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屯 苏家屯
关注数: 5 粉丝数: 281 发帖数: 1,927 关注贴吧数: 61
沈阳市苏家屯区:让每一笔征地补偿都明明白白 苏家屯区“三务”公开晒账本让每一笔征地补偿都明明白白沈丹铁路外迁工程是桃仙机场第二跑道建设项目的重要前置工程,是省、市重点项目。6月17日,记者获悉,苏家屯区陈相街道把做好沈丹铁路(陈相段)外迁工作作为一个重要项目来抓,面对村民最关心、最敏感的占地补偿款发放问题,积极采取干部带头,“三务”公开晒出明白账,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以此推动项目顺利施工。沈丹铁路外迁工程征占陈相街道丰收村土地,涉及村民99户。村里按照有关规定,依据土地确权书,对被占地村民进行占地补偿款的核算和发放,对于土地确权书范围外的全户消亡地、双份地、荒地等土地,无论是谁在耕种,都不给予补偿。但部分村民并不认同这种补偿方案,他们认为“不管什么地,我种的地,补偿款就应该给我”“村干部得到的补偿肯定比我们多”……为彻底消除村民心中的疑虑,丰收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清风干部”侯长秀组织村干部召开会议,她在会上带头表示,自己也有确权证以外正在耕种的土地,她愿意第一个放弃对这部分土地的补偿要求,并让村干部将征地补偿款的账目表上传到“阳光三务”平台、张贴到村内18个网格内进行公开。侯长秀说:“我们把账本晒出来,谁家占了多少地、得到多少补偿款,都写得明明白白,让每一名村民都看得到,该补偿的一分钱不少,不该补偿的一分也不能多给。”丰收村将征地补偿账目表公开后,村干部手把手教村民通过手机查看信息,积极宣传“阳光三务”小程序,使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可以随时了解村内动态。通过“晒账本”,占地补偿工作得到了百姓的理解和配合,也减少了很多麻烦。“阳光三务”使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三务”的公开透明,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让百姓更加放心、安心、舒心。(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莉)
苏家屯区:政务服务进家门 群众办事不出村 “以前交社保、残疾证挂失补办等,需要跑几个部门、窗口,现在只需到村便民服务站跑一次就全办妥,真是太方便了。”12月7日,家住苏家屯区白清姚千街道和顺堡村的王丹说起政务服务进村屯给群众办事带来的便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苏家屯区区域广阔、东西狭长,很多村屯与繁华的中心区域相距较远,村民出行办事不方便。为打通乡村政务服务的“堵点”,今年以来,苏家屯区大力推动“一站式”政务服务进村屯工作,梳理并打通270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将事项下沉到村屯直接办理,实现“只进一扇门,能办多样事”,在全市率先走出“政务服务进家门,群众办事不出村”的新模式。 村屯便民服务: 只进一扇门,能办多样事 “特殊救济对象补助金给付、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领、残疾人证换领……”近日,记者走进苏家屯区沙河街道鲍家洼子村,便民服务站服务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在窗口直接可见,民政、残联、食品卫生安全、卫健、医保、教育、就业等方面便民服务事项清单一目了然,便民服务事项和民生诉求一站办理、一窗通办。这是苏家屯区推动服务事项下沉,标准化打造“村屯便民服务窗口”,创新构建便民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苏家屯区将各级党组织领导作为“一站式”政务服务进村屯工作的根本抓手,区委、区政府成立以书记、区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4次领导小组会议和15次专班工作会议,制定《苏家屯区党建引领“一站式”政务服务进村屯工作方案》。 高效便捷服务: 登录“苏速办”,51项服务在线办 “您有患者预约在线问诊,请及时登录系统,与患者在线沟通。”近日,苏家屯区姚千中心卫生院的曾医生收到提示短信后,第一时间登录“苏速办”智慧平台,通过在线问诊功能,根据村民描述的病症,接受在线咨询,及时、有效的让村屯群众“足不出户”了解病情。 苏家屯区探索数字化基层治理形式,坚持“一云统管、一网通办”,将辽事通APP、政务服务网、裕农通智能设备等办事平台在农村进行普及应用,组织开发“苏速办”智慧平台,对各村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实时调用、多方利用”,将13个区直部门服务职能整合为10个民生服务板块,开发出“在线问诊、老年大学、乡村人才”等51项特色便民服务功能,为村屯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线上服务,并将“辽宁阳光三务”、12345热线进村屯,纳入整个进村屯工作体系当中。制定《服务手册》和《办事流程指南》并生成二维码,实现“一学就通,一点就会”。 “政务帮帮团”: “好差评”制度,助推服务升级 “现在到村里便民服务站综合窗口办事,一次就都解决了,真是省心省力。”在苏家屯区永乐街道互助村刚办完社保卡信息修改的刘女士连连称赞。 为实现解决需求、方便实用、便捷高效,苏家屯区在推动“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上不断加码,组建由117名专职服务人员、473名兼职服务人员组成的“便民服务团”,36名审批部门党员骨干组成的“政务帮帮团”,为村屯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专业服务,以打造全科无差别受理团队为目标,着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工作作风实的村级便民服务队伍,实现“一口清”导办、“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群众获得感得到持续提升。 制定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帮办代办等制度,全面落实综合服务“好差评”制度,提供线上线下多种评价方式,方便评价人自愿自主评价,形成“差评”件件有回复、“差评”件件有整改,形成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科学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莉
辽宁康平发现辽代契丹贵族墓群 2018年03月23日 09:12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林栋等 字号 关键词:契丹贵族;出土;石室墓;发现;长白山;砖室墓;遗址;墓室;墓道;发掘 打印 推荐   康平张家窑林场长白山墓群,位于沈阳市康平县沙金台乡张家窑林场西部边缘的长白山区域,2017年4月至11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群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共计清理辽代大型砖室墓3座,中小型石室墓6座,共计出土陶瓷、金银、铜、铁、玉石、玛瑙、琥珀、玻璃器等随葬品400余件。另外于墓群东约400米发现一处辽代遗址,发掘大型房址1座,应与墓群存在一定关系。   10 I区M2 、M3墓圹   I区M2、M3墓圹   I区   长白山墓群共分为三个墓葬区,其中I区发掘墓葬6座,II区发掘4座,III区经勘探发现疑似墓葬1座,尚未发掘。I区位于长白山东南坡,II区和III区分别位于I区东北和西南约500米。I区此前已于2015年抢救性发掘石室墓1座(M1),本年度继续发掘大型高等级砖室墓3座(M2~M4)、中型石室墓2座(M5、M6)。砖室墓均由阶梯墓道、墓门、甬道、东西耳室和主室等部分组成,总长度30米左右,方向均为东南向。M2主室八角形,耳室为圆形。M3墓室结构完整,未经盗掘,主室和耳室均为方形,在墓门两侧及主室墙壁发现有少量壁画残留,其他部分均已脱落。M4主室为八角形,耳室为方形。三座砖室墓主室的直径(边长)均在4~4.5米,耳室的直径(边长)在1~1.5米。M2和M4主室砖壁内有八角形木壁椁室,墓底有带边箱和棺箱的木椁葬具,并都发现有银丝网络,M2木椁上镶嵌有大量银片。   三座大型砖室墓出土随葬品十分丰富,M2经早期和现代多次被盗,仍出土海兽葡萄镜、铜盏托、玛瑙配饰、围棋子、琥珀吊坠、串珠、绿釉鸡冠壶、白釉渣斗、青瓷碗、白瓷碗等各类文物50余件。M3、M4随葬品组合保存基本完整,M3出土白瓷鸡冠壶、盘口壶、绿釉鸡腿坛、白瓷碗等陶瓷器,墓主人双手满带10枚银鎏金戒指,双耳佩戴摩羯形金耳环,左右手腕分别佩戴鎏金银镯各一个,胸前佩戴玛瑙项链和葵形银镜,腰部为银鎏金捍腰。西耳室出土整套铜鎏金马具、蹀躞带、双鱼配饰和铁器,共计出土随葬品200余件。M4出土陶瓷器数量和种类更加丰富,除上述器型外,还发现有白釉黑彩、褐彩梅瓶各1件,白瓷小盖罐4套,盘口执壶、莲花纹执壶、青瓷碗、青瓷盘、影青器盖等,另外还出土有波斯玻璃器、玉臂鞲、银鎏金面具、金丝未断的玛瑙璎珞一套、银鎏金带式、银盏、银杯、银鞍桥、银蹀躞带等金银器和成套马具等,各类随葬品总计140余件。   石室墓由阶梯墓道、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均为单室,墓室平面为方形,边长3米左右,墓道长约8至10米左右,墓葬方向均为东南向。其中M5甬道为过洞式,特征与2015年发掘的M1相同。   I 区M4 主室出土随葬品   长白山I区墓群是一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保存较为完好的契丹贵族墓群,墓主人应为身份较高的契丹贵族阶层。加之2015年发掘的1座石室墓,共计发现墓葬6座,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来看,墓群的总体时代大致在十世纪中期至十一世纪中期前后,墓葬时代存在早晚延续的关系,且墓葬分布排列存在一定的规律。   II区   II区清理小型石室墓3座(M1、M2、M4),均由墓室、甬道及墓道等部分组成,墓室均为单室,石块砌筑、平面均呈方形,边长2.5米左右,墓道分斜坡式和阶梯式,长约3至5米,墓葬方向均为东南向。3座墓葬均严重被盗,仅出土有篦齿纹灰陶罐和铁器等少量随葬品。另有1座墓葬仅挖掘了墓圹,并在墓道里填石块,未修建墓室(M3)。II区墓葬的总体时代大体应在十一世纪中期前后,等级规模明显小于I区,墓主人应为契丹小贵族阶层或一般富户。   白瓷盖罐   房址   在I区墓群东约400米,发现一处辽代遗址,地表散落有少量白瓷和泥质灰陶片,并清理大型房址1座。房址面阔8间、进深1间,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7米,总面积约210平方米,方向155度,与墓葬方向大体一致。墙壁石筑,具体由三个套间和两个单间组成,房屋内均有火炕和灶台,屋内地面保留有泥质灰陶片、白瓷片等遗物,从遗物分析,该房址废弃的年代在辽晚期或金初,延续下限晚于墓群。经勘探,在该房址西侧约20米,还有一座规模与其相当的大型房址,说明当时在此居住的人群应具有一定的规模。该大型居住址应与上述墓群有一定关系。   长白山遗址大型房址   学术意义   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群,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已先后于穷棒子山、柳条通和长白山发掘辽代契丹贵族墓群5处,清理墓葬25座,房址1座。另外经调查,在该区域内还分布至少2处墓群和5处遗址,可确定该地区是一处由多个墓群和遗址构成的辽代契丹族大型聚落遗址群,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长白山I区契丹贵族墓葬群,是迄今为止康平县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辽代契丹贵族家族墓地。该墓群中6座墓葬中有4座墓葬出土了高等级葬具和随葬品,3座墓葬随葬品组合较为完整,M3墓室结构完整,完全未经盗掘,墓群共计出土各类文物500余件,同时发现有与墓群相关的大型居住址群,这些情况在国内已发掘的辽代大型契丹贵族墓群中比较罕见。   青瓷花口碗   铜鎏金马铃铛   玛瑙饰件   海兽葡萄镜   玛瑙项链   银鎏金面具   随葬品中包括珍稀精美的金银器、玉石(玛瑙)器百余件和保存完好无损的宋辽瓷器精品20余件,特别是两件白釉黑(褐)彩梅瓶,为辽墓中首次发现。该墓群及居住址的发现,大大丰富了辽代文化研究的物质资料,对于辽代契丹贵族墓葬制度的发展,墓葬形制及葬具的特征及演变,家族墓地排列关系,墓群与遗址布局,以及辽代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玻璃器等器物的专项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林 栋 沈彤林 张连兴 赵晓刚)
1 下一页