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砧子-
半烟半雨半空城
九月寒砧催木叶
关注数: 2
粉丝数: 310
发帖数: 21,447
关注贴吧数: 10
无梦园初集ー山海关内外边图 陈仁锡 (1581-1636)是明末一位官吏和学者,1622年进士,加入翰林院任职。此书乃由他弟礼锡于1637年所辑刻。书包括35卷、遗集8卷、小品2卷、家乘文1卷,共16册。主要部分记载辽国 (也称契丹国)边境颇详。此书清代的《禁书总目》及《违碍书目》都列入。卷端有他手绘的《山海关内外边图》,卷内各章记载边防地理,屯田茶海等详情,都其所亲历。为当今研究明清史事的重要史料。书籍编辑方法别致,初集35卷以十四字分集,分成 14类,每类一字。这14字构成两行七字诗句。书有很多刻工名序跋。作者自序于1633年写。此初印全本极罕见,故此很珍贵。
【史籍资料】【转载】明代史料综述 转自百度南明史吧,感谢南明史吧吧主@月中冰 (一) 基本史料21种
《吴逆始末记》清·佚名 转自百度南明史吧,感谢南明史吧吧主@月中冰 崇祯十七年春,流寇渐逼,给事中吴麟征请调宁远总兵官吴三桂入卫,帝意犹豫。三月,闯贼陷大同,京师戒严,乃封三桂为平西伯,飞檄召之。迁延不即发,及抵山海关,凶问至,遂止。闯闻三桂据于关,执其父襄,令招以书。略曰:“尔以君恩特简,得专阃任,乃怯懦观望,使西兵长驱。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尔君已逝,尔父犹存。呜呼!识时务者,可以知所变计矣。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犹全孝子之名。”贼并发银数万,遗伪将赍往犒之。三桂得书,即令贼将入关代守,自率精锐赴燕京降。 至滦州,闻爱姬陈沅为贼帅刘宗敏所掠。时方食,抵几于地,须发奋张,具书答襄曰:“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不能为孝子矣。”即卷旆驰还山海,袭杀贼将,歼其众,遣部将杨坤奉书,乞师于我大清。略曰:“三桂以螽负之身,忝镇山海,亦思坚守东陲,巩固神京。不意流寇犯阙,奸党开门,先帝不幸,九庙煨烬。天人共愤,众志已离,败可立待。三桂受国厚恩,欲兴师问罪,奈京东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国门,灭流寇于宫庭,则我朝之所图报,岂徒财帛而已哉!”时我睿亲王绥辑中原,得书即遣使报之。略云:“闻崇祯帝丧于流寇,不胜发指。故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不旋旌,期必灭贼,出民水火。今伯遣人致书,深为喜悦。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旧土,晋为藩王,国仇可报,身家可保也。”三桂乃传檄远近云:“闯贼李自成以么魔小丑,荡秽神京。日色无光,妖氛吐焰。杀我帝后,刑我缙绅,僇我士民,掠我财物。二祖列宗之怨恫,天寿凄风;元勋懿戚之诛鉏,鬼门泣血。”又云:“周命未改,汉德可思。诚志所孚,顺能克逆;义兵所向,一以当十。” 闯贼闻之大怒,执吴襄随行,亲帅贼众十余万,东攻山海关。三桂惧,请我朝速进兵。四月,大兵至沙河,败贼将唐通于一片石(原注:通为明总兵官,守居庸,以关降贼者)。贼复部勒其众,北距山,南抵海,为长阵以待。睿亲王命三桂兵皆系白布为识,冲其中坚,贼不能支。追至永平,贼恨甚,杀吴襄,悬首于竿,走还京师。大兵至于四月晦日,闯焚宫殿,挟太子、二王西走。三桂追及于定州清水河,斩其伪帅谷可成,贼奔真定。三桂合辽东兵击之,贼以屡败而忿,乃勒精兵依山为阵,大呼曰:“今日亲决死斗,不求人助,乃为豪杰耳。”于是纵兵大战。猛风东来,卷沙蔽日,贼营旌旗俱折。贼恐,急收兵,三桂射之中肩,狼狈由固关遁去。时睿亲王摄政,赐三桂玉带、蟒服、鞍马、弓矢等物,晋爵平西王。 南都福王立,闻三桂乞师破贼,遥封为蓟国公。八月,遣使臣左懋第、陈洪范赍银币入朝致谢,并诣三桂营致福王意。三桂谢曰:“时势至此,夫复何言,惟有闭关束甲,以俟后命耳。”所赐俱辞不受。明年,南都亡,闽中唐王立。时秦、晋、楚、豫、吴、越之地,俱入版图,三桂回锦州。又明年,汀州亡,粤中桂王立。自湖以南,川、广、滇、黔皆为明守,乃移驻汉中。九年,桂王走安隆。十四年,三桂晋平西大将军,同都统莫尔根由四川定黔、滇。十五年,自重庆进兵,破遵义之三坡,下贵阳,大兵毕集于平越之杨老堡。三桂兵至七星关,白文选分军守险,不得前。三桂乃从水西间道取乌撒,袭其后,守兵惊遁。是冬,三路兵会于云南。桂王君臣奔永昌,旋奔腾越。明年,克永昌,引大兵渡潞江。先,李定国设伏磨盘岭(原注:即高梨贡山),为首尾横击计,为降人泄其谋。三桂分精甲先蹂之,大兵继至,短兵相接战山上,自卯至午,尸委山谷皆满。定国不能支,军溃,桂王亡入缅,滇地悉平。 十七年,朝命吴三桂以平西王为总管镇云南。三桂裨将杨坤为之谋,请效黔国公,世守滇中,为子孙计,必入缅禽王以献,乃可。三桂深然之,即具疏请兵云:“滇南负固有年,一朝堪定。独由榔在缅,李定国、白文选等分驻三宣、六慰、孟艮一带,借由榔以鼓众心。窥我边防则患在门户,号召诸蛮则患在肘腋,投诚生心则患在腠理。请大举入缅。”冬十二月,大兵临缅江(原注:即大金沙江),缅人恐,送桂王并其眷属于军前。三桂使人环守之,王南面坐,三桂入见,北向长揖。王问为谁,三桂噤不敢对;再问之,不觉膝之屈也。问之数四,始称名以对。王切责良久,已而叹曰:“今亦已矣。我本北人,欲见十二陵而死,汝能任此事乎?”对曰:“能。”王乃麾之去。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掖之出,自是不敢复见。越日,拥王还滇。康熙元年四月,三桂令人以帛缢杀王,藁葬云南城外。嗣奉朝命,贵州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照云南例,着平西王管理,又令文武官听自选用。是时也,明之根孽已尽,李定国已死,白文选已降,高枕无与复为难者。爵晋亲王,子尚公主,据有滇、黔数千里之地,爪牙腹心布列要害,自以为西南一隅,真子孙万世之业,而不轨之迹渐彰矣。
【史籍资料】三十年来域外汉籍整理概况述略 转自百度南明史吧,感谢南明史吧吧主@月中冰 本文直接转载自新浪博客: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148d112ea0102w2w2.html&urlrefer=ce204a12bef686357c2509686aa39591 一楼百度防吞
明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明晋王李定国(1620年-1662年),1620年07月11日出生於陕西延安。陕西延安明末民变势力之一大西军将领,南明武将,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汉族民族英雄。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一说榆林人。张献忠义子,封为安西将军。隆武二年(1646)张献忠战死后,与孙可望等率部联明抗清。永历六年(1652),入广西,克桂林,乘胜北上,连克永州、衡阳,「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遭孙可望嫉忌,退入广西,再屯云南。十年,密迎永历帝入滇,封晋王。后孙可望降清,西南防务机密尽失,清军大举攻黔。他转战不利,退入缅甸。永历十六年(1662),永历帝被杀,他忧愤病作,於同年病亡。
【分享】琉球喜安日记 一楼不给看
明代海防工程
南明历史纪实大事年表 好友柠檬镇楼~
【清郑澎湖海战研究】
【试论清荷联攻郑氏】
南宋名臣全子才兵败流寓灵川稽考 兵败流寓灵川而后鲜为人知的南宋名臣全子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考究的人。1999年问世的图鉴版巨著《中国通史》(梁隆炜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第五卷有载:“公元1234年6月,理宗赵昀命全子才等出兵汴京,汴京蒙古守将杀长官崔立降宋。宋将赵葵自滁州(今安徽滁县)取泗州(今江苏盱眙北),至汴京会师。7月,宋兵入洛阳,洛阳近乎一座空城。宋兵军饷无着,蒙古闻讯后派兵南下,包围洛阳。双方交战后宋军虽然未败,却因严重缺粮,只好弃城而归。在汴京的宋军,也因朝廷不供应粮饷,无法坚守,在蒙古军决黄河水淹城后,也只好退走了。”由此可见,全子才是名垂青史的南宋名臣。
如果加藤清正的军队继续深入,与建州女真正面相遇
明郑厦门大捷与长江之战的关系 永历十三年(西元1659年)六月,郑成功率领明军十七万人北伐。歼灭满汉清军万余人后,明军长驱直入长江,进抵南京城下;随后却因郑成功本人的指挥失误,莫名其妙地在南京城外大败,明军陆军精锐损失惨重,扎着汉式发髻的明军将士尸体布满了从下关到崇明的江面,其中多有撤退至江边,却得不到明军舰队接应,毅然投江殉国的铁人部队。郑成功手下最勇猛的大将、中提督甘辉身中数十箭被俘,不屈而死。
1654年三入长江之役与孙可望、郑成功的关系 说到南明1654年张名振、张煌言带领水师三入长江战役之时,很多所谓历史专家在误导人,说什么这次战役是郑成功制定的,又说什么郑成功命令手下张名振、张煌言进军。事实显然不是如此。第一,郑成功和张名振不是隶属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同盟关系中的官位高低。1651年清军攻破舟山后,鲁监国在张名振等统率的军队护航下借居于郑成功控制之下的金门、厦门一带。郑成功有意把鲁监国的兵将收编,遭到抵制后,双方保持一种联合大于摩擦的同盟关系;张名振等鲁监国的军队基本上是保持独立系统的,并没有变成郑成功的部属。
遗民与移民 明郑时期台湾文化史
南明的七个背影——面向大海的郑成功 (一)出海 南明这是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四月三十,星期六的早晨,地点是今天的台湾海峡靠近台南海岸大约一百海里的海面上。[清]施琅《从征实录》
明郑吧拜吧贴 明郑是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台湾建立的政权,是明清易代之际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时代,与清朝沿闽海为界,外征台海、内伐金陵,是明朝的延续。
明郑吧召唤贴 明郑是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台湾建立的政权,是明清易代之际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时代,与清朝沿闽海为界,外征台海、内伐金陵,是明朝的延续。
明郑吧签到贴 明郑吧各位吧友可以在此签到
《郑成功传·清史稿郑成功传》 郑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芝龙,明季入海,从颜思齐为盗;思齐死,代领其众。崇祯初,因巡抚熊文灿请降,授游击将军;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芝龙有弟三:芝虎、鸿逵、芝豹。芝虎与刘香搏战死。鸿逵初以武举从军,用芝龙功授锦衣卫掌印千户。崇祯十四年成武进士。明制:勋卫举甲科,进三秩;授都指挥使,累迁亦至总兵。福王立南京,皆封伯;命鸿逵守瓜州。顺治二年,师下江南,鸿逵兵败,奉唐王聿键入福建,与芝龙共拥立之,皆进侯;封芝豹伯。未几,又进芝龙平国公、鸿逵定国公。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的失误、意义和如果 郑成功南京之战,满清官方指斥为“海贼入犯”,满清并且大肆宣传郑成功如何祸害当地老百姓,显然这是极其可笑的论,满清他自己这样的事情干的很多却从来不提的,但是满清却一直把自己说成是正义的象征而把所有的不利都推到南明和农民军头上去,但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总是会露出水面。不过此次战役,也不能像某些人吹嘘或者贬低的那样,说成是轻举妄动或者恢复壮举。可以收这次战役是具有以下特点:
明郑在台实际控制区域与人口、行政区划、制度等介绍 明郑在台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带图【今天的台南市区部分地区】明郑后期实际统治区域图 明郑实际统治区域只有今日的台南市大部以及嘉义县与高雄市沿海地区,台湾绝大部分地区掌握在原住民手中,这是由于明郑汉人人口实在是太少导致的明郑灭亡时人口仍未达到20万,明郑一直对岛上大部分地区无法有效统治。 另外,1664年,荷兰人出兵占领鸡笼(今天的台北基隆),郑军随后也于1665年进驻淡水,与荷军对峙。由于补给困难,贸易也始终无进展,1667年东印度议会以损失荷兰盾八万元为由,裁决撤出鸡笼,翌年7月将所有公司职员接回巴达维亚,自此荷兰人彻底放弃夺回台湾。
19世纪的清末、幕末、旧韩末对比 注:本帖是翻译韩国论坛的信息,所发帖者为韩国ilbe论坛网民。
明郑在台实际控制区域与人口、行政区划、制度等介绍 明郑在台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带图【今天的台南市区部分地区】明郑后期实际统治区域图 明郑实际统治区域只有今日的台南市大部以及嘉义县与高雄市沿海地区,弯岛绝大部分地区掌握在原住民手中,这是由于明郑汉人人口实在是太少导致的【明郑灭亡时人口仍未达到20万!】明郑一直对岛上大部分地区无法有效统治。 另外,1664年,荷兰人出兵占领鸡笼【今天的台北基隆】,郑军随后也于1665年进驻淡水,与荷军对峙。由于补给困难,贸易也始终无进展,1667年东印度议会以损失荷兰盾八万元为由,裁决撤出鸡笼,翌年7月将所有公司职员接回巴达维亚,自此荷兰人彻底放弃夺回台湾。
明郑在台实际控制区域与人口、行政区划、制度等介绍 明郑在台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带图【今天的台南市区部分地区】明郑后期实际统治区域图 明郑实际统治区域只有今日的台+南市大部以及嘉义县与高+雄市沿海地区,弯岛绝大部分地区掌握在原住民手中,这是由于明郑汉人人口实在是太少导致的【明郑灭亡时人口仍未达到20万!】明郑一直对岛上大部分地区无法有效统治。 另外,1664年,荷兰人出兵占领鸡笼【今天的台北基隆】,郑军随后也于1665年进驻淡水,与荷军对峙。由于补给困难,贸易也始终无进展,1667年东印度议会以损失荷兰盾八万元为由,裁决撤出鸡笼,翌年7月将所有公司职员接回巴达维亚,自此荷兰人彻底放弃夺回台湾。
渐行渐远的中国、日本和朝鲜三国 日本、朝鲜和中国,渐渐从文化上“本是一家”到“互不相认,象征着“东方”看似同一文明内部的巨大分裂。 就在清帝国看似最兴盛的时代,朝鲜到中国的使者们却看到了已经不再“中华”的帝国风景,于是不再认同这个原来仰视的宗主国;而日本人在对中国漂流商贾的观察中,也表现出来一些微妙的、发自国族自尊的轻蔑和警惕……
平安时代和服考据以及同时期唐宋制汉服
中国明代档案总汇 对明代历史感兴趣的同袍可以来看看
内阁の同人志化决定
南明永历时期势力范围演变 一切就从1646年的十月开始吧
南明历史纪实大事年表 一楼祭度娘,话说这帖子被吞两回了(好友柠檬镇楼)
南明吧拜吧贴 昔日南明吧遇人不淑,让八旗占据吧主之位,大明凰德王,钦命征北大将军胡作非为,南明吧一度沦陷,真南明吧在刻纹手中重建,结果不久就遭遇封禁,传承自南明吧的贴吧如真南明吧,南明史吧难以恢复从前的样子,而今本吧重建南朙吧希望恢复当初汉服吧的关系,振兴南明系贴吧
中国朝代拟人
中国朝代拟人
南明的七个背影——面向大海的郑成功 (一)出海 南明这是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四月三十,星期六的早晨,地点是今天的台湾海峡靠近台南海岸大约一百海里的海面上。[清]施琅《从征实录》
1654年三入长江之役与孙可望、郑成功的关系 此贴来自南明吧,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3650281318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的失误、意义和如果 来自南明吧,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3650284680
南明义士屈大均生平事迹 来自原南明吧
南明吧拜吧贴 昔日南明吧遇人不淑,让小人占据吧主之位,大明凰德王胡作非为,南明吧一度沦陷,真南明吧在刻纹手中重建,结果不久就遭遇封禁,传承自南明吧的贴吧如真南明吧,南明史吧难以恢复从前的样子,而今本吧重建,希望两吧友谊长存
郑成功、张煌言的长江之战的失误、意义和如果 郑成功南京之战,满清官方指斥为“海贼入犯”,满清并且大肆宣传郑成功如何祸害当地老百姓,显然这是极其可笑的论,满清他自己这样的事情干的很多却从来不提的,但是满清却一直把自己说成是正义的象征而把所有的不利都推到南明和农民军头上去,但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总是会露出水面。不过此次战役,也不能像某些人吹嘘或者贬低的那样,说成是轻举妄动或者恢复壮举。可以收这次战役是具有以下特点:
1654年三入长江之役与孙可望、郑成功的关系 说到南明1654年张名振、张煌言带领水师三入长江战役之时,很多所谓历史专家在误导人,说什么这次战役是郑成功制定的,又说什么郑成功命令手下张名振、张煌言进军。事实显然不是如此。第一,郑成功和张名振不是隶属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同盟关系中的官位高低。1651年清军攻破舟山后,鲁监国在张名振等统率的军队护航下借居于郑成功控制之下的金门、厦门一带。郑成功有意把鲁监国的兵将收编,遭到抵制后,双方保持一种联合大于摩擦的同盟关系;张名振等鲁监国的军队基本上是保持独立系统的,并没有变成郑成功的部属。
南明时期的三大战役 汉末三国有决定天下形势的三大战役,而在崇祯殉国后的南明时期,也有决定天下形势的三大战役,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官渡、赤壁 这里就简述一下南明时期的决定天下的三大战役。
【拜吧】南明吧拜吧帖,祝贵吧生意红火 昔日南明吧遇人不淑,让满遗小人,传承自南明吧的贴吧如真南明吧,南明史吧难以恢复从前的样子,而今本吧重建,希望能够振兴南明系贴吧,望两吧友谊长存
南明吧吧友召集帖 昔日南明吧遇人不淑,让满遗占据吧主之位,大明凰德王胡作非为,南明吧一度沦陷,真南明吧在刻纹手中重建,结果不久就遭遇封禁,传承自南明吧的贴吧如真南明吧,南明史吧难以恢复从前的样子,如今,南明吧光复,希望大家能够共同振兴南明系贴吧
南明吧拜吧贴 昔日南明吧遇人不淑,让小人占据吧主之位,大明凰德王胡作非为,南明吧一度沦陷,真南明吧在刻纹手中重建,结果不久就遭遇封禁,传承自南明吧的贴吧如真南明吧,南明史吧难以恢复从前的样子,而今本吧重建南朙吧希望恢复当初宋朝吧的关系,振兴南明系贴吧
现代普通话和满清满洲话没有关系 其实说满式汉语是现代普通话的前身,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种说法主要起源于四种观点: 1 普通话中的zh,ch,sh,r音来源于满语的语音; 2 “普通话”一词对应的英文词Mandarin,有满清官员的意思,是中文“满大人”的音译; 3 普通话中的“儿化音”是满人的满语口音造成的; 4 入声和尖团音的消失。
长篇军史评论:明朝灭亡的真相 来自原南明吧大唐风云
南朙吧携吧友新书长陵夜拜吧 南明吧重建,今日携吧友宁远伯李成梁新书长陵夜到此拜吧,明穿小说,剧情是洪武二十五年,有兴趣的吧友可以到本吧看一下
南朙吧携吧友新书长陵夜拜吧 南明吧重建,今日携吧友宁远伯李成梁新书长陵夜到此拜吧,明穿小说,剧情是洪武二十五年,有兴趣的吧友可以到本吧看一下
南朙吧携吧友新书长陵夜拜吧 南明吧重建,今日携吧友宁远伯李成梁新书长陵夜到此拜吧,明穿小说,剧情是洪武二十五年,有兴趣的吧友可以到本吧看一下
【转贴】血色残阳――南明人物评传 第一章:虎踞龙盘一旦休――弘光帝(附潞王) 其实,开篇人物第一个就从弘光帝――朱由崧写起,很费了我一番思量,他称的上是历代亡国之君的典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早已成为定评。不要说与拥兵自雄的孙可望,郑成功等相比,就是同样的南明君主如隆武,鲁监国等,也比他来得英气勃发得多。诸位看官见作者浓墨重彩首先推出的竟是这样一个人物,恐怕要一哄而散。不过再怎么说,朱由崧毕竟还是南明史上第一位CEO,况且南明之后的许多重大痼疾还都与他本人有关。所以也只好硬着头皮从他开张了。诸位请多包涵吧。 朱由崧的身世来历显赫,就是万历时差一点被立为帝的福王朱常洵之子。1617年,十岁的朱由崧被封为德昌郡王,后来又立为福世子。本以为可以像他的老爸一样,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终其一生。没想到天不遂人愿。李自成攻破福藩洛阳,革了老福王朱常洵的命。朱由崧和母亲邹氏好不容易逃出一死。尽管后来袭了福王的虚封,可那时天下大乱,朱由崧自然在洛阳站不住脚,只好四处流串,生活无着。破落王孙,在权贵眼里跟乞丐没什么两样。真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谁能想到,这个一败涂地的破落亲王,竟然有一天时来运转,继承了他那命运多舛的老爸未竟的事业,终于登上了明帝国的宝座。
明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明晋王李定国(1620年-1662年),1620年07月11日出生於陕西延安。陕西延安明末民变势力之一大西军将领,南明武将,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汉族民族英雄。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一说榆林人。张献忠义子,封为安西将军。隆武二年(1646)张献忠战死后,与孙可望等率部联明抗清。永历六年(1652),入广西,克桂林,乘胜北上,连克永州、衡阳,「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遭孙可望嫉忌,退入广西,再屯云南。十年,密迎永历帝入滇,封晋王。后孙可望降清,西南防务机密尽失,清军大举攻黔。他转战不利,退入缅甸。永历十六年(1662),永历帝被杀,他忧愤病作,於同年病亡。
蒙古统治时期的六大败笔 大汗汗国(公元1271年~1368年),历十一帝98年。其对中国的短暂统治,从总体上看,得分不高。归纳起来,主要有六大败笔。
端平入洛——蒙宋全面战争的序幕 端平元年(1234)六月中旬的一天,从寿州到蒙城的大路上出现了一支衣甲鲜明,行军劲头十足,似乎士气也很不错的军队.
大唐的对外战争 自秦、汉时起,中国基本上是统一富强的大国。境外邻国特别是北方的行国(游牧人的国家称行国),即使强盛一时也都远远不是中国的敌手。在割据分裂时期,如果割据国内部统一,象三国时魏国那样,对境外强敌依然还是有足够的抵抗力。原因很明显,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比四邻任何国家都高得多,并且汉族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民族,只要统治集团不是极端腐朽,不是朋党互斗,就能凭借民众的力量,防御外国的侵入。
明晋王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明晋王李定国(1620年-1662年),1620年07月11日出生於陕西延安。陕西延安明末民变势力之一大西军将领,南明武将,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将领之一,汉族民族英雄。字鸿远、宁宇。陕西延安人,一说榆林人。张献忠义子,封为安西将军。隆武二年(1646)张献忠战死后,与孙可望等率部联明抗清。永历六年(1652),入广西,克桂林,乘胜北上,连克永州、衡阳,「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遭孙可望嫉忌,退入广西,再屯云南。十年,密迎永历帝入滇,封晋王。后孙可望降清,西南防务机密尽失,清军大举攻黔。他转战不利,退入缅甸。永历十六年(1662),永历帝被杀,他忧愤病作,於同年病亡。
明太祖承认蒙元背后的政治含义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以后承认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历史地位,还修了《元史》,将忽必烈灵位移入了历代帝王庙中,但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政治含义,不是某些人说的,朱元璋背叛了华夏,承认了胡虏;亦不是某些人说的,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夷狄与华夏没什么区别,朱元璋内心认同胡元。至于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将通过几份诏书分析一下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主流舆论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理解有误 今年(2014)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般认为中国跟一战的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中国受一战的影响很大,不只在内政方面,还有外交方面。在100年前的今天(1914年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了关于一战的局外中立条规,有二十几条,第一条就是要求交战双方不得在中国的领土、领海和租借地,有任何的交战敌对行为。中国与一战真正发生关系,就是从100年前的今天开始。
日本少女漫画《新再生缘——明王朝宫廷物语》
马嘎尔尼笔下的清代中国,彻底戳穿满清盛世谎言! 1792年9月,乾隆五十七年的秋天,也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驶进广州港的103年之后,英国派出的第一个官方访华使团从朴次茅斯港出发驶往中国,团长是英王乔治三世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