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量子力学 广义量子力学
关注数: 147 粉丝数: 130 发帖数: 8,818 关注贴吧数: 8
《广义量子力学》对高速电子荷质比随速增而变小的解释 其实,高速电子荷质比随其速度增加而变小从来都没有直接的、纯粹的实验测量证据,而是牛顿匀速圆周运动理论和洛伦兹力公式以及实验直接测量结果三者的联合推论。我们知道:在经典物理里面无论是动体(或粒子)的质量还是电荷,它们都是不随速度变化的而变化的不变量;而百多年前、包括现今的人们却在经典物理的框架内得出了它们是随速度增大而变化的变量——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悖论——而悖论的出现则表明:牛顿匀速圆周运动理论和洛伦兹力公式二者,要么是它们全错,要么是它们二者其中之一是错。我们认为二者全错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尤其是洛伦兹力公式,它是一个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实验定律。而恰巧我们的研究、即《广义量子力学》发现:动体(或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圆周上的线速度并不是垂直关系(参见下面链接中一楼文章的第六部分);或者说,当电子垂直入射到均匀磁场中受垂直的洛伦兹力作用所做的运动并不是圆周运动,而是一个加速的螺旋线式的运动(参见下面链接中一楼文章的第九部分)。<a href="https://tieba.baidu.com/p/4985247221" target="_blank">https://tieba.baidu.com/p/4985247221</a>(最好用电脑看)也就是说,我们的《广义量子力学》能够很好地描述所谓的高速电子随速度增加而荷质比变小的“现象”,而无需提出什么电子电荷随速度增加变小的假说,也不用提出什么就连爱因斯坦在晚年也厌弃的动质量概念。
新概念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 新概念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 作者:李斌 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摘要 新概念自然哲学彻底扬弃了已经不合适的机械唯物主义观念与物质及其相互作用、变化过程的连续性观念。新概念自然哲学中的非机械唯物主义的观念包括:物质是有目的、有能力……即有内蕴的有机体的观念、运动是物质自己运动的观念、相互作用是物质之间相互通信的观念;不连续观念包括:物质量的不连续、物质相互作用场的不连续,以及物质运动、变化的不连续。在关于原子(核)的构成方面,新概念自然哲学扬弃了原子(核)中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的观念、电子自旋并绕原子(核)运动的观念、原子的绝大多数性质由电子的行为决定的观念、质子不存在分数电荷的观念、热光是(电磁)波的观念……我们在本文中所提出的新概念原子理论认为:原子是一个有着创造性功能的、有序的、有机主体,在它当中的质子或正电子数最多不超过6个并以一定的对称性分布于原子的表面;每一个质子都连系有一个电子构成“质子—电子系”,质子—电子系在两两相对时就形成化合键。在关于分子的理论方面,提出了新的金属分子理论;坚持并扩展了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设;扬弃了麦克斯韦的空虚空间交变电磁场理论,而认为所谓的“涡旋电场”实质上是物质放射抗外磁场干扰电磁信使效应与电阻效应的综合表现。在文章的最后,论者还对各类不同的化学元素的主要化学性状作了一个实质上是定性的概述。 关键词 物质本体 永恒运动 原子(核)有机体 对称性 质子—电子系 前言 新概念自然哲学的“新”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从牛顿以来至今仍在科学中处于主流地位的哲学观念而言的。新概念自然哲学在构造自己的假说的时候,不是以自我意识认为理所应当的自由想象为翅膀,而是时时以确定事实的分析、抽象、综合、归纳为基础,以能用常规的可理解性来系统化地解释、说明既有的真确现象为原则的。在整个漫长的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在下最后论断的时候,论者都谨循此矩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辩证法里,根据上述原则第一次形成的理论结果叫做对事物的“肯定”认识。——即便如此,由于我们总是根据有限的事实归纳得到理论的,总带有一定的赌博冒险成分,致使我们最初所得到的那个理论在某些地方总仍会和某些确定的、新了解到的事实相背离,于是就需要我们对理论进行重建并在重建理论时不得不返回到初建理论中相关原理的对立面上来,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我们对初建理论进行大规模的重组才能够构成新的理论。——这就是辩证法里对肯定的所谓“否定”了。——由于用来解释自然的理论必然是一系列原理的组合以及对新事实的发现(或了解),所以真理一般并不会静止在我们这个对肯定的“否定”上,而是还需要我们在进行更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得到辩证法所谓的对“否定的否定”。——这也叫做辨证否定。——我们在本文中所提交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经过如此这般的几番辨证之后所得到的。——我们相信我们是能够且必然是如此这般地 、逐步地逼近全部绝对真理的。 人们能够获得真理,这首先是一个确切的经验事实。我们的思维、理性竟然能够把握外物,这也确实是一件值得我们惊奇的事!但是我们应该惊奇并不等于我们就一定应该象休谟和康德那样去怀疑、并进而否定我们所得到是关于外部世界的正确知识,即真理,而成为不可知论者。实际上,不可知论者都是绝对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不可知论是从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出发所能得到的两个必然结果中的其中之一;另一个是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理论。对于这另这一结果,在我们今天的人们看来,已是完全地不足道了。我们是当然的相信实践并主张实践的可知论者;可是在当我们能够理论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能够获得真理?”这一问题,从而能给一切的怀疑论者与不可知论者以致命的一击的时候,理性的引导只能是让人们对外物、物质作出如下所述的、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基本设定。而实际上,作出如下的非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设定,同时也是从牛顿以来的物理学和化学等经验自然科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所有一切进展急需要一个统一的和可理解的思想与概念基础的直接要求。同时还是人们能够理解诸如:生物现象、精神文化现象以及其它一切人类未解之迷等等的内在要求。总之,在物质观这个基本的问题上,我们迫切地需要有一个彻底的改进! 物质的定义: 1.物质是对所有存在的总称,它们都是由一种基本的、不可再分的、极其细微的、完全等同的存在体构成的。我们把这种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体叫做物质本体。物质本体是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的。它们都具有内在的精神与绝对自由的机械运动能力,但是,它们却只能通过相互的接触才能相互感知或相互交流信息从而相互作用。 在上面的叙述中包含着这样的内涵:物质本体的原本状态是自由的,但同时又是寂寞的。 2.物质本体的结构分为两层:1).核心层,居于本体的中心,是欲望、记忆、思维、情感等所在的空间部分;2).可伸缩层或称感觉信息交流层,其厚度为hd,可绝对地压缩至0极限,也可膨胀、伸缩至2倍的hd。(这部分内容对100年以后的物理学发展有用:本体每一次绝对运动的距离J为一个大于零而小于2倍的hd的长度。) 内在精神中欲望的无限性与只有通过相互的接触才能相互感知和相互交流信息的有限性是原始存在于物质身上的一对基本矛盾,是物质世界中所有一切矛盾的起源。而内在精神中展示自我自由的本质力量的欲望,即展示自我自由的思维构造能力与绝对自由的机械运动能力的欲望则构成了推动物质世界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初不竭动力。 对于我们在上面提出的这个物质观,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多了解的人们看来,是并不会感到怎么陌生和新奇的。同样地,在对印度的传统文化有着较多了解的人们看来,也并不会感到怎么的陌生和新奇。就是对一个专门研究西方文化的学者来说,他也会觉得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物质观和古罗马的两位有名的原子论者,即伊壁鸠鲁与卢克来修所倡导的原子论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并没有超出他们而向前走得更远! 实际上,在我们今天之前作为科学基本观念的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乃是源自于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对于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和卢克来修二者的原子论的高下之别,在他们的创始者那里就已经有了显现:由于德漠克利特所主张的机械性的原子论和他每天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的丰富多彩、生生不息与自由自在的生活世界互相矛盾、严重抵触,所以使得他非常烦恼;为了使自己得以从这种烦恼中解脱出来,理智至上的他便选择弄瞎了自己的双眼。而伊壁鸠鲁呢?由于他所主张的原子论和自然事物处于一种完全的和谐状态之中,所以他就能够在临死前还饮一杯酒,在内心的一片安详与平和中与世相辞。 另外还有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者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所研究的就是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正是在对伊壁鸠鲁原子论研究的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者们才得出了“运动是物质自己的运动”的、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好了,从此以后请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物质观将应用、渗透在以下各节次的每一个相关叙述中,它构成了我们以下所有叙述的总前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