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珠沙华1210
蔓珠沙华1210
关注数: 11
粉丝数: 26
发帖数: 1,408
关注贴吧数: 13
腹鳍一定会对综合隐身性能构成影响 理由有二 第一,从抑制RCS来看。 腹鳍采用吸波材料/吸波涂料制作,此种措施只能对RCS进行抑制,无法做到完全消除,在不同波段雷达的照射下效果不一,如果可以,我选择没有任何隐患的处理措施---没有腹鳍。 有人说腹鳍不能用透波材料做吗?能,但是吸波材料本身就包含了透波材料,透波材料在吸波材料上主要用于部件面板制作,雷达波照射在吸波材料表面的透波材料上,下一步才是射入浸润了吸收剂的吸波材料芯板上。而且势必会有部件上的加强筋只有一层吸波涂料。 基本逻辑就是:吸(吸波涂料)---透(透波材料)---吸(吸波材料)。 第二,从战术战法上来看。 如果得知敌方主要威胁方向的情况下,前向综合隐身很重要,可以通过早机动、远突防的方式进行反雷达机动。但主要问题在于,过于理想化了,因为还有隐蔽机动雷达的存在,这东西不一定在哪,不一定在什么时间开机,也就完全不能排除隐身机在一种很尴尬的情况下被照射,这时全向综合隐身能力的重要性就会体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何F117或B2或B21尽可能减少气动面的原因,隐身战斗机同理。
翻沈所论文,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 写舰载机结构冲击的和内埋式弹仓强度的是一波人... 这.....
看图猜弹仓
关于【我现在认为歼20胜出的点并不在于隐身。】的补充 除了之前说到的二者气动偏向,还一个点是发动机,结合引进苏35,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四代机选型之时,国内对飞火推一体化研究还有所欠缺,发动机响应速度慢,则超机动方面空有气动加成,发动机还是拖后腿。 超音速/超巡对发动机响应速度要求不那么高,你即便爬到超音速都没问题。
我现在认为歼20胜出的点并不在于隐身。 气动好,隐身势必差,隐身好,气动势必差。要集中在一架飞机上,只能进行综合优化然后看更偏向那个指标。 很显然歼20的气动设计并不偏向隐身,也不偏向超机动,而是偏向超音速。 这也比较符合飞行员说的“进入超音速就是歼20的天下”。 而雪鸮的气动比较偏向超机动,假设这三项指标都可以满足,那么用户的偏好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换句话说,在未达到美帝设计能力的时候,一定的取舍更有效率,这恐怕是空军在装备研发采购上进步的一个例证,起码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要求双三了。
设置头像闪退是什么问题? 每次一设置头像就会闪退,不知道什么原因。求大佬指点。 问过客服了,客服说正在处理,但是我看同服里有设置成功的啊。
海工指挥系那些人也够悲观的了 在面对美帝一个典型航母战斗群防空力量上,2伯克+2提康+2斯普鲁恩斯(也不知道加这个退役货干啥)这种数量又少,质量又差的最低限度防空水平时,试图采用双平台双方向的两个反舰突击群进行饱和攻击。 建模后的结论挺悲观的,双平台两个方向上的饱和攻击20枚超音速反舰导弹一次齐射,理论可以突防2枚,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我们都知道的是,舰载机反舰,突防的是导弹而不是飞机,引入超视距空战体系则舰载机不需要做攻击站位,引入隐身体系那连雷达的作用都不太明显了。那么所谓重型一架更比两架强反正没体现在反舰作战上,因为无论是31还是20,都没有中线重载挂点,能内置4枚PB说的那种500公斤级超音速反舰导弹已经可以了。更大更重的弹不是他俩的活。 第二,这个结论不包含打击效果评估,不包括二次攻击,不包括对抗中的舰载机损失。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美帝防空体系通道数分配的是否均匀,突防的2枚能否完全造成美帝航母战斗群防空圈出现更大漏洞以便给后续进攻的决心是无法给定的。 第三,有些人把美帝作为假想敌也就算了,但却要安安心心的等美帝让中国完成十余艘重型航母战斗群时再行决战,试问,两个双平台双方向的饱和攻击对美帝最低防御配置的编队纯攻击环境给定的效果尚且不乐观,仅凭一种所谓质高量少可吊打F35C的舰载机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丑旧】早前儿那帮牛逼军团,现在还有活人在吗? 虎豹骑、GA17、shadow、101X,好多年不玩了都忘的差不多了,老人补充一下帮我回忆回忆吧。
最该换装的难道不是大帝吗? 大帝作为目前最强之科研舰,立绘也太不华丽了,舰装似乎是为本体而存在,但人物又受过大的舰装所累,显得十分单薄。
我感觉611这个模式挺好的。 就是只确定大方向,不管对不对,不对也有不对的理论不是? 你说未来中距是趋势,咱就中距趋势,你说未来隐身是趋势,咱就隐身趋势。 其他的咱都不管,就为了这个目标,把各科研院所高校民企最先进的东西来攒机。就是拿来主义。 我经费直接去摘桃子了,其他子系统我研究那个干嘛,我又未必是那个子系统里行业内最顶尖的了,我只管拿来产品整合,国产电传飞控我瞧不上就去跟外国合作,进气道不会改我就去拿现成的,132厂找熟人买技术便宜了不老少,我拿来就改DSI,*****不是? 什么三元矢量、二元矢量,到时候装我飞机上了是我整合的牛逼,关你606蛋事儿?飞机是我的。 这飞控那飞控,我控制率写的牛逼,关你618蛋事儿?飞机是我的。 我们知道波音空客造的好,谁一口就能说上来它起落架哪里造的?它窗玻璃哪造的?民用产品子系统尚要查查产地,须得保密的军工国企更甚。 子系统预研花钱花精力还不易出成果啊。601所也该学习一个。
我发现有些标榜20真爱粉的人是屁也不懂 歼20没有铆钉,钛合金一体冲压/锻造。 你们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要是歼20哪天结构超重了,那也是这帮**粉乌鸦嘴的锅。
我对军武次位面粉丝的知识结构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说歼15是仿制T10K,我说歼15是歼11的衍生品,出处于中航院士丛书。 这货居然说“谁知道中航丛书是不是地摊文...”
沈黑真难伺候 2.0气动修改叫“一开始就不认真做”,要是不改那就叫“慎之又慎”。 1.0一开始主翼就用复材做,我倒想看看20这复材利用率连歼16都不如的水平,日后是不是也有“慎之又慎”的那一天。 不过要先解决结构强度问题。
舰载机中型重型之辩:主要参数优劣对比 甲板驻机数:中型(受飞机尺寸及甲板面积影响) 可执行任务数:中型(受甲板上飞机数量影响) 调度能力:中型(受飞机尺寸及甲板面积影响) 可维护/可靠性:中型(受航电水平及体积重量影响) 出击率:中型(受可维护/可靠性影响) 同等数量下出击速率:中型(受连续放飞时前机尾流影响) 载荷带回能力:中型(受飞机自身重量、速度、拦阻索影响) 航程:重型(受载油量影响) 作战半径:重型(受载油量影响) 雷达性能:重型(受机头尺寸影响) 滞空时间:重型(受载油量影响) ------------------------- 注:根据网上基本认同的一些主要参数采取比较粗暴的方式进行的优劣划分。同样不代入任何一款已服役或未服役机型。
闲来无事打个赌吧,也不算赌,各位做个见证。 1.基于鹘鹰的型号必然上舰 2.003是蒸弹 3.巴黎航展上展出的鹘鹰模型并不准确,或者并不是即将服役的型号 4.歼11D必然服役 先这些,以后想到再补。
问一哈,歼16的原名是啥? 歼15原名歼11C的话,那基于歼11BS而来的歼16,原名应该是歼11BS2还是歼11E?
有人说雪鸮无矢量大迎角65°以上可控是601自己的小算盘 我要强烈驳斥这种说法。
空军继续装备11D/苏35的可能性,兼论压力比性能更重要。 空军并不是唯性能论者,从05年还要装备歼7G就可以看出,压力需求才是主要的,其余都是次要的。 海空军歼8Ⅱ战斗机数量相比歼7少的多,然而歼8Ⅱ退役速度更快,原因就是在海空军编制体系内,歼7的存在有训练和保编制的意味,而所有歼8Ⅱ均处于一线作战部队,歼8Ⅱ损耗更大。二是海空军对刀尖部队的装备比保编保训的存在部队要求更高,这也是苏27、歼11A/B和苏30MKK所产生的空窗不可能由歼20一家填充的原因。三代/三代半战斗机配套设施完善、管理经验充足、形成战斗力自然也快。歼11D和苏35存在的意义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替换老旧三代/三代半机群,这个和四代机的装备数量并不是必然关系,一线歼击机一个师或者一个旅麾下可能会有一个中队歼20,其余根据作战需求的不同以歼11D和歼16作为填充,符合前期研购成本、后期维护费用以及保持最大战术宽度逻辑。 结论就是歼11D一定会装备,也不能否认可能会继续引进第二批第三批苏35.
双垂尾不利所以采用腹鳍? CD的帖子,大意是美帝F22双倾斜垂尾会产生逆压梯度,是双倾斜垂尾的不利影响,所以歼20有腹鳍是减少逆压梯度影响的一种措施手段。 贴主从另外角度讲,F22项目紧急造成美帝没有腾出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如歼20在这方面做的好。 我想说贴主引用的资料原文,完全是用YF22把平尾挪到前翼位置,连歼20鸭翼上翘的角度都没改,得出的模型自然跟F22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谁知道那个逆压梯度怎么产生的,搞不好跟鸭翼还有很大关系呢。 再说了,大家都知道F22进气道那点前缘和翼面扭曲是下了多大精力,用F22没有腹鳍来说明歼20解决了F22(谁知道存在不存在)的逆压梯度,未免太过天真。而且F22解决逆压梯度的问题可不如J20那么简单粗暴。
我有个关于歼10的问题。 鸭式布局不一定非要用电传飞控,比如saab37,一样做眼镜蛇机动,而且角度比歼10还大。 如果时间紧,跟外方合作来不及,那么退而求其次,使用planB方案机械飞控也可以飞,更符合传统,先上了天,改的事慢慢来,而且“15MIN”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可以退一步采用机械飞控。 那这小20年都在干嘛了?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既断送了国产电传的研究经费,而又拿不出一个合理的planB方案,完全寄希望于现成的国外电传飞控?
宋总这个人真的厉害 米格21,他摸透的。 歼7Ⅲ,他要求逆向测仿的。 歼8,双发方案他提出来的。 歼8Ⅱ,给友所的机头进气改两侧进气建议他提出来的。 歼9,无尾三角翼布局是现成的,装前小翼是不知道谁提出来的,最后他觉得可以,因为他看见SAAB37了。 歼10,“逆转乾坤的15分钟”。 歼20,《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体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
一个笑话,大水粉丝精神错乱的临床表征 大水粉丝其实是知道羞耻心的,大水本人可能也知道,因为据其粉丝说“大水已经给沈飞留了尊严。”我心想沈飞怕是还不需要大水给的尊严,这一骚操作倒像是大水的自我战救----再不赶紧就来不及了。 我记得当时说歼16年产一架的是大水,现在嫌弃歼16年产一个旅不上脉动线就是慢的是大水粉丝。
地摊儿货和编的段子 海四开工,之前掐半拉眼角看不上的人道某部闹着让停止搞海四,先搞他们专用型。某部回应,你一分钱没出,还想捡现成的。这事你问舰载项目负责部门吧。然后舰载项目负责部门来人,也说不行。然后某些人恼羞成怒的把人给打了。 ----------------------------- 只管复制粘贴,有事跟我无关。
成飞成都所舰载机历史之谜 我们第一次听说舰载型歼10的存在可能是2010年11月8日的珠海航展,试飞员严锋表示“舰载型歼10快有了”。此话一出顿时令人浮想联翩。 然而过去了快10个年头,距离歼15上舰也有7个年头左右。“舰载型歼10”变成了传说,绝少有人提到,甚至不知道其存在。 军队首次陆改舰的尝试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航要求成沈分别拿出陆改舰预研方案,沈拿的是歼8Ⅱ改舰方案,成拿出的是歼7改舰方案。值得玩味的是,早在中航要求拿出陆改舰预研方案之前,沈的一位总师(具体哪位总师我忘了)已经跟海军FSL汇报过歼8Ⅱ由于种种原因并不适合上舰。所以以我个人的理解,成沈两家都知道这是中航没跟军队商量自己拉的私活,虽然不想应付军队,但总得应付上级单位不是? 此时的沈飞沈阳所不光对歼8Ⅱ进行了上舰方案预研,同时对当时已经竞标失败的歼13进行了舰改预研,形成了文字材料,也有歼13舰载方案模型。 再就是本世纪初的重头戏,海军要求601和611分别以歼11和歼10为背景机进行舰改预研,再往后咱们就不用说了。通过七五计划、八五计划对舰载机子系统的不屑钻研,沈阳方面对折叠翼、起落架等舰载机关键要素都有了深厚的积累,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起落架这个子系统是交给成都方面做的,然而我们很难看到成都方面任何一条关于起落架的研究--哪怕是论文也好。 所以说海军高级将领才会说:只有在601才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舰载机技术。 以上所有内容均有权威文献材料支持。
老贴新闻要结合起来看 鞪曐邅鬪畿(看得懂的人嘘。。。。)核心数据泄密了。 dzytc 2019年1月发表
沈所一条道走到黑 小年轻开始不务正业 已经开始进行具有扁平化机头的高隐身能力超音速无尾布局飞行器的构思论证
针对某型飞机舵面卡死故障下的控制分配算法 第二第三作者niubility,分别是杨院士和成所飞控总设计师杨朝旭
关于美空军的一些信息 飞行员刚毕业,进行了月余飞训之后驾驶F35A参加红旗军演19-1战斗测试,由两年前完成初始作战能力的老飞作为带队长机,据说现阶段作战能力比两年前更强,虽然目前还没看到具体的演习材料,但战绩必然超过两年前的1:20交换比。 一个飞了7、8次的菜鸟驾驶F35在面对60多架敌机并遭受强干扰时将“红军”3000以上飞行时间的老鸟“没有任何征兆的”击落,并在1个小时之内击落了另外三架敌机。 这次红旗军演中有F35A驾驶员是之前开A10的。 关于F35A跟随保障方面,已经由13人减少到目前的4人(应为极限测试),最终减少65%的人力是一个目标。同样按照BP在CD的说法,“几个妹子就完成了跟随保障任务”,说明鹘鹰的可维性十分不错。 F35进行了“流水线工人”式的测试,人歇机器不歇,这个测试以前只存在于轰炸机、直升机和双引擎飞机上,F35作为单引擎飞机首次进行测试,可见F35A的可靠性、可维性。 19-1期间F35A日任务数平均为16-18次,155次出击任务共出现2次非有效任务,出击率高达90%以上,而传统飞机平均为70%-85%。 F35A的AMU维护工时已经比传统AMU低了5个小时(太夸张了,不知道是不是累计出来的) 美国空军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一个战斗机中队拥有24架F15战斗机,却只有4架可以完成一天的训练任务,这是为什么。 MQ1B和MQ9完成400万小时飞行时间,F35A在17年完成了和MQ9的数据共享。
本次吃瓜事件回顾 有瓜的吃瓜 没瓜的种瓜 起因 战6剧变 希神天真宝等人临时洗牌造成腿毛不稳 经过 年少春衫薄发帖质问希神 一贴两拳 一拳打向吴军指挥部高层 拿了一份数据汇总 脑补出来几个要被高层放弃的区 另一拳莫名其妙打了魏国的诸葛八卦阵这位前科人士 虽然年少春衫薄一开始就此地无银的说了跟魏国没关系 但这暗戳戳的操作已经把魏国的瓜已经切出来了 不明真相的愤怒吃瓜群众开始回顾之前的九州之战吴魏联盟罅隙 然而这次的战2和之前的联盟罅隙本就不是一回事 更没法放在一起吃 区别在于前者是高层行为 后者是中层行为 我们等瓜的群众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吃瓜可以 别把瓜越分越多 想要在两个优势战场完成让首府让城也是顺水推舟的人情 不是投桃报李的恩情 在这点上吴国所谓被放弃的吃瓜群众还动不了魏国的瓜 蜀国大波士种田适时抛出低战核心论 适时的总结了自己上次九州所犯下的错误 吴蜀两大阵营话事人巅峰对决 高下立判 虽说两边意思都差不多 想想蜀国少有的弱种子国 吴魏占便宜还来不及 哪还有有心人想去带别人的节奏呢 只不过贴吧的舆论风向 大家都看的出来把这口锅往蜀国甩的都是些无名之辈 却要种田大佬亲自出来承认自己是在带节奏 真是让我始料未及 果然天威不可测
希神这波操作真是照妖镜 可惜他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及盛一吴的实力又高估了自身希冀的吴国团结 斗胆揣测 假如希神只宣布盛一吴放弃此次九州战场 那么此计划既不会遭遇过分的道德绑架 还能在战2及其他战场造成同样的杀伤力 一样照出一些人抱大腿有理不让抱就是你坏的本质来
蜀国奸细冒充游族策划潜入联军群遭遇反复调戏后被释放 场面惨不忍睹
关于F111B海猪 根据外部进一步的资料,F111B并非海军要求采用并列座舱,而是空军一开始就选择采用并列座舱,因为要装备海军并不使用的重型弹射座椅,所以现在怀疑F111B就是空军给海军挖的坑,最终海军选择不往里跳。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当时拿不出一款可以承受机体重量的发动机,F111B除了重量问题,势必会出现推力不足的情况,达不到海军的作战需求。
WB消息,DS大彪发布 新四代定名歼35,已获得户口本。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