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思夏后 江流思夏后
关注数: 35 粉丝数: 113 发帖数: 6,047 关注贴吧数: 11
再论剑法精妙 本贴针对的是有些人诬蔑杨过的重剑剑法不精妙,这属于不理解【精妙】的内涵。 首先以降龙十八掌为例,观察【精妙】的两种内涵 原文:   跟着左手发“鸿渐于陆”,右手发“亢龙有悔”,双手各使一招降龙十八掌中的绝招。【这降龙十八掌掌法之妙,天下无双】,一招已难抵挡,何况他以周伯通双手互搏,一人化二的奇法分进合击?以黄药师、欧阳锋眼界之宽,腹笥之广,却也是从所未见,都不禁吃了一惊。   【那降龙十八掌无甚变化】,郭靖又未学全,虽然每招威力奇大,但梅超风既得预知他掌力来势,自能及早闪避化解。   欧阳克心想:“老叫化武功卓绝,可是脑筋不大灵,只顾得传授徒儿争面子,却忘了我便在旁边观看。”当下凝神看他传授郭靖掌法,【但看他比划的招数,却觉平平无奇】。   【“降龙十八掌”的精要之处,全在运劲发力,至于掌法变化却极简明】,否则以梁子翁、梅超风、欧阳克三人武功之强,何以让郭靖将一招掌法连使许多遍,却仍无法破解?刚才欧阳克眼睁睁瞧着洪七公传授三记掌法,郭靖尚未领悟一成,【他早已了然于胸】,可是一到对敌,于郭靖新学的三掌竟是应付为难。 这铁掌功夫岂同寻常?铁掌帮开山建帮,数百年来扬威中原,靠的就是这套掌法,到了上官剑南与裘千仞手里,更多化出了不少【精微】招术,威猛虽不及降龙十八掌,可是【掌法精奇巧妙,犹在降龙十八掌之上】。 显然语境中存在两种层面的【掌法精妙】。狭义的掌法精妙指的是招式精妙,招式层面,降龙十八掌只做到【平平而已】,【不及铁掌】。
独孤九剑也配碰瓷剑魔三境界? 九剑吹基本都是咬文嚼字的货色,在你们那个有招无招(所谓无招理论其实可笑之极)的圈子里玩就好,连无剑境界都敢来碰瓷,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首先澄清概念,独孤求败的境界只有三个:利剑、重剑、无剑。 【  过了良久,才放下重剑,去取第三柄剑,这一次又上了个当。他只道这剑定然犹重前剑,因此提剑时力运左臂。哪知拿在手里却轻飘飘的浑似无物,凝神一看,原来是柄木剑,年深日久,剑身剑柄均已腐朽,但见剑下的石刻道: 【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看清楚,【木剑】剑坑上面的文字是【无剑胜有剑】,“木剑”只是个象征,是“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意思。 九剑吹无非想走独孤九剑可以用木剑使出→独孤九剑是木剑境界的道路,绕过【重剑】这个他们迈不过的坎,去触摸所谓的【木剑】。   问题是【木剑】境界全称【无剑胜有剑】境界,你令狐冲那个熊样,能算无剑胜有剑? 【  令狐冲生怕他伤到盈盈,搂着她一跃而下,背靠石壁,挥剑乱舞。猛听得左冷禅一声长笑,挺剑而进,当的一声响,又是长剑相交。令狐冲身子一震,觉得有股内力从长剑中传了过来,不由得机伶伶的打个冷战,急忙运力向外一送,只觉对方一股大力回击,不由自主的手指一松,长剑脱手飞出。 【  令狐冲一身本领,全在一柄长剑,当即俯身,伸手往地下摸去】
根据独孤求败的性格推断独孤九剑的发展方向 首先,独孤求败虽然一生“横行天下”,但并非一味唯我独尊的莽夫。从他每进步一个阶段,就主动寻求对应兵器的行为就可以看出,独孤始终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制定对策。招精时就倚仗剑利,力强时就放大剑重,自始至终扬长避短、以长攻短,这才能保证一生不败。而像某些九剑吹想的那样,明明独孤九剑的招式面对葵花宝典的速度束手无策,还想着让令狐冲苦练二十年招式去跟人比快,那不是灵活变通(无招),那是傻子。 别忘了,独孤求败是绝顶聪明之人,同时还是深明灵活变通之妙的巧人。独孤九剑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避实击虚】。——你内力强,比我快?好,那我就练出和你同样的内力!然后不跟你比快,跟你比力强。 【玉女心经中的剑法求轻求快,也并非错了,只因女流之辈,难使沉重兵器,难练厚重劲力,只得从“快捷飘忽”着眼,这与“劲雄凝重”是武学中的两条正途。“重剑无锋”与“天罗地网”皆是武学中的至高绝诣。】 扬长(强)避短(慢),避实(快)击虚(弱),你的速度不破而破。这才是独孤剑道的精髓。 剑魔的一生都可以用这个思路解释。 利剑期以招式见长,遇到内力高强的对手必将感到棘手。那好,我就尽量发挥招式优势,让你的内力发挥不出来,形成这种局面: 【饶是如此,张无忌空有一身惊世骇俗的浑厚内力,却也无法脱困。】 但仍然存在问题:【俞莲舟学会之后,总嫌其一拿之下,对方若是武功高强,仍能强运内劲挣脱,不免成为比拚内力的局面】,【倘若手中所持是件兵刃,当可运劲震断对方刀剑】。 那就需要一把利剑。 那我就去打造一把利到极点的剑!问题解决。 这就是利剑期的【破气式】。能破气,但不能破【剑+气】。当敌人剑气俱精时,利剑期没有把握取胜,甚至可能被降维打击,如令狐冲对东方不败。 随着年岁增长,内力渐渐强大,渐渐可以和当年内力强过我的对手平起平坐。但我把内力练到和他相当,绝不是为了和他打平手,我还是要赢! 那我就需要一门既能发挥内力,招式又有优势的强大剑法。 【玄铁剑法】应运而生。 内力不如法王的杨过,身不转脚不抬打平法王,已经验证了这门剑法的效果:面对内力和自己相当,甚至超过自己的对手,独孤求败仍然必胜。 这就是重剑期的【破气式】。 同是破气,没内力时和有内力时走的思路完全不同。这就叫灵活变通。好比创业初期,资本缺乏,需要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本事。资产雄厚之后,依赖的就是钱生钱的本事。那种妄想靠一门“法术”、一种思路吃一辈子的人,永远是loser。
从九阳的强大兼容性论证倚天两大门派的lowB 武当、峨眉,作为倚天top3的门派,其实都是靠倒卖九阳维生,其最强武功都是该派继承到的零星九阳功。这样的门派能在倚天称雄江湖,可见倚天是怎样的末世。 首先,武当、峨眉的最强武功是武当(峨眉)九阳功: 于是将九阳神功的练法和口诀传了无忌……张三丰所授的心法,【以威力而论,可算得上当世第一】。 张无忌大喜,心想:“原来灭绝师太对她青眼有加,竟将【峨嵋派镇派之宝的峨嵋九阳功】传了给她。 同时武当九阳功还是武当派的核心武功,张三丰到了一百岁还在苦苦钻研就是明证。 其次,九阳神功本身就集佛道两家之大成。 灭绝师太的最强掌法名为【佛光普照】,【灭绝师太这一招“佛光普照”纯以峨嵋九阳功为基】。证明九阳功兼容佛家内功。 而作为九阳神功嫡派传人的张三丰一生归属道家,可见九阳功也具备道家武功的属性。 追根溯源,九阳的创始人斗酒僧本身学兼佛道,所以创出了儒释道无所不包的九阳神功,供武当、峨眉恣意抄袭,各自从佛、道两个角度片面解读,而不发生兼容性问题: 原文:他不说自己姓名出身,只说一生【为儒为道为僧】,无所适从,某日在嵩山斗酒胜了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得以借观《九阴真经》,虽深佩真经中所载武功精微奥妙,但一味崇扬“老子之学”,只重以柔克刚、以阴胜阳,尚不及阴阳互济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经》的行缝之中,以中文写下了自己所创的“九阳真经”。 而无论武当九阳还是峨眉九阳,威力比起全本九阳都微不足道。武当九阳功虽然有【当世第一】评价,但宋远桥、俞莲舟内力还不如灭绝师太,可见武当九阳功比峨眉九阳功也没有质的优势。 由此可见,倚天两大门派的上限不出九阳神功的1/10。除去张三丰、郭襄这两个门派创始人,尹克西即可横扫倚天。
再揭倚天少林中衰真相 开宗明义:中衰是指【人的中衰】,而不是秘籍的中衰。 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了,假如中衰是指典籍的中衰,那少林寺岂不是永远不会中衰?原文:【练功的诀窍等等,上代高僧详细记入武经,有时全寺数百僧众竟无一人练成,却也不致失传。】 同理,【武功大进】指的也是【少林寺的人】武功大进,而不是少林寺典籍大进。 原文:【太师父、郭襄女侠、少林派无色大师三人各自记得一部分,因而武当、峨嵋、少林三派武功大进】。 很明显,张三丰、郭襄听觉远背书的时候,武当、峨眉都还没出世。武功大进的只能是张三丰、郭襄、无色【这三个人】。之后无色再把自己学到的少林九阳功传给少林寺弟子,这部分弟子武功也【大进】。 至于少林九阳功让少林典籍大进,根本就是个笑话。少林典籍本身就伯仲九阳,轮得到少林九阳功来“拔高”? 原文:【九阳神功和(火工头陀时代的)少林派内功练到最高境界,可说难分高下。但西域“金刚门”的创派祖师火工头陀是从少林寺中偷学的武艺。】 真相是:自从火工头陀事件之后,少林寺严禁弟子自学武功。所以藏经阁中许多优秀内功无法被弟子学到,成了纸面神功。弟子们能学到只有他们师父已经会的,而他们的师父又是火工头陀打剩下的庸手,本身会的就不多,因此少林武功一蹶不振,沦落到了要靠少林九阳功来“拔高”的地步。 原文:经此一役,少林寺的武学竟尔中衰数十年。自此定下寺规,凡【不得师授】而自行偷学武功,发现后重则处死,轻则挑断全身经脉,使之成为废人。数十年来,因寺中防范严密,【再也没人偷学武功】,这条寺规众僧也渐渐淡忘了。
让我们来扯下三渡的“神僧”光环 三渡一向以“隐居深山的老神仙”形象存在于读者心中,然而细读原著就会发现这三个老秃实在是low,无论佛法修为还是武功水平都让人大跌眼镜。 最能说明三渡水平的就是这句话: 【老衲若非识得大英雄阳顶天,何致成为独眼之人?我师兄弟三人,又何必坐这三十余年的枯禅?】 【这几句话说得平平淡淡,但其中所含的沉痛和怨毒显然既深且巨。张无忌暗叫:“糟糕,糟糕。”从他言语中听来,这老僧的一只眼睛便是坏在阳教主手中,而他师兄弟三人枯禅一坐数十年,痛下苦功,就是为了要报此仇。这时听得大仇人已死,自不免大失所望了。】 三十余年前,三渡中最强的渡厄就败在阳顶天手下。这还不算黑。最黑的是,渡厄为了报仇,拉上两个师弟和自己一起修炼金刚伏魔圈,练了三十年,还没有把握胜过阳顶天。当然,客观地说,今日三渡的水平是肯定超越了当年的阳顶天的(阳顶天<张无忌)。然而三渡进步阳顶天也会进步(正如谢逊进步成昆也会进步)。三渡正是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三十年间一直没敢去找阳顶天报仇。 三十年前阳顶天什么水平?乾坤四层。假如阳顶天能活到三十年后,我估计他的乾坤也就五层。哪怕七层吧!那又如何呢? 乾坤大挪移什么水平?【华山、昆仑两派的正反两仪刀剑之术,是从中国固有的河图洛书、以及伏羲文王的八卦方位中推演而得,其奥妙精微之处,若能深研到极致,比之西域的乾坤大挪移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易理深邃,何太冲夫妇及高矮二老只不过学得二三成而已,否则早已合力将敌手毙于刀剑之下。】 满级的正反两仪剑法即可吊打七层乾坤。 问题来了,到底是金刚伏魔圈的档次还不如正反两仪剑法,还是三渡在金刚伏魔圈上的造诣还不及何太冲等四人在正反两仪剑法上的造诣(二三成)? 我初读倚天的时候就在疑心,三渡练什么金刚伏魔圈干嘛,少林最高武功不是般若掌吗?现在明白了,多半是这三个老秃驴资质太差,练不了啊!每个人都练不成般若掌,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三打一的无耻方式来报仇。倚多为胜,臭不要脸。 总而言之,三渡不过是被三个被阳顶天打怕了的躲在深山里瑟瑟发抖的练不成少林上乘武功的可怜虫而已! 可怜虫变老了,也不过是老可怜虫,没什么稀罕。
简单说说张三丰到底“创”了什么 众所周知,太极拳所谓后发制人、反激敌劲、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这些概念全是出自《九阳真经》,并非老张的创作,兹不赘述。那么除此之外,太极拳到底创了什么呢? 其实就是【画圆】,所谓【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太极就是画圆。 原文:张无忌【双手一圈,如抱太极】,一股雄浑无比的力道【组成了一个漩涡】,只带得他在原地急转七八下。 原文:未能体会太极拳那“【圆转不断】”之意。张无忌武学所知已深,关键处一点便透,听了太师父这几句话,登时便有领悟,心中虚想着那【太极图圆转不断】、阴阳变化之意。 原文:这一下变招,果然体会了太师父所教“【圆转不断】”四字的精义。随即左圈右圈,一个圆圈跟着一个圆圈,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个个太极圆圈】发出。 太极剑同理,也是不断画圆:【这路太极剑法只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种各样的圆圈】。 可见老张钻研九阳一百年的成果就是【画圆】,用【画圆】来弥补武当派武功的【缺陷】。这发明不能说不强,但也说不上有多稀罕。因为【画圆】的最终目的还是【化劲】,也就是防御。 原文:这太极拳的柔劲乃天下武学中至柔的功夫……施出太极拳中“揽雀尾式”,将雷火弹轻轻拢住,脚下“金鸡独立式”,左足着地,右足悬空,全身急转,宛似一枚陀螺。双掌虚带雷火弹,在空中一圈圈地转动,以【化去掷来的劲力】。 所以张三丰给武当武功打的补丁就是一个【画圆】。在没有九阳的护体神功的前提下,武当武功防御不足,所以用【画圆】来加强防守,以求模拟九阳神功。至于进攻,则远远不及九阳: 原文:九阳神功的刚劲使出,喀喇一声,阿三的右臂上下臂骨齐断。【九阳神功有阴有阳,刚柔并重,其劲好不厉害】,阿三一条手臂的臂骨立时断成了六七截,骨骼碎裂,不成模样。【以这份劲力而论,却远非以柔劲为主的太极拳所及。】
延庆太子的境界真的高到难以估量 原文:武功高强之人往往能‘举重若轻’,使重兵刃犹似无物,但‘举轻若重’却又是更进一步的功夫。虽然‘若重’,却非‘真重’,须得【有重兵器之威猛,却具轻兵器之灵巧】。眼见段延庆使细铁杖如运钢杖,而且越来越重,似无止境,萧峰也暗赞他内力了得。 ——延庆太子的【举轻若重】境界已经做到了兼顾【轻捷】和【厚重】。而在神雕的设定中,【轻捷】和【厚重】是绝对抵触,武功再高也无法兼容。玉女心经只能【轻捷】,玄铁剑法单纯【厚重】,就已经是神雕中的【至高绝诣】了。延庆太子竟然能超越轻捷厚重的矛盾,合二为一,境界之高简直恐怖。 原文:古墓派武学修习内功之法与一般武功大异,内功渐高,学者只身轻足健,出手快捷,于常人发出一招的时刻中可连发三四招,但招力却并不相应而增。【盖轻捷与厚重相对】,【求轻捷即不能厚重,厚重若得,轻捷便须相应舍离】。古墓派武功创自女子,师徒三代又都是女人,不论掌法剑法,都不免【柔灵有余,沉厚不足】。 原文:杨过又想:玉女心经中的剑法求轻求快,也并非错了,只因女流之辈,【难使沉重兵器,难练厚重劲力,只得从“快捷飘忽”着眼】,这与“劲雄凝重”是武学中的【两条】正途。“重剑无锋”与“天罗地网”皆是武学中的至高绝诣。
张三丰一辈子都没达到“清风拂山冈”的境界 便在这万籁俱寂的一刹那间,张无忌突然间记起了九阳真经中的几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在幽谷中诵读这几句经文之时,始终不明其中之理,这时候猛地里想起,以灭绝师太之强横狠恶,自己决非其敌,【照着九阳真经中要义,似乎不论敌人如何强猛、如何凶恶,尽可当他是清风拂山,明月映江,虽能加于我身,却不能有丝毫损伤】。然则如何方能不损我身?经文下面说道:“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他想到此处,心下豁然有悟,盘膝坐下,依照经中所示的法门调息,只觉丹田中暖烘烘地、活泼泼地,真气流动,顷刻间便遍于四肢百骸。 【那九阳神功的大威力,这时方才显现出来。他外伤虽重,呕血成升,但内力真气,竟是半点也没损耗。】 对比: 【所难对付者,倒是击败阿三之后,那阿二便要上前比拚内力,这却丝毫取巧不得,这一关决计无法过去】 根据九阳神功的要义,刚相这种徒有外功的纸老虎根本无法伤到九阳使用者。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然而张三丰被刚相【强横】一下,立马扑街。可见他根本没有学到九阳神功的精要。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几句真言,多半就是九阳功张三丰没有学到的部分。正因为没有学到,所以张三丰的武学缺少阳刚的一面,而一味强调以柔克刚。这就是武当武功的【缺陷】所在。
太极拳所谓的“以柔克刚”不过是弱化版的九阳护体 原来张无忌这一掌,是他父亲张翠山当年在木筏上所教“武当长拳”中的一招“七星手”。“武当长拳”是武当派的入门功夫,拳招说不上有何奥妙。但武当派武功在武学中别开蹊径,【讲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在以己劲伤敌,而是将敌人发来的劲力反激回去】。敌人击来一斤力道,【反激】回去也是一斤,倘若打来百斤,便有百斤之力【激回】,犹如以拳击墙,出拳愈重,自身所受也愈益厉害。当年觉远大师背诵《九阳真经》,曾说到“以己从人,后发制人”,张三丰后来将这些道理化入武当派拳法之中。如为宋远桥、俞莲舟等高手,自可在敌劲之上再加自身劲力。张无忌所学粗浅之极,但在这一拳之中,不知不觉的也已含了【反激敌劲的上乘武学】。 我们看这段原文,关键词很明显是【反激】。所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就是通过【反激敌劲】这一途径实现的。而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反激敌劲】正是九阳神功的基本功能,全书被张无忌弹飞的高手不计其数。区别只在于九阳内力深厚,以强弹强,而武当九阳功内力平平,只能以弱弹强,所以叫做【以柔克刚】。刚柔可以指强弱,例如: 【郭靖只听欧阳锋初时以雷霆霆万钧之势将黄药师压倒。箫声东闪西避,但只要筝声中有些微间隙,便立时透了出来。过了一阵,筝音渐缓,箫声却愈吹愈回肠荡气。郭靖忽地柔周伯通教他背诵《空拳》拳诀中的两句:“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心想:“筝声必能反击。”果然甫当玉箫吹到清羽之音,猛然间铮铮之声大作,铁筝重振声威。】 所以【以柔克刚】根本不是张三丰的专利,只不过是作为九阳残篇的武当九阳功,在达不到全本九阳威力的前提下,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产物。属于九阳生产线上的残次品。
谈谈金庸小说中的“神功”逻辑 众所周知,区分武功强弱,归根结底只有两种指标:“高”和“深”。前者是武学档次,后者是熟练程度。只要同时在这两项指标上超过别人,那就一定胜过别人,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所有跨书论武,最终都是在比这两者。而且争论往往出现在“这边夸胜,那边道强”的情形中——你说你比我高,我说我比你深。例如张无忌的九阳神功和张三丰的九阳残功。 但金书中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当一门武功“高”到一定程度时,无论其他武功怎么“深”,都敌不过这门武功。这种武功就是所谓的“神功”。说白了,就是这门武功的下限,比其他武功的上限还要高。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比较“高”,就能分出强弱。 举例来说,亢龙有悔一出手,梁子翁只能爬。哪怕强如欧阳克也“只能让,不能挡”。因为降龙十八掌是掌法中的第一,外门武功的巅峰绝诣,典型的“神功”。 再举例来说,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前前后后只练了几个时辰,一出洞就吊打六大派。鹰王六七十年的功力在张无忌眼中竟然“满是破绽”。这就是乾坤大挪移的下限,比鹰王所有武功的上限还要高。 而“六脉神剑”就是这样的“神功”。比降龙十八掌、一阳指这种绝顶武学还要整整高出一个档次,出道即巅峰,学会即无敌。 原文:【王语嫣侧头想了良久,道:“你打他不过的,认了输吧。”】 得到王语嫣嘴炮加持的段誉,在江湖上已经是一流高手,但无论如何打不过慕容复。然而六脉神剑一出手,慕容复就得爬。 所以那些说一品一阳指能胜六脉神剑的,完全就是搞笑。内有北冥神功无敌内力,又学了一阳指的发力法门(只半日工夫,段誉已将六张图形上所绘的各处穴道尽行通过),又得到王语嫣指点指法(知道该点哪),强度已经相当于一品一阳指。面对慕容复结果是什么?只能认输。这就是所谓的一品一阳指能胜六脉神剑? 别忘了,六脉神剑的下限,比任何武功的上限都要高。 当然,有人会说段誉打不过鸠摩智。 那是因为段誉还没完全达到六脉神剑的下限。起码的【真气收发自如】都没做到,剑法也没有完全记牢。段誉正儿八经第一次六脉神剑,还是在少室山上。
正面击破老张吹 老张的武功争议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他集中了许多绝顶高手都没有的高档次评价,同时也集中了任何绝顶高手都没有的黑点。到底是高还是黑,势必要一决雌雄。 1.老张的“高档次评价”并非绝无仅有。 “最高境界”的旁白五绝没有,但五绝的“登峰造极”评价老张也没有。 同时“登峰造极”这个词语,在三部曲中只出现过寥寥几次,每一次都是用来形容五绝级高手的。是金庸轻易不肯使用的最高评价语。 丘处机内外兼修,武功【虽未登峰造极】,却也已臻甚高境界,杨铁心又如何能与他拆上数十招之多? 周伯通微笑问道:“你猜我是谁?”郭靖道:“弟子曾听人言道:【天下武功登峰造极的共有五位高人。】全真教主王真人已经逝世,九指神丐洪恩师与桃花岛主弟子都识得。前辈是欧阳前辈还是南帝么?” 洪七公与欧阳锋都是一派宗主,武功在多年前就【均已登峰造极】。 洪七公道:“是啊,我瞧出了这一节,说什么也不肯学他的。他终于吐露真情,说他的四个弟子虽然忠诚勤勉,可是分心于国事政务,未能专精学武,又资质悟心不佳,难成大器。【全真七子的武功似也不能臻登峰造极之境。】一阳指我不肯学,那也罢了,先天功倘若失传,他却无面目见重阳真人于地下。 洪七公若猛下重手,郭靖兵刃功夫未至【登峰造极】,原难抵挡。 这正是他适才用以击败黄药师的绝招,看来滑稽,但他张口快捷,叫人难以躲闪,以【黄药师如此登峰造极的武功】竟也着了道儿。 若不是法王【内功外功俱已登峰造极】,眼明手快,武功只要略差半分,这顷刻之间身上已中了十七八剑。
简单说说少林绝技的组成 很多人错误地把“运用法门”和“招式”划等号,导致误解少林绝技,也误解了扫地僧的话。 “运用法门”和“内力本体”相对,指的是“运用内力”的法门。运用内力的法门包括【运劲发力的心法】和【招式动作】。前者有时也被称为“内功心法”,如一阳指:【保定帝:这等内功心法,又如何能偷?】。 举例来说,降龙十八掌这门武功,是包含了【运劲发力的心法】和【招式动作】的完整【运用法门】。前者正是降龙的灵魂。 而乾坤大挪移,只有【运劲发力的心法】,而没有招式。正因为没有招式,所以可以嵌套一切招式。原文:【乾坤大挪移运劲使力的法门,又是集一切武功之大成,一法通,万法通,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 所以【运用法门】也是一门绝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这门绝技的灵魂,比单纯的【招式】要强多了。慕容博、萧远山是没有练【内力本体】,但练了完整的【运用法门】,比只练招式的金刚门不知高到哪去了。原文: 【慕容博嘿嘿一笑,身子微侧,【一拳】打向身旁大树,喀喇喇两声,树上两根粗大的树枝落了下来。他打的是树干,竟将距他拳处丈许的两根树枝震落,实是神功非凡。 少林寺中十余名老僧齐声叫道:“韦陀杵!”声音中充满了惊骇之意。】 慕容博用拳头使用韦陀杵,显然是用的韦陀杵的【发力法门】。从广义上讲,也可以说慕容博练了七十二绝技的【内功心法】。 而鸠摩智在正宗性上则要差一点,因为小无相功包含【内力本体】和【发力法门】,他的七十二绝技单纯只是招式而已。 扫地僧说的【本寺七十二绝技,均分内力本体和运用法门】,意为每门绝技都包含内力本体、发力法门、招式三部分。至于【倘若练的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的外门功夫】,并不是说少林绝技中有几门是纯粹的招式,而多半是说的罗汉拳这种非绝技的少林武功。(原文:本派入门掌法十八路,内外器械三十六门,绝技七十二项。) 在天龙中,完整的少林绝技,都是有配套内功的。除非不是绝技。 而在倚天中,金刚门的绝技非但没有【配套内功】,也没有【发力法门】,属于纯粹的表面招式。 原文:【本派入门掌法十八路,内外器械三十六门,绝技七十二项。每一门功夫变化少的有数十种,多的在三百以上,要将这些招式尽数学全了,却也不易。就算不习内功,只学招式,也得数十年功夫。】 原文:【火工头陀武功虽强,毕竟全是偷学,未得名师指点,少林武功博大精深,他只暗中窥看,时日虽久,又岂能学全了?】 原文:【降龙十八掌”的精要之处,全在运劲发力,至于掌法变化却极简明,否则以梁子翁、梅超风、欧阳克三人武功之强,何以竟让郭靖将一招掌法连使许多遍,却仍无法破解?刚才欧阳克眼睁睁瞧着洪七公传授三记掌法,郭靖尚未领悟一成,他早已了然于胸,可是一到对敌,于郭靖新学的三掌竟应付为难。】 射雕原文可证,【发力法门】也是无法偷学的。所以火工头陀实打实只学了【表面招式】。
聊聊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的差距 很多人说四品一阳指就可以入门六脉神剑,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比法。错误的点在于: 1.五本并没有入门六脉神剑,他们只是入门【半脉神剑】。 原文:【本因道:“本寺虽藏有此经,但说也惭愧,我们无一人能练成经上所载神功,连稍窥堂奥也说不上。”】 而六脉的精髓正是【六脉回转运使】,段誉甚至表现过【六脉齐发】的能力,至少也是【双手点点戳戳】。 正如完整的一阳指是十指功夫一样,完整的六脉也应该是十指剑气,所以五本的半脉神剑压根就不算六脉入门。 2.四品是衡量“精通度”的概念,而一脉、两脉,是衡量“完成度”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原文:【澄观甚是得意,道:“以四十二年而练成一指禅,本派千余年来,老衲名列第三。”顿了一顿,又道:“不过老衲的内力修力平平,若以指力而论,恐怕排名在七十名以下。”说到这里,又不禁沮丧。】 澄观的一指禅,完成度高,精通度低,两者是不同概念。 正确的比较方式是:十指一阳指可练半脉神剑。 【十指】和【半脉】都是完成度的概念。 由此便可以清晰看出,凝气成剑的难度至少凌空出指的十倍。 如果按精通度比较,那么考虑到剑气是指力化成,所以指力的品级和剑气的品级直接挂钩,所以四品十指一阳指应该对应四品半脉神剑。 这样品对品,脉对脉,才是真正合理的比较。 按这样的定义方式评价,就算三论一灯是“一品一阳指”,也只能证明他的一阳指强度相当于一品半脉神剑。当然有些雕迷会说一品指力肯定不会只能练半脉,至少也是两脉三脉。 问题来了:一灯实际上连一脉都没有练啊!只要他没学过六脉神剑,他出指的方式,就永远是【一指禅】。这是武学档次的差距,无法用精通度弥补。 所以一灯的强度,就是在半脉到一脉之间,上限枯荣。 永远记住,品是品,脉是脉。
简单说说独孤求败的剑境 1.利剑境的水平非常高,高到天下无敌的地步。(拿“争锋”证明“没有争赢”的,是语死早。)剑宗的巧招不是利剑(境),魔教十长老的奇招也不是利剑(境),只有独孤求败本人的高招才是利剑(境)。利剑者,招式也。招式达到巅峰才叫利剑境,招式未达巅峰则无境界可言。 “无招”的本质还是招式,只不过是最精妙的招式而已。就像降龙十八掌的巅峰是“至刚生至柔”,但降龙十八掌的本质还是至刚。且“无招”不是招式精妙的原因,而是招式精妙的结果。当我把天下招式归纳为总决式的三百六十种变化以后,我自己就不需要招式了。但我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这三百六十种变化中的,不会超出,也不会违背。三百六十对于一门剑法是一个大数字,对于普天下剑法则是个小数字。中间经过了独孤求败的筛选、简化,所以独孤九剑没有特别精妙的动作(并非特别的精妙),但有特别精妙的眼光(不论敌手剑法如何高明,总是一眼看出其破绽)。这个眼光,还是招式。 2.利剑之后的重剑、无剑,是独孤求败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重剑突破利剑,不代表利剑不强,更不代表别人的重剑可以突破独孤求败的利剑。 因为利剑本身就很高,所以重剑是在顶点上寻求突破,也就是所谓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重剑比利剑强得并不多。甚至重剑入门阶段的实战威力还不如利剑,这点从杨过被神雕血虐就可以看出。 如果是虐菜,那只需要利剑就够了。甚至利剑虐菜更有效。利剑无内力可胜内力一般的高手。重剑内力一般则会被同内力甚至低内力高手压制。比如射雕早期的郭靖对黄蓉。 可以说重剑独孤>利剑独孤,但不能说“重剑”(风格的)洪七公>“利剑”(风格的)黄药师。利剑风格的极致是林朝英的“天罗地网”,用内力练出速度,再用速度加乘巧妙招式。但独孤求败没有走这条道路。实际走了这条道路的,是东方不败。 简而言之,可以说重剑杨过>令狐冲,但不能说杨过必然>东方不败。 3.重剑对武器的依赖其实低于利剑。 玄铁剑对重剑境虽然很重要,但已经不再是关键因素。其关系更像是“如虎添翼”——重剑使用者的内力是“虎”,玄铁重剑则是“翼”。如果内力不强,那玄铁剑就会退化为达尔巴的黄金杵。可见内力才是重剑境的关键因素,而道具不是。 很多人看到玄铁剑打造时追求重量,就想当然以为这重量就是一切。这等于说潘璋拿青龙偃月刀=关羽。实际上原文多次强调,重剑【无锋】。无锋,就是去依赖的意思,就是禁止剑客再依赖武器之利。所以重剑境界可以作为无剑境界的前置阶段,因为重剑的“去依赖”,离无剑的“无依赖”已经只差临门一脚了。 但你也不能改剑为杵,你还得使用剑法,而不能改成杵法。你得既有轻兵器的灵动,又有重兵器的威猛,同时这个威猛是内外都威猛,而不是只有力量没有力量运用的达尔巴。 4.重剑不是正中求变,而是纠偏归正。 剑法,本来就是武术中的捷径。金书中多次强调“同水平单挑,有兵器者占优势”。但这捷径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踏入误区。在兵器锋利的情况下,武器只需要擦到对手就能赢。这就会诱使剑客放弃内力修炼,一心钻研技巧。钻研到极致,成就也很大,但那毕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剑法首先是一门武术,武术就是全面的身体较量,不止有招式,还有内力。所以利剑不是剑术的正道,只是剑术的常道。【不论何门何派的剑法,都以轻翔灵动为尚】,那些都是对剑术片面的理解。最好的剑术,招式要好,内力也要好。 杨过的重剑招式其实很精妙,只不过不是动作精妙,而是把内力发挥得很精妙。只有内力,没有重剑的招式,杨过就会缩水成游坦之。重剑境不是“大力出奇”“一力降十会”,而是“又劲又精”“既力又会”。这也是为什么重剑境必须在利剑境之后。没有利剑境积累的招式作为下限,重剑的上限也不会很高的。田伯光的内力哪怕变强了,也不会变成独孤求败。
系统解决一下周芷若问题 最近周吹奇谈怪论越来越多,什么周芷若内功胜超风啦,周芷若练的是全本九阴,一堆明显不合原文逻辑的观点甚嚣尘上。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 首先澄清几个基本事实: 1.所谓速成九阴就是指的【白蟒鞭】【九阴白骨爪】【这两门】功夫,属于连残篇都算不上的碎屑,根本不是啥全本九阴。 2.周芷若的实力全在【外功】,也就是上述提到的鞭和爪。 3.“速成”的“速”,指的就是【(基本)不练内功】。 原文:【我依照师父的遗命,学练《九阴真经》中可以速成致用的功夫。九阴白骨爪和白蟒鞭两项武功,果然轻捷易练,只几个月时间,这两套武功便打得丐帮与武当派望风披靡……我的九阴白骨爪碰上了她便缚手缚脚,竟全无施展的余地。】 原文:【那黄衣美女点头道:“我都知道了。哼!‘九阴白骨爪’和‘白蟒鞭’未必便是天下最强的武功。”】 原文:【鹿杖客道:“我们要向宋夫人求借武功秘笈,学一学九阴白骨爪的功夫。”】 ——事实很清楚,令玄冥二老眼馋的,令黄衫女不屑的,周芷若引以为豪的,就是【九阴白骨爪】和【白蟒鞭】【这两门武功】,此外无他。 又有原文:【周芷若的武功纯以奇幻见长,制服武当二侠实是她成就的峰巅,说到内功修为,比之俞莲舟、殷梨亭尚远为不如。】 ——作者把【奇幻】与【内功】分别言之,明显【奇幻】和【内功】是对立的概念,【奇幻】的是【外功】,周芷若的强项也是【外功】。而内功则连殷梨亭都不如,还是【远远不如】。 又有原文:【我跟师哥两个一起翻看‘九阴白骨爪’与‘摧心掌’,经上写明了这两门功夫的练法和破法。经上说:‘此二功不必以内功为根基,以外功入手亦可。】【破解之法,须以上卷中的内功为基,陈玄风只盗得下卷,一上手便练九阴白骨爪、摧心掌、白蟒鞭等较易功夫,艰难的破解之法不能练,此节周伯通却又不知了。】 很明显,周芷若选择九阴白骨爪的动机,和黑风双煞一样,图的就是【不练内功】。区别在于陈玄风是没有内功,周芷若则是手里有但是不去练,或者说练得少。这样才可以实现【速成】。因为【内功是艰难的,绝对不能速成的】。
吃我破独式啦:正面击破一下九剑吹的狡辩 九剑零内力战绩辉煌,六脉顶内力战绩拉胯。、 正面反驳:比较两门武功的优劣,从来不是看入门收益,而是看最终成就。 二层乾坤让杨逍这个伯仲韦一笑的高手可以好整以暇地一打六,而七层乾坤的张无忌面对玄冥二老尚且吃力,结论乾坤七层<乾坤二层。这种推理无疑是可笑的。因为杨逍再怎么一打六,也打不过玄冥二老任意一个。 九剑的入门收益很高,这点毋庸置疑。因为所有的招式流武功全都有入门突飞猛进的特点,比如: 【陡然间迎面一棒刺来,棒身晃动,似是刺向上盘,却又似向下三路缠打,一时竟尔难以断定。他心中一凛,左手向上挥格,同时右足横扫,不论对方如何变招,都可拆开。岂知黄蓉手中竹棒抖动,竟来疾打自己中盘腰眼。欧阳锋大惊,托地向后跳出,侧目斜视。黄蓉初使打狗棒法,初出手就逼开了当世第一强敌,甚是得意。】 然而招式流的武功也普遍存在着【上限不高,后继乏力】的缺点,比如: 【周芷若的武功纯以奇幻见长,制服武当二侠实是她成就的峰巅,说到内功修为,比之俞莲舟、殷梨亭尚远为不如。】 独孤九剑也不例外: 【令狐冲拳脚功夫造诣甚浅,因之独孤九剑中那“破掌式”一招便也学不到家,既看不出对方拳脚中的破绽,便没法乘虚而入。】 【风太师叔说,我要练得二十年后,方可与当世高手一争雄长,主要当是指‘破掌式’而言。】 面对真正内外兼修的上乘武学,独孤九剑将丧失招式优势,打回原形,滚回去从掌法学起。
实锤,二论一灯把一阳指完整打一套都困难 不服一灯打不出凌空指力,非说一灯给黄蓉疗伤是“外科手术”。问题你见过这样的手术? 【这次一灯大师背向黄蓉,倒退而行,反手出指,缓缓点她章门穴。】 主刀医生背对病人进行手术?这大夫怕是要吊销行医资格证了吧? 【这一次是遥点,他身子远离黄蓉一丈开外,倏忽之间,欺近身去点了她颈中的风池穴,一中即离,快捷无伦】 你见过哪个医生做手术在手术台前窜来窜去像只猴? 唯一合理的解释:背点也好,闪现点也好,都是【一阳指中固有的招式】,人家的动作套路就是那样的,打人是这样,治人也是这样。所以郭靖才说【一灯大师此时宛如现身说法,以神妙武术揭示《九阴真经》中的种种秘奥。】 【督脉点完,一灯坐下休息】【这带脉共有八穴,一灯出手极慢,似乎点得甚是艰难,口中呼呼喘气,身子摇摇晃晃,大有支撑不住之态。郭靖吃了一惊,见一灯额上大汗淋漓,长眉梢头汗水如雨而下。】 最后一处实锤: 欧阳锋逃赴西域,听说从此不履中土。我师哥一声长笑,盘膝坐在供桌之上。【我知道使‘一阳指’极耗精神,师哥必是在运气养神,当下不去惊动】 好家伙,这可是五绝内力最强者的先天功一阳指,蓄力一指就要静坐养神,这情形周伯通已经见怪不怪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