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 FF19930114
关注数: 80 粉丝数: 246 发帖数: 10,374 关注贴吧数: 50
李卫公兵法 李卫公兵法 李卫公兵法   唐   目录 [隐藏] 1 卷上 2 卷中 3 卷下 [编辑] 卷上 太宗曰:“高丽数侵新罗,朕遣使谕,不奉诏,将讨之,如何?” 靖曰:“探知盖苏文自恃知兵,谓中国无能讨,故违命。臣请师三万,擒之。” 太宗曰:“兵少地遥,以何术临之?” 靖曰:“臣以正兵。” 太宗曰:“平突厥时,用奇兵,今言正兵,何也?” 靖曰:“诸葛亮七擒孟获,无他道也,正兵而已矣。” 太宗曰:“晋马隆计凉州,亦是依八陈图,作偏箱车。地广,则用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信乎!正兵古人所重也。” 靖曰:“臣讨突厥,西行数千里,若非正兵,安能致远?偏箱、鹿角,兵之大要,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束部,三者叠相为用,斯马隆所得古法深矣!” 太宗曰:“朕破宋老生,初交锋,义师少却。朕亲以铁骑自南原驰下,横突之。老生兵断后,大溃,遂擒之。此正兵乎?奇兵乎?” 靖曰:“陛下天纵圣武,非学而能。臣案兵法,自黄帝以来,先正而后奇,先仁义而后权谲。且霍邑之战,师以义举者,正也;建成坠马,右军少却者,奇也。” 太宗曰:“彼时少却,几败大事,曷谓之奇邪?” 靖曰:“凡兵以前向为正,后却为奇。且右军不却,则老生安致之来哉?法曰:‘利而诱之,乱而取之。’老生不知兵,恃勇急进,不意断后,见擒于陛下。此所谓以奇为正也。” 太宗曰:“霍去病暗与孙、吴合,诚有是夫?当右军之却也,高祖失色;及朕奋击,反为我利,孙、吴暗合,卿实知言。” 太宗曰:“凡兵却,皆可谓之奇乎?” 靖曰:“不然。夫兵却: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令喧嚻而不一,此真败却也,非奇也;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法曰:‘佯北勿追。’又曰:‘能而示之不能。’皆奇之谓也。” 太宗曰:“霍邑之战,右军少却,其天乎?老生被擒,其人乎?” 靖曰:“若非正兵变为奇,奇兵变为正,则安能胜哉?故善用兵者,奇正在人而已。变而神之,所以推乎天也。”太宗俛首。 太宗曰:“奇正素分之欤?临时制之欤?” 靖曰:“案曹公《新书》曰:‘己二而敌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己五而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此言大略尔。唯孙武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斯得之矣,安有素分之邪?若士卒未习吾法,偏裨未熟吾令,则必为之二术。教战时,各认旗鼓,叠相分合,故曰:分合为变,此教战之术尔。教阅既成,众知吾法,然后如驱群羊,由将所指,孰分奇正之别哉?孙武所谓‘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是以,素分者,教阅也;临时制变者,不可胜穷也。” 太宗曰:“深乎!深乎!曹公必知之矣!但《新书》所以授诸将而已,非奇正本法。” 太宗曰:“曹公云:‘奇兵旁击。’,卿谓若何?” 靖曰:“臣案曹公注《孙子》曰:‘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此与旁击之拘异焉。臣愚谓大众所合为正,将所自出为奇,乌有失后旁击之拘哉?” 太宗曰:“吾之正,使敌视以为奇;吾之奇,使敌视以为正。斯所谓‘形人’者欤?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变化莫测。斯所谓‘无形’者欤?” 靖再拜曰:“陛下神圣,迥出古人,非臣所及。” 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 靖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能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唯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 太宗曰:“吴术若何?” 靖曰:“臣请略言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多此类,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
[转帖]春秋战国诸侯国简介一览 [转帖]春秋战国诸侯国简介一览 楚国地理环境: 东起今四川省东端,包括湖北省全部,兼有今湖南省东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 省北部,陕西省东南部,河南省南部,江苏省的淮北中部。全境北面和秦、韩、 宋、郑接壤,东面是越,西和巴接界,南面是百越。楚国国都是郢。之后楚国攻 灭了越族的扬越,即南越,夺取了今广东、广西以及江西南部、湖南南端一带。 在公元前447年,灭亡了蔡(今安徽省寿县)。公元前445年,灭亡了杞(今山东 安邱东北),并且后来还吞并了越国,宋国,成为战国最大的诸侯国。 在楚国北部建有楚方城,即长城,东半部建于春秋时期,从鲁关(今河南鲁山西 南鲁阳关)起,向东经过今鲁山东南,到亲水,在折向东南,到达沘阳,形成矩 形,这是一道利用山脉高地连接亲水和沘水的堤防筑成的。到战国楚顷襄王时 期,又开始扩建西半部,从鲁关向西,东北连翼望山,南向到达穰县,又形成一 个矩形,所以称为楚方城。 另外,在楚国北部边境设有冥阨、大隧、直辕三座要塞,东部设有昭关,西面设 有扞关,东北部设有符离塞,南方设有无假关,西南边境设有厉门塞,此外还在 郢都以南靠近长江地带设有木关。 *地方郡县: 宛郡:楚悼王时期设置,因地名宛而得名,以今河南南阳为中心,东南到息县。 汉中郡:楚怀王时期设置,丹阳之战被秦国夺取,因汉水得名,辖有今陕西东 南、南到湖北西北。 新城郡:原为韩国地区,后为楚国夺得,楚怀王时期设置,因地名新城得名, 辖有今河南伊川一带。 江东郡:楚怀王灭越后设置,因地区名江东而得名,辖有今安徽东南部、江苏 南部以及浙江北部。 黔中郡:楚威王时期设置,因黔山得名,辖有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 巫郡:楚怀王时期设置,因巫山得名,辖有今湖北清江中、上游和四川北部。 赵国地理环境: 自今陕西省的东北部,过黄河由今山西省的中部,伸向东北部和东南部,兼有 河北省的东南部,并涉及今山东省西边的一角和今河南省的北端。全境东北和 东胡、燕相接,东面和中山、齐相接,南和卫、魏、韩交错相接,北和林胡、 楼烦接界,西和魏、韩交错接界。其国都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在公 元前424年赵献子即位时迁都到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到公元前386年赵敬侯 迁都到邯郸(今河北邯郸)。 赵国的有南北两条: 赵的南长城,于公元前333年所筑,是由漳水、滏水的堤防扩建的。从当时的战 争形势推断,大体上这条长城从今河北武安西南起,东南行沿漳水,到今磁县 西南,折而东北行,沿漳水到达今肥乡南。 赵北长城,建于赵武灵王破林胡、楼烦之后。从留存的遗迹来看,北长城大体上 有两条:前条在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北,沿今狼山一带建筑;后条从今内蒙古乌拉 特前旗向东,经包头北,沿乌拉山向东,沿着大青山,经呼和浩特北、卓资和集 宁南,一直到今河北张北以南。 为了防御的完善,赵国在东北设有无穷之门、句注塞和鸿上塞,在西北设有高阙 塞和挺关,在太行山的交通孔道还设有井陉塞。 *地方郡县: 上党郡:因地名得名,管辖着今山西和顺、榆社等县以南,南面与韩的上党郡相 接。 雁门郡:因雁门山得名,管辖着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宁武等县以北到内蒙古 一带。 云中郡:因地名而得名,管辖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地区。 代郡:因代国得名,管辖着今山西东北部和河北、内蒙古一带。 安平郡:因城邑安平为名,管辖着今河北安平周围。 齐国地理环境: 有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兼有今河北省的东南部。全境东边靠海,南和越、 莒、杞、鲁等国相接,北和燕接界,西和卫、赵交接。国都在临淄(今山东临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