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之子 常山之子
关注数: 4 粉丝数: 1,169 发帖数: 27,267 关注贴吧数: 7
关于打造风清气正网络舆论氛围的忠告! 在很多贴子、很多地方,本人曾多次说过,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终究也是现实社会的映象。在网络上表现的不和谐,追根溯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和谐。网络虚拟社区映射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一个人网络言论也反映了其现实社会中的为人。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对于他人的缺点或者是不足,我们抱怎样的一种心态去对待?是斤斤计较?还是以容相待?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胸怀,我们常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连他人一点有意或者是无意的过失也不能包容的话,那只能会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不知大家看过六尺巷的故事没有:千里来信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想说,我们大家都要有一颗相互包容之心,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近一个时期以来,利用本吧搞人身攻击、造谣滋事、含沙射影的事情屡见不鲜。为此,有很多网友对本吧管理组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为此,为了将正定吧真正建成广大网友喜闻乐见的交流场所、外地人士通过网络认识了解正定的一张名片,在国庆到来之际,本人代表本吧管理组忠告广大吧友:让我们以自身行动,以宽阔的胸怀来建设正定吧,对于那些执迷不悟、冥玩不化、怙恶不悛者,本吧将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以正视听! 最后奉劝广大吧友一句话:手莫伸,抻手必被捉!
我们应当怎样捍卫赵云故里?     地球人都知道,三国名将赵云是正定人。否则的话,毛主席当年也就不会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      然而就如同韩国人的无耻抢注,与正定相距200里之外的临城县,在去年抢先将所谓的“临城赵云故里传说”申报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近日又撕下“传说”的幌子,赤裸裸地对外宣称临城才是真正的赵云故里,甚至为此还准备投资近亿元,建设所谓的“赵云文化主题公园”。      临城方面对于“赵云故里”认定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赵子龙是常山人,而常山的范围很大,临城旧时称房子县,也属常山郡境内”;二是前几年该县发现了一块“赵云故里碑”石碑。该石碑中间正文隶书刻“汉顺平侯赵云故里”,右侧隶书刻“光绪戊戌孟冬正定镇总兵蓝斯明立石”,左侧隶书刻“盐运使衔四川重庆府知府吴震敬镌”;三是临城有着赵云故里的民间传说。      上述三条依据听起来似乎是振振有词,说白了却是苍白无力。按照临城人的逻辑,如果因为常山曾经管辖过临城,就说赵云是临城人,那么石家庄周边的其他众多县市岂是否也可以群起而抢之,宣称赵云是自己县市人呢?其二,一块石碑说明不了问题,石碑既可以伪造,也可以移动,即便那通石碑是真的,距今也只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比光绪元年《正定县志》中关于“赵将军庙,祀汉顺平侯云,旧在南关、滹沱河北岸,移建于城东北隅草场,道光六年移建于关帝庙东,同治四年与关帝庙一并重修,春秋二仲与关帝同日祭”的记载晚了数十年。其三,仅凭几个传说就认定赵云是临城人,那更是滑稽可笑;临城人也许并不知道,在正定不仅有着赵云的传说,还更有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传说,那正定人是不是也就得要说天上的王母娘娘是正定人呢?      对于临城争夺赵云咄咄逼人的态势,正定的保卫赵云战却毫无精彩可言,不是据理力争,而是要建一座根本就不曾存在过的什么“赵云故居”欲说明问题。要知道赵云出生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正定县城,赵云故居又从何而言?用这种方式来保卫赵云故里称号,就如同拿豆腐来证明铁的坚硬一样荒唐可笑!      对于临城、正定的赵云故里之争,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旭霞一语道破了天机:名人故里争夺实际是一场利益之争。争夺名人故里实际是想借历史名人这块招牌来营销自己、发展地方经济和当地旅游。      对于赵云精神,正定临城都承认体现在“忠勇仁义”四个方面。如果赵云地下有知,看到今天的纷争场面也许会发出慨叹说:不要争夺哥,哥只个传说! 请大家各抒已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