谈论战争背景的电影时刻意不去谈论其“正确性”是一种装瞎的行为。 负G确实是一部反战主题的电影,有些人说他只是将背景设置在了战后日本,没有必要去讲反战,这种更是装瞎中的装瞎,属于是电影都没看懂。 哥吉拉是复员兵男主的心魔,片中多次直球提出“没经历过战争是好事”、“战争对平民的侵害”,直球批判日本政府在战争中草菅人命,如果你能够无视这些去讨论这片的主题我都不知道你能讨论什么。 “反战”,或者说“对战争的批判”,就是负G的主题,你连主题都能视而不见你看个锤子电影,服了…… 但是,对战争的批判做得好吗?我觉得并没有,负G其实很像是山崎贵的套路作文,是他一以贯之的浅层批判,没有突破,也没有退步,就这么呆在舒适圈内。 全片对战争的批判止步于“战争会死人,所以我们不要战争”,对于战争中受害者和加害者的立场,战争的原因和结果都没有直接描写,而是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这其实是日本现代二战电影的共通问题,无论创作者有没有反省意识,有没有批判意识,其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如何都好,都是如此。 因为更深入的东西就是不能拍的,是提都不能提的禁区。 你会发现反应日本人是很少会拍日本陆军的电影的,大部分现代日本二战片都是在讲太平洋战争,主角往往是海军中的小人物或者是飞机驾驶员。因为太平洋战争至少还算是“文明人”之间的战争(当然个中的恐怖行径也不少),而在东亚行进的日本陆军已经完全堕落为了野兽。 日本陆军的罪行太过深重,已经完全突破了人类的底线。 对于日本人而言,最大的罪孽是不能去反省的,因为这个罪孽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对等报复,一旦日本人承认了这一稀世的罪行,那么这个从二战一直延续过来的日本政权的合法性就站不住脚了。 所以日本文艺界非常聪明地、识趣地避免去谈论那些真正的罪孽,因为当你真的去谈这些问题的时候,电影就拍不出来了。 所以日本电影是不可能去讨论那些真正的问题,他永远只能停留在“战争会死人所以战争不好”这一程度。考虑到这个,负G的批判浅尝辄止便不奇怪了。
谈一谈我不喜欢gxk的原因 先亮身份:怪兽宇宙十年老粉,哥吉拉全系列都看过,怪兽片阅历应该算是比较丰富的,职业是商业编剧,但是笔者对电影的口味比较邪门。 再叠甲:从电影角度看怪兽宇宙没有好电影,除了gxk几乎全是严重的偏科生。无论是14还是kotm都可以算是半部烂片,综合质量最高的骷髅岛也只是不那么烂。笔者对怪兽宇宙作品的审美倾向并不是为了看“好看的电影”,更接近用重口味小薄本导管。 怪兽宇宙是在2014版哥吉拉后确立的一个概念,而在2014打下的设定也深刻地影响到了之后的怪兽宇宙作品。而这其中有两条极其重要的设定: 1、地球自古以来就被泰坦(巨大生物)占据。这是哥吉拉的世界,人类只是刚好生活在其中。而人类的历史能够较为平缓地走到今天只是一个假象,一个偶然。 2、在历史的背面有一个叫“帝王”的神秘组织在监视和管理那些巨大生物。 这两条设定就像是怪兽宇宙的基本公理,贯穿始终,就算2014版的大量内容已经被明里暗里地吃掉了,但这两个设定是被极其坚定地流用下来了。 是的,这并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设定,不如说是经典美式阴谋论的再利用,特别是第二条几乎已经把deep state写你脸上了。 但就是这两条设定为怪兽宇宙蒙上了一层浓浓的B级cult片滤镜,因为这两条设定就是B级片常用的啊! 你甚至可以说怪兽宇宙就是一系列用A级预算炮制的B级片,而且是特别偏邪典的那种,这其实是一种相当新奇的观影体验,往往那些B级怪物片因为预算过低所以视听语言极其低劣,而怪兽宇宙是用顶级的制作去还原鲨卷风那样的便宜怪物片的观感。 于是怪兽宇宙之前的作品就从单纯的怪兽片变成了混合类型片。 14版哥吉拉是灾难片,骷髅岛是越战片+美式怪物片,怪兽之王几乎是一部宗教片,GVK……GVK比较像一部3A格斗游戏。 也是因为这种cult片和混合类型片的特征,这就迫使怪兽宇宙的作品可以偏科但一定不能平庸,它必须得在某方面做到极致。 14版在末日氛围的营造上做到了极致,骷髅岛有辛辣的讽刺,怪兽之王就像上面说的,他是一部宗教片,但是它崇拜的是怪兽,而GVK则是将怪兽互殴做到了极致。 这就是GXK最大的问题所在,它是个六边形战士,但是小的六边形。它没有偏科——但他也没有做得特别好的地方,仿佛它就是温家德在吃进去了观众意见后拉出来的一坨大的。 观众说要看怪兽,不要人类戏,他就压缩人类戏份,给你拍八十分钟金刚的奇幻漂流。 观众说要看斗兽,他就在GVK的基础上超级加倍,让四个怪兽群殴。 然后,就……没了。 怪兽戏份是多了,但是特效质量也差了。 斗兽是斗兽了,但是打得也不好看啊,反派太捞了。 最后GXK就成了一部没有偏科的,流水线式的商业大片,一般观众肯定会喜欢它的。 顺便附带gvk的评论 碎碎念和迷思: 对于《哥吉拉大战康》这部影片,我是不会去评述它的文本如何的,所有人都知道这片会很弱智,只要它能呈现出劲爆的怪兽大战就已经十分足够了。从这点来说,《哥吉拉大战康》可以说是做得无可指摘,影片的怪兽大战量大管饱,破坏力十足,绝对够劲。但我始终又有点不爽,我一直觉得这片走得太近了。这片的摄像机距离怪兽们太近了。怪兽宇宙前两部哥吉拉电影(2014版和2019怪兽之王),摄像机,或者说,观众的视角和怪兽总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不是说它没有大特写,而是镜头和怪兽之间总是刻意塑造了一面墙,将怪兽和观众切割开来。于是观众和怪兽之间很难建立起情感联系,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疏离感。而这都是为了将怪兽(特别是哥吉拉)塑造成一种“不可理解的自然神形象”。“不可理解”一直是传奇哥吉拉这个形象的重点,他代表的是一种非人格的、威严的、超越的大自然伟力的具象化,它是高于人类的。即使《怪兽之王》中展现了哥吉拉和人类的沟通方式(在海中哥吉拉通过背鳍发光的方式警告人类),但他总归是不在乎人类能不能看懂,他只是展现着自己的意志。而在芹泽博士自我牺牲时,你也只能感受到怪兽之王和人类之间那若有若无的,仅仅比空气浓稠一点的情感联系。虽然它总是咆哮,但它是沉默的。 但《哥吉拉大战康》又采取了另一种描绘手法,当摄像机的镜头怼到怪兽的面前,展现哥吉拉因为痛扁了王康而感到高兴的时候,哥吉拉突然就变得可理解了。你会想:哦,原来他也会因为打扁了仇敌而爽到啊!他有了人类的特质和情感。它不再沉默,不再高高在上,不再威严。或者说,祂变得庸俗了。从电影上映之后我就时常在想,这样的哥吉拉和漫威的超级英雄又有什么区别呢?
自制💊的同人视觉小说开发进度报告2 开发进度1: https://tieba.baidu.com/p/8288646932原创主角披露 一些基本情报 ·名字是阿努比斯(Anubis) ·是一名医疗人形 ·整个故事的主轴都是围绕着她展开的 ·是一个将完成任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形 ·作为一台私人定制机,和自己的雇主构建了类似母女的非常亲密的关系,感情很丰富。 ·和波妮是挚友 ·简介:最终生命依据UL-Nurse系列的素体制作的一台定制机体,阿努比斯的设计指标是深入危险的红区和黄区救助受伤的平民和军人,这要求她具有坚韧的素体和战斗意志,而且不会放弃任何人。 曾在三战后建立的无国界医疗团体任职,因为表现出色而被推荐参与云图计划。第二主角波尼 ·特地补了张无武装的立绘( ·和阿努比斯的对手戏非常多 ·为什么选择了波妮作为第二主角呢……其实主要是因为作为一个低星角色剧情少,人际关系也很简单,比较容易展开。 目前的开发进度: 立绘基本都完成了,剧本进入了收尾阶段,文本量大概在8W~9W之间。其他一些情报: ·是纯视觉小说,没有选项也没有其他什么玩法,只有一条故事线,大概连游戏都算不上。 ·主题是“死亡”,标题暂定为“冥河渡人”。 ·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线,其中过去篇发生在2054年的新苏联,现在篇则在现在的麦戈拉。 ·也可以称为现实篇和云端篇。 ·大部分剧情发生在麦戈拉。 ·指某人会在后半段出场。 ·或许和云图的设定不符,但这里的指某人已经打过偏振光了。 ·主线的时间线在云图第六章之后不久。 ·因为主题是“死亡”所以会有大量的死亡场景。 ·有很多暴力描写。 ·杀杀杀杀。 ·为了尽量不杀原作角色所以设计了很多原创角色。 ·基本上有原创立绘的角色就算看起来和原作角色很像或者顶着原作角色的名字,其实也不是原作角色。LWMMG(2054年)拉姆(BFG扩张外骨骼装备) 有些角色因为作者的过度偏爱所以获得了两张原创立绘。 就连主角都只有一张。在云端获得了新火器的牛头王。 ·名字是科普雷。这个名字来自于《第九区》的主角的演员沙尔托·科普雷。 ·是的,这是因为《第九区》里牛头王出尽风头……
乐,现在大家手上的南石和小青都成杂交种了 前言:许久不关注龟鳖分类学的楼主在半个小时前被群友告知黄喉拆了,南石并入安南了,我心想“啊?还有这种事?”,虽然我一直以来都认为黄喉和安南应该是姊妹群,但是不是把安南和黄喉合并而是把南石拆出来并入安南这种事我确实是没有预想过的于是火速搜了一下。 于是找到了这篇今年八月出产的论文:Phylogeography of the Mauremys mutica complex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这篇论文很长,我实在懒得读了,就翻了下综述。 结论是经过基因检测,“黄喉拟水龟”很有可能并不是个单系群,我们常说的南石和北石(小青大青)具有明显的分化,且基因层面差距较大,而南石的基因更加接近安南龟。 当然这个结论并不是说南石是安南的亚种,而是南石明显更接近安南而离北石更远。 南石到底是独立成种还是划分进安南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但是南石和北石不是同一个物种已经基本确定了,实际上不止这一篇论文,2016年的一篇论文也持有这种观点: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of Mauremys mutica and M. annamensis assessed by DNA barcoding sequences。 这件事在国内还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废话,国内就没几个关心龟鳖分类学的)。 说实话分类学的事对我们玩家确实是没什么关系,比如三线早就拆成两个种了,但是国内照样都是直接喊成金钱龟来卖,黄额也拆成三个种了,照样没多少人会把这分开来看待,这些近缘种本身实在太过相似,深究他们的分别对一般玩家根本没有意义。 不过转念一想,现在我们手上的小青和南石现在都成杂交龟了,这点就有点乐了。 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早年间南石和小青其实并没有被分别看待,养殖场种龟都是随便卖随便杂交的,根本没有把南石和小青分开,这就导致现在市面上基本上只能找到南北石杂交的产物,只是有些选育方向会往南石或者小青培养,而诞生了看起来像是原种小青的品系。 你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纯种小青或者南石的,或多或少都掺了点另一种的基因。 这个情况缘也是一样的,你现在买到的缘只是品相好才会被叫做安缘,他是不是纯种安缘?谁知道呢,大概有0.000001%的可能性是吧,比你买彩票中两个亿的几率还低。 那么这件事和我们普通玩家有什么关系吗?不能说没有,我想说的是普通玩家不需要去追求纯种,反正你也买不到纯种。 重要的真的是纯种吗,难道不是这个龟好不好看,自己喜不喜欢吗? 龟的价值难道是被所谓的“价钱”、所谓的“纯种基因”来决定的吗?难道这些不都是商家强加给你的概念吗?作为一个玩家、一个饲主,我们应该追求的不应该是这些东西吧?最后,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两位活宝。特别是上面这位,现在他手上的南石也是他口中“比通货还垃圾,杂的不值钱”的东西了。 乐.jpg。
刚入坑的萌新发点自己家养王八的环境 小弟玩得少,就玩玩地龟科和动胸龟科,也没啥经验,入坑三天左右,之前都是倒卖小青的。首先是个养鳖的箱子,实在不会养就抄了抄欧洲动物园的养法,铺了点沙子种了点水草,从个硬币养其到现在也就这么点大,三天时间确实长不了多大。 不过鳖成体那么大,估计很快就只能扔老家池塘里了。 哦,顺便一提就是只食用鳖,几块钱买的苗子,我当年做黄牛亏了很多钱买不起一直想养的箱鳖只能养这种便宜货。 不过再便宜的鳖也不好养不是吗,鳖胆子小,容易应激,一应激就腐皮,环境要设置好才能让它快速适应,这只几块钱的鳖确实比我那些稍微贵一点的王八住得更好。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给一只烂鳖花这么多钱和精力做环境不值当,不是哦,鳖超级有趣,养起来体验真的很不错,外形软软糯糯的,性格又凶猛,就是适应环境需要的时间普遍比那些硬壳龟要久,能接受这个问题的话养起来真的挺好玩的,花精力去制作环境也值当。 几块钱的王八和几千块的王八都有同样的饲养价值,没有王八售价低就是垃圾,就低贱的说法,只是有些人喜欢给王八分三六九等,挺病态的。 比起名贵的王八我更喜欢好玩的王八,毕竟宠物嘛,新奇有趣可比卖个百八十万重要多了,又不是做生意卖货。然后是育苗箱,里面养的东西太便宜了还是不发了,丢人。 也是不会养,就抄了欧洲动物园的设计,也不知道德国动物福利法靠不靠谱,别学着欧洲人的经验养给养死了。 顺便一提袖珍椰子和紫芋真的很适合做养龟环境里的植物,抗倒伏性好又耐造,强烈推荐。 菖蒲可以种在水盆里,主要还是好看。 鸟巢蕨叶片够大可以提供躲避,但是比袖珍椰子和紫芋难种一点。这箱子我自己做了俩,我是确实挺喜欢这款60箱的,基本上我一个箱子是只养一只小王八,60缸空间足够活动了,而且方便DIY,这个箱子的观察喂食窗、排水和通风道都是自己装的。 现在冬天了都加上热了,所以额外做了些密封处理。 哎呀,三天前还是夏天,那时候都不用加热真好,加热电费实在太贵了,不过夏天还要开空调才行,那电费也很夸张啊。养动胸龟科的就没啥讲究了,就一个裸缸+一个过滤,确实玩不明白。不过三天前还是给国产红面做了个仿黑水河的环境,我看一些资料说泥龟很多都喜欢爬树上晒太阳,欧洲很多动物园也在养泥龟的环境里种树,就用楼下捡的树枝做了个爬台。 做完就后悔了,一百块的王八(还丑不拉几的)住这么好干嘛,纯纯浪费钱。还有拟水龟属里我最喜欢的日石,又好看有好玩还能在陆地上吞咽,还不贵。平时是直接散养在阳台上的,给个水盆(就是上面用的这个)让她喝水泡澡,不过现在广东降温厉害就放回室内了。哎,谁看了不说一声大漂亮姑娘。顺便一提前几天捡回来的那三只南石已经放进这个缸里暂养了,来年开春再做个适合他们的环境。 哦,我知道龙眼叶什么的没有治腐皮的效果,但是有树叶可以当做躲避,帮助王八快速适应新环境。 顺便我倒卖小青和不会养龟的证言来自以下这位仁兄不过我确实是黄牛,昨天刚把自己养了挺久的种龟给卖了,他奶奶滴邮费都花了15,倒卖南石净收入7块钱。这南石整天追着日石咬,还给自己整了点真菌,忍不了。 我倒确实是喜欢收集杂交、错甲和变异之类的,我就是个人玩家,又不繁殖所以一种就收一两只算了。目前手上也就十几只,主要是没那么多空间放缸了,我家现在都十二个缸了,我一个缸不会放两只以上的王八的,对王八来说太拥挤了,而且丰容也不好设置。 没多久市面上的地龟科常见种也差不多玩了一遍了,某些神物没玩过的也去朋友家摸过了,过了把瘾,这种情况下杂交就挺好玩的,基因表现不稳定就代表有很多可能性。之前在闲鱼看到个日式杂草,继承了日石的金黄色和草的体型,十分之喜欢呀,可惜下手慢了没买到,现在很后悔,有没有吧友有这样的日石杂草个体,想收一个。 小弟我也确实不怎么会养,也就对地龟科的物种有那么一点点的研究,资料看得多一些,然后就是喜欢折腾丰容,要说的话,唯一的能耐也就是能把再胆小的龟养得跟狗一样胆大。
傻宝都能学会的适配D级小车的自制缝合武器包教程 前几天发了个王国战戟自制武器包的帖子,有吧友在下面问怎么做的,于是这就来出个教程了,而且这套战戟的武器包在历经多次升级之后也终于是定型了。 那么,教程开始之前,首先要记住两个数字:5毫米和3毫米。 五毫米是官方低龄线统一的插孔直径,这是确定的,官方的只要是圆形插孔都是五毫米的,这个无论是往前倒十几年的经典1.0还是现在的玩具线都是一样的。 后者则是目前市面上各种武器包(例如万代的HG武器包,寿屋的MSG等)的通用插笋直径。 记住这两点你就知道该干什么了。 不过我这里没有用寿屋或者万代的武器包,我盯上了另一个更廉价的东西。由国产积木厂商翻模的各种乐高第三方人仔重武器,这些武器的比例刚好适配D级小车,绝配了。然后是会使用到的工具,笔刀、3MM直径的手钻、模型钳(或者任意切割钳),以及502和纸巾(粘合用)。 接着是最重要的耗材。五毫米直径的空心PVC管,我买的这个管子是2毫米内径的,需要用钻头扩一下孔。以及拼装模型的流道,一般万代和寿屋的模型流道都是3毫米直径的。有玩寿屋机娘的朋友可以猜猜这是哪款的流道。 准备好这些之后事情就很简单了。我选择了一个M2机枪作为范本,首先我们在枪身上钻一个3MM的洞。然后切两条流道,再切一段5毫米PVC管,把PVC管内径用手钻扩大到3毫米,把流道直接捅进去直到捅穿。 接着再在PVC管的侧面开一个三毫米洞,插入一段流道。然后再套上一节PVC管(其实就是模型圈俗称的打桩) 。 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T型的连接桩。 当然如果嫌麻烦可以直接在PVC管上插一段T型流道,但我觉得这样不好看所以没这么做。 这时候可以先用502+纸巾将连接桩黏合在一起,502+纸巾的黏合非常牢固,干了之后像石头一样,请放心使用。把之前钻好孔的M2装到连接桩上,一个最简单的缝合武器就完成啦。 来看看装上D级小车的效果。不过我觉得这造型太简单了,所以又拆了重做。没什么技术含量,傻宝都能学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