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天涯无芳草 无天涯无芳草
关注数: 119 粉丝数: 73 发帖数: 16,189 关注贴吧数: 50
高安圩航段最大维护水深将提高至9米 3万吨级船舶直达芜湖三山港   6月1日起,芜湖长江大桥至高安圩航段38公里主航道维护水深将提高至8.5米(试运行),最大维护水深将提高至9.0米,3万吨级船舶将直达芜湖三山港区,对芜湖港水运经济发展和三山港区企业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长江安徽段航道维护尺度先后提高多次,其中芜湖长江大桥以下航段维护水深为9—10.5米,3万吨级海轮可常年直达芜湖大桥以下航段;芜湖长江大桥至高安圩航段维护水深为6—8米,芜湖大桥以上航段只能通行万吨级船舶,而芜湖大桥至高安圩航段38公里主航道集中芜湖港最重要的三山港区,该航段建设大量的万吨级以上泊位,对提高芜湖以上航道维护水深呼声较高。去年11月14日,长江航务管理局会同安徽省港航管理局组织召开提高芜湖长江大桥至高安圩段航道尺度座谈会,航道部门对该段航道近10年航道情况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数拾幅测图核查和20年水位统计分析,认为航道演变情况变好。与会议代表一致认为提高航道维护尺度是必要的。   自6月1日起,芜湖长江大桥至高安圩航段主航道维护水深将提高至8.5米(试运行),最大提高至9.0米。为确保航道安全畅通,长江芜湖航道处及时对该段航道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掌握浅滩变化,调整部分航道航标,重点水域航标改为大型航标。据了解,万吨级船舶吃水每增加1厘米,增加货物约100多吨,该段航道通过能力将大大加强,对芜湖市经济和企业发展影响巨大。
三山区响水涧入选住建部 “美丽宜居村庄”,农家乐初步成型 记者1月6日从芜湖市旅游局获悉,住建部公布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我市峨桥镇三山区响水涧获此殊荣。 这条位于芜湖市三山区浮山东麓的山涧,一到下雨天就发出“咚咚锵锵”的声音,响声清亮,故名“响水涧”。最让响水涧声名远播的是那大片的油菜花海——每年的三月,油菜花盛开的时节,那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小麦,沟渠纵横、河网密布,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现在的响水涧旅游,可不是仅仅依靠油菜花。响水涧周边的系列“农家乐”土菜馆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去处:所有的蔬菜鱼肉都是本地生产,也不聘请专业厨师,多为当地手艺较好的村民烧制。响水涧最不缺乏就是水上娱乐,在响水涧水电站大坝正下方,游客可以通过小船和竹筏,在油菜花香和柳树林、芦苇丛中体验生态之美。另外,一座集葡萄采摘、农家生活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并配套食宿接待、垂钓中心、水上乐园等设施的绿色环保型农家乐,位于美丽的浮山脚下,紧连着响水涧抽水蓄电站,风景优美,空气清新。 据介绍,去往响水涧交通十分方便,本地游客可坐芜湖公交205路前往。外地自驾,可从沪渝高速前往,因为高速公路从响水涧村穿村而过。
芜湖公共自行车二期项目延伸到三山,支持扫二维码一键租车 ,芜湖公共自行车二期项目已启动试验论证。记者日前从市公交集团获悉,下一步,芜湖市将累计建成100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延伸到三山、江北沈巷等区域,总租赁规模达2万辆,给市民带来更加便捷的租赁和使用体验。   位于镜湖区圣地雅歌东的租赁点,就是为芜湖公共自行车二期项目开辟的一块“试验田”。记者昨日在这里看到,新站点对原有公共自行车软硬件设备进行了升级提升。如重新设计了更简约漂亮的外观,管理箱屏幕更大了,操作界面更漂亮清晰;支持扫二维码一键租车,不用再携带租车卡,十分便捷;使用蓝色背光触控键盘和一体化面板,更具有科技气息;锁柱整体使用304不锈钢,解决长年累月后腐蚀生锈的问题;调整了设备的装配和维护方式,解决维护工作难度大的问题;升级了内部电路和软件,更加稳定可靠;采用新技术,比原系统节能70%以上。   惹人注目的变化还来自于车辆本身。“目前超50%的车辆故障都源自轮胎。”据市公交集团公共自行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正在试验论证的全新一代“小绿”采用蜂窝式无胆车胎。它将原来的充气部分用蜂巢结构来代替,拥有极高的坚固度,同时可让重量均匀分布以实现平滑行驶,这样一来就可以起到与传统轮胎类似的减震作用了。所以,未来的轮胎不需要充气,因此也就不存在漏气问题。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共自行车二期最终将如何体现科技感,给市民带来更加便捷满意的使用体验,还须等实验论证结束后才能确定。届时,配合软硬件全面升级的同时,原有租赁点的布局还会进行调整,并结合实际,优化租赁模式。   数据显示,芜湖市自2012年投资1.2亿元启动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仅一年就基本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全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553个,停车柱15549个,投入自行车1.2万辆。截至去年9月,已有8.36万人办理了租赁卡,日骑行量超6.5万人次。过去一年全市总骑行里程可达5400万公里。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市委书记宋国权三山区调研 本报讯(记者 赵云涛) 10月14日,市委书记宋国权前往大桥三山片区调研时强调,要高起点谋划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片区跨越发展。市领导冯克金、林绪文陪同。 宋国权先后前往均龙光电材料有限公司、长青藤新材料有限公司、双汇食品、集瑞联合重工、格力电器、莲花湖公园、北师大芜湖附属学校、龙窝湖亲水平台等地实地调研。在随后召开的汇报会上,宋国权指出,大桥三山片区产业集聚度高,大企业、大项目众多,现已成为全市经济的新增长极,这其中凝聚了片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劳与智慧,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宋国权强调,当前大桥三山片区发展思路正确、形势良好,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上,强化项目调度,优化企业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已落地的大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让大企业裂变出更多产业和企业。要开拓视野、抬高标杆,充分吸纳杭州、深圳等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引入时尚现代元素,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对龙窝湖、浮山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把城区发展规划与全市发展规划有效衔接,推进片区统筹协调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协同配合,推进片区各项事业协调推进、齐头并进,力争将三山大桥片区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瑞集物流简介 瑞集物流(芜湖)有限公司(Ruiji Logistics (Wuhu) Co., Ltd.)成立于2008年7月30日,座落在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注册资金2049万人民币,是由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与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合资的一家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隶属中集集团物流板块。 公司主要为集瑞重工、中集、玉柴、吉利等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与产品,专业从事物流方案的研究,规划、设计,服务实施与管理;物流包装器具的开发、设计、生产与制造。公司现有员工200人,拥有物流及器具领域的各类专业人才。2010年9开始与IBM公司合作,开发了物流专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SCM系统,凭借专业运作团队与先进的WMS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一体化,技术化、网络化及可靠的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已成为芜湖集汽车零部件入厂、售后及整车物流为一身的服务商;已设计、开发汽车零部件各类包装器具,生产年产量达4万套,并得到顾客及市场的肯定,拥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2011年10月底新的RDC物流中心竣工建成,2011年11月1日42000㎡新库正式启用,这标志着瑞集物流已正式迈入全新里程,开启新的篇章。 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成为能按照客户需求,提供一流的物流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创造为客户所信赖的知名品牌是本公司的宗旨和方向,瑞集物流将以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灵活的经营机制、优质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与服务。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全面放开芜湖等地落户限制 中新网6月3日电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1日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全面放开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 《规划》提出,严格控制上海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调控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以产业升级调整人口存量、以功能疏解调控人口增量。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引导人口向郊区、重点小城镇和临沪城市合理分布。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探索建立户籍人口有进有出、双向流动的新机制。 《规划》称,适度控制其他优化开发区域人口过快增长。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等其他优化开发区域,采取完善卫星城配套功能、强化与周边中小城市联动发展等措施,推动人口合理分布;通过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等方式,有效控制人口过快集聚。 《规划》强调,引导人口加快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合肥、南通、扬州、泰州、宁波、绍兴、台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产业空间,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宜居环境,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全面放开芜湖、马鞍山、盐城、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
芜湖格力精密制造 这是本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组日前在位于三山区的芜湖格力精密制造施工现场看到的一幕,这个去年6月刚刚开工建设的格力新厂区将在3个月后正式投产。 “芜湖速度”助力“中国智造” “包括格力精密制造在内,格力已经在芜湖布局三家工厂。其中既有作为龙头的空调整机生产,也有瞄准了业内蓝海的精密零件制造。除了珠海总部以外,这种现象在国内很少见。”芜湖格力精密制造筹备组长张勇告诉记者。“说到底,除了芜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高匹配度的生产要素以外,各级政府提供的良好投资环境和优质服务等软实力都是格力落子芜湖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在格力精密制造的诞生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直观。只争朝夕的“芜湖速度”刷新了格力团队对芜湖的印象。 2015年7月,珠海格力总公司对外公布精密制造项目筹建的消息。以此为起点,将时钟往前拨一年。 2014年10月,筹备团队完成勘探选址。当月底,张勇来芜办理公司注册等前期手续。不到2天,张勇就在三山区相关部门人员的全程陪同下圆满完成任务。格力精密制造在芜顺利注册。 2015年5月,三山区完成项目拆迁并回填水塘等地块后交地。一个月后,芜湖公司破土动工。 9个月后,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投资约10亿元,占一期总投资额的83%以上。“今年6月芜湖精密制造一期项目将如期投产。”张勇说。 毫无疑问,一路向前的“芜湖速度”将为格力实现“中国造”之梦插上飞翔的翅膀。记者从芜湖精密制造筹备组了解到,芜湖格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系珠海格力旗下全资子公司,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7.8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2亿元。项目规划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化工厂,从原材料运送到成品包装,全过程无人操作。工厂配置了世界一流的立体库调度系统、高度智能化的CPS设备物联监控系统、西门子840D系统、ABB机器人系统等。主营业务包括金属材料研发、金属铸造、金属结构件精密加工、精密模具制造、智能装备及机床铸件等相关产品。规划年生产精密铸件19.5万吨及相应的机加工产品,产品含制冷压缩机、泵阀、高铁、汽车、机器人中的精密铸件。 “向东看、往东比”加快弯道超越 “从今天起算100天后,无论是格力的拳头产品空调压缩机、还是新兴项目厨卫小家电、抑或是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都将被贴上‘芜湖造’的标签。”张勇告诉记者。这一番豪言壮语传递出的不仅是格力人的澎湃激情,更是整个三山区加快转型升级的铿锵足音。 年初,芜湖遭遇极端低温天气。即便这个时候,三山区委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每天都要到格力“转一圈”。张勇开玩笑地说,“他们一来我就特紧张。这既是关心更是一种鞭策。工地年初五就复工,一天也不敢耽搁。” 这种“紧张感”与三山区全区上下抢抓发展机遇大干快上的紧迫使命感不谋而合。面对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外部环境,该区加快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向东看、往东比”,主动拉高标杆,学习先进经验,加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实现弯道超越打下坚实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大桥三山片区在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6.2亿元,增长16.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7亿元,增长6.5%。今年,该片区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
芜湖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再添“大手笔” 昨日上午10时,随着一架装载着农药的20L十字八旋翼电动无人机飞上天空,标志着无人机制造商芜湖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芜湖农用无人机产业基地同步成立,芜湖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再添“大手笔”。 去年9月,芜湖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获省政府批准,以农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为产业链核心,以农机具、农机服务、互联网+农机等为拓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芜湖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是该基地的龙头项目之一,总部位于珠海航空产业园区,由三山区政府招商引进,双方签约共同建立芜湖农用无人机产业基地。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农用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70余项专利技术,产品已经系列化,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药剂喷洒、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农作物信息勘察、播种、施肥等领域,很好地填补了粮食生产机械化“耕、种、保、收、储”五大环节中的植保环节。 “农业航空产业是一个朝气蓬勃、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行业。高效率的农业航空植保,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农作物损失,实现统防统治,有着重要意义。”据了解,芜湖农用无人机产业基地成立后,将立足芜湖,面向全国提供先进的农用无人机产品与高效的重大病虫害解决方案,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澛港大桥今年8月初具备通车条件 2013年12月,澛港大桥宣布拆除并封闭改造的消息牵动全城。按计划,到2015年底,工程改造就该结束。新春伊始,澛港再次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昨日,记者带着相关问题,采访了市水务局相关人士,并走访了项目施工现场。   省内规模数一数二的水利工程   位于漳河入口处的澛港闸(桥)项目,被称为安徽第一水利工程。记者了解到,它是“二并一”的综合改造工程,包括澛港大桥改造和澛港闸工程两部分。   澛港大桥完全封闭改造距今已经2年零3个月。在此期间,虽然有关部门也为交通组织设计了多种方案,但市民还是普遍觉得十分不便。昨天,在工程项目部,副经理洪荣开门见山地同记者聊起了工程进展缓慢的原因。   首先是桥梁的结构形式制约了它的建设速度。和传统的桥梁不同,澛港闸(桥)采用的是闸、桥合建方案,这样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又能节省投资。由于采用闸、桥合建,闸、桥共用一个底板(相当于地基)和下部结构。又因南北连接线的限制,澛港闸(桥)只能在现有桥位处,位置不作改动。澛港闸(桥)的底板顺水流方向长68米,远比现有大桥的底板长,鉴于底板是一个整体,为了确保闸(桥)运行安全,只能一次施工,无法像一般桥梁那样分左、右两幅分开建设,耗费时间也更长。   作为省内规模数一数二的水利工程,澛港大桥的泄水闸规模可见一斑。记者在现场看到,已建成的14孔的泄水闸,每孔有13米高、12米宽,远远看去十分宏伟壮观。   漫长的汛期是影响大桥建设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先建闸,两年来,每年6月汛期河道过洪,项目就要停工,一直要到11月才能复工。”洪荣掰着指头说,如果再算上刚进场施工征地所花的小半年时间,两年里他们实际上建设只有大半年的时间。   夙兴夜寐,近800人抢工期   资料显示,新建的大桥路线总长为1.868km,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桥面由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扩宽为双向八车道(外侧为机非混行车道),设计速度为主道60km/h,辅道30km/h。   “现在每天我们有近800人在一线工作。”洪荣告诉记者,很多工人过年在家只休息了10天,年初八就全部返场作业。记者也在现场看到,目前,除泄水闸外,大桥的桥墩已经全部建成,工人们正在进行船闸的扫尾工程以及大桥的箱梁铺设。   新的澛港大桥要架420榀巨大的预制粱。这些梁的铺设工艺和市内其它桥梁、立交的工艺又有所不同。“我们管它叫隐形盖梁。桥修好后,行人在桥下看不到梁,整座桥光溜溜的,没有凸出的部分,整体效果很强。”   钢筋捆扎、梁的制作、安装铺设环环相扣,这边做好,那边就用。所以,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工人们吃住都在桥上,异常辛苦。池州人赵家财是一名钢筋工人,他和工友们每天早上6点半工作,常常能忙到晚上10点钟。孩子今年就参加高考了,为支持他工作,妻子专心留在家照顾孩子,岳母专程来到工地为他做饭。   昨日,市水务部门明确表示,澛港大桥将在今年8月初具备通车条件,至明年5月底,整个闸桥工程结束。   桥闸合建打造芜湖新景观   澛港闸(桥)建成后,将带来哪些效果?记者了解到,首先最直接的效果是提高了S321省道的通行能力。建成以后,三山区以及碧桂园的居民到市中心将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其次,澛港闸(桥)在枯水季节关闸蓄水,可增加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改善漳河的航运条件,“河面的通航能力至少提高一倍”,对于防洪抗洪也有重要意义。第三,新的澛港闸(桥)将成为城市的水景观,有效改变目前入口两岸的脏乱差现象,届时桥面更宽阔、桥的东西跨度更大,看起来更气派。另外,澛港闸两侧将会建观景平台,作为江城滨江风光带三期,与已有滨江公园、长江南路沿江风光带连成一片,市民可以登上观景台内观漳河,外观长江,将成为芜湖又一道新的风景。
中联重科首批甘蔗收获机在芜下线 12月27日,中联重科芜湖基地首批甘蔗收获机下线并交付用户。这是继11月份旗下数款高端农机亮相德国汉诺威展之后,中联重科再度重磅打造的一款自主研发的高端农机——谷王AS60。该产品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批量化生产的空白,产品性能与可靠性与世界一流标准同步,有望打破国外高端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格局。   高端甘蔗收获机在国内农机市场是一片“蓝海”。“现在就算出100元一天的价格,也很难请到工人帮我们砍甘蔗。当地农民最喜欢找有甘蔗机的合作社,只有机械化砍收,才能降低蔗农的成本。”来自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正丰农机合作社的易忠,在产品下线第一时间接过了谷王AS60的钥匙。他告诉记者,我国甘蔗生产环境复杂,进口轮式甘蔗收获机有时会“水土不服”,蔗农一直希望能够使用适应本土环境、与国内农艺融合的自主化产品。   中联重科推出的谷王AS60拥有15项专利,结合国内甘蔗种植地的土地条件和农艺特点进行创新研发,产品含杂率、防倾翻等指标优于进口品牌同类机型。目前,产品除了在以广西为代表的国内甘蔗主产区销售推广外,还出口至巴西、印度等全球甘蔗主产区,增强了中国农机在全球高端市场的“话语权”。   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告诉记者,除了“自主研发”、“高端化”、“自动化批量生产”等关键词外,谷王AS60还有一大特征是“互联网+”。产品搭载了智能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不间断地与农机实现通讯,将土地环境、车况信息等传送给平台,随时监控农机运行情况和安全指标,一旦农机运行中出现超标,能立刻反馈到平台进行安全预警。控制中心还能在农机手跨区作业时实现联网统筹调度,更好地助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